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环境侵权集团诉讼制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 摘 要 环境侵权集团诉讼是现代社会新型的诉讼形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 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逐渐演变为大范围的环境公害不仅造成了我们生存环 境的污染和破坏而且还给广大民众带来巨大损失使他们的人身权财产权和 环境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因此环境侵权集团诉讼制度的研究对我国环 境侵权受害人权利的保护和救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研究过程中文章以环境保 护法和民事诉讼法为依据主要采用了历史分析法理分析比较分析和系统分 析等研究方法首先界定环境侵权的概念继而明确了环境侵权集团诉讼的概念 随后对国外环境侵权集团诉讼制度进行考察并重点对我国现行环境侵权集团诉 讼制度进行了梳理就我国环境侵权集团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文章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分为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环境侵权集团诉讼的基础理论该部分主要运用法理分析的方 法首先对环境侵权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界定与分析认为环境侵权是指因产业 活动或其他人为原因导致自然环境的污染或破坏并因此对他人人身权财产 权环境权益或公共财产造成损害或有造成损害之虞的事实环境侵权具有侵害 对象的广泛性和社会性侵害客体的特殊性等特点其次介绍了环境侵权集团 诉讼的概念和意义文章提出了环境侵权集团诉讼的概念并分析建立环境侵权 集团诉讼制度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基础为下文的论述作 了铺垫 第二部分考察国外环境侵权集团诉讼制度该部分主要运用比较分析和历史 分析的方法选择了在环境侵权集团诉讼立法和实践方面较具有代表性的美国 日本和德国制度进行了探讨着重在环境侵权纠纷的司法实践方面进行了阐述 分析了这三个国家的集团诉讼制度各自特定的功能优势重点和局限性本文 也是在吸取了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获取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并为我国的 集团诉讼制度和现实问题有针对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评述我国现行环境侵权集团诉讼制度及其缺陷该部分主要采用制 度分析对比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从我国集团诉讼的语义代表人诉讼 立法现状和环境侵权代表人诉讼司法现状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全面剖析了我 国环境侵权集团诉讼制度并在立法层面和司法实践层面指出了我国现行环境侵 权集团诉讼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环境实体法上的缺失代表人诉讼制度配套程 序的缺乏和法院处理环境侵权代表人诉讼时的司法问题等 第四部分论述我国环境侵权集团诉讼制度的完善该部分主要采用了制度分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i 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首先从理论上解决了集团代表人诉权的来源问题提出应 当扩大诉讼代表人的诉权范围赋予代表人实体权利其次针对我国环境侵权 代表人诉讼制度立法和实践的缺陷提出了完善的建议从立法上要求改进代表 人诉讼具体程序完善诉讼代表人的相关问题包括代表人资格确认管辖界定 上诉规则的建立和当事人搭便车问题的解决同时为了阻止将来再出现同 样的环境侵权行为应鼓励提起不作为之诉加强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环境侵 权预防功能鉴于环境侵权诉讼的公益属性在环境领域应引入团体诉讼模式 赋予环保团体组织独立的诉讼地位另外从实务层面上提出了规范立案程序 改革指标管理制度和统一司法规则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侵权集团诉讼代表人诉讼制度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i abstract the class action of environmental tort is the new lawsuit form of modern socie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volves gradually environmental damage, not only has caused the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which we survives periphery, but also brings the heavy loss to the average citizen, and infringes their personal right, property right and environment right and interest. therefore, the class action system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tort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environmental torts victim right protection and the remedy of our country.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combine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and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this paper mainly has used historical analysis, legal principle theory of law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so on.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tort which first has been clear defined in the paper, the concept of class action of environmental tort is proposed and analyzed in detail, as well as the overseas class action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tort. afterwards this paper expounds present situation of class action of environmental tort system to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 to our country class action of environmental tort. besides the preface and the concluding remarks the thesis divides into four parts as below. first part sets forth general theory of class action of environmental tort and mainly adopts legal theoretic analysis method. at first,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tort are analyzed and defined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point out that the environmental tort refers to the fact of the damage or the likelihood of damage on other peoples personal right, property right, environmental right and interest or common property that caused by the industrial activity and other reason. environmental tort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ccumulated, potential, complicated, etc. secondly,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lass action of environmental tort and then analyzes realistic and theoretic significance of class action of environmental tort. this part is the base of the thesis and makes the foundation of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foreign class action of environmental tort and mainly uses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method. this part explores the class action of america, the chosen litigant system of japan and verbandsklage system of german, meanwhile emphasizes judicial practice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tort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v dispute and entirely analyzes individual given function, advantage and certain limitation in such three different countries. based on these countries experience and lesson, this article obtains some valuable reference accordanc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lass ac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e third part argues class action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tort in our country and used systematiccomparative and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deeply discusses in the four facets including semantic explanation of our countrys class action, present legislation of representative action and judicial actuality of representative action in environmental tort,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point out some shortage of our countrys class action of environmental tort in the arrangement of system and judicial practice, such as faultiness of environment substantive law, limitation of representative action system, judicial policy of representative action of environmental tort. the fourth part demonstrates how to improve our countrys class action of environmental tort and has mainly used systematic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this part first theoretically elaborated suit origin of the group delegacy has the right justice, thus we must expand suit scope of the lawsuit delegacy and entrust delegacy with the entity right. secondly, the article bring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the confirmation of representative qualifications, the area of jurisdic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ppeal rule and the solution of litigant ride the available vehicle, meanwhile use american class action of the prohibition for reference so as to prevent from the similar illegal behavior again, and reinforce prevention function of our countrys representative action system in the environmental tort.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environmental tort lawsuit has commonweal feature, we may import verbandsklage pattern to the environment law, and entrus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sociation of organization with independent lawsuit status. in addition, the paper proposed that judiciary should standard registers for the record procedure, reform system of guideline management and uniform judicial policy. keywords: environmental tort, class action, representative action, system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 言 1 引 言 人类由于认识能力的阶段性和理性的有限性发展社会经济提高社会水平 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工业化 和城市化的规模发展环境污染逐渐演变为大范围的环境公害使得某个地域的 众多民众的人身权财产权和环境权益受到侵害由此引发了受害人人数众多的 大规模环境侵权集团性纠纷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现代各国开始了对传统诉讼 制度进行革新的进程依托本土的民事诉讼制度资源结合立法政策与实际需要 创设了各具特色的集团诉讼制度当环境侵权行为的多数受害者运用本国的集团 诉讼制度以寻求环境权利的损害赔偿或制止侵权者环境污染的行为时即构成 环境侵权集团诉讼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 坏并逐渐恶化呈现出局部有所改善但整体仍在恶化的趋势近年来频 繁发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大范围的生态破坏事件环境的潜在性问题进一步恶 化蔓延演变成为公开性问题如滇池污染四川沱江污染整个淮河流域污 染等面对这种因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人们开始重视环境集团性纠纷的解决 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当的纠纷解决方法其中于 1999 年颁行的民事诉讼法典 中确立的集团诉讼制度代表人诉讼制度作为环境侵权集团纠纷最终最权威 的解决途径在实践中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现代各国的集团诉讼已 成为快速妥当解决环境纠纷控制环境污染的一种有效方式受到各国普遍重视 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各国环境法的一个新热点然而在我国这样的一 种必要的诉讼实践在 环境纠纷发生的数量和程度已经达空前的程度的背景下 却因为理念制度等诸多障碍而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我国代表人诉 讼制度在立法层面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使得这一制度未能发挥其在环境侵权方 面应有的作用而且也使当事人诉诸法院的源动力不足面对不法环境侵权行 为往往采取了回避容忍的态度另一方面在司法层面法院不合理的内部管 理机制尚未形成统一而明确的司法规则使代表人诉讼制度无法得到合理的适 用因此为了有效地保护环境侵权纠纷中受害者合法的权益保证他们的诉权 本文对集团诉讼采用了一种在概括性学理性意义上的广义的使用方法即将集团诉讼视为旨在追求一 定集团成员的共同利益或实现他们共有的权利而由该集团的个别成员提起的诉讼这不仅包括了狭义上特指 的美国集团诉讼制度为避免歧异特指美国 class action 时一般均标明国别也包括了与美国集团诉讼大 体相同的英国代表诉讼representative action制度德国的团体诉讼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选定当事人制 度及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 吕忠梅. 环境法新视野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第 19 页 王灿发. 环境纠纷处理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第 17 页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 言 2 得以实现我们应当反思我国环境侵权集团诉讼制度的现状在结合我国国情的 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行环境侵权集团诉讼制度促进和保障社会经济与生态 环境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一些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集团诉讼制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对立法和司法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有些学者认为我国的代表 人诉讼制度基本是正确的只需局部完善即可有学者单纯从诉讼法角度研究我 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也有学者从环境民事诉讼角度研究过环境集团诉讼与我国代 表人诉讼的关系这些研究要么没有专门从环境侵权的角度来进行研究要么对 环境侵权的代表人诉讼制度研究得还不够深入本文以美国日本和德国的集团 诉讼制度为借鉴专门从环境侵权的角度来研究如何完善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 从而为我国相关法律的修订或完善提供某种思路 肖建华. 群体性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比较研究j. 比较法研究. 1999 年第 2 期 陈泉生. 环境侵权群体诉讼论j. 云南法学. 1997 年第 1 期 庄淑珍董天夫.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与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j.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6 年第 2 期 谢伟. 中美环境民事诉讼制度若干重要问题比较研究j. 政法论丛. 2002 年第 6 期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环境侵权集团诉讼的基础理论 3 1 环境侵权集团诉讼的基础理论 1.1 环境侵权的概念及特点 目前 由于各国法学理论 立法和现实生活中对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而侵害 损害他人权益乃至危害人类生存这一现象的称谓一直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 相关概念进行澄清并对环境侵权加以界定 1.1.1 环境侵权的概念 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而侵害损害他人权益乃至危害人类生存这一现象 英美文献中一般称为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或污染pollution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也采用该用法英美法上则称之为妨害nuisance 在日本和我国台湾无论理论立法上通常都称之为公害法国法称之为近 邻妨害而德国法上则称之为干扰侵害(immission)我国现行环境立法对环 境污染一词并没有统一的用语其较完整的表述是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这种 表述形式源于 1978 年宪法第 11 条的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 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后来在 1982 年宪法和 1989 年环境保护法中都以环 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来描述环境污染现象 侵权也可以称为侵权行为是传统民法的一个概念环境侵权也主要是通 过拓展传统民法理论发展而来我国民法学者一般认为环境侵权是特殊侵权行 为中的一种它是指行为人因污染环境而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利益受到损害如 果把国家作为他人的含义之一则环境侵权还包括对国家财产权的侵犯这是环 境保护法特别强调之处 11没有将破坏环境作为侵权的原因之一 是这一定义的明 显缺陷并且在民法学者眼中环境侵权所侵犯的利益只是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 两类但环境法学者却普遍认为环境侵权是指因行为人污染或破坏环境而造成 他人财产权人身权和环境权受到损害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特殊侵权行 为 12也就是说他们一方面与民法理论形成一定的共识 承认环境侵权是一种特殊 的侵权行为另一方面又指出了环境侵权区别于其他侵权行为的特殊之处公民 邱聪智. 公害法原理m. 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84 年. 第 56 页 陈华彬. 德国相邻关系制度研究以不可量物侵害制度为重心c. 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四卷.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6 年 王明远. 日本环境公害民事赔偿法研究c. 北大法律评论. 第 4 卷第 1 辑 王利明. 民法 侵权行为法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第 455 页 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年. 第 345346 页 11王利明 杨立新. 侵权行为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6 年. 第 285 页 12马骧聪. 环境保护法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 年. 第 141142 页曹明德. 环境侵权法研究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1998第 12 页胡保林. 环境法新论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 版社. 1992 年. 第 315 页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环境侵权集团诉讼的基础理论 4 在健康优美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是公民与生俱来的应有权利环 境侵权损害了一定区域的不特定多数人的环境利益13甚至后代人的利益 基于上述讨论和认识可以将环境侵权的概念界定为因产业活动或其他人 为原因导致自然环境的污染或破坏并因此对他人人身权财产权环境权益 或公共财产造成损害或有造成损害之虞的事实 1.1.2 环境侵权的特点 环境侵权作为一种新型的侵权行为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认识 有利于我们对集团诉讼这种纠纷解决机制的把握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环境侵权主体的不平等性 在环境侵权这一新型的现代社会权益侵害现象中加害人多为经国家注册许 可的具有特殊科技信息经济能力及法律地位的工商企业或企业集团而受害 人多为欠缺规避能力和抵抗能力的普通民众无论是财力物力还是民事行为能 力加害人与受害人都处于一种强势或弱势明显对比的地位因此环境侵权主 体虽然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但究其经济实力往往具有不平等性和不可互换性 总体上丧失了遵循近代民法基本原则的基础 14 环境侵害对象的广泛性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高度产业化而出现的 其危害的范围也随着全球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扩大加上环境本身的流动性扩 散性和连锁性等特征在大多数情况下受到环境损害的往往不是特定的某个人 或某几个人而是一定区域内不特定的广泛人群甚至包括后代人也正是环境 污染侵害对象的不特定性和广泛性使环境侵权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环境侵害客体的特殊性 环境污染致害往往侵害了多数人的生命身体健康财产及其他各种生活上 的利益与其他侵权行为不同的是环境侵权还损害了一定区域内不特定多数人 的环境权益环境权益是人人有在适宜于人类健康的环境中生活以及合理开发利 用环境资源的权利包括良好环境权和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权两个方面环境权益 在总体上具有公权和私权的双重性格不仅包括某些私权性质较强的环境权益 如安宁权清洁水权等还包括一些公权性比较强的权益如优美环境享受权等 正是环境侵权这一特质要求侵权纠纷的解决机制突破以往只考虑财产权益和人 身利益的做法 环境侵害行为的价值性 13之所以在这里使用 环境利益而非环境权是因为利益是比权利更为本质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是权 利的初始状态而权利则可能因为属于理论探讨的范畴而尚未被指定法所承认且由于环境的整体性环境 利益被认为是无可争议的公共利益 14王明远. 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m.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年. 第 15 页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环境侵权集团诉讼的基础理论 5 传统侵权法所确定的侵害行为多注重对经济价值的考虑将侵害视为一种债 的产生方式或负值交易关系 15正因为侵权行为造成 负的经济价值所以 是否有负价值的存在成为判断是否侵权的标准对其损害的救济方式也以经济补 偿为主而环境侵权主体的行为多以经济价值的正当性行为的合法性为前提 排污企业或以环境要素为生产对象的企业及具有环境危险性的企业多是随着人类 技术进步创造社会财富的工业发展而出现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 一部分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福祉所以环境侵权不能单纯 以经济价值的正负来判断而是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个人价值与社会公共性经 济价值综合衡量来判断 环境侵权致害的持续性 环境侵权的原因行为与后果状态之间往往有较长的累积或潜伏期有时长 达十几年如日本水俣病诉讼发生时无人知道造成这种神经性中毒的原因是由 于河川上游的金属冶炼厂所排放的金属汞经过藻类的生物作用甲基化然后经 藻类 虾类 鱼类 人体的生物富集作用而形成这一实例表明污染源排放的 污染物经过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并发生复杂的生化反应最终在人体中沉积 才造成了身体健康的侵害后果这一结果的产生是经过多种因素的复合累积之 后才逐渐凸现这就是环境污染致害所具有的潜伏性受害人则常常在不知不 觉中遭受损害犹如慢性中毒 综上所述环境侵权的这些特点对其救济方式提出几点要求1节约诉讼成 本提高司法效率体现双方力量的均衡性2体现预防优先的思想3体 现公众参与的思想4注重环境利益的思想这些要求意在迅速有效地解决环 境侵权纠纷防止恶性环境事故的发生保障人类的生命健康法律主体环境利 益的实现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2 环境侵权集团诉讼的概念 对于环境侵权集团诉讼的概念由于它并非一种独立的诉讼制度因此从民 事诉讼法领域很难获得权威的界定而在环境法学领域就我所知学术界对这 一概念也并未加以明确根据环境侵权概念的界定结合各国的环境侵权集团诉 讼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等各方面因素本文在以下概念预设下进行阐述和探讨 环境侵权集团诉讼16是指因环境侵权行为所造成人身权 财产权和环境权益的受害 15美迈克尔 d 贝勒斯. 张文显. 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 第 246 页 16世界各国具体制度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迥然不同 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和功能也各有侧重而且随着社会的发 展环境侵权集团诉讼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在一些国家其特殊性日益凸现渐渐与传统理论相互分 离了因此并非所有的制度都能均衡地体现在这个概念中而仅仅是对环境侵权集团诉讼概念作了一个广 义的一般性界定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环境侵权集团诉讼的基础理论 6 人数众多由受害人中的一人或数人代表一定范围的受害者提起诉讼的行为诉 讼的判决对代表人及其可以代表的被害者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一种特殊民事共同 诉讼制度对于此界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加以说明 在性质上环境侵权集团诉讼是一种民事共同诉讼制度民事共同诉讼有必 要的共同诉讼和普通的共同诉讼之分二者都是诉的合并区别在于前者一般指 当事人的诉讼标的完全相同必须将其合并为一个诉讼进行后者则指诉讼标的 属于同一类型可以合并审理对于后者既可以通过司法裁量和当事人的选择 限制不必要的共同诉讼也可能为了审理的需要将若干个别诉讼合并为共同诉讼 环境侵权集团诉讼与共同诉讼存在适用上的共性众多环境权益受损害的受害者 存在共同利益其与诉讼争点都有利害关系是否具有法律上的共同性或关联性直 接关系到能否适用集团诉讼的问题可见环境侵权纠纷集团诉讼是以共同诉讼 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民事诉讼主体和诉讼标的的合并这种诉讼形态并不 同于加害者与被害者均单一的普通环境侵权纠纷民事诉讼 在主体上在一个诉讼空间内处于相同立场或者具有相同利益的众多环境 侵权受害者在集团诉讼中被视为一个集团在实体法上这个集团并非一 个固定的组织团体没有章程有别于法人或非法人的社会团体不具有民事主 体资格但是由于程序的拟制它在诉讼法上被确认仍然被赋予一种独立的诉 讼主体资格集团将随着诉讼程序的开始而设立随着程序的终结而自动消亡 所以集团诉讼中的集团就是诉讼当事人是民事诉讼主体与民事主体分离的结 果集团诉讼的出现使在实体法领域根本不能以一个组织或团体名义进行民事 活动的多数人为了诉讼的目的而集合为一体这个集合体则取得诉讼当事人的 资格 这种主体的拟制性目的在于实现其代表性在实体上不具有主体资格 的集团其集团成员是各个独立的当事人之所以拟制出集团就是使集 团诉讼能够起到实体法上抽象地法人实体那样的结果即诉讼代表人通常是环 境侵权行为的受害者的诉讼行为就是为了实现集团所有成员利益就如实体法 上设立法人就是为了实现股东利益一样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代表人所谓适格 问题在不同国家的制度下环境权利受害者之中究竟谁可以代表整个集团来具 体实施诉讼存在不同的标准和程序但他们的共性在于这个代表本身必须是环 境侵权行为的受害者并且其针对加害者提出的诉讼请求在其所代表的受害者诉 讼请求中具有典型性如果仅仅是一般社会成员包括公民企事业单位依据 法律的特别规定在环境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和破坏情形下为维护环境公共利 益不受损害针对有关民事主体或行政机关而向法院提起诉讼 17则构成所谓的 17张建伟. 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c. 青岛 2003 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论文集. 第 487 页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环境侵权集团诉讼的基础理论 7 环境公益诉讼从这个意义出发环境侵权集团诉讼是一种私益诉讼而不 是公益诉讼 18当然 基于环境权利的公共性及环境侵权的广泛性和社会性 作为一种私益诉讼的环境侵权集团诉讼总是或多或少地蕴含着公益性质毕 竟环境侵权行为人只要侵犯了某个公民的环境权益就意味着他对群体环境 权的侵犯和对一定社会利益公共利益的侵犯同样即便是由个人因环境侵权 纠纷引起的环境诉讼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对环境法秩序的维护也是对公共 环境权益的维护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集团诉讼的代表人在英美法国家有私 设司法长官 19之称 在效力上环境侵权集团诉讼的结果具有扩张性所谓判决扩张性就是环 境侵权集团诉讼的判决效力不仅对参加诉讼的诉讼代表人有法律拘束力对没有 在诉讼中出现的环境权利受害者也可能产生效力这种判决的扩张性在不同的国 家制度中有不同体现具体包括直接扩张性和间接扩张性在美国法院针对集 团判决就具有直接扩张性即判决对未参加诉讼的主体甚至根本料想不到的主 体具有约束力而我国的集团诉讼判决具有间接扩张性即由人民法院决定那 些没有在法定期间向法院申请登记的受害人是否可以适用已经审结的裁判 1.3 建立环境侵权集团诉讼制度的意义 集团诉讼作为一种与单一诉讼共同诉讼相补充的新的诉讼形式它随着社 会生活的要求而产生又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发展其使用范围不断拓 展从保护股东的利益到保护消费者利益再到保护人类的环境利益在全世界 都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今天在环境侵权领域引入集团诉讼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 意义和现实意义 1.3.1 建立环境侵权集团诉讼制度的理论意义 集团诉讼的理论依据为衡平法是将传统共同诉讼和委托代理两种制度融合 在一起而形成的新的特殊诉讼形式它兼收并蓄共同诉讼制度和代理制度之所长 通过一人或数人的诉讼行为保护了处于相同情况下的多数人的利益包括那些没 有参加诉讼的共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延长了司法保护的触角因而集 团诉讼也就成为环境侵权中被害者保护其权利的有力武器 首先从正义的价值观看集团诉讼是实现环境正义和公平的制度化手段 正义是法的价值追求中的永恒目标是人们之间权利或利益的合理分配关系如 果人们之间的权利或利益分配包括分配过程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果是合理的 18美国法上的环境集团诉讼与环境公益诉讼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 其区别包括提起诉讼的理由不同 诉讼目的和法律后果不同适用范围不同等详细论述可参见巫玉芳. 美国联邦环境法的公民诉讼制 度j. 现代法学. 2001 年第 6 期 19意莫诺 卡佩莱蒂. 刘俊祥. 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0 年. 第 7879 页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环境侵权集团诉讼的基础理论 8 则被称之为正义反之则被之为不正义环境正义是用正义的原则来规范人与人 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贯彻着自由和平等的理念在社会实践 层面上则表现为环境权益和负担的正当分配即环境公平问题所谓环境公平 是指任何主体在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上享有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 任何主体的环境权益都有可靠的保障受到侵害时均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 20根 据这一理论为了实现当代人的环境公平就要尊重和保护公民的环境权环境 权作为公民对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这类权利具有社会化的特 点且多为易腐权利即权利缺乏有效保障手段容易丧失使这些权利的实 际行使和实现就比较困难从而导致这类权利不受相对人的重视也往往容易被 权利人本身所忽略集团诉讼就明确地把这些环境权利作为自身的保护对象在 诉讼权利的赋予上给众多当事人一方以倾斜使众多当事人一方与相对方在诉讼 权利上达到实质平衡体现双方力量的均衡性克服受害个人无力起诉的问题 更有效地保障了多数共同利害关系人的环境社会化的权利实现了环境正义 和公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人们也一直为寻求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的最佳结合而努力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给联合国大 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在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为世界各国所广泛认同和普遍接受这个理论充实了 环境公平的价值理念使人们从更加广阔的思维平台理解环境正义从当代人的 权益过渡到现代与未来各世代权益的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就是维持环 境的世代间衡平 21 即作为物的一种我们与现代的其他成员以及过去和将来的 世代一起共有地球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地球上的环境资源是属于人类共同体 的共有财产当代人是拥有这笔共有财产的有限的终生受益人也是对下一代人 拥有这笔财产负有义务的管理人或受托人为此有关实体法将后代人享有这一 共有财产的权利加以确认并赋予当代人对后代人享有这笔财产负有托管义务 有权利必有保障正当法律程序向来是实现正义保障权利的重要手段因 此要保障后代人的环境权益可以通过集团诉讼主体的无限扩大判决效力的 扩张代表人产生无须全体成员授权选举等方式由当代人作为后代人的代表 来达到对后代人本应享有地球环境资源权利的法律保护 其次从民主的价值观看集团诉讼制度有利于实现公众参与的原则在美 国学者科恩看来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中社会成员大体上能直接 20陈泉生. 环境法学基本理论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2004 年. 第 214 页 21环境的世代间衡平的理论 是美国法学教授魏伊丝女士在她的著作未来世代的公正国际法共同遗产 世代间公平一书中提出的她的观点实际上是法学家从法律的角度对现实可持续发展所作的法理学阐 释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环境侵权集团诉讼的基础理论 9 或间接地参与或可以参与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 22民主决定于参与 即取决于受政 策影响的社会成员决策的参与然而如何衡量参与却是个复杂的问题科恩认为 民主的尺度分为民主的广度和民主的深度民主的广度是数量问题决定于受政 策影响的社会成员中实际或可能参与决策的比率而民主的深度则是由参与者参 与时是否充分来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一个社会不仅准许普遍参与而且 鼓励持续有利有效并了解情况的参与而且事实上实现了这种参与并把决定 权留给参与者这种社会就实现了有广度和深度的民主 23在环境法领域 各国都 将环境民主作为环境法制的指导思想衡量环境民主的重要指标就是公众参与环 境保护管理和决策的程度环境问题的特色之一乃是其经常涉及繁杂的科技背 景部分论者因而主张环境管制最适宜专家政治然而环境管制也经常涉及利 益的冲突有待借用民主理念寻求解决在环境领域中参与式民主的观念并不在 于以投票的方式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是由受影响民众适当参与决策过程借以调 和利益冲突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及改善政府的决策品质 24 现代各国的环境政策和环境法中都非常重视公众的作用公众参与已成为环 境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公民的环境参与既可以是在较高环境意识支配下的主动 参与如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预测和决策过程参与开发利用的环境管理过程 环境保护制度实施过程组成环境保护的团体参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实施公 益性环境保护行为等也可以是为了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被动参与如参与环境 纠纷的解决要求污染者停止侵害或赔偿损失环境侵权纠纷在现代社会更多表 现为大型公害纠纷受害人数量庞大他们提出环境投诉要求解决纠纷要求 所遭受的损害和损失得到应有的赔偿这就构成了公民监督污染者与污染行为 斗争参与环境管理的利益驱动机制在这种利益驱动机制下公众通过集团诉 讼参与到环境污染致害解决过程中有效地保护了自己的环境权益不受侵害 增强了对环境立法和环境保护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推动了环境管理体制和 政策的发展提高了政府管理环境的能力形成了对污染者的社会约束力所以 环境侵权集团诉讼制度在较大程度上激励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意识促进了环 境管理中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元结构的建立 最后从效益的价值观看集团诉讼制度有效地实现环境侵权诉讼的“诉讼经 济”避免了重复诉讼我们在追求法律正义公正的时候绝不能不去考虑诉讼效益 问题因为无论审判能够怎样完美地实现正义如果付出的代价过于昂贵则人 们往往只能放弃通过审判来实现正义的希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二十世纪六 22美科恩. 聂崇信. 朱秀贤. 论民主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8 年. 第 10 页 23美科恩. 聂崇信. 朱秀贤. 论民主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8 年. 第 22 页 24叶俊荣. 环境政策与法律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第 93 页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环境侵权集团诉讼的基础理论 10 七十年代法学界把效益这个经济学概念引入法律领域使得作为一项价值追求 的原则效益原则便在诉讼法领域得以确定同时也反映了法制建设方面人们对 经济规律的重视效益这一概念反映成本与收益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者之比值越小效益越高二者之比值越大效益越低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法 律界所讲的成本与收益投入与产出即效益问题不完全限于经济学上的含义还 具有非经济的含义诉讼程序的成本既包括法院和当事人的开支如诉讼费用 代理费用法院的人力与物质耗费等也包括因诉讼导致的当事人的名誉损失 诉讼程序的收益既包括通过裁判实现的当事人的经济利益被挽回的经济损失 也包括法院通过诉讼对合法社会关系的保护对法律程序的维护及对纠纷的预防 和抑制作用等等影响诉讼效益的因素也是比较多的包括诉讼周期诉讼费用 诉讼程序的繁简裁判结果的公正率等等 在当前诉讼爆炸的现状和诉讼文明化科学化迫使各国立法都不得不正 视效益原则并在各项诉讼制度的设置上都尽可能地采取缩短诉讼周期节省诉 讼费用简化诉讼程序等方式以求减轻讼累提高诉讼效益实现诉讼经济 可以说集团诉讼正是实现诉讼经济与诉讼公正的一种有益尝试它把若干个具有 相同环境侵权内容的冲突集中于同一个诉讼之中避免了同一或同种类环境侵权 纠纷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重复诉讼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环境侵权纠纷中主体众多 和诉讼空间容量的矛盾而且使法院和原告减少了因诉讼所带来的经济负担被 告也避免了因反复应诉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加之集团成员绝大多数都不直接参加 诉讼就大大减少了诉讼成本使诉讼更具有实践意义在环境侵权的小额多 数的多数人纠纷中如果不采用集团诉讼的形式就会因为相对诉讼成本的增 加最终出现诉讼的负效益使诉讼得不偿失而失去现实意义 1.3.2 建立环境侵权集团诉讼制度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己经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由于政府的土地使用 规划不当突发性的污染物排放事故长期性的污染事件私人之间利用环境资 源的冲突以及向自然界索取无度等虽然在环保部门的大力整治下重特大环 境事故有所减少但环境污染仍不断加剧如此深刻的环境危机不仅使人民的生 命健康和社会生活遭受严重侵害而且己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 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不断恶化的环境形势在拥有十几亿人 口的中国显得尤为严峻和突出 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国家环境管理这一单轨运行机制通过各级政府 的环境保护机关以国家名义和法律形式全面行使对环境保护的执行监督管 理职能并对全社会环境保护进行预测和决策严重忽视了其他社会力量(主要指 公共团体社会组织非政府机构以及公民个人)的作用按理说我国应当能够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环境侵权集团诉讼的基础理论 11 凭借其星罗棋布的行政权力网络实现对各类社会危害行为的监控迅速制止各 种环境侵害行为及时地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土壤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宫颈肿瘤的病理学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档发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汽车购车贷款合同范本
- 郑州商学院《高分子科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超声基础原理知识
- 楼盘房屋销售方案范本
- 2025标准中介房屋租赁合同(版)
- 2025至2031年中国后脚踏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策略计划
- 2025北京丰台高三一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 江南美术遗产融入美育的数智化路径探索
- 动物生理学第十二章-泌乳
- 互联网+旅游创新创业
-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全知识点
- 西雅图驾驶证考题及答案
- 综合执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软式内镜消毒管理与质量标准
- 血站服务礼仪培训
- (高清版)DB11∕T2324-2024脚手架钢板立网防护应用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