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赛宁的“瘫稼汉天堂”梅戆硪究 牵文提要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 中文提要 时赛宁生长于俄罗斯梁赞乡村,对自然情感深厚,其抒情诗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而旋律优美,具有慑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他的“庄稼汉天堂 构想产生于对乡村的深切情怀,由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富 足美满的物质生活、温罄传统的生活方式三部分构成。二十世纪初的饿罗薪风云变换,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 构想也受社会大环境影响而变化发展,从浪漫主义方式构想 形成的“乐土,到“精神危机时期残酷现实下的破灭,再到创作晚期矛盾丛生的 改电工业化思想,诗人的社会构想之流变与时代紧密关联。 我们再读其创作,能发现由“浑融万物的和谐意识 与“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平 等意识 组成的全新的叶赛宁式“融然意识”,是为“庄稼汉天堂”构想的内涵延伸。 关键词:叶赛宁;庄稼汉天堂;流变;自然意识 作者:栗亮 指导教师:蒋连杰 0 | i iy c c c n i n sc o n c e p to f “p e 勰a n tp 啦d i s c a b s t m c t o ny _ e c e n i n sc o n c e p to f “p e a s a n tp a r a d i s e a b s t r a c t y e c e i l i ng r e wu pi i lt 量l er y a z a i lc o u i l 仃y s i d eo fi 沁s s i aa i l d1 1 a dad e 印f e e l i n gt o w a 帕s n a t l l r e h i 晕l y r i c ss h o w e ds i n c e r ee m o t i o n sa 1 1 db e a u t i 如lm e l o d i e sw i t l lb r e 州董i 【i n gc h 栅 o f a r t h i sc o n c 印to f p e 嬲a n tp a r a d i s e ”c a m eo u t 敷胍l l i sd e 印f e e l i n gf o rn l 】mv i l l a g e s n c o 璐i s t e do ft 1 1 r e ep a n s :t l l ep e a c e 向l 觚dq u i e ts o c i a le n v i r 0 i l i l l e n t ,r i c h 觚dh 印p ym a :t e :r i a l 1 i f e 觚dc o z ya l l d 仃a d i t i o n a lw a yo fl i f e r u s s i ai l lt l l ee 砌y2 0 t l lc e n n 叫c h a i l g e dr 印i d l y , s oy c c e i l i n s p e a s 锄tp a r a d i s e ”c o n c e p tw 嬲a l s o 甜f e c t e db yn l es o c i a le l w i r o i l i l l e n t f r o m m e h a p p yl 锄d f o m l e di l lr o m a n t i ca n g l et 0d e s 仃u c t i o n ( h l r i n gt l l e “s p i r i t u a l 嘶s i s p 耐o du i l d e rm e b t a lr e a l 毋t i l lt 1 1 ec o n c e p to fa d v 锄c e d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w h i c h 允no f c o n 协a d i c t i o 邶d u r i l l gt 1 1 el a :t ep 嘶o do fc r e a t i o n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c h a l l g eo ft h ep o e t s s o c i a lc o n c e p tw 弱c l o s e l yc o 皿e c t e dw i 也t l l et i m e r e 陀a d1 1 i sc r e a t i o n ,、ec a i ln o t i c en l a tt l l eb 黜d n e wy - e c e n i i ls n a n l r a ls e i l s e m a d eu po f 蚀es e n s eo fl l a 】n :1 1 0 n yo ft l 坞m 咖鹏w o d d ”觚d 啦l ee q u a ls e n s eo fa g a i n s t i n g 砒l n 瑚p o c e n t 五s m ,t h a ti s ,1 ec o m l o t a t i o ne x t c n s i o no fl l i sc o n c e p to f p e 嬲锄tp 删i s e ” k e yw o r d s :y e c e l l i n ;p e a s a mp a r a d i s e ;d c v e l o p m e n ta n dc h a l l g e ;m t u r a ls e n s e i l w r i t t e n b yl il i a l l g s u p e n ,i s e db yj i a i 培l i a l 巧i e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 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f 一 妨专 研究生签名:垄:盈二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 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错4 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 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型翌墨,l 旦! q 日 期:至竺兰墅:翌:芝翌: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引言 引言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是2 0 世纪早期俄国十月革命前后著名抒情诗 人,这位农民出身的青年很早就显示出了杰出的诗歌创作天赋,9 岁开始写诗,1 9 岁在刊物上发表作品,不满3 0 岁已经创作了4 0 0 余首抒情诗、叙事诗、诗剧等。因 创作期极短而著作颇丰被誉为“俄罗斯诗坛上一颗耀眼的彗星”。叶赛宁先后出版有 亡灵节、乡村日课经、一个流氓的自白、莫斯科酒馆之音、苏维埃罗斯 等诸多诗集。其创作中最受好评的是以吟咏乡村大自然、爱国情感为主题的抒情诗。 他的诗作清新自然,毫无矫饰又感情真挚,旋律优美,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在俄罗斯,无论是繁华都市如莫斯科、列宁格勒( 彼得堡) ,还是遥远偏僻的西伯利 亚乡村,无论是面向大学教授还是普通的家庭妇女,他独具乡村情韵的抒情诗都受到 了读者发自内心的喜爱与珍视。俄罗斯诗人多里佐曾说过“我不能设想我的青年时代 可以没有叶赛宁,正如不能设想俄罗斯没有白桦一样。他也许属于数百年才出现的几 个诗人之列:他们不但进入俄罗斯的文学,而且也进入俄罗斯的景色,成了俄罗斯景 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犹如河岸的垂柳,犹如原野上的庄稼,犹如掩映在它们中间的 彩霞,犹如俄罗斯的美女白桦。”前苏联文学界将一系列诸如“诗坛的奇迹、“公认 的苏联文学大师、“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俄罗斯文坛唯一的真正抒情诗人 等 耀眼的头衔加在他身上,评论家维霍采夫更是将其直接呼为“我们星球最受欢迎的诗 人之一 。 但是,在1 9 2 5 年1 2 月2 8 日,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却是以悬梁自尽这一骇 人之举结束了短短3 0 年的生命之旅的,让“世界诗坛失去了一位多么杰出的天才 ( 聂鲁达语) 。诗人之死,震撼了苏联文坛,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党的评论家与诗 人的文敌们把他生前在“精神危机”时期创作的颓废诗歌和充满悲观失落情绪的绝笔 诗拿出来大做文章,将之定调为“青年中的颓废情绪( 叶赛宁情调) ”并大加批判, 其后的三十余年,叶赛宁被前苏联官方刻意“冷处理 。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前苏联文艺“解冻 后,关于叶赛宁的研究与评价才逐渐深 入与趋于客观。至七十年代,叶赛宁的评价越来越高,最终被定性为“二十年代苏联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 引言 诗坛的两位中心人物之一”,与马雅科夫斯基一同成为“苏维埃诗歌的奠基人 。在拂 去历史尘埃之后,叶赛宁终于获得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历史高度。 我国学界对叶赛宁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伴随着前苏联文艺 “解冻”和中苏文化交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繁盛。迄今,已发表的研究论文近 百篇,研究专著、传记数部。本文将以叶赛宁的乡村抒情诗创作与生平为参照,研究 其社会理想“庄稼汉天堂”的基本内容及流变,同时展示其具有丰富内涵的延伸 自然意识。 2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 第一章“庄稼汉天堂”构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庄稼汉天堂 构想的基本内容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骨 “桃花源 这样一个和谐、平等、自食其力的美好世界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陶渊明凭借高超的艺术手段构建出的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穿越时空:在一千多年后的 俄罗斯,对乡村自然同样满怀深情的叶赛宁与陶渊明遥相呼应,也在心目中构建了自 己的社会理想“庄稼汉天堂 ,这一构想在叶赛宁的我看一看田,我望一望 天( 1 9 1 7 年) 、乐土( 1 9 1 8 年) 、玛丽亚的钥匙( 1 9 1 8 年) 等诗歌或论文 中都有详尽表述,这也是叶赛宁乡村诗歌仓i j 作的基石。在高尔基、列日涅夫等人的文 字中,也有对此的评述。著名评论家维霍采夫则在他主编的俄罗斯苏维埃文学史 之谢尔盖叶赛宁章中明确提出了诗人所要建立的“庄稼汉天堂 这一概念。 第一节构想的产生基础 叶赛宁出生于俄罗斯中部梁赞省梁赞县康斯坦丁诺沃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父 母不和,叶赛宁3 岁时即送往位于马托沃的外祖父季托夫家寄养,母亲长期出外打工, 寄钱回家养活孩子。叶赛宁的外祖父季托夫生活较为富裕,性格豪爽,风趣幽默,他 对叶赛宁的教育是粗线条的,纯朴自然且极少约束。在季托夫纯自然方式的培养下, 叶赛宁在大自然中健康无拘束地成长,成为一个性格活泼、淘气顽皮的野男孩。叶赛 宁的文学启蒙主要来源于他的外祖父,他经常给幼年的诗人吟唱古老的民歌与童谣, 讲述圣经与神灵的奇幻故事。叶赛宁的外祖母娜塔丽娅则是个虔诚的东正教徒,她培 养了叶赛宁的宗教情感并提供了俄罗斯鲜活的民间口头文学。 1 9 0 9 年小学毕业后,叶赛宁进入离家三十多公里远的帕斯帕一克列皮基师范学 校读书。在此期间,叶赛宁一方面对俄罗斯乡村极为迷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视其 为形同自身的血肉之躯,在乡村中呼吸大自然母亲的空气:另一方面,对文学的兴趣 3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第一章“庄稼汉天堂”构想的基本内容 进一步发展,已开始进行创作的尝试,赢得了文学课老师希特罗夫的赞赏。这样的赞 赏成为当时叶赛宁创作的最大鼓励。 叶赛宁在亲近乡村自然的同时与当地女庄园主、有夫之妇卡中娜相恋。尽管这段 感情因遭到家人的反对无果而终,但留给叶赛宁的是如绿茸茸的秀发( 1 9 1 8 年) 等优秀的抒情诗的创作灵感。 叶赛宁生于农村,他曾自述“童年是在草原和原野上度过的 国,对自然乡村的 情感极为浓厚,少年时代即开始写诗歌唱乡村,即便后来前往莫斯科、彼得堡寻求发 展,依靠立足的也正是那浓浓田园风情的乡村抒情诗: 我是牧人;我的宫殿一一 块块田亩正绿波荡漾, 青山的斜坡正映入眼帘, 鹬鸣声声在耳边回响。 云儿聚在树林的上空 用黄色泡沫将花边编造, 我在那凌空的悬崖下, 朦胧地静听低语的松涛。 白杨披着露珠的衣衫, 在沉沉暮霭中绿光莹莹。 我是牧人;我的宫殿一一 是田野一片柔软的绿茵 母牛同我侃侃谈心, 用点头示意的语言 一片芬芳的阔叶林, 用树枝唤我到河边 d 【俄】叶赛宁著,吴泽霖译,自传( 一) : 。转载自玛丽亚的钥匙 ,东方出版社,2 0 0 0 年,第1 0 9 页 4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第一章“庄稼汉天堂”构想的基本内容 我忘却人世间的不幸事, 在砍倒的树枝上安眠。 面对殷红的朝霞划十字, 还在小溪旁进着圣餐。 ( 我是牧人,我的宫殿1 9 1 4 年) 绿波荡漾的田亩、悠悠鸟鸣、聚散的云朵、低沉的松涛、静穆的圣餐,宁静和谐 的乡村真是令人心驰神往。 在他的笔下,乡村一派恬淡安详,充满着生活气息: 酥脆的烘饼喷喷地香, 克瓦斯面桶就在门旁, 在尖削的小炉子上方, 从板缝钻进几只蟑螂。 炉盖上缭绕着袅袅油烟, 炉膛里积存着条条灰烬, 在长板上那盐罐子后面, 新打的鸡蛋壳还在留存 ( 在农舍1 9 1 4 年) 叶赛宁在乡村出生、长大,他熟悉乡间的生产、生活,了解大自然,他热爱乡村, 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挺直的白桦林、绚烂的朝霞、可爱的白嘴鸭、冒烟的炉膛、绣 花边的披巾是他的爱,甚至颓圮的篱笆墙、肮脏的蟑螂、凋零的枫树和粗鲁的乡民也 牵挂着诗人的心,他对乡村形成了一种深沉至极的爱,平静和缓的语调已无力胜任表 达之责,只能用夸张乃至不分青红皂白的“溺爱 手法来表示: 啊,故乡,啊,有多好, 我也爱你身上种种毛病, 或酗酒作乐,或拦路抢劫, 5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 第一章。庄稼汉天堂”构想的基本内容 还有通宵浪荡到天明, 象一颗星星消失在东方。 ( 啊,故乡! 1 9 1 7 年) 此外,在诗人的观念中,俄罗斯即是那传说与歌谣中的罗斯,是遍布白桦林与野 花的“木头的罗斯 、“麦秸的罗斯 ,是圣母光环照耀下的古老、凝重的草原邦国, 是诗人的心灵栖息地。在他的创作中,乡村、大自然、祖国是融为一体的,不论是白 桦林,还是晚霞田野都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与主观色彩,糅合着诗人发自内心的炙热 情感,渗透着诗人对祖国浓烈而深沉的爱。 因此,叶赛宁笔下的抒情诗不是纯粹的描绘乡村景观,而是融合了强烈的自然色 彩与爱国主义情感。在诗人的以乡村为主要描绘对象的诗歌中,有许多都不同程度地 表达了对自然或者俄罗斯大地的深深情意: 你多美,我亲爱的罗斯, 农舍象尊尊披袈裟的圣像 一眼望不到你的尽头啊, 只有蓝空在吮吸我目光 我如一个远道的朝圣者, 把你的田野尽情了望 在你那低矮的寨墙近侧, 凋零的白杨迸出脆响。 假如天兵朝着我喊叫: “快抛弃罗斯,住进天国! ” 我定要说:“天国我不要, 只须留给我自己的祖国。” ( 你多美,我亲爱的罗斯1 9 1 4 年) 通过诗人的抒情诗创作,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叶赛宁浓厚的乡村情怀:尽管对乡 村的描写角度各异,情感上有的凝重深沉,有的哀怨伤感,有的却欢乐轻松,但深深 6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第一章“庄稼汉天堂”构想的基本内容 的眷恋与浓浓的爱始终贯穿其间。乡村对于叶赛宁来说早已不是简单的居住地概念, 它是一个由乡村、祖国、大自然组合起来的有机体,是诗人情感的聚合体与创作的源 泉。对乡村的深切情怀成为了诗人立志构建的理想社会“庄稼汉天堂”的基础所 在。 第二节构想的三要素 “庄稼汉天堂 构想的产生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尤其是民主政治活动是密切相关 的。 1 9 1 2 年,年仅1 7 岁的叶赛宁离开家乡来到莫斯科闯生活,先后当过店员和印刷 厂校对员,并在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学习。叶赛宁还加入了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 培养了最初的民主意识。这个小组是当时俄罗斯“无产阶级农民作家的最强大的组 织,它的纲领规定:“苏里科夫小组不仅是出身平民的作家组织,它还要团结和教育 出身于平民并与平民保持联系的具有平民精神的知识分子。 年青的诗人积极参加小组的秘密聚会,在会上朗诵进步诗歌,在工人中间散发民 主刊物,甚至自愿“去执行风险很大的任务。小组成员对他评价很高,“谢廖扎( 叶 赛宁的爱称) 在工作中很受器重,这不仅因为他是一名发行工作人员,而且因为他也 是一个善于散发秘密传单的大胆而机智的小伙子。”由于叶赛宁接近社会民主团体, 他曾受到侦探的监控和盯梢,甚至还被警察局赋予了“活字版 的监控代号( 这个代 号的由来可能跟诗人当时在印刷厂当校对员有关) 。在1 9 1 3 年末,写给朋友潘菲洛夫 的信中,诗人曾透露自己“被登记在职业革命家名册中了”,而且“住所遭到搜捕”, 所幸“目前还平安 。圆 1 9 1 4 年,叶赛宁还曾在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真理报的前身真理之路上 发表政治抒情诗铁匠,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力量,激励无产阶级“抛弃那讨 厌的怯懦感吧快把可耻的恐惧抛掉,“以新的力量飞向太阳”。1 9 1 5 年,诗人撰写 了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中篇小说雅尔,反映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以及农民与地主阶级 之间的斗争。 o 【俄】维霍采夫著,俄罗斯苏维埃文学史,转引自叶赛宁评介及诗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3 年,第3 8 页 。【俄】叶赛宁著,顾蕴璞译,青春的忧郁:叶赛宁书信集: ,经济日报出版社,2 0 0 1 年,第3 9 页 7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第一章“庄稼汉天堂”构想的基本内容 十月革命前的叶赛宁已经开始显示出诗人对于社会生活,尤其是下层劳动人民生 活的关心。“庄稼汉天堂 构想的内容在诗人的创作中即有体现: 1 、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 叶赛宁的早期创作中有一个基本主题:对俄罗斯广大农民命运的担忧。这在1 9 1 4 年撰写的罗斯一诗中有集中体现,这也是叶赛宁最早的一首乡村抒情长诗。在罗 斯这首诗里处处可见诸如“但我爱你啊,温柔的祖国 之类的诗句,抒发了对家乡 和祖国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情和古老传统的挚爱: 啊,我的田野,可爱的犁沟, 你们在悲伤中也可爱! 我爱这些破败的农舍, 和我白发老母的期待。 诗人运用新鲜的意象和生动的口语真实而细腻地刻画了革命前农民的内心世界, 满怀同情地描绘了帝国主义战争给俄罗斯乡村带来的苦难与悲哀,对贫苦无依的农民 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在诗人的笔下,宁静的乡村原本和谐美好,但战争将一切破坏, “可怕的灾难就接踵来到 ,拿惯了锄头的手被迫要举起枪: 乡警们挨户在窗前通知, 壮丁都得上沙场去杀敌, 镇上的妇女都嗷嗷不止, 哭声打破了周围的沉寂 和平的农夫已准备上路, 没有悲伤、埋怨和哭泣, 往小口袋装进抹糖面包, 再把它们塞进大车里去 亲人们则从此承受着难以言状的痛苦与担心: 他们围着读信人卢莎, 争相探听爱听的消息。 8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 第一章“庄稼汉天堂”构想的基本内容 听到亲人武士的战绩, 他们都蹲在地上哭泣 诗人在夜( 1 9 1 1 年) 、早安( 1 9 1 4 年) 等诗篇中,都用美好赞赏的态度竭 力描绘乡村的宁静平和,为我们展示了一派和平安宁的景象。在母亲的祈祷( 1 9 1 4 年) 一诗中,诗人描写了一位乡下的老母亲为战场上的儿子祈祷,通过深沉、无私的 母爱,表达了诗人与俄罗斯人民反对战争、祈求和平的强烈愿望。 在此,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构成了“庄稼汉天堂 的第一个要素。 2 、富足美满的物质生活 叶赛宁对穷苦的俄罗斯农民的关注还集中体现在对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关心 上。在诗人的创作中,时常可以看到描绘丰收后的粮仓、满圈的牲畜、热闹的市集。 我看一看田,我望一望天一诗是十月革命前描述诗人“庄稼汉天堂 最为清 晰的一首诗: 我看二看田,我望一望天一一 田间和天上都见到天堂。 我那还没有耕作的家园。 又淹没在那粮垛的海洋 在这无人护养的丛林里, 牧放着触目皆是的畜群。 一条金色的小溪奔流着, 来自那苍翠山峦的峰顶 啊,我相信,也许正为 解救无望的农夫的苦难, 神才往爱抚的手上倒奶, 泼洒那个濒死的庄稼汉。 在这首诗里,诗人描绘了田间和天上都能见到的“庄稼汉天堂,这里有“粮垛 9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第一章“庄稼汉天堂”构想的基本内容 的海洋”与“触目皆是的畜群 ,向我们展示了一片物质丰富的田园景象。 在约旦河的鸽子( 1 9 1 8 年) 中,诗人将“约旦河 视为家园,描绘出一幅满 是“肥沃的田畴 并且“牧放着黄色的马群 的“庄稼汉天堂”即景。在乐土中, 叶赛宁满心希望,他期盼着革命能建造起“庄稼汉天堂 ,开辟出人间的“乐土 : 我要在圣像上用舌头舔去 殉教者和圣徒们的面形, 我答应给你们一个乐土城, 里面住着活人们的神灵 他预言“五谷的串串谷穗将会触撞蓝色的天顶,憧憬着这片乐土成为最理想的 乡村俄罗斯,充满生机与希望: 我要用一把新的木犁 翻耕你田畴的黑色面庞, 丰收像一只金色的喜鹊, 将在你的国土上空飞翔。 叶赛宁在从正面表达对富足美满的物质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会使用反面衬托的方 法来说明物质条件的重要性。在叫花子一诗中,叶赛宁描绘了一个在瑟瑟秋风中 乞讨的小姑娘,对物质生活贫乏的下层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在干旱窒息了播种 过的土地一诗中,诗人看到干旱使农作物枯萎,焦急万分,借助庄稼汉的口喊 出“雨啊雨,快把我们的黑麦浇灌! 的心声。 富足美满的物质生活正是“庄稼汉天堂构想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 3 温馨传统的生活方式 温馨传统的生活方式也是构成“庄稼汉天堂”的要素之一。 叶赛宁生长于乡村,熟悉传统的旧俄罗斯生活方式,在其抒情诗创作中也多有展 示。如在拉起来,手风琴,绛红的风箱( 1 9 1 2 年) 中,我们看到了俄罗斯民 间的青年男女以乐传情;在你多美,我亲爱的罗斯中,乡间的舞场欢快热烈; 在泥泞地和沼泽茫茫无边( 1 9 1 4 年) 中,长长的大车队伍沿着草地嘎吱嘎吱地前 行。 竹篱上挂着一圈圈小面包( 1 9 1 4 年) 是一首吟唱俄罗斯乡村风情的抒情 诗,充满生活气息、乡土风情与人情味儿。诗人把农民生动活泼的口语提炼,将热闹 l o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 第一章“庄稼汉天堂”构想的基本内容 生动的生活画面与诗歌化的淳朴明媚的情感结合起来,作品极具感染力: 竹篱上挂着一圈圈小面包, 解冻天散发家酿酒的芳香 蔚蓝的天空被蒙上一道道 象刨平的板条似的阳光。 集市戏台、树墩和木橛, 旋转木马上的你呼我喊, 天旋地转,无拘无束, 小草踩折腰,树叶被踏烂 马蹄答答,女小贩喊哑嗓门, 蜂房块发出醉人的蜜香。 要是不灵巧,你可得当心: 旋风搅得尘土飞扬。 为了兜售鳊鱼制的染发药, 村妇们清晨吆喝般叫卖, 那莫不是你绣花边的披巾, 绿莹莹地在迎风摇摆? 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温馨传统的俄罗斯乡村风俗画卷。 在创作于1 9 1 8 年的文艺理论论文玛利亚的钥匙中,叶赛宁则更加清晰地描 绘了自己所设想的“庄稼汉天堂 的样子“在那里,耕田而没有赋税;在那里, 木屋是崭新的,是用柏木板盖的项;在那里,人在垂暮之年,漫步茫茫草地,把 所有的部落和人群都召唤到铺天盖地的宴席前,给每一个人用金樽盛满佳酿,遍飨宾 客。”俨然一幅浪漫主义的世外桃源景象。 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富足美满的物质生活、温馨传统的生活方式三个要素共同 构成了叶赛宁“庄稼汉天堂 的基本内容。 of 俄】叶赛宁著,吴泽霖译,玛丽亚的钥匙,东方出版社,2 0 0 0 年,第2 2 页 1 1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第二章“庄稼汉天堂”构想的流变 第二章“庄稼汉天堂 构想的流变 “庄稼汉天堂”的社会理想并不是叶赛宁凭空编造的,它与诗人的人生经历密切 相关,既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与时代政治背景关联。叶赛宁所处的时代是俄罗斯 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波澜壮阔的转折时期,在这个风雷激进的年代里,诗人社会理想 的变化随之带来的是“庄稼汉天堂 的破灭与改良。 第一节构想的破灭 十月革命的到来让叶赛宁欢欣鼓舞,他豪情满怀、意气风发,高喊口号“我们欢 呼万岁啊万岁,人间和天上革命的洪流。 ( 天上的鼓手1 9 1 8 年) 虽然他并不理解 革命的深意,却也自豪地向世人宣布“我是布尔什维克。”( 约旦河的鸽子) 此 时( 约1 9 1 7 年1 9 1 9 年) 的叶赛宁可以说是一个忠实的革命支持者。侨居法国的俄国 诗人格奥尔吉伊凡诺夫曾这样叙述叶赛宁与革命:“二位( 作者注:指叶与马雅可 夫斯基) 都是革命前开始写作的。与大多数俄国作家不一样,二位都是立即二话不说 就转到了列宁的一方;二位支持布尔什维克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良心趋使他 们对布尔什维克的支持是积极的、切切实实的支持。一 十月革命前后的叶赛宁在政治站位与诗歌创作方面都非常积极地靠向了布尔什 维克。1 9 1 9 年,诗人甚至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写道:“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光是1 9 1 9 年 ,诗人满心欢喜地迎接革命,在他看来,革命将给他所倾心的农民与乡村全新的 未来,“新来到时代是历来农民理想的胜利”,即建立起和平安宁、物质丰富、温馨传 统的所谓“庄稼汉天堂 ,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但这一切很快就改变了, 诗人的社会理想破灭,“精神危机”时期到来。 在谈到自己对革命的接受时,叶赛宁曾经坦言:“革命年代,我全部身心都在十 月革命一边,然而我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带着农民的偏见来接受一切的。力圆所谓“农 民的偏见”正是症结所在。早期叶赛宁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十分幼稚与想当然“在 o 【俄】格奥尔吉伊凡诺夫著,好似俄罗斯的苦难评叶赛宁,复兴 ,1 9 5 0 年第8 期。 。【俄】叶赛宁著,吴泽霖译,自叙,转载自玛丽亚的钥匙: ,东方出版社,2 0 0 0 年,第1 2 l 页 1 2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 第二章“庄稼汉天堂”构想的流变 那里,人们幸福而不浑浑噩噩地生活着,他们跳着圆圈舞,在一株参天大树的苍苍的 荫盖之下休息,这棵大树就叫社会主义,或是叫做天堂 。但革命后乡村的现实却让 农民出身的诗人大失所望。 那么,促成诗人“庄稼汉天堂 构想破灭的原因有哪些呢? 1 、革命后乡村经济的崩溃与农民的悲惨生活让诗人心痛。 从1 9 1 7 年开始长达五年的国内革命与反外国武装干涉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牺 牲,工农业生产都遭到了严重打击,而农村的损失尤重。随之而来的是全国性的经济 困难,从食物到燃料的供应都十分紧张。马里延果夫曾经回忆1 9 1 9 年他与诗人在莫 斯科共同度过的一段艰难岁月:饥饿威胁着莫斯科,“马在街上倒毙,横尸满街”,为 了能熬过严寒的季节,不得不“把挂在房间角落里很温顺的旧圣像当劈柴了”,并且 将书烧来取暖。回 维霍采夫在其俄罗斯苏维埃文学史中这样说过:“叶赛宁对革命的政治意义 的理解相当抽象,他力图从他所关心的俄罗斯农村命运问题的角度来思考革命,力图 认清伟大的历史变革对俄罗斯农民的意义。” 但革命的现实却让诗人彻底失望了,他 所珍爱的乡村不仅没有按照他的预想那样成为一片和平安宁、物质丰富的乐土,反而 变得愈加憔悴与破败。叶赛宁天性善良,对战时共产主义冷酷的“余粮征集制这一 对乡村破坏最大的政策非常反感。他曾在全国各地漫游,看到农村凋敝萧索的惨状与 武装征粮队“无情地烧毁整座整座农庄 ,回城后向朋友哀叹:“我在农村呆过 那儿一切都在崩溃谁都会明白一切都在完蛋”。 他“并不都理解布尔什维克 的严厉的粮食政策,他所担忧的是国家的形势一饥荒和经济崩溃。 他还常常从人 道主义的角度出发“为粮食投机小贩辩护,而指责阻截队”。 创作于1 9 1 9 年9 月的抒情长诗牝马船是诗人此间情绪的最好诠释。昔日在 叶赛宁笔下宁静恬美的乡村此时变得阴森可怖: o 【俄】叶赛宁著,吴泽霖译,玛丽亚的钥匙,东方出版社,2 0 0 0 年,第2 2 页。 口【俄】c 几科舍奇金著,李视歧、王洪、汪琛编译,叶赛宁传一同时代人回忆叶赛宁 ,新华出版社,1 9 9 3 年, 第1 7 6 1 7 9 页。 彦【俄1 维霍采夫著,俄罗斯苏维埃文学史,转引自叶赛宁评介及诗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3 年,第4 7 页 o 【俄1 柯罗连科著,陆人豪译,柯罗连科致卢那察尔斯基的六封信,载俄罗斯文艺,2 0 0 2 年第2 期,第3 7 页 。【俄】戈登麦克维著,刘梦耋译, 的创作。这段时间的经历不尽美好,因为政治观念的不同加 上诗人率性的行为,他多次与人发生冲突。国外淡漠的文学空气也令诗人很不满意, 叶赛宁在写给朋友萨哈罗夫的信中抱怨在德国,文学无入闯津,一本诗集的最大印数 竟然只有5 0 0 搿,崧金元先生时髦到了可怕的程度我甚至连书都不想在这里出版 了”。圆 但叶赛宁还是从圈外( 尤其是美国) 感受到了城市文明与现代工业的巨大力量, 这部分内容突出缝反映在诗人回国藤创作的特写铁的密尔格拉德( 1 蛇3 年) 孛。 叶赛宁热情地赞叹机械文明与城市的力量,如整洁高速的公路、巨大的邮轮、高耸的 布鲁克林大桥、灯火通明的不夜城,并将之与古旧的俄罗斯乡村作比较,发出了“从 这个时刻起,我就不褥爱那贫穷的俄罗斯了 的感慨。时赛守的愚想发生了转变, 痛下决心,要追赶时代进军的脚步。他回首“精神危机 期间的所作所为,深感岁月 蹉跎,懊悔不已: 。 我走过的路是这样的少, 我犯的错却如此的多l ( 我满怀忧伤地朝你凝望1 9 2 3 年) 。潍弹e 震采夫著,俄罗辫苏维埃文学变,转零l 叁时赛宁评介及诗选,j 艺寨大学澄舨衽,1 9 s 3 年,第轮夏。 。f 俄】叶赛宁著,顾蕴璞译,青春的忧郁:叶赛宁书信集,经济日报出版社,2 0 0 1 年,第1 3 l 页。 o 【俄】叶赛宁著,吴泽霖译,铁的密尔格拉德,转载自玛丽溅的钥匙,东方出版社,2 0 0 0 年,第1 2 4 页。 1 8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 第二章“庄稼汉天堂”构想的流变 叶赛宁的这一转变具有这重大的意义,诗人“逐步摆脱了宗法制一民粹主义的空 想,逐步摆脱了伊凡诺夫一拉祖姆尼克的社会革命党的观点,摆脱了把旧农村理想化 的克留耶夫的影响。叶赛宁逐步走上了苏维埃文学发展的康庄大道。”诗人创作了大 量歌颂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作品,例如可爱的出版家! 在这册书里( 1 9 2 4 年) 、大地的船长、昏黄的淡月l 临照当头、斯坦司( 1 9 2 4 年) 等,爱情抒 情诗波斯抒情( 1 9 2 4 1 9 2 5 年) 与叙事诗安娜斯涅金娜( 1 9 2 5 年) 也创作与 此阶段。 叶赛宁此间的创作充满了追求新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诗歌抒发了自己追赶新时 代脚步的决心:“在每个瞬间我力求理解以公社的姿态挺立的罗斯在苏维埃当 政的国家不用陈旧的语言写作 ( 可爱的出版家! 在这册书里) 新的思想在叶赛宁的作品中越来越清晰,诗人过去深恶痛绝的“钢铁文明”变成 了歌颂的对象,如在给外祖父的信中诗人高度肯定了曾在四旬祭里被批判的 火车,在花( 1 9 2 4 年) 中,诗人明确表示自己已经“不怕钢铁 了,而且“用 钢铁可以制造船舰用钢铁可以建造住宅”,造福人类。更进一步,过去作为叶赛宁 充满诗意的“庄稼汉天堂 的死敌工业与城市,也进入到了诗人的歌颂行列,他 来到苏联著名的石油开采城市巴库,在这里他“充满对工业实力的想望,觉得石油 井架比教堂还要好看: 水上的石油 犹如波斯人的被子 黄昏把一大袋星星 洒遍整个天际。 以一片赤诚的心, 我愿这样发誓: 巴库的街灯 比星星更美丽。 ( ( ( 斯坦司1 9 2 4 年) 这样的思想在昏黄的淡月临照当头这首诗中表现的最为明朗。垂柳、大 o 【俄】维霍采夫著,俄罗斯苏维埃文学史) ,转引自叶赛宁评介及诗选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3 年,第5 3 页- 1 9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第二章“庄稼汉天堂”构想的流变 车、茅屋、田野、苹果树,这些诗人曾经的灵魂所系,都变得让诗人“眷恋又诅咒 , 叶赛宁感慨到: 田园的俄罗斯! 够了,够了, 别再在田里拖着木犁走, 你那一贫如洗的模样, 连白桦和白杨都看得难受。 我不知道我以后将怎样 也许对新生活我不适合, 但仍想见到贫穷的俄罗斯 已变成一个钢铁强国 在新的时代大潮下,叶赛宁了解到古旧的“木头罗斯的落伍与旧式“庄稼汉天 堂”构想的不切实际,他意识到只有新的钢铁与工业才是时代所向,必须对旧构想进 行改良,添加新的元素。 第三节构想改良后的矛盾 叶赛宁在度过“精神危机 后,创作变调,开始讴歌工业文明的伟力。诗人在创 作中加入了新的工业化改良思想,希望借助现代文明的力量开始尝试改良“庄稼汉天 堂构想。 但是,当我们翻阅诗人后期的创作,却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普遍存在的矛盾心态: 他在感慨“田园的俄罗斯! 够了,够了 的同时,也在温情脉脉地注视着原野上的针 茅草;在刚刚高唱完大工业建设凯歌之后,又低沉地唱起了旧罗斯乡村悲观哀婉的挽 歌:一边是自称“苏维埃国家里最狂热的同路人,另一边又坦言自己的“一条腿依 然留在过去。 这种矛盾突出地表现为一种对旧事物的怨而不舍与对新事物的爱而不成,回乡 行、苏维埃罗斯、正在离去的罗斯三篇作于1 9 2 4 年诗人返乡后的作品清晰地 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我觉得同胞的话象陌生的语言,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第二章“庄稼汉天堂”构想的流变 在自己的祖国我仿佛成了异国人 年轻人,英姿勃发地茁壮成长吧! 你们有新的生活和新的歌声。 我独自要到无人知晓的地方, 让我这颗汹涌的心永远平静。 苏维埃罗斯 这样的矛盾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认为成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叶赛宁对乡村自然情感深厚,绝不可能将它完全抛弃。 叶赛宁生长于乡村,他是一个吸吮着俄罗斯大地“绿色乳房长大的乡村赤子, 完美和谐的大自然、温情脉脉的乡村、勤劳朴实的农民都让诗人留恋不已,在其一生 的创作中,描绘乡村、自然的作品占到了半数以上。诗人对乡村、自然的情感贯穿了 创作的始终。叶赛宁在“精神危机”结束后的变调并不是对乡村自然的完全否定,并 不是希望那些给他带来美好回忆的事物完全消失,而是希望借助工业和现代的力量改 良乡村,让乡村不再是“一贫如洗的模样”。换句话说,过去诗人构想的和平安宁、 和睦友好、物质丰富“庄稼汉天堂 仍然是他的社会理想,只不涂抹上了工业化与现 代化的色彩。诗人在表示愿意进步的同时,也毫不隐瞒自己对乡村自然的依恋之情: 我不是个新人! 何必隐瞒真情? 我的一条腿依然留在过去 正在离去的罗斯 在其著名的组诗波斯抒情中的莎甘奈呀我的莎甘奈( 1 9 2 4 年) 中,诗人 神游波斯,面对一位令他倾心的女郎,仍然不忘家乡,他向莎甘奈描绘家乡“月光下 的黑麦浪一样摇摆 ,甚至发出了“无论设拉子有多么的美不会比梁赞的沃野更可爱 的感慨,旧式的俄罗斯乡村依然是诗人情感所系。 诗人看到,乡村的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将他昔日所熟悉的 那些事物消灭了。“没有任何东西能使他忆起富于同情的、温柔的、神圣的旧俄罗斯: 2 1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 第二章“庄稼汉天堂”构想的流变 农民们都在议论打仗的事;一群拥护共产主义的青年高喊着杰米扬别德内依的宣传 诗向山下行进,他们不再唱民歌了。”乡村已经不是过去的乡村了,无产阶级专政取 代了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列宁像成了新的圣像,资本论顶替了圣经。这轰 轰烈烈的新时代与温馨美好的乡村两相比较,矛盾的心态就可以理解了。 2 、诗人的个性气质与时代要求脱节。 从叶赛宁的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诗人的基本性格特点忧郁。无论是描摹自 然,还是绘写乡村,他的抒情诗中都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哀伤。这样的性格特征从诗人 的创作之始就一直延续下来,贯穿了他的创作生涯。早期的创作例如诗人1 5 岁时的 创作湖面上织出红霞的锦衣( 1 9 1 0 年) ,这首震惊了勃洛克的短诗,短短1 2 行, 描绘了乡村黄昏的美丽景致,却处处可见“哭泣 、“悲啼”、“哀泣这样的黯淡 词汇;再见吧,家乡的密林( 1 9 1 6 年) 一诗抒写了诗人对家乡自然的眷恋 之情,明明是一派艳阳高照的景象,诗人却叹息道:“我心里却需要忧愁 ;水滴 ( 1 9 1 2 年) 一诗,最能体现叶赛宁的忧郁性格: 珍珠般的水滴啊,绚丽的水滴, 你们披着金色的阳光多么漂亮, 可在悲秋的时节,凄凄的水滴, 你们洒落在湿窗上又何等悲凉。 1 7 岁的诗人正值青春年华,却有了人生无常、年华易逝的忧烦,令人叹惋。至 于“精神危机 期间的创作几乎全部是阴沉灰暗的,无需赘述。 卢那察尔斯基在青年中的颓废情绪( 叶赛宁情调) 在共产主义学院的报告 中,也曾这样评价:“充满忧伤的农村叶赛宁善于出色的描绘它美丽的田园景色, 赤贫、温顺,犹如它的自然风光一样,也都被他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叶赛宁捕捉 的正是这种世世代代缭绕在农村上空的忧伤的曲调。”圆忧伤已经成为了叶赛宁的标 志性气质。 但是,这样的诗歌和性格是与时代大气候不相协调的。诗人所处的时代要求的是 o 【美】马斯洛宁著,谢尔盖卅赛宁( 一个困惑的农民) ,转引自叶赛宁评介及诗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3 年,第8 5 页。 o 【俄】卢那察尔斯基著,顾蕴璞译,青年中的颓废情绪( 叶赛宁情调) 在共产主义学院的报告,转引自叶 赛宁评介及诗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3 年,第2 l 页 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第二章“庄稼汉天堂”构想的流变 激昂向上、乐观奋发的人生态度,需要的是振奋人心的战歌。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论 你是否发自内心,踩着时代鼓点前进的诗人才更受重视,如马雅可夫斯基。马斯洛 宁这样评价到:“整个俄罗斯在高唱无产阶级专政、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艺术, 而叶赛宁却在用他的农村扬琴歌唱革命,用圣诗、咒语、民谣和其他民间故事中的比 喻和字眼来充实象征主义的诗歌。 叶赛宁忧郁的性格和时代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在 诗人充满感伤的抒情诗创作中自然会有所表现。 3 、诗人保持独立人格的要求与政治环境不合。 2 0 世纪初的社会主义苏联刚刚经历了国内革命战争与反干涉战争,国家百废待 兴。大规模的建设需要调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进、朝着一个方向统一前进。 旧有的个性要求被集体主义取代,非布尔什维克思想被插上了“危险品 的标签,独 立人格的要求被绝对禁止,政治大环境所需的是整齐划一的大合唱,而不是个人的抒 情独唱。 叶赛宁生长于闲适的田园,诗人所特有的不羁天性又让他对自由独立充满向往, 他显然无法适应这样一种声音统一、行动统一,甚至思想统一的生活方式。叶赛宁尤 其反对文艺创作被政治奴化,他在玛丽亚的钥匙一文中声称自己“非常反感在艺 术本质的思想形态中抬起马克思主义的管束之手圆,并且认为“只有自由的艺术家 才能够带来自由的语言。 诗人以乡村田园为题材持续不停地创作实质上就是他努 力保持独立人格的一种抗争。 根据苏联记者韦尔日比茨基回忆,他在叶赛宁1 9 2 4 年底到梯比利斯访问时曾经 给诗人讲述过一个经过俄国人浪漫主义加工的“8 世纪天才的中国抒情诗人李白”的 故事,也就是我们国人所熟知的“赐金还山与“李白捞月 。叶赛宁对故事非常感 兴趣。第二年,叶赛宁给韦尔日比茨基寄来了李白的画像,上面还有一首题诗: 我要象李白, 不会把这种生活 更换成 o 【美】马斯洛宁著,谢尔盖叶赛宁( 一个困惑的农民) ,转引自叶赛宁评介及诗选)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3 年,第8 l 页。 o 【俄】叶赛宁著,吴泽霖译,玛丽亚的钥匙,东方出版社,2 0 0 0 年,第3 3 页。 o 【俄】叶赛宁著,吴泽霖译,自传( 二) ,转载自玛丽亚的钥匙 ,东方出版社,2 0 0 0 年,第l1 7 页。 叶赛宁的“成稼汉天堂”构想研究第二章“庄稼汉天堂”构想的流变 任何的 剥的生活。零 显然,是李白对诗人独立人格的追求与旷达豪迈的性格吸引了叶赛宁。 但2 0 世纪2 0 年代的苏联不可能给予诗人公元8 世纪中国的宽松政治。诗人一面 注视着| 嚣俄罗斯乡村与传统的没落,面又不愿馒囱己成为丧失独立人格的如别德内 依一般的遵命诗人。“我并不是你们的金丝雀! 我是诗人! 且远不是杰米扬之流所 可比”( 斯坦司) 帮使是诗人在歌颂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德也不忘表愈坚持独立人格的坚 定决心: 我要沿着已踩出的脚印前进, 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十月争五月, 只是绝不交出心爱的竖琴。 苏维埃罗斯 。 这里的“竖琴弦是叶赛宁对个人艺术刨捧与独立人格的隐噙。时赛宁歪是这样“一 个改变了政治观但不愿改变自然观和艺术观的人”彩,无奈地在独立人格与社会大合 唱之间痛苦地徘徊。 4 、文学界权威的偏见严重地伤害了诗人创作的积极性。 叶赛宁才华横溢的乡村抒情诗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但却很难让文学与政界 的权威接受。作为一个来自乡下的农民诗人,时赛宁的创作之路充满了与各式偏见的 斗争。 据乌斯季诺夫回忆,1 9 1 9 年,革命热情高涨的叶赛宁曾经多次和他“谈起加入 共产党的事”,并递交了审请书,但没过多久,梅谢里雅科夫拒绝在真理报上刊 登诗人的政治抒情诗天上的鼓手,并在退稿上写了“语无伦次的胡言。不予刊登 的字样,“叶赛宁彻底打消了入党的念头。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更严重的偏见与伤害来自在二十年代苏联文学界把持话语权的“拉普 ( 俄罗斯 。王守仁编著,:叶赛宁 ,辽海出版社,1 9 9 8 年,第2 0 2 页。 o 顾蕴璞著,诗国寻美俄罗新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第1 7 2 页。 。【俄】c j i 科含奇金著。李视歧、正洪、汪琛编译,叶赛宁传一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farmhouse木门安装服务合同
- 深圳购房合同样本
- 住宅房屋购买合同简单版
- 2024年《软件许可合同中不可抗力事件的处理》
- 广告公司授权合同模板
- 2024年范文承包土地协议书
- 2024年发光字合同
- 跨境客运线路租赁合同
- 共建文明施工项目协议书
- 亲子园与医疗机构合作协议书
- 国开2024年《中国法律史》平时作业1-3答案
- 钢结构策划书(范本)
- 急性肾衰竭与crrt治
- 焦化厂生产工序及工艺流程图
- 呕吐(急性胃肠炎)诊疗指南(制订)编制说明排版
- 江堤道路工程施工方案#江苏
- (外研版)初中英语语法汇总[新版]
- 李燕璇植树问题卡通版5
- 有砟轨道铺设的施工讲解
- 烟草专卖食堂燃气泄露及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反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