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专业论文)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统计研究.pdf_第1页
(统计学专业论文)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统计研究.pdf_第2页
(统计学专业论文)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统计研究.pdf_第3页
(统计学专业论文)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统计研究.pdf_第4页
(统计学专业论文)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统计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l _ j 学位论文 摘要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关于 流动性过剩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对其内涵的理解并不统一,对其表现、危害 和成因等的分析也不深入和系统,而对其测度方法和判断标准的研究就更不明确。 本文认为,流动性过剩是指实际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显著地多于有效经济产出 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基于此,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和危害,并从 货币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经济结构失衡和区域 失衡、不合理的外资和外贸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预期、通货存款 比的下降、产能过剩以及投融资体制的缺陷等共同造成了当前的流动性过剩。 紧扣流动性过剩的内涵,本文沿着货币供求对比分析的思路,从总量和增量 两个方面设计了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指标,即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和流动性增量过 剩系数,并从统计角度提出了流动性过剩的判断标准。当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大 于其理想值并且程度超过了依置信水平而定的幅度时,则存在流动性过剩,否则, 就不存在流动性过剩。 运用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本文选取1 9 9 7 年第l 季度到2 0 0 5 年第4 季度作 为训练集样本,训练出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模型和判断标准;选取2 0 0 6 年第 l 季度到2 0 0 7 年第2 季度作为分析集样本,对该时期的流动性过剩状况进行实证 分析,结果表明:在分析集样本期内,我国均存在流动性过剩,流动性总量过剩 系数的平均值高达o 2 2 9 ,相当于名义货币平均过剩6 1 8 万亿元人民币,实际货 币平均过剩5 3 4 万亿元人民币:过剩情况最为严重的是2 0 0 6 年第3 季度,流动 性总量过剩系数高达o 2 8 7 ,过剩的名义货币数量达到了7 2 7 万亿元人民币;过 剩情况最轻的是2 0 0 6 年第4 季度,过剩的名义货币数量达到了3 5 2 万亿元人民 币。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货币供求;统计测度;总量过剩系数;增量过剩系数 i i 我同流功忡过剩问题的统计研究 a b s t r a c t h 糟c 髓ty e a f s ,c x c e s sl i q u 主d 主t yh 鹊b e e o m e 鑫轴li s s t l ec o n e 嘲酣b yl h e 笋v 镪强l a i l ds c h o l a r s b u tm er e s e 盯c ho ne x c e s s1 i q u i d i t yi ss t i l li nt l l ei n i t i a ls t a g e h o wt o 糯醛纽通i 重? w 囊鼓曲e 擞鼹鑫面e si 耄h a v e ? w 魏盘h a 释鞋鑫羹泌霆疆鼹se 鲶灸砥砖妒 w h a ta r et l l er e 鹪o n s ? h o wt 0m e a s u r ei t ? 砧lo ft l l o s en e e df 啪l e r 锄ds y s t e m a t i c 秘s e a 赢。 h lt i l i sa r t i c l e ,e x c e s sl i q u i d i t ) rm e a 趟t l l a tm ea c t u a ls u p p l yo fg c :l i e r a lm 伽e yi s s i g 芏l i 蠡c a n tm o r c 也a n 斑ed e m 融l db ye 蠢t i v ee c o n o m i cy i e l d s b a s i n g 撒a t w ee i a :b o r a t e i t sp h e n o m e l l a 柚dh a 釉如li n n u 踟c 舔s y s t 锄a t i c a l l y 。a sw e l lw e 觚越y z em er e 鹊o n s , w l l i c ha 糟s m l c t i l r eu l l b a l 锄c e 锄dr e 西o nm l b a l a n c ei i lc c o n o n l i c ,u i m e a s o n a :b l ep 0 1 i c yo f 髓蕊n g 南喊辨c 印i 专a l 勰df o l 渡辨昀蛾誊曲越e x c c 姆l i 蚋i d i 职鑫n 垃c i p 越n gf o f r c i 】m m b ir e v a l 眦i o 珥d r o p p i n go fu l 毛r a t i oo fc u r r e n c yt od e p o s i t s ,洲叩l u sp i 0 d u d i v e 唧撼耄= 妖w e a 薹隰e s s 髓缸躲c es y s 溆觳雒ds oo 玛舶m 也e 印e c 挺o f 壕。程e ys l 嗣印l y 激通 m o n e yd e m 觚d f 啾h e r 獭o f e 戳融i 辨嘲om 铡溉n gi 丽i e a 嘲o fe x c e 豁l i q 试d i 锨n a m 奶, c o e 佑c i e n to fe x c 懿ss t o c ko fl i q u i d 时( c e s l ) 锄dc o e 衔c i e n to f 钹c e s sm 粼:l n e n to f l i q u i d i 姒c e i l ) w ca l s 0p o i n t 吡m ej u d 季n gs t 觚d 蕊so fw h 锄e rm 粥i se x c 船s l i q l l i d 时o fn o 耋w h 铋c e s l i sl 鲴渺t l l 雒泌i d e a ll e v e l 蝴m ee x l i 朗畦o f 也ed i f l 汪豫c e b 咖e e nm e me x c e e d sm e 馘t e n td e c i d e db yt l l e 百v e nl e v c lo fs i g i l i f i 啪c e ,e x c e s s l i 唾速d i 桫e x i s 螅 a si i l l p l i c a 廿o n ,w el l s et l l es 龇1 p l e 舶mm e1 s ts 髓s o ni n1 9 9 7t on l el 笛ts e a s o ni i i 2 5 、幻垭畦珏。挝k 黻e 簦畦蕤gm 磁c lo fe x e e s sl i 每蠢蠡妙硼洒j 谴玺珏gs 耄赫d 越出速 ( :h i l 执凡帕u s i i l g i em s l l r i n gm o d e l 锄dj u d 舀n gs t 锄d a r d s ,w e 柚a l y z e l es i c u a t i o no f 甑c e s sl i q u i d 时毓l s ts e a s o n 遗2 0 0 6t o 龇2 武s e a s o ni l l2 7 弧ef e s u l ts h o w s 也a t 曲妇h 勰鼹c i 嘟l i 删d i t yi l la l l 雠6s 洲璐,骶m 黜o fc e s lw 勰1 1 i 曲t o0 2 2 9 , 伽c hm 伽够d u r i n gt h i sp 谢o dt l l ea v e r a g ee x c 髂s 锄o u i l to f n o m a lm o n e y 锄dr c a l 燃o n e yr c a c h e d6 1 8 0b i l l i o l l sy u 髓龋d5 3 4 0b 主l l i o 燃h 嫩溺删i v d y w ea l 辩n dm a 耋 m em o s ts e r i o u ss e a s o ni sm e3 r ds e a s o ni n2 0 0 6 ,、地e nc e s li so 2 8 7 ,a i l dt h ee 】【c e s s 鞠强lo f 漱鑫l 趣。鼗e y 参鼹瘫越7 2 7 0b 越。鄹y 毽强。怠越m es 辍越l e 或甑c e s s 凇。稠盛o f n o n n a lm o n e yi s35 2 0b i l l i o n sy u a mw l l i c hb e l o n g e dt om e4 t hs e 躺o n 试2 0 0 6 k e y w o r d s :e x c e s sl i q u i d i t y ;s u p p l ya n dd e m a n df o rm o n e y ;s t a t i s t i cm e a s u r i n g ; c o e 壤e i 鞭o f 嚣x e e s ss t o e k :c o e 燕c i 鼹| o f 纛x c e s sl n e f e 搬e n l l l l 我囝流动忤过剩问题的统计研究 插图索引 图2 1外汇储备增加及其相关因素变动情况1 2 图2 2贸易顺差及其构成变动情况1 3 图2 3贸易顺差构成比重变动情况1 4 图2 4 货币乘数变动情况一1 4 图2 5两种比率变动的比较1 5 图4 1训练集样本期内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波动情况2 6 图4 2训练集样本期内货币供求等的波动比较一2 7 图4 3训练集样本期内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的频数直方图2 9 v u 硕i j 学化论文 附表索引 表2 12 0 0 0 2 0 0 7 年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速及尬与g j d p 的比值。8 表2 22 0 0 0 2 0 0 7 年人民币存款、贷款增速及存贷差8 表2 32 0 0 0 2 0 0 7 银行间资金拆借年度利率9 表2 42 0 0 0 2 0 0 7 年我国的投资率和消费率一1 3 表4 1我国流动性过剩测度变量数据2 4 表4 2 训练集样本期内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波动的季度比较一2 7 表4 3训练集样本期内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波动的阶段比较2 8 表4 4 训练集样本期内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的正态性检验2 9 表4 5分析集样本期内我国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及过剩量3 0 v i i i 湖南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叶乡嘏 日期:瑚年,月矽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li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l l 。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矽匀 月月 f 厂 年年 口秒盯喝哪 期 期 硕i 学f t 论丈 第l 章绪论 1 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 1 1 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 e x c e s sl i q u i d i t y ) 问题已成为政界、学界的一个关注热点, 相应的,流动性过剩则成了描述中国经济现状的关键词之一。从2 0 0 3 年开始,中 国人民银行( 下称央行) 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此后,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便一再声称,央行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 性管理,搭配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方式回收流动性,协调运 用好多种流动性管理工具,保持对冲力度,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维护总量平 衡。在2 0 0 7 年初,流动性过剩问题更是史无前例的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国务 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要继续实行 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有效缓 解流动性过剩问题【l 】。在2 0 0 7 年4 月1 8 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 家宝再次指出把抓紧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作为当前以至全年宏观调控的重点。 2 0 0 7 年第3 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仍然宣称,当前流动性形势依然严峻,有 必要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等工具, 同时逐步发挥特别国债的对冲作用,加大对冲力度【2 】。而学术界关于流动性过剩 问题的讨论更是达到了白热化状态,近两年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以流动性过 剩为主题的论文多如牛毛。尽管研究成果数量众多,但深入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1 1 2 研究的意义 当前,不管承认与否,流动性过剩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个不争的事 实。系统地研究流动性过剩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主要表现为如 下两点。 ( 1 )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第一,银行体系中 存在的过剩流动性,使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加大,使经济面临着过热和潜在通货膨 胀的压力;第二,过剩的流动性进入虚拟经济,使股市、房市异常活跃,股价、 房价直线上扬,易产生泡沫经济;第三,流动性过剩还影响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 政策实施效果,一方面,加大其操作成本和支付成本,另一方面,减弱其货币政 策传导效果。 ( 2 ) 我国需要对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系统地研究。从国内已有的有关流动性 我冈流动件过剩问题的统汁研究 过剩的众多文献可以看出,现有研究的主题多数集中于流动性过剩的概念、表现、 影响、出现的原因以及化解对策等方面,而观点可谓五花八门,有的甚至相互矛 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关于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判断标准类的专 门讨论却寥寥无几,国外也不多见。但是对流动性过剩与否的客观判断以及过剩 程度的测度却是科学认识以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前提。为此,进行流动性过 剩测度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甄别就显得尤为重要。 1 2 文献综述 对于流动性过剩,国内外的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大量的 研究,形成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纵观各研究成果,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侧重于研究流动性过剩的内涵、表现、影响、成因以及化解对策等,此类研 究较多,本文称为理论类研究;另一类则侧重于研究流动性过剩程度的测度方法、 判断标准等,此类研究较少,本文称为测度类研究。下面分别给予介绍、评述。 1 2 1 理论类研究 何自云、周世锋、连玮( 2 0 0 6 ) 和刘震、张惠( 2 0 0 6 ) 指出我国银行业目前所面临 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既不是资产流动性能力的过剩,也不是负债流动性能力的过 剩,而只是流动性资产的过剩【3 4 1 。 唐双宁( 2 0 0 7 ) 认为流动性有自己质j 勺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使流 动性表现为货币现象,量的规定性表现为不同质规定性下的总量、速度或两者的 乘积,如货币供应量的规模和速度;而流动性过剩或不足即表现为某种货币或资 产量的过剩或不足,以及周转速度的过快或过慢【5 】。朱庆( 2 0 0 6 ) 认为市场流动性过 剩即金融市场流动性的供给大于经济运行的实际需要,主要表现为货币超额供应、 银行业存贷差不断扩大、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和货币市场利率走低,其形成原因 为经济结构和区域结构失衡、不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外部冲击的影响、社会信 用环境不佳和银行贷款能力低下等【6 】,持相同或类似观点的还有赵磊( 2 0 0 7 ) 【7 1 、王 刚、董方军和袁伦渠( 2 0 0 7 ) 【引、杨晨( 2 0 0 7 ) 【9 1 、张晋生( 2 0 0 7 ) 【1 0 1 、钟阳( 2 0 0 7 ) 【1 1 1 、 唐勇进( 2 0 0 7 ) 【1 2 1 、张长征( 2 0 0 7 ) 1 1 3 】等。卜永祥认为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突出表现 为货币流动性更加活跃、非金融企业资金宽松、贷款投放过多、商业银行流动性 充足、市场利率水平较低等特征。产生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银行因被动 购买外汇,造成基础货币的过快增长,以及银行因利差较大产生的信贷扩张行为 【l4 1 。袁鹰( 2 0 0 7 ) 认为从根本上讲,流动性相对过剩格局的形成是开放经济条件下 国内外政治经济周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际上是在利益分化的政治时代国内不同 利益阶层之间,以及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利益冲突的一种体现【1 5 1 。丁 骋骋( 2 0 0 7 ) 造成当前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存在着一种“流动性 2 硕i + 学位论文 悖论”。而造成流动性悖论的原因又可以上溯到国内金融结构的体制性缺陷,具体 包括银行体系、资本市场、人民币汇率制度和资本账户管制等四个方面的结构性 问题【1 6 】。李治国( 2 0 0 7 ) 认为货币政策的多任务性影响着我国货币供给的形成过程, 基础货币调整与货币乘数变动同时出现失衡是导致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原因【1 7 】。肖 蔚( 2 0 0 7 ) 通过分析流动性过剩状况以及掉入流动性黑洞的潜在威胁,指出流动性 管理应树立一种辩证管理的理念,不断创新和改革流动性管理方式和体制,以解 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和防范流动性黑洞风险【1 8 】。 孔立平、朱志国( 2 0 0 7 ) 基于中央银行的资产量负债表和货币数量理论,分析 得出外汇储备增长是导致我国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 他们还指出过剩的流动性已经成为经济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隐患,是当前影响金 融稳定的核心因素,主要体现为资产泡沫形成和扩大、通货膨胀压力增大、银行 信贷规模过快增长隐含金融危机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降低等方面【i9 1 。孙建潮( 2 0 0 6 ) 通过理论和回归分析发现外汇占款的增长迅猛、银行间企业直接融资工具的发展、 不良贷款的剥离、现金需求比率的下降以及证券市场的长期低迷是引发我国银行 业存贷差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2 0 l 。苗启虎( 2 0 0 7 )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引起银行体 系流动性过剩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贸易顺差、现金比率与股票市场对流动 性状况有着显著影响【2 。李成、姜柳( 2 0 0 6 ) 通过对“三元悖论”理论的解读和1 9 9 8 年到2 0 0 6 年各季度数据的实证检验,揭示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的 不断增加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存差的扩大,造成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流动性 过剩【2 2 1 。而任碧云、王越凤( 2 0 0 7 ) 则认为流动性过剩描述的是由于中央银行过于 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出现的经济态势,表现为资产价格上升、经济活动中货币充沛 等一系列现象,他们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基础上认为存贷差、外汇占款和m l 与 m 2 的差额不断拉大均不是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流动性过剩是由货币政策没有及时 对经济发展出现的变化做出反应造成的【2 3 1 。谢罗奇、龚伟强( 2 0 0 7 ) 选取2 0 0 1 年第l 季度到2 0 0 6 年第l 季度的季度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及格兰杰因果关系 检验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过剩流动性与存款有正向关系,与经济的 周期性波动有负向关系等结论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政策建议等【2 4 1 。 1 2 2 测度类研究 专门讨论过怎么衡量、判断和测度流动性过剩的文献则比较少,较具代表性 的如下。国内方面,曾康霖( 2 0 0 7 ) 认为流动性过剩可理解为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 的流动性资产过剩或运营资金过多,对之必须从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动去考察,衡 量方法为:分析个别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中,处于不同类型的流动性资产分别是多 少,与它将要清算的资产负债业务量的比例关系怎么样,也就是要计算有多少流 动性资产,有多少流动性负债,如果流动性资产减去流动性负债正差扩大,表现 我田流动忡过剩问题的统汁研究 为运营资金过多,没有实现资产负债结构的最佳组合,存在流动性过剩;相反, 不存在流动性过剩【2 5 1 。吴竞择( 2 0 0 6 ) 认为衡量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的指标主要有 盒融深化比率 勿g d 尸、 z ? 懈f 比率、超额储备比率和流动性价格【2 6 1 ,持类似观点 的有杨柯( 2 0 0 7 ) 【27 1 、庄庆( 2 0 0 7 ) 【2 8 1 、任兆璋和于孝建( 2 0 0 7 ) 【2 9 】等。董积生( 2 0 0 7 ) 、 认为超额准备金、银行存贷差或存贷比、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量和货币供 给等指标能较好地判定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状况【3 0 】。左金保( 2 0 0 7 ) 则认为外汇储 备情况、实体经济的过热表现以及银行存贷差额和资金价格可作为判断流动性过 剩的标准等【”】。 国外方面,欧洲中央银行( e c b ) 专家t h o r s t e np o l l e i t 和d i e t e rg e r d e s m e i 盯( 2 0 0 5 ) 则提出了价格缺口( p r i c eg a p ) 、真实货币缺口( r c a lm o n e yg 印) 、名义货币缺口 ( n o m i n a lm o n e yg a p ) 和货币过剩( m o n e yo v e r h a n g ) 等四种衡量流动性过剩的方法 p 2 1 。简单来说,价格缺口就是用长期价格水平( 或称均衡价格) 与实际价格水平的 差来测度流动性过剩的程度;真实货币缺口实际上是价格缺口标准的变形,就是 用长期真实货币供应( 或称均衡真实货币供应) 与实际真实货币供应的差来测度流 动性过剩的程度;名义货币缺口则是用实际名义货币供应与“标准货币供应量”的 差来测度流动性过剩的程度,其中,标准货币供应量是指假设货币供应量按照预 期增长率增加所能达到的货币存量水平;货币过剩是指的名义货币供应量与均衡 货币供应量的差( 如果差是负的,就称为货币短缺- m o n e t a r ys h o r t f a l l ) ,其中, 均衡货币供应量是以实际产出和实际利率水平为基础计算得来的。在上述四种衡 量标准中,真实货币缺口是e c b 衡量流动性过剩最重要的标准。e c b 认为流动性 过剩是货币总量偏离均衡水平的程度,依据货币数量论方程式,它推导出货币存 量的增长率等于实际产出的增长率加上通胀率,再减去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率, 结合货币存量的实际增长率,便可对货币供求状况做出判断。 1 2 3 现有研究简评 对于上述各项理论类研究,它们的侧重点为流动性过剩的内涵、表现、影响、 成因、化解对策,研究成果虽然众多,但是比较混杂,相互间分歧较大,有些成 果之间甚至相冲突。另外,多数研究将流动性过剩直接当成了银行业的流动性过 剩,比如,有些文献指出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包括:金融深化不足,金融市场不发 达,投资工具单一致使存款难以被分流;银行不良贷款的剥离及银行的上市;随 着金融监管的加强,资本约束的强化,银行资产结构的调整限制了贷款的扩张; 企业信用缺失,金融生态环境欠佳,银行惜贷;由于经济周期、直接融资等因素 致使贷款有效需求不足等。但细加分析不难发现,上述因素多是站在银行业的角 度得出来的成因,要么是导致银行存款来源增加,要么是导致银行贷款减少,从 而导致银行业资金供过于求。这些因素可能是导致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但 4 硕卜学f z 论丈 当作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本文认为有待商榷。 对于上述各种“判断或测度”的方法,国内研究的主要不足是缺乏个客观的 判断标准,比如说货币化比率 幻g d p 、银行存贷差与存贷比等,它们到底分别多 大才说明流动性存在过剩,它们的常态是多少? 另外,这些指标能否有效测度流 动性过剩也有待时间证明,它们多数测度的是银行业的流动性过剩状况,如超额 准备金、银行存贷差和存贷比等。中国人民银行2 0 0 6 年第3 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指出,宏观层面上的流动性是“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信贷总量”p 3 1 。由此可见,如 果要下一个定义的话,流动性过剩是指实际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显著地多于有效经 济产出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它不等于金融系统或银行业的流动性过剩,银行业的 流动性过剩只是流动性过剩一种情况,是宏观经济中过剩的流动性注入到银行体 系并在其中循环时的表现。当过剩的流动性注入并在实体经济中循环时,那么流 动性过剩的表现可能就是通货膨胀、经济过热等。国外研究均是围绕货币供求而 设计出不同的测度指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如果说还有值得商榷或不 完善之处的话,那就是在现阶段运用货币数量方程测算货币需求量是否合理,以 及运用回归估计法测算货币需求量在实证分析中该如何操作等? 另外,流动性过 剩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统计问题,从而判断流动性过剩与否的标准也应该从统计 角度给出,而这在e c b 专家的测度方法中并未体现。 1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对已有的理论类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甄别,试图 得出流动性过剩的准确含义、表现、影响、成因等;其次,在准确理解流动性过 剩含义的基础上,提出测度流动性过剩程度的方法及其判断标准,并对我国的流 动性过剩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化解我国流动性过剩的 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 我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研究,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法, 统计指标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等。 我冈流动件过剩问题的统汁研究 第2 章流动性过剩的理论分析 2 1 流动性过剩的含义瓣析 2 。1 1 流动性过剩的含义 在已有的以流动性过剩为主题的研究文献中,对“流动性过剩”含义的表述可 谓五花八门,大致可归纳如下。 ( 1 麸如何理解“流动性”毙度进行的表述,例如:流动性过剩是指流动性能力 或流动性资产的过剩【3 一。这种表述的侧重点是流动性过剩中的“流动性”应怎么理 解,是理解问题的基础。 ( 2 ) 从商业银行角度进行的表述,主要包括:流动性过剩是指金融机构存贷差 的持续扩大和贷存比的持续走低;或是指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宽松,亦即银行间 市场利率的持续走低甚至倒挂;或是指准货薅的持续增加,亦即“喇叭目”持续存 在甚至扩大的状态;或是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主要为法定和超额存 款准备金 屡高不下等。这种表述把闻惩局限于存款性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片面 性。 ( 3 ) 从社会资金供求篇度进行的表述。这种表述认为流动性过剩是指社会资金 的供给超过了对社会资金的需求,包括宏、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面,流动性过 剩是指实际货币存量高予均衡水平( 理论上为经济处于潜在增长路径和零通胀时 所需的货币量,现实中一般为宏观当局所设定的理想墨标_ 的情形:微观层面,流 动性过剩与否是指企业所面临的可用资金松紧状态,具体来说,就是指企业通过 银行贷款、票据凳占现、短期融资券、股市和企业债等方式所能获褥资金的状况, 如果企业取得资金的环境过于宽松,就存在流动性过剩,其典型表现则是固定资 产投瓷过快增长等。这种表述从社会资金的供求关系角度出发,可谓抓住了问题 的本质,是最本质的表述。但遗憾的是,这种表述中存在宏、微观上的分歧,并 且两个层面的研究均不多见,而深入的研究则几乎没有。 由上可知,冒前对流动性过剩的含义理解的主要分歧是流动性过剩中的“流动 性”如何理解以及流动性过剩该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理解等。要解决这些分歧, 准确理解流动性过剩应该铁流动性过剩的现实含义入手。 当前,报刊、杂志上及人们口头中说的流动性过剩,想表达的含义通俗地讲 就是流通中的“钱”太多了,即货币供应量过多,它涉及的范围为整个社会,具有 宏观性。因此,流动性过剩中的流动性应理解为流动性资产,指货币。相反,如 果理解为流动性能力,则是矛盾的,因为无论是资产流动性能力,还是负债流动 6 硕f 学位论文 性能力,均不可能出现过剩。同时,流动性过剩作为一个宏观概念,应该从社会 资金供求的角度理解,从宏观层面理解,指实际货币存量高于均衡水平的情形。 所以,本文将流动性过剩界定为:流动性过剩是指实际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显 著地多于有效经济产出所需要的货币数量。 2 1 2 流动性过剩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在研究流动性过剩问题时,把流动性过剩和银行流动性过剩、市场流动性过 剩等概念等同起来的现象经常出现,本文认为有待商榷,这些概念既相互关联, 又具有区别。 ( 1 ) 流动性过剩与市场流动性过剩。对于市场流动性过剩,它是人们在表达市 场流动性很强时而落入的一个概念误区。市场流动性通常是指某个市场( 如股票市 场、债券市场等) 达成交易的能力。如果某市场能够在低成本下迅速达成交易,则 说明该市场流动性很强;相反,则说明该市场流动性能力很弱。而能力只有强弱 之分,不可能出现过剩。 流动性过剩与市场流动性强两者之间既存在相关又有区别。当过剩的流动性 注入到某个市场,那么它将改变该市场的流动性,或增强或减弱。反过来,市场 流动性强弱通过改变人们持有资产的结构,使社会货币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影响 到流动性过剩情况。 ( 2 ) 流动性过剩和银行流动性过剩。银行流动性过剩是指银行机构的流动性供 给显著地超过了对它的流动性需求。它与流动性过剩之间既存在相关又有区别。 流动性过剩可能会引起银行流动性过剩,也可能不会。当宏观经济中过剩的货币 注入到银行体系并在其中循环时,将引起银行流动性过剩;当过剩的货币注入并 在实体经济中循环时,那么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就是通货膨胀、经济过热等。另外, 在货币供求正常时,即不存在流动性过剩时,由于货币流向结构的变化,也可能 出现银行流动性过剩。 2 2 流动性过剩的表现 作为一种宏观经济现象,流动性过剩在不同层面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当前, 我国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为货币供应量过多、银行体系资金过多、超额准备金居 高不下和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等几个方面。 2 2 1 货币供应量过多 货币供应量过多既表现为2 0 0 0 年来货币供应量增速较快,又表现为货币供应 量相对实体经济较多【3 4 1 。 首先,2 0 0 0 年来我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持续快速增长。2 0 0 0 2 0 0 7 年、 7 我同流动件过剩问题的统计研究 奶、尬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 0 5 、1 5 7 和1 6 4 。今年以来货币供应量继续 快速增长态势,3 月末、奶、尬同比增长分别为1 1 1 、1 8 o 和1 6 2 。 其次,我国广义货币尬增长快于实体经济增长。除极少数年份外,2 0 0 0 2 0 0 7 年广义货币尬增长率均高于同期g d p 名义增长率,尬增长率平均比g 卯 名义增长率高2 9 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尬与g d 尸的比值不断 上升,由2 0 0 0 年的1 3 6 上升为2 0 0 7 年的1 6 2 。 表2 12 0 0 0 2 0 0 7 年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速及尬与g d p 的比值 年份 2 0 0 02 0 0 l2 0 0 22 0 0 32 0 0 42 0 0 52 0 0 62 0 0 7 奶增长率( ) 1 2 31 7 61 6 81 9 61 4 71 7 61 7 o1 6 7 尬增长率( ) 1 6 01 2 71 6 81 8 71 3 61 1 8 1 7 52 1 0 增长率( ) 8 97 11 0 11 4 38 71 1 91 2 71 2 0 g 卯名义增长率( ) 1 0 6 1 0 59 7 1 2 9 1 7 71 5 o1 5 3 1 7 7 m g d p1 3 61 4 41 5 41 6 31 5 91 6 31 6 51 6 2 注:所有原始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h t t p :、帆s t a t s g o v c n ) 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 h t t p :肌n 啊p b c g o v c n ) 部分数据由作者计算而得。 2 2 2 银行体系资金过多 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增速逐渐低于存款余额增速,金融机构的存贷差持续扩 大,贷存比大幅下降。2 0 0 0 2 0 0 7 年,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增长比贷款增长平均 高3 5 个百分点。银行存贷款增速的差异导致存贷款差额不断扩大,截至2 0 0 8 年 3 月末,银行存贷款差额已经高达1 1 0 7 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3 3 8 ;存量的贷 存比为6 6 2 ,新增量的贷存比为5 0 6 。2 0 0 8 年商业银行每吸收1 0 0 元存款, 大约只有5 l 元转化为贷款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近一半的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进行 体内循环。 表2 22 0 0 0 2 0 0 7 年人民币存款、贷款增速及存贷差 年份 2 0 0 02 0 0 l2 0 0 2 2 0 0 3 2 0 0 42 0 0 52 0 0 6 2 0 0 7 存款增速( )1 3 8 1 6 o1 9 02 1 71 6 o1 8 91 6 81 6 1 贷款增速( ) 6 o1 3 01 6 92 1 11 2 19 31 5 71 6 1 存贷比( ) 8 0 37 8 27 6 87 6 47 3 86 7 86 7 26 7 2 存贷差( 亿元) 2 4 4 3 33 1 3 0 23 9 6 2 34 9 0 5 96 3 2 2 79 2 4 7 91 1 0 1 1 21 2 7 6 8 0 注:所有原始数据米臼国家统计局网站( h t t p :w w w s t a t s g o v c 奶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 h t t p :, ,、w ,p b c g o v c n ) ,部分数据由作者计算而得。 8 硕f 学位论史 2 2 3 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 由于缺乏高效的投资渠道,银行业只能将涌入其内的过剩流动性以超额准备 金的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超额准备金由2 0 0 0 年末的4 0 0 0 亿元增长到2 0 0 4 年末的 1 2 6 5 0 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3 2 9 。2 0 0 5 年3 月,人民银行虽然下调超额准备金 利率o 6 3 个百分点,但金融机构存入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依然是只升不降,到9 月末,该数值高达1 2 6 0 0 多亿元。截至2 0 0 5 年底,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达4 1 7 。 2 2 4 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 2 0 0 5 年来,尽管央行多次调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收紧银行的流动性, 但银行间资金拆借利率除2 0 0 7 年出现小幅上升外,其余两年没有上升反而下降, 表明银行的资金面是相当宽松的。2 0 0 7 年,央行1 0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 上调幅度达到5 5 个百分点,而银行间资金拆借年度利率仅上升了1 6 7 个百分点。 2 0 0 8 年第一季度,银行间资金拆借平均利率为3 2 8 。 表2 32 0 0 0 2 0 0 7 银行间资金拆借年度利率 年份 2 0 0 02 0 0 l2 0 0 22 0 0 32 0 0 42 0 0 52 0 0 62 0 0 7 银行间资金拆借年度利率( ) 2 4 8 52 6 9 02 2 7 62 4 4 22 8 0 32 2 6 02 2 7 03 9 4 8 注:银行间资金拆借年度利率是根据全国银行间资金拆借市场3 0 天加权平均利率计算 而得;所有原始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h t t p :,p b c g o v c n ,) 。 2 3 流动性过剩的危害分析 经济系统中流动性过多,其造成的危害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商品市场, 影响实际产出和商品价格;另一部分进入资本市场,影响资产价格【”】。过剩的流 动性过于流向某个领域,停留在某个领域循环,就可能会对该领域形成较大的冲 击,把握不好,还可能由局部问题演变为全局问题。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危 害主要包括:造成投资过快增长,加剧经济失衡、推动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推动股市虚火,楼市暴涨,形成资产泡沫、导致银行过度竞争,积聚金融风险、 增加央行操作成本,降低央行调控效果等。 2 3 1 造成投资局部过热,加剧经济失衡 由于社会资金面的宽松,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在利润诱导下,企业存在一种 增加投资的冲动。而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在现行经济和金融制度下,掌握过剩 流动性主要是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大中型城市, 并且主要集中于房地产、钢铁和汽车等少数几个行业,而急需资金的农村却存在 着不同程度的资金贫血现象。比如,2 0 0 7 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 5 2 8 0 亿元,同 9 我罔流动十牛过剩问题的统汁研究 比增长3 0 2 ,比去年同期加快了8 4 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4 4 个百分点。这样便造成了投资局部过热,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区域失衡。 2 3 2 推动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商品价格理论告诉我们:当过多的资金追逐过少的商品时,商品价格的上涨 在所难免。现实中,用于购买商品的资金主要包括两类:其一是现金( ) ,主要 服务于居民部门的购买行为:其二是活期存款,讹) ,主要服务于企业部门的购 买行为。综合起来,用于购买商品的资金主要体现为狭义货币( 尬) 。2 0 0 6 年,我 国狭义货币增长率为1 7 5 ,开始超出g d p 名义增长率,超出幅度为2 2 个百分 点。2 0 0 7 年,这一现象不断强化,狭义货币增长率超出g d p 名义增长率3 3 个 百分点。这说明大量资金追逐少量商品的现象开始突现,并呈强化趋势,存在推 动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 2 3 3 推动股市虚火,楼市暴涨,形成资产泡沫 资本具有逐利性,在实际经济部门资本供给过剩,银行实际利率很低的情况 下,过剩的流动性会流向股票、房地产等资产市场获利【3 6 】。过剩的流动性流向股 票市场,不断推高股价,导致市盈率虚高。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指数( 上证综 合指数) 一路攀升,从2 0 0 5 年底的1 1 6 1 0 6 点上升到2 0 0 7 年1 2 月2 8 日的5 2 6 1 5 6 点,增 长了4 1 0 0 5 0 点,增幅为3 5 3 1 7 。同时,市场总体市盈率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其 中沪深3 0 0 指数股的总体静态市盈率从2 0 0 6 年年初的1 7 1 6 倍上升到2 0 0 7 年7 月3 1 日的4 5 7 l 倍,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的静态市盈率也分别达到4 5 3 4 倍和4 3 3 9 倍。 过剩的流动性流向房地产市场,不断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从2 0 0 2 2 0 0 6 年,房 地产价格年均增长6 1 ,目前更有加速上升之势,2 0 0 7 年7 0 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 价格上涨7 6 。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背后,固然有城市化步伐加快、居民购房需 求释放等因素,但流动性过剩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换句话说,正是国内市 场过度的流动性,强烈刺激了投机氛围,资产泡沫正在逐渐形成和扩大。当股市 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时,将会留给金融系统大量的不良资产,带给经济较长时 期的衰退和低迷。 2 3 4 导致银行过度竞争,积聚金融风险 当过剩的流动性沉淀于货币市场,它将导致银行业过度竞争,由于资金供过 于求,贷款利率持续走低。这一方面对银行的收益产生不利的影响,伴随着货币 市场利率的持续走低,甚至和存款利率倒挂,给银行带来很大程度上的收益损失, 使得营利空间再一次受到压缩;另一方面,由于利润受到多重压缩,为了保持盈 利,银行将会加大盲目放贷的程度,放松贷款标准,降低门槛,导致市场风险向 银行系统集中。以房地产信贷为例,2 0 0 6 年6 月份浦发行曾被新华社报道“曲沪 l o 7 丽f j 学位论文 平”和“优佳投资”公司通过“虚高评估抵押物价值,套取银行资金”、“利用他人身 份证,偷梁换柱搞假按揭”和“公证机构虚假公证”等三大骗术,导致1 2 6 亿元的“不 实抵押”房地产贷款,事实上这只不过是冰山之一角。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止后, 所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无疑将转嫁给银行。 2 3 5 增加央行操作成本,降低央行调控效果 央行作为流动性的管理者,流动性过剩对其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两部分:增加 其操作成本和降低其调控效果。其一,如果是过剩的流动性沉淀于中央银行,那 么,不管是由存款性金融公司在央行的存款所致,还是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或 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所致,均加大了中央银行的操作成本和支付成本。其二,随着 外汇占款成为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渠道,由外汇占款形成的过多流动性必 然对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得央行对货币的调控和回旋余地大 大降低。与对外经济活动相关的货币供应及其变动已经不能完全为中央银行所控 制,而是取决于经济增长状况、进出口状况和资本流动状况。现存的结售汇制度 更从体制上强化了货币发行的内生性。与对外经济活动相关的货币供应所占的比 重越大,货币供应的内生性越强,于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就越低, 货币政策在控制货币供应方面的有效性也就越低。 2 4 流动性过剩的产生原因剖析 如果把“流动性”比作蓄水池里的水,则可把流动性过剩看作池中水满溢出。 结合我们对流动性过剩的定义,从这个比喻中,我们可以剖析出流动性过剩的成 因流动性供给过多( 相当于向水池中注水太多) 和流动性应用不足( 相当于排水 不足或水池扩容不足) 。 2 。4 1 来自货币供给方面的原因 众所周知,影响货币供应量( 记为圳的最直接因素有两个:基础货币投放量 ( 记为曰) 和货币乘数( 记为m )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肘s = 小曰( 2 1 ) 由式( 2 1 ) 知,基础货币投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