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2011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二等奖获得者) 简易自动电阻测试仪(G 题)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1 简易自动电阻测试仪 摘要:本设计以 STC89C51RC 为主控制器,测量电路采用的是串联分压原理, 以标准电阻为基准,用被测电阻与标准电阻上的分压进行比较,然后通过计算 得出被测电阻的阻值。再经过信号处理将测量电路输出的电压送给 A/D 转换器, 用单片机控制器读取 A/D 转换后的值在其内部转换后输出给液晶进行显示被测 电阻值。按照此种方法计算较为简单,原理清晰,操作方便。单片机主要完成 采集和处理经过转化的数字量信号,完成键盘录入、液晶显示等功能。此系统 性能稳定,精度高,误差在 1%以内,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A/D 转换,STC89C51RC,液晶显示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2 目 录 摘要.1 1 系统设计.4 1.1 设计要求 .4 1.2 总体设计方案 .4 1.2.1 设计思路 .4 1.2.2 系统方案设计 .4 (1)电阻测量方案论证 .4 (2)电机选择方案论证 .5 2 理论分析计算与硬件电路分析.6 2.1 电阻测量原理分析计算 .6 2.2 A/D 数据采样电路 .7 2.3 单片机控制系统 .8 2.4 单片机最小系统 .8 2.4.1 时钟电路 .8 2.4.2 复位电路 .9 2.5 显示电路 .9 2.6 按键控制电路 .10 2.7 电机驱动电路 .10 2.8 电位器阻值变化曲线装置 .10 3 软件程序设计.10 3.1 自动量程转换与筛选功能 .10 3.2 软件流程图 .11 4 测试方案与测试条件.11 4.1 测试使用的仪器设备.11 4.2 测试方案与测试条件.11 4.3 测试数据.11 4.4 结果分析.13 5 结论.13 5.1 基本部分.13 5.2 发挥部分.13 5.3 其它.13 参考文献.14 附录.15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3 附录 1 电路原理图.15 附录 2 系统部分主要源程序.17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4 1 系统设计 1.1 设计要求 (1)测量量程为 100、1K、10K、10M 四档。测量准确度为(1% 读数+2 字) 。 (2)3 位数字显示(最大显示数必须为 999) ,能自动显示小数点和单位, 测量速率大于 5 次/秒。 (3)100、1K、10K 三档量程具有自动量程转换功能。 1.2 总体设计方案 1.2.1 设计思路 题目要求设计一台简易自动电阻测试仪,实现对电阻的测量。设计主要分 为电阻测量电路模块和 MCU 数据处理模块。电阻测量电路模块是根据串联分压 原理,让被测电阻与标准电阻串联,以标准电阻作为测量量程的基准,用恒压 源给电路供电,根据被测电阻的不同,标准电阻两端的电压就会发生改变,将 标准电阻两端的电压值经过处理后给 A/D 转换器,然后送给单片机,在单片机 内通过 A/D 转换的电压值转换成被测电阻的阻值,采用矩阵键盘对需要设置项 进行设置,以 LCD12864 液晶进行显示工作界面。如图 1 所示是系统总体框图: MCU STC89C51RC 显 示 转转换换 信信号号 处处理理 开开关关 驱驱动动 电电路路 测测量量 电电路路 步步进进电电机机驱驱 动动电电路路 步步进进电电机机 4 4. .7 7K K旋旋 转转式式电电 位位器器 矩阵键盘 图 1 系统总体框图 1.2.2 系统方案设计 (1)电阻测量方案论证 方案一:串联分压原理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5 VCC Rx R0U0 Ux 图 2 串联分压原理图 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串联电路上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关系。通过 测量 Rx 和 R0 上的电压。由公式 Rx=Ux/(U0/R0)可以得到被测电阻 Rx 的阻值。 此种方案简单可靠,容易操作、精度高。 方案二:恒流源法 RxI0 图 3 恒流源电路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将被测电阻接入恒流源电路中,在被测电阻两端产生 电压。此种方案中,在改变负载后电流就可能不稳定,而且制作恒流源的电路 比较复杂,调试难度较大。 方案三:利用直流电桥平衡原理的方案 R1R2 R3R4 G 图 4 电桥 (其中 R1、R2 为可变电阻器,R3 为已知电阻,R4 为被测电阻) 根据电路平衡原理,不断调节电位器,使得电表指针指向正中间。由 R1*R2=R3*R4。在通过测量电位器电阻值,可得到 R4 的值。但是这种方案调 试比较困难。 综合以上三种方案的优缺点,按照题目的要求我们最终选定方案一。方案 一的电路简单、易于操作,而且测量精度能满足题目要求。 (2) 电机选择方案论证 在题目的辅助装置中用电机与电位器相连,以实现自动测量功能。对于电 机的选择有以下两种方案: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6 方案一:直流电机 直流电机易于操作,使用方便,但是直流电机的速度不易控制,如果接到 电路中测得数据会出现较大误差。 方案二:步进电机 采用步进电机控制速度比较精确,但是步进电机的控制程序要多些。 综合以上两种方案,按照题目的要求采用步进电机控制电位器精度较高, 而且可以进行逐步调节。因此,选择方案二。 2 理论分析计算与硬件电路设计 2.1 电阻测量原理分析计算 电阻测量电路是根据分压原理,电源 VCC 的电压分别加在被测电阻和标准 电阻上,为了系统稳定使测得 U0 准确,电源 VCC 采用恒压源。继电器是用来切 换连接到不同阻值的标准电阻,即切换量程。当继电器切换到不同的量程时, 标准电阻分得的电压 U0 就会不同,如图 5 所示。 VCC 继 电 器 Rx 1001K10K10M K1K2K3K4 U0 图 5 电阻测量原理图 A/D 采样电路是将测量电路测得 U0 的值进行模/数转换后送给单片机进行 处理,在单片机内部对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被测电阻的阻值后送给液晶, 在液晶上显示被测电阻当前的阻值。当检测不同阻值的电阻时,由单片机来进 行检测,当检测到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同时单片机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切 换到不同的档位。 为了使 A/D 采到稳定的信号,所以在 A/D 和测量电路之间用了一个电压跟 随器,由于电压跟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输出阻抗低,这就使信号在前级电路 中的损耗降到最低,保障 A/D 转换器读到的数值比较准确。如图 6 是 OP07 构成 的电压跟随器。 OP07 芯片是一种低噪声,非斩波稳零的双极性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由 于 OP07 具有非常低的输入失调电压(对于 OP07A 最大为 25V) ,所以 OP07 在 很多应用场合不需要额外的调零措施。OP07 同时具有输入偏置电流低(OP07A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7 为2nA)和开环增益高(对于 OP07A 为 300V/mV)的特点,这种低失调、高开 环增益的特性使得 OP07 特别适用于高增益的测量设备和放大传感器的微弱信号 等方面。 特点: 超低偏移: 150V 最大; 低输入偏置电流: 1.8nA ; 低失调电压漂移: 0.5V/ ; 超稳定,时间: 2V/month; 最大高电源电压范围: 3V 至22V。 +12V -12V OP07 U0 UO 图 6 电压跟随器 2.2 A/D 数据采样电路 A/D 数据采样是用 ADC0809 为数据采集芯片。ADC0809 是 CMOS 单片型逐次 逼近式 A/D 转换器,它由 8 路模拟开关、地址锁存与译码器、比较器、 8 位 开关树型 A/D 转换器、逐次逼近寄存器、逻辑控制和定时电路组成 。如图 7 所示是 ADC0809 的引脚图,图 8 是 ADC0809 在电路中的连接图: 图 7 ADC0809 引脚图 ALE CLKCLK OE EO ST ST A B C P0 P1P2 P3 P4 P5 P6 P7 IN 3 1 IN 4 2 IN 5 3 IN 6 4 IN 7 5 ST 6 EOC 7 2-5 8 OE 9 CLK 10 V CC 11 V + 12 GND 13 2-7 14 2-6 15 V - 16 2-8 17 2-4 18 2-3 19 2-2 20 2-1 21 ALE 22 C 23 B 24 A 25 IN 0 26 IN 1 27 IN 2 28 U3 +5 A2 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14 U4 74ls74 +5+5 图 8 ADC0809 在电路中的原理图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8 A/D 将采集过来的电压值转换成单片机能读取的数据,单片机读取数据后, 在单片机内部根据前端的测量原理,将读到的电压值换算成电阻送给液晶显示。 2.3 单片机控制系统 本系统采用的处理器是我们常用的 STC89C51RC,STC89C51RC 是美国 ATMEL 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 CMOS 8 位单片机,片内含 2k bytes 的可反复擦写 的只读程序存储器(PEROM)和 128 bytes 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 ,器 件采用 ATMEL 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 MCS-5l 指令 系统,片内置通用 8 位 央处理器和 Flash 存储单元,功能强大。在该系统中, 对于题目对于系统的要求,用 STC89C51RC 单片机可以满足要求,而且 STC89C51RC 单片机是我们最容易使用的、最熟悉的单片机,所以再选择处理器 时,我们首先选择的就是该单片机。如图 9 所示是 STC89C51RC 的引脚封装图。 P1.0 P1.5 P1.4 P1.3 P1.2 P1.1 P1.6 RST P3.0 P3.2 P3.1 P3.6 P3.5 P3.4 P3.3 P3.7 XTAL2 XTAL1 GND VCC P0.0 P0.6 P0.5 P0.4 P0.3 P0.2 P0.1 P0.7 VPPEA/ PROGALE / PSEN P2.7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0 (RXD) (TXD) (T0) (T1) 0INT 1INT WR RD 1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9 18 17 16 15 14 13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23 24 25 21 22 P1.7 20 图 9 STC89C51RC 的引脚封装图 2.4 单片机最小系统 2.4.1 时钟电路 时钟电路用于产生单片机工作所需的时钟信号,时序是指令执行中各信号 之间的相互关系。单片机本身就如同一个复杂的同步时序电路,为了保证同步 工作方式的实现,电路应在唯一的时钟信号控制下严格地按时序进行工作。 在 STC89C51RC 单片机内部带有时钟电路,因此,只需要在片外通过 XTAL1 和 XTAL2 引脚接入定时控制元件(晶体振荡器和电容) ,即可构成一个稳定的自 激振荡器。在 STC89C51RC 芯片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而在芯片的外部, XTAL1 和 XTAL2 之间跨接晶体振荡器和微调电容。 STC89C51RC 的时钟电路如图 10 所示: XTAL 1 XTAL2 Vss 12MHZ C1 30pF C2 30pF /EA 图 10 STC89C51RC 的时钟电路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9 用晶振和电容构成谐振电路。电容 C1、C2 容量在 1540pF 之间,大小与 晶振频率和工作电压有关。但电容的大小影响振荡器的稳定性和起振的快速性, 为了提高精度,本系统采用 30pF 的电容作为微调电容。在设计电路时,晶振、 电容等均应尽可能靠近芯片,以减小分布电容,保证振荡器振荡的稳定性。 2.4.2 复位电路 复位是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其主要功能是使单片机从 0000H 单元开始执 行程序。除了进入系统的正常初始化以外,当由于程序运行出错或操作错误使 系统处于死锁状态时,为摆脱困境也需按复位键以重新启动。STC89C51RC 芯片 内部有复位电路,RST 引脚是复位信号的输入端高电平有效,复位方式有自动 复位和手动复位两种。本单片机系统采用手动复位方式复位。STC89C51RC 的复 位电路如图 11 所示,图中 S 按键是手动复位按键,输出 RST 接单片机的 9 脚 (RST): S Vcc RST C3 22F + 10K R1 图 11 STC89C51RC 的复位电路 2.5 LCD 显示电路 在整个系统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显示出测得的结果,使显示界面更突出人 性化,所以我们选择的是 LCD12864 作为显示屏。LCD12864 的显示功能相对来 说比较齐全,它不仅能够显示字母和汉字,而且可以显示图片、图形。在这个 系统中要求随着电位器阻值随旋转角度的变化在显示装置中显示电位器阻值随 旋转角度变化的曲线,而 12864 的功能完全能够满足题目的要求,所以在选择 显示器时我们首先选择的就是 LCD12864。如图 12 所示,是 LCD12864 在电路中 的连接图。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10 RP 103 RS RW E PSB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J2 12864 +5 +5 图 12 LCD12864 在电路中的连接图 在电路设计中,由于单片机的 I/O 有限制,所以在液晶显示时,我们采用 的是串口显示,图 9 中 PSB 端口是单片机串口的输出端。 2.6 按键控制电路 由于在该系统中需要通过按键输入要求的电阻值和筛选的误差值,所以在 按键控制系统中需要数字键和功能键,为了满足这个要求,按键控制电路我们 采用的是 44 的矩阵键盘,一共 16 个按键,完全能够满足系统的需要。如图 13 所示是矩阵键盘的原理图。 0123 4567 891011 12131415 1 2 3 4 J1 1 2 3 4 J2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图 13 矩阵键盘的原理图 原理图中矩阵键盘的 8 个端口与单片机的 P2 口相连。 2.7 电机驱动电路 如图 14 所示是电路中的步进电机驱动电路,J3 连接单片机的 I/口, 连接步进电机的输入线。U7 是步进电机的驱动芯片 ULN2003,它属于高电 压、大电流的达林顿管,可以直接用单片机到的 I/O 口直接驱动步进电机。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11 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14 U6 74LS04 1 2 3 4 5 U8 PM35 +5 +5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15 16 U7 ULN2003 +12 +12 1 2 3 4 5 6 7 8 9 PR1 10K 1 2 3 4 J3 PM_1 图 14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2.8 电位器阻值变化曲线装置 依据题目说明,本系统应该具备自动测量和显示电位器阻值随旋转角度变 化曲线的辅助装置,我们采用步进电机与旋转式单圈电位器相连,为了减小电 机转动时与电位器不同轴的情况,我们使用联轴器来连接步进电机和电位器。 3 软件程序设计 3.1 自动量程转换与筛选功能 电阻测量电路采用的是串联分压式电路,按照题目要求,测量量程分为 100、1K、10K、10M 四档,为了能够实现量程的自动切换,我们使用的 是用单片机控制不同档位继电器的开关实现档位的切换。 对于本系统的筛选功能,我们是通过键盘进行设置需要筛选的电阻值,然 后对电阻进行测量,当测量到设置的筛选值时,在液晶屏上显示出提示信息。 3.2 软件流程图 如图 15 所示是软件操作流程图: 开始 LCD 主界面 确认键数否按下 功能键选择 测阻值阻值筛选测试曲线 检测是否有按键按下 有 无 有 无 图 15 软件流程图 4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4.1 测试使用的仪器设备 测试使用的仪器设备如表 4.1 所示。 表 4-1 测试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备注 1 万用表 2 数字式 2 示波器 1 数字式 3 直流稳压电源 1 4.2 测试方案和测试条件 对于本系统的测试方案,我们采用在每个档位内取 6 个不同阻值的电阻, 其中在大于二分之一量程阻值取三个,小于二分之一量程阻值取三个。然后对 六个电阻进行测量,最后选出其中的三个电阻,使这三个电阻接近被测六个电 阻的平均值并记录测得数值。以此类推,在另外三个量程内也选出三个电阻做 数据记录。 为了减小外界因素对系统测量时产生误差,所以我们在室温下进行测量。 4.3 测试数据 测试方案我们选择的是通过多次测量分析电阻的测量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12 值,如下表所示是通过测量得到的测量数据(误差值=理论值-测试值): 表 4-2 第 1 次测得的数据 理论 值 12.121.650.71784978112.24K5.00K8.20K4.16M4.16M 3.3 04M 测试 值 11.121.050.11654838112.10K4.92K8.24K4.85M4.32M 3.5 6M 误差 值 8%2.7%1.1%7.3% 2.8 % 06.2%1.6%0.48%16.5%1.4% 6.4 % 表 4-3 第 2 次测得的数据 理论值 () 5.2013.921.3116.8160318.3 1.22 K 2.13 K 3.25 K 1.71M2.95M5.40M 测试值 () 4.4012.826.0107154307 1.11 K 2.03 K 3.15 K 1.69M2.81M5.22M 误差值 15.3%7.9%22%8.3%3.75%3.55%9%4.7%3.0%1.16%4.7%3.33% 表 4-4 第 3 次测得的数据 理论值 () 39.451.662.74696928364.21K5.12K6.11K4.13M6.25M9.55M 测试值 () 35.050.964.84587138614.26K5.25K6.19K4.12M6.36M9.85M 误差值 11.1%1.35%3.35%2.3%3.0%2.9%1.18%2.5%1.3%0.2%1.7%3.14% 表 4-5 第 4 次测得的数据 理论值 () 75.582.596.02564335166.64K8.85K9.4K5.47M1.8M10M 测试值 () 69.674.594.32554295156.62K8.82K9.37K5.20M1.78M10M 误差值 7.8%9.7%1.7%0.3%0.9%0.19%0.3%0.33%0.32%49.4%1.1%0 表 4-6 第 5 次测得的数据 理论值 () 2.922.842.8154.2256327.32.03K4.13K7.91K5.24M3.92M9.74M 测试值 () 2.8021.641.21542553272.07K4.15K7.88K5.09M4.18M9.37M 误差值 3.4%5.2%3.7%0.12%0.39%0.09%1.9%0.48%0.37%2.86%6.6%3.7%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13 表 4-6 第 6 次测得的数据 理论 值 ( ) 75.938.1 56. 1 158. 8 745908 5.69 K 3.6K 7.35 K 9.93 M 5.42 M 2.98 M 测试 值 ( ) 75.838.3 57. 7 159741903 5.70 K 3.61 K 7.27 K 10M 5.38 M 2.95 M 误差 值 0.13 % 0.52 % 2.8 % 0.13 % 0.54 % 0.55 % 0.18 % 0.28 % 1.08 % 0.7% 0.74 % 1% 4.4 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 6 次的实验测量结果比较可以看出,试验的精确度逐步提高,由 此可以看出实验原理简单易行,实验结果令人满意,测量精度达到了设计要求。 5 结论 本文设计制作的简易自动电阻测试仪系统,通过多次的理论分析和实验后 能够满足以下要求: 5.1 基本部分 基本要求最终结果 (1)测量量程为 100、1k、10k、10M四档。测 量准确度为(1%读 数2 字)。 在 1k 和 10k 量程内误差均在 1%以 下;在 100 和 10M 量程内偶会出 现 3%左右误差,其它均在 1%以下。 (2)3 位数字显示(最大显示数必须 为999),能自动显示小数点和单位, 测量速率大于 5 次/秒。 完全满足 (3)100、1k、10k 三档量程具 有自动量程转换功能。 完全满足 5.2 发挥部分 发挥部分最终结果 (1)具有自动电阻筛选功能完全满足 (2)设计并制作一个能自动测量和显 示电位器阻值随旋转角度变化曲线的 辅助装置,要求曲线各点的测量准确 度为(5%读数2 字),全程测量时 间不大于10 秒,测量点不少于15 点。 完全满足 5.3 其它 (1)在自动量程转换部分可以实现 100、1k、10k 和 10M 四档量程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14 内自动量程切换。 (2)自动测量和显示电位器阻值随旋转角度变化曲线的辅助装置中经过测 试得出,在10秒内,测量点在20点左右。 参考文献 1 黄友锐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11. 2 潘永雄.新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 3 朱定华.单片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M.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11. 4 付家才.单片机控制工程实践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5 王雷,钟爱琴等.AT89 系列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4.5. 6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4. 7 李明星.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M.吉林工程技师学院,2006.11.22. 8 邱关源.电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15 附录 附录 1 电路原理图 EA/V P 31 X 1 19 X 2 18 RESET 9 RD 17 WR 16 IN T0 12 IN T1 13 T 0 14 T 1 15 P10 1 P11 2 P12 3 P13 4 P14 5 P15 6 P16 7 P17 8 P00 39 P01 38 P02 37 P03 36 P04 35 P05 34 P06 33 P07 32 P20 21 P21 22 P22 23 P23 24 P24 25 P25 26 P26 27 P27 28 PSEN 29 ALE/P 30 T X D 11 RX D 10 U5 C130PC230P Y1 12M E1 R5 10K S3 V CC V CC X 1X 2 X 1 X 2 P0 P1 P2 P3 P4 P5 P6 P7 RP 103 RS RW E PSB RS RW E PSB ALE ALE CLKCLK OE EO ST ST A B C P0 P1P2 P3 P4 P5 P6 P7 IN 3 1 IN 4 2 IN 5 3 IN 6 4 IN 7 5 ST 6 EOC 7 2-5 8 OE 9 CLK 10 V CC 11 V + 12 GND 13 2-7 14 2-6 15 V - 16 2-8 17 2-4 18 2-3 19 2-2 20 2-1 21 ALE 22 C 23 B 24 A 25 IN 0 26 IN 1 27 IN 2 28 U3 A B C OE EO ST 1 2 3 4 5 6 7 8 J4 JZ 1 2 3 4 J5 PM_0 +5 A2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J2 12864 +5 +5 +5 1 2 3 4 5 6 7 8 9 PR2 511 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14 U4 74ls74 +5+5 附图 1 单片机最小系统和 A/D 采样电路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16 1 2 3 4 J6 POW ER +12 -12 E2 100uF C3 0.1uF +5 LED S1 S2 R0 500 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14 U6 74LS04 1 2 3 4 5 U8 PM35 +5 +5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15 16 U7 ULN2003 +12 +12 1 2 3 4 5 6 7 8 9 PR1 10K 1 2 3 4 J3 PM_1 K1K2K3K4 R1 100 R2 1K R3 10K R4 10M R0 X +5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15 16 U1 ULN2003 +5 A1 +5 1 2 3 45 6 7 8 U2 OP07 -12V +12 A1A2 1 2 3 4 J1 PM_2 +5+5+5 附图 2 量程自动切换和电动机控制电路 0123 4567 891011 12131415 1 2 3 4 J1 1 2 3 4 J2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附图 3 矩阵键盘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17 D1 1N4007 D2 1N4007 D3 1N4007 D4 1N4007 E1 2200uF/25V E2 2200uF/25V E3 470uF E4 470uF C1 0.1uF C2 0.1uF C3 0.1uF C4 0.1uF V i GND V o U1 LM7812 V i GND V o U2 LM7912 R1 1KLED1 E6 470uF C6 0.1uF V i GND V o U3 LM7805 1 2 3 4 J1 1 2 3 J0 附图 4 电源电路 附录 2 系统部分主要源程序 void main() enchl(); Init(); Sdat(); while(1) gn0(); while(keyval=0)Scankey(); switch(keyval) case 1:gn1();break; case 2:gn2();break; case 3:gn3();break; void t0()interrupt 1 uchar s; s+; if(s=4) s=0; chuli(); TH0=0 x3c; TL0=0 xbe; void gn1() SendCMD(0 x01); hd1();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18 keyval=0; while(1) i=0; add(1,1); while(d02i!=0) SendData(d02i); i+; i=0; switch(dangwei) case 1: add(2,0); while(d11i!=0) SendData(d11i); i+; SendData(1);SendData(0);SendData(0);SendData(R); break; case 2: add(2,0); while(d11i!=0) SendData(d11i); i+; SendData(1);SendData(k);SendData( );SendData( ); break; case 3: add(2,0); while(d11i!=0) SendData(d11i); i+; SendData(1);SendData(0);SendData(k);SendData( ); break; case 4: add(2,0); while(d11i!=0) SendDat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八章 人是生殖和发育 第二节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学设计(4)(新版)苏教版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第六课“我”和“我们”第2框《集体生活成就我》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Unit 3 The internet教案及反思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11.2 功率教案配套
- 剪纸魔法(教学设计)皖教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 七年级地理下册 9.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种人的故乡教学设计 晋教版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2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五章 第一节 激素与生长发育教学设计 (新版)冀教版
- 口腔检查-口腔一般检查方法(口腔科课件)
- 畜禽养殖场排查情况记录表
-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试卷【含答案】
- 弗雷德里克 桑格
- 浅谈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 论文
- 历史时期的地貌变迁优秀课件
- 心血管内科五年发展规划
- GB/T 38620-2020物位计性能评定方法
- 纳米酶研究进展
- GB/T 12009.2-2016塑料聚氨酯生产用芳香族异氰酸酯第2部分:水解氯的测定
- 弹塑性力学(浙江大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