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研究 摘要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和东盟之间的合作进入到一个崭新的 发展阶段。双方在商品贸易、经济合作、相互投资等方面都将逐步推出优惠政策, 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促进区内国家经济的发展。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 前沿城市和最主要的沿海港口城市,其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集聚作用和对中国开 展对外经济贸易合作的作用都是举世公认的。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过 程中,如何发挥上海的作用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学术界关注的话题。 本文准备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另辟蹊径,通过对内对外两个方面来分析上海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地位,将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中国一东盟经济一 体化与上海国际经济中心的建设结合起来,突出上海“外引内联”的国际枢纽功 能。我们不仅仅要把眼光停留在上海作为地区增长极的极化作用上,同时也要把 目光投射到更为广泛的层面上去。从整个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角度来分 析上海的纽带联接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文章的主要理论,即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增长极理论,以 及由增长极理论发展而来的点轴理论和圈层经济结构理论,为上海在自由贸易区 内建设国际经济中心提供了理论依据。然后,对上海与东盟国家间的经贸关系进 行了分析,分析了上海与东盟国家间贸易和投资现状,通过详实的数据证明双边 的经贸合作增势强劲。同时,通过对双方贸易结合度、外生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 易的分析,说明了双方的贸易互补性和广阔的合作前景,进一步证明了上海在中 国与东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地位,为上海在中国一东舅要自由贸易区建设国际经济 中心提供了现实依据。在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基础童,文章接着对上海在中国 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建设国际经济中心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先指出上海在中国一 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经济区位优势,再从上海发挥区域内产业实体中心功能和服 务中心功能的角度,说明了上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的条件,证明上海建设洲际国 际经济中心的目标是可行的。而后针对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的目标,提出了相 应的建设对策。最后,指出了上海作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际经济中心的 重要意义,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结论部分点名文章主题,阐明了上海在中国 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国际经济中心地位。 关键词:上海、东盟、增长极、圈层模式、国际经济中心 上海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研究 a l o n gw i t h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c a f r af c h i n aa n d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 s o u t h e a s tn a t i o n sf r e et r a d ea r e a ) ,t h ec o o p e r a t i o nb e t w e e no u rc o u n t r y a n da s f a n ( a s s o c i a t i o no fs o u t h e a s ta s i a nn a t i o n s ) e n t e r st oab r a n d - n e w d e v e l o p m e n tp h a s e b o t hs i d e sw i l lg r a d u a l l yp r o m o t et h ep r e f e r e n t i a lp o l i c i e s m u t u a l l yi n c l u d i n gt h ec o m m o d i t yt r a d e ,t h ee c o n o m i cc o o p e r a t i o na n d i n v e s t m e n tc o o p e r a t i o ne t c s h a n g h a i ,a sc h i n e s ee c o n o m i c a lc e n t e ra n dt h e m o s tf a m o u ss h i p p i n gp o r t ,i th a st h er e g i o n a lp o l a r i z a t i o ne f f e c ti nt h e c h a n g j i a n gd e l t aa r e aa n dp r o m o t e s t h et r a d ec o o p e r a t i o nb e t w e e nc h i n aa n d c a f t a d u d n gc o n s t r u c t i o np r o c e s so ft h ec a f t a ,h o wt op l a ys h a n g h a i s r o l eh a sa l r e a d yb e e nt h ea t t r a c t i v et o p i cw h i c ht h ed o m e s t i ca c a d e m i c i a n s p a ya t t e n t i o n m yd i s s e r t a t i o np r e p a r e s t ot r yaf l e ww a yf o r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i st o p i c ,b y a n a l y z i n gt h ee c o n o m i c a l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s h a n g h a ia n da s e a ni nt w o a s p e c t s ,n a m e l yt h ei n t e r n a le f f e c ta n de x t e r n a le f f e c t i n s i s to ns h a n g h a i s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u n c t i o n sp o s i t i o nw h og a t h e r st h ei n t e r n a la n de x t e m a lr e s o u r c e w es h a l ln o tm e r e l yf o c u so ns h a n g h a i sp o l a r i z e da c t i o na st h er e g i o nc e n t e r , a tt h es a r n et i m ew es h o u l dp a yt h ev i s i o n st oam o r ew i d e s p r e a dl e v e l a n a l y s i ss h a n g h a i sl i n k e df u n c t i o n si nt h ee n t i r ec a f t a f i r s t f yt h i sp a p e ri n t r o d u c e dt h em a i nt h e o r i e sw h i c ha r eu s e di nt h ea r t i c l e , t h a ti st os a yt h e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i n t e g r a t i o nt h e o r ya n dt h eg r o w t hp o l e t h e o r y g r o w sf r o mt h ef o r e g o i n gt h e o r y sf o u n d a t i o n w ei n t r o d u c et h e “p o i n t - a x i s t h e o r ya n dt h er i n g - l e v e le c o n o m i cs t r u c t u r et h e o r y a i lo ft h e s e t h e o r i e sp r o v i d et h et h e o r yb a s i sf o rs h a n g h a iw h ow a n t st oc o n s t r u c t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 a lc e n t e ri nc a f t a s e c o n d l yt h ep a p e ra n a l y s e s e c o n o m i ca n dt r a d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s h a n g h a ia n dt h ea s e a n t h ep a p e r e n u m e r a t et h et r a d ea n di n v e s t m e n ts i t u a t i o nb e t w e e ns h a n g h a ia n dt h e a s e a n e x p l a i nt h a tb o t hs i d e s e c o n o m i ca n dt r a d ec o o p e r a t i o nh a v es t r o n g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p o t e n t i a lb yt h ea n a l y s i so fd e t a i l e dd a t a b y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 b i l a t e r a it r a d ec o m p e t i t i o na n dc o m p l e m e n t a r i t i e s 、t h ee x t e r n a lc o m p e t i t i v e a d v a n t a g ea n dt h ei n t e r n a lc o m p e t i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 ,m a k eo u tt h a tt h eb i l a t e r a l t r a d eh a v er e c i p r o c i t ya n dt h eb r o a d c o o p e r a t i o np r o s p e c t e x p l a i nt h a t 上海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研究 s h a n g h a ih a si m p o r t a n ts t a t u sw h i c hh o l d si nt r a d ec o o p e r a t i o n p r o v i d et h e r e a l i t yb a s i sf o rs h a n g h a it oc o n s t r u c t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 a ic e n t e ri n t h ec a f c a t h i r d l yo n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f o n n e rp a r t s ,w ea n a l y z e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t ob u i l ds h a n g h a ii n t oe c o n o m i c a ic a n t e ri nt h ec a f t a p o i n to u t s h a n g h a i se c o n o m y - c i r c u m s c r i p t i o na d v a n t a g ei nt h ec a f t a ,a n de x p l a i n s h a n g h a l ,si n d u s t n yc e n t e r s 似n c t i o na n di r i t e m a t i o n a ls e r v i c e c e n t e r ,s f u n c t i o ni nt h ew h o l ef r e et r a d ea r e a 。p r o v et h a tb u i l di n t e m a t i o n a ie c o n o m i c a l c e n t e ri nt h ec a f t ai sv i a b l ef o rs h a n g h a i o n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f o r e g o i n g c h a p t e r s d i s c u s s i o n ,m a k ec o n s t r u c t i v e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f o rs h a n g h a i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p r o c e s so f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 a lc e n t e ri nt h ec a f t a f i n a l l y e x p l a i nt h ef a r r e a c h i n gm e a n i n gf o rs h a n g h a ia s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ie c o n o m i c a l c e n 协a n dm a k ep r o s p e c tf o ri t sf u t u r ej nt h ec a f t a p o n to u tt h e m eo ft h i s a r t i c l ei ns u m m i n g u p ,s t r e s st h a ts h a n g h a ih a s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 a l c e n t e r sp o s i t i o nl nt h ec a f t a l i ux i a o l e i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t r a d e ) d i r e c t e db yg u ox i a o h e k e y w o r d s :s h a n g h a i 、t h ec a f t a 、g r o w t hp o l e 、r i n g - l e v e lm o d e l 、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 a lc e n t e r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者其他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 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感谢。 作者签名:壶】盏重日期:2 d :z :竺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上海海事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上网公布 论文的全部和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 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上海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研究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上海国际经济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历史性机 遇。目前,中国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则跃升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 伴。上海作为改革开发的前沿城市,自上世纪9 0 年代浦东大开发以来,保持了 十余年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它凭 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智力资源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快速向洲际国际经 济中心的方向发展。 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阶段,上海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上海 在中国的地位与纽约在美国所处的地位和基本特征十分相似,它同时也具有像东 京和纽约那样的口岸条件和腹地市场。对内可以带动长三角乃至长江流域的发 展,对外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按照上海目前的经济总量 和增长速度来计算,到2 0 1 0 年,上海可以仿效东京的模式成为与香港和新加坡 并列的国际贸易中心。因此,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上海的重要性 是不容忽视的。 目前,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双方互相给与关 税减让和贸易优惠政策。这为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也为 上海发展与东盟的贸易合作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如何发挥好上海在中国一东盟 自由贸易区中的外向连接作用,如何发挥好上海对国内相邻省份的辐射和带动作 用将是摆在学术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对外来讲,上海是亚太地区的国际中心 城市,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经济区位优势和空 间经济结构优势;对内来讲,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它与长三角地区1 5 个 城市一起组成了当今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其辐射作用沿着发达的交通网络辐 射整个长江流域,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泛上海都市圈”。 纵观当今国内对于上海,长三角和东盟经济合作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单向 经济合作的研究。在分析上海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过程中往往难以考虑到上海在长 三角地区的经济地位,而在分析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时,又 2 上海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研究 不能使之与长三角相结合,考虑其作为一个经济整体与东盟地区的经济合作。 本课题就是基于以上这些现实提出的,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点一轴” 理论和圈层模式理论,对上海、长三角和东盟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进行分析,探 讨上海依托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一体化载体建成国际经济中心的可行性。 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 二课题的研究现状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浓缩,长三角经济圈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人在 进行选题时,发现目前国内有关本选题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大问题上: 首先,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都市圈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其中,影响较大的观点有:上海学者华民等从全球经济一体化角度,依据非均衡 发展理论,提出了以上海为中心来推进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的观点;北京学 者则多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考虑这一问题,李京文院士等把长三角定 位为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最主要核心区,强调它对中西部的带动作用2 :厉以宁教 授认为上海是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的龙头,强调它的点、面辐射作用3 。 其次,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建设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主要围绕浦东开发和四大 中心建设展开,其中最激进的观点是通过建立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自由贸 易区域4 途径,把上海建成世界级城市5 。 再者,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这是理论界探讨的最热烈的问题。林尚 立提出“上海大行政区”的一体化思路6 ,张颢瀚提出建立类似“经济共同体” 的“大上海经济区”一体化思路7 。打造长三角都市圈国际经济中心是一项非常 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解决的理论、实践问题很多,在分析研究现状 基础上,我们认为有两个问题急需深化研究:一是上海国际经济中心的建设如何 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接轨i 二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 化如何与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发展战略接轨。在综合考虑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我 们提出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依托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建成上海国际 经济中心的研究命题。 三论文的基本思路和创新之处 1 华民主编:长江边的中国一大上海国际都市圈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学林出版社2 0 0 3 年版 2 李京文主编:走向2 1 世纪的中国区域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版 3 厉以宁主编:区域发展新思路经济日报出版社2 0 0 0 年版 4 周翼:“建立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自由贸易区域”,载于探索与争鸣2 0 0 3 年第6 期 孙海明等主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 0 0 3 版 啉尚立主编:上海政治文明发展战略研究上海一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4 版 7 张颢瀚等主编:( 2 1 世纪初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战略研究1 9 9 9 年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上海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研究 泛上海都市圈是我国的三大经济增长区域之一,这一区域也是目前最具活力 的经济增长带。上海作为这一经济区域的龙头,其中心辐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上海的经济辐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 易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上海在这一区域中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上海的经济区位作用已经不仅仅在于长三焦地区,从更大的 层面上来讲,甚至可以辐射全国乃至整个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本文将在一定 程度上填补目前国内对于上海、长三角与东盟合作的空白,从对内对外两个角度 分析上海在整个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重要地位。对内,上海通过长三角区 域经济一体化这一载体辐射长江中下游地区,带动泛上海都市圈的整体发展;对 外,通过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经济的一体化载体,带动对外贸易和经济合 作。在分析对内对外两个作用的同时,强调上海在整个地区的国际连接枢纽作用。 把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建设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长三角都市圈建设结合 起来考虑,使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建设有了现实的依托。 本文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新意与基本结构。 第一章从理论上运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区域增长极理论,以及由增长极理论 发展而来的“点一轴”发展理论和圈层结构理论,为把上海建设为中国一东盟自 由贸易区中的国际经济中心提供理论基础。第二章分析了上海与东盟国家的贸易 合作现状、相互投资情况和建立在内外生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经济贸易互补性合作 的巨大潜力,探讨上海建设成为依托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国际经济中心的现 实基础。第三章通过对上海的经济区位优势、产业实体经济中心功能和国际服务 中心的分析,探讨了上海依托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洲际国际经济中心的可 行性。第四章根据前面几章的分析,提出了把上海建成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国际经济中心的相应对策。第五章指出了上海作为依托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 设的洲际国际经济中心的意义,并对上海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前景进行展望。 4 上海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研究 第一章上海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经济中心 的理论依据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增长极理论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增长极理论是本文探讨上海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 区中地位问题的基本理论依据,如何依托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一体化载体 开展国际经济中心的建设,是本文将要论证的核心观点。 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及其发展 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临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 地区) , 以获取区域内国家( 地区间) 的经济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为宗旨,为促使产品和 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而建立的跨国性经济区域集团。目 前世界贸易组织登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有1 0 0 多个,其中不乏成型的且比 较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组织,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这些区域性组织之一,是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组织。同时,它也是我国参与地 区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经济组织。 从发展的角度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结果。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国家经济开放与体制调整, 加速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们探讨上海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重要地 位,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一体化带来的经济利益。那么,为什么中国一东盟自由 贸易区会给上海的国际经济中心建设带来利益呢? 因为自由贸易区这种一体化 组织有其内在动力机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规模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交易基本机制。 首先,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存在互补性与竞争性。区域经济的互补性与 竞争性比较的标准是区域间生产要素及其产品范围的相似程度。区域经济的互补 性是指区域的生产要素及其产品范围差别较大;竞争性是指区域生产要素及其产 品范围差别较小。区域经济互补性与竞争性又可以分为潜在的和现实的。所谓潜 在的是指按照生产要素的差别来区别的;现实的是按照产品的差别区别的。只要 分析区域经济现实的互补性和竞争性是导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就可以掌握 上海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研究 互补性与竞争性所形成的动力机制。如果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的是现实的互补性, 那么不同的空间经济主体之间产品范围差异较大,要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就需 要区域之间发生大量的产品贸易并且贸易的范围比较广阔,本文将在第二章中详 尽地分析上海与东盟间存在的经济贸易互补性,以证明上海在中国与东盟经济一 体化过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为上海建成洲际国际经济中心提供现实依据。中国 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首先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即由于在自由贸易区内取 消关税和其他非关税措施后,成品之间贸易交往增加,从而创造出新的贸易。由于 贸易量的增加,导致了与相应产品生产相关的生产要素的区域流动形成了一体化 内部的生产要素的集聚,通过生产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充分发挥了要素的经济效 益,这可以称作一体化的生产效应。生产效应和贸易效应相互之间形成正反馈环, 这种正反馈环作用强化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部的产业竞争优势,有利于培 植其与外部竞争的优势。由于生产效应和贸易效应使得自由贸易区内部的消费者 能够得到更多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而且由于关税条件的放宽,消费价格变 得更加合理;反过来,由于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增加,又刺激生产和贸易的 发展,这可以称作一体化的消费效应。消费效应成为生产效应与贸易效应正反馈 的加速器和调节器。使得一体化贸易效应一经产生,不断进行自我积累与自我加 速,效应逐步放大,促使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部经济一体化程度的进一步深 化。 其次,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规模经济效应。一体化的规模经济有两层含 义,一是一体化区域规模的大小;二是生产要素的规模经济。对于一体化区域规 模的大小,有的认为可以按人口指标衡量,有的认为可以用地理范围来衡量。比 较合理的办法是阿林杨提出的按产量多少来衡量。但是区域一体化的大小也不 可忽视。比如区域内部不同的嗜好,消费者的挑剔程度,不同的衡量制度,不同 的商品规格等,区域外部市场联系的范围以及联系程度等,都是影响经济一体化 市场的关键因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有着比较大的区域规模,拥有较大量的 区域生产要素,通过实施一体化,诱发了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发生了资 源的重新配置,容易产生生产要素的规模效应,提高了要素之间的替代强度,降 低产品的边际成本。关于区域规模的大小,巴尔萨在研究关税同盟中曾经作过相 关的阐述: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则关税同盟越大,其对世界总体潜在利益越大, 关税同盟国间市场越扩大,带给这些国家和世界的利益越增大。由此看出,中国 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直接影响到区域内的规模经济,而规模经济的变化与市 上海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研究 场大小、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直接相关,这样便产生了体化的贸易效应、消费 效应和生产效应。 最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易成本机制。中国与东盟的经济一体化是 市场一体化的过程,包括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到经济政策的统一逐步演化。 即倡导市场的交易成本降低,达到产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因而在中国和东 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具有特有的交易成本体制,主要包括关税降低、可接近性和 行政经济。关税降低产生大量贸易,必然诱致一体化的贸易效应,以及相应的消 费效应和生产效应。可接近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社会文化距 离。而经济距离又取决于地理距离以及跨越地理距离的运输方式及其成本。社会 文化距离是指包括消费者嗜好在内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的接近性。社会文化 距离越小越容易形成经济一体化。并且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社会文化距离往往 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即地理距离越小,经济距离和社会文化距离的差别往往 也不会很大。因此就接近性而言,中国和东盟国家间存在着很多一致之处,具备 了形成一体化的优势。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要求市场一体化,也就是倡 导与减免关税相一致的工商管理规则,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从生产到消费各个 环节不必要的额外开支和时间上的浪费。丽交易成本的降低诱使贸易效应的产 生,也必然产生与互补性和竞争性类似的生产效应。 由此,我们看到由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而产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效应为上海的洲际国际经济中心建设提供了前提,从理论上为上海依托中国一东 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国际经济中心提供了依据。 第二节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是佩鲁在1 9 5 0 年在法国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的经济空间:理论的 应用一文中提出的。这一理论的问世,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对增长极理论进行 探讨。许多国家把增长极理论作为制订政策的依据。增长极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 究的一个突破,它在经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了解它的基本内容、应用的 可能性,是研究上海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地位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增长极的概念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8 以抽象的经济空间为出发点,把抽象的经济空间定义为 b 佩鲁著新发展观,华夏出版社,1 9 8 7 年版 7 上海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研究 经济变量的结构关系,并将其分为三类:一、统计学上的统一或均质经济空间:二、 作为势力场的经济空间i 三、计划经济空间或政策运用的经济空间。第二种分类 是佩鲁分析的重点。佩鲁认为,经济增长应该是不同部门、行业或地区按不同速 度不平衡增长的。主导产业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集中于一些大城市或地区, 以较快的速度优先得到发展,形成“增长极”。这种主导产业( 或称领头产业) ,佩 鲁称之为推进型产业。这些作为“增长极”的推进型产业,通过其吸引力及扩散 力不断地增大自身的规模并对所在部门和地区发生支配影响,并且使所在地区迅 速壮大发展,进而带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那些被带动发展的产业,佩鲁称 之为被推进型产业。佩鲁认为推进型产业和被推进型产业通过经济联系建立起非 竞争性的联合机制,并在一定的地域上聚集。佩鲁所强调的是产业间的关联效应。 根据佩鲁的理论,上海是地区内优势产业的聚集区,与周边城市有着很强的产业 间关联效应,可以借助自身在生产规模和发展速度方面的优势推动周边地区的经 济发展,因而能够起到地区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本文将在第三章中将分析到上海 作为长三角地区增长极,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带动和辐射作用,从对内一体化角 度说明上海建设洲际国际经济中心提供可行性。 6 0 年代中期,佩鲁的弟子,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布代维尔重新探讨了经济空 间的含义。布代维尔认为,极化是指增长极的“磁极”作用,或者说对经济活动 的吸引过程,极化区域内的不同部分通过增长极相互关联、耀互依存。这种理论 实质上是强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尽可能把有限的稀缺资源集中投入到发 展潜力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少数地区,使增长极的经济实力强化,同 周围地区形成一个势差,通过市场机制的传导以引导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分 析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作用时,我们将要用到这种理论作为依据。 增长极理论及区域分类,已成为经济学研究中普遍遵循的规范。根据不同的 研究目的,人们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增长极至少包括三种内涵: 第一,在经济意义上的某一推进型产业或企业。 第二,在地理意义上的空间单元,即指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它通过极化效应 和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地区及相邻企业的经济发展。 第三,在经济意义上的和地理意义上的拥有推进型产业的城市。 由于每个国家或地区强调的重点不同,增长极理论被赋予的内涵也不同。譬 如,增长极在欧洲的应用一般注重于推动型产业,利用其扩散效应和乘数效应带 8 上海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研究 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在美国注重于能够吸引投资的城市的选择,即强调城市增长 极的作用。上海的极化作用则表现在对于周边地区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具体到 空间集聚、产业集聚和要素积聚的作用。增长极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由抽 象的经济空间拓宽到地理空间,表明经济空间既存在功能极化,也存在地域极化。 极化过程不仅是一个自组织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可控过程。前者是增长极的理论 基础,后者是增长极的应用基础。所谓自组织过程是指由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引 导企业和行业在某些大城市和地区聚集发展而自动建立“增长极”,所谓可控过 程是指由政府通过经济计划和重点投资来主动建立“增长极”。正因为如此,许 多国家把增长极理论运用于增长战略、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我们研究上海在中 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国际经济中心地位时,要以增长极理论作为研究根据。 二极化发展概念及其分类 上海作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快速发展的一极,其极化作用的表现必然 带有当前世界经济的特征,与目前世界上已经发展起来的各个地区增长极的特点 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极化发展的概念和分类。 首先,我们应当把增长极概念与增长性产业活动概念进行区分。“极”是在技 术关系和经济关系上相互补充的整个产业活动综合体。的确,“极”是围绕某种 增长性产业活动( 如工业活动、港i z :l 贸易等) 而出现的,但是这些产业活动通常在 缺乏任何极化现象的情况下也可以产生。在不少不发达国家中我们发现,对给定 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很少导致“极”的出现,仅仅由于增长性产业活动作为 生产活动、配套设备和交换系统的统一体,并能使增长传播和结构变化得以实现 时,它才具有影响势力。 “极”的规模是经济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极”独立地向外发出或向 它汇集的流量( 生产流、劳务流与资本流) 必定具有一定的影响范围。这样,就启 迪我们建立两组相互区别的范畴。 第一组范畴涉及到推进型综合体的规模和结构。它强调在给定地理区内所建 立的互补性技术关系。我们因此区别为:一、增长点。所有的主导性产业活动都 配置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从而在这种微观地带建立起一种互补性关系,而没有 对外界的反应。二、狭义增长极。以在较大地带内围绕一个主要核心而存在着互 补性关系为特征。三、增长轴。由一组增长点或增长极所组成,它们之间由于重 要运输轴的存在而形成一种互补性关系。通常情况下,不发达经济中只有增长点 9 上海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研究 存在:相反,只有在发达经济中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增长极或增长轴,如菜茵河极、 北意大利极等。本文第五章中分析上海作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经济中心 的意义时,应用到了增长轴理论作为分析的理论依据。 第二组范畴涉及到经济空间的范围大小,在这种经济空间中,流量由极发出 并向极汇聚。极的交换范围可能只局限于“极”所座落的地域:也可能对整个区 域或国家产生扩展效应,也就是说大部分直接的和诱导的交换都出现在这种较大 的空间范围之内。而且,如果“极”的供给或销售依赖于国外的话,它也可能变 成一个国际极。两组范畴的组合形式见表1 - ! : 表1 - 1 增长级、增长点、增长轴的区别 经济空间地方经济空间区域经济空间国家经济空间国际经济空间 地理空间、 增长点地方增长点区域增长点国家增长点国际增长点 增长极区域增长极国家增长极国家增长极 增长轴国家增长轴国家增长轴 以上我们区分了三类不同的极化现象:增长点、增长极、增长轴。这三类极 化现象在发达经济与不发达经济中的表现形式很不相同。发达经济中以增长轴占 支配地位,而不发达经济中则以增长点占主导地位。至于狭义的增长极则在两种 不同类型的经济中显示出极不相同的特征。本文将在论述过程中结合增长点、增 长极和增长轴等相关理论来说明上海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如何通过内外 一体化,实现上海建设洲际国际经济中心的目标。 第三节由增长极理论发展而来的点轴扩散理论和圈层结构理论 不同国家在应用增长极理论制定自身发展战略的时候都要考虑到本国的实 际情况,上海要想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真正起到地区增长极的作用,就必 须因地制宜地对原有的增长极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因而了解由增长极理论发展 而来的点轴理论和圈层结构理论是很有其现实意义的。 一点轴理论 在区域规划中,采用据点与轴线相结合的模式,最初是波兰的萨伦巴教授和 l o 上海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研究 马力士教授提出来的。波兰在2 0 世纪7 0 年代初期开展的国家级规划中,曾把点 轴开发模式作为区域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1 9 8 5 年9 萨伦巴教授到中国珠海市讲 学时,在讲授沿海地区的空间发展模式时,曾对“节点与走廊发展模式”进行讲 解和图示。我国经济地理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陆大道院士组织国内2 0 多位长期 从事区域发展研究的学者在深入研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吸收了据点开发 和轴线开发理论的有益思想,对生产力地域组织的空间过程做了阐述,提出了点 轴渐进式扩散的理论模式。把“点一轴线”开发模式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把构 建中凰、詹海和长江流域相交的“t ”型空间发展构想引入到“泛上海都市圈”建 设的战略规划之中。 点轴开发理论的核心是,社会经济客体大都在点上聚集,通过线状基础设施 而连成一个有机的空间结构体系。点轴开发模式是点轴渐进理论在区域规划和区 域发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点轴开发中的 “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它们都有各自的吸引范围,是一定区域内人 口和产业集中的地方,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 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性线路 等。线状基础设施经过的地带称为“轴带”,简称“轴”。轴带的实质是依托沿轴 的各级城镇形成产业开发带。区域内各个城镇是成系统的,同理,联结城镇的发 展轴也是分若干等级的。不同等级轴线对周围的区域具有不同强度的吸引力和凝 聚力。在分析以上海为中心的“泛上海都市圈”发展过程中,运用点轴开发方式, 分析和确定“点”和“轴”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在“泛上海都市圈”这个区域范围内确定若干具有有利发展条件和开 发潜力的线状基础设施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予以重点开发。其次,在各条发 展轴线上,确定若干点,作为重点发展的城镇,并且要明确各个重点发展城镇的 地位、性质、发展方向和主要功能,以及它们的服务、吸引区域。再次,确定点 和轴线的等级体系,形成不同等级的点轴系统。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重点发展 的轴线、城镇应与其等级、开发前后次序相适应。一般应着重优先发展轴线及沿 线地带若干高等级,区位好的点及其周围地区。以后随着发展轴及重点开发城市 9 萨伦巴著区域与城市规划:波兰科学院士萨伦巴教授等讲稿及文选,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市规划局, 1 9 8 6 仲陆大道等著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 0 0 3 1 1 上海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研究 实力的增强,开发中心将逐步转移到级别较低的发展轴和中心城镇,并使发展轴 逐步向不发达地区延伸,促成次级轴线和线上的城镇发展,最终形成由不同等级 的发展轴及其发展中心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点一轴系统,从而带动整个区 域经济的发展。上海对于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正是通过延伸各地区的发展轴 来实现的,作为整个“泛上海都市圈”的核心,上海必须与发展轴上的各个增长 点通过发展轴相连接,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整个地区的经 济发展。 二圈层结构理论 在分析上海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时,必须分析上海在自由贸易 区中如何体现出作为地区核心城市的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发挥主要以圈层模式为 载体。因此,对圈层结构理论的具体含义和应用范围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圈层理论最初是以由城市到农村的空间结构形态变化为研究对象的。城市是 一个不断交动着的区域实体,从外表形态来说,它是指有相当非农村人口规模的 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范围。城市空间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建成区;另 一部分是正在城市化的、与市区有频繁联系的郊区。城市与周围地区有密切的联 系,由建成区到外围,由城市的核心到郊外、各种生活方式、经济活动、用地方 式都是有规律变化的、如土地利用性质、建筑密度、建筑式样、人口密度、土地 等级、地租价格、职业构成、产业结构、道路密度、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公共服 务设施等等,都从中心向外围呈现出有规则的变化。 城市与区域是相互依存、互补互利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城 市起着经济中心的作用,对区域有吸引功能和辐射作用,但城市对区域各个地区 的吸引和辐射的强度是不相等的,如不考虑自然因素的障碍,其主要的制约因素 是离城的距离。城市对区域的作用受空间相互作用的“距离衰减律”法则的制约, 这样就必然导致区域形成以建成区为核心的积聚和扩散的圈层状的空间分布结 构。城市与外围区呈现出圈层状的空间结构和沿“点一轴一线”在空间不平衡发 展这两种模式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并非完全对立。因为城市的扩大,不是建成区 延展前沿的简单延伸,而是呈线状或点状逐步向外扩大,形成不连续的土地使用 方式。在城市边缘区,城市居住用地、公共绿地、商业用地与农业用地犬牙交错, 城市社会经济文化与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相互过渡和交叉。边缘区域向城区的转化 实际就是乡村向城市的转向。这种转化过程在空间上反映出一定的层次性,但并 1 2 上海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研究 非是几何图形上的同心圆式。所以城市边缘区域圈层划分的依据应该是城市及其 腹地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社会生产方式、人口就业构成、与核心建成区的距 离、农业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差异大小等。 用圈层结构来描述由城市到乡村的空间变化形态是十分贴切的。所谓“圈”, 实际上意味着“向心性”,“层”则体现了“层次分异”的客观特征。圈层结构反 映着城市的社会经济景观向外围呈规则性的向心空间层次分化。纵观世界城市和 其周围区域,从内到外最少可以分为三个圈层,即内圈层、中间层和外圈层,各 圈层有着各自的功能和特征: 内圈层,可以称为中心区,即城市核心区,是该城市的建成区。该圈层是完 全城市化了的地区,基本上没有种植业和其他农业活动,以第三产业为主,人口 和建筑密度都较高,地价较贵,商业、金融、服务业高度密集。内圈层是地区经 济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城市向外扩散的源地。核心区也有两种地域类型:一是结 节地域;二是均质地域。结节地域是指结节点组合的区域。均质地域是指具有成 片专门职能的连续地段,即是与周边毗邻地域存在明显职能差异的连续地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修纠纷装饰补充协议范本
- 技术合作合同书
- 高中数学 8.2.3 二项分布(2)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2024年高中地理 第4章 文明旅游 4.4 旅游安全教案 湘教版选修3
- 2024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6.1.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设计 (新版)济南版
-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 2024-2025版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感应 5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2
- 总部园区基地物业管理合同(2篇)
- 银行防控风险合同(2篇)
- 湘教版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部编语文五上《父爱之舟》说课:聚焦场景抓细节-探究真心品真情
- 劳动一年级上册(人民版)第十课《我帮爸妈择择菜》(教学设计)
- 《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课件-30古籍的版式
- 揿针操作规程
- 第九讲常微分方程模型2
- 市政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 服装洗水唛洗涤标志
- 爱心助学协会章程
- 中学德育工作会议记录
- 县教体系统2021年教职工体检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