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数据仓库建设.pdf_第1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数据仓库建设.pdf_第2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数据仓库建设.pdf_第3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数据仓库建设.pdf_第4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数据仓库建设.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 t u d i e so nc r e d i t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o f c h i n e s e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 a n d t h eb u i l d i n go fd a t aw a r e h o u s e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粱甬涛 必卜 年厂月锣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粱沟待 导师签名: 纠闲 | l 辎月哆日 易年r 月哆e l 摘要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一种风险。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及金融 市场波动的加剧,对信用风险的评价与管理越来越重要。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推出, 对于信用风险的深入研究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于1 9 9 6 年加入了巴塞尔成员国行列,标志着我国银行业接受了协议的 要求,开始稳步推进新资本协议在我国的实施,推动商业银行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提升资本监管有效性。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相对落后,国内外商业银行在经营方式 和经营观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信用数据库和信用评级体系还不成熟,因此 了解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借鉴世界先进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对于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风 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信用风险的相关研究中,关于风险量化模型的创建和模型评 价方面的文献较多,而对构建模型的数据基础和商业银行实施新巴协议的数据库 建设细节却言之不详。 第二章系统的总结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 与旧协议比较它的几个创新之处;并分析新协议可能会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管理产生的影响。 本文第三章在介绍国外、国内信用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回 顾了国际上研究最多的几个现代信用风险模型,并且对每个模型的理论基础、思 想方法以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简要评述。 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实施内部评级法的现状及面临的主 要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内商业银行识别、衡量、监测和控制贷款信用风险 的手段和能力明显不足。商业银行基础数据及银行l t 系统平台的建设等方面还 比较落后,以数量模型来研究控制贷款信用风险时机尚未完全成熟。国际金融危 机的爆发对银行数量模型的准确性,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我们以具体银行为例介 绍了我国主要商业银行风险量化研究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研究了数据和数据仓库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和实施内部评级法 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内部评级系统与数据仓库之间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基础 5 数据来自数据仓库,但为达到内部评级的要求而制定的数据标准又对数据仓库进 行制约。商业银行建设基于全行业务平台的数据仓库,可以保证客户和业务资料 的完整性,实现对业务的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进而,根据数据基础开发内部评 级体系和风险计量模型,以达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 最后,突出强调了数据和数据仓库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和实施内部评级 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了新资本协议的相关要求,通过比较国际、国内 银行业实施新协议的进程,阐述数据仓库建设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 用。并为我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 议。 主题词:信用风险巴塞尔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数据仓库 6 a b s t r a c t t h er i s ki sb o r nw i t ht h e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 c r e d i tr i s ki so n eo ft h e o l d e s tr i s k ,i tg o e sw i t ht h ew h o l eo p e r a t i o np r o c e d u r eo ft h ec o m m e r c i a l b a n k c r e d i tr i s ki st h em a j o rr i s kt o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 m e a s u r e m e n to f t h i sr i s ki si m p o r t a n tt o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 o nt h eb a s iso fn e wb a s e lc a p i t a la g r e e m e n tb e i n gp u ti n t op r a c t i c e , t h er e s o u r c e ,p a r ti c u l a r it y ,m e a s u r e m e n ta n dm a n a g e m e n to fc r e d i tr i s k a r er e s e a r c h e do nt h ev i e w so fm a c r oa n dm i c r op e r s p e c t i v e sa n dn e wf r a m e t oa v o i dc r e d i tr i s ko fc h i n e s e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i sr a i s e d i n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o ft h i sp a p e r ,t h ew e a k n e s s e so fo l db a s e la g r e e m e n t a r ea n a l y z e da n di n n o v a t i o n so fn e wb a s e la g r e e m e n ta n dc h a ll e n g e st oa ll t h eb a n k so fd if f e r e n tc o u n t r ie sa r ea d d r e s s e dint h ep a p e r f r o mt h e a c t u a lc o n d i t i o n so fc h i n e s e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 s t a t u so fc h i n e s e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r is km a n a g e m e n ta n db a s e la g r e e m e n t i sd is c l o s e d a n dt h ec h a l l e n g e st h a tc h i n e s e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h a v e t o f a c ei nt h en e wc o n d i ti o na r ep r o p o s e d ab r i e fr e v i e wo fc r e d i t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t h e o r yi sg i v e ni nt h et h i r d c h a p t e ro ft h i st h e s i s ac o m m e n to nc r e d i t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 l si sg i v e n t h o u g ht h er e s e a r c ht a r g e tism o d e r nc r e d i t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 l ,iti s s t i l ln e c e s s a r yt og i v eab r i e fr e v i e w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o d e l s t h ef o c u s i nt h i sc h a p t e rist h er e v i e wo fs e v e r a lm o d e r nm o d e l sw h i c hh a v eb e e n r e c e i v e dt h em o s ts t u d i e s ,w i t hb r i e fc o m m e n t so n t h e i rr e s p e c t i v e 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 i ra d v a n t a g e sa n d d is a d v a n t a g e s t h i sc h a p t e ra l s op r e s e n t sa na n a l y s i st o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 c r e d i t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i nc h i n e s e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 ac a s es t u d yi sg i v e n t od e m o n s t r a t es o m em a j o rp r o b l e m sa n dt h e i rc a u s e si no u rc u r r e n tc r e d i t 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i nc h i n e s e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 i n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 ,t h ei m p o r t a n tin f l u e n c eo fd a t aa n dd a t a w a r e h o u s eiss t u d ie d t h ei n t e r n a lr a ti n gs y s t e ma n dd a t aw a r e h o u s ed e p e n d o ne a c ho t h e rc l o s e l y t h eb a s isd a t aise x t r a c t e df r o mt h ed a t aw a r e h o u s e , a n dt h er a t i n gs y s t e mh a si t so w nd a t as t a n d a r d t h e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b u i i d t h e i rd a t aw a r e h o u s e sb a s e do nt h ew h o l eb a n k sb u s i n e s s b a s e do nt h i s d a t aw a r e h o u s e ,t h eb a n kc a nm o n i t o tn o r m a lb u s i n e s s :c a nd e v e l o pt h e i r 7 o w nr i s kv a l u a t i o nm o d e lt om e e t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o fn e wb a s e lc a p i t a l a g r e e m e n t l a s t l y ,w ea n a l y z e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o fn e wc a p i t a la g r e e m e n ti nd e p t h a n dw ep o i n to u te m p h a t i c a l l yt h ed a t aa n dd a t aw a r e h o u s e sp l a yt h e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e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 s o m eu s e f u la d v i c ei sg i v e ni nt h e l a s tp a r to fo u rp a p e r 8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0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1 0 1 2 国内外研究综述1 2 1 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1 4 第二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理论1 5 2 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1 5 2 2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1 6 2 2 1 新资本协议的发展历程及其对银行业的挑战1 6 2 2 2 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1 8 2 3信贷风险的内部评级法2 0 2 4 小结2 2 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3 3 1 我国银行业风险量化研究的重要意义2 3 3 2 国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常用模型2 4 3 2 1 信用风险的量化指标2 4 3 2 2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2 6 3 3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2 9 3 3 1 传统的内部评级系统3 0 3 3 2 新巴塞尔协议推动下风险量化的最新进展3 l 第四章数据仓库建设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实施3 5 4 1 风险量化研究中的数据质量问题3 5 4 2 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数据要求3 8 4 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数据仓库建设的现状4 0 4 4 商业银行数据仓库风险管理模块建设的政策建议4 3 第五章结论4 6 参考文献4 8 9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一章绪论 长期以来,信用风险一直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对信用风险的识 别、测度、合理管理直接影响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影响到一个国家 的宏观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协调发展。 2 0 0 4 年6 月,巴塞尔委员会经过长达5 年的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修订后, 颁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1 9 8 8 年巴塞尔协议相比,新协议更全面地 反应了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更敏感地反应了银行头寸及其业务的风险程度。新 协议对于信用风险资本的要求更侧重于银行评级体系,并要求商业银行对信用风 险管理要逐步从标准法过渡到内部评级法。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认为,随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历史贷款 资料的充实,商业银行完全可以而且也应该根据商业银行内部的历史资料和内部 评估模型,对贷款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违约风险暴露等风险因子的部分或 者全部进行估算。这种自行估算风险因子的方法被称为内部评级法。由此可见, 内部评级法对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和贷款历史资料提出了更加严 格的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刚刚起步,迫切要求商业银行根据 自身特点,借鉴国外先进的信用风险评估技术,逐步过渡到新巴塞尔协议要 求的内部评级法评估信用风险。 我国于1 9 9 6 年加入了巴塞尔成员国行列,标志着我国银行业接受了协议的 要求。我国银行业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话,就必须遵循相关规则。 为稳步推进新资本协议在我国的实施,推动商业银行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 升资本监管有效性,银监会制定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中 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实施新资本协议列出了以下的时间表: ( 1 ) 2 0 0 8 年,银监会陆续发布有关新资本协议实施的监管法规,修订现行 资本监管规定,在业内征求意见。 ( 2 ) 2 0 0 9 年,银监会将进行定量影响测算,评估新资本协议实施对商业应 收资本充足率的影响。 ( 3 ) 2 0 1 0 年新资本协议银行年底起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如果届时不能达 到银监会规定的最低要求,经批准可暂缓实施新资本协议。 ( 4 ) 2 0 1 1 2 0 1 2 年,其他商业银行可以开始提出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申请, 申请和批准程序与新资本协议银行相同。 ( 5 ) 2 0 1 3 年,新资本协议必须在年底前开始实施。 银监会同时提出了推进新资本协议实施的主要措施,包括强调2 0 0 7 年、2 0 0 8 年是新资本协议实施准备工作的起步阶段,要做好强化数据基础、加快内部评级 体系和风险计量模型的开发、推进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流程整合、加强管理信息 系统建设等基础工作。 商业银行建设基于全行业务平台的数据仓库,可以保证客户和业务资料的完 整性,实现对业务的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进而,根据数据基础开发内部评级体 系和风险计量模型,以达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内商业银行识别、衡量、监测和控制贷款信用风险 的手段和能力明显不足。商业银行基础数据及银行i t 系统平台的建设等方面还 1 1 比较落后,以数量模型来研究控制贷款信用风险时机尚未完全成熟。2 0 0 7 年以 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银行数量模型的准确性,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1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信用风险是一个古老的全球性问题,从6 0 年代起美国与欧洲许多国家的研 究者们就已经开始研究,在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研究 成果。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推出,对于信用风险的深入研究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 用。但是,信用风险研究因为其自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别是随着信用敏感 型资产、证券和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的增多,信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和大量使用, 使得信用风险的计量和管理越来越重要,并且越来越困难。本节将简要的概括介 绍国内外关于银行信用风险研究的理论和实证成果。 违约风险是信用风险的主要内容,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违约概率的研 究。早期的信用风险研究主要是采用分类的方法,以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等级划 分为代表。1 9 6 8 年a l t m a n 采用多元判别法建立了z 分模型,并且在1 9 7 7 年改 进了模型。此后,s j u r ( 2 0 0 1 ) 等学者采用了l o g i t 方法建立信用评分模型。 m a r k u s ( 2 0 0 1 ) 分析比较c r e d i t r i s k + 、c r e d i t m e t r i c s 和c r e d i t p o r t f o l i ov i e w 三种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贷款组合中的应用,指出这些模型得出的结论不同主要 在于对违约相关性估计的不同。 m e r t o n ( 1 9 7 4 ) 基于b l a c k s c h o l e s 的期权定价原理建立了结构式信用风险 模型,其基本思想是一项可能违约的债务( 债券或贷款) 的价值,可以被视为违 约风险为零的无风险债券减去以债务公司资产市值为基础资产的欧式看跌期权 的价值。v a s i c e k ( 1 9 8 4 ,1 9 9 1 ,1 9 9 8 ) 用k m v 模型进行了违约率的测算和贷款 损失率分布的探讨。v a s i c e k ( 2 0 0 1 ) 对一个含有1 0 8 只债券的样本采用经期权 调整后的收益利差数据,发现利用l ( m v 模型确定定价偏低或偏商的方法来组建组 合会产生明显的超额收益,表明k m v 能预测公开交易债券的收益变化。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关于内部评级法的有关规定,促进了对回收风险和违约 损失率的深入研究。在信用风险模型中,违约损失率开始从外生决定向模型内生 转变。鉴于违约损失率或回收率的影响因素较多,许多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债券的 1 2 违约损失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如b a h a r 和b r a n d ( 1 9 9 8 ) 比较了不同优先级债券 的回收率差异,a l t m a n 和k i s h o r e ( 1 9 9 6 ) 则广泛分析了不同行业的违约债务回 收率特征,l i n d a 和s a u n d e r s ( 2 0 0 2 ) 探讨了是否应该在信用风险模型中引入宏 观经济周期变量来解释回收率的特征。r o s e n b e r g 和s c h u e r m a n n ( 2 0 0 6 ) 对违约 损失率的含义、计量方法、影响因素和分布特征等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 a r n a u d 和o l i v i e r ( 2 0 0 4 ) 从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学和风险管理 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信用风险的产生,介绍了当前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的最前沿的 理论和方法,其对在违约风险和违约损失率方面的讨论非常具有前瞻性。 在关于内部评级法和信用风险模型的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也取得了一定的进 展。相关文献有: 武剑( 2 0 0 5 ) 对巴塞尔内部评级法涉及的重要风险要素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 率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探讨。付正辉( 2 0 0 5 ) 则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出发, 深入浅出的分析了新协议框架下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资本配置等 问题,在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结构与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新协议对我国银 行业的冲击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程鹏、吴冲锋和李为冰( 2 0 0 2 ) 比较分析c r e d i t m e t r i c s 模型、k m v 模型和 c r e d i t r i s k + 模型,并阐述了它们的基本原理与相应优缺点。薛锋、关伟、乔卓 ( 2 0 0 3 ) 介绍了k m v 基于股票价格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用k m v 计算出的e d f 与标准普尔公司对安然公司的信用评级比较,认为e d f 的变化更及时准确地度量 一个公司的信用状况,讨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应用k 】i 模型的意义及问题。沈沛 龙和任若恩( 2 0 0 2 ) 对目前在国际上比较著名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和方法进行了 一系列的比较,研究了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和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现代 信用风险度量技术和方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的建 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3 1 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从本文上面的介绍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外关于信用风险的相关研究中,关于 风险量化模型的创建和模型评价方面的文献较多,而对构建模型的数据基础和商 业银行实施新巴协议的数据库建设细节却言之不详。 数据是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基础,如果没有充足的、高质量的数据, 无论建立了多么精巧的风险参数模型,都难以得到准确的计量结果。从国际经验 看,在内部评级体系建设中,数据清洗和数据整合将花费银行大量精力,而数据 问题也是各国银行在实施新协议过程中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从目前我国新协议银行反馈的情况看,我国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数据缺失、 数据缺乏规范性、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数据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银行业高质 量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特别是实施内部评级高级法的主要问题之一。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切入点就是按照新资本 协议的要求,在全行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建设对公司业务信用风险数据集市,进而 建立相应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系统。内部评级系统与数据仓库之间是一个相互依 存的关系,基础数据来自数据仓库,但为达到内部评级的要求而制定的数据标准 又对数据仓库进行制约。 本文突出强调了数据和数据仓库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和实施内部评级 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系统分析了新资本协议的相关要求,通过比较国际、国内 银行业实施新协议的进程,研究了数据仓库建设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 用,并为我国银行业实施新巴协议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第二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理论 2 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影 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出现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和获取额外收 益的机会和可能性。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与生俱来的。信用风险、流动性 风险和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传统风险。在上述风险种类中,信用风 险是金融领域中最古老的一种风险,信用风险始终伴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的全过 程。就潜在损失的程度而言,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的首要风险。信用风险主要存 在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中,同时银行的证券投资、同业拆借以及表外业务也同 样存在信用风险。 从传统意义上说,信用风险特指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而给贷款人造成损 失的风险。这种损失只有当违约实际发生时才会产生,因此,这种风险又被称为 违约风险。 随着经济社会风险环境的变化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这一定义己经不符 合现代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从现代组合投资理论的角度出发,投资者的投资组 合不仅仅会因为交易对手的直接违约发生损失,也会因交易对手信用级别的升降 以及履约可能性的变化影响组合投资风险的大小。信用风险概念的发展,一方面 得益于现代风险衡量技术的发展,使得贷款等流动性差的金融产品的价值能得到 更恰当和及时的衡量,因信用时间发生造成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可以及时地在资产 估价中得到反映;另一方面,也由于现代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采取盯市的方法, 使得市场价格随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不断变化,而不仅仅只是在违约 实际发生的时刻。 1 5 2 2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从2 0 0 3 年开始,中国银行业将尝试与即将于2 0 0 6 年施行的新巴塞尔资本 协议接轨,在风险管理上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在本章中,我们将简要回顾巴 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主要特点。 2 2 1 新资本协议的发展历程及其对银行业的挑战 长期以来,监管当局将资本看作银行的最后一道防线。当银行风险管理尚不 完善、准备金耗尽的时候,资本可以吸收损失从而防范银行倒闭。但是当资本耗 尽之时,银行将失去清偿力,最终政府和纳税人将负责偿还储户的存款。决定合 适的资本水平是对银行监管的一项挑战。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的资本规则而言,1 9 8 8 年生效的巴塞尔协议确实是一个 巨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和金融创新的突飞猛进,学术界和银 行界还是对其中的许多原则以及旧协议的市场适应性提出了批评和质疑。 首先,旧协议对不同银行资产风险权重的设定过于简单、缺乏灵活性,难以 反映银行面临的真实风险。过于简单的风险权重导致大型银行采取对策实现资本 的套利行为,即把风险低、资本要求低于监管要求的风险暴露转移出去,而留在 表上的风险暴露的监管资本要求则低于市场的实际所需。资本套利大大降低了一 些大型银行监管资本比率的有效性,并使银行向公众或监管当局提供的信息的实 用性大大降低。 其次,旧协议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也提出了对照表内 项目确定表外资产风险权重的做法,但随着金融新业务的推出和银行组织形式的 更新,旧协议的涵盖范围和监管效果都难以让人满意。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和银 行持有债券,金融控股公司的广泛建立以及银行全能化等,由此不仅引发逃避或 绕开资本金管束的问题,而且引发了信用风险以外的市场风险。1 9 8 8 年的巴塞 尔协议仅仅注意到信用风险,而没有考虑到在银行经营中影响越来越大的市场风 险、操作风险等。 1 6 相对简单的1 9 8 8 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已经难以适应这些新的变化,使得 监管资本计量手段失去了对银行风险的敏感性,不能准确反映各银行客观承担的 风险水平。为此巴塞尔委员会对1 9 8 8 年版的巴塞尔资本协议进行了修订, 并于2 0 0 3 年4 月到7 月向全球银行业就第三稿征求意见。2 0 0 4 年6 月2 6 日, 十国集团的中央银行行长和银行监管当局负责人一致同意公布统一资本计量和 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即资本监管制度的新框架,也称为新巴塞尔协 议。 新协议的修订工作前后历经6 年,修订工作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力求反映近 年来逐步完善的先进监管理念和风险管理方式,同时修订工作还需要充分考虑不 同国家银行业的特点。在协议的修订过程中,为了确保银行有足够的资本来抵御 风险,准确把握新资本协议对整个银行体系乃至个别银行资本比率的影响,委员 会还就新协议进行了三次定量影响分析。新协议无疑是对1 日协议的一次具有创新 意义的扬弃,它比旧协议更复杂、更全面,充分考虑了银行可能面临的多种风险。 其风险敏感性也越大,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引起风险的多种因素。它还具有更强的 灵活性,主要体现在评判资产风险的方法上为银行提供了多种选择。此外,信息 披露的要求也将使银行更透明地面对公众。 作为主要的金融市场,美国、欧盟、中国香港的监管当局都已公布了实施新 协议的具体实施方案,这些国家和地区将在2 0 0 6 年开始实施新协议。根据委员 会的安排,风险计量的高级法将于2 0 0 7 年年底实施。 新协议代表了监管理论中的先进理念和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逐渐完善的风险 管理最佳实践,将会得到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新协议终将发展成为国际协议 和国际标准。 总之,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发展是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是一个随 着金融实践发展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得到更多国家及金融机构、金融组织 认可和实行的过程。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金融业务的拓展, 新资本协议这一国际银行界的新“游戏规则将对国际银行业的稳健经营、有效 运行与公平竞争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该协议自身也将随国际银行业的 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1 7 新协议的公布与实施将会推动我国银行业更快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 与国际银行业竞争要求相适应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水平。我国银行业当今之要务是要做好应对新“游戏规则”带来的全面挑战的准 备,根据新协议的精神和原则逐步改善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 体系建设,改善风险管理尤其是信用风险管理,并最终符合新协议的原则。 2 2 2 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 现代风险管理理论认为,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 作风险和其他风险,新资本协议涵盖这三大风险。与市场风险研究相对成熟、操 作风险研究相对薄弱的情况比较而言,国际银行界和理论界对信用风险的研究自 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直到今天正经历方兴未艾的蓬勃发展阶段,取得了丰富的 成果并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重点内容及创新之处广泛地体 现在这一方面。 根据新协议的初衷,资本要求与风险管理紧密相联。新协议作为一个完整的 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由三大支柱组成: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监管当 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三是银行业必须满足市场的信息披露要求。如果说 第一支柱是对银行风险内在约束的话,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就是对银行风险的外 部约束。 , 1 1 ) 最低资本要求。 三大支柱的首要组成部分是第一点,即最低资本要求,其他两项是对第一支 柱的辅助和支持。资本充足率仍将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重要角色。新协议进一步 明确了资本金的重要地位,委员会认为“压倒一切的目标是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的 安全与稳健,而充足的资本水平被认为是服务于这一目标的中心因素。 新协议涵盖信用风险、与信用风险紧密联系的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因此 新协议在银行最低资本要求的公式中,分母由原来单纯反映信用风险的加权资本 加上了反映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内容。 针对各界对旧协议的批评,新协议对诸如组织形式、交易工具等的变动提出 了相应的资本约束对策。对于单笔超过银行资本经营规模1 5 的对非银行机构的 投资,或者这类投资的总规模超过银行资本的,就要从银行资本中减除相同数额; 对于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的金融控股公司以及证券化的资产则重新制定了资本 金要求,要求银行提全、提足各种类、各形式资产的最低资本金;此外,还充分 考虑到了控股公司下不同机构的并表问题,并已着手推动与保险业监管机构的合 作,拟制定新的相应规则来形成金融业联合监管的架构,以适应银行全能化发展 的大趋势。 ( 2 ) 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巴塞尔委员会强化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职责,提出了较为详尽的配套措 施。这反映出巴塞尔委员会仍然没有轻视银行作为利益主体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作 出违背监管规则的逆向选择、并由此产生道德风险的问题。有具体目标又有行为 规范和措施的监管当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监督检查避免银行破产,控制银行的道德风险,可以遏制商业银行从事 高风险的活动,防止社会资源通过银行体系错配,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防止由 于银行危机造成宏观经济崩溃。 新巴塞尔协议希望通过监管当局的外部约束使银行建立起依赖资本生存的 机制。第二支柱特别适合于处理以下三个主要领域的风险:第一支柱涉及但没有 完全覆盖的风险( 例如贷款集中风险) ;第一支柱中未加考虑的因素( 例如银行帐户 的利率风险、业务和战略风险) ;银行的外部因素( 例如经济周期效应) 。 第二支柱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第一支柱中较为先进的方法是否达到了 最低的资本标准和披露要求进行评估,特别是对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和操作风险 的高级计量法的评估。监管当局必须确保银行自始至终符合这些要求。 ( 3 ) 市场约束 第三支柱通过建立一套披露要求以达到促进市场纪律的目的,该措施便于市 场参与者评价有关适用的范围、资本、风险、风险评估程序以及银行资本充足率 的重要信息。 】q 由于新协议允许银行采用自己内部的资产评级方法,这使银行在评估资本要 求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新协议修改稿以推进信息披露来确保市场对银行的约束 效果。巴塞尔委员首先提出全面信息披露的理念,认为不仅要披露风险和资本充 足状况的信息,且要披露风险评估和管理过程、资本结构以及风险与资本匹配状 况的信息;不仅要披露定性的信息,而且要披露定量的信息;不仅要披露核心信 息,而且要披附加信息。其次是对信息披露本身也要求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并对 银行的信息披露体系进行评估。 2 3信贷风险的内部评级法 内部评级法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提出并推荐使用的信用风险评级方法,是 巴塞尔委员会对业界几个比较典型的风险估算模型进行研究和比较之后,根据其 成熟度及可操作性调整后确定的,它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也是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的重点。以内部评级法为核心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是对全球银行界信贷 风险识别和衡量方法的一次巨大变革。 新资本协议建议业务不是十分复杂的银行采用标准法。在标准方法下,银行 分配风险权重给其表内外资产,并计算风险加权资产总额。此修正的标准方法提 供了更大的、但还是有限的灵敏性。关键的变化是增加外部信用评级的使用,改 善用以降低信用风险的技术。 对于风险管理水平较高的银行,新资本协议框架建议其采用内部评级法( 简 称i r b 法) 。并提供了基本的内部评级法( 简称初级法) 和高级的内部评级法( 简 称高级法) ,用于衡量风险资产,配置资本。 按照这一方法,银行须将其银行账户中的风险暴露按照不同的信用风险特征 划分为公司、主权、银行、零售、项目融资以及股权六个大的资产类别,而公司 暴露又可以分为专业贷款与其他公司贷款,专业贷款又可分为项目融资、物品融 资、商品融资、产生收入的房地产、高变动性商用房地产等五类。 对每一风险资产类别,银行自行测算其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值 等风险要素。对每类风险暴露的处理都应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风险要素( 银 行可以使用自己或监管当局规定的标准估计数据) ;风险权重函数( 将风险要素 转换成银行计算风险加权资产的权重) ;使用内部评级法必须满足的最低标准。 曩缸资本要豢| f 釜:塞2ll 审埒约束 缸堆鸯ll 内部评级海ii 费广翟射lilt 奉曩嚣汝il 标】簟砖 li 南奠钟要海 逢:兰兰兰l 连:兰竺兰l 图1 内部评级法在新资本协议中的位置 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及对违约和损失的估计在信贷审批、风 险管理、内部资本配置和公司治理,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从设计和功能上, 仅仅是为内部评级提供参数的内部评级体系是不能接受的。另外银行必须有一个 健全的体系发挥作用,来验证评级体系、过程和估计所有相关风险要素的准确性 和一致性。商业银行必须向监管当局证明,内部的验证过程使银行能一致地、有 意义的评估内部评级和风险评估体系。商业银行必须定期对每个级别实际的违约 率和估计的违约概率之间进行比较,并且能证明实际的违约率在相应级别预计的 违约率范围内。银行也必须使用其他量化验证工具,并且和相关的外部数据源进 行比较。这个分析必须以适合银行资产组合的数据为基础,定期更新,并涵盖相 关的观察期。银行必须证明定量的检测方法和其他验证方法不会随经济周期发生 系统性变化,而方法和数据的变化必须被清晰而完整地记录。 从长期发展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要积极开发内部评级法来对信用风险进行 准确计量。因为,建立内部评级法这一措施,除了度量信用风险外,还具有如下 优点:第一,内部评级法的实施有利于加强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使银行的 自主性得到恢复,或者说银行的自主性更大。银行通过对不同级别客户损失概率 及银行潜在损失的大小的掌握,精确的计算出为预防风险而备付的资本,使得银 行能够在控制风险与收益最大化之间找到了较好的平衡点,在保证控制风险的前 2 1 提下,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第二,内部评级法有利于银监会加强对商业银行 的监管。在内部评级初级法中,风险敞口、违约概率、违约后损失和有效期限等 风险因素均由银行监管机构提供估计值。银监会需要评估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 制度的完善程度,对商业银行是否具备采用内部评级法的条件进行监督,同时对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信息披露等也要进行动态监督,这无疑对银监会监管水平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内部评级法的优点还在于它可以获得详细的客户资料, 以及外部评级机构无法获得的信贷记录,从而使银行可以监督客户的交易记录, 追踪信贷资金的去向,如果遇到不利情况,可以准确地做出风险预警,减少银行 的损失。 2 4 小结 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波动的加剧,对信用风险的评价与管理越来 越重要。目前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相对落后,国内外商业银行在经营方式和经营观 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信用数据库和信用评级体系还不成熟,因此了解信用 风险度量方法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借鉴世界先进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对于研究 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水 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章探讨了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风险量化的要求 以及内部评级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方向,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 挑战进行探析。 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1 我国银行业风险量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目前,各种度量信用风险技术方法和模型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至今尚无非常 精致的模型能够准确地刻画每笔信用产品的违约率、违约下的损失、经济资本配 置等。而且,由于各国银行业信贷结构的差异、经济结构的不同等原因,使得能 够在国际银行上通用的方法和技术还很缺乏。因此,巴塞尔委员会要求各国在信 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总体框架要求下,有条件的国际大型商业银行根据自己特殊情 况使用符合实际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和管理技术。 在我国,由于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业改革起步较晚,对银行的风险度量和管 理研究很少,对信用风险的量化度量和管理的研究更少,银行经营监管方法和手 段也滞后时代发展的要求,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技术方法和模型目前 尚处在起步阶段。随着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在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实施过程的推进,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由于起步较晚、 专业人才不足,我国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 随着中国金融实力的增强,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步伐持续而且坚定。这 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在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方法的同 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发展适合我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只 有这样才能在与国外同行的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同时,由于信用是市场经济赖 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研究对于银行加强信用风险度量和管 理、加强银行内控体系建设和风险监管、健全我国的信用制度,构筑严格的国家 信用管理体系,进而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对信用风险的准确度量和有效管理,从微观上讲有利于银行经营安全,从宏 观上讲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加强风 险量化技术的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3 2 国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常用模型 3 2 1 信用风险的量化指标 利用内部评级法计算信用风险和分配银行资本需要对四个风险因素进行量 化研究,即违约时的风险暴露( e x p o s u r ea td e f a u l t ,e a d ) 、违约概率( p r o b a b i l i t yo f d e f a u l t ,p d ) 、违约损失( l o s sg i v e nd e f a u l t ,l g d ) 和期限( m a t u r i t y ,m ) 。 1 、违约风险暴露 风险暴露( e a d ) 指由于债务人的违约所导致的可能承受风险的信贷业务的 余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