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介词“往”“朝”“向”比较研究.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介词“往”“朝”“向”比较研究.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介词“往”“朝”“向”比较研究.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介词“往”“朝”“向”比较研究.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介词“往”“朝”“向”比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要 关于介词“往”、“朝”、“向”的系统研究并不多,但是,“往朝 向+ 名词短语+ 动词”表示动作的方向、“朝向+ 名词短语+ 动 词”表示动作的对象这两种观点已经广泛地被接受。在少数系统研究这三个介 词的文章、著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和不足。 本文在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别比较了介词“往”、“朝”、“向” 所修饰的动词、所修饰的宾语以及句末的趋向动词“来去出”,着重分析了 这三个介词在动态性、方向性上的区别:“往”重在位移,“朝”重在表示方向, “向”重在表示对象。并且提出介词“朝”不具有对象意义的观点。 在汉语里,许多虚词是由实词变化而来的,这个变化的过程称为虚词语法 化。在虚词语法化的过程中,原来实词的意义依然对虚词有很大的影响。接下 来,在第四部分里,作者通过比较动词“往”、“朝”、“向”的区别:“往”的 动词义是“去”,动态性很强,“朝”的动词义是“面对”,方向性强,“向”动 词义也是“面对而且在古代汉语中已出现对象意义,由此证明了动词“往”、 “朝”、“向”的差别是造成介词。往”、“朝”、“向”差别的原因。 最后,作者阐述了此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和中文信息处理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介词“往”“朝”“向”动态性方向性虚词语法化 a b s t r a c t t h e s y s t e m i c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w a n g 、“c h a o ”、 x i a n g a 咒n o t t o o m u c hb u t , t h ev i e w p o i n t t h a tp r e p o s i t i o n s w a n g 、“c h a o ”、 x i a n g c a l le x p r e s st h e d i r e c t i o n so fm o v e m e n t sh a sb e e nw i d e l ya c c e p t e d b u tm a n yo b j e c t i o n se x i s ti n t h e s ef e ws t u d i e sw h i c h h a v e s y s t e m i c a l l ys t u d y t h e s et h r e e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i nt h ef i r s tt h r e e p a r t s ,t h e a u t h o r c o m p a r e s t h e v e r b s 、s o b j e c t s a n d c o m p l e m e n t s w h i c ha r em o d i f i e d b yt h e s e t h r e e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a n d t h e p a p e r a n a l y s e st h ed e f f e r e n c so n t h ed y m a m i ca n dt h ea s p e c to ft h e s ep r e p o s i t i o n s t h i s p a p e r a l s o p u t s f o r w a r dt h e p o i n t o fv i e w t h a t w a n g ”e m p h a s i z e s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 c b _ a o ”e m p h a s i z e sd i r e c t i o n , x i a n g e m p h a s i z e so b j e c t i o n a n dt h e a u t h o rt h i n kt h a tp r e p o s i t i o n c h a c ”d o e s n tp o s s e s s e st h em e a n i n go fo b j e c t w h i c hh a sb e e nw i d e l y a c c e p t e d i n c h i n e s e , m a n ya n 嘶w o r d s a l et r a n s f o r m e df r o m s u b s t a n t i v e s t h e t r a n s f o r m i n g c o u r s e i s “e m p t y w o r d s g r a r a m a t i c a l i z e d u r i n g t h e c o u r s e ,t h e m e a n i n g so fs u b s t a n t i v e s s t i l li n f l u e n t et h em e a n i n g so ft h ee m p t yw o r d s i nt h e f o u r t h p a r t , t h e a u t h o rc o m p a r e st h ed e f f e r e n tm e a n i n g so f v e r b s w a n g 、“c h a o ”、 x i a n 窖_ w a n g m e a n s g o , c h a o ”a n d x i a n g ”m e a n s f a c e b u t i nt h e a n c i e n t r yc h i n e s e , x i a n g c a ne x p r e s so b j e c t i n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i s s t u d y i sb e l i e v e dt or e s o l v e m a n yp r o b l e m s i n t c f l ( t e a c h i n g c h i n e s e a sa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 a n dc h i n e s e i n f o r m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g k e yw o r d s :p r e p o s i t i o n “w a n g ” c h a o ” x i a n g ”d y m e m i ca s p e c t e m p w w o r d s 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e 0 引言 0 t 介词“往”、“朝”、“向”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于三个介词“往”、“朝”、“向”的研究,涉及很多其它的介词如:“对 “冲”、“给”等。在众多的研究中,有将“对”与“向”作比较的,如介词 “对”与“向”之异同) ( 周晓林,汉字文化,2 0 0 1 年第2 期) ;有将“对” “向”“冲”放在起比较的,如介词“对”、“向”和“冲”( 汪宗虎,学 汉语,1 9 9 5 年第1 2 期) :还有在研究介词“对”时,提及这三个介词并将“对” 与这三个介词作对比的;还有一些文章只是在研究汉语介词时,比较零散地对 这三个介词分别作了研究。但是,将这三个介词放在一起作系统的研究的只有 张俐的介词“向”、“往”、“朝”功能比较) ( 张俐,河南大学学报,2 0 0 1 年第5 期) 和现代汉语介词研究中的第八章“向”“往”“朝”及其相关 介词的系统研究。 在张俐的介词“向”、“往”、“朝”功能比较中,作者通过语料的对比。 三个介词的替换比较,找到了三者在语义上的相同点,即“往”、“朝”、“向” 跟名词词组组合表示方向处所意义,在这一点上,三者是可以互相替换的,只 有语体色彩上的差异。而不同点是,“向”和“朝”可以表示对象意义,而“往” 不能。然后,作者分析了三者在句法结构上的相同点:“往”、“朝”、“向”都 可以作状语,不同的是,“往”和“向”还可以作补语,“朝”却没有这个功能。 最后,作者讨论了在一定条件下三个介词的隐现自由情况,即三个介词和方位 词组合作状语,可以隐现自由。总的说来,这篇文章只揭示了这三个介词最基 本,最表层的区别和规律。 与上一篇相比较,现代汉语介词研究j 关于这三个介词的系统研究则较 为深入和纽致。作者将以往被语言学界认同的三个介词的语法意义进行了扩 充r 将藏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这本书将三个介词所表示的方向意义和对象意 郎0 分成了方向i 、方向z 和对象- 、对象2 。所谓的方向。是某个具体的点,方 向2 不表示具体的点,只能是方位词;对象r 和对象2 的区别是介词表示对象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王e s i s 时的动词往往有“取得”义。从这一点上来说,这种分法确实解决了许多问题, 如为什么有些可用“对”、“给”替换,有些不行。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还发现 了上一篇文章所没有发现的规律,比如说“朝”和“向”在表示方向时,都可 以和“着”一起用,甚至在“朝”表示对象义时也可以与“着”联用,而“往” 没有这个语法功能。“往”也有一些“朝”、“向”所不具备的功能,如“往a 里v ”。 虽然第二篇文章弥补了第一篇文章的很多缺陷,也发现了很多新的规律, 但没有揭示三者的根本区别,也不能解释某些现象,如: ( 1 ) 尽管她用两条胳膊死命的顶着,那根扁担仍像一块没着落的巨石, 死命要朝她的脖子上坠下来。( 谌容梦中的河) ) ( 2 ) 只见她先把自己整个儿地钻到了扁担底下,然后才蹲下身子,伸出 两只手向上托住扁担,紧咬牙关,浑身使劲,企图叫那水桶离地。 ( 梦中的河) 这两句话中的“朝”和“向”都不能被“往”所替换。除此之外笔者对“朝” 具有对象意义这种传统看法产生置疑。本文将从介词后的动词、这三个介词的 宾语以及动词后面的补语入手,将三个介词进行比较,从而找到三个介词的区 别及规律。 0 2 本文研究范围 由“往”、“向”组成的介宾短语可以在动词的前面作状语,也可以在动词 的后面作补语,但由“朝一组成的介宾短语只能在动词的前面作状语,在此, 我们只讨论由这三个介词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情况。 2 一“往”、“朝”、“向”与动词 1 1 “经”与“向” 1 1 1 。往”与“向”所修饰的动词 这里有几个“往”字句和“向”字句,我们用“往”和“向”相互替换。 ( 3 ) 我们把的沛放下在校门之后,车子就直往前走,只因麦当奴道是条 单程路,无时回头。( 梁风仪风云变) 其中的“往”可以换成。向”,而意思不变。 ( 4 ) 院长不由自主地向后躲闪了半步,东西太杂乱。要是碰掉一星半点, 说不清。( 毕淑敏预约死亡) 这个句子中的“向”也可以换成“往”,意思也不变。 ( 5 ) 我拿嘴向露台一角抿一抿:“看到了吗? ”( 粱风仪 豪门惊梦) 这个句子中的“向”若换成“往”就成了: ( 5 ) 餐拿嘴往露台一角抿一抿:“看到了吗? ” 这个甸子是说不通的。 从这几组句子“往”和“向”的替换情况来看,句子成立与否关键在于介 词所修饰的动词。为什么“往”和4 向”各自所修饰的动词有如此大的差异昵? 现代汉语介词研究中曾指出,“往”所修饰的动词一般具有位移性。动词 可以分成位移性动词和无位移性动词,而且,动词的位移性是有差剐、有等级 的,即有的动词位移性强,有的动词位移性较弱,有的甚至没有位移性。 1 1 2 动词的位移性 1 1 2 1 “往朝向+ 方位短语方位词,名词+ 动词短语” 结构明显属于空间系统,在空间系统中,空间位置首先可分为静态位置和动态 位置。位于静态位置上的物体是静i 匕不动的,位于动态位置上的物体有运动的 方向并显示战i 萄身的轨迹,一个典型的位移可以甩下图表示: 源点轨迹终点 有位移就一定有方向,在“往”、“朝”、“向”的句子中,介宾短语有时起到指 示动作方向的作用,例如: ( 6 ) 姜贻站起来就往外走。( 梦中的河) ( 7 ) 她回头朝车棚看了一眼,就笑着蹁腿上了车。( 梦中的河) ) 方位词“外”是动作“走”的方向,名词“车棚”是动作“看”的方向。有 时介宾短语起到标示终点的作用,例如: ( 8 ) 李大夫往康伟手里塞了几粒酒精棉球,说:“把碗筷消消毒。”( 池 莉来来往往) ( 9 ) 他轻捷地向下一跳,直向干草垛大步走去。( 张贤亮绿化树) 这两例都没有明显指示动作起点的标记,却通过介宾短语指示了动作的终点, 即方位短语“手里”是动作“塞”的终点,动作“走”的终点是“干草垛”。 但是,没有出现源点或终点,没有显示轨迹的句子是否一定不是位移句 呢? 答案是否定的,是否有位移,是否是位移旬,关键是看句子中的动词是否 使物体产生了位移,即是否使一个物体从a 点移到了b 点。 1 1 2 2 “介词+ n + v ”是否能转换成“( 从n 1 ) v 到n ”形式 ( 1 0 ) 半顿饭下来,耀华与小红不住的往麦母碗上添菜,她都不行可否, 小红的心已冷了一半,只好再接再厉下去:“奶奶,我给你添碗汤 好不好? ”( 梁风仪激情三百日) 可转换成:半顿饭下来,耀华与小红不住的把菜添到麦母碗上,她都不行可否, 小红的心已冷了一半,只好再接再厉下去:“奶奶,我给你添碗汤好不好? ( 1 1 ) 我说完了,海喜喜狠狠地朝泥地上啐了一口,说:“。”( 绿 化树) 可转换成:我说完了,海喜喜狠狠地把口水啐到泥地上,说:“。” ( 1 2 ) 这些话好像一瓢冷水似的向琴的身上泼来。( 巴金家) 可转换成:这些话好像一飘冷水似的泼到琴的身上。 例( 1 0 ) 中“添”这个动作的发生使受事者“菜”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 原来的位置转移到“碗上”;例( 1 1 ) 中,动作“啐”使受事者“口水”从嘴 中到了“泥地上”;例( 1 2 ) 中“泼”使受事者“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能从“介词+ n + v ”转换成“( 从n i ) v 到n ”形式,这意味着动词使 4 物体的位置从n l 到了n 。这样的句子中的动词是位移性动词,而那些不能转 换的句子中的动词,则是无位移性动词。如: ( 1 3 ) 乔雪的手向我一摊,真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豪门惊梦) ( 1 4 ) 一阵枪声在房顶掠过,一声蛮声蛮气的河南口音又喊:“再不出来 就朝屋里开枪啦! ”( 陈忠实自鹿原) 这两个句子中都不能转换成“( 从n 1 ) v 到n ”的形式,所以动词“摊”、 “开( 枪) ”都是无位移性动词。 1 1 2 3 “动词+ 趋向动词的意义 位移性的动词和无位移性动词加上趋向动词后的意义是不同的。趋向动词 作动词的补语,可以表示方向,还可以表示一种状态。如:“唱起来”表示时 间上的运动,不体现空间位移,只表示一种状态的变化。“拿起来”,则可以体 现出空间的从下到上的一种位移。 趋向动词有这样一些:来、去、上、下、上下来、上,下去、进、出、进 出来、进,出去、回来,去、过来,去、起、起来、开、开来,去等。在我们收集的 与4 往,、“秘气“向”搭配的动词中有一些与趋向动词联用后可以体现出从上 v 蛰 t 上、从远黼到近,远、从前,后到后前、从左右到右,左等等方向的一种 位移。例如: 走过来,过去,匕来,上去下去厂f 来进来,进去。“走过来”体现通过“走”这 个动作使实施者的位置向说话人的位置移动、靠近;“走过去”则表示通过“走” 这个动作使实施者的位置远离说话人,“跑、跳、飞、爬”等也是这样。再如 “掏出来0 通过“掏”这个动作使物体a 从物体b 里边到了物体b 的外边, 位置发生了改变;“推下去0 通过“推”物体的位置到了一个更低的地方;“蹲 下来0 表示“蹲”这个动作发生后,上半身的位置移到了较低的地方。大部 分的动词可以和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趋向动词联用,有些词受本身词义的限制, 只能和一个或两个趋向动词联用,如:冒出来、沉下去、退下去、掉,落下来 下去 有些动阕漆能襁造向动词联甩,或者联用后不表示空间上的位移,如, 旋薄”诞”可鲮和趋瘟蝻悯搭配使用,但是,不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说起 来“吼起来”表示动作的开始并持续,表示状态的变化,不表示物体的位移。 s 这类动词还有摆( 手) 、努嘟抿咧( 嘴) 、作揖、点头、喊、吆喝等。 在与这三个介词搭配的动词中,有这样一类动词“看”类动词,如“看、 瞧、望、瞅、张望、瞄、扫( 一眼) 、瞟”。从“看”类动词的概念意义上看, 这类动词是没有位移性的,例如: ( 1 5 ) 戏一结束,王一生一个人在边幕拍起手来,我连忙止住他,向台 下望去,书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前面两排仍然空着。( 阿城 棋王) ( 1 6 ) 您往前后看看,花两块叫着车叫不着? ( 邓友梅那五) ( 1 7 ) 他们总有一个人回来吧,她生气地想,不时睁开眼睛朝i - j # t , 瞧瞧, 一点影儿也没有。( 梦中的河) 例子( 1 5 ) 、( 1 6 ) 、( 1 7 ) 中的“看”义动词都可以和介词后面的宾语组成 动宾短语,“望台下”,“看看前后”,“瞧瞧i - j g b ”,这时,动词的宾语是动作的 对象,而不是动作移动的终点。 “看”义动词只是眼睛甚至只是头部细微的动作,本身没有位移性,但是, 它们一般都可以和“过来,过去”搭配,如:看过来,过去、瞧过来,过去、望过 糟过去、瞄过来,过去、瞅过剩过去、瞟过来过去等。“看过来”体现实施者 的视线由别处转向说话人这边,“看过去”则体现实施者视线远离说话人。与 典型的位移性动词不同,“看”义动词的位移性不体现在实施物体或受事物体 的位置移动上,而体现在视线的移动以及所见之物的改变上o 。 但总的来说,“看”义动词是本身没有位移性的,但能体现一定位移性的 一类动词,是位移性较弱的一类位移性动词。 1 1 2 4 从1 1 2 2 和1 1 2 3 的分析来看,以动词能否从“介 词+ n + v ”的形式转换成“( 从n 1 ) v 到n ”形式,以及动词能否与趋向动词 搭配表示空间的移动为标准,我们可以将与“往”、“朝”、“向”搭配的动词分 成位移性动词和无位移性动词。典型的位移性动词有“走、跑、飞、爬、塞、 插、吐、搭、挟、拉”等等,无位移性动词则包括“点头、说、喊、作揖、努 嘟 民嗍( 嘴) ”等。 1 1 2 5 位移性动词和无位移性动词的再分类 我们根据动词的概念意义将位移性动词和无位移性动词再进行一次分类。 6 位移性动词,可以根据概念意义分成: a “走”类动词,这类动词一般与脚的动作有关,不能与名词组成动宾短 语,物体一般可以通过这些动作或借助外界的力量使自身位置的改变:走、跑、 跳、飞、挪、冲、蹭、奔、蹿、爬、跨、追、飘、迈、退、沉、冒 b “拿”类动词,这类动词一般是手的具体动作,后面通常有宾语,可以 通过动作使其它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或者是身体、头部、四肢的动作:掏、 拿、撂、挟、续( 草) 、撤、插、洒、扔、挖、运、搁、套、塞、抱、搭、拢、 甩、扣、按、扎、拉、弹、转、坐、扭、伸、蹲、跪、挺、拍、弯腰、吐 c “看”类动词:看、瞧、张望、望、瞄、瞅、扫( 一眼) 、瞟 无位移性动词,可以根据其有无方向性分成: a “点头”类动词,这类动词本身无位移性,但具有面对某个方向的意义。 如:磕头、摆( 手) 、努,嘟,抿( 嘴) 、点头、作揖、招手、开枪 b “说”类动词,这类动词都没有面对意义、方向意义,但是具有交际意 义,如:说。、交、借 1 1 3 “往”和“向”的替换情况 经过统计,在笔者收集的语料中,与介词“往”搭配的动词绝大多数是位 移性极强的动词,而且大多数可以通过句式的转换从而体现出位移。与介词 “向”搭配使用的除了位移性极强的“走”类动词,还有位移性很弱甚至没有 位移性的动词,如鞠躬:画、喊、说等。 位移性动词 a “走”类动词 ( 1 8 ) 吕高良把身子往前靠了靠,滚圆的肚子都给桌子边压成了上下两 截儿,他喘着粗气,慢悠悠地说道:“。”( 梦中的河) ( 1 9 ) 马儿向前小跑了几步,骑手们的喝彩还没有停止,我已经眼前一 黑,一头栽了下来。( 池莉让梦穿越你的心) 这两个句子中的动词“走”、。跑”都是“走”类动词,两个句子中的“往” 和“向”可以相互替换而不改变原意。 & “拿类动词 ( 2 0 ) - 兼兄们用手抓着冰糖往嘴里填往袋里装的时候,他猛然颤栗了一 下,f i 露惑“掏出来,掏出来! 把吞到嘴里的吐出来! ( 自鹿原) 7 ( 2 1 ) 他走上前去,拿过望爷爷手中地扁担,就要往肩上搁。( 梦中的 河) ( 2 2 ) 林雁冬皱着眉头,顺势往方桌边的太师椅上一坐说:“。”( 梦 中的河) 这三个句子中的“往”是不能用“向”替换的。 c “看”类动词 ( 2 3 ) 这时,海喜喜站起来了,在高高的院墙上手打遮阳她向场外望了 一圈。( 绿化树) ( 2 4 ) 打着招呼,眼睛却还痴痴地往外张望,好像兰医生把什么人掩藏 在门外。( 毕淑敏女人之约) “看”类句中“往”和“向”可以相互代替而不改变原意。 无位移性动词 a “点头”类动词 ( 2 5 ) 颂莲向紫藤架努努嘴,喏,那口井。( 苏童妻妾成群) 这个句子中的“向”不能为“往”所替代。 b “说”类动词 ( 2 6 ) 林雁冬一边叫,一边又回头向里屋喊:“妈,我和李杰明去听音乐 会啦! ”( 梦中的河) 这个句子中的“向”也不能换成“往”。 1 1 4 小结 由此可见,介词“往”一般修饰位移性比较强的“走”类动词、“拿”类 动词以及“看”类动词,而“向”一般修饰无位移性的“点头”类动词、“说” 类动词以及位移性比较强的“走”类动词、位移性较弱的“看”类动词,不能 修饰位移性强的“拿”类动词。所以,“往”和“向”可以相互替换的是“走” 类旬和“看”类句,而含有其它类的动词的句子是不能互换的。 1 2 “往”与“朝” 1 2 1 “朝”和“往”的替换情况 笔者收集的“往+ ( 名词) + ( 方位词) + 动词+ 其它成分”的一般 用法中,大部分的“往”都可以用“朝”来替换而不改变原义。 位移性动词 a “走”类动词 ( 2 7 ) 趁着这外因的劲儿,林雁冬就晃晃悠悠地往前挪了两步。( 梦中 的河) ( 2 8 ) 婚拽着他在黑暗里朝炕边移动。( 自鹿原) 两句中的“往”和“朝”可相互替换而不改变原意。 b “拿”类动词 ( 2 9 ) 假作毫不在意的样子,提起茶壶就朝那“古月轩”碗里倒茶,并 捧给了德国人。( 那五) ) ( 3 0 ) 颂莲从床边摸出一瓶香水,朝陈佐千身上细细地洒过了,然后又 往自己身上洒了一些。( 妻妾成群) 伪( 2 争) 中的“往”可以换成“朝”,例( 3 0 ) 中“往”、“朝”修饰了同 个动诃“洒”。 c “看”类动词 ( 3 1 ) 他来过两次大陆,见过不同层次的人物,有的人西服倒还说得过 去,只是不能往下看。( 梦中的河) ( 3 2 ) 我没有朝后看。( 绿化树) 这两例中的介诃“往,、“朝”可以相互替换。 但是有部分“朝”字句不能为“往”替换,这些句子是那些含有无位移性 动词的句子。 a “点头”类动词 ( 3 3 ) “嗯”男人用嘴朝楼梯下面一努,有点扫兴地冲女人甩头,两人 走了。( t 那五) ( 了4 ) 云奶奶朝门外作了个揖,说:“那家老太爷您也睁眼瞅瞅。”( 那 五) ) ( 3 5 - ) 删警在倦身后朝他的脑袋很准地开了一枪( 池莉你是一条河) 这几句话中动词分剐是“努( 嘴) 0 “作揖“开枪”,都是没有位移的动 9 词,其中“朝”不能为“往”所代替。 b “说”类动词 ( 3 6 ) 颂莲就朝门廊上喊:“”( 妻妾成群) 例句中的“朝”不能替换成“往”。 1 2 2 小结 由上面的“往”和“朝”的替换情况可以知道,“往”和“朝”都可以修 饰“走”类动词、“拿”类动词、“看”类动词,并且可以相互替换。除此之外, “朝”还可以修饰“点头”类动词和“说”类动词,“往”不能修饰这两类动 词。 i 3 “朝”与“向” i 3 i “朝”与“向”的比较情况 在“朝”与“向”的方向意义的比较中,我们将五类动词分别进行比较; 位移性动词 a “走”类动词 ( 3 7 ) 她一眼就看见望婆婆低着头急匆匆地正拐弯朝西边厨房的方向走 去,手里还拿着一把什么绿色的菜。( 梦中的河) ( 3 8 ) 最前面的是一个穿红衣裳的小女孩。他们看出了是他,飞也似的 向他扑来。( 梦中的河) 这两个例句中的“朝”和“向”可以相互替换而不改变原意。 b “拿”类动词 ( 3 9 ) 她满意地在桌前坐下,又把小台灯朝自己面前拉了拉,开始写: “。”( 梦中的河) ( 4 0 ) 响亮地,他朝手掌啐了两口唾沫,“刷刷”地抡起叉杆。( 绿化树) 这两句话中的“朝”不能为“向”所代替: ( 3 9 ) + 她满意地在桌前坐下,又把小台灯朝自己面前拉了拉,开始写: “d ” ( 4 0 ) 响亮地,他向手掌啐了两口唾沫,“刷刷”地抡起叉杆。 1 0 c “看”类动词 ( 4 1 ) 李杰明伸着脖子越过望婆婆的头顶朝院子里张望。( 梦中的河) ( 4 2 )“那是一双患白内障的老爷爷的眼睛,他正从我的手心融出的那 两个小洞向外张望。”女孩依旧垂着眼帘说。( 预约死亡) 这两句中的“朝”和“向”可以相互替换而不改变原意。 无位移性动词 a “点头”类动词 ( 4 3 ) 黄土高原用的是平板铁锹,宛如一只平底锅,稗子面糊均匀地向 四周摊开,边缘冒着一瞬即逝的气泡,不到一分钟就煎成了一张煎 饼。( 绿化树) ( 4 4 1 台前尽管有人在表演,坐着的人仍不断向台下点头、微笑、打招 呼。( 那五) 例句( 4 3 ) 、( 4 4 ) 中的“朝”、“向”可以相互替换而不改变原意。 b “说”类动词 - ( 4 5 ) 林秀玉走到门口,朝厨房那边喊道:“让公安局去查,我们往里瞎 掺和什么? ”( 梦中的河) ( 4 6 1 大家笑起来,向外嚷:“你到底来是不来? 什么不必了,好的! ” ( 棋王) ( 4 7 ) 他本来下了决心要不顾一切地跑到里面去,跪倒在妻子的床前, 向她忏悔他这几年来的错误。( 家) ( 4 8 ) 他成了母亲拿来向人夸耀的东西。( 家) 很容易发现( 4 3 ) 、( 4 4 ) 、( 4 5 ) 、( 4 6 1 中的“朝”、“向”可以互相替代, 而( 4 7 ) ( 4 8 ) 不能为“朝”替代。很明显,同样是无位移性动词,能为“朝” 替换的例句中的动词都有面对的意思,如,例句( 4 4 ) “点头、微笑、打招呼”, 这几个动词所面对的方向是“台下”,例句( 4 5 ) 中的“喊”所面对的方向是 “厨房那边”。而不能替换为“朝”的句子中的动词“忏悔”、“夸耀”都不含 面对义。 例句( 4 - 7 ) 、( 4 8 ) 实际上是“向”的表对象意义的用法。许多著作和文章 都认为介词。“朝”有表示对象的用法,如: 1 1 m 雅a s t e 数r s t 敞h e s i 。 现代汉语介词研究将“朝”分成方向意义和对象意义,举的例子有: ( 4 9 ) 四大娘朝老头子横了一眼,鼻子里似乎哼了一声。 ( 5 0 ) 卢宝桑却斜着脸朝他吐舌头出怪相。回 ( 5 1 ) 马茹尔轻蔑地朝他们笑了笑:“停车! 好大的口气。”固 ( 5 2 ) 一个小军官朝赶车的人打了个手势,车就停下了。 其实,这些动词“横( - - h i i ) ”、“吐舌头”、“笑”、“打( 手势) ”在被“朝” 修饰了后都具有面对的意义,具有方向性。“横( 一眼) ”、实际上是属于“看” 义动词的;“吐舌头”面对的是“他”;“笑”、面对的是“他们”;“打( 手势) ” 所面对的是“赶车的人”。而不具面对意义、不具方向性的词,如“借”、“请 假”、“捐款”都不能替换为“朝”。如: ( 5 3 ) 雷锋向灾区人民捐献了三百元钱。 ( 5 4 ) 家里不给我钱,我会向别人借。( 家) ( 5 5 ) 觉新甚至因为这件事情向公司请了一星期的假。( 家) ( 5 6 ) 他颇想向曹先生要个主意,可是怎么说呢。( 老舍骆驼祥子) 由此可见,很多书上所谓的“朝”可以表示对象的说法并不正确。“朝” 只表示方向,不能表示对象。 1 3 2 小结 总的说,“朝”和“向”都可以与位移性动词中的“走”类、“看”类以及 无位移性动词中的“点头”类动词搭配使用,并且,“朝”和“向”都可以互 相替换对方,而替换后的句子不改变原意;只能用“朝”不能用“向”的是位 移性动词中的“拿”类动词:只能用“向”不能用“朝”的是无位移性动词中 的没有面对意义、没有方向性的动词。 1 4 总结 从“往”、“朝”、“向”这三个介词所修饰的动词来看,“往”只能修饰位 移性动词“走”类动词、“拿”类动词、“看”类动词,不能修饰无位移性 动词;“向”可以修饰部分位移性动词“走”类动词、“看”类动词,无位 移性动词有方向性的“点头”类动词、无方向性的“说”类动词:“朝” 1 2 可以和这五类动词中有方向性的动词联用。虽然绝大多数的“往”所修饰的动 词都能被“朝”所修饰,但是,在所收集的语料中,“朝”所修饰的动词并没 有“往”所修饰的动词那么丰富,“向”所修饰的动词就更少了,“向一的主要 功能在于表示“对象意义”上。 在所收集的语料中有这样几个旬子,其中的“往”所修饰的动词也能体现 出位移性,但不能被“朝”所代替。 ( 5 7 ) 萧当家,她必须精打细算,她必须每个月往银行里存百块钱, 才有可能在两年内置备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 苏蠢妇女生活) ( 5 9 ) 我呀,先给它往省局报,只要一表态,市里讨论的时候,噜们就 多一个后台。( 梦中的河) 这里我们可以说“把一百块钱存到银行里”,也可以说“报到省局”,所以 、这里的动词“存”、“报”好像能体现一定的位移性。但是我们不能用“朝”替 换“往”: ( 5 7 ) + 萧当家,她必须精打细算,她必须每个月朝银行里存一百块钱, 才有可能在两年内置备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 ( 5 8 ) 我呀,先给它往省扁报,只要一表态,市里讨论的时候,咱们 就多一个后台。 这里,“存”、“报”虽然可以转换成“从n l v 到n ”的格式,但是,这里 的“银行”、“省局”不是物体移动的方向或终点,“存”、“报”也不能和趋向 动词搭配表示实际方向,这里动词不表示实际意义的移动,而是表示抽象的移 动,因此,重在实际方向的“朝”在这里不能用。 例旬( 5 7 ) 中的“往”可以被“向”代替,( 5 8 ) 不能为“向”代替: ( 5 7 ) ”+ 萧当家,她必须精打细算,她必须每个月朝银行里存一百块钱, 才有可能在两年内置备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 ( 5 8 ) ”我呀,先给它向省局报,只要一表态,市里讨论的时候,咱们 就多一个后台。 动词“报”具有对象形,不具有方向性,可以用“向”,但动词“存”具 有处所性,不带对象性,所带宾语要求有处所性,所以只能用“往”。 三个介词与五类动词搭配情况、相互替换情况以及上面的例子说明三个介 1 3 词各自侧重不同,。往”重在位移,不重方向,因此,“往”的这种语法意义常 常使其不但能修饰表示实际意义的移动动词,而且可以由表示具体的移动转为 表示抽象的位移;。向”重在表示方向和对象,“向”的强方向性、不重位移的 这种语法意义使其由表示具体的方向抽象为表示对象意义;“朝”则重在表示 实际方向,不表示对象,“朝”表示具体事物位置移动时,位移性不如“往”, 重在方向,可以和无位移性动词搭配,修饰无位移性动词时,又不能和无方向 性的动词搭配,这时也重在表示方向。 2 1 “往”和“向” 二介词的宾语 2 1 1 “往”、“朝气“向”后边的宾语分类 介词后边的宾语可以大致分成这么几类: 1 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中、外、里、回 2 方位短语( 名词+ 方位词) :如:院子里、桌子上、爸爸身上 3 处所名词:如:北京、教室,厨房 4 没有处所意义的名词:如:孩子、妈妈、桌予 5 代词:a 人称代词:你、我、他( 她) 、他们、她们、你们、我们、谁 b 指示代词:这里儿,边、那里儿,边、哪里川l ,边 2 1 2 “往”、“向”的宾语的情况 1 方位词 ( 5 9 ) 李相说:“往北走,三十里,有个田家什字。”( 白鹿原) ( 6 0 ) 倪斌并不坐下,只把手虚放在胸前,微微向前侧了一下身子,说: “对不起,我刚刚下班,还没有梳洗,你候一下好了,我马上就来。” ( 棋王) 2 方位短语 ( 6 1 ) 放牧员们帮他们把简单的行李往马背上一搭,骑上马,晃晃悠悠 地离开了闹腾腾的是非之地。( 张贤亮灵与肉) ( 6 2 ) 而今天,拖拉机载着我,在这一片茫茫的雪原上向隐没在云雾中 的,仿佛神秘莫测的山根下开去,又会有什么样的命运昵? ( 绿 化树) 3 处所名词 ( 6 3 ) 我三脚两步地往那间小屋跑。( 预约死亡 ) ( 斜) 它们展开翅膀,斜掠过马背,像箭样地向杨树林射去。( 灵与 窗)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4 没有处所意义的名词 ( 6 5 ) 我把馍馍向孩子伸过去。( ) ( 7 6 ) 听到他的脚步声消失了,林秀玉才散了架似地闭着眼朝小沙发仰 坐了下去。( 梦中的河 ) 这两个例旬的动词“插”j “坐”都是位移性强的动词,但因为宾语“肥堆”、 “小沙发”者陧没有处所意义的名词,所以在此不能用为“往”替代“朝”。 5 代词 ( 7 7 ) 朱先生挥一下鞭子吆动黄牛,扶着犁杖在罂粟地里耕翻起来,地 边上已经围满了吃惊的人群,远处还有人正往这边儿奔跑。( 白鹿 原) ) ( 7 8 ) 忽然,她觉得这座铁塔正在倾斜,马上就要朝她倒塌下来。( 梦 中的河) 2 2 2 小结 和“往”与“向”的区别样,“往”和“朝”的区别是,“朝”可以和这 五类宾语联用,。往”除了不能和没有处所意义的名词、人称代词联用之外, 可以与其它类的宾语搭配使用。 2 3 “奄睡”j 社“庳旷” 2 - 3 l “朝”和“向”后边的宾语比较 1 7 在2 1 1 中提到,介宾短语中的宾语可以是方位词、方位短语、处所名 词、没有处所意义的名词、代词,我们分别来看“朝”和“向”的宾语情况。 ( 7 9 ) 寻牛的青年农民手舞足蹈地说:“朱先生给我念下四句秘诀,要 得黄牛有,疾步朝南走,撞开姑娘手,老牛舔牛犊。你看神不神 哪? ”( 白鹿原) ( 8 0 ) 冷先生一手持着长袍走上前去,一手拉着白家轩,一手拉着鹿子 朝镇子里走去。( 白鹿原) ) ( 8 1 ) 我朝写字楼走去,好几张写字台都空躺着,想是外出午膳了。( 风 云变) ( 8 2 ) 贾凤魁走上台前,朝那五鞠了一躬,笑嘻嘻不紧不慢地说了声“经 理,我们这儿谢谢您哪! ”( 那五) ( 8 3 ) 我想朝他喊:“马缨花并没有跟男人胡搞! ,可是,四年的劳改生 活和至今仍被专改的身份,使我鼓不起勇气跟谢队长争辩。( 绿化 树) ( 7 9 ) ( 8 3 ) 的宾语分别是方位词、方位短语、处所名词、没有处所 意义的名词、代词。再来看“向”的句子: ( 8 4 ) 车子重新向前开动时,我背上湿了一大片,兼头痛愈裂。( 风云 变) ( 8 5 ) 一匹马吃完了前面的干草,顺着马槽向他这边挪过来。( 灵与肉) ( 8 6 ) 三婶拿嘴向正屋乔正天的睡房窗口嘟一嘟。( 豪门惊梦) ( 8 7 ) 屋里走出来个五十来岁的妇女,圆脸、元宝头,向那五蹲了蹲身 说:“早来了请坐您哪! ”( 那五) ( 8 8 ) 有人为了要走乐秋心的门路,而跑上富恒去找小红,向她打躬作 揖。( 激情三百日) 2 3 2 小结 例旬( 8 4 ) ( 8 8 ) 的宾语分别是方位词、方位短语、处所名词、没有 处所意义的名词、代词。而且五个“朝”字句和五个“向”字句中的“朝”和 “向”都可以互相代替。可见,“朝”、“向”征宾语方面是没有差别的。 1 8 2 4 “往回v ” 我们讨论过,“往”、“向”的后边可以接方位词,我们看一看方位词“回” 的情况: ( 8 9 ) 兰医生又往回送。( 毕淑敏女人之约) ( 9 0 ) “你早该问我呀,”林雁冬笑了起来,“往回走吧! ”( 梦中的河) ( 9 1 ) 不捡起来往回扔? “营业部主任”明明给的是他。( 绿化树) 这三个句子中的动词为“送”、“走”、“扔”,“走”是“走”类动词,“送”、 “扔”都是“拿”类动词,都是位移性比较强的动词,但在这里例旬( 9 0 ) 不 能为“向”代替,例旬( 8 9 ) 、( 9 1 ) 也不能为“朝”所代替,即不能说: ( 8 9 ) 7 + 兰医生又朝回送。 ( 9 0 ) “你早该问我呀,”林雁冬笑了起来,“向朝回走吧! ” ( 9 1 ) 不捡起来朝往回扔? “营业部主任”明明给的是他。 2 5 ,往哪儿边里v ” “向”除了不能和“回”搭配组成介宾短语之外,它的宾语还有以下的 限制。在“往”字句的统计中,出现了大量这样的例旬: ( 9 2 ) 你倒好,有地儿躲,我可往哪儿躲? ( 梦中的河) ( 9 3 )“小林,你家住哪儿,该往哪儿走? ”( 梦中的河) ( 9 4 ) 我不知道我要往哪儿飞,我只觉得有一股力量在托浮着我,推动 着我,或是吸引着我,一会儿向这几,一会儿向那儿飞去。( 绿 化树) 和刚才的“回”一样,只能修饰一般“走”类动词的介词“向”,不能代 替“往哪儿? ”句中的“往”,如: ( 9 z ) 耘你倒好,有地儿躲,我可向嚅 慷? ( 9 ;) “小椿,你家住曝儿,该向哪儿走? ” ( 9 4 ) ,戎不知遒瓤向哪儿飞,我只觉得有一股力量在托浮着我,推 糟:袭,或是吸引着我,一会儿向这儿,一会儿向那儿飞去。 1 9 在2 4 中,我们讨论了“往”、“朝”、“向”和“回”的搭配情况,我们 只能说“往回v ”,不能说“向朝回v ”。方位词“回”是一个不能指示明确方 向的方位词,它只能表示向原处所( 出发地、家、家乡、祖国等) 移动。 “哪儿晓里”也是一个不能表示明确方向的疑问代词,在例句( 9 4 ) 中, 出现了“往哪儿飞”和“向这儿”、“向那儿飞去”,很明显,“往”、“朝”、“向” 是可以和代词“这儿,边,里”、“那儿边,里”搭配使用的。“这儿边里”、“那 儿边里”是表示明确方向的指示代词。 2 7 “往”的特殊用法 2 7 1 “往+ 方位词+ 动词”表示非实际方向的虚义 ( 9 5 ) 后来,吕主任跟他进一步谈,他就往后缩了,老说一切都等林小 姐回来再说,好像你是他的什么私人顾问似的。( 梦中的河) ( 9 6 )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向往外跑,简直成了一种时髦了! ( 梦中的 河) ( 9 7 ) 瞧瞧,现在的闺女,什么话都敢往外说1 ( 梦中的河) ( 9 8 ) 不见得吧,你没见很多人还想往上爬呢! ( 梦中的河) 在这些句子中,原来表示方向的方位词“后”、“外”、“上”都不是表示实 际意义的方向了,而是虚化了。在这样的句子中,动词,特别是具有位移性的 动词,如这里的“缩”、“跑”、“爬”也都不是实际意义的,也没有位移性了, 表示出来的是它们的引申义:“缩”表示态度的后退;“跑”不表示原义的“两 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而表示出它的引申义“为某种事务而奔走”:“往外 说”是指对外人讲:“爬”在这里表示为了地位、职位的上升而努力的一系列 行为。除此之外“往”和“里”、“下”等方位词,以及“说”、“跑”、“爬”、“扔 ( 钱) ”等动词搭配使用都会产生这种特殊用法,在这里方向性和动作都虚化 了,产生了实义和虚义的区别。所谓的动词的实义是动词的概念意义,虚义则 指的是引伸义;方位词的实义指的是确实地表示动作实际的方向,虚义则是非 2 0 移动性的方向。用“朝向”替换掉这类句子中的“往”,则变成实义的方向: ( 9 9 ) 您叫我跟他比着往令妹身上扔钱? ( 那五) ( 9 9 ) 您叫我跟他比着朝向令妹身上扔钱? ( 9 9 ) 里“往令妹身上扔钱”的意思是把大量的钱用在“令妹”的身上, 而用“朝”、“向”替换后的意思则为把“钱”扔到“令妹”的身上,动词“扔” 是原义“挥动手臂,使拿着的东西离开手( 现代汉语词典) ”。 2 7 2 “往a 里v ”o a 为形容词,“往a 里v ”往往表示v 的程度或方式。如“往死里打”,“往 死里”表示“打”的程度;“往高里长”,“往高里”表示“长”的方式。类似 的还有“往饱里吃”、“往好里混”、“往好里想”、“往多里说”等,这种“往a 里v ”的格式特点是a 和v 往往可以构成表示程度或方式的述补结构,如“长 高”、“吃饱”、“打死”、“想好”。下例正能说明这一点: ( 4 0 ) 祥子并没有混好,可是决定往好里混。( 骆驼祥子) “往a 里v ”中的“里”有时可以不用,变成“往a v ”,如: ( 4 1 ) 她往近凑了凑:“我有啦。”( 骆驼祥子) 有时又可换成“了”变成“往a 了v ”。如: ( 4 2 ) 自己不但没往好了混,反倒弄了一身脏病。( 骆驼祥子) 2 7 3 “往下v ”9 “往下”后面加上不同的动词甚至同个动词会产生不同的意思。如“往 下跳”即表示跳的方向是往下;但如果动词变成“说”,那么,这里的“往下” 就不再表示方向,而是表示动作的继续,“往下说”也就是“接着说”,“继续 说”。在“往下v ”这个格式中,如果v 是具有方向性的动词,如“跳、扔、 指、压”等,那么“往下”表示方向,如果动词不具有方向性,如“说、听、 讨论、准备”等,“往下”则表示动作的继续。但有些动词是两可的,包括 些方向性的动词,特别是那些动作可以持续进行的动词,那么这样只有根据语 境来判断。如“写”和“看”,在下面的例句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