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王三》《广韵》反切比较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王三》《广韵》反切比较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王三》《广韵》反切比较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王三》《广韵》反切比较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王三》《广韵》反切比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宋濂跋本王仁晌刊谬补缺切韵,通称为“宋跋本王韵”“全本 王韵”或“王三”。该书大体完整,在中古语音的研究中,具有无可 替代的地位。广韵是在王三等韵书的基础上增修而成的,不 过,广韵对于其他韵书的反切有所舍弃和调整。 长期以来,学者们过多强调王三与广韵的共同点,而几 乎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到目前为止,尚没有论著对这两部韵书的 反切进行系统地比较研究。本文立足于王三,旨在通过王三 广韵小韵反切及个体汉字读音的比较,分析两书在音系上的继承 性和差异性,并尽己所能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两书的大致情况,两书反切的研 究概况以及本课题的研究价值。第二章确定校勘反切的原则,将王 三中讹脱的反切加以补正,主要依据反切、辅以字形字义将两书小 韵分为五类:切语相同小韵、切异音同小韵、异置小韵、失收小韵、 合并小韵。第三章总结两书音系的继承关系,阐释了切异音同小韵、 异置小韵、失收小韵、合并小韵的具体情况。第四章分析个体汉字读 音差异的具体情况及原因。第五章讨论两书语音差异所产生的影响。 总之,比较研究传统韵书的反切,能使语音演变中的一些细微现 象得以彰显,对语音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王三;广韵;反切比较;音系继承;语音差异;原因分 析 a b s t r a c t k a nm i ub uq u eq i ey u nb yw a n gr e n - x h ,w h i c hh a sap o s t s c r i p t w r i t t e nb ys o n gl i a n ,h a sb e e nw i d e l yk n o w na s s o n gb ae d d i t i o n w a n g y u n ,c o m p l e t e e d i t i o nw a n g y u n a n d w a n g s a n t h i sr h y m e b o o ki sr o u g h l yc o m p l e t e ,s oi ti su n s u b s t i t u t i o n a li nt h es t u d yo nt h e p h o n e t i cs y s t e mo ft h em i d d l ea n c i e n tt i m e s g u a n g y u ni sar e v i s i o nb a s e d o nw a n g s a na n do t h e rr h y m ed i c t i o n a r i e s h o w e v e r , g u a n g y u nr e j e c t e d a n dc h a n g e ds o m ef a n q i e si nt h e s er h y m ed i c t i o n a r i e s t h es u c c e s s i o no ft h e s et w ob o o k sh a sl o n gb e e ne x c e s s i v e l y e m p h a s i z e dw h i l et h e i rd i f f e r e n c e sn e a r l yn e g l e c t e d s of a r , n ow o r k s h a v ec o m p a r e dt h ef a n q i e so ft h et w ob o o k s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b a s e do n w a n g s a n ,t h i st h e s i sc o m p a r e st h ef a n q i e so fs y l l a b l e sa n d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o fc h a r a c t e r sb e t w e e nw a n g s a na n dg u a n g y u ni no r d e rt of i n do u tt h e s u c c e s s i o na n dd i f f e r e n c ei nt h ep h o n e t i cs y s t e m i nt h et h e s i s ,w ea l s o a n a l y z et h er e a s o n sf o r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a sp o s s i b l ea sw e c a n t h et h e s i si sc o m p o s e do ff i v ep a r t s c h a p t e ro n eb r i e f l y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g e n e r a l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t w ob o o k s ,a n ds u m m a r i z e s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 i nf a n q i e so ft h e m ,t h e na n a l y z e st h er e s e a r c hv a l u eo ft h i st o p i c c h a p t e r t w oe s t a b l i s h e st h es t a n d a r d so fe m e n d i n gf a n q i e s ,a n dc o r r e c t st h e w r o n gf a n q i e sa n dc o m p l e t e st h em i s s i n gf a n q i e s t h e nb a s e do nt h e f a n q i e so fs y l l a b l e sa sw e l la sg l y p ha n dm e a n i n go fc h a r a c t e r s ,w e d i v i d et h es y l l a b l e so ft h et w ob o o k si n t of i v ek i n d s :t h es y l l a b l e sw i t h t h es a m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c h a r a c t e r so ff a n q i e t h es y l l a b l e sw i t ht h es a m e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b u td i f f e r e n t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c h a r a c t e r so ff a n q i e t h e s y l l a b l e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p h o n o l o g i c a lp o s i t i o n t h ec o m b i n a t e ds y l l a b l e s o fw a n g s a n a n d t h es y l l a b l e sa p p e a r i n gi nw a n g s a nb u tm i s s i n gi n g u a n g y u n c h a p t e rt h r e ef i r s t l ys u m su pt h es u c c e s s i o ni nt h ep h o n e t i c s y s t e mo ft h et w or h y m ed i c t i o n a r i e s ;s e c o n d l y , i te l a b o r a t e sf o u rk i n d s s y l l a b l e s ,t h a ti st os a y , “t h es y l l a b l e sw i t ht h es a m e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b u t d i f f e r e n t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c h a r a c t e r so ff a n q i e t h es y l l a b l e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p h o n o l o g i c a lp o s i t i o n t h ec o m b i n a t e ds y l l a b l e so fw a n g s a n a n d t h e s y l l a b l e sa p p e a r i n gi nw a n g s a nb u tm i s s i n gi ng u a n g y u n c h a p t e rf o u r a n a l y s e s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i n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o fc h a r a c t e r sa n d t h ec a u s e sf o r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c h a p t e rf i v ed i s c u s s e st h ei n f l u e n c ec a u s e db y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o f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w a n g s a na n dg u a n g y u n i n s h o r t ,a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o ff a n q i e si nt r a d i t i o n a lr h y m e d i c t i o n a r i e sm a k e ss o m es l i g h tp h o n e t i cc h a n g e sm o r ec l e a r l y , s oi th a s g r e a ts e n s et ot h er e s e a r c ho nc h i n e s ep h o n e t i ch i s t o r y k e yw o r d s :w a n g s a n ;g u a n g y u n ;c o m p a r i s o no ff a n q i e s ;s u c c e s s i o no f p h o n e t i cs y s t e m ;d i f f e r e n c ei n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o f r e a s o n s i l i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虿陬多矿d 7 年莎月7 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夏暂之术乙 导师签名:学哆。迥 日期:z 口哆年月尸日 嗍:”日 王三广韵反切比较研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王三和广韵 一、王三简介 宋濂跋本王仁啕刊谬补缺切韵,通称为“宋跋本王韵”“全本 王韵”或“王三,是距切韵年代最近的全帙。该书原藏清宫内 府,曾被溥仪盗携出宫,流于厂肆。1 9 4 7 年,因唐兰及其友人于思 泊、马叔平之力,乃得复归故宫博物院。 ( 一) 王韵传本 切韵问世后,“时俗共重,以为典范。然苦字少,复阙字义”, 故不少人致力于对切韵进行完善和补充,为之刊谬、增字、补训, 王仁啕即为其中一员。王仁晌,唐朝人,名不见经传,其里籍、行迹 史书无载。刊谬补缺切韵序下题“朝议郎行衢州信安县尉字德 温新撰定”字样,据此我们大抵知道他字德温,曾任衢州信安县尉。 王仁啕刊谬补缺切韵有三种,分别出自敦煌遗书和故宫内府, 我们通常把它们称作王一王二和王三。 王一:出自敦煌千佛洞藏书室,故又被称为“敦煌本王韵”。 上世纪初被法国人伯希和劫去海外,现存巴黎国家图书馆。1 9 3 4 年, 刘半农远赴法国,抄录了敦煌本王韵残卷( 馆藏p 2 0 1 1 ) ,收入敦煌 掇琐。后来北京大学的魏建功、罗常培又将其收录于十韵汇编。 但刘抄本错误较多,姜亮夫重新摹写后收入他的瀛涯敦煌韵辑中。 王二:此本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罗振玉、王国维等在清室整理 书籍时发现的,曾经唐兰手写,后由延光室摄影流传,在三本中最早 刊行于世,简称“内府本。因书末附有明朝项子京跋,故又称“项 跋本”。全书系统混杂,与切韵大异,多残缺,王国维认为它是 王仁啕用长孙注和裴务齐注重修的版本;周祖谟不以为然,他认为该 书“是某家用长孙、王仁晌等书增补改编的,至于是否为裴务齐所编, 还是一个问题”。 王三:此本因卷尾有明朝洪武年间宋濂跋语,故又被称为“宋 濂跋本王韵”,简称“宋跋本”。与前两种相比,它是流传至今的唯一 的基本完整的版本,学术价值最高。 现今能见到的王三版本有四种: 一为“唐兰跋本”:1 9 4 7 年故宫博物院出了影印本,影印本卷首 论文涉及的前贤时哲较多,皆直呼其名讳,姓名之下均未加“先生”二字,见谅。 出自王仁啕刊谬补缺切韵序,见( ( 唐五代韵书集存4 3 4 页 见唐五代韵书集存8 9 8 页 硕士学位论文 加了说明,书名为唐写本王仁啕刊谬补缺切韵,并附有唐兰跋。 二为“唐五代韵书集存本 :此书由周祖谟编辑,其中收录有 王三,采用的是1 9 4 7 年故宫博物院影印本。 三为“续四库本”:收录于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第2 5 0 卷,前 有说明,后有唐兰的校和跋,同样以1 9 4 7 年故宫博物院影印本为底 本。 四为“龙宇纯校笺本”:此本是王三的摹写本、重抄本,书 前有序言,后附校笺,末为附录。作者龙宇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 学系教授,此校笺为其任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时作,并请人誊写。 ( 二) 写作年代 王三没有明确标注写作年代。但考查书中的避讳情况,先韵 “渊 字下注云:“武帝讳”,“渊”字未缺笔。真韵“民”字下注云: “文帝讳”,“民”字未缺笔。之韵和志韵“治”字下注云“大帝讳”, “治”字亦未缺笔。铣韵“显”字下注云“今上讳”,“显 字缺末笔。 唐中宗名“显”,可知王韵作于唐中宗时期。再考查王三的 序言,序文云:“大唐龙兴,廉问寓县。有江东道巡察黜陟大使史平 侯嗣先者爰庙衢州,精加采访。”这段序文说明了王仁晌写作王 韵的缘由。当时王仁晌正在衢州信安县当县尉,正是这位黜陟大使 查访了他为官的情况,又知他善于著书,叫他写刊谬补缺切韵的。 唐兰在跋语中说:“按武后末年,传位中宗。神龙元年,始复国号日 唐,此所谓大唐龙兴也。二年,选左右台及内外五品以上官二十人, 为十道巡察使,委之察吏抚人,荐贤直狱,二年一代,考其功过而进 退之。此所谓黜陟大使也。然则此书之作,当即在神龙二年( 西元七 0 六) 矣。 他推断此书作于神龙二年,可谓有理有据,结论为学界 公认。 ( 三) 版本情况 王三全书共二十四幅,以两纸合为一幅。除首幅外,其余都 是两面书,共四十七面。每幅各高二十五点五厘米,长四十七点八厘 米,原书最初当为册子本,后改作“龙鳞装”,先以一面书取首页粘 于命纸上,第二页接首页尾,只用右纸边粘于命纸上,其余各幅亦用 右纸边相粘,每幅纸边相粘处间距均约一厘米,此所谓“鳞次相积” 之意。因在收卷时各页鳞次朝一个方向旋转,宛若旋风,故又有“旋 风装之称。这样装成一卷,卷舒开来,翻检使用如翻现在的书册, 既能保护书卷,又便于阅看,充分表现了我国良工巧匠们的聪明才智。 每面有朱丝栏,书法端正,一丝不苟。每面三十五行,自四十耕 韵起为三十六行。每行释字十个左右,正文用大字书写,注文用双行 小字书写。 见续修四库全书2 5 0 卷2 0 3 页。 王三广韵反切比较研究 卷首题“刊谬补缺切韵序,次行题“朝议郎行衢州信安县尉王 仁晌字德温新撰定刀。序文后题“陆词字法言切韵序”。序文以后是平 声韵,共五十四韵,不分上、下平声。次为上声韵,共五十二韵,次 为去声韵,共五十七韵。次为入声韵,共三十二韵。平上去入均先列 总韵目,再分列各韵。 卷末有明代宋濂的跋语:“右吴彩鸾所书刊谬补缺切韵。宋徽 魔用泥金题簸,而前後七印俱全。装潢之精,亦出於宣和内匠。其鹑 真蹲无疑。余蕾于束鲵兄二本,纸墨舆之正同,第所多者,柳公榷之 题澈耳。馘稀世之珍哉! 翰林孥士承旨金苹宋濂记。 此书由宋至清一直藏于帝王内府,书上除宣和及其他印记外,还 有“乾隆御览之宝刀“宣统鉴赏印记。清“石渠宝笈”有著录,名 为“唐吴彩鸾书唐韵”。吴彩鸾据说是唐文宗太和时人,云此书为吴 彩鸾所书,书中找不到确实证据。但字是写得非常俊朗的楷书。唐兰 说类似颜平原麻姑仙坛记。也许正因为这写本书法优异,才为人 珍爱,竟完整地保存了一千多年。 ( 四) 书写体例 王仁啕定的书写体例很好。每纽纽字下先出反切,后出训解,异 体或又音一般列在训解之后,最后记一纽字数。这样,按音检字,甚 为便利。 韵目数次和每纽字数都用朱书。王仁昀根据“旧本墨写,新加朱 书:兼本缺训,亦用朱书”的指示,“谨依切韵增加,亦各随韵 训注”,并不更动切韵大韵、小韵、韵字的次序,而且“所有增 加字并朱书,其训即用墨书”,使人一看就明白哪是切韵原文, 哪是王氏所增。从序文可知,王氏是有意保存切韵原貌的。 可惜王三这个写本没有严格遵照王氏意愿,却一律改成墨写, 只有各韵上的韵次数字墨色稍淡,当是朱书。所以看不出哪是陆氏原 文,哪是增加字了。 有时由于一时疏忽把上下两个字写颠倒了,写者就在旁边加一小 钩做标识,如“霸”字反切“豆居反 ,反切上下字误倒,“居 字旁 有一小钩。如果误衍某字,就在旁边加一圆点识之,如“蛾 注文为 “蠹蛾顷”,“顷 误衍,旁有一小点。注文与正文相同的字用“之 - 一 衣不o ( 五) 该书宗旨 王三序下小注云:“刊谬者谓刊正讹谬,补缺者谓加字及训”。 所谓“刊谬”,即改正切韵的错误;所谓“补缺”,即增加字及其 训释,小注即点明了王三的主旨。 王氏对切韵的刊正,据唐兰统计,共有十二处,见刊谬补 缺切韵跋,此不赘述。 硕士学位论文 关于“补缺,一是增加了两个韵部。陆法言切韵的原书现 已不可考,据文献和残卷可知:全书共分5 卷( 上平、下平、上声、 去声、入声) ,1 9 3 韵( 平声5 4 韵、上声5 1 韵、去声5 6 韵、入声3 2 韵) 。王氏增加了广、严两韵( 王三上声韵目“广”下注云“陆无 韵目,失”,去声韵目“严 下注云“陆无此韵目,失) ,全书共1 9 5 韵。二是增加了一些小韵。增加的小韵一般写在原有小韵的后面。陆 氏切韵大约有小韵3 4 0 0 个,我们把王三因讹误而脱漏的小 韵反切补充出来,全书共有小韵3 6 4 5 个,比切韵增加了两百多 个小韵。三是有的小韵增加了一些同音字。这些新增字一般写在原有 字的后面。据周祖谟考证,陆法言原书不会多于一万一千字,我们 将王三中基本能看清的正文( 如正文不清晰,但下有注文的,补 充正文再加以统计) 逐个加以统计,共有1 7 0 5 9 字,增加了六千余字。 四是增加了一些字的解释,增加了一些异体字的说明。陆法言切韵 注释简单,一般不注明出处,有的甚至省略注释,以注音为第一要务, 且不正字形,而王三的正字加训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切韵的 不足。 ( 六) 该书价值 切韵是对前代韵书的继承和发展,是后世传统韵书演变的基 础,是韵书史上又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在汉语语音史研究方面具 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然而,陆法言原书已亡佚,世传切韵 唐韵等韵书均已残缺,难窥全豹。宋初官修广韵一书,上距 隋唐年代久远,中间改易又多。作为现今能见到的最完整、最接近切 韵的修订本,王三对考察陆法言原书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 现代学者依据王三,把切韵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凭 借这些研究成果,时贤们能使切韵系韵书更好地发挥“上推古音, 下证今音”的中枢作用,为语音史的研究作出更大贡献。 二、广韵简介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 公元1 0 0 8 年) ,陈彭年、邱雍等人奉诏 修订广韵,该书全称为大宋重修广韵,又叫广切韵,“广 韵即为“增广切韵”之意。广韵是以唐韵王三 等韵书为基础修订的,卷首明确指出,根据的是陆法言撰本,长孙讷 言笺注,郭知玄朱笺三百字,关亮、薛峋、王仁晌、祝尚丘、孙俪、 严宝文、裴务齐、陈道固增加字等,是集切韵后韵书大成的著作。 ( 一) 广韵体例 在编排上,广韵首先以四声为纲,按四声分卷,上、去、入 声各为一卷,平声因字多分为上下两卷,共5 卷;分2 0 6 韵,计平声 5 7 韵,上声5 5 韵,去声6 0 韵,入声3 4 韵。其次以韵目为纬,其韵 见唐五代韵书集存8 3 2 页。 c e - - ) ) 广韵反切比较研究 目以数字来标明次第。每个韵目下统辖的字都属同韵,在同一韵中, 凡声、韵、调完全相同的字就归在一起,组成一个同音字组,即小韵, 也称为“纽”,用圆圈隔开,每一小韵中第一个字( 即小韵目,也称 “纽字”) 后都用双行小字加以注释,其次序是先释义,后注音切, 最后用数字标明该小韵包括的同音字数;音有异读者,则在释义后用 “又x 切 或“又音”个别注明;字有异体,即附本字之下。 与王三相比,广韵增加了十一韵,即从“真轸震质寒旱 翰曷歌哿个”十一韵中分别分出“谆准稃术桓缓换末戈果过”十一韵。 广韵对王三某些韵目进行了更改,如将“欣”改为“殷”, “广”“严”分别改作“俨 “酽”,“映”改为“敬 ,“怙”改为“帖 等。广韵韵目的排列次序以及四声相承( 入声与平上去一一相配) 来自唐李舟的切韵,它将王三中一些韵的次序加以合理调整, 如将“谭谈 降到“侵之后,将“蒸登调到“尤”之前。 ( 二) 广韵版本 刊本:现存广韵刊本,通常可以见到的有两种,一是繁注本, 一是简注本。繁注本是宋人的原注本,简注本是元人根据宋人版本删 减而成,繁注本和简注本主要表现为注文的多少有异,个别韵收字多 少也略有不同,但音系是相同的。 繁注本主要有四种:一是张氏泽存堂本,此本是清初张士俊据汲 古阁毛氏所藏南宋国子监本及徐元文所藏南宋国子监本校订重刻,有 木刻本,也有影印本。二是古逸丛书本,此本是清光绪年间,黎庶昌 根据杨守敬在日本访得的宋刻本影刻而成,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 编本、中华书局的四部备要本即据此本。三是宋刊巾箱本,这是 一种六十四开小字本,四部丛刊本所收即据此本。四是黄三八郎本 ( 钜宋广韵) ,此本由宋孝宗乾道五年( 1 1 6 9 年) 闽中建宁府黄三八 郎书铺私刻而成,国内一度失传,1 8 8 9 年顾法以南朝小铜佛自日本 山荣家换得一部,上世纪七十年代归上海图书馆。1 9 8 2 年,上海古 籍出版社据现藏上海图书馆的顾法旧藏本影印出版,原缺入声一卷, 顾氏原用元人略注本配补,影印时换成四部丛刊影宋本。略注本 主要有元泰定本、明内府本。此外还有曹刻楝亭五种本,内容有详有 略,是一种混合本。 这些刊本中,流传最广的是张氏泽存堂本。 校本:由于广韵年代久远,且刊本不,给后人查阅造成了 一定困难。为了方便后人,尽量还原广韵旧貌,很多学者对广 韵作了校勘,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三种: 一是周祖谟的广韵校本。周氏以泽存堂本为底本,参照当时 所能见到的广韵刊本、参考二十多种唐写本残卷、同时吸收清段 见音韵学教程9 2 页 硕士学位论文 玉裁、近代王国维、赵万里的校勘成果精校而成。 二是余翅永的新校互注宋本广韵。此本将校文注于天行,又 将补订的又音注于书脚,共补订又音8 0 0 0 余条。为方便读者检索, 附有检字表。 三是蔡梦麒的广韵校释。此本亦以张士俊泽存堂本广韵 为底本,比勘古今善本及诸家校释,择善而从,精加校订,对错讹现 象、校改理据、辨析情况都有详细说明。此外,该书为广韵标点、 注明小韵古音地位,标明汉字又音的有无,注以现代读音,附以部首、 音序检字表。可以说,此书既有很高学术价值,又便于阅读和检索。 ( 三) 广韵价值 广韵是我国第一部官修韵书,它在当时的文人学士心目中成 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必须遵循的音读典范。在语音上,它的影响力并非 局限于当时的人们,由于广韵继承了切韵唐韵的音系和 反切,而切韵唐韵又已亡佚,所以在完整的切韵被发现 之前,它就成了研究中古音最重要的材料。陈澧作切韵考依据的 是广韵,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研究中国隋唐时代切韵所代表的 中古音,依据的韵书也是广韵。不仅如此,研究上古音和近代音 也需要根据广韵上推下演。在音韵学史上,广韵一直起着承 前启后的作用。 广韵虽为韵书,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标注反切,而 且兼顾文字的形义,有详细的说解,对文字的异文别体也都作了说明。 可以说,它保存了文字的古音、古形和古义。凡见于说文解字字 林玉篇等字书的文字,广韵几乎备载无遗,且有所增加,因 此,我们可据以了解文字的音形义。广韵可说是一部韵书,更可 说是一部按韵分编的词典。同时,它又具有类书的性质,有些后代已 失传的典籍,有赖于广韵注释所引而得以存世。因此广韵对 于研究文字学、训诂学、汉语史以及阅读古书,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节王三广韵反切研究概述 一、王三反切研究概述 学界对王三反切的研究可分以下五类: 一是系联反切上下字,整理其声类和韵类。如董同稣( 1 9 4 8 ) 、 李荣( 1 9 5 2 ) 、邵荣芬( 1 9 8 2 ) 的研究即属此类。董同稣注重保持王 三原貌,“我的目的只在就反切论反切,就是切语的错讹之处也 见董同稣全本王仁昀刊谬补缺切韵的反切下字5 4 9 页,该文载于历史语言研究所集 刊1 9 册 6 王三广韵反切比较研究 不加更改,“如果有什么意见,我是在系联的结果的后面分别注明 。 李荣精校反切,采用互补原则来系联,这种办法比陈澧的又音系联科 学得多,且列表展示了王三反切上字在各等里的分布情况,为全 面观察和分析反切上字的分布规律和解决介音问题,打下了基础:邵 荣芬是在李荣所校反切的基础上系联上下字的,因而两人的系联结果 基本一致,邵的独特之处在于将王三广韵上下字系统对比排 列,便于比较。 相较而言,董同铄的系联法较为粗疏。诚然,他保持王三原 貌的初衷是可取的,且这种做法对反切下字的整理还算合适,因为切 下字的错讹基本只涉及到一个小韵,加条按语,读者一目了然。不过, 切上字错讹有时涉及到两个甚至多个小韵,一一加以按语的做法不切 实际,事实上董同稣对切上字的错讹之处很少加按语,因而两位在 切上字的系联上颇有分歧。如滂母董同稣系联为两类:( 1 ) 普配铺匹 滂;( 2 ) 抚敷芳披妃孚。邵荣芬的系联结果为:( 1 ) 滂普;( 2 ) 譬匹 疋( 即匹俗书) 抚孚敷披芳妃。两种系联结果区别很大,关键在于两 个小韵切上字的校勘上。王三质韵匹小韵注文为“配廿什尺”,董将 “配”看成了该小韵的切上字,而“配”音普佩反,于是将“普配匹” 系联在一起。实际上,王一“匹”字注文为“譬吉反。配;一曰册 尺 ,切三王二唐韵并音譬吉反,王三当补切语“譬吉 反”再作系联,李、邵二位的做法正是如此。另有贿韵诽小韵,注文 为“铺罪反。珠五百枚。亦作莹”,切上字“铺”误,龙宇纯、李荣、 邵荣芬都认为当改为“蒲 或“蒲 ,理由是切三广韵作“蒲 , 王二作“蒲”。而“铺”王三有三音:抚扶反、普胡反、普故 反,自然可归到普类,于是董同稣按照王三原貌将“普配铺匹滂” 系联为一类,邵荣芬按照校勘后的切语将“滂普”系联为一类,而将 “譬匹疋抚孚敷披芳妃”系联为一类。 二是探索王三切语规律。陆志韦( 1 9 6 3 ) 对王三反切上 下字的开合、等第、清浊搭配关系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概括出王三 反切有如下几种趋势:切上、下字的搭配,要求一定的洪细协调;切 上字规避合口字、去声字和二、四等字;少用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切 下字;切下字集中用牙喉音字;切上下字的清浊搭配上,洪音字的反 切避浊浊,细音字避清清。此文深化了我们对反切的认识,无疑在汉 语音韵史上有重要意义。龙宇纯的例外反切研究 将例外反切分 为两大类:第一,反切上下字之间的交互影响。有三种情况:( i ) 凭 见董同稣全本王仁啕刊谬补缺切韵的反切下字5 5 0 页 董同稣的上字系联材料来自古德夫的( ( 汉语中古音新探,古德夫云“此表据董同稣氏系联 结果” 龙字纯的文章载于1 9 6 5 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三十六本上册,笔者没有找 到此文,对该文的有关介绍摘自中国语言学大辞典1 4 7 页 硕士学位论文 下字定声母;( 2 ) 凭上字定韵母、等第、洪细;( 3 ) 凭上字定韵母开 合或上字与所切字双声叠韵而以下字改调。第二,字母之间的混用。 有四种情况:( 1 ) 从与邪混用;( 2 ) 床三与禅三混用;( 3 ) 喻三与匣 混用;( 4 ) 喻四与定混用。龙宇纯指出,王三中这种y , j ) i - 反切超 过一百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潘悟云( 2 0 0 1 ) 以王三反切 作为基本材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分析反切行为,总结出最 基本的反切原则,对声、韵、介音与反切上下字的基本关系作出一致 性解释。 三是研究王三又音。如黄典诚( 1 9 8 1 ) 根据王三辑录了 一份“切韵反切异文类聚”资料,又根据所类聚的材料,从声母、韵 母两方面逐项印证音韵发展的遗迹。他强调,反切异文,一字两读, 确是研究汉语音部发展的绝好材料。王三中,有些多音字在a 小韵 的注文中标注有“又某某反的又音,但这又音的反切上字的声类与 下字的等次是不符合的( 即声类类隔) ,而在相应的b 小韵中,反切上 字的声类与下字的等次却已调为一致。罗伟豪( 1 9 8 3 ) 分析了这种注 文又音声类类隔但正式反切调为音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指出这种 处理方式反映了编者整理反切的重要精神。曹洁( 2 0 0 4 ) 认为又音互 见差异反映了初唐时音及关中或西北方音的特征。 。 四是根据反切将王三绘成韵图。周祖庠的切韵韵图按照 韵镜和七音略的编排方式来展现王韵音系,考订详尽。李荣 切韵音系中的单字音表、邵荣芬切韵研究中的宋濂跋 本王仁啕 音节表也具有韵图的性质。三书在处理那 些与古音、方音有关的特殊反切方面,有美中不足之处。如歌韵有夷 柯反她小韵,“她”为“蛇”的俗字,而“蛇”是“它”的分化字, 集韵即把“它蛇她 列为一组异体字。她,夷柯反,王二同, 广韵集韵无此纽。上字“夷”为喻四,下字“柯”为一等字, 在切韵音系中,喻四不与一等韵相拼。其实,“夷柯反”并未溢 出了切韵的语音系统,龙宇纯云“集韵唐何切下收蛇字,即 此字此音”,周祖庠云“夷柯反透露出上古喻四归定的消息”留。而 慧琳音义卷4 l “蟒蛇”条下云“下射遮反说文从虫 它声,它音徒河反,“徒河反”“唐何切”音同。我们可推知,王三 “夷柯反”当抄自某本古书,而慧琳音义集韵按照当时的音 系把切上字改成了定纽。“夷柯反”实与王三中的徒何反脆小韵、 广韵徒河切驼小韵同音。切韵音系根据反切将“她 排在“哥 甲开”羊纽位置,切韵研究排在“歌三b 开以纽位置,切韵韵 图排在歌韵喻母四等位置,不同的是在校注部分作了说明。再如齐 见龙宇纯唐写全本王仁晌刊谬补缺切韵校笺1 9 4 页,该书在下文中简称校笺。 见切韵韵图1 7 0 页。 8 王三广韵反切比较研究 韵有胬小韵,人兮反;移小韵,成西反。齐韵属于四等韵,四等韵是 不与日母、禅母配合的,这两个反切很值得怀疑。切韵音系切韵 研究切韵韵图根据反切上字将两小韵均排在齐韵三等位置,又 未作任何说明。根据传统韵图声母的等来排列特殊小韵,这种做法实 在有点削足适履。 对于这些特殊小韵,是将其融入王三音系、折合到王三 相应小韵中,还是统一不排、用按语的形式加以说明? 如不能妥善处 理这个问题,就不能客观的体现王三声韵配合的真实情况,不能 不说是种遗憾。 五是与其它切韵系韵书进行反切比较。古德夫( 1 9 9 3 ) 将各 种切韵残卷、王三广韵的韵目、韵次、大韵、小韵、反 切等的异同进行比较,指出切韵是综合音系,其反切是依照六朝 旧音。该书反复指出广韵的反切经过审音和变更,吸收了其它韵 书的韵字反切,其韵字的系联反映出声类韵类都产生了差异,已非切 韵之旧。该书观点可谓耳目一新,很能让我们对一般公认的观点多 一些思考。不过,该书中有关反切比较的阐述很让人产生怀疑。如古 德夫比较了“波颇么叵播磨磋”七小韵在王三广韵中的反切, 认为“宋跋本波颇等小韵,都是宋代等韵所谓开口一等字, 广韵 却不然,这些小韵的反切作了改动,把它们都念成合口一等,由此可 见,广韵的音切决不是简单地照录切韵的,它们是经过了重 新审查,改变了切韵原来的反语的,改变了它的读音的。”这 七个小韵确实改变了切语,但对改变读音之说则不敢苟同。这七个小 韵中,“波颇么叵播磨 是唇音字,学界认为,中古唇音没有开合对 立,切韵音系切韵研究从唇音字既可作开口韵切下字又可作合 口韵切下字、唇音字既以开口字为切下字又以合口字为切下字等角度 充分地论证了这一点。因此,根据这六个小韵切下字在王三广 韵中开合不同的情况,并不能得出两书读音不同的结论。至于磋小 韵,王三七笛反,广韵七过切,“磋非唇音字,且切下字“筒 过确有开合之分,不过,该字的广韵反切是有问题的。该字王 一音七笛反,集韵音千个切,韵镜七音略切韵指掌图 均列开e l 笛韵位置,邵荣芬、蔡梦麒都认为当移入笛韵。 当然,我们并不是否认王三广韵之间存在语音区别,据 我们统计,王三确有1 7 个小韵的语音地位与广韵不同,而个 体汉字在归纽归韵、又音选取方面的差异更为明显,不过造成差异的 原因很复杂,远非“改变读音”所能囊括。 见汉语中古音新探5 7 、5 8 页 见邵荣芬音韵学论集4 1 9 页 见广韵校释9 6 3 页。 硕士学位论文 二、广韵反切研究概述 广韵是宋代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研究文献可谓汗牛 充栋,而对其反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六方面: 一是系联反切上下字,整理其声类和韵类。创造性地运用系联法 研究广韵音系的第一人是清代著名学者陈澧。他将反切上下字系 联为4 0 声类、3 1 1 个韵类。在汉语音韵学史上,陈氏的名字与他的反 切系联法,将永远闪烁着智慧之光。 在陈氏分类的基础上,不少学者对广韵的反切进行了重新研 究,提出了许多补充、订正的意见。在声类研究方面,高本汉定为 4 7 类,黄侃、钱玄同4 1 类,张煊3 3 类,周祖谟、曾运乾、陆志韦 5 1 类,白涤洲4 7 类,董同稣5 4 类,方孝岳5 9 类。在韵类研究方面, 高本汉2 9 0 类,黄侃、钱玄同3 3 9 类,周祖谟3 2 4 类,陆志韦3 3 2 类,白涤洲2 9 0 类,董同稣3 2 8 类,林尹2 9 4 类。由于各家在又音、 重纽、开合、寄韵、等次诸问题上看法不同,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故而整理时见仁见智,在声类、韵类数量上存在一些分歧。 二是探索广韵切语用字上的某一问题。周法高( 1 9 5 2 ) 、 杜其容( 1 9 7 5 ) 就三等韵的某类反切上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竺家 宁( 1 9 7 2 ) 深入探讨了反切类隔问题;郑明友( 1 9 9 5 、1 9 9 6 、1 9 9 7 ) 对广韵韵字归韵和切语错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中窥见唐宋时 期支脂之、盍合等韵部合流的迹象。 三是探索反切规则和今读。王祖佑( 1 9 5 7 ) 、殷焕先( 1 9 7 9 ) 阐述 了怎样把反切折合成今音;林序达( 1 9 8 2 ) 系统介绍了反切的音理; 周祖谟( 1 9 8 0 ) 、郭锡良( 1 9 8 6 ) 、丁声树、李荣( 1 9 8 1 ) 、李葆嘉( 1 9 9 7 ) 、 蔡梦麒( 2 0 0 7 ) 系统研究了广韵字音的今读。 四是与其他切韵系韵书进行反切比较。黄侃( 2 0 0 6 ) 比较了 广韵唐韵切语的异同。林序达( 1 9 8 2 ) 将广韵的个别反 切与切韵集韵作了比较,认为反切不容易适应语音的变化, 反切方法有改进的必要。陆招英( 2 0 0 4 ) 综合比较了歌戈韵在切韵 系韵书中的反切,提出了合口介音使戈韵独立、歌戈韵的主要元音仍 然相同的观点。赵宏涛( 2 0 0 5 ) 穷尽性地比较了广韵和集韵 的反切,归纳出集韵反映时音的观点。台湾学者应裕康则有广 韵集韵切语上字异同考一文。 五是根据反切将广韵绘成韵图。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陈澧的 高本汉的中译本中国音韵学研究却只有2 8 3 类。 周文题为三等韵重唇音反切上字研究,该文原载于史语所集刊1 9 5 2 年第二十三期, 我无缘拜读,材料来自竺家宁的台湾四十年来的音韵学研究。 杜文题为三等韵牙喉音反切上字分析,该文原载于文史哲学报1 9 7 5 年第二十四期, 我无缘拜读,材料来自竺家宁的台湾四十年来的音韵学研究。 竺文题为 类隔研究,该文原载于德明学报1 9 7 2 年第二期,我无缘拜读,材 料来自竺家宁的台湾四十年来的音韵学研究。 该文原载于师大国研所集刊1 9 6 0 年第四期,我无缘拜读,材料来自竺家宁的台湾 四十年来的音韵学研究 王三广韵反切比较研究 切韵考外编、梁僧宝的切韵求蒙和方孝岳的广韵韵图。 三书相较,后出转精,广韵韵图将广韵学和等韵学融为一体, 不仅标明了每一小韵的音韵地位,而且还注明了每一小韵的反切,一 些无法填入韵图中的重出小韵,在按语中作了交待,对广韵反切 的讹误之处也一一作了精校。 六是透过广韵反切研究其又音。广韵又音绝大部分是用 反切记载的,在整理又音方面,黄侃( 2 0 0 6 ) 补订漏注又音三百余条, 周祖谟( 1 9 6 0 ) 校订二百零八条,余遁永( 2 0 0 0 ) 补订八千多条,蔡 梦麒( 2 0 0 7 ) 则为每一个异读字标注了又音,使每个字的不同读音前 后衔接。葛信益( 1 9 9 3 ) 深入地分析了又音产生的缘由,赵振铎( 1 9 8 4 ) 主要探讨了广韵又读的性质。赵锐( 1 9 6 1 ) 、汪寿明( 1 9 8 0 ) 、刘 晓南( 1 9 9 6 ) 等许多学者都曾研究过广韵又音某一方面的问题, 此不赘述。 以上分类整理了前贤时哲研究两书反切所取得的成果。由于长期 以来对王三认识上的偏差,学者们过多强调王三与广韵 的共同点,而多少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尽管两者均属切韵系 传统韵书,但其著作年代毕竟相去三百余年,而且不同的撰者有不同 的编撰精神。那么,从宏观上分析两书音系之同,从微观上全面分析 两书反切、收字归韵之异,将是我们继续王三研究的方向之一。 第三节课题研究意义、拟解决问题、材料及方法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我们认为,全面比较研究王三广韵反切的意义体现在如 下四个方面: ( 一) 有助于全面认识( 切韵( ( 广韵音系的继承关系 在音韵学界,一般认为广韵继承了切韵的语音。王力说: “广韵的次序虽则根据李舟切韵,而其反切却是依照陆法言切 韵的。因此,我们在广韵里可以大致地考出陆法言切韵的 反切。”储泰松更是说得斩钉截铁:“广韵音系与切韵相同, 这是学界共识,亦不容置疑。”而古德夫却一再强调“广韵的语 音,已非切韵的原状了” 。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王力等人 是从宏观上来考察两书的音系,而古德夫是从微观上比较两书反切, 这样,他们得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观点就不足为怪了。 切韵残卷所存反切太少,且存在传抄上的讹误,无法为全面 见汉语音韵学1 7 7 页。 见其论文隋唐音义反切研究的观念与方法之检讨,该文载复旦大学学报2 0 0 2 年第 4 期。 见汉语中古音新探1 5 2 页 硕士学位论文 考察切韵广韵音系的继承情况提供一个可靠的平台,而王 三则是沟通两书的一座桥梁。王三是距离切韵年代最近、 基本完整的韵书,王仁昀在写作体例上也注意保存了切韵的原貌, 更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