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文艺学专业论文)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摘 要 吴梅,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从古代向近现代转型期数一数二的戏曲理 论家、戏曲作家,其戏曲创作和戏曲思想在中国戏曲史和戏曲美学史上 具有承上启下的独特学术地位和引领风气的学术价值。 通过对吴梅戏曲作品的文本细读来分析其戏曲创作的特点和戏曲 观,并总结他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是本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全文主要分五章。第一章介绍吴梅的生平轨迹;第二章着重探讨吴梅戏 曲创作的文化诉求;第三章重点分析吴梅戏曲创作的审美特征;第四章 介绍吴梅戏曲传播的文化功绩;第五章比较吴梅和王国维的曲学观点的 异同。 本文通过新的视角在二十一世纪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吴梅的戏 曲创作及其观念,以期促进现、当代戏曲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发展,进一 步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文化。 关键词:吴梅,戏曲,创作,真、趣、美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on wu meis traditional opera abstract wu mei is a famous traditional opera theorist and traditional opera writer in the transformational period. the aesthetic thoughts of his traditional opera, served as a link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occupy a position of academic importance and possess a particular aesthetic value i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 thought in modern china. the thesis can embrace five chapters altogether.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iscuses the life of wu mei and the background of aesthetic thought.; the second chapter concerns the culture demand of wu meis works; the third chapter talks about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the fourth chapter introduces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wu meis transmission of traditional opera; and the last chapter compares the points of view between wu mei and wang guowei. this thesis is aimed at reviewing wu meis traditional opera theory with new methods and angles in a new field. its purpose is to flourish and improve the research of current traditional opera theory, to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kye words: wu mei, traditional opera, creation, truth/interest/beauty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 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 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骆剑婷 日期:2008 年 01 月 17 日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 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骆剑婷 指导教师签名:谢柏梁 日期:2008 年 01 月 17 日 日期:2008 年 01 月 17 日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引 言 “近世对于戏曲这一门学问,最有研究者推王静安先生和吴先生两人,静安先生 在历史考证方面,开戏曲史研究之先路;但在戏曲本身之研究,还当推瞿安先生独 步。 ”1这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史家、清华大学国文系的浦江清教授在 1942 年发表的文 章悼吴瞿安先生中给予吴梅的中肯评价。 吴梅(一八八四一九三九)字瞿安,一字灵鳷,晚号霜崖,祖籍江苏长洲(今 并入吴县) 。2 吴梅所毕生从事的曲学研究范围十分广泛,郭延礼教授将它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律曲、制曲和度曲等古典曲学的研究;二是关于古典戏曲作家和作品的研 究,包括作家生平史料、剧目考订、剧作评论等;三是吴梅戏曲研究中所包含的丰 富的戏曲美学。3 在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画卷中出现过数以百计的戏曲大师,有的以曲史见长, 有的曲论见长,有的以谱曲见长,有的以校曲见长但是几乎集全部特长于一身 的曲学大师却是少之又少。吴梅这位中国古代曲学的“殿军”4,是一位难得的集制 曲、论曲、曲史、藏曲、校曲、谱曲、唱曲等于一身的戏曲大师,他作为中国传统 戏曲从古代向近现代转型期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是中国近代戏曲史上一位承前 启后的重要人物,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独特的学术地位和学术价值。这样一位曲学 大师在世的时候受到众人的尊敬,他的名字在当时学界和戏曲界,无人不知,无人 不晓。然而在他去世后人们却渐渐把他淡忘了,学术界很少有人对他进行深入研究, 甚至一些较为年轻的中文系学子都不知道先生的名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 62 1 浦江清, 悼吴瞿安先生 ,王卫民编, 吴梅和他的世界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61 页 2 王卫民, 吴梅评传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1 页 3 郭延礼,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年,第 1630 页 4 李昌集, 中国古代曲学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 705 页 1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2 憾。直到王卫民先生编校的吴梅全集1、 吴梅评传2和吴梅和他的世界3的 出版,吴梅才真正地引起后人广泛的关注。 然而许多吴梅的研究者都将焦点集中在吴梅先生的戏曲理论方面,称其为“中 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者” ,却忽略了他在戏曲创作和传播方面对于中国古典戏曲 的重要贡献。要知道吴梅一生共创作了十四个剧本4,是当时最受人们推崇的一位传 奇杂剧作家,促进了杂剧在清末民初的继续发展,他更是终身执教,培养了一批又 一批的新的词曲教学和研究的人才,为中国的词曲传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是让 我最为佩服吴梅先生的地方,也是让我选择吴梅先生作为硕士研究生阶段研究对象 的最重要的原因。同时对于中国古典戏曲发展史而言,其近现代转型的中介点特别 值得探求。然而吴梅先生总给我一种似近又远的感觉,让人不好捉摸。说近,是因 为我的导师谢柏梁教授本身就是研究古典戏曲的知名学者,并且和吴梅先生有一些 渊源,所以在耳濡目染下我常常会看到吴梅先生的名字;说远,则是因为吴梅先生 的学问曾给我一种高不可攀之感。先生不仅理论著作十分繁多,而且其创作作品不 为人所熟知,给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在经过反复的商议和论证后,我将研究目标 专注于吴梅先生的戏曲创作和传播方面。希望通过新的视角,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 新审视吴梅的戏曲创作和传播所带来的作用和影响,促进当代戏曲理论研究的繁荣 与发展,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文化。 62 1 吴梅, 吴梅全集 ,王卫民编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 2 王卫民, 吴梅评传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 3 王卫民编, 吴梅和他的世界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 4 根据王卫民在吴梅评传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年出版)中的统计,吴梅先生一生创作的十四个剧本,按照 写作或发表时间罗列如下:一、传奇血飞花十二折(又名苌宏血 ,已佚) ;二、传奇风洞山二十四折; 三、京剧袁大化杀贼一出;四、南杂剧湘真阁一折(又名暖春楼 ) ;五、杂剧轩亭秋四折(仅发 表“楔子” ) ;六、杂剧落茵记一折;七、传奇镜因记四十折(未完稿,仅见九折) ;八、南杂剧双泪 碑四折;九、杂剧杨枝伎一折;十、杂剧钗凤词一折;十一、南杂剧无价宝一折;十二、杂剧湖 州守二折(又名风月司 ) ;十三、杂剧国香曲一折;十四、 义士记 (又名西台恸哭记 ,已佚,折 数不详)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3 第一章 吴梅的生平轨迹 “欲知古人必先论其世,欲知后代必先求诸古。 ”1“知人论世”是王国维先生继 承孟子等儒家文论所提出的评述历史人物的准则之一。 “世”的含义很广泛,包括政 治制度、阶级关系、本人的政治境遇、生活环境、家庭情况、文化氛围、道德风尚, 以及地理环境、人的气质等方面。2本文的题旨在讨论吴梅的戏曲创作和传播,既然 要“知人论世” ,那就必须先要了解诸多作用于吴梅,能具体影响他人格、命运的那 些现实关系或微观境遇3,这些独特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和影响。 第一节 童年孤苦 科举坎坷 吴梅生于一八八四年九月十一日(清光绪十年) 。他虽出身于一个所谓的“簪缨 门第,诗书世家” ,但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家道衰落,甚至几度陷入困境,三餐不济。 探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太平天国攻打时候烧毁了吴家大量财物;二是吴梅的父 亲声孙公突然过世。他的母亲陆氏为了守节抚孤,不得不把吴父生前读的书拿去换 食物,更不辞辛劳,日夜做着针线活以维持生计。在吴梅十岁的时候,陆氏终于因 操劳过度而导致病逝,这使得年幼的吴梅孤苦伶仃、彷徨无依。所幸的是在吴梅八 岁那年,远房叔祖吴长祥疼惜吴梅的聪颖,收养了吴梅,正式担负起吴梅所有的教 养责任,这算是吴梅孤苦的童年中唯一的幸事。吴梅童年时期的这段孤苦、凄惨、 悲伤的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他曾在北泾种树行一诗中 详细地追忆到: 三岁丁孤露,不知饥与寒。母氏勤抚育,四序无笑颜。故家已中落, 62 1 王国维, 王国维遗书 ,王国维, 静安文集续编第五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第 35 页 2 赵庆麟, 融通中西哲学的王国维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年,第 94 页 3 夏中义, 九谒先哲书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年,第 27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4 百忧初发端。薄田未满顷,安足供三餐。公独请大母,此儿颇不顽。敢乞 为我后,庶足娱老鳏。大母首屡颌,公亦心为欢。吾母厉清节,盛年两鬓 斑。茹荼垂十载,抱恨入一棺。时余才十龄,积苦身益孱。公复调饮食, 巢覆幸卵完。1 吴梅十二岁的时候,吴长祥为他正式延请了专门的家庭教师,教他攻读举业。 吴梅虽然天赋聪明、才华横溢,但是无奈命运弄人,他的科举之路却是十分坎坷不 平。他从十五岁起就开始参加县里的童子试,几次不中,直到十八岁才以第一名补 为县学生员。考中秀才后,吴梅走科举道路的信心又振作了起来,决心向举人的台 阶迈进。因八国联军侵略而暂停的科举考试于一九零二年恢复后,吴梅立刻奔赴南 京参加考试,但却落了个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可是吴梅并没有灰心,苦读一年后 再次到南京应试,可惜却因一个“羽”字没写清楚而名落孙山,这就对他造成了巨 大的打击。此时叔祖吴长祥安慰他道: “读书并不是完全为了当官,现在朝野上下正 在变革,形势发展不得而知,能守住这个家业就不错了,千万不要为了当官而玷辱 我们的祖宗。 ”这番话不仅成了吴梅重新振作的最大动力,更对吴梅今后一生薄仕宦 而不为,始终安于清高的教学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科举制度废除之后,吴梅 彻底认清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并对自己的科举之路作了总结: 光绪末年,士大夫教子弟者,率以幸进为旨,苟不得科名,辄纳赀为 郎,其口才敏给,心志灵便者,不二十年,而道府矣。故仕途之杂,莫甚 于清季,而读书之士,率不多见焉。科举既改策论,而考试尚用经义,各 省既设学校,而乡会仍不停科,使天下之人,全倾向于幸进之一途。而其 亡也,卒无一二气节之士大夫,良由前代摧士气之故也。2 第二节 热情激昂 初涉创作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帝国主义列强开始逐步瓜分中国,广大人民逐 62 1 吴梅, 吴梅全集作品卷 ,王卫民编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9 页 2 吴梅, 吴梅全集理论卷 ,王卫民编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1471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5 渐觉醒进而奋起反抗,爱国主义精神空前高涨。在时代精神的熏陶下,吴梅幼小的 心灵里深植下了反对侵略,热爱祖国的种子。清政府的无能导致中国处于欧美帝国 主义列强瓜分的生死存亡的关头。在传统戏曲领域,不少爱国文人以历史为题材, 创作了大量的传奇、杂剧,用此来抨击清政府的腐败昏庸和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 鼓动人民进行有效的反抗和斗争。吴梅年幼时候埋下的爱国主义的种子,在这时迅 速发芽,他自觉投身到戏曲创作中去。戊戌维新失败,六君子被害,吴梅根据此事 件内容创作了传奇血飞花 ,并作诗草传十二章,为戊戌政变死事六君 作二首,痛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腐朽无能,并把祖国山河拱手让给 帝国主义的罪恶勾当。一九零四年,他创作了自己的戏曲代表作品风洞山传奇。 在该剧中,吴梅热情颂扬了瞿式耜、张同敞等英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深刻批 判了克扣粮饷的于元烨,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同年创作的另一部作品 袁大化杀贼则抒发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思想。在一九零七年吴梅又创作了歌颂 革命烈士秋瑾的杂剧轩亭秋 , 小说林上也刊登了该剧的楔子。 吴梅充满爱国热情和革新思想的戏曲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革命 志士对他十分敬佩并引为志同道合的知己。一九零九年南社成立,吴梅是其中最重 要的成员之一。南社之名援引“钟仪操南音,不忘本也”1之意,也有反对北方的清 政府的意思。南社的宗旨是:直接配合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诗文“鼓 吹新学思潮,标榜爱国主义” ,宣传推翻封建专制的清王朝,为建立民主共和国而斗 争。南社成员在政治思想上,明确拥护民族革命,反对清王朝统治,在文学上它们 激烈地反对清末文坛上的宋诗派、同光体、汉魏六朝派、中晚唐派、常州词派和桐 城派等旧文学,反对当时文坛一度出现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对近代文学的 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尽管南社组织几经变化,吴梅却始终是其中一位坚 定不移的成员,并先后在南社丛刊上发表了大量文、诗、词、曲,为辛亥革命 做了大量的舆论工作,受到了当时要求社会革新的进步民众的广泛支持。恐怕谁都 没料想到年仅二十余岁的吴梅,竟在当时的社会上有这么大的影响。 62 1 宁调元, 南社诗序 , 民吁报 ,1909 年 10 月 29 日,上海图书馆藏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6 第三节 终身执教 云南客逝 一九零五年,吴梅应同乡好友的邀请到蠡墅小学主持教学工作,这是吴梅终身 执教生涯的开端,同年秋又经好友黄摩西推荐到东吴大学堂任教习。一九一二年吴 梅二十九岁,应南京师范学校校长仇埰的邀请前去执教。这期间吴梅创作了奢摩 他室曲旨 、 镜因记传奇、 落茵记杂剧、 双泪碑杂剧等大量戏曲理论著作 和戏曲作品,可谓他创作生涯的黄金时期。而后吴梅辗转上海、北京、广州等地任 教,在长达二十余年的岁月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的词曲教学和研究的人才, 为我国的词曲传承,尽了自己最大的心力。 吴梅任教职的微薄收入,既要抚养四个嗷嗷待哺的幼子,还要购买自己喜欢的 戏曲珍本、善本,所以生活十分艰难,也多不如意。但是吴梅本着“棺不取厚,衣 不取锦,死欲速朽,先圣明训”1,潜心于研究和教学。在一九三四年吴梅因操劳过 度得了喑病,为此曾一度想辞退讲席,颐养天年,但是为了全家人的生活,他不得 不带病坚持教学。一九三八年,在中央大学任职的吴梅除了喉喑之疾外,又增添了 哮喘等疾病,身体再也不允许他操劳了。恰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生性胆小的吴梅 决定举家内迁,逃避战乱。一九三九年一月,吴梅全家从昆明出发,坐了两天汽车, 又步行两天,来到了大姚县李旗屯。这个在当时云南地图上找不到的李旗屯,虽然 离昆明不远,生活条件却很差。缺医少药,卫生条件更差。在大姚县李旗屯住了两 个月后,吴梅因喉病复发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被誉为“曲学之明辨章得失,明示条例,成一家成言,领后来先路”的一代戏 曲大师吴梅在辞世前两日,致友人道: 避居始入鄂,继至湘,又至桂,最后至滇,今不再动矣。路日行日远, 病亦日积日深,目下气急咳呛,骨瘦如柴,虽有卢扁,亦无能为役,但冀 稍延时日,得返故里而已。2 遗憾的是,其生前返乡之梦想落空,只能在死后魂归故里。一些中国旧时代文 62 1 吴梅, 吴梅全集日记卷 ,王卫民编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909 页 2 吴梅, 吴梅全集日记卷 ,王卫民编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1109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7 人在遭遇战乱或社会动荡中,总是期盼能够寻觅和向往一方隐逸避世的乐土,在一 种与世无争的宁静平和的环境里去安排自己苦短的人生。吴梅虽然把李旗屯看作自 己“世外桃源” ,但他绝非为了逃避现实,他那一颗爱国忧国、思念故土的赤子之心, 并没有因日寇入侵、社会动乱而泯灭。因为他始终未放弃手中之笔,只要稍有一点 安宁的时间,就拾起随身携带的书稿,继续编选整理“诗录” 、 “词录” ,将他的一生 都献给了文学与戏曲事业。 吴梅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曲折,一九三五年他作的【高山流水】 自题霜崖填词 图 ,就是对他的一生最好的概括和注解。 半生落落守寒毡,写风怀弹尽商弦。无路诉相思,霜灯梦入壶天。惊 心处锦瑟华年。旗亭去,还记得双鬟按笛,泪咽尊前。似深秋戒露,独鹤 唳荒烟。停鞭,欢场忍回首,花月地换了山川。哀鬓倚西风,水国饱听啼 鹃。抱灵修几误婵娟。白门便,重问乌衣影事,陌巷凄然。算春愁酒病, 哀乐付枯禅。1 62 1 吴梅, 吴梅全集作品卷 ,王卫民编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113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8 第二章 吴梅戏曲创作的文化诉求 吴梅一生共创作了十四个剧本(详见表 1) ,包含了杂剧、传奇、花部三种传统 戏曲形式,主要以传奇杂剧见长。吴梅从一九零三年作血花飞开始,到一九三 三年完成最后一个剧本国香曲止,前后共经历了三十个春秋。从他戏曲创作的 文化诉求来看,以辛亥革命为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辛亥革命前,他的戏曲 作品积极宣扬爱国主义和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开始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 形式形式 剧本名剧本名 折数主唱南曲或北区折数主唱南曲或北区 轩亭秋 4 1 人北曲 落茵记 1 不拘南曲 双泪碑 4 不拘南曲 湘真阁 1 不拘南曲 无价宝 1 不拘南曲 杨枝伎 1 不拘北曲 湖州守 2 不拘南曲 国香曲 1 不拘南北合套 杂杂 剧剧 钗凤词 1 不拘南北合套 风洞山 24 不拘南曲为主,间用北曲 血花飞 12 不详不详 传传 奇奇 镜因记 40 不拘南曲为主,间用北曲 不详不详 义士记(已佚)不详不详不详 京剧(皮黄)京剧(皮黄) 袁大化杀贼 1 1 人板腔体三,三四句式 表 1 吴梅创作剧本列表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9 第一节 秉承文人情怀 承载时代风云 “中国小说戏曲理论批评的近代转型,是指维新变法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 我们小说戏曲理论批评在西方近现代文化、文学思潮的影响下,逐渐走出传统的封 闭体系, 不断寻求自身现代化并走向世界的一种过渡转型期的文学现象。 ” 1中国近代 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始终是在西方思想的渗透、启示下开始与完成的。吴 梅生活在社会剧烈变革的清末民初,当时新旧思潮交替冲击,传统戏曲面临着前所 未有的考验。吴梅生活在这个文化转型期,必然受到了时代的诸多影响,其创作中 既体现了深刻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烙印,又与时俱进地体现了新兴的时代思潮。 一八四零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的轮船大炮打开了闭关自守的封建 清王朝的大门,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加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加剧了 阶级矛盾的激化,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传统 文学理论带来了诸多新的思想和主张。文学要为社会现实服务,要反映新思潮,要 歌颂英雄对抗外来侵略,要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昏庸和无能,成为当时的主体文学 潮流。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继续发生着重大的变革。有志之士认识到,单纯在经 济、军事上学习西方并不会从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后挨打局面。必须从思想、文化上 有着根本转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西风东渐,西方近代的各种社会、 政治、哲学、文艺、戏剧等思潮先后被翻译过来,冲击着中国社会,形成了中国历 史上一次文化活跃时期。西方文艺理论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视小说戏曲为 文学之末流的观念,小说、戏曲成为了改良政治和教化国民最有力的工具,受到了 前所未有的重视。传奇、杂剧剧本大量出现,用旧的艺术形式来反映新的现实社会 内容,具有较为积极的文化意义。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吴梅一方面从他本身对于清政府和科举制度的失望 出发,接受了自由、民主的西方先进思潮,形成基本的反帝反清的民族精神和关注 社会现实关注女性等民主思想;另一方面,他又深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缺乏彻 底改革的精神,选择了“改良”这一较为中庸的道路。虽然却只是改良,但是吴梅 62 1 程华平, 中国小说戏曲理论的近代转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 1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10 根据戏曲适合表现历史题材的经验出发, 提出以 “以今时之砌抹, 演旧日之声容” 1的 主张,在作品中开始关注社会现实、民生疾苦,这就逐渐改变清代中叶以后传奇、 杂剧创作及表演“偏重曲词的欣赏,忽视作品的社会内容”2的做法,对于当时的中 国文坛来说,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开拓意义的。他的改良以戏曲为武器,唤醒民主 意识和民族正气, 紧密地配合了旨在推翻清政府的旧民主主义改革。 他的 血花飞 、 风洞山 、 轩亭秋 等剧本激起了人们的热情, 鼓吹了反清的斗争。 他的 双泪碑 、 落茵记 、 镜因记等剧本关注了女性社会问题,提倡女性自由。 中国传统美学向来重视文学的教育功用,这和改良派关于戏曲所具有的移风易 俗、教化和改造社会的功用相契合。吴梅也把戏曲创作当作了抒发自己政治理想抱 负的重要途径,并把戏曲的社会功用进一步发挥,提出戏曲要“规正风俗” 、 “补救 社会” 。他说: “风俗之靡,日甚一日。究其所以日甚之故,皆由于人心之喜新尚异。 剧之作用,本在规整风俗。顾庄论道德,取语录格言之糟粕,以求补救社会,此固 势有所不能也。 ” 3吴梅在创作风洞山时,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希望人们以主人公瞿 式耜为榜样,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创作意图。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吴梅都恪 守了中国戏曲美学的传统,他知道戏曲除了重视其内容外,还要重视其艺术性和表 现手段,否则,这一通过舞台而传达的综合艺术之教化作用,就明显会大大地减弱。 中国传统美学中崇尚雅和真的观点也在吴梅身上得到了体现。吴梅认为戏曲虽 然被认为是俗文化,但是好的戏曲必须要俗中见雅,雅俗共赏。对于俗的看法,吴 梅认为粗鄙和低级都是戏曲中不可取的, “出语十分粗鄙,不登大雅之堂”4, “故科 诨中能必去淫亵语最妙。 ” 5吴梅反对即兴插科打诨,随意发挥,他认为任何戏曲都应 该带着雅,都应该遵守严格的曲式和格律, “俗中尤须带雅” 。中国传统美学提倡“以 真为师” ,吴梅将其吸收进而运用到创作中去,他认为“大抵剧之妙处,在一真字。 62 1 吴梅, 吴梅全集理论卷 ,王卫民编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94 页 2 游国恩等主编, 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年,第 213 页 3 吴梅, 吴梅全集理论卷 ,王卫民编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88 页 4 吴梅, 吴梅全集理论卷 ,王卫民编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99 页 5 吴梅, 吴梅全集理论卷 ,王卫民编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106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11 真也者,切实不浮,感人心脾之谓也。 ”1吴梅将“真”视为戏曲的灵魂,关于真在吴 梅的戏曲创作中的体现,将在下一章中进行重点阐述与分析。 西方先进文化的渗透和传播,给清末的中国学者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偏离传统 观念,突破封闭思维,放眼世界发展,成了当时的潮流和必须。就戏曲思想受西方 哲学和美学的影响来说,吴梅远远小于同时代的另外一位国学大师王国维。吴梅缺 乏王国维那样的西方留学背景和西方学术训练,所以从某一角度来说,他并不能做 到像王国维那样的汇通中西。 丰富的实践和广博的知识,无疑是治学的基础,也是过去文人经常走的一条治 学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可以做出某些成就,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可能“青出于蓝而 胜于蓝” ,但是要在学科总体研究方面有重大突破却是不大可能的。在这方面,吴梅 先生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一九一二年前,他写的奢摩他室曲话和奢 摩他室曲旨 , 基本上沿用了传统的治曲方法, 从内容到体例和以前的曲话一脉相承, 带有很强的笔记与杂论性质。大概由于这个原因,写到半截便搁笔了。此后,他更 多地接触了一些西方思想和治学方法,开阔了眼界,认识到亦步亦趋地沿着古人的 道路走是不会超越前人的。于是他大胆吸收西方思想和方法,并加一番改造,使它 同化在本系统中,成为曲学的一个从属部分。吴梅在吸收了西方进化论“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思想后,也形成了进化论的戏剧史观,认为各代戏曲都是“随着时代 递变而各呈伟观”2,并广泛地运用到曲律和曲史研究当中。进化论道出了宇宙万物 发展变化的一些重要规律,与形形色色的形而上学观点相比要高明多了。吴梅先生 掌握这一思想武器后,用来解释中国戏曲的来源、发展、变化,自然比前人高出一 筹。另一方面,吴梅先生还努力采用抽象、分类、综合、归纳等科学方法,使自己 的曲学研究在科学化、系统化方面,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曲话著作。从顾曲麈谈 和曲学通论的内容看,基本上集成综合了前人的曲话著作。之所以被时人誉为 “曲学之能辨章得失,明示条例,成一家之言,导后来先路,实自霜崖先生始”3,其 62 1 吴梅, 吴梅全集理论卷 ,王卫民编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88 页 2 吴梅, 吴梅全集理论卷 ,王卫民编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989 页 3 段天炯, 吴霜崖先生在现代中国文学界 , 时事新报 ,1939 年, 学灯 ,第 46 期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12 根本原因就在于此。然而,从总的方面看,吴梅先生大体上还是一位旧式学者,他 对西方的思想和方法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以他那丰富实践经验和广博知识,倘能 更积极大胆地汲取现代思想和方法,其在曲学研究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可能会更大、 更彻底。这不能不令人在欣慰之中,又感到某种遗憾。 第二节 彰显民族精神 抗击列强侵略 吴梅在辛亥革命前创作的剧本, 有个很大的特色, 便是鼓吹民族主义。血花飞 、 暖香楼 、 轩亭秋和风洞山全都是为那时候的民族革命者做鼓吹宣传之用的。 他用笔完成了他那个时代的一个革命者的任务,这与他慷慨激昂的性情很相合的, 凡是一个性情真挚、坦白、率直的人,皆无不是走在时代之前或与时代一同前进的。 一八四零年后列强的入侵,使得全国朝野上下认清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为 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爱国志士们奔走呼号,强烈要求变法维新,掀起了一场 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展开了残酷镇压,维新运动仅以 百日而告终。尽管维新变法在政治上失败了,但在人们心灵之中却成为一股前进的 洪流。随着西方的学术思想被大量地介绍到中国,文学艺术领域发生了改良运动, 戏曲界也不甘落后,出现了一批要求戏曲改良的文章。传奇杂剧和京剧、地方戏, 也先后萌发了一些变革的曲式。此时的吴梅年轻气盛,革命热情非常强烈,于是他 积极响应陈去病、柳亚子戏曲改良的号召,在创作之始便以戏曲为武器投入到革命 斗争行列中去。一九零三年,吴梅根据戊戌六君子事件内容创作了传奇血飞花 , 痛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腐朽无能,揭露其把祖国山河拱手让给帝国主 义的罪恶勾当。一九零四年,他创作了自己的戏曲代表作品风洞山传奇,热情 颂扬了瞿式耜、张同敞等英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深刻批判了克扣粮饷的于元 烨。同年创作的另一部作品袁大化杀贼则抒发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思想。一 九零六年吴梅创作了借明代历史影射现实的暖香楼 (后改名为湘真阁 ) ,一九 零七年他又创作了歌颂革命烈士秋瑾的杂剧轩亭秋 。总观这五个剧本,在艺术上 都尚不够成熟,也不宜于大舞台演出,然而它们配合革命斗争之紧密与时代精神之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13 强烈,却是其它剧作很难达到的。 这些作品的时代精神之所以如此强烈,是因为吴梅的创作动机十分明确,并且 在创作中注入了浓烈的爱国激情,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过于传奇 风洞山 。 风 洞山主要以明朝将领瞿式耜在桂林顽强不屈、视死如归的抗清事迹为蓝本,着重 强调了瞿氏抗击清军和被俘牺牲的场景,褒扬了瞿氏的精神,旨在鼓吹民主民族革 命,希望人们以瞿氏为榜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此前瞿氏的六世从孙瞿颉创作 的以瞿氏为题材的传奇鹤归来 ,主要目的是为先辈立传以昭示子孙后人。所以剧 本着重描写了满门荣耀的结尾,而对于其祖先浴血抗清,壮烈牺牲非但描写很少, 更忽视了其爱国思想。而吴梅则用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恰如其分的人物语言, 将彰显爱国主义思想的目的表达的淋漓尽致。 全剧塑造了瞿式耜、张同敞、于元烨、王开宇、于绀珠等人物形象。瞿式耜桂 林危急的时候仍然选择“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自丁亥贼薄桂林,已拼一死。我 今日得死所矣。 ” 1被俘虏后,清军统帅孔有德劝他投降,瞿氏一段宁死不屈的对话让 人不禁为他的满腔爱国忠诚感慨万分。 副净 那一位是瞿阁部先生? 外 我留守阁臣瞿式耜也。 中国人不惯地坐, 城既陷矣, 唯求速死耳。 副净 先生不必过虑,事到如今,降了就好。 外 这是那里说起?留守者, 留守封疆也。 封疆既失, 我便是个罪臣, 那有偷生之理!如今别无他求,唯求速死耳。 副净 我断不杀忠臣,何必求死。今而后我掌钱粮,阁部掌兵 马,无殊在明可耳。 外(大怒介)我为永历帝供职,岂为犬羊供职耶!2 作者把一个披肝沥胆,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英雄展现的世人面前,这对于二百 多年后又一次陷入民族存亡关头的中国人民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鼓舞作用。 62 1 吴梅, 吴梅全集作品卷 ,王卫民编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201 页 2 吴梅, 吴梅全集作品卷 ,王卫民编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219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14 广西巡抚张同敞,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爱国英雄。在桂林危急,众将逃离 的时候,只有张同敞只身泅水进入桂林,和瞿式耜并肩抗敌,并以“死则俱死耳, 古人耻独为君子,先生顾不与门生同死乎?”1表达了生死共患难的决心。被俘后, 孔有德劝降于他,他便愤怒地唱道: 【五供养】半生潦倒。故国河山,满地枪刀。天心无定局,人事也徒劳。 孤忠自矢,我钝司马,也黄泉含笑。做一个他乡鬼,也只为大明王朝。把 纲常名教一担挑!2 这是一个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的抗敌英雄,他产生的反响和带来的教育意义不 亚于瞿式耜。 与瞿式耜、张同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贪污粮饷,一心只为私利不顾国家和民族 利益的将领于元烨。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不顾前线抗敌的将领士兵的生死, 竟然无耻地贪污军饷,桂林破后他想带着贪污的金银财宝潜逃回家,却被乱军杀死, 吴梅通过这个人财两空的可悲下场,表达了对于这些祸国殃民的败类的痛恨。 如果说风洞山是借历史鼓吹爱国主义和民主革命的话,那么与它同时期的 京剧剧本袁大化杀贼则是直接反映了人民群众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及其走狗的社 会现实内容。吴梅笔下的袁大化是清末民初的一个封建官吏,虽然身在统治阶层, 但是对于高层统治集团崇洋媚外的行径十分不满,对帝国主义的走狗,那些专门欺 压百姓的马贼更是无比气愤。但是帝国主义的强大使得他不敢轻举妄动,当百姓被 马贼欺负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内心十分痛苦,经过一番挣扎,爱国爱民的思想终 于占了上风,于是他冒着得罪帝国主义的危险,派兵捉拿了马贼,并将他们斩首。 最后袁大化无限感慨地认为,只有把帝国主义以及他们的走狗和帮凶全部消灭,百 姓才能真正安心。袁大化这个官吏的形象代表了列强侵略、民不聊生的时代广大群 众内心的愿望和心声。 吴梅在他的作品中早期的作品中,大力地宣传了人们对于自己的祖国的忠诚和 62 1 吴梅, 吴梅全集作品卷 ,王卫民编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204 页 2 吴梅, 吴梅全集作品卷 ,王卫民编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218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15 热爱的思想,以及为她的独立与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从而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 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反对列强入侵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对于处于磨难时 期的中国广大的民众,无疑是具有很大的积极的教育意义的。 第三节 抨击封建制度 同情女性现状 鲁迅曾经说: “属于南社的人们,开初大抵是很革命的。但他们抱着一种幻想, 以为满洲人赶出去了,便一切恢复了汉官威仪,人们都穿着大袖的衣服,峨冠博带, 大步地在街上走。谁知赶走满清皇帝以后,民国成立,情形却全不同,所以他们便 失望。 ” 1这份失望者的名单中也有吴梅。吴梅曾经追求民主革命并为之奋斗,但是辛 亥革命虽然把满清皇帝赶走,推翻了封建统治,但是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却没有一 同消失。辛亥革命后,在这种失望情绪的支配下,吴梅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他 不愿意再在作品中去鼓吹革命和斗争。随着当时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大量问世,吴梅 受到这种创作氛围的熏陶,不自觉地把创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女性问 题上。在这段期间(一九一二年一九二零年) ,吴梅创作了传奇镜因记 、杂剧落 茵记 、南杂剧双泪碑等大量体现他女性观点的作品。深受西方关于妇女解放思 想影响的吴梅,提倡女性自由的婚姻观。女性观念成了他戏曲创作中的文化诉求中 的一个重要方面。 吴梅的女性观就不可避免地体现了他旧式文人烙印和新时代精神交织的矛盾的 两面性:一方面他的思想具有进步性,他同情当时为争取婚姻自由而斗争的女性, 对必须恪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提出了深刻的批评。在落茵 记 、 双泪碑和镜因记等三出戏曲作品中,吴梅不仅流露出同情女性的感情, 而且指出男女在婚姻上不平等的根源,就是女性在经济上不能完全独立。另一方面, 作为旧时代的文人,他仍然将女性的不幸归结为自由恋爱的问题,要求青年女子要 遵循礼教而“守身如玉” ,强调女性在社会争取自由的条件并不完全成熟,只能逐步 采取改良折中的办法,体现了他在婚姻和女性观上的局限性和封建性。 62 1 鲁迅, 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 鲁迅全集 (第四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 237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16 (一) 同情女性的悲惨处境 辛亥革命前后,追求婚姻自由的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慢慢抬头。然而封建婚姻制 度的根深蒂固,却扼杀了一些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和自由婚姻。吴梅对于积极争取 恋爱自由、婚姻幸福却最终落得悲惨遭遇的女性,给予了最大的同情。仅一折的杂 剧落茵记发表于一九一三年,主人公刘素素是一位俊俏善良的青年女学生,上 新学后受自由婚姻观的影响她与一位曾姓同学私定终身。在刘幼年就签有婚约的王 家准备迎娶的时候,刘与曾逃到日本躲避以追求心中的爱情,却不知道曾早已娶妻。 当其妻将曾带回国后,刘走投无路地回家,却遭到父母的无情驱逐。万分不得已之 下,刘只能投靠乳母,最终被乳母卖入了妓院。这一折的杂剧重点就是写刘在妓院 里面以悔恨交加的心情诉说自己的凄惨遭遇。刘素素因为向往婚姻自由而从一个大 家闺秀沦落为妓女,固然有其认人不清的一面,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其封建意识顽 固的父母和见钱眼开的乳娘所造成的,她的遭遇是对封建制度下社会道德沦丧的强 烈控诉。剧中,刘素素无奈唱道: “深深院,弄晴时候春光软。春光软,抛残书卷,愁听弦管。 ”1 吴梅用这样的凄凉的语言来表达刘素素内心的哀怨,亦能体现出对她的遭遇产 生的同情。 传奇镜因记发表于一九一二年,所谓“镜因”就是先因镜而生情,后因镜 而团圆。全剧写南京光复后,穷书生韩种与侠伎李姝丽曲折的爱情故事。韩、李二 人一见钟情,但是韩坚持“先立业,后成家” ,所以赠送李铜镜一面,作为定情信物。 不料却适逢西藏叛乱,韩随军西征,李被迫嫁人。韩回来后不忘旧情,两人历尽磨 难终于结为夫妻,在这一过程中,铜镜起了关键的作用。 镜因记虽不是悲剧,但 女主人公李姝丽的一生,却是在“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矛盾处境下的悲痛与绝 望中度过。一个大团圆结局的剧本的主人公,却一直表现出如此的凄凉和愁苦,吴 梅就是用这种强烈的反差来表达自己对于女性不幸的深切同情。 62 1 吴梅, 吴梅全集作品卷 ,王卫民编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273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吴梅的戏曲创作与传播 17 (二) 质疑传统婚姻制度的合理性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的传统婚姻制度的合理性, 也在吴梅的作品中被质疑了, 这在当时可以算是一个极大的突破。发表于一九一四的杂剧双泪碑 ,讲述了这样 一个故事:王秋塘留学后向往欧美的婚姻自由,于是毁去了和原本下聘的妻子李碧 娘的婚约,娶了汪柳侬为妻。李只能自怨自艾,但却因为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而不 愿他嫁,她写信将王的聘礼寄还给汪。汪看到信和聘礼后非常伤心,又碍于封建社 会道德不能将此事说与别人,导致一病不起,最后留下遗言希望王与李结合,履行 二人原来的婚约。王醒来后看到汪的尸体和遗书,痛哭不已。 王与汪的结合应该可以算是“天作之合” ,但是这种幸福却不能长久,李碧娘的 信使她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她决心牺牲自己来成全碧娘,于是一位妙龄女子在悲痛 之中自绝于人世了。李的命运却也是同样的悲哀与不幸!她与王的婚姻虽然是父母 包办,但是却一往情深,结果却落得被毁婚的下场。她自怨自艾,恨天捉弄,最后 决心“死守空闺,不问人世之事” 。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的夹击,把这个无辜的少女 推入了痛苦的深渊。从这个传奇剧本来看,封建的婚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深蒂固, 自由婚姻观点的软弱,导致了三个人的生离死别。吴梅进一步指出女性婚姻悲剧的 社会现实原因,是女性难以取得和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女性争取自由的条件还不 完全成熟。他在落茵记自序中说“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技术创新贷款合同样本2025
- 个人设备抵押借款合同
- 违纪学生教育协议
- 农药批发商的营销渠道考核试卷
- 2024年04月西藏自治区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4928人(含医疗岗)笔试历年专业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04月河南开封市妇幼保健院招聘35人笔试历年专业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 环保创新与企业资源优化考核试卷
- 企业安全知识培训
- 天然气在物流与运输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石膏在运动场地铺设材料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安标受控件采购管理制度
- 《针灸神奇作用》课件
- 美国医疗的社会变迁
- 亚低温的治疗与护理
- 2023全新混凝土罐车运输安全协议
- 防高坠自查自纠台账
- 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 zya1-31-2015
- 汽车托管租赁合同
- 《高等数学下册》(资料全集)
- 国家开放大学《土木工程力学(本)》形考作业1-5参考答案
- 抖音账号运营服务投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