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10254密 级:论文编号: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MASTER DISSERTATION 论文题目: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 贸易的互动关系研究 学科专业: 国际贸易学 作者姓名: 丁国荣 指导教师: 姚秉琪 副教授 完成日期: 二一年六月 论文独创性声明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它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它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同意上海海事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上网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摘 要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是生产要素、商品国际流动的两种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两种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贸易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各国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程度不断提高。中国也一直在坚持“走出去”战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海外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关系,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孰是因孰是果,尤其是在面临当今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应该以何种对策去面对。正是本文的研究所在。本文在阐述了当今我国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现状之后,采用了实证的分析方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长期关系和因果关系分析,通过分别对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进口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协整检验分析,得出不仅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的关系,而且进口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也存在长期的关系。对外直接投资不是引起出口变化的原因,而出口时引起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进口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进口不是引起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原因,对外直接投资也不是引起进口变化的原因。最后对当今国际金融危机情况下的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协整关系 格兰杰因果检验 经济危机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re the two channels of the flowing of the factors of the product, the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and the two forms of the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investment are becoming closing. The level of the countries taking part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is improving. China is insisting on the opening strategy, with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cale and scope of the enterprise expanding unceasingly, the quantity of the overseas institutions is increasing. 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becoming the urgently thing to be solved. Especially 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situations,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m, whether they have a long term or causality relationship, how we should do for them are all of key of this article.After sta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s including the he long-term relationship, causal analysis and the Co-integration test are adopted for the relationship, we learned that not only between the export and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xist a long-term relationship but also the import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xist a long-term relationship.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s not the reason of export changes, but the export influences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orts and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oes not exist. Finally, there are the analyses of the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xport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situation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Ding Guorong (International Trade) Directed by Prof. Dr. Yao BingqiKey worl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e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granger causal analysis,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目 录第一章 引言1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2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关系的模型分析4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9第二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11第一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和问题11第二节 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和问题16第三章 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22第一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22第二节 实证分析的结果及分析29第四章 金融危机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31第一节 出口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显著性31第二节 金融危机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特点32第三节 金融危机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4第五章 政策建议38第一节 注重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38第二节 扩大海外能源合作开发38第三节 变人民币升值压力为动力39第四节 推动实现并购投资健康发展39第五节 推广中国“创造”,建立自己的技术与品牌优势40第六节 充实完善对外投资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40第七节 不断提高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自身素质41结 论42致谢43参考文献44第一章 引言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最初,关于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是相分离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贸易和投资之间相互融合。两者在世界各国中的规模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贸易顺差29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净增加328.3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投资也从无到有,总体上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进出口额和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逐年上升,中国对外投资数量也大幅增加。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559.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1%,年度对外直接投资额首次突破500亿美元。截至2008年底,中国8500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74个国家或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12000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1839.7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根据先前学者对于两者的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进出口,进出口也可能带动对外投资的进一步扩大。不同的国家互动的关系结果也会不同。同时,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强。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受到严重的打击。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的处理并发挥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有助于把握好投资的方向,使得投资向有利于贸易的方向进行。随着全球化的加快,国际水平化分工不断深化,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部贸易迅速增长,未来各国的贸易增长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直接投资的增长,不仅仅是对东道国,对于母国也是如此。在全面分析和综合比较的基础上,阐明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和影响程度、影响的渠道和相互的贡献,将会对两者之间形成一个综合客观的评价,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进而对现实实际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另外,国内学者大多研究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随着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对外直接投资必然成为一种趋势,在当前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多样化、普遍化的形势下,必须及时进行投资与贸易政策的宏观协调,统一投资规范,这样才能推进投资与贸易自由化进程,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理论综述(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贸易理论的分歧早期的国际贸易学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后来的重商主义强调反对金银出口和商品进口,不提倡自由贸易,对于国际贸易的理解是片面和狭隘的。国际贸易真正的理论体系的发展是从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论开始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最初是不相关的,两者的假设前提是不一样的。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简单的研究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并没有考虑汇率、国际资本流动等因素,是纯粹的贸易理论。最初古典贸易理论,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学说是把劳动力作为唯一的要素投入,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的绝对和相对不同,即绝对劳动生产率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源于商品的价格差异,商品的价格差异是由于资源的禀赋的不同,根据自由贸易的假设,要素的差异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进行充分的利用,最后根据斯托尔帕-萨缪尔森的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不同的要素禀赋最终价格会被均等化,各国根本就不会去考虑对外直接投资。同时,由于市场的完全性,对外直接投资也是没有必要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的优势。海默的垄断优势论在理论上开创了以国外直接投资为对象的新的研究领域,假定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这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不同的。市场的不完全性表现在产品市场的不完全,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规模经济导致的不完全以及贸易壁垒导致的不完全。跨国公司可以凭借对某种专门技术的控制、原材料来源的控制、规模经济优势、产品开发和更新的能力、对分销渠道的控制等垄断优势与当地企业竞争,获得垄断利润。该理论也仅仅是从企业层面上进行分析,没有将国家贸易的因素考虑在内,更没有解释国际贸易。因此,理论前提和假设的差异决定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初分歧。(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贸易理论的融合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的经济贸易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传统的国家贸易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经济学家开始重新审视国家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将国际直接投资引入国际贸易或者将国际贸易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加入到国际直接投资,或者将两者作为一体化进行研究。同时,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加强,其内部贸易和一体化生产推动着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之间的进一步融合。最早将国际贸易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联系在一起的是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将产品分为产品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他认为在国际市场范围内,某一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就决定了其生产区位不同,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生产过程或者产地转移的结果。产品创新阶段,企业在国内生产具有垄断优势,对国外市场的需求主要采取出口贸易的形式。在成熟阶段,创新国家的企业开始到与本国需求类似的国家进行直接设厂投资,争取市场份额。在标准化阶段,企业的垄断优势已经消失,产品的生产转移到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原来的创新国家开始从国外进口。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纳入同一框架。1内部化理论是由巴克利等人提出的,认为世界市场是不完全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国际市场存在缺陷使得企业的交易费用过大的情况下,就会将国际市场内部化。企业内部化的过程就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同时也是跨国公司形成的过程。内部化理论在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同时,也说明了企业选择国际生产方式的标准。如果通过世界市场进行贸易的交易费用小于企业将外部市场内部化所增加的管理费用的时候,企业就会选择国际贸易,反之则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2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是邓宁认为决定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是吸收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关于比较优势的思想,而所有权优势则是承袭了海默的思想。当一个企业拥有全部的三项优势的时候,就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如果只有所有权优势,则将会将这种无形资产进行转让。如果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则企业就会进行出口贸易。3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成功的说明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竟争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资源禀赋的较大差异使得国家之间进行产业间贸易,禀赋类似,需求相近的国家进行产业内贸易。当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无法完全消除国际间资源禀赋的差异,就会有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产生。4一体化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一步将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进行融合。纵向一体化的理论中,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关系表现为跨国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产品的进口和出口。要素禀赋差异越大,这种进出口地规模就越大,跨国公司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就越大。横向一体化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相似程度越高,其市场规模、要素禀赋和技术效率的优势就越大,越能吸引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内和跨国公司内部的贸易越频繁。4二、国内研究理论综述国内的学者也对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主要的是集中在理论关系研究方面,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的效应研究上。冼国明等(2003)依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分析得出FDI与中国的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王洪亮、徐霞(2003)研究日本对华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发现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和中日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互补关系。5蔡锐(2005)用岭回归的方法得出:FDI与中国的贸易是有显著性的正相关性的,而中国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是不显著的,中国对非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是在一定程度上显著的。魏刚、谢臻(2009)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相关性具有单方向和长期效应的特点,出口贸易对FDI有长期显著的拉动作用,而FDI对进口、出口贸易的影响都十分微弱。张久红(2007)认为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对东道国的出口,但却抑制了从东道国的进口。中国FDI的贸易效应也存在着空间上的差异,表明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贸易密切度影响中国FDI的贸易效应的空间变化。张谊浩(2004)本文基于我国的相关数据,利用Grander非因果检验法研究表明: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之一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反馈关系。张应武(2007)运用引力模型,对我国1999-2005年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即两者是互补的,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口的影响则不显著。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关系的模型分析一、 替代关系模型-蒙代尔替代模型蒙代尔在H-O模型的基础上得出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之间是替代关系,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会促进要素的流动,而对要素流动的限制也会促进国际贸易。两者都能实现商品价格均等化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即使要素不能流动,自由贸易除了使商品价格均等化之外,也能使要素价格均等化;同样,即使无法贸易,要素的自由流动除了使要素价格均等化外,也会促使商品价格相同。蒙代尔替代模型假设:(1)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2)两种产品和两个国家: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A国在生产Y产品上有优势,B国在生产X产品上具有优势。(3)生产技术假定:两国生产技术相同,而且边际收益递减规模报酬不变。(4)要素假定:劳动和资本可以在国内各部门间自由流动,各国的要素禀赋相对充裕程度排除了完全专业化生产的可能。ATaPaYCaXQ aOIaPaQaTaY1Y2X1E图A A国图2-1 A国的贸易替代模型图A表示A国家,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Y和X商品,曲线Ta 和 Pa分别表示生产可能性曲线和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Ta和Pa相切点为最佳生产量Q a。Ia表示消费无差异曲线,与Pa的相切点Ca表示最优消费点,A国的生产优势是Y产品,生产AQ a的Y产品出口,进口ACa的X产品。图B表示B国家,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Y和X商品,曲线Tb和 Pb分别表示生产可能性曲线和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Tb和Pb切点为最佳生产量Qb, Ib表示消费无差异曲线,与Pb的相切点Cb表示最优消费点,B国的生产优势是X,生产BQb的X产品出口,进口BCb的Y产品。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进出口额相等,三角形ACaQa与三角形BCbQb相等。贸易达到均衡。当B国提高对进口Y产品的关税后,则A国出口到B国的Y产品价格上升,B国内部扩大对产品Y的生产,同时,对Y资本需求上升,B国的资本价格上涨,促使A国资本在利润的驱使下流向B国,进一步扩大B国对Y产品的生产。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升为Tb。而A国家的资本外流,使得国内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缩小,变为Ta。在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A国家的最优生产点变为Qa,B国家的最优生产点变为Qb。则A国家减少了Y1Y2的Y产品的生产,增加了X1A的X产品的生产,B国家增加了Y1Y2的Y产品的生产,减少了FQb的X产品的生产。但是三角形QaEQa和三角形QbFQb全等,所以A国减少的Y产品的生产量Y1Y2与B国增加增加的Y1Y2的产量相等,A国增加的X1A的X产品的产量等于B国减少的FQb的产量。所以,A、B两国X和Y产品总产量与自由贸易条件下相比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蒙代尔认为: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是一种完全相互替代的关系。6BPbTbQbIbTbPbXYOCbQbFY1Y2图BB国图2-2 B国的贸易替代模型二、 互补关系模型(一)马库森和斯文森模型马库森和斯文森利用要素比例模型揭示了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它们之间表现为替代性和互补性,但究竟是替代还是互补关系则取决于贸易和非贸易要素之间是“合作的”还是“非合作的”。如果贸易和非贸易要素是合作的,则商品的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将互相促进,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如果二者之间是不合作的,则商品贸易和非贸易要素的流动就会表现为一种替代关系。7(二)小岛清模型小岛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是相互促进的,存在贸易创造。在小岛清模型中所讨论的投资不仅仅是资本的流动,更是包含了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多种要素在内的一揽子转移。生产函数先进的国家向落后的国家转移生产要素能够扩大贸易量。假设:(1)投资国A资本丰富,接受投资国B劳动力丰富。(2)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A国在Y产品上有比较优势,B国在X产品上有比较优势。(3)A国在X,Y两种产品的生产中,均采用先进的生产函数。在X产品的生产上两国技术差距较小,而在Y商品的生产上两国的技术差距较大。(4)A国选择在X商品上对B国进行直接投资。YXTaPaOQaQaCaPaIaA国图2-3 A国的贸易创造模型XB国IbCbQbTbQbPbYTbOPb图2-4 A国的贸易创造模型如图所示: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Ta,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Tb, 两国的最初均衡生产点分别为Qa和Qb。A国生产X商品的条件优于B国,A国向B国X产业进行技术转让和提供经营管理知识,则不会影响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化,B国在接受了A国的投资之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扩张,由Tb变为Tb。商品价格比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生产均衡点由Qb变为Qb。B国的最优消费点为Cb,因此从前后来看,B国X产品产量增加,B国的进口和出口贸易都扩大了。对A国来讲,把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给B国也能从中获得一定的利益,同时也降低了B国的生产成本,A国的贸易条件变为Pa ,Pa 的斜率大于Pa的斜率,说明贸易条件改善了,A国可以生产更多的Y产品,并且每个单位的Y产品可以换回更多的X产品,A国在要素转移过程中也得到了利益。总之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具有互补效应,国际直接投资引起更多的国际贸易,即贸易创造。8三、 补偿投资模型Bhaati和Dinopoufo的补偿投资模型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分析了政府行为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对投资在寡头竞争和企业层面上进行了研究,考察出口国家的企业如何利用补偿投资来化解潜在的保护威胁。补偿投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政府与政府之间相互关系引起的投资,二是由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关系引起的投资,第三种补偿投资则是为了化解当地企业游说政府给予保护的威胁以减少“保护需求”。他们认为贸易和投资的关系不仅取决于要素价格差异等纯经济因素及现实贸易障碍,在存在贸易保护威胁时,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也会产生贸易和投资之间的替代或互补。贸易和投资之间的一种跨时期关系,即厂商从一个时期利润最大化角度看投资虽然不是一种最优选择,甚至可能会带来损失,但投资本身会减少或者避免在下一个时期东道国政府采取贸易保护所带来的损失,因此,从贸易和投资的相互联系角度看会实现第二期的利润最大化。由于对第一期损失可以在预计的第二期补偿,因而将这种投资称为补偿投资。这种理论模型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大规模增加作了较好解释。9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本文进行的是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动态研究,双方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否具备因果关系,双方的作用在何时孰强孰弱,何时更适合出口,何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更有优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双向关系,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两者之间谁的作用大于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选择。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相互融合的理论思路,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探讨两者在中国所呈现出来的互动关系及作用途径,以及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适时调整对外投资的模式和改变。文章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从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出发,论述了国内外的研究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关系的理论分析。描述了三个关系模型:1、替代关系模型的代表是蒙代尔模型2、互补关系模型:马库森和斯文森模型、小岛清模型3、补偿投资模型第三部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和问题的描述。分别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主体、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分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特点描述了中国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中国进出口贸易主要写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规模、结构、主要国家和地区。第四部分是中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选用了1982-2008年的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和因果检验之后,对两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第五部分是金融危机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分析了在当前金融危机下的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六部分是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二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第一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一、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况和投资者构成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2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5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93%。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12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3%。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211.6亿美元。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265 .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 .3%。2008年,中国外直接投资净额559.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1%,其中新增股本投资283.6亿美元,占50.7%;当期利润再投资98.9亿美元,占17.7%;其他投资176.6亿美元,占31.6%。截至2008年底,中国8500家境内投资者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2000家,分布在全球174个国家(地区),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1839.7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10 由此可见,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时成上涨趋势,每年的较上年都有所增长,甚至是前一年的两倍。图3-1 1990-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情况表 (单位: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主要特点是投资主体多元化,所属行业以制造业所占比例最大。2003年,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占有43%的比例,有限责任公司22%,股份有限公司11%,私营企业10%。2004年,国有企业占整个境内投资主体的比重由上年的43%降至35%,而有限责任公司及私营企业对外投资比重分别上升了8%和2%。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中有限责任公司所占比重超过国有企业跃居投资主体首位;国有企业占境内投资主体的比重由上年的35%降至29%,而有限责任公司所占比重为32%,比上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中有限责任公司所占比重为33%,位于境内投资主体数量的首位,并较上年又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占整个境内投资主体的比重26%,位于境内投资主体总数的第二位;私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主体数量占12%,位于投资主体数量的第三位。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中国有企业占整个境内投资主体的比重继续下降,有限责任公司占境内投资主体的比重上升到43.3%,位于境内投资主体数量的首位。国有企业境内投资主体数量占19.7%,较上年下降6个百分点,位于境内投资主体数量的第二位,有限责任公司所占比重较上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位于首位。私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主体数量占11%,位于投资主体数量的第三位。2008年,有限责任公司占境内投资者的比重升到50.2%,较上年提升了近7个百分点,位于境内投资者数量的首位。国有企业境内投资者数量占16.1%,较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位于境内投资者数量的第二位,私营企业占9.4%,位于投资者数量的第三位。从境内投资主体的行业分布看,制造业所占的比例最大。主要分布在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纺织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福建省、江苏省、上海市、黑龙江省的境内主体数量占整个境内投资总数的六成;浙江省的境内投资主体数量居首位,七成的私营企业投资主体来自浙江、福建两省。10 二、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分布(一)地区分布从总体上看,2003-2006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其中,亚洲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澳门、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缅甸、柬埔寨、越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富汗等国家和地区。拉丁美洲主要分布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秘鲁、巴西、阿根廷国家和地区。2007年对拉丁美洲地区的投资下降幅度较大,对亚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的投资增长1倍以上。2007年,中国对拉丁美洲的投资49亿美元,较上年减少35.7亿美元,同比下降42.1%。亚洲153.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0.1%。北美洲11.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36%。非洲15.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02.6%。大洋洲7.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09%。欧洲10.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3.1%。2008年,中国对拉丁美洲的投资继续下降,拉丁美洲36.8亿美元,较上年减少12.2亿美元,同比下降25%,占流量的6.6%。同时下降的还有欧洲8.8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9.3%,占1 .6%,北美洲3.6亿美元,较上年下降68%,占0.6%。投资仍然集中在亚洲,投资435.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62. 5%,占到流量77.9%。非洲54.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49%,占9.8%,非洲的增幅最大。下图是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地区分布。10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图3-2 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地区分布(二)产业分布总体上看,主要分布在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2003年和2004年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2005年,以投资控股为主的商务服务业投资49.4亿美元,占当年流量的四成。制造业22.8亿美元,占18.6%,主要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等。批发和零售业22.6亿美元,占18.4%,主要是从事进出口贸易类企业的投资。采矿业16.8亿美元,占13.7%,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投资。交通运输、仓储业5 .8亿美元,占4.7%,主要是水上运输业的投资。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采矿业85.4亿美元,占40.4%,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投资。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批发和零售业66亿美元,占24.9%,其中有四成的投资属当期利润再投资。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商务服务业217.2亿美元,占38.8%,金融业140 .5亿美元,占25 .1%。批发和零售业65 .1亿美元,占11 .7%,采矿业58.2亿美元,占10.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6 .6亿美元,占4 .8%,制造业17.7亿美元,占3.2%,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3 .1亿美元,占2.3%,建筑业7 .3亿美元,占1 .3%,房地产业3.4亿美元,占0.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亿美元,占0 .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 .7亿美元,占0 .3%,农、林、牧、渔业1.7亿美元,占0.3% 10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图3-3 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行业分布 单位:亿美元三、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过于集中在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投资于亚洲是最集中的,占到77.9%。其次是非洲9.8%。从流向的主要国家(地区)情况分析,中国香港、南非、英属维尔京群岛、澳大利亚、新加坡、开曼群岛的流量达到505亿美元,占到当年流量90.3% 。在这种情况下的对外直接投资,既不利于我国进行市场的开拓,也不利于中国进行市场多元化战略的要求和当今世界经贸格局的变化。区域特色不明显,同时,在集中国家和地区之间容易进行交叉重复投资,进一步引发投资者之间的恶性竞争。(二)投资规模小且投资方式单一主要以直接投资为主,企业兼并以及间接投资为辅,采取新建的方式,经营风险较大。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企业在国际生产与国际投资中的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国海外企业总体赢利状况也不尽如人意,仅有1/3盈利,1/3亏损,1/3维持。在现在的国际金融资本运作环境下,如此单一的投资模式,已经不适应激烈的国际投资的竞争环境。由于规模偏小,中国的跨国企业很难获得规模优势,难以进行有效地研究和开发,无力支持销售和售后服务,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表3-1 1995-2007年中国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与占世界百分比(亿美元,%)经济体1995-2000(年平均)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全球707453745628920288081323219965发展中经济体(含转型经济体)7645425571341131923603043中国22.12728.555122.7211.6265.1占全球比例0.30.50.50.61.41.61.3占发展中经济体比例2.94.985.14.19.38.978.7数据来源:2008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国的投资主体仍保持国企为主、垄断性行业为主,而且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仍然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大型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在行业分布上高度集中在垄断国企占统治地位的金融、石油、航空、电力行业和中国企业具备一定优势的IT、家电等竞争行业。由于政策向大型国企倾斜,使得这些企业一方面盈利能力强,一方面大胆投资海外,造成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更倾向于投资海外的假象。(三)对外投资缺乏风险保障机制对外直接投资立法滞后,法律法规不完善,对外投资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有相关的规章和内部政策,但是这些规章和政策均缺乏整体性的设计,相互之间的系统性和稳定性较差,不能适应对外投资发展的需要。政府方面的监管和服务功能不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过程。在促进海外投资方面,国家需要以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对投资的方向、产业、国别进行进行明确的有效的投资指导,但是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缺乏明确的产业导向和国别市场导向,不能满足相关企业对海外进行投资的相关足够的信息需求。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保证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和缺陷。(四)缺乏对外投资管理经验中国绝大多数的对外投资企业的管理模式都是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对于国际市场的运作不成熟,而对外的大型投资管理、国际的大型投资资本运作都需要对国际市场和资本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对整体的企业模式运营经验丰富的人才,而在中国匮乏既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较高的外语水平,又通晓国际惯例并且能够进行国际营销运作的人才。2007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开始进入了拐点,这对于中国的对外投资活动来说,既是一次进行投资资本结构调整和投资资源有效整合的契机,又是一次参与全球资本重新划分的大好时机。人才跟进不足则就会阻碍和滞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第二节 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和问题一、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规模2003年进出口总额达8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出口额4384亿美元,增长34.6%;进口额4128亿美元,增长39.9%。2004年进出口总额达115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出口5934亿美元,增长35.4%;进口5614亿美元,增长36.0%。2005年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进口6601亿美元,增长17.6%。出口大于进口1019亿美元。在全国进出口总额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额为83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出口额4442亿美元,增长31.2%;进口额3875亿美元,增长19.4%。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亿美元,增长20.0%。出口大于进口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5亿美元。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货物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货物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出口大于进口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200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货物出口14285亿美元,增长17.2%;货物进口11331亿美元,增长18.5%。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29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8亿美元。11由此可见,中国的进出口规模和进出口额都是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数据来源:2003-2008年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图3-4 2003-2008年货物进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二、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工业制成品进口稳步上升,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成为进口主导产品,进口商品结构呈现逐步优化的趋势。随着我国外贸规模的扩大,初级产品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比重稳步上升。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比重呈上升趋势,成为进口的主导产品。这种变动趋势表明我国一般加工业的国产化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从而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同时,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表3-2 2003-2008年 中国进口商品结构 金额单位:亿美元200320042005200620072008总值4128.365614.236601.187916.149558.1811330.86初级产品727.831173.001477.101871.412429.783627.76食品及活动物59.5991.5693.8899.97114.97140.50饮料及烟类4.915.487.8210.4114.0219.20非食用原料341.19553.78702.12831.641179.091672.08矿物燃料、润滑油292.14480.03639.57890.021048.261691.09动、植物油脂及蜡30.0142.1433.7039.3873.44104.88工业制成品3400.534441.235124.096044.727128.417703.11化学品489.80657.44777.42870.791074.991191.95原料分类制成品639.05740.72811.59869.601028.671071.59机械及运输设备1928.692526.242906.283571.084125.084419.18杂项制品330.17501.55608.72712.95875.04976.19未分类其他商品12.8215.2920.0820.3024.6544.20数据来源:2008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出口商品结构继续改善。从大类商品来看,初级产品出口比重继续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继续上升。2003年上述比重分别为7.49%和92.05%,2008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更降至5.44%。在初级产品中,食品及活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库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河南长期劳动合同范本
- 2025至2031年中国普通绿豆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收卡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生态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打印机外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仓贮用低温除湿装置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致敬劳动筑梦成长主题队会教案
- 造型模板护岸施工方案
- 2025年合同法务人员合同管理实训题
- 盘州市柏果镇卫生院村医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及指引解读课件
-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宝葫芦的秘密》(含答案)
- 《新生儿复苏》课件
- 《教育系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知识培训 (一)
-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素质大赛情景答辩题(附参考答案)
- DB3309T 104-2023 石油化工装置雷电防护检测业务规范
- 2024年06月工商银行黑龙江分行金融科技社会招聘(4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公共基础知识课堂笔记
- 密室逃脱NPC协议
- 物业公司保安巡逻岗巡查记录表(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