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预设是语言逻辑研究中的。个重要问题。白弗雷格赋予这个概念以逻辑学和哲 学意义以来,围绕这个问题产生了大量的讨论和相关文献。因为预设与意义、真值、 语境等问题域联系紧密,目前仍然有相当多的学者表现出对这个问题的兴趣。 预设的研究呈现出极其错综复杂的局而,存在很多悬m 未决的争议,并且几 乎各家言论都可能在其它文献里发现有力的反驳。其中争议最大的是语义预设和 语用预设何者更合理的问题。本文即试图以这个问题为中心发出一种自己的声音。 文章的“前言”部分解释了借奎因的书名“从逻辑的观点磊”作小标题的原 因,并咀之说明了此项研究所局限的范围、采用的方法和行文的一些基本预设。 为了勾勒出一个大致的研究背景并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我用第一章简要叙述了预 设研究的历史及国内研究的现状。以之辙发出更多研究同行的兴趣,则是字里行 间半遮半显的一个愿望。鉴于国内一些学者将预设误等同于前提这种现象,本文 第二章分别从两个概念作为自然语言的意义和作为严格的逻辑学概念的意义两 个方面作了比较,认为两个概念并不等同。这个区分是反驳“预设常真”的前奏。 对_ 丁:一些语用预设论者反驳语义预设的最主要论据“预设常真”,我在本文 第三章将会指出“它是一个伪问题”,因为从斯特劳森的语义预设定义根本不可 能合乎逻辑地得到“预改常真”的结沧。驳斥了“预设常真”的诘难,并不意味 着语义预设的理论困难都得到了消解。尽管如此,在我看来,语义预设仍然有其 价值。在文章的第四章,我将先评析剥待语义预设的三种最典型的态度以及周礼 全先生从语用学角度提山的语用预设定义,然后论述自己的支持结合语义分析和 语用分析来研究预设的立场的两个主要理据,其一,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是互有 裨益的;其二,预设的语义学分析和语用学分析是互补的。 不管是本文对预设和前提两个概念的辨析,对“预设常真”的反驳,还屉为 预设的语义分析的辩护,都不能算是对预设理论的研究有实质性的推进。抱着这 个遗憾,我在文来的简短结语里提示了一种可能的更深入思考的方向,算是对预 设理论研究能有更大进展的一种期待。 关键词:坝设;逻辑;预设常真 兰! ! ! ! ! ! 兰! 竺! ! ! 堡呈! ! ! ! 2 1 坐! ! = = ! ! ! 竺! 望里! 型! ! ! 型竺! ! ! a b s t r a c t 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i sa ni m p o r t a n ti s s u eo fl i n g u i s t i cl o g i ca n dl i n g u i s t i cp h i l o s o p h y s i n c ef r e g ei n t r o d u c e di ti n t ol o g i ca n dp h i l o s o p h y , t h e r eh a sb e e ns e v e r ed e b a t e s c o n c e m e dt h i si s s u e n o w a d a y s ,m a n ys c h o l a r sa r ei n t e r e s t e di nt h i si s s u e ,b e c a u s eo f i t sc l o s er e l a t i o nw i t hm e a n i n g ,t r u t ha n dc o n t e x t 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s t u d yo n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i sq u i t ec o m p l e x ,m o s to ft h e v i e w sm i g h tm e e tas t r o n gr i v a li no t h e rl i t e r a t u r e s a m o n gt h e s ed e b a t e s ,t h et o po n e i sw h e t h e r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s e m a n t i co rp r a g m a t i c , w h i c ht h i sp a p e rm a i n l yi n q u i r e d i nt h ep r e f a c eo ft h i sp a p e r , t h er e a s o n sf o rt h ea u t h o rt ou s eat i r eo fq u i n e s b o o k _ 一f 而mal o g i c a lp o i n to fv i e wa s as u b t i t l eo ft h i sp a p e ri sg i v i n g t h e s u b - t i t l eh e l p st h ea u t h o re x p l a i n i n gt h ed o m a i n ,t h em e t h o d sa n dt h en e c e s s a r y 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 so ft h i ss t u d y i no r d e rt om a k et h eb a c k g r o u n da n dt h ep r o b l e m sw e a r ef a c i n gc l e a r , i nc h a p t e ro n e ,t h ea u t h o rn a r r a t e dt h e h i s t o r yo fs t u d y o n 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a n di t s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i n c h i n a i ti sa l s oaw i s hp a r t l y h i d i n g b e t w e e nt h el i n e st os p u rt h es c h o l a r s i n t e r e s t so ns u c ha ni n t e r e s t i n gi s s u e p a r t l y b e c a u s eo ft h ed i f f i c u l to ft r a n s l a t i o n ,m a n yc h i n e s es c h o l a r sh o l dt h a t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 i sp r e m i s e i nc h a p t e rt w o ,i dl i k et op o i n to u tt h a ti ti sa l lo b v i o u sm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b yc o m p a r i n gt h e s et w oc o n c e p t s ,b o t ha so r d i n a r yl a n g u a g ea n dl o g i c a lc o n c e p t s t h ec o m p a r i s o ni sap r e l u d et or e f u t eac r i t i c i s mo fs e m a n t i c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 - - t h e p a r a d o xo fs e m a n t i c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 i nc h a p t e rt h r e e ,1w i l ls h o wt h a ts u c hac r i t i c i s m t r i g g e r e dap s e u d o p r o b l e m ,b e c a u s ei t i sn o tal o g i c a lc o n c l u s i o nf r o ms t r a w s o n s s e m a n t i cd e f i n i t i o no f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 a l t h o u g ht h er e f u t a t i o nd i dn o ts o l v ea u p r o b l e m s o fs e m a n t i c 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 ,i nm ye y e s ,t h ec o n c e p to fs e m a n t i c 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i ss t i l lv a l u a b l e i nc h a p t e rf o u r , 1w i l li n t r o d u c et h r e et y p i c a la t t i t u d e s t o w a r d ss e m a n t i c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a n df i r s t l yc o m m e n tz h o ul i q u a n sp r a g m a t i c d e f i n i t i o no f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 ,t h e n1w i l ls t a t et w or e a s o n st os u p p o r tt h et h i r da t t i t u d e i ti sap i t yt h a ta l lp a r t so ft h i sp a p e rd i d n tm a k ea n ym e a n i n g f u lb r e a k t h r o u 【g ho f r e s e a r c ho n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 ,n om a t t e rt h ec o m p a r i s o no f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a n dp r e m i s e , t h er e f u t a t i o no ft h ep a r a d o xo fs e m a n t i c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 ,o rt h ed e f e n df o rs e m a n t i c 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 s ois u g g e s t e dap o s s i b l eo r i e n t a t i o no fd e e pt h i n k i n ga sas i n c e r e w i s hi n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1h o p et h i ss u g g e s t i o na n dt h ep a p e ri t s e l fw i l lb eh e l p f u lt o c h i n e s es c h o l a r sw h om i g h tp l o u g hi nt h i sd o m a i n k e yw o r d s :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 ;l o g i c ;t h ep a r a d o xo fs e m a n t i c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 i i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 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门大学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有权 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 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 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o v )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 日期:2 呻1 年b 月f 日 日期:年月 日 v 马 护 ,必 名 名 签 签 者 师 作 导 前言 前言 对于熟习逻辑学的人们而言,一提起预设,脑子里马上会想到两个例子。一 个是国内形式逻辑教科书上很常见的例子,“你停止打老婆了吗? ”另个是罗 素遇到的一个难题,“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头。” 预设毫无疑问本来是英语中一个日常语词,母语为英语并受过一定教育的人 们大多知道这个语词的用法,并且他们很可能对哲学一无所知。它作为个哲学 概念,开始出现在西方学者的论文中时便打上了分析哲学的烙印。弗霄格应当 是最先把它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来使用的,达米特把分析哲学定义为“后弗雷格哲 学”,其用意就是要强调分析哲学后来生发的诸多论题与弗雷格的关联,诸如真 值函项、意义与指称、语境原则等等。“预设”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因为斯特劳森的论述,当然也因为预设本身和意 义与真理理论等问题的关联,它成为分析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对它的研究和讨 论曾一度非常激烈,产生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七八十年代,随着分析哲学对日常 语言的关注和对语言问题的重视,这个问题又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浓厚兴趣,几乎 各个语言学流派都涉足了这个问题的研究。尽管有些哲学家及语言学家做出了重 要贡献,但像大多数哲学问题一样,围绕预设问题展开的争论仍然到了令人眼花 缭乱的地步。这些问题,在今天还很有讨论和研究的必要。 促使笔者写作此论文的主要动机在于国内一些学者对预设的一个明显的误 解,这种误解在语言学界表现得尤为明显,当然逻辑学界也不乏其人。部分因为 翻译的原因,很多人会认为预设即前提。其实作为两个逻辑学概念而言,二者有 很大区别。基于这种混淆及其他一些原因,有些学者通过不太恰当的形式化得 出了“预设常真”的结论,矛盾总是为逻辑学体系所不容,既然语义预设会推出 预设常真的矛盾,那么预设就不能是语义的,而只能是语用的。维特根斯坦云: “哲学就是语言批判。”其思想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许多问题确实源于语言的误用 这个事实。我把澄清这个误解并对相关的问题作较深入的探讨视为本文希望达到 的目的。首先我将指出预设并不是前提,并对将预设误当作前提的原因作出分析, 在拙文预设和前提之辨发表后,笔者留意到黄华新先生也曾就“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 ”的译名问题发表过 相同的看法,详见黄华新论预设的特征和种类杭州大学学报1 9 8 8 年篼3 期 1 语义预设研究从逻辑的观点看 继而指出“预设常真”是个不能从斯特劳森的预设理论合乎逻辑地得出来的伪问 题。语用预设论者指责语义预设的最主要的论据落了空,我们便有了施展为语义 预设合理性辩护的场地。读笛卡尔和休谟的文字曾告诉我一个道理,语言的浅显 和平易并不会有损思想的魅力。“辞章”非我所长,但将本文想说明白的想法说 得清楚明白则是我的虚荣之所在。 正如标题所揭示的,本文的目的旨在以逻辑为手段对语义预设进行研究。从 内容上看,语义预设是指从语句的意义或者命题的真假角度来考察和定义预设; 以其对象而言,用“语义预设”一词一般指的是由弗雷格肇始,主要以斯特劳森 为代表的预设理论,而区别于以斯涛纳克尔、莱文逊等人倡导的风行于语言学家 中间跟语境联系紧密的语用预设观点。不过,要加以说明的是,斯特劳森使用的 预设概念有时候也带有很强的语用色彩。出于逻辑学学科背景的考虑,我在标题 “语义预设研究”之后附上了一个小标题从逻辑的观点看,以奎因的书名作 小标题有哗众取宠的意味,但更重要的则在于它的几个作用: 第一,它既限定了我的研究范围,又可以作为回避那些对于自己来说力有不 逮的一些问题的托词。预设问题涉及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不同的 学科总会对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思考,他们关注的焦点不可能完全重合。本 文的写作仅将预设作为逻辑学研究的对象来考量,或者说对预设作逻辑语义学的 研究。一些仅仅或更受语言学家关注的问题会不被纳入本文的研究范围,比如语 言学者从语用的角度提出的预设的投射( p r o j e c t i o n ) 、预设的前提触发语 ( 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t r i g g e r s ) 等问题。当然行文中我还必须提及一些语言学家 所做出的贡献,丽且也不可能绝对脱离了语用预设这个对立面来研究语义预设, 上述仅仅表明论文的侧重而己。 第二,它表明了此项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不管是逻辑学的学科性质,还是研 究对象、研究目的等因素,都决定了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将以逻辑分析、语言分 析为主。预设问题的讨论是随着西方分析哲学的诞生而兴起的,预设问题的最初 研究以及主要成果也是一些著名分析哲学家做出的,如开始提出问题是弗雷格, 后来罗素以及斯特劳森等人作了深入细致的讨论。这些分析哲学家们像研究其他 问题一样用语言分析以及逻辑分析的方法来研究预设,他们所采用的方法在某种 意义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方法的范型,任何后继的研究既不能忽略他们的研究成 果,也不能不受他们方法的影响。当然文章在一些必要的情况下也会辅以尽可能 2 前言 审慎的综合概括,尤其在简述预设研究的历史以及本文试图获得的一些结论性的 部分。 第三,表明本论文写作的一些“预设”。“从逻辑的观点看”首先意味着我所 使用的概念如果未经特别解释,大多是逻辑学意义上的;其次,文章中有些内容 的理解可能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学知识以及对分析哲学的了解,但我并不认为这 会对本论文的可能的读者构成困难,所以为了行文的简洁我会在某些地方放弃一 些累赘但也许必要的解释;再次,本文的写作同样预设了语句、陈述、命题和判 断等几个概念的区别。一些分析哲学家因为自己的哲学立场对这几个概念的使用 非常严格,我也愿意将这几个概念作出区分以避免不必要的含混。简单言之,陈 述是语句的一种,它叙述某个事态,我们还可以用语旬来表示疑问、请求或者是 感谢。命题是通过语句的表达而得到断定的东西,只有陈述句才表达命题,只有 命题才有真假,语句是根据它们所表达的命题的真假而为真或假。“判断”则是 一个被本文所舍弃了的概念,因为它把命题本身与同意这个命题的心理活动相混 淆了。当然这种区分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谈论语句的预设或是陈述的预设中的 一种。而且因为文章中一些引文的作者可能对这几个概念的使用并不一致,所以 以下论述中出现有语句的预设、陈述的预设以及断言、命题甚或判断、论断等概 念也就不足奇怪了。但纯粹出于我笔下的文字我更愿意像斯特劳森一般称之为 “陈述a 预设陈述b ”以获得一种比较一致的论述,但是考虑到某些疑问句或者 祈使句也能有它的预设,我并不反对“语句a 预设语句b ”的说法。 简练地交待一下预设问题的产生、发展以及国内的研究现状应该是件必要的 工作,它至少能提供一个粗略的帮助理解的背景。本论文以问题为主线,这个背 景的速写恰恰也会帮助我们提出将要探究的问题。 这种区分主要依据格雷林在其著作逻辑哲学引论中的论述 3 语义预设研究从逻辑的观点看 第一章预设研究简史与国内研究现状 第一节预设研究简史 在前言里提到的两个例子现在可以获得较详细的说明了,像“你停止打老婆 了吗? ”这样一个问句,不管被问者的回答是“是”还是“不是”,我们都可以 认定他“曾经打过老婆”而给以不屑的鄙夷。假如被问者根本就没有老婆或者有 老婆但是夫妻很恩爱,面对这个问句时,则两种回答都不是恰当的。为什么昵? 因为这是一个复杂问句,它涉及到“预设问题”一个在二十世纪初形成讨论 的逻辑学与语言学问题。“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头”这个例子表面看来稀松平常, 但它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费了很大力气希图解决的一个难题。根据排中 律,“a 是b ”与“a 不是b ”二者中必有一真。因而,“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头” 或者“当今的法国国王不是秃头”这二者中必有一真。“但是,如果我们列举出 一切是秃头的事物,再列举出一切不是秃头的事物,那么,我们不会在这两个名 单中找到当今的法国国王。”。根据这个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两个命题都是 假的,而这种承认显然违反了排中律。对罗素这一难题的各种解决办法同样涉及 到预设问题。 尽管像“你停止打老婆了吗? ”这种复杂问旬很早就被人们发现了,但直到 德国逻辑学家弗雷格才把“预设”作为一个逻辑学概念或者更泛地说是哲学概念 来加以研究。他在考虑怎样将自然语言中的指称词组翻译成严格的逻辑语言等问 题时,于1 8 9 2 年发表了论文论意义和意谓, 文中论述说:“如果人们陈述 某些东西,当然总要有一个预设,即所用的简单或复合的专名有一个意谓。因此 当人们说开普勒死于贫困之中时,就已预设开普勒这个名字表示某物, 但是,开普勒这个名字表示某物这个思想却不因此包含在开普勒死于贫困 之中这个句子的意义之中。实际上,开普勒这个名字表示某物,这一 点既是开普勒死于贫困之中这个陈述的预设,也是其反对陈述的预设。”。其 罗素:逻辑与知识商务印书馆1 9 9 6 年第5 8 页 另个常见的译法是意义与指称,从王路先生译 弗雷格: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王路译商务印书馆1 9 9 4 年第1 0 3 页 4 第一章预设研究简史与国内研究现状 主要思想周礼全先生在他的逻辑一书中作过简要而恰当的概括,兹引述如下: “单独名称有所指不是包含此单独名称的论断所表达的命题内容,但却是这个论 断有真假值的必要条件。在这个意义下,一个论断预设它所包含的单独名称有所 指,即预设单独名称所表示的对象存在。”“普遍地说,一个论断a 预设b ,当 且仅当8 有所指( 即b 所表示的对象存在) 是a 有真假值的必要条件。”“弗雷 格的这些论述实际已经勾勒出语义预设理论的大致构架,并且一些主要观点也被 斯特劳森等人所继承。同时他论述的简要又给了后继者相对较大的解释空间,比 如:“他有时候谈论预设是使用一个句子( 也就是断言) 的预设,有时候指句子 本身的预设,有时候甚至指说话人做出一个陈述时具有的预设。这些区别后来变 得很重要”圆实际上,莱文逊的评述指出了后来的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种观点 都导源于弗雷格的论述这个事实。 国内有些学者愿意把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也称之为“预设理论”。严格说来,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跟预设理论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不过它跟预设理论要处理的哲 学问题是一样的,或者说它是对同一个问题提出的另一种解决方案。单就这种比 较价值而言,我们的详细叙述就很有必要。罗素认为弗雷格通过区别意义与所指 有助于解释同一替换规则( 最著名的例子是弗雷格的“晨星”和“暮星”) ,但 仍然没有解释为什么有些句子虽然没有指称但却有意义这种现象。在1 9 0 5 年, 罗素发表了沦文论指称,提出了他的被人称为“分析哲学典范”的“摹状词 理论”和指称理论的原则:“指称词组本身决不具有任何意义,但在语词表达式 中出现指称词组的每个命题都有意义。”。而且,“所有的有指称词组出现的命 题都可以还原为不出现这类指称词组的形式。”。像“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头” 这种句子( - | = :于简洁的考虑,我在下文称其为句( 1 ) ) ,弗雷格会认为因为“当 今的法国国王”没有指称,所以旬( 1 ) 是没有意义的。而在罗素看来,因为它 明显是假的,所以它并非是一句毫无意义的话。如何在既肯定排中律的同时,又 承认旬( 1 ) 有意义昵? 罗素认为:“当出现我们没有直接亲知的、然而仅仅由 指称词组定义而知的事物时,通过指称词组在其中引入这一事物的命题实际上不 包含此事物作为它的一个成分,但包含由这个指称词组的几个词所表达的诸成 周札全;逻辑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理论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第4 5 4 页 s t e p h e nc l e v i n s o nd 9 r a g m a t i c sc a m b r i d g e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7 0 罗素:逻辑与知识商务印书馆1 9 9 6 年第5 l 页 罗素:逻辑与知识商务印书馆1 9 9 6 年_ 第5 4 页 5 语义预设研究从逻辑的观点看 分。“。之所以迈农、弗雷格的理论都不能满意地解释旬( 1 ) ,问题出在,人们 错误地以为“当今的法国国王”是句( 1 ) 的语法主语,因此,它也是这个句子 的逻辑主语。实际上,旬( 1 ) 虽然具有单称主语和谓语,但它并不是逻辑上的 主谓句。这个语句表达的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命题,为了展现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 我们应该用合乎逻辑的语法形式重写这个句子。根据摹状词理论,逻辑命题的主 项是专名的指称物,该指称物是该专名的意义。像“中国最大的城市、当今的法 国国王”等个体词是摹状词,而不是专名,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符号,不代表命题 主项。它的逻辑作用与谓词相同,仅表示某种性质。因此,句( 1 ) 可分析为: 至少有一个x 是当今法国国王,至多有一个x 是当今法国国王,x 是秃头。它表 达一个结构非常清楚的命题: :i x ( p ( x ) 八一y ( ( y 哪【) 八p ( y ) ) 八q ( x ) ) ( 其中“p ”表示一阶谓词“当今的法国国王”,“q ”表示一阶谓词“是秃 头”。) 通过改写,原来的摹状词不再出现,代之以存在量词和一阶谓词。要否定这 个表达式,我们可以否定存在这样一个实例: ( :i x ( p ( x ) 八习y ( ( y # x ) 八p ( y ) ) 八q ( x ) ) ) 而不必非得否定说该国王不是秃头,形如: j x ( p ( x ) 八- 3 y ( ( y x ) 八p ( y ) ) 八川( x ) ) 照如此理解,罗索认为就不存在违反排中律的问题了,并且坚持了他自己的 严格的意义指称理论,认为一个语句的意义在于它的指称,而且当一个摹状词没 有指称时,包含这个摹状词的语句仍有真假值。于是“奥康的剃刀”再一次被磨 得锋利,并将奎因所谓“柏拉图的胡须”剃得干净。 在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统治哲学论坛关于意义问题的讨论四十五年之后,斯特 劳森在1 9 5 0 年的心灵杂志上发表了文章论直指,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进行了抨击,认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含有某些根本性的错误。”。并釜底抽薪 一般地对摹状词理论的基础意义指称理论进行了批判,认为没有任何语词或 语言表达式是以它们所指称的对象作为意义的。比如说我们谈论手帕,我们可以 从口袋里掏出手帕这个词所指称的对象,但我们显然无法掏出手帕的意义来。斯 罗素:逻辑与知识,商务印书馆1 9 9 6 年第6 7 页 e e s t r a w s o r t l o g i c o - l i n g u i s t i c p a p e r s 1 9 7 1m e t h u e n c o l t d 2 6 第一章预设研究简史与国内1 i f 究现状 特劳森则区分了语句( s e n t e n c e ) 、语句的使用( u s e ) 和语句的表达( u t t e r a n c e ) , 认为不是语句本身为真或假;只有使用语句所作出的论断或命题才具有真或假。 就他的例子“约翰的几子都睡觉了”来说,假如约翰根本没有儿子,这句话本身 还是有意义的,但是对这句话是真还是假的追问在他看来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 我们应该在这个句子和这个句子所断定的内容之间作出区分。“约翰有儿子”是 “约翰的儿子都睡觉了”有真假值的必要先决条件( n e c e s s a r yp r e c o n d i ti o n ) , 如果他没有儿子,则这个句子是真是假的问题根本就不会产生。在随后的逻辑 理论引论一书里,他把在论直指里隐约地表述过的“说法国国王英明 就蕴涵( i m p l y ) ( 在蕴涵的某种含意上) 了有一个法国孱王。”思想 明确地用“预设”概念来表述。并认为“我们应该引入预设的概念以丰富我们的 逻辑词汇。”根据他的意思,陈述s 预设陈述s ,则s 为真是s 具有真或假 值的先决条件。比如,“约翰有儿子”就是陈述“约翰的儿子都睡觉了”有真假 值的必要先决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斯特劳森并没有给出预设的明确的定义,而是用描述性的方式 解释了预设,这给很多希望推进这一工作的研究者留下了课题。然而也许这种方 式恰恰是斯特劳森的洞察,事实上后来给出预设的定义甚至于严格的形式化的表 述的种种尝试都遇上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对斯特劳森预设理论的最大争议是因为 他允许一种“真值空缺”( t r u t h v a l u e g a p ) 的情况,根据他的论述,因为“当 今法国国王”并不存在,所以“当今法国国王是秃头”这句话既不真,也不假, 出现了真值空缺。有些学者将真值空缺理解为真和假以外的第三值,这显然就冒 犯了二值原则的尊严( 在二值逻辑中,所有的语句与命题或者为真或者为假) 。 二值逻辑不仅对逻辑学,而且对形而上学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实在论与反实 在论的争论焦点之也在于二值原则是否适用,不管是实在论者还是反实在论者 当然都不能对斯特劳森预设理论引起的这个问题视而不见。部分因为这个重要原 因,哲学家们对于斯特劳森的预设理论或者不满或者支持,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预设于是一度成了西方哲学界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像范弗拉森以及蒙塔古等人 都撰过文章论述这个问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随着西方语用学的兴起与发展,“语用 p f s t r a w s o nl o g i c o - l i n g u i s t i cp a p e r s1 9 7 1 ,m e t h u e n c o l t d 1 2 7 语义预设研究从逻辑的观点看 学对前提的研究和该学科的兴起几乎是同步的。”。预设又成了语用学的一个焦 点问题之一,几乎各种语用学理论都对之进行了讨论。“语言学家对预设的探讨 并非始于对预设的抽象说明,而是始于一些语句间的预设关系的应用范例。”。大 多数语言学家认为因为预设对语境因素的敏感,所以不能简单狭隘地从语义的角 度来理解预设,并且“在预设的真值以外,还必须在语言意义的分析中引入一个 恰当性( f e l i c i t y ) 概念。”。从而提出了语用预设的概念及相关理论。与语义 预设认为预设是陈述之间的关系不同,美国哲学家斯涛纳克尔认为:“基本的预 设关系不是命题或语句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人与命题之间的关系。” 并且最 先从命题态度的角度给预设下了一个语用学定义,他说:“一个说话者在谈话中 的一个给定的时间里预设p ,仅当在他的语言行为中,他倾向于这样行动:好像 他认为p 当然真,也好像他假定了他和他的听众一样的认为p 当然真”。 他的 观点获得了大多数语言学家的好感。从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从语用学的 角度去研究预设。但同时在逻辑学界,人们对它的兴趣也仍然没有衰减。1 9 8 7 年,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八届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国际会议。“会议印发的 关于逻辑学的论文摘要约三百篇,这些论文体现了现代逻辑各分支在新的研究领 域里取得的研究成果。从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归纳出,当前国际逻辑学界的主要研 究课题有6 7 个。”。这6 7 个逻辑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中,第十四个便是预设。这 次会议把预设列为一个重要议题,足以见预设问题之被逻辑学家重视。 九十年代以来,一方面,由于语义预设研究本身的很多理论上的缺陷总无法 被根治,加之语用学的蒸蒸日上,使得语言学家渐渐转向预设的语用研究,并使 得后者成为语用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另一方面,预设问题所处的大背景之英美 分析哲学日显颓势,而大陆哲学的繁荣则使得出自分析哲学传统的罗蒂也成了该 传统的反叛者。预设作为分析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不管是论题本身,还是它所 依赖的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逻辑的手段都已不再具有与大陆哲学相抗衡的那种 鼓舞人心的力量,因此渐渐有淡出学者视野的倾向。 何自然、陈新仁编著:当代语用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 0 0 4 年第1 4 1 页此处引文中的“前提” 即指“预设”,下文出现向样情况不再说明 斯涛纳克尔,论预设,胡泽洪译,载哲学译从,1 9 9 9 第2 期第7 0 页 i 瑞典】詹斯奥尔伍德等著:语言学中的逻辑王维贤、李先妮等详河北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第1 8 0 页 斯涛纳克尔论预设,胡泽洪译,载哲学译从,1 9 9 9 第2 期第7 0 页 斯涛纳克尔,论预设,胡泽洪译,载哲学译丛,1 9 9 9 第2 期第7 0 页 崔清田主编:今日逻辑科学,天津教育出版社,1 9 9 0 年版 8 第一章预鞋i 珊究简史与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节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研究预设理论的历史还不长,确切的说来,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初,才有学者注意到这个问题。为了叙述的方便,也为让读者对国内预设研究现 状有个粗略的把握。我将先以时间为经,大体上分两个时间段来叙述我国逻辑学 界对预设的研究状况,然后将逻辑学界与语言学界做横向比较分析我国预设研究 现状。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国内学者开始介绍国外已有成果并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周礼全先生是国内最早对预设进行研究的学者之 一,他于1 9 8 3 年便在逻辑与语言研究上发表文章论述传统逻辑中a 、e 、i 、 0 四种命题预设了主词存在的问题。王维贤、李先煜、蔡希杰等于1 9 8 4 年翻译 出版的语言学中的逻辑,是较早较系统地介绍了预设理论的中文译著。稍后, 越来越多的关于逻辑的专著都给预设问题预备了章节。比如1 9 8 9 年,王维贤、 李先煜、陈宗明著的语言逻辑引论有一小节便是“预设”;1 9 9 0 年出版由 崔清田主编的今日逻辑科学简要介绍了预设理论:1 9 9 2 年出版的朱水林主 编的逻辑语义学研究也介绍了“预设逻辑”;周礼全先生1 9 9 4 年的逻辑 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理论更是用一整章的内容来论述自己的预设理论。 这时期国内逻辑学界对预设的研究大致有两个特点: 第一,处于介绍国外研究成果时期,开创性工作不多,对于一些基本问题, 各家意见也多不一致。仅从以上所举书目来看,除周礼全先生给预设下了一个全 新的定义,并尝试在该定义的基础上分析汉语中的各种句子,如直陈句、疑问旬、 命令旬等,其它仅限于对西方研究成果的译介。而且在各书中所用概念,对预设 的分类的看法等问题上也多不统一。比如:今日逻辑科学称为“预设理论”, 逻辑语义学研究一书中有“预设逻辑”一词,也用“逻辑预设”的概念。又 逻辑语义学研究一书认为:“预设逻辑的主要内容包括语义预设、超赋值和 语用预设。”语言逻辑引论一书则引奥尔伍德的观点说:“预设主要有存 在预设、事实预设、种类预设三种类型。”这固然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学者的观点 不一致,但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明国内学者还没有形成比较成型的观点。 第二,只有极少数学者在进彳亍预设理论的研究,未引起大范围的注意。这种 情况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九十年代出版的逻辑学教科书大都还使用“复杂问旬”来 语义预设研究从逻辑的观点看 称谓“你停止打老婆了吗? ”这种语言现象,而不使用“预设”这个词。当然, 这跟国内逻辑学研究的状况也有关系。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逻辑学者发出的要重 视逻辑学研究的呼声一直到今天都只是个愿望而已。 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国内对预设的研究有较大发展。这首先体现在语言学界 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的努力。语言学界大多从语用的角度来考察有关预设的方方 面面的问题,研究的焦点又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其一是前提对语境的敏感 性。语言学家们发现,句子语义结构中原本隐含的前提在句子进入语境( 包 含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 时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会自动消灭。语用学对前提 研究的第二个重点是语用前提的本质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语言学界 大致有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语用前提是一种语用推理。第二种看法 认为,语用前提是有效实旌言语行为必须满足的恰当性条件。第三种看法认 为,语用前提指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相对于逻辑学界而言,语言学界关 注这个问题的学者明显在数量上多出数倍,而他们的研究则更倾向于把预设理论 的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比如探讨预设在广告中的运用以及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等。 除了语言学界的努力外,预设理论也引起了新一代的逻辑学者的关注。胡泽 洪、黄华新、刘国锋等人的工作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他们的研究也代表了国内预 设研究的这一时期的主要成果。胡泽洪先生分别撰文论述了语义预设和语用预 设,系统地介绍了两种理论,并把斯涛纳竟尔的论预设一文译为中文,给国 r 内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文献资料上的方便。霆葭华新先生对预设的种类、特征作了研 嚣 究,并较深入的考察了汉语复旬的预设。黄华新先生主编的新逻辑学也写了 一部分预设的内容,作为大学生基础性的逻辑教科书,把预设列为独立的一章, 这在国内并不多见,无疑传递了预设问题在国内逻辑学界越来越被重视的信号。 刘国锋先生则研究了弗雷格的预设理论,立论有据、观点中肯。河南大学刘锐在 2 0 0 4 年以预设的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为题完成了他的硕士论文,论文中关 于“多值逻辑在语义预设分析中的局限性”的论述是比较有见地的。他们的辛劳 对于后继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因为语言学界与哲学界的努力,预设作为一一个学术概念在 何自然、陈新仁编著:当代语用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 0 0 4 年第1 4 1 页 何自然、陈新仁编著:当代语用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 0 0 4 年第1 4 1 页 1 0 第一章顶设研究简史与国内研究现状 学术界的使用已经慢慢比较普遍,频繁的出现在学者们的口语以及书面作品中。 尽管因为学科之间的分野,语言学者笔下的预设概念跟哲学学者或逻辑学者笔下 的预设概念在意义上仍有些区别。 在看到学术界对预设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另外一个 事实。即预设理论对于逻辑学者而言,还是一个研究得不很成熟的问题。论据来 自两个主要的方面:其一,以学术成果作为例证来看,从1 9 9 4 年到2 0 0 5 年7 月, 能从中国期刊网上搜索到的探讨预设问题的学术文章共1 6 2 篇,其中由具有逻辑 学、哲学背景学者完成的不到3 0 篇,当然其中还有些不能太严肃地对待的作品。 其二,就学者们所关注的问题来看,他们大多避重就轻,一些对于预设理论而言 极为关键的问题几乎没有学者去涉及。这些关键性的问题崔清田先生主编的今 日逻辑科学曾作了小结,认为目前看来主要存在如下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 题:( 1 ) 预设的真值分析和恰当性分析哪个更好一些? 如何区分真值条件和恰 当性条件? ( 2 ) 究竟怎样定义“预设”概念? 斯特劳森的定义会导致预设常真 吗? ( 3 ) 预设在各种语句中是怎样表现的? 陈述句的预设和感叹句的预设是否 一样? ( 4 ) 种类预设与修辞中的比喻问题的关系。崔先生的概括现在看来仍然 是有见地的。若仔细推敲会发现上述第( 1 ) 、( 2 ) 类中的几个问题联系异常紧 密;它们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如果斯特劳森的语义定义会导致预设常真,那 么语义预设的定义便是不合理的,同时预设的真值分析也就立不住脚,因此就只 能从语用的角度来定义预设并且分析它的恰当性。但在我看来,问题并非如此简 单,本文余下的内容将集中笔墨于崔先生提出的第( 2 ) 类问题。第( 1 ) 类问题 的研究需要同时具备逻辑学与语言学的背景知识,是笔者力尚不能及的,至于第 ( 3 ) 、( 4 ) 类问题,显然留给语言学工作者更为合适。整项工作我们从“预设” 和“前提”两个概念的辨析开始。 崔清田主编:今【丁逻辑科学,天津教育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1 9 6 页 1 1 语义预设研究从逻辑的观点看 第二章预设和前提之辨 第一节自然语言意义的比较 之所以要对“预设”和“前提”两个概念进行辨析,是因为对二者的混淆乃 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尤以语言学界为甚。由这种混淆又导致了预设研究的某些 歧途或误解。像大多数概念一样,这二者也具有作为自然语言的不太精确的意义 和作为逻辑学概念被严格规定了的意义,或者说一个是较宽泛的意义,另一个是 较狭窄的意义。因此,分别从两方面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就似乎是不得不如此 的选择。 “预设”在英语中最初只是一个日常语言用词,而非逻辑学或语言学的专门 概念。英文原词是“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 ”, 直译就是“预先假定”或“预先假设”, 由前缀“p r e ”与词根“s u p p o s e ”组成。 简化为“预设”或“先设”。后来国内 学者慢慢倾向于用“预设”来表示“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 ”的意思。单就翻译的角度 言之,用“前提”来译“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 ”实在不太有令人信服的理据。因为与 “前提”对应的英文词是“p r e m i s e ”。而非“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r l ”。 正因为预设原是一日常语言用词,所以它具有一些相对较模糊而不固定的意 义,区别于作为语言学和逻辑学概念的意义。莱文逊( l e v i n s o n ) 在他的语用 学一书里举了它日常用法的一些例子: ( 1 ) 结果预设原因。 ( 2 ) 约翰给亨利写了封信,预设他能阅读。 ( 6 ) 进化论预设了一个很长的时间跨度。 ( 7 ) 杰克写的这篇论文预设了乔姆斯基的名物化理论( t h e o r yo f n o m in a l i z a t i o n ) 。 “这些例子的一个共同之处是他们都将预设作为一个日常语言概念,来描述 那些使得一个行为、理论、或者一个陈述有意义的任何作为背景知识的假定。” 本章内容曾以不太一样的面貌发表于 七会科学辑刊2 0 0 4 年第6 期 请原谅我于此不列举一些确凿的例证,因为有心的读者实在不难自己发现。 1 2 第二章预设和前提之辨 。莱文逊所举例子包括了预设的同常用法的主要情况,但他对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支付公司财务内控制度模板
- 塑料制品HSE施工安全合同
- 食品安全的主题班会教案7篇
- 修通信线路厂智能门禁管理办法
- 瑜伽瘦身教练聘用协议
- 招标投标质量控制手册
- 互联网公司网络安全操作指南
- 装饰装修服务承诺书
- 房地产策划解雇协议
- 员工意见收集指南试点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考点总结(全册)课件
- 海康威视内部培训教材1
- 小小银行家课件讲解学习共
-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件 模拟小法庭 全国通用
- 吊篮安全检查记录表
- IATF16949条款与过程的对应关系
- 华科版五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共24课时)
- 设备供货安装方案(通用版)
-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8.1.1 认识几分之一 人教版(共20张PPT)
- 英语学习重要性
- 《应用写作》精品课程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