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二十年新词语管窥.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二十年新词语管窥.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二十年新词语管窥.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二十年新词语管窥.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二十年新词语管窥.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汉语二十年新词语管窥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指导老师:李茂康副教授 中文摘要 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研究生l 何苗( 9 9 1 0 6 ) f 八十年代以来,在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和我国加速改革开放之后,新词语的出 现呈激增之势且势不可挡。 新词语指为了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新思维等而新出现在口语或书面语中, 表义明确、利于交往的词语。本文论及的新词语时间范围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 至今二十年左右。、k 首先,本文将词汇与语义相结合,将词汇与修辞相结合,对新词语本体特征 进行了微观的深入梳理与分析。从新造词、吸收外来词与吸收方言词三方面追溯 了新词语的来源,并对新词语的构成特点做了细致的分析,归纳出以下特点:新 词语仍以双音节、句法构词为主,多音节词增多;缩略语激增;派生词盛行;修 辞式构词增多等。此外。新词语的语义有直截化、形象化的特点,专门用语语义 泛化现象突出,而语法意义、色彩意义等方面也有不同以往的新特点。 接着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角度对新词语现象进行宏观的透视, 阐明新词产生推广与社会变革发展、人的认识思维方式和心理以及语言自身规律 白j 的关系。 最后提出自己的新词语规范观:变则常新,有变异才有发展,要发展又必须 有规范。鼢待新词语我们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约定俗成,以柔性的积极规范 原则来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词语。3 t h en e ww o r d si nm o d e r n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i nt h e p a s tt w e n t yy e a r s a b s t r a c t m a j o r :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a n dc h a r a c t e r s p h i l o l o g y d i r e c t i o n :m o d e r n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s u p e r v i s o r :v i c e p r o f l im a o k a n g a u t h o r :h e m i a o ( 9 9 10 6 ) w h i l et h ew o r l de n t e r si n t ot h ee r ao f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c h i n a a c c e l e r a t e st h es t e p so f r e f o r m i n ga n do p e n i n g ,al o to f n e ww o r d s a p p e a r t h en e ww o r d sm e a nt h o s ew h i c hr e f l e c tn e wt h i n g s ,n e w c o n c e p t s ,n e wt h o u g h t sa n da p p e a ri ns p o k e na n dw r i t t e nl a n g u a g e r e c e n t l y t h et i m es c o p eo f t h en e ww o r d si n v o l v e di nt h i sp a p e r r a n g e sf r o me i g h t i e s i nt h e2 0 t hc e n t u r yt on o w a d a y s ,o ra b o u t2 0 v e a r s f i r s t l y , t h ea u t h o rt r yt or e t r a c et h es o u r c eo f n e ww o r d sf r o m t h ef o l l o w i n gt h r e ea s p e c t s :n e wm a d ew o r d s ,n e ww o r d sa b s o r b e d f r o mf o r e i g nc o u n t r i e sa n dn e ww o r d sf r o md i a l e c t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n e ww o r d s b e s i d e s ,t h em e a n i n g so ft h en e w w o r d sh a v es o m en e w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s u c ha sd i r e c t n e s s ,v i v i d n e s s a n dt h eo b v i o u sp h e n o m e n ao fs e m a n t i ce x t e n s i o no f s p e c i a lw o r d s t h e r ea r ea l s os o m ed e w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p p e a ri ng r a m m a ra n d c o l o r m e a n i n g t h e nt h ea u t h o rt a k e sn e we y e s i g h tf r o m l a n g u a g e i t s e l ft o s o m en e wr e a l m ss u c ha ss o c i a ll i n g u i s t i c sa n d p s y c h o l o g y a n ds oo n i td i s c l o s e st h a tt h es o p h i s t i c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t h e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e x p a n s i o no ft h en e ww o r d s ,t h e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t h e f u n d a m e n t a lr u l e so f t h e l a n g u a g e f i n a l l y , t h ea u t h o rg i v e su st h en e w v i e wo ft h en o r m so ft h e n e w w o r d s c h a n g e sb r i n g a b o u tr e n e w a l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u s tb eb a s e do ns o m es t a n d a r d o u ra t t i t u d et o w a r d s t h e s en e ww o r d ss h o u l db et o l e r a n ta n dt h es t a n d a r ds h o u l db es o f t t h a ti st os a y ,w o r d ss h o u l db e a c c e p t e d d u et oc u s t o m s 引言 耘稠语搬为了反殃毅事物、灏概念、新思维等而薪出现在口语或书陋语中, 表义舞硫、铡予交 生懿通语。它包挺滠言中巍创造黝词浯,包撼产生了新义的固 有谲语,氇包括钛方言谣语、专业笨语或其继鼹族馐用嚣来的词语。川毅词语的 新楚相对的。本文所论及的新谪语时润范围赛定失二+ 链纪,+ 年代裙至今二专 年左右,基于以下考虑:首先这时期随着改革- 歼放的进一步深纯和整赛科技经 济的迅猛发展,新词语的产生空前快速和丰富,出现了不同以前的新现象、新特 点。其次,研究这一时期出现的词语也符合学术界公认的1 5 2 0 年的新词时限。 本文所研究的新词语,有出现在书刊报纸的,也有如现在电子传媒的:有书 丞豹,瞧鸯口头豹。具体收集线自报纸、杂志、书赭、广告、海报、电视、电影、 舜常盛语等当中豹调谖,箕孛瑰饯汉语词典( 1 9 9 6 年修订本) f 以下简称现 汉( 穆) l 、新谣语谣典等是圭要牧集鼹象。 在语宙这个系统中,词汇禳对半语音耩语法,楚最敏感爱添跃豹邦分,与享主 会生活息虑相关。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交纯 ; 及科学避主等蓄先会奁语言黔谣 汇中反映出来,其表现就趋新词语的产生。因为语言词汇的丰富和发聪,“不怒 用废除j 口的、建设新的那种方式来实现的,而怒用新词去充实境行的词汇的办法 来实现的,这螳赣词悬由予社会制度改变,由予生产、文化、科学等等发展的结 暴爨产生。”【2 l 辑溺语灼产生燕各秘语言的普遗现象,毕竟词汇中郧些比较稳定 约基本词语数裳毒限,必瀵是入们表达翅交骣灼爨要,新词语使应运蕊生。作为 社会、经济、精神、耪质嚣要豹傈涯形式,耘弼疆楚菜一特定麴对饯杖会变化和 语言演变酌标记,凡燕柱会大变革对期,新词语都会大量潦瑗。懿誊歉拽翻、汉 代、魏晋南北朝、唐彳弋、蕊四时期、建国初期,都曾是汉语词汇中新谲语蹬瑷豹 高峰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改革 丌放的深化使社会璺三活豹方方面面都发燕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词语的出现也璺爆炸之势,数鼍多,势头虢涵盖面广。 戈其是进入九中年代以来,现代汉语新词语更加生机蓬勃。盛产的势头方兴未艾。 对现 弋汉浯蔌调谖豹辑究早在五十年代初就出现了。但此时的研究还只是泛 泛舔谈,关注豹学者苓多。六十年饯枣期到七中年代屡期出于炳史琢戮,科学研 究进入沉寂的黑夜,新谣谣豹移 究当然也苓铡矮。塞裂,k + 年代蠢+ 逐来了毅词语 研究的高潮。吕叔湘先生1 9 8 4 年就号召“大家都来关心新词新义”,p 】并列出自 己搜集到的1 7 0 余条新 司。虽然数目不到当时已有新词语的十分之一,但他的这 一希望,对以后的新词语研究起到了推动和鼓励作用。同年社会语言学家陈原发 表了关于新语条的出现及其社会意义一个社会语言学者在北京的所见所 感1 4 1 _ _ 文。这两篇文章揭丌了新词新语概貌研究的序幕。此后二十多年问,新 词语概貌的研究、从词汇和修辞角度以及用社会语言学理论与方法进行的研究、 大陆与港台词语的比较研究、新词语与规范化关系的研究、新词词典的编纂等领 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近些年,虽然对新词语的整理和研究成了热点,成果也较多,但研究不够深 入、系统。本文拟全面深入地梳理和分析二十多年来汉语新词语的来源及构词、 语义等特点,不仅在微观上,从词汇、语义角度描述,从词汇、修辞相结合角度 分析,还将从宏观上的社会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角度对新词语现象进行透视, 阐明新词语的产尘推广与语言自身规律、社会变革发展及人的认识与心理之间的 联系,以期为我国新词语的规范,新词语词典的编纂,以及对我国现行的语言政 策提供参考意见。 第一章新词语的来源 新词语主要来源于新造词、外来词的借用和方言词的移用。 1 1 新造词 新词语产生的首要来源就是新造词。新造词是指根据实际需要,以民族共同 语为材料,运用各种造词法而自行创制的全民通用词语。新造词有来自口语的, 也有来自书面语的。改革丌放带来了社会的变革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使 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产生了大量新鲜活泼的新词,如:“老外”( 对外国人的俗 称) 、“水货”( 走私货) 、“党票”( 些人对党籍的不严肃的称呼) 等。人民群众 的口语是丰富语言词汇的源泉。这些口语化的新词,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记录着社 会的变革和思想的解放,以通俗易懂的表达获得了社会广泛的接受。 随着文化的普及和全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大量新词语酋先在书面语中 被创造出来,随即得到社会的认可。如:“烟民”( 吸烟的人) 、“可行性”( 具有 可实施的条件和性质) 、“全方位”( 所有角度、各个侧面、全面多维的) 等。在 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书面语愈加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这些书面化的新词, 严谨、文雅,同样给汉语词汇注入了清新。 新造词来源的主要领域如下: 政治生活。如:中顾委、公务员、官倒、两岸三地、献礼工程、知情权、冠 名权等。 经济生活。如:房市、按揭、追高、消闲农业、猎才、绿色科技、概念市场、 官贷、黑条子、生态旅游、提款机、一卡通、股份阳等。 教育生活。如:应赛教育、教育产业、教育储蓄、希望工程、教职、教治、 网上录取等。 社会生活。如:双休r 、扫黄、打假、导住、空嫂、持卡族、的哥、晨运等。 文化生活。如:伴宴、球市、歌龄、黑哨、读图时代、玫瑰之约等。 新造词中以名词和动词居多,形容词较少,其它词类更少见。 1 2 吸收外来词 随着民族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各民族语言必然会互相影响、相互渗透,语言 之问的交流与借用是必然的。正如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所晚:“语言, 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浇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近语言的 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洲接的接触。交际可以是友好的或敌对 的。可以在平儿的事物和交际关系的平面上进行,也可以是精神价值艺术、 科学、宗教的接触或者交换。”【”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现代科技目益 发展进步,社会不断国际化,地球闩益成为地球村,语言之间的借用也闩益频繁, 大量外来词成为新词语的成员。 什么是外来词? 我国的权威定义为从其他民族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其范围 如何? 单从以上笼统的定义中却难以判定。语言学界对此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主 要分歧在于:意译诃与来自r 语的汉字词是不是外来词? 关于意译词,有三种意 见:一种认为不算外来词,一种认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外来词,还有一种认为是 外来词。笔者同意后者的观点。外来词是从词的来源划分的类别,只要是随民族 交往,受到外语影响而产生的新词都属于外来词。只是对于某些新词是否是意译 而来的外来词的查证和判定比较困难。对源于只本的汉字词,多数学者认为是外 来词。笔者同意多数学者的观点,因这些词语既借形又借义,当属外来词。其字 形最早是从中国借出,现又借入,故有人称“归侨词”或“贷词回归”。我们将外来 词借用方式以表格的方式归纳如下 外来词分类借用方式举例 纯音译芝士c h e e s e 音译词 音义皆译托福t o e f l 音译加类名保龄球 b o w l i n g 爱滋病a i d s 半音译半意译词音译部分加意译部分做秀m a k es h o w 整体意译网络电话n e t p h o n e 意译词 对应意译白领w h i t ec o l l a r 意译加类名鼠标m o u s e 原古汉语词料理入气表象 f 1 语借形词 汉字新组合一族 形译词 刺身寿司纯只本词 g r ed i y 字母词c a l i 机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外来词中的一个显著特点:除传统的音译、 意译等方法外,出现字母直接入词的现象。所谓字母词,就是由外语词缩略而成 的全外文字母或由外文字母与汉字组合而成的新词语。从来源看,属于外来词。 尽管过去外文字母曾经进入汉语词汇,但数量少,使用范围窄。近年来,这种突 破传统译借方式,央用外文字母的现象越来越多,不仅在科技领域,还在社会经 济、文化体育、r 常生活等各个领域中运用,数量多,使用频率高。1 9 8 7 年出 版的现代汉语新词词典( 齐鲁书社) 就首先收录了1 5 条字母词。接着汉语 新语词词典( 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8 8 年) 、新词新语词典( 语文出版社,1 9 8 9 年) 、当代中国流行语词典( 吉林文史出版社,1 9 9 2 年) 等都收录了不少字母 词。现汉( 修) ( 商务印书馆,1 9 9 6 年) 中更收录了字母词4 0 多条。需要注 意的是,纯粹由汉语拼音缩略而成的词如“h s k ”( 汉语水平考试) 、“r m b ”( 人 民币) 等,由于产生来源不同,不在本节论述范围之内。 关于字母词素的分类,从字母数量上,可分为单字母词索和多字母词素。如 “q 一族”中的q 只有一个字母符号充当词素,为单字母词索;“c e o ”中的 c e o 、“d v d 机”中的d v d 等由两个以上的字母充当字母语素,为多字母词素。 从语言功能上,可分为成词字母词素和不成词字母词素。前者既包括独立成词的 字母词素,如“o l ”( o f f i c el a d y 白领丽人) 、“m b a ”( 工商管理硕士) 等,还 包括既可独立成词,也可组合成词的字母词索,如“v c d ”( 单用外还可组合成 “v c d 机”等) 、“k t v ”( 单用外还可组合成“k t v 包房”等) 等;后者一般 只有在与其它词素组合成词后才能使用,如“a a 制”中的a a 、“b p 机”中的 b p 等。成词词素根据词素类型和组合位置不同,又形成以下两种构词方式:纯 字母词和由汉字词素与字母词素组合构成的字母词前者如“o a ”( 办公自动 化) 、“c b a (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 、“c d ”( 激光唱盘) 、“m t v ”( 音乐电视) 、 “g r e ”( 美国各大院校普遍承认的权威性研究生入学考试) 等,后者如“e 时 代”、“s o h o 族”等。近期涌现的新词语以纯字母词形式居多。 应强调的是,外来借用形式作为“词”是就其来源而言,被改造后进入汉语 词汇系统,成了汉语的词汇成分,因而这些外来借用形式也可以作为“语索”进 行新词的创造。在这些新词语中虽有外来成分,但作为新词的整体却不是外来借 用的,而是在汉语的造词活动中产生的新的词汇成分,故这类词语不再是外来词。 1 3 吸收方言词 新词语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从方言中吸收。方占词的吸收就是根据表达需 要,有选择地将一些富有表现力、广泛流行的地域方言词接受为民族共同语词。 方言做为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对共同词汇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它使汉语词汇 不断丰富。汉语方言中存在很多共同语没有的阋语,而这些词语反映的意义内容, 以及由意义内容反映的事物概念又是共同语所必需的。这就为方言词进入共同语 准备了客观条件。其中最突出的是普通话对北京方言词和粤方言词的吸收。 ( 1 ) 源于北京方言。例如: 名词:大腕儿、面的、人尖儿、板儿寸、板儿爷、猫儿腻、傻冒、托儿等。 动词:侃、傍、攒、叫板、跌份、套瓷、宰、灭、练摊、掉价等。 形容词;火、黑、潮、牛等。 副词:倍儿、特等。 其它还有如“没戏”、“没影儿”等。大量北京方言词融入普通话的原因有二: 第一,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北京话处于北方方言的核心位置;第二,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些都有利与北京话方言词进入普通话。正如吕叔 湘先生所说:“北京话是一种方言,但是北京方台词不同于别的方言词,它有更 多的进入普通话的机会。”1 6 】 ( 2 ) 源于粤方言。例如: 经济类:转型、炒楼、超级市场、最低消费、信用卡、连锁店等。 科技类:对讲机、资料库、太空穿梭机、电传、微波炉等。 文化类:选美、派对、综艺、录影带、嘉年华会、黄金时间、康乐中心等。 生活类:蛇果、提子、打包、即食面、搞笑、婚外情、花心等。 称谓类:社工、影帝、蛇头、上班族、追星族、发烧友、草根阶层等。 改革丌放以来,在新词语产生方面粤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超过了其它任何一 种方言。根据詹伯慧教授的观点,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当一个方言具有某种 特殊条件,社会上对这个方言需求骤然增加时,这个方言的社会交际功能迅速提 高,此时它的发展路向也会有别于其它方言,成为所谓“强势方言” 7 1 。汉语各 大方言中,有迹象显示出具有这种发展趋向的就是粤港澳地区通用的粤方言。凭 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传媒力量,粤方言词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渠道,在 全固范围内迅速扩散。显示了一种“强势方言”借助经济力量而拓展影响的语言 6 现象,这也是社会经济对语言词汇产生巨大影响的表现。正如钱冠连所说:“借 助经济翅膀的扇动的新词语有进入普通话词语库的绝对优势。”【8 j 过去语言学者 多强调文学作品对方言词进入共同语词的作用,而今粤方言词的北上开辟了普通 话i 吸收方言词语的新途径。 这些北上的粤方占词有不少来自港澳地区。究其原因,一是使用粤方言的港 澳地区具有经济上的优势和传媒的强势。港澳的粤方占词随港澳产品的推广、港 澳商人的投资、影视的播放、歌星的登台等传遍全国。二是文化交流的频繁。政 府的丌放政策使港澳文化在大陆广泛传播,其中有关娱乐文化的词语也就渐渐出 现在大陆词语当中。内地接受者或有工作需求,或有求新的心理需求,这也加速 了普通话对港澳粤方言词语的吸收。 对粤方言词语的吸收,是“普通话在克服语言保守主义之后,更加成熟、不 断进步的表现。”【9 1 随着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还会有更多来自港澳的蹲方言 词语进入普通话。同时随着大陆经济实力的增强与政治上的优势,普通话也将对 港澳词语产生影响。 第二章薪词语的构词特点 透过对现代汉语二+ 年薮词谤的考察,发现疑词语衣物词方短呈现出以下一 些特点: 2 1 双音节、句法构词为主,多音节词增多 现t 汉语双鹫节化的舰撑支配着叛词语的创造,数颥词语仍以双音节形式为 主,虽多用键法缀会方式。如猿正式:“港巍”、“群蛀”、“宏观调控”;动宾式: “调髂”、“扶贫”、“待淡”;联会式:“袋镶”、“浮髅”等。其中偏爱关系款篼会 方式占优势。这说瞬新谲语懿谶造合平汉语谲法瀚总体特点:成分缀念翡直接往: 构词成分序列的固定性;偏形结构的能产往。l 霹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晕串技的发展, 人类思维的精密化、语裔表达的精确化也影响着新词的产生,要惩精确蛾表达新 事物、新概念,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表达原有事物、概念的词之上,加上修饰、 限制成分,以丰富其内涵。这样就必然会造成新词语形式拉长、音节增多,从而 形成大爨的多音节形式。如三音节词“负增长”、“囱费生”等。出予汉语本来就 是裂音帮词语占优势豹语言,双啻繁邂避秘敬音劳弼语的组会可艇镁最大,趿此 新谲语审如“智力投资”这类舀啻节词落毽魏较多。同璎,还会产生五毒节邋语 譬。 2 2 缩略语激增 缩略就是把本来较长的谢或短语简略、压缩成一个较短的僵仍表示稻闻信患 量的语莴符号。简略、题缩丽来的词语州缩略语。缩略语的发展基于语寄符号的 任意性蹶则。正是在这一原则下,语言才可能在实践中发生变化。在“集体惰性” 绒案“约定俗成” 鼙羯的艰囊9 下,缨略漤产生并稳定予语害系统中。 新弼语中绦珞添豹大羹掇瑰,爨有英可姥矬与必然矬豹。一蠢蘸囊事物、瓤 概念的罄出不穷,傻现代汉语词语量瑶多音节纯的怒势,谓语联用璎象臻多,戈 缩略语的出斌褥供了舞台:一方面怒受谣言交际遵循静“省力藤掰”攒动。“省 力原则”即美国语音学家齐夫撬出的“语富中使用频率最离的词也就怒最短的 词”, i o l 这法则表明人们对于经常使用的较长称谓或联用词组,会想办法去简 缩,从丽方便交际。加上市场经济的运作肘语富运用提出了更简浩、商效的要求, 使得缩略语呈雨后春笋之势激增。缩略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 1 ) 抽取原词语多音节形式里的关键性语素组合而成。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情况: 取两个词语的前一字杰出青年一杰青超级市场一超市 义务工作人员一义工 前一词的前一字加后一词的后一字机器翻译一机译车辆保险一车险 前一词的后一字加后一词的6 口一字经营销售一营销走穴演出一穴演 前一词的后一字加后一词的后一字香港小姐一港姐录音录像一音像 快速冰冻速冻快速投递一速递 ( 2 ) 从两个并列的双音节词中合并一个相同的字简缩成一个三音节词。如 将“演员”、“职员”合称为“演职员”。 ( 3 ) 抽取并列成分的同项,再配以数字构成,即数字缩略。如“三讲”( 讲 学习、讲政治、讲j 下气) 、“三权”( 人权、财权、经营权) 等。数字缩略法的不 足之处在于。由于省略过多,信息量出入过大,造出的缩略词容易表意不明,使 人们不易判断。同时,数字缩略语的过多使用还容易造成人们不求甚解的倾向。 另外还有不少字母缩略词。一部分是汉语拼音字母缩略词,如: h s k 一汉语水平考试( h a n y us h u ip i n gk a os h i ) r m b 一人民币( r e n m i nb i ) z i 专利( z h u a nl i ) g b 一国家标准( g u o j i ab i a oz h i j n ) 在字母缩略词中,这类词语数量不太多,大量的是由外语字母缩略而成( 有 关详细内容在上一章里已有介绍) 。在这里还要补充一点的是:英语的影响还反 映在语音层面上。如同际寻呼机“o i c q ”,就是根据英语“o h ,l s e e ky o u ”所超 的名字。在这里,英语中的连读现象是显见的。当这些英语缩略语进入汉语后, 其语言的符号性和约定俗成的文化性就表现得更为突出。 2 3 派生词盛行 胡裕树在现代汉语中把派生词定义为“由自由的或不自由的不定位语索 连接不自由的定位语素构成的词。”| i l l 这里的不自由语紊即“词缀”。派生是印欧 语系的主要构词方式,汉语中由词缀构成派生词的方式本不多,典型的汉语词缀 只有前缀阿、老、第”,后缀“予、儿、头”等。新时期,原有的词缀有新的 发展,如前缀“老”构成的新词有“老外”、“老美”、“老欧”、“老记”等。这系 列新词都是人的称谓,后面跟的都是简称,如“外”是“外国人”的简称,“欧” 是“欧洲人”的简称,“记”是“记者”的简称。而且,又有不少词根词缀化, 出现了新的“类酊缀、类后缀”1 1 2 1 ,并由此派生出大批新词语。类前缀和类后 缀指那些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时候还以词根面貌出现的前缀( 如“亚一、 准、非、超。”等) 和后缀( 如“一性、气、工程、星”等) 。 新的“类前缀”加词根构成的新词如: 高:高消费、高科技、高技术、高智商等。 软:软环境、软广告、软着陆、软投入等。 准:准新郎、准博士、准军人、准教师等。 大:大农业、大经济、大纺织、大教育等。 星:星妈、星爸、星味、星运、星路等。 哈:哈韩、哈r 、哈欧美等。 网:网民、网虫、网吧、网交、网友、网管等。 新词语中的“类后缀”远多于“类前缀”。如: 制:聘任制、终身制、台同制、股份制等。 热:电脑热、英语热、考证热、地产热、汉语热等。 型:豪华型、智力型、小户型、环保型等。 一客:黑客、闪客等。 点:亮点、焦点、盲点、视点等。 感:隔膜感、认同感、失落感、异域感、制约感等。 价:绝版价、友情价、试销价、启动价、让利价等。 资源:感情资源、历史资源、旅游资源、人文资源、道德资源等。 中心:信息中心、购物中心、美食中心、贸易中心、展览中心等。 文化:泛文化、边缘文化、社区文化、另类文化、网络文化等。 工程:希望工程、五个一工程、再就业工程、送温暖工程等。 这些类词缀本身的词汇意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虚化,趋于概括和抽象。同 时,构词的位置也趋于固定。 这类派生词有的是由外来词的词索充当类词缀派生的新词。其中有以音译词 1 0 阋素充当词缀的,例如:音译词“巴士”( b u s ) ,“巴”是其中一个表音的语素, 本来没有独立意义,但人们为了方便使用,以“巴”代替“巴士”的意义,出此 派生出“大巴”、“小巴”、“中巴”、“豪华巴”、“校巴”等。又如“酒吧”的“吧”, 派生出“的吧”、“陶吧”、“影吧”、“泡吧”等:再如“的士”( t a x i ) 的“的”, 派生出“摩的”、“的哥”、“的姐”等。还有源自闩语的外来词词缀,如“一族” 的“族”,成了能产量极大的类词缀,产生大批新词,如“上班族”、“s o h o 族”、 “背包族”、“单身族”、“追星族”等。 总之,固有词缀的不断发展和新兴类词缀的大量出现,使派生式新词语数量 大增,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也改变了汉语构词法的面貌。 2 4 修辞式构词增多 修辞式构词是运用修辞格构造新词的方法,由此构成的词叫辞格词。修辞式 构词是新时期新词语个十分重要的构词方式。它最初是种修辞现象,但在一 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变为词汇现象。就是说,当运用修辞格构造的词语因表意明 确、有利交往而得到社会公认,就会脱离语境限制,转化为词汇现象,成为辞格 类新词。以下试将以修辞式构造的新词语逐类加以分析。 ( 1 ) 仿拟式新词 汉语辞格中能构造新词语的最常见的就是仿拟。仿拟构词法是一种通过仿拟 辞格直接构造新词的方法,以下分三种意义类型进行讨论: 类义相仿 指原有词和仿拟词的替换词素问有类义关系,利用同类事物的相关性,进 行类推联想,仿拟出新词语。如: 货源一生源空姐一空嫂人品一牌品 书评一股评打工仔打农仔人格一国格 这类词可以一词一仿,也可以一词多仿,如: 文盲一科盲、法盲、舞盲、股盲、机盲等。 国花一国球、圜棋、国鸟、国树、国茶等。 国际一洲际、省际、校际、人际等。 文坛一诗坛、足坛、排坛、武坛、泳坛、乐坛、影坛等。 股市一球市、楼市、卡市、邮市、房市等。 彩电一彩显、彩扩、彩印、彩管、彩卷等。 对义相仿 有的新词语利用相对的意义而仿拟。如: 公关小姐一公关先生空中小姐一空中少爷真销一传销 上浮下浮手感一脚感国手一囡脚富翁一富婆冷饮一热饮 大款一小款 仿拟法造词的大量出现首先因为它是建立在联想的心理基础上,合乎人们 的思维规律。通过联想,仿照原有词而更换词素为新事物新现象造词命名,这便 于人们理解新词语。其次它可以使表意鲜明,还可表达诙谐幽默、轻松风趣的意 味。再者,仿拟法造词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它不需从无到有全新创造,方便快 捷,提高了创造新词的效率。 ( 2 ) 比喻式新词 比喻式新词是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而构造出的新词。其中比 较典型的是增加了新的比喻义的固有词语,如“搭车”原指搭乘汽车或火车等, 现又喻指利用某一机会顺势完成另外的事情。“断层”原指由于地壳运动,地层 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相对位移的地质现象,现喻指事物内部脱节,缺乏某层次 的人才、服务等现象。“壁花”原指挂在墙壁上的花,现喻指公众场合被人冷落 的女孩。还有的一玎始就直接以比喻义出现。如“瓷饭碗”喻指不稳定的职业和 收入。“一刀砍”喻指对某些新事物简单、粗暴地禁止或否定。具体分两类: 仅出现喻体的比喻式新词。这是直接以喻体指代本体的新词,即不出现被 说明的事物。如:“龙头”( 起带头、支配作用的厂家、产品等) 、“色狼”等。 出现本体和喻体的比喻式新词。有喻体在前,本体在后的,如:“垃圾邮 件”、“香蕉人”、“腰果”、“斑马线”、“蛤蟆镜”、“补丁开;| ”、“侮楼”等。有喻 体在后,本体在前的,如:“生物钟”、“意识流”、“生活流”、“消费链”等。 比喻式新词语“一般都具有形象色彩,而且在形象色彩中,形象化的程度最 高、最鲜明。” ( 3 ) 借代式新词。 修辞上的借代是借体代本体,借体与本体之间不是比喻关系,而是相关的关 系。借代式新词中常见的有以本体的部分代本体的,如足球运动员的技艺主要在 “脚”上,于是就用“国脚”代指国家队的足球运动员。“借脑、买脑”中的“脑” 1 2 是人才的代称,也是借人的部分来指代人。有以具体行为动作指代抽象概念的, 如用“挂拍”代指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小球运动员退役,相似的还有“鸣哨” ( 指比赛丌始) 等。也有以与本体事物有联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的,如 “菜篮子工程”代指城镇居民的副食、蔬菜供应,因为菜篮子是城镇居民采购副 食、蔬菜时携带的工具。“红马甲”代指股票经纪人,因为股票经纪人在股市中 都穿着红色的马甲工作。 ( 4 ) 婉曲式新词 为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不直截了当地表达本意,而采用委婉曲折的说法, 是修辞上的婉曲。现阶段采用此法构造的新词也不少。如称傻子、低能儿为“智 障”,称失业为“待岗”。称减少为“负增长”,称佣人为“家政服务人员”,称信 差为“办公室助理”等。 ( 5 ) 夸张式新词 夸张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点,给人更深刻的印象和感受。如“爆 棚”、“靓爆镜”以及把索要高价叫“宰人”,商品大减价叫“跳楼、大出血”,不 良青年叫“人渣”等,都极富夸张色彩。 ( 6 ) 谐音式新词 谐音式新词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言在此而意在彼。多具有诙谐、幽默的意 味。如“马大嫂”与上海话“买汰烧”谐音,指忙活家务的人。另“官念、宴收、 炒古”等则分别由“观念、验收、炒股”谐音仿造而来。谐音式新词大部分还具 有较浓的修辞色彩,因为它们对语境的依赖性较强。 在实际使用中,有些新词语不仅是由一种,而是由多种构词方式的合力构造 而成。如“央视”是“中央电视台”的简缩,又是仿“央行”而造。“魔布”既 是夸张,又是“魔方”的仿拟。“小气候”,既是喻指某地区或单位内部各方面的 条件和环境,又是仿“大气候”而造。以上几例都与仿拟有关,显示了仿拟的强 大能产性,又一次证明仿拟是辞格式新词中最常见的构词方式。 第三章新词语的语义特点 词语的语义一般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几个部分。下面将从新 词语语义的泛化、语法意义以及色彩意义的变化等方面对新词语的语义特点进行 探讨。 3 1 语义泛化 新词语中,根据语义有无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词语的指称对象相当稳定, 语义不发生变化。它们或指称的是普遍进入社会生活甚至成了社会生活焦点的新 事物、新现象,如“下岗”、“刷卡”、“按揭”等,人们要谈论这些对象就非使用 它们不可:或者是因特有的语言形式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引起或迎合了人们的兴 趣,以至于虽然指称对象不是新的,且已经有其它的称谓,但人们为追求这些词 语特殊的意味而优先选择它们,如“家私”、“关爱”、“物业”等。另一类新词语 语义则是开放的,通过语义泛化引起词义的变化,如旧词产生新义和行业术语的 借用等。笔者关注的是第二类新词语。 ( 1 ) 语义泛化的定义与过程 所谓语义泛化,指的是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 生新的使用方式,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称范围。新词语中的语义泛化 现象最突出,泛化速度也最快。语义泛化的形式有很多种,在新词语中最突出的 是通过隐喻进行的语义泛化。 从语言层面上来看,语义泛化表现为一个泛化程度由低到高的动态过程。可 分三个阶段考察。 第一阶段,以语义隐喻为特征。一个词能否派生出更多的义位去指谓更多的 对象,取决于原有的义位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广泛的新对象建立语义联系,最有效 的方式就是隐喻。 英语中的“m e t a p h o r ”( 隐喻) 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 e t a p h o r a ”,原义为“带 过来,拿过来”。最早对隐喻进行研究的是亚旱士多德,他在诗学与修辞 中都对其有详细论述。从古到今,人们之所以不断创造隐喻,是因为人类的认知 系统本身也是一个隐喻性结构系统。j 下如卡西尔指出:“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隐 喻式的。”f i 4 j 当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跨域投射”,是一种思维方式,我 1 4 们的概念结构正是建立在这种思维之上。这样,就使隐喻成了一种认知手段,一 种重要的方法论。例如,“因特网”和“高速公路”是两个不同的“语域”,我们 可以把“高速公路”投射到“因特网”中去,使我们可以用与“高速公路”有关 的词汇来描写“因特网”。因此,“因特网”上可以“交通堵塞”,有“搜索引擎”, 也可以用“高速”来描述网络速度。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思维方式, 一种认知方式。 从认知角度看,同一与相似是我们认知时确定对象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人 的认知具有隐喻的特点,倾向于将相似关系处理为同一关系,即先把与已熟知的 对象b 不同但又与其具有某些相似性的新对象a 设想为对象b ,再借助对b 的 认识来处理。这时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可以用指称b 的w 去指称a 。这时a 与b 在语言上表现为同关系,而实际上的相似关系则隐藏在形式上的同一性背后。 由于不同的对象受到同一个词语的指称,说明词语w 产生了新的义位,用w 去 指称a 是以隐喻为基础的伪同一关系。正是靠这样的派生义位,一个词语才得 以扩大指称范围。大量的新词语就是这样开始语义泛化的。如“扶贫”的含义为 “扶持帮助缺乏基本生活资料的人或地区”。如将其中“缺乏某种东西需要帮助” 作为类比性特征的话,就可以形成多种隐喻关系而将指称范围扩大,予是出现“文 化扶贫”、“科技扶贫”、“医疗扶贫”等。不过新义位与原义位相比毕竟不很稳固, 表现在前者往往需要有标记( 加上一定限定语) 的支持爿+ 能帮助将人们的理解导 向新义位,如“人才市场”中的“市场”不能离- 丌“人彳这个限定语。 第二阶段,以语义抽象为特征。随隐喻关系频繁使用,本依附于原义位的新 义位,现获得了独立而又稳固的地位,同时人们也不再注意每个义位之间的区别 特征而只关注其共有的类比特征,这就导致了义位的抽象与归并。人们对其隐喻 关系的意识逐渐淡化,靠抽象的新义位,词语指称的范围大大扩展了。语义抽象 削平了各指谓对象的区别特征所设置的语义障碍,使新词语的使用更加随心所 欲。如“错位”、“品位”本为医学术语和矿物学术语,它们的流行全是凭抽象义 位实现,人们在使用时已很少敏感到它们的原有义位了。 第三阶段,以语义含混为特征。这是新词语的流行在最高潮阶段出现的特征。 有些新词语会成为流行语,处在人们大脑中枢的兴奋点上,一旦要选择词语,首 先从大脑中跳出的就是它,人们力图不分场合、对象地到处使用它,只要有一丝 联系就要把它用上。后果就是词语的意义为了迁就更多的场合与对象而变得含 1 5 混。如t r 另类”一词,字面意义为“另外的类别”,可引申为跟时代和常人不一 致或格格不入。如今人们不分场合地到处使用它,于是有了“另类小说”、“另类 阅读”、“另类歌曲”、“另类情感”、“另类时尚”等大批新词语的流行。“另类” 的词义变得含混,不仅指摇滚乐队、先锋作家、行为艺术家等思维作派有别于常 人者,又泛指那些具有尖锐思想、行为怪异、卓尔不群的前卫人士语义含混 是作为流行语的新词语生命力最旺盛的阶段。之后,有的新词语会逐渐不再流行, 甚至销声匿迹,有的则会保留下来进入r 常用语。 ( 2 ) 专门用语语义泛化 近年来,新词语中专门用语语义泛化现象尤其突出,涉及行业之广,数量之 多,泛化程度之高,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专门用语通过隐喻等方式突破了自身 的系统性、语义的单一性和内部流通的封闭性,进入大流通领域,进入人们的社 会生活当中。专门用语在走向大众之际,语义的变化表现在: 第一,突破专业性和单一性。如“反馈”本是科技术语,本用于放大器和医 学,现增添了“信息、反映等的返回”的新义,在“反馈的意见”等表达中,已 没有了专业色彩。第二,突破确定性和精密性。如:教学行业术语“下课”在本 义之外增添了新义“撤换教练或结束教练工作”,后又增加所指,有“裁判员下 课”、“足协官员下课”等,现在又出现了“让假唱下课”、“总统下课”等用法。 范围进一步扩大,所指不明确,模糊性增强,非专业语义是“停止,取消”。第 三,突破语义的客观局限性。如航天技术术语“软着陆”,本仅指航天器“逐渐 减速,不受损伤地降落”,现被较多的运用于经济运行而产生新义,如指“经济 缓慢下降”或经济增长势头“平稳地减弱”,还有一个比喻义指“较和缓的处理 方法”如“思想政治工作的项软着陆”。而“互动”本是社会学术语,本指人 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现增加了非专业性的普通义: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另外 就是对常规词语搭配的突破。如“盘点”原是商业用语,“盘点库存”、“盘点货 物”是行业内的常规搭配,但用在“2 0 0 1 娱乐人物大盘点”、“2 0 世纪最具影响 力女性盘点”中,就是超常规的词语搭配了。 新词语中借用的行业用语不少,如“到位”、“前沿”、“焦点”、“出台”、“包 装”、“盘点”、“起飞”、“推销”、“反弹”、“封顶”、“冷处理”、“三级跳”、“爆 冷门”、“黄牌警告“、“j 下规军”等。行业用语出于本身社会化程度高,口语色彩 浓,因此语义泛化灵活度、自由度较大。如“触电”新义指“撇开原来的行业初 1 6 次在影视片中扮演角色或涉足影视工作、初次荧幕亮相”,新义中有谐音双关。 如“启动,原为1 业用语,现扩大到经济领域,产生“带动、使活跃”等新义, 并产生新词“启动点”、“启动工程”、“启动力”等。这些行业用语的新义较活泼, 表现力强。 除行业用语外,科技术语的泛化更加普遍。科学的前瞻性使有关科学的文化 成为领先于时代的标志。这时,作为表示这部分信息符号的语言,就会被人们熟 悉和掌握,并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同。这是科技术语走向社会的基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正处在一个词语可以乘上科学的魔毯飞遍 全球的时代。当然不是任何科技术语都可以走向社会。首先被社会接受的是一些 代表未来科技发展方向,表现上有很多想象空问和余地,能成为吸引大众的焦点 又容易被理解的术语。 比如克隆( c l o n e ) 一词,本是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的专业词语,意为通过细 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幽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 族。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随着生物基因技术的发展,它 通过科技的产业化从实验室飞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在此过程中,c l o n e 的语义 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如1 9 9 4 年出版的 m e r r i a nw e b s t e r sc o l l e g i a t ed i c t i o n a r y ) ) ( 第十版) 中,c l o n e 就有4 个义项,有了“复制品”、“做一个复制品”等意义, 这些新义项同样出现在汉语中。其语义的泛化很迅速,后来又产生了一些比喻义, 指“抄袭”、“仿制”等。如:“小说秋夜从构思、人物、语言、情节方面均 与1 9 9 0 年发表的另一篇小说遍地萤火绝对地克隆! ”m 科技的产业化也是 一个科普的过程,c l o n e 并不是唯一的。通过“将科技的恩惠洒向人间”高科技 产品还将更多科技的词汇带入社会生活。 ( 3 ) 从社会层面考察语义泛化的特点 从社会层面考察,语义泛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所具有的反映功能和传播功 能。 首先,一个时期流行语语义泛化的状态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社会主旋律的方向 和变化。新时期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经济在社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语义泛化便大量集中在了经济类词语 上,如“投资”、“资源”、“消费”、“期货”等;又出现大量的股市用语泛化现象, 如“套牢、“解套”、“割肉”、“托盘”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普及,尤其是电恼 1 7 对人民生活的渗透,使很多科技术语发生语义泛化,如“扫描”、“硬件”、“内存”、 “菜单”、“软件”等。随着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