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专业论文)36岁儿童兴趣发展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pdf_第1页
(学前教育学专业论文)36岁儿童兴趣发展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pdf_第2页
(学前教育学专业论文)36岁儿童兴趣发展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pdf_第3页
(学前教育学专业论文)36岁儿童兴趣发展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pdf_第4页
(学前教育学专业论文)36岁儿童兴趣发展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近年来,随着生态化运动和跨文化研究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对儿 蕈的影响,本研究将家庭教育方式和儿章的发展关系置于广阔的生态背景下, 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章兴趣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用调查的方法,在家庭教育基本情况、家庭教育观念及行为、家庭 教育方式类型这些具有生态效度的家庭教育情境中,将兴趣作为因变量,考察3 6 岁儿章兴趣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家庭教育方式之间的关系,分析、探讨家庭教 育方式诸因素对儿煮广泛、稳定、积极兴趣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运用儿童家庭教育方式调查问卷和儿童兴趣 调查问卷,对兰州市3 所不同类型幼儿园大、中、小班2 5 4 名儿童家长进行调 查。回收有效闽卷2 2 4 份,运用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结合统计 分析的结果,对家庭教育方式生态系统与儿章兴趣发展间的关系进行讨论,总 结出其二者渊相互作用的结构示意图,并得出以下结论: 1 3 6 岁儿南兴趣广度、稳定性、效能的发展,在性别、年龄上无本质差 异;3 6 岁儿章兴趣广泛,开始向稳定、积极的方面发展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逐步发展。 2 家长普遍能够尊重儿章的独立自主性,尊重儿章的兴趣和个别差异,以 比较民主而有效的温暖宽容型教育方式对待儿章。 3 儿章广泛、稳定、积极的兴趣品质与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支持赞许的 态度、积极的家庭人际交往、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正确的教育观念、稳定一 致的教育影响等家庭教育方式中各因素密切相关。 4 家长培养自身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 尤其是父亲) 对儿童兴趣发展有着 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5 儿煮兴趣是其自身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家庭中无 论主观的、客观的还是精神的、物质的因素,都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作 用于儿童,影响儿章兴趣的发展。 6 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利于儿童兴趣发展的合理化教育建议。 关键词:儿童兴趣发展家庭教育方式兴趣品质相互作用 a b s t r a c t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e c o s y s t e mc a m p a i g na n dc r o s s c u l t u r a lr e s e a r c h ,p e o p l ei n c r e a s i n g l yp a y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f a m i l yi n f l u e n c et o c h i l d r e n t h i ss t u d y p l a c i n g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 a lp a t t e m sa n d c h i l d r e n s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v a s te c o s y s t e mb a c k g r o u n d i n q u i r e s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 a lp a t t e r n st oc h i l d r e n si n t e r e s t i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i ss t u d y , u s e dt h em e t h o d so f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t a k e st h es u r v e yo ff a m i l y e d u c a t i o n ,c o n c e p t so f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 ,b e h a v i o ro f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 ,f a m i l y e d u c a t i o np a r e m sa sa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 a ls i t u a t i o nw h i c hh a se c o l o g i c a l v a l i d i t y ;t a k e si n t e r e s ta sd e p e n d e n tav a r i a b l e ;i n q u i r e s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i n t e r e s t i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i n3 - 6y e a r so l dc h i l d r e n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 i n t e r e s t i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p a t t e r n s ;a n a l y z e sa n ds t u d i e sv a r i o u s f a c t o r so f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p a t t e r n sa n di t si n f l u e n c et oc h i l d r e n si n t e r e s t i n g d e v e l o p m e n ti na b r o a d s t a b l ea n dp o s i t i v ew a y t h i ss t u d y , u s e dt h em e t h o d so fr a n d o ms a m p l i n g ,t h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o ff a m i l y e d u c a t i o np a r e m si nc h i l d r e n ,c h i l d r e ni n t e r e s t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a n d a n a l y z e dt h e2 5 4c h i l d r e n sp a t r i a r c h e sf r o mt h r e el e v e l so ft h r e ed i f f e r e n t k i n d e r g a r t e n si nl a n z h o u r e c e i v e d2 2 4v a l i d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a n dt h e nim a d eu s eo f t h ep o i n to fb r o n f c n b r e n n e r se c o s y s t e mt h e o r y , a n a l y z e da n dd i s c u s s e dt h e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t h ee c o s y s t e mo f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p a t t e r n sa n dc h i l d r e ni n t e r e s t i n g d e v e l o p m e n t ,b u i l t t h es t r u c t u r a lm a po ft h e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 m ,a n df i n a l l y c a m et os o m ef o l l o w i n gc o n c l u s i o n s : 1 t h e r ei sn oa n yd i f f c r e n c ei nb r e a d t h s t a b i l i t y , e f i i c i e n c yo ft h ei n t e r e s t i n g d e v e l o p m e n ta m o n g3 - 6y e a r so l dc h i l d r e n ,n om a t t e rw h i c hs e xa n da g e 3 - 6y e a r s o l dc h i l d r e nh a v eb r o a di n t e r e s t a n dd e v e l o pc h i l d r e n si n t e r e s tt o w a r d ss t a b l ea n d p o s i t i v eo r i e n t a t i o nw i t ht h e i ri n c r e a s i n ga g e 2 g e n e r a l l ys p e a k i n g ,t h ep a t r i a r c h e sc a nr e s p e c tc h i l d r e n si n d e p e n d e n t ,t h e i r i n t e r e s t i n ga n dt h e i ri n d i v i d u a ld i f i e r e n c e sa n dc a nt r e a tt h e i rc h i l d r e ni nad e m o c r a t i c v a l i d ,w a r n la n dt o l e r a n tw a y 3 t h e r ea r ec l o s er e l a t i o n sa m o n gt h ef a c t o r so f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p a t t e r n s ,s u c h a sb r o a d ,s t a b l e ,a n dp o s i t i v ei n t e r e s t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c h i l d r e n ,w a l t of a m i l y c l i m a t e ,s u p p o r t i n ga t t i t u d e ,p o s i t i v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p a r e n t sa n dc h i l d r e n ,g o o d f a m i l yc l i m a t ei nl e a r n i n g ,s o u n de d u c a t i o n a lc o n c e p t s ,t h es t a b l ea n du n i t ye f f e c to f e d u c a t i o n a li n f l u e n c e 4 p a t r i a r c h e s ( e s p e c i a l l yf a t h e r s ) h e a l t h ya n dp o s i t i v ei n t e r e s ta n df o n d n e s sc a n o s m o s i sa f f e c tt h e i rc h i l d r e n si n t e r e s t i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i n t e n s e l y 5 1 1 1 ec h i l d r e n si n t e r e s ti n3 - 6i st h er e s u l t so ft h ei n t e r a c t i o na m o n gf a c t o r s i nt h e i ro w ne c o s y s t e m ,t h ef a c t o r si nf a m i l y , s u b j e c t i v eo ro b j e c t i v e a sw e l la s m e n t a lo rm a t e r i a l w i l l i n f l u e n c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l d r e n si n t e r e s ti nad i r e c to r i n d i r e c tw a y 6 w es h o u l dp u tf o r w a r de d u c a t i o n a ls u g g e s t i o n sb a s e do na n a l y z i n ga n d d i s c u s s i n gt h ec h i l d r e n si n t e r e s t i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c h i l d r e n si n t e r e s td e v e l o p m e n t ;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 a lp a t t e m s ; i n t e r e s t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i n t e r a c t i o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括为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 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蕴笪餮日期:碰正翌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循此规定) 签名:垄照导师签铤盈! 绉世日期;竺竺:竺、 李晖3 6 岁儿章兴趣发展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生态化运动和跨文化研究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对儿 章的影响,将家庭教育方式和儿章发展的关系置于广阔的生态背景下进行研究, 探讨父母教育方式对儿章发展的影响又成为引起人们重视的课题。 儿童兴趣的一些表现常常会令成人感到困惑:儿童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兴 趣? 为什么兴趣相同的儿豪在表现上又大相径庭? 为什么有的孩子今天喜欢 这,明天喜欢那,而有的孩子却能长期对同一事物或活动保持浓厚的兴趣? 家 长在儿童兴趣发展中有什么影响? 在家庭中,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利于儿童 兴趣的发展? 弄清这些问题对于关注儿童个体差异与需求,培养他们广泛、稳 定、积极的兴趣与爱好,发展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具有积极的作用。 兴趣是推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之一,对人一生的学习、 生活、个性发展、意志品质都有重要的意义,兴趣还是维持心理健康的积极因 素。1 :兴趣在儿章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促进个性的发展,还能促使儿童进行 创造性的学习和劳动。 兴趣和爱好主要是后天习得的。9 幼儿时期,兴趣更是他们进行一切认识活 动的基础。对学前儿童来讲兴趣的倾向不仅来自于遗传素质和形象思维形式, 也来源于社会环境与教育的组织。家庭是学前儿童生活环境中重要的一部分, 儿章最初的兴趣币是在家庭生活中萌发的。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它能 引导受教者逐渐懂得现实生活的意义,注意发展他们的各种正当兴趣和爱好。 家长是儿童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儿童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势必受到与他们经常 在一起的家庭成员的影响。家庭教育因其奠基性、针对性、长期性和灵活性等 特点,是其他类型的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它对儿壹品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 品质、兴趣的激发及培养等方面的影响将伴随其终身。因此,本研究将从家庭 教育方式入手,进一步了解家庭教育对儿童兴趣的影响。 二、相关研究及概念界定 刘fj 华黄雄史心理健康,) 、趣的关系研究【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0 3 ( 4 ) 陈,c 晖土编教育,心堙辞典【z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杜,1 9 8 8 年8 月,第6 3 3 页 李道佳夏树梅对儿囊活动兴趣的调查研究【j 】普教研究。1 9 8 8 ( 1 ) 鲁洁主编教育社会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2 0 0 2 年6 月,第4 5 9 页 李晖3 6 岁儿童兴趣发展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 一) 兴趣的相关研究及进展 1 国外关于兴趣的研究 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之一。上世纪8 0 年代以来,关于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影响的研究,再次成为 教育心理学探讨的核心问题,并且从复苏走向复兴。当前,这一课题已引起许 多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并已取得许多积极的研究结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国外关于兴趣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1 ) 兴趣概念的研究:国 外关于兴趣的概念有三种:个人必趣( i n d i v i d u a li n t e r e s t ) 、情境兴趣( s i t u a t i o n a l i n t e r e s t ) 和作为一种心理状态的兴趣( p i n t r i e h 等,1 9 9 6 ) 。s c h i e f e l e ( 1 9 9 2 ) 认为, 可以将个人兴趣理解为个体相对长时间地朝向某一物体、活动或某一知识领域, 将情境兴趣理解为是由当| i 环境晕某些条件和刺激在个体中产生的兴趣,它常 常对个体的知识和参照系统只有短暂的作用和边缘性的影响。情境兴趣也可能 具有持久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成为个人兴趣产生的基础,发展为相对持久的 个人兴趣。( 2 ) 兴趣效应研究:西方的一些学者用相关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个人 兴趣与情境兴趣对学业成绩的影响,s c h i e f e l e 等人( 1 9 9 2 ) 的研究表明,个人 兴趣与成就之间的相关接近3 0 。一些研究表明,有趣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材料 对学习成就影响很大。f r a n s s o n ( 1 9 7 7 ) 的研究发现,兴趣高的被试对文章内 容会进行更多地独立思考,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s c h i e f e l e ( 1 9 9 2 ) 的研究显示, 兴趣高的被试比兴趣低的被试有更多的意义定向加工。d e s o u s a 与o a k h i l l ( 1 9 9 6 ) 研究了2 4 名8 9 岁的儿章,结果发现,兴趣水平对那些理解技能差 的儿煮的测验成绩有显著的影响。( 3 ) 兴趣作用机制研究:注意与资源分配假 设、认知策略假设和动机定向假设是西方关于兴趣影响学习机制的三种解释。 a n d e r s o n ( 1 9 8 2 ) 、e n t w i s t l e 与r a m d e n ( 1 9 8 3 ) 、r e y n o l d s ( 1 9 8 8 ) 、h i d i ( 1 9 9 0 ) 等都对兴趣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 国外关于职业兴趣的理论已发展多年,理论的发展有助于我们研究个体自 身以及他们所处社会环境的信息,有助于人们进行自我评估并评估环境,在社 会环境中进行交往。这些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有关环 境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职业行为是环境或情境的函数,环境是具有决 定意义的变量,个体的行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有所变化。第二种是传统的 人本观:这种观点强调个人特点( 人格) ,认为人格特点是联系个体和各种职业 环境的纽带。研究表明,个体在不同的人格维度中具有自己的特殊水平,这种 李晖3 6 岁儿奄* 趣发展弓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人格维度具有不同等级的相对稳定性,按其稳定性程度排序,依次为:身体变 量、能力变量、兴趣、人格变量等。第三种是综合的观点:这种观点综合了前 两种观点,认为职业行为是个体和社会环境的函数,忽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全 面的。o 在职业兴趣的实际研究中,斯特朗一坎贝尔兴趣调查表( 简称s v i b s c i i ) 、 库德职业兴趣调查表( 简称k o i s ) 、职业评估调查表( c a i ) 、杰克逊职业兴趣 调查表( 简称j v l s ) 成为使用最广泛的优秀量表,这几种量表也是当今兴趣测 量的典型代表。 国外兴趣的研究主要有两条思路:一是将兴趣当作自变量,研究兴趣对学 习的影响一是将兴趣作为因变量,研究个人属性或其他因素对兴趣的影响。 大多数研究者都是将兴趣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的,但近年来兴趣作为因变量的 研究引起更多研究者的重视。 总体讲,国外关于兴趣的研究已取得许多积极成果,但是它们不同程度上 都存在问题,没有重视影响兴趣发生的个性因素和情境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的相 互作用,而是把二者完全割裂开,选择具有生态效度的研究方法是当前兴趣研 究的重要问题。 2 国内关于兴趣的研究 我国对学习兴趣的研究相当丰富,在阅读兴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早在 1 9 3 8 、1 9 3 9 年,我国一心理学家艾伟先后两次在中央大学沙坪坝附小做了儿童阅 读兴趣的实验。随后于1 9 4 3 年,胡士襄、江文宣也做了关于小学中高年级阅读 兴趣的研究。上世纪8 0 年代以来,国内有许多学者对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陈 毓芳( 1 9 8 1 、1 9 8 4 ) 、青少年理想、动机、兴趣研究全国协作组( 1 9 8 2 ) 、叶仁 敏( 1 9 8 3 ) 等都进行了相关研究。赵秀玲( 1 9 9 8 ) 对兴趣的品质及学习兴趣的 培养进行了研究,认为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影响下, 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培养的。印在众多的学习兴趣研究中,兴趣对学习者影响的研 究也相当丰富,讨论最多的是兴趣与语文( 王利平,2 0 0 4 ) 、生物( 赵隽咏等, 2 0 0 3 ) 、化学( 刘敬华,t 9 9 4 ) 等各科学习的重要关系。”夏凌翔( 2 0 0 2 ) 、刘保 【- 晓钧当代心理测量【m 1 南r :江两科学技术出版丰1 1 9 9 8 年1 月,第1 6 7 、1 6 8 页 i 晓钧当代心理测置【m 】南丹:江两科学技术出敝札,1 9 9 8 年1 月,第2 5 3 页 趔秀玲必趣品质发学习兴趣的培养f j 】山束教育科研, 9 8 8 ( 5 ) t :利、f 趣i j 竹智力闲素扫:语文学习中的作用【j 1 郑州航宁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 0 0 4 ( 5 ) :赵隽 咏中学生生物学必趣的分层培养fj 】生物学教学,2 0 0 3 ( 1 0 ) ;刘敬华初中生学习化学必趣的调 盘埘究【j 】化学教育,1 9 9 4 ( 7 ) 李哗3 6 岁儿童* 趣发展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帅( 2 0 0 3 ) 等分别对高中生学习兴趣的结构、中专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等方面 做了调查研究。陈友庆对农村小学生课程兴趣进行了调查( 2 0 0 3 ) ,发现年级 学生与其他年级学生间的课程兴趣有显著差异。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职业兴趣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刘 长江等( 2 0 0 3 ) 对职业兴趣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还没有广泛适用的职业兴 趣模型。“j 张厚粲等( 2 0 0 4 ) 探讨了我国高中生职业兴趣的特点,编制了一套适 合当前中国高中生兴趣特点的职业兴趣测验。蔡永红、林崇德等( 2 0 0 2 ) 对中 学生职业兴趣的结构及特点进行了研究,发现年级和性别因素对职业兴趣均有 显著影响:。姚本先( 2 0 0 0 ) 对大学生兴趣进行了研究,发现女大学生最喜欢的 课程主要集中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男大学生对计算机、理工等自然科学方面 感兴趣人数比例高于女生。男女大学生在学科兴趣上的差异,是由于男女两性 在认知风格等方面的心理特性及其长期以来的传统文化等社会因素造成。 我国对兴趣的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汪道远等( 2 0 0 4 ) 提出兴 趣前志趣和兴趣的可塑性等概念,对兴趣发展理论作了必要的补充。 近年来,我国对儿耄兴趣的研究也不乏著述,其中大部分是关于儿童学习 兴趣培养以及兴趣对儿章发展重要性的探讨。李道佳、夏树梅( 1 9 8 8 ) 等人做了儿 豪活动兴趣的调查研究,发现3 、4 岁儿章更多选择的是结构游戏,4 、5 岁儿童 更喜欢随便玩、跑跳以及能引起好奇心的电子游戏,5 、6 岁儿章更喜欢的是角 色游戏、表演游戏,6 、7 岁学前班的儿童更喜欢活动性游戏与智力游戏,男孩 倾向于选择表演游戏、娱乐游戏及电子游戏,女孩倾向于选择唱歌、跳舞及结 构游戏。 陆运青( 1 9 9 9 ) 通过游戏、绘画等直观教学方式对幼儿智力与兴趣做了 实验研究,实验表明以幼儿感兴趣的形式及内容组织教育活动,利于智力开发。 张军( 1 9 9 7 ) 对儿章兴趣与实验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情 境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引发儿章积极主动思考,留心观察与实验,确立兴 趣定向,形成学习与探究的良性循环。”徐速等做了家长教师对小学生兴趣了解 的比较研究( 1 9 9 9 ) ,结果发现家长对小学生的兴趣、课程偏好的了解都优于教 师的了解。o 刘长江郝芳职业兴趣的结构:理论与研究【j 】j 心理科学进展2 0 0 3 ( 4 ) 张厚粲,冯伯麟袁坤我网中学生职业兴趣的特点与测验编制【j 】心理学报2 0 0 4 ( 1 ) 蔡永红,林崇德肖丽萍中学生职业兴趣的结构及其特点【j 1 心理发展与教育2 0 0 2 ( 1 ) 姚本先当代人学生必趣研究【j 】心理科学2 0 0 0 ( 1 ) 李道佳,夏= 时梅对儿常活动必趣的调查研究【j 】普教研究1 9 8 8 ( 1 ) 张军论儿章兴趣定向能力的肇础一实验j 愉快教育的融合【j 】湖北中小学实验室,1 9 9 7 ( 4 ) 徐速,符学起珠k 教师对小学生兴趣r 解的比较研究【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 9 9 9 ( 1 ) 牟晖3 6 岁儿龋兴趣发展_ 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总之,我国对兴趣的研究相当丰富,但是对儿童兴趣的本质、结构、机制 等理论问题的探讨与影响兴趣形成发展因素的实证研究还较缺乏。 ( 二) 家庭教育方式的相关研究及进展 在影响儿章发展的家庭诸因素中,家庭教育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 庭教育方式对儿章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众多研究者运用实证研 究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1 国外关于家庭教育方式的研究 国外许多心理学家如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m s y m o n d s ) 、鲍德温 ( a l b a l d w i n ) 对家庭教育方式都曾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并揭示出家庭教育方式 的不同类型及对儿章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作用。2 0 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一些研 究者丌始从类型学的思路考察父母教养行为与亲子交往的不同风格。鲍姆林德 ( d b a u m r i n d ) 按照对子女的控制、亲子沟通、成熟要求、关怀与支持四个维 度的特点,将父母教养行为风格划分为专制型、宽容型与权威型三种类型。权 威型父母教养方式被认为是最费时费力的方式,但也是最有效的教养方式。麦 考贝和玛丁( m a c c o b y & m a r t i n ) 在此基础上,把放任型父母教养方式按要求和 反应两个维度又分为沉溺型和忽视型。沉溺型的父母对儿童有较多的温情和接 受,经常对儿章让步,较少利用权威控制儿章,对儿童的成熟行为要求较少, 主张让儿童自我管理。忽视型的父母对儿奄的要求和反应都较少,他们既不指 导儿章的行为也不支持儿章的兴趣。忽略做父母的责任。后来,鲍姆林德( 1 9 9 1 ) 又将父母教养方式概括为7 类:期望型、民主型、非指导型、专制一指导型、 非专制一指导型、投入型和一般型。谢弗( s h a f f e r ) 按温情一敌对、控制一自 主两个维度,对父母的行为进行了区分。许多研究者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类型的 父母教养行为风格对儿章心理发展的可能影响,获得了一些重要发现。 上世纪5 0 年代末人们发现父母对子女的抚养行为存在一些稳定的成分,研 究者们便将这些稳定成分作为区分父母的维度,对父母行为进行分类。谢弗 ( s h a f f e r ) 按照温情一敌对、控制一自主两个维度对父母进行区分。随后区分 父母行为的维度不断增多。根据父母不同的行为目的,主要将父母行为分为3 大类。第一类是以塑造儿章的行为为目的,这类行为中主要有敏感性一忽视、 合作一干扰、控制一自主、指导、奖励和惩罚、父母的参与、期望、成熟要求 这8 个维度:第二类是以表达感情为目的,这类行为主要有温情一敌对、接受 一拒绝、情感反对这3 个维度:第三类是以了解儿煮为目的,主要有对儿童发 李晖3 6 岁儿章* 趣发展l 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展的认知与对儿章发展的归因这两个维度。 近年来,对父母行为的研究呈现出注重父母行为可变性、注重父母和儿童 间的互动、注重父母行为的质量或有效性的研究趋势,对父母行为的分析更加 深入、细致,同时研究者更加注重从生态系统的角度以动态、联系、发展的观 点审视影响父母行为的因素,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父母行为的本质及其 影响因素。 2 国内关于家庭教育方式的研究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也开始涉足家庭教育方式的研究领域。九十年代, 随着国外发展心理学新流派、新理论、新研究模式的发展,国内学者们也开展 了大量的有关研究。一些学者结合本国国情,划分出适合中国文化特点的父母 教养类型如刘会花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拒绝型、溺爱型、严厉型、分歧型、 期待型、矛盾型;陶沙等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专制、溺爱、忽视、惩罚、民 主、成就要求和教育的不一致。同时,学者们从类型研究的角度对父母教养行 为风格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 佟焕哲,1 9 8 9 , 万云英,1 9 9 3 ) 。方晓义、郑宇( 1 9 9 8 ) 对初中生父母抚养方式的研究发现,积极型、放任型、矛盾型与平均型四种父 母抚养方式中,积极型的父母抚养方式所占比例最高。关颖从不同角度对家庭 教育方式进行了分类,从亲予关系的角度分为专制的、放任的与民主的三类, 从孩子与环境的角度分为开放的和封闭的两类,从父母与孩子情感的角度分为 溺爱和冷漠两类,从父母态度的角度分为矛盾的和一致的两类。 我国心理学者对父母教育方式同儿豪发展之间的关系,如对教养方式与儿 章问题行为( 吕勤、陈会昌,2 0 0 3 ) 、自尊( 魏运华,t 9 9 9 ;程学超,2 0 0 1 ) 等 各种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陈会昌等( 1 9 9 7 ) 关于家长教育 观念和儿章发展关系的研究表明,父母家庭教育观念与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呈显著相关。父母抚养方式与儿章青少年社会化发展关系的研究( 姚本先,1 9 9 4 ; 张莉华,1 9 9 7 :佟焕哲,1 9 8 9 ) 也取得很大进展。谷传华、陈会昌( 2 0 0 3 ) 等 对3 0 位中国近现代社会创造性人物的早期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进行 考察,发现这些家庭在控制性、组织性、亲密度、独立性、道德宗教观等维度 上的平均得分较高,而在矛盾性上的平均得分较低。曾琦等( 1 9 9 7 ) 对父母教 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儿童 在学校的社会适应及学业成绩有密切的关系;在我国,父亲的教育方式与儿童 关颖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 1 天津社会科学,1 9 9 4 ( 4 ) 6 李晖3 6 岁儿章兴趣发展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认知、社会性表现的关系比母亲的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关系更强。邬佩霞( 1 9 9 5 ) 等人的研究发现,2 6 岁儿童母亲行为的不同维度开始有了明显的分化,主要 维度有:敏感、反应、参与程度、促进儿摩言语、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行为以 及表达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行为。研究发现,大多数母亲在促进儿童言语、 认知发展和积极情感的表达3 个维度表现较好,在消极情感表达、对儿童各种 心理需要的反应性上得分较低。陶沙( 1 9 9 8 ) 等对3 - 6 岁儿童母亲教养行为的 结构与儿章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3 - 6 岁儿童母亲的教养行为包括 敏感性、接触与参与、交往指导、认知发展指导、积极情感的表达与消极情感 的表达等6 个主要成分;儿童的年龄对母亲教养行为的参与程度、促进儿童认 知能力发展、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表达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儿童性别仅在母 亲的敏感性方面具有显著影响:儿章的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教养行为的不同方 面有不同的关系。李生兰( 2 0 0 1 ) 将家长的教育行为概括为1 0 个方面:保育孩 子的责任、教育孩子的义务、教育孩子的目的、教育孩子的期望、教育孩子的 投资、教育孩子的方法、教育孩子的途径、教育孩子的威信、热爱学习的行为、 配合园教的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和谐发展水平与家长教育行为之间有着 错综复杂的关系。 在深入研究父母教育方式的内在本质结构及对儿童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学 者们将研究视线逐渐扩展到儿童与父母的交往与互动中。研究表明,学龄前儿 章的性别、年龄因素影响父母教育行为的某些方面,而气质和消极行为特征显 著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 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章发展的各方面都有非常直接和 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具体家庭教育情境中,将兴趣作为因变量,分析讨论儿 章广泛、稳定、积极兴趣发展与家庭教育方式问的关系,了解影响儿童兴趣形 成及发展的因素,是本研究所要完成的任务。 ( 三) 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述研究对本研究有较大的启发,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 ) 对兴趣本质、 结构、机制等理论问题的探讨、对影响兴趣形成与发展因素的研究,缺乏具有 生态效度的研究方法,忽视了影响兴趣发生的个性因素和情境因素,在这一方 面,还需大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来充实完善人们对兴趣的认识。( 2 ) 有关 杨眦珠,杨奋卿幼儿气质o 母亲教养方武的选择i j l 心理科学1 9 9 8 ( 1 ) 陶沙3 - 6 岁儿章母 亲教育方式投雎影响| 捌素的研究f j 】心理发展0 教育,1 9 9 4 ( 3 ) 李晖3 6 岁儿章兴趣发展畸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教育方式对儿章发展的研究,大多采用了将父母对子女教育方式进行分类后综 合考察的类型学的范式,这种研究范式为探查父母教育行为的风格及对儿童发 展的影响提供了工具,但却忽略了父母与几奄在家庭教育环境中的真实互动情 况。( 3 ) 研究对象方面,主要限于儿童及父母群体,包含家庭除父母外的其他 成员对儿童教育影响的研究较少。在我国,由于文化、社会等原因,隔代教育、 祖辈与父辈共同教育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现有研究中涉及不多,因此不能 全面、真实地反映家庭教育现状。 ( 四) 主要概念的界定 1 兴趣、兴趣品质及分类概念 ( 1 ) 兴趣:如何给兴趣下定义,一直存在着争议。通常我们认为兴趣是人 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 当人们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就会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对其特别关注,并努力 去探求,从事与此有关的活动。在心理学上,兴趣一词的涵义有二:其一是指 个体对某人或某事物所表现的选择时注意的内在心向。兴趣也可由外显行为去 推测;当有多种事物呈现在个体面前时,某事物特别引起个体之注意,即推知 他对此感到兴趣。如此,等于是把兴趣解释为“偏好”的意思。 在本研究中我们所探讨的儿章兴趣是指儿章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有积极认 识、体验及探究的需要,既包括对事物的优先注意和向往的内在倾向,又包括 从事某种活动的外在行为的倾向。 ( 2 ) 兴趣的品质 通常我们认为,兴趣品质包含兴趣的倾向性、广度、稳定性、效能等特点。 兴趣的倾向性是指兴趣对着什么内容而发生的,它是形成其他兴趣的前提。 兴趣的广度是指兴趣的广阔程度,它说明个人兴趣结构范围的大小。 兴趣的稳定性是指兴趣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些对象上。兴趣必须 持久而稳定,才能推动人深入钻研问题。 兴趣的效能是指一个人的兴趣对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大小。 ( 3 ) 兴趣的分类概念 根据兴趣与不同对象的关系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事 物或活动本身感到需要丽产生的兴趣,往往是由客观事物引人入胜而产生的; 间接兴趣不是对事物本身有兴趣,而是对事物未来的结果有需要而产生的兴趣。 粜智贤土编心理学人涮典【z 】北京:北京帅范大学版幸 :1 9 8 9 年l o 月,第7 9 2 页 搬存必教育心理学【m 】杭州:浙江教育版社,2 0 0 1 年1 0 月,第2 9 4 页 李晖3 6 岁儿童必趣发展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根据兴趣的内容和倾向性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是人们对 物质生活条件的兴趣表现为对衣食住行的渴望:精神兴趣是由精神需要而引 起的兴趣。人对物质与精神的兴趣与追求,除满足必需的生活需要外,还基于 一定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因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及认识限制,本研究没有 涉及这一维度。 根据兴趣持续的时间分为:稳定兴趣与短暂兴趣。稳定兴趣是对某种事物 的喜爱具有一定的持久性,稳定的兴趣可发展为人的中心兴趣:短暂兴趣是偶 尔或一时被事物或活动所吸引,这种兴趣随着事物或活动的结束而消失。 根据兴趣效能水平分为: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积极兴趣是有效能的兴趣, 它不停留在静观阶段,为获得兴趣对象而积极活动,成为掌握知识、形成熟练、 发展个性的优良的兴趣品质。消极兴趣是被动的兴趣,使人处于静观状态,不 能成为实际活动的动力因而也不能产生实际效果,是一种不良的兴趣品质。 2 家庭教育方式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我国学者们对家庭教育方式的用词并不统一,有的用“教育方式”圆,有的 用“养育方式”。、“抚养方式”或“教养方式”。 教育与教养的区分是相对的。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将“教养”理解为教育抚 养,强调教育与抚养结合,反对养而不教。前苏联教育学者将教养理解为掌握 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形成学生的世 界观的基础,它是教育中的一部分特定因素。在很多学者的研究中将“教养” 理解为,教育”,当教育与教养并用时,二者含义有所不同。 抚养与教育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侧重家长对儿童的生理保育,后者侧重家 长作为社会文化的直接执行者对儿奄价值观念、态度体系和社会规范的传递与 教导。 ( 1 ) 家庭教育方式 米智贤主编心理学= 词典【z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1 0 月。第7 9 3 页 关颗家庭教育方式引l 奄礼会化i j 】天津社会科学,1 9 9 4 ( 4 ) ;陶沙,林磊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 类型艟j 0 行为特点 j 】j 心删发胜教育。1 9 9 5 ( 4 ) 饯锦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卜、自我效能、白棹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 】心理科学, 1 9 9 8 ( 6 ) 方晓义,郑宇初中生抚养方j 的 i j | _ 究i j l 心理发展教育,1 9 9 8 ( 4 ) 扬埘珠,杨备卿幼儿气质o 母亲教养方式的选择【j 】心理科学,1 9 9 8 ( 1 ) ;张丽华父母的教养 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艘研究综述1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1 9 9 7 ( 3 ) ;关颖,刘春芬父母教 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j 】心理发展与教育,1 9 9 4 ( 4 ) ;魏运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 展影响的研究【j 1 心理发展与教育1 9 9 9 ( 3 ) :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 j 南京师范大学 学撤( 礼会科学版) 2 0 0 2 ( 6 ) 顾f 卿远主编教育人辞典【z 】 l :海: 砾陈家庭教养方,研究进程透视【j 】 海教育i i j 版社1 9 9 2 年5 月,第4 页 南京师范人学学撤( 社会科学版) ,2 0 0 2 ( 6 ) 拿晖3 6 岁儿章兴趣发腱4j 家庭教育方j 关系的研究 家庭教育方式是家长在教育、抚养儿童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 向,是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及对儿童情感的综合体现。 本研究采用“家庭教育方式”的概念是用以区别其他研究中所用的“父母 教育方式”的概念,更强调包括父母在内的家庭一切成员对儿童兴趣发展的教 育影响。 ( 2 ) 家长教育观念 家长教育观念是指家长对儿童发展、教育方式及对儿童可塑性等问题的理 解和认识,它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儿章进行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动机、教育手 段及教育行为,对儿章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家长教育观念包括家长对人才理 解的价值观、儿章观、发展观等多方面的内容。人才价值观指家长对人才价值 的理解;儿童观指家长对儿章在发展过程中是被动接受外界影响,还是积极主 动地获得发展这类问题的看法;发展观是指家长对儿章发展的规律及其影响因 素的观点或看法。 在本研究中,教育方式指家长教育观念和包括家庭教育方式类型在内的家 庭教育行为和情感态度的综合体现。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意图旨在具有生态效度的家庭教育情境中,将兴趣作为因变量, 考察3 6 岁儿章兴趣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家庭教育方式之间的关系,分析、探讨 家庭教育方式诸因素对儿童广泛、稳定、积极兴趣发展的影响。因此,研究的 目的主要有: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兴趣发展的影响;了解利于儿童广泛、 稳定、积极兴趣发展的家庭教育方式相关因素;提出培养儿童良好兴趣品质的 合理化建议。 ( 二) 研究意义 1 丰富学前儿童兴趣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毋庸置疑,家庭对学前儿童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儿童兴 趣发展入手,进一步分析其与家庭教育方式之间的关系,这必将充实和丰富学 前儿章兴趣发展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2 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进幼几全面发展 如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指导家长科学有效地对子女实施家庭教育,己 成为家长的追切需求和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本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