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 1 1 1 1111 1111 11 1 1r l lriii y i8 9 8 9 7 2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匆叫夸豇 日期:7 1 7 1 1 年与月d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 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作者签名:马v 豇 日期:) l 7 1 1 年月弓1 7 日 导师签名:等钮 日期:加f 年,月3 0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童论塞握变厦溢厦;旦堂生;旦= 生;旦三玺筮鱼! 作者签名:马吻l 日期:) c 7j f 年上月弓口日 导师签名:乡砼 日期:z pf f 年厂月罗。日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r h e s i s 中文捅斐 列女传一书由我国汉代著名学者刘向编撰而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反映 妇女生活的传记,记录了从远古到西汉的众多女性。它的编撰对后世正史列女传 的确立有直接的影响,对了解中国女性传记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目i ; 对刘向列女传的研究已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大多数论文和著作都是 以列女传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作为研究对象,而对刘向编撰列女传时的意图 和使用的编撰策略却少有人关注。本论文以列女传的编撰意图和编撰策略作为 研究对象,通过对史书记载的刘向生世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总结出刘向 编撰列女传的意图主要是劝谏汉成帝和王太后,警戒赵飞燕等后妃与外戚。通 过使用图表法把刘向编撰的列女传与其它早于此书的典籍史料对于相同人物或 事件的记载进行比较,分析出刘向为了达到自己的意图,使用放大女性的功过、弱 化或隐匿男性的作用以及将女性置于特定情境中使其进行二难选择等编撰策略,重 新对女性形象进行了塑造。 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绪言部分简单介绍近几十年来列女传的研究概况。 第一章分析刘向的家世背景、政治经历以及学术背景对他编撰列女传的影响, 旨在讨论他编撰此书的动机和个人条件。第二章通过史书记载的时代背景研究刘向 编撰列女传的意图。第三章通过比较列女传与其它典籍中记载的同样人物 和事件的异同,分析刘向编撰列女传时所使用的编撰策略。结语部分对刘向列 女传的巨大影响和意义进行总结。 关键词:刘向;列女传;编撰意图;编撰策略 a b s t r a c t t h eb o o k “l i e n vz h u a n c o m p i l e db yl i ux i a n gw h ow a st h ef a m o u ss c h o l a ri n h a n d y n a s t yi st h ef i r s tr e c o r do ft h el i f eo fa l o to fw o m e n w h ol i v e di nt h ef r o mr e m o t e a n t i q u i t yt oh a nd y n a s t yi no u rh i s t o r y e v e rs i n c el i ux i a n gc o m p i l e d “l i e - n vz h u a n ,i th a sb e c o m es t a n d a r di nt h e w r i t i n go fc h i n a so r t h o d o xh i s t o r yt oi n c l u d eas e c t i o nd e v o t e dt ow o m a n sb i o g r a p h i e s u n d e rt h es a n l et i t l e t h e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i v ep a r t s :p r e f a c ei sb d f l yi n t r o d u c ea b o u tt h er e s e a r c h s t a t eo fl i e - n vz h u a ni nt h er e c e n td e c a d e s c h a p t e ro n ea n a l y z e s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l i u x i a n g sf a m i l y 、h i sp o l i t i ce x p e r i e n c e sa n da c a d e m i cb a c k g r o u n d ,w h i c ha i m st o d i s c u s s e dh i sc o m p i l a t i o nm o t i v ea n dw r i t i n ga b i l i t ya b o u tl i e n vz h u a n c h a p t e rt w o s t u d i e sl i e n vz h u a n s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t h r o u g ha n c i e n tc l a s s i c s ,w h i c ha i m st o d i s c u s s e dl i ux i a n g sc o m p i l a t i o ns t r a t e r y c h a p t e rt h r e ei st oc o m p a r et h es a m ef i g u r e s o re v e n t si nl i e - n vz h u a nw i t ho t h e rb o o k s ,w h i c ha i m st oa n a l y z el i ux i a n g s c o m p i l a t i o ns t r a t e g i e si nl i e - n vz h u a n a tl a s t , ii n t e r p r e t e d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i n f l u e n c e a n dm e a n i n go fl i e - n vz h u a ni nt h ep a r to fc o n c l u s i o no f t h i sp a p e r k e yw o r d s :l i ux i a n g ;l i e - n vz h u a n ;c o m p i l a t i o ni n t e n t i o n ;c o m p i l a t i o ns t r a t e r y i i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目录 中文摘要 a b s t r a c t 绪言。 i 1 一、刘向列女传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 二、本论文的研究意义2 第一章刘向编撰列女传 的个人条件4 第一节编撰列女传的家族背景4 一、汉之宗英,于斯为盛4 二、楚元王刘交的影响5 第二节编撰列女传的学术和思想背景一6 一、仕宦和学术经历对刘向编撰列女传的影响6 二、刘向编撰列女传的思想背景7 第二章刘向 的编撰意图。9 第一节母仪开篇,意在太后1o 一、妇道德行与母仪天下1 0 二、母仪传对太后的劝谏意图1 4 第二节孽嬖压卷,劝谏成帝一1 9 一、对美色惑乱君主的劝谏2 0 二、对后宫荒淫生活的影射2 3 三、对废嫡立庶后果的担忧2 5 第三章刘向 的编撰策略。2 8 第一节对女性历史作用的强调2 8 一、放大女性的功过2 8 二、弱化或隐匿男性的作用3 l 第二节特定情境中的二难选择3 3 一、母亲形象在公义和私爱中的二难选择3 3 二、妻子形象在男性冲突中的进退维谷3 4 结语。4 0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后记。 4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i e r st t t e s i s 绪言 一、刘向列女传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刘向编撰的列女传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妇女专史也是我国第一部妇女类传。 列女传在西汉成书后便广为流传,历代都不乏研究者,但相对于其它比较热门 的研究课题而言,学术界对其关注的程度并不高。国外对列女传的研究几乎空 白,国内刊物上近三十年来陆续发表的研究性论文也不足五十篇。 学者对列女传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 、注译校勘类:东汉时期,马融为之作训解,班昭作注。三国时有曹植、虞 韪妻赵母注本。晋代有皇甫谧、綦毋邃注本。北宋时苏颂、王回先后对通行本列 女传进行整理。清代随着乾嘉学派的兴起,王照圆、梁端、萧道管三家集大成的 校注本相继问世。近代的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孙诒让及王国维等都曾做过校 勘和疏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张涛写成了近三十万字的列女传译注一书。 2 、研究论文类:学者张涛发表了刘向( 列女传) 思想与学术价值简论、刘 向( 列女传) 文学成就初探、刘向( 列女传) 及其妇女伦理观、略论刘向( 列 女传 的社会政治思想等多篇论文。张涛从列女传的思想和学术价值、文学 成就、妇女伦理观、社会政治思想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为后来者的研究 提供了极大帮助。 其他的一些研究者围绕着刘向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观念展开论述,通过广阔的 时代和人生背景解读列女传一书。例如吴敏霞的 的编纂和流传一 文批驳了“罗根泽等认为此书为先秦人作,刘向对其加以校勘而已 的观点,认为 列女传一书的传、颂、图均为刘向所作。作者根据汉书楚元王传等材 料对刘向创作此书的背景做了考察,对列女传的版本及其流传也做了一些说明。 虽然此文过于简略,但它涉及了列女传研究的多个方面并且出现较早,因此对 后来的研究者不无裨益。李山、邓田田的论刘向在( 列女传) 中的政治寄寓在 参照刘向生平以及历年谏书的基础上,秉承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的研究方法, 探究影响刘向创作列女传的种种心理因素。作者认为刘向把自己的心声寄寓到 列女传,不仅为了宣扬自己所信奉的儒家伦理教化,而且是出于对屈原“香草 美人”精神的继承。冯利华在论刘向在 的成书原因一文中分析了刘 向所生活的时代,指出“教化作用与讽喻功能是列女传成书之根本原因。成帝 荒淫、后妃逾礼是列女传成书的政治原因。通过对刘向一生际遇的清点,作 者认为刘向的坎坷人生遭际是列女传成书的直接原因。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另一螳研究者纠绕列女传文本做出了相关研究。例如李寅生 的语言艺术一文也对列女传引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列女传引 诗,除了以诗代言表情达意促进交流的语言功能外,更多地是把诗经作为 衡量人们道德行为的准则、先王的法令制度等来使用的,使诗经具有了一种至 高无上,不可抗拒的法典作用。”林存秀的沉默在历史背后的聒噪 的社会性别研究一文最大的亮点是把西方文论提供的性别视角运用于古代典籍的 研究,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用社会性别视角对列女传中的一位典型人物 形象伯姬进行个案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男权文化编制出特定的社会性别话语并行 使权力,结果是使女性脱离对自身的关怀,从自身折叠出去,扭曲了自身的人格。 4 、研究专著类: 目前国内列女传的研究专著仅有陈丽萍的刘向 研究等少数几 本。这固然为以后的研究者留下了大量可供开发的处女地,却也因为缺少足够的借 鉴而使研究者开拓的步伐更加艰难和缓慢。另外对于列女传的研究,人们更多 的是从社会政治思想史以及史学、文学的角度进行切入。从编撰意图与编撰策略的 角度,运用文献比勘的方法,挖掘出列女传中蕴含的更深层的内容和意义的研 究则少之又少。 综上所述,对列女传的研究,尤其是对其编撰意图与编撰策略的研究还很 不够。笔者也正是基于对以上各方面的研究和考虑,才最终选择以刘向 的编撰意图和编撰策略作为自己的选题。 二、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列女传是西汉刘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女性类传的发轫之作。它从史 学、文学、伦理学、哲学、文化学、民俗学等多个角度反映了刘向乃至整个西汉时 期的性别角色取向、思想文化意识和艺术价值观念。因此,对这部著作的系统研究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眼里,列女传就等同于封建糟粕,是把中国妇女推向血 泪筑就的贞洁牌坊的渊薮。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拓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此 种结论的片面性。通过仔细研读,笔者发现列女传中鲜明体现了刘向的编撰意 识与编撰策略,从这个角度对列女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意 义: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1 、深化和丰富对列女传的研究。通过研究史书中记载的刘向所处的时代 背景以及他的学术背景,分析出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向编撰此书的真实意图是对王太 后和汉成帝进行劝谏、警戒。通过分析比较列女传与其它典籍中相同人物或事 件的异同,发现刘向为了达到自己的劝谏目的,使用一定的编撰策略对女性形象进 行了重塑。从列女传的编撰意图与编撰策略入手,能够直观而又准确地深入刘 向其人,进而探索西汉刘向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2 、现实借鉴意义。笔者选择这一研究课题,也是希望能对女性现实生存困境 有所启示和裨益。列女传成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中国妇女仍然被许多传统 的教条束缚和压抑着,希籍对列女传文本的重新阐释,揭示出滋生男尊女卑的 土壤以及批判男性话语权对女性的扭曲和规范,由此呼唤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实 现妇女身心两方面真正的解放。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一章刘向编撰 的家族背景 一、汉之宗英,于斯为盛 公元7 9 年( 汉昭帝元风二年) ,刘向出生。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少弟楚元 王刘交的第五世孙。 班固汉书楚元王传记载:“向字子政,本名更生。 刘向之父刘德的嫡妻 所生的长子名叫安民。刘向是家中庶出的次子,“更生 如果从字面上解释是家中 又增添了一个新生命。刘德“修黄老术,“德常持老子知足之计。 圆对于道 家的经典一定非常熟悉,“更生 一词源出庄子达生:“夫欲免为形者,莫如 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f 平,正平则与更生,更生则几矣。”郭象注日:“更生, 日新之谓也。”作为刘氏宗室、仕宦多年的士大夫,刘德t l 然受儒家“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 思想的影响,他为长子取名“安民”,大概是希望儿子能够济世安民, 做出一番事业,显露出了儒家积极进取的态度。而为次子取名“更生 ,则反映出 他的思想受道家人生观的影响, 汉昭帝即位时有人劝谏主持政事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将军不见诸吕乎? 处 伊尹、周公之位,摄政擅权,而背宗室,不与共职,是以天下不信,卒至于灭亡。 今将军当盛位,帝富春秋,宜纳宗室,又多与大臣共事,反诸吕道,如是则可以免 患。” 霍光采纳了此建议,招纳刘氏公族中可以任用的子弟担任官职。时年已八十 岁的刘向祖父刘辟疆被拜为光禄大夫,守长乐卫府。同年又徙为宗正,但是几个月 后就卒于任上。少年时被汉武帝誉为“千里驹”的刘德在汉昭帝即位之初被任命为 宗正丞。刘辟疆为宗正时,刘德徙大鸿胪丞,迁太中大夫。几年后,出任宗正。 紧跟祖父、父亲的步伐,刘向在元帝朝也被任命为宗正。“初元元年散骑谏大 夫刘更生为宗正,二年免。 汉书萧望之传详细记录了刘向被任命为宗正 的原委:“中书令弘恭、石显久典枢机,明习文法,亦与车骑将军高为表里,议论 常独持故事,不从望之等。恭、显又时倾见诎。望之以为中书政本,以贤明之选, 自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官者,非国旧制,又违古不近刑人之义,白欲更置士人,由 是大于高、恭、显忤。上初即位,谦让重改作。议久不定,出刘更生为宗正。 十几年后,刘向长兄刘安民的儿子庆忌又出任宗正一职:“竟宁元年,阳城候 徐兴无:刘向( 附刘歆) 简表,刘向评传,南京:南京大学h j 版社,2 0 0 5 年,第4 8 0 页。 o 班同:汉书卷三l 六,楚元工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年,第1 9 2 7 页。 班闹:汉书卷三f 。六。楚元:i :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年,第1 9 2 6 页。 固班周: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年,第8 1 3 页。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刘庆忌宁君为宗i f ,三年迁。”爵往上推溯“高后时以元乇子郢客为宗_ f 。 圆景帝 时楚元王的第三子刘礼也出任过宗正。 汉书高帝纪记载汉高祖:“自栎阳徙都长安。置宗正以序九族。” 可见 设置宗正这一官职主要是为了管理皂族。而担任宗j 下的人选一定是皇室宗亲中德高 望重之人。司马贞在史记三王世家的索引中解释:“宗正,官名,必以 宗室有德者为之。”唧楚元王刘交的子嗣中共有六位宗正,被史家称为“奕世宗正 。 综观西汉一代,汉室宗亲中仅有楚元王家族享有如此高的声誉。 二、楚元王刘交的影响 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刘邦兄弟四人:长兄刘伯,早卒; 次兄刘仲;少弟刘交。在刘邦刚起兵时,刘交是攻城略地的一员猛将。立楚怀王、 攻南阳、入武关、与秦战于蓝田、入蜀汉、定三秦、诛项藉,这些重要的政治事件 和战事,他是跟随刘邦的唯一亲兄弟。刘邦即位后,他又“出入卧内,传言语诸内 事隐谋 ,成为帷幕之中与汉高祖共同筹划谋略的一位心腹和智囊。在分封同姓 诸王时,成为因先有功先被分封的诸侯王,高祖的次兄刘仲及长子刘肥在楚元王之 后被分封。 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大都是屠沽贩夫胥吏等人,而刘交异于别人的地方是:“好 书,多才艺。少时尝于鲁穆生、白生、申生俱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 也。及秦焚书,各别去。” 孙卿就是战国末期最后一位儒学大师苟卿,他曾在齐国 稷下学宫授徒讲学。浮丘伯既然是苟卿的门人,那么刘交就是苟卿的再传弟子。 刘交自觉地学习儒学,师从于当时的名儒,身边交游的也是儒生。他的兴趣爱 好以及对儒学的态度完全不同于他的两位兄长:喜欢种田的刘仲和好酒好色并且瞧 不起儒生的刘邦。朱彝尊经义考卷一百“诗三”引刘城对刘交的评价:“楚 元王,高祖同父兄弟也。秦汉间急攻战,燔坟籍,一家之内,仲则力田治生产矣; 季则好酒及色,谩骂儒生矣。交何所见而早,毅然学古,独于穆生、白生、申公辈 游,同受诗与浮丘伯,岂非豪杰之士无待而兴者哉? 然则交固汉儒林之首。”。 作为刘汉宗室罩最早重视和研习儒学的人,刘交被誉为“汉儒林之首 是当之无愧 的。 o 班同: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年,第8 2 2 页。 宙班嘲: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年,第1 9 2 3 页。 班同:汉书卷一,高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年,第6 4 页。 固司马迁:史记卷六十, 三上世家,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年,第2 1 1 9 页。 班固:汉书卷三十六, 楚元十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年,第1 9 2 1 页。 班固:汉书卷三十六,楚元- f 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年,第1 9 2 1 页。 o 朱彝尊撰,林庆彰等点校: 经义考卷一百, 三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筹各处编,1 9 9 9 年。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楚元王传还记载:“元千好诗,诸子皆读诗,中公始为诗传,号 鲁诗。元王亦次之诗传,号日元王诗,世或有之。 从这段叙述中可以 了解到楚元王不仅好诗,而且有元王诗流传于世,俨然已是一位学养深厚 的经学家。从“诸子皆读诗可以看出楚元王家族蔚然成风的学习氛围。直到 刘向的祖父刘辟疆,仍然禀承家学“亦好诗,能属文。 “( 楚元王) 交以好学礼贤开国,故戊虽以叛诛,而辟疆、德、向皆世济其美, 汉之宗英,于斯为盛。有着如此渊源深厚的家学传统,作为楚元王刘交的玄孙 ( 五世孙) 的刘向最终能成为博物洽闻、通达古今的通儒,编撰出列女传一书 便不足为奇了。 第二节编撰 的学术和思想背景 一、仕宦和学术经历对刘向编撰列女传的影响 1 、搿依兴古事一的体例形成 因为是皇室宗亲,刘向十二岁时凭籍父亲刘德而被任命为辇郎。二十岁行冠礼 之后,“以行修饬擢为谏大夫。 没过多久,宣帝要招选名儒俊才置左右,刘向因“通 达能属文辞”而被选中。这时的刘向在通往仕途的道路上可谓一帆风顺,不仅因品 行好而得到提拔而且在才学方面也开始崭露头角。铸伪黄金案被赎后,正赶上汉宣 帝大力宣传推广谷梁春秋,“会初立谷梁春秋,征更生受谷梁,讲论五 经于石渠。”宣帝征召刘向担任谷梁春秋的助教,在石渠会议讲论五经。 这说明刘向的博学和在儒学上的造诣在宣帝朝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得到了最 高统治者的认可。 汉元帝即位,刘向因“宗室忠直,明经有行”得到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的举 荐,被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外戚和宦官的打击,刘向及其萧 望之等儒臣都遭到了迫害。在废居的十余年里,刘向“著疾馋、救危、撼要、 救危及世颂,凡八篇,依兴古事,悼己及同类也。 虽然这些作品没有流 传下来,仅存篇目,可是这些篇名里已反映出刘向著文的意旨所在。刘向依据古事 撰文,兴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列女传的编撰体例在此时已露出了端倪。“依 兴古事,乃刘向著述的体例。此后所著的新序、说苑、列女传皆依兴古 事。, o 黄震: 黄氏口抄汉书,景印文渊阁叫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3 年,第2 9 6 页。 国班同:汉书卷三f 六, 楚几千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年,第1 9 2 9 页。 圆徐复观:汉代思想史第三卷,卜海:华东师范人学f f l 版社,2 0 0 1 年,第3 7 页。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2 、。受诏校书”的材料积累 汉成帝朝,“上方精于诗、书,观古文,诏向领校五经秘书。 刘向 被汉成帝任命为光禄大夫,主持校理阜家图书中秘书。汉书艺文志记载: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 圣上喟然而称日:朕甚阂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 充秘府。成帝时,以书颇散,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 子诗赋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天子。 刘向受诏校书 的起因是汉成帝对诗、书感兴趣。成帝先让刘向校五经秘书,然后又因 汉武帝收集于秘府的书籍此时已散失不少,于是成帝派陈农到民间收求遗失的书 籍,任命刘向以光禄大夫之职来主持校书工作。成帝朝的校书活动,正如姚振宇所 言:“乃西京一代之创制,后世因而不革,是西汉时的一件文教大事,而且在这个 过程中,“达到了辩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层次,刘向、歆父子不仅开出了中国 校雠学、目录学的典范,更以其别录、七略建构了阐述了一切文化资源的理 论框架。经过校理的典籍得到了更好的保存、阐释,更为方便的接应现实并被赋予 重新解释的可能性。”受成帝之命典校书籍的时期,刘向不仅在学术上大有作为而 且也掌握了大量用来编撰列女传等书的历史掌故和文献资料。 二、刘向编撰列女传的思想背景 作为刘氏的宗亲和历事三主的老臣,刘向面对成帝朝走向衰落、外戚擅权、后 宫荒淫的现实,为了挽救时局而采取以著述来进谏的方式。“自河平年间校书直到 他逝世的十八年中,他都以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精神进谏不已,疏奏屡上。 除了这些疏奏之外,他的“五行传论、列女传、说苑、新序甚至是校书 时上奏成帝的每一篇书录,都可以算作谏书。” 渊源深厚的家学传统、曲折的仕宦经历以及杂采百家而终成通儒的学术成就, 使刘向完全有能力在定一代之书,正群籍之编的校书过程中调用经传、诸子、诗赋 等古籍群书里的大量史料编撰出列女传。 刘向之所以能成为一代通儒和西汉名臣是因为他没有把自己完全淹没在故纸 堆里,而是用自己平生所学,来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全祖望在刘扬优劣论里 对刘向的评价为: 使向仅以雠正群籍,毕其生平,则其优于雄者亦仅矣向仕于成,哀昏 d 徐兴无:刘向评传,南京:南京人学出版社,2 0 0 5 年,第2 3 6 页。 廖徐兴无:刘向评传,南京:南京人学出版社,2 0 0 5 年,第3 6 6 页。 7 乱之世,文母之孽已成,高庙衣冠殆将不守。三朝宗室,心切于维城之寄而力 不能扶,欲以传经之学,感悟其君,良亦苦矣。生其后者,执成说以律之,何 其固也! 则向之所学甚正,所操甚伟,西京儒者,自董仲舒外莫之逮也。 其闳通博雅,特余事耳。且向以新都之祸,作五行传;以王、赵、丁、傅之 祸,作列女传,是皆所谓以经术经世务者也。 由此可见,刘向在个人的思想和学术条件已具备的情况下,以历史事件作为依 据、采用以古况今的写作手法、针对成帝朝外戚擅权、后宫荒淫的现实,为了挽救 汉王朝的统治,编撰而成列女传一书。正如刘秋升所言:“列女传是他晚年 坚持与外戚斗争的表现,是受现实的强烈激发所致;作为忠于皇室的皇族后裔,刘 向一生积极参与了外戚和宦官的斗争,一次次卷进政治斗争的漩涡,虽被废十五年 之久而不改其志,受启用后忠心更坚,直接参与政治斗争的亲身经历更密切了其学 术和现实的关系。 圆 虽然仕途屡次受挫,外戚将他排挤到政治权力的边缘,但是刘向怀着拳拳忠心, 用著作来间接地干预政事,他编撰列女传的意图就是为了劝谏太后与成帝。“后 世史家所谓列女,则节烈之谓也,而刘向所叙,乃罗列之谓也。” 他之所以罗列出 一百零七位女性,突出她们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就是为了唤起汉成帝对身边的女 性以及依靠裙带关系兴起的外戚的警戒和重视。 回全祖望:鲒垮亭集卷二十九, 刘扬优劣论,四部从刊本。 窜刘秋升: 刘向历史哲学分析,北京邮i 乜火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0 年7 月第2 卷第3 期,第3 0 页。 国章学诚:义史通义第p q 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8 8 年,第8 页 8 第二章刘向列女传的编撰意图 班固在汉书楚元王传里对刘向编撰列女传的意图有所提及: 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 近者始。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 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刘向在世风奢淫,后宫逾越礼制的时代背景下编撰了列女传。结合汉书 中楚元王传、外戚传、元后传以及成帝纪等史实记载,可以发现当时 刘氏政权最大的威胁是王氏外戚的专擅国政,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向编撰列女传 一书“以戒天予”,是站在宗亲的立场,怀着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宗族意识,为免刘 姓王朝毁于外戚之手而以著述当谏书。因此刘向以母仪传开篇,其针对太后和 外戚的编撰意图不言自明。 刘向的另一个编撰意图是讽谏汉成帝不要为女色而误国,列女传的最后一 卷正是寓警戒于劝诫的反面书写。台湾学者张敬先生认为孽嬖传是刘向写作此 书的中心: 列女传虽也写美德的妇女,但那可能是对比相称的作用,正是讽刺赵氏 ( 赵飞燕) 不及古人的好榜样。写记乖戾的坏女人,则是警戒赵氏作恶背义、致 祸招灾,必有恶报的下场,必以之讽谏天子,当心国家受害。归结 一目,那才是刘氏写作的中心所在;谓之为影射可也,谓之为指桑骂槐 可也,看他写得多么出力,即论引诗引书一事,就可见其大概了 刘向编撰列女传并不是单纯地收集历史上女性的事迹,也不是简单地对广 大妇女进行教化,他有着“以戒天子 的明确政治诉求并且希望“由内而外”的施 行“王教 。刘向以政治为导向的目的在列女传的编撰上强烈传达出的就是女 性对家、国的重要影响。列女传中最能反映刘向编撰意图的就是母仪传和 孽嬖传两卷,首卷是因外戚擅权而对太后的劝谏,尾卷则是因后妃惑乱而对成 帝的警戒。 回班固:汉书卷三+ l 六,楚元王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年,第1 9 5 7 页。 雪张敬:列女传今译今注,台北:台湾商务:l l 版社,1 9 9 4 年,第1 1 页。 9 第一节母仪开篇,意在太后 汉成帝竟宁元年即位,尊生母王皇后为阜太后,并大封皇太后的诸弟。“孝元 王皇后,成帝母也。家凡十侯,五大司马,外戚莫盛焉。 刘向编撰列女传的 时代背景正是王氏外戚权势熏天,皇太后之兄王凤专擅朝政之时。 作为刘氏宗亲,刘向最深刻的忧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刘氏的江山被王氏外戚 篡夺。刘向编撰列女传是为了“以著祸福荣辱之效,是非得失之分。” 开篇便 是母仪传,自然大有深意。“西汉太后之专政涉政十分严重,隔不了几代君王就 要闹一次,是以列女传第一篇点明女子要有母仪,指出太后在权利上要自 律,不能指使或纵容娘家瓜分朝权。 刘向编撰了一系列善于教化子嗣、恪守妇道 的母亲们,并对她们的德行进行高度肯定和褒扬,其意图明显是为了让太后效法这 些遵守儒家伦理道德的母亲们,从而遏制外戚对国政的把持与篡夺。 一、妇道德行与母仪天下 刘向在母仪传中记载了一系列有德行的母亲形象。“惟若母仪,贤圣有智。 行为仪表,言则中义。胎养子孙,以渐教化。既成以德,致其功业。姑母察此,不 可不法。 由小序可以看出母仪传是刘向为“姑母 们列出的可供效法的典范 和榜样。母仪传的十七位传主有传说中古帝王的后妃,有夏、商、周三代始祖 及开国之君的母亲或后妃,有春秋、战国时期国君的夫人及士大夫的母亲。这些女 性大都是贵族阶层,她们言行遵循礼义、善于教化子孙、能够匡正子嗣的错误,她 们对于国家的兴旺、子嗣的功业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刘向编撰这一类女性,不 仅突出了为人母者善于教化孩子的方面,也强调了她们恪守妇道的德行。 i 、对孩子的教化 刘向在列女传母仪传强调母亲对于孩子各个时期中的教化。 一、胎教。母亲对孩子的教化要从怀孕时开始,孕妇的言行和思想都会对胎儿 产生影响。大戴礼记保傅中已对胎教有所介绍;“胎教之道,书之玉板,藏之 金匮,置之宗庙。太史持铜而御户左,太宰持升而御户右。比及三月者,王后所求 声音非礼乐,则太师缢瑟而称不习;所求滋味者非正味,则太宰倚升而言日:不 敢以待太子。” 刘向对文王母太任以及古代妇人的胎教进行了详细记录:“大任之性,端一诚 。班同: 汉书卷六f 七下,0 1 戚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年,第3 9 7 9 页。 o 徐略等:初学记卷二- 1 五,北京:中华书局,1 9 8 0 年,第5 9 9 贞。 李山、邓i t i ie i :论刘向在 中的政治寄寓,中国文学研究,2 0 0 8 年第2 期,第4 0 页。 回张涛:列女传译注,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 9 9 0 年,第1 页。 l o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日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 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j 下不食,席不j 下不坐, 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 这篇文字不仅留给我们有关妇女胎教的珍贵资料,而且也可以看出刘向十分重 视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化,他认为孩子尚未出生时已经开始受到母亲言、行和思想 的影响。“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万物者, 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刘向强调母亲怀孕时必须思想纯正、言行端庄、亲 近善良、美好的事物,惟其如此,生下来的孩子才会形容端正,才德过人。 二、成长期的教育。当孩子出生后,母亲的性格、爱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的成长,母亲的教化对孩子的人生和事业至关重要。 姜螈之性,清静专一,好种稼穑。及弃长,而教之种树桑麻。弃之性明而 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 简狄性好人事之治,上知天文,乐于施惠及契长,而教之理,顺之序。 契之性聪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 涂山独明教训,而致其化焉。及启长,化其德而从其教,卒致令名。 姜螈性情清净,她喜欢种庄稼并教儿子植桑种麻。正是由于母亲的教化,弃在 尧、舜二帝时都担任农官。他的后人也世代担任农官,到周文、武王时兴盛起来, 灭掉商朝,建立了周。 简狄生性喜欢处理人事,懂得天文历法,乐善好施。契懂事后,她告诉儿子为 人处世的道理,教导他要遵从事物发展的规律。天资聪明仁厚的契能够融会贯通母 亲的教化,被尧任命为司徒,舜也委任他对百姓施行教化。他的后代建立了商朝。 涂山独自担负着对儿子的教育和训导,因为受母亲德行的影响和遵从她的教 诲,启最终获得了美好的名声。 弃、契、启能够有所作为,名声远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母亲在他们成长过程 中的影响和施加的教化。可见刘向已经意识到母亲对孩子成长的巨大作用。 母亲不仅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教化孩子,而且也知道身边的环境和师友对孩 。张涛:列女传译注,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 9 9 0 年,第1 4 页 口列上。 囝张涛:列女传译注,济南:山东大学 j j 版社,1 9 9 0 年,第7 页。 固张涛:列女传译注,济南:山东大学i :版社,1 9 9 0 年,第9 页。 回张涛:列女传译注,济南:山东大学i | :版社。1 9 9 0 年,第1 1 页。 l l 子产生的很大影响。 “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日: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孟母又日: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 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日: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 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孟母在孟子小时候迁居了三次,由靠近坟墓的 地方搬到市场附近,又从市场附近搬到一所学校旁边。孩子品行的培养与其处所的 环境密切有关。最初孟轲家的住房靠近坟墓,小孟轲就常在坟墓中间嬉戏游乐,喜 欢做筑墓埋棺的事。后来搬到市场附近时,小孟轲就常在做游戏时学习商人炫耀叫 卖。最后迁到学校定居下来后,小孟轲的游戏就是学习儒家的礼义了。正是因为孟 母注意到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第三次迁居,孟轲在儒学气氛浓厚的学宫旁长大成 人,最终成为儒学大师。 文伯游学归来,身边的朋友象侍奉父兄一样恭敬地对待他。母亲敬姜看到这种 情形,就把儿子叫到跟前给他讲武王、桓公、周公如何礼贤下士,并数落儿子:“彼 二圣一贤者,皆霸王之君也,而下人如此,其所与游者皆过己者也。是以日益而不 自知也。今以子年之少而位之卑,所与游孝,皆为服役。子之不益,亦以明矣。 圆 敬姜明白身边的师友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只有严师益友相伴左右,才会增益才 干砥砺德行。文伯在母亲的批评和教诲下,选择年高德重之人进行交往。 刘向借君子之口赞誉孟母善于用濡染的方法进行教化;称赞敬姜是注意全面教 化的母亲。 三、成人后的教化。即使在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后,善于教化的母亲仍要随时匡 正儿子的错误。楚将子发率军攻打秦国,子发母亲听说儿子让士卒分豆粒吃,而自 己早上和晚上都吃肉、细粮。等到子发凯旋而归时,母亲关着门不让他进屋,并用 越王勾践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故事来批评儿子只顾自己享受而不管士卒的生活如何 艰苦。“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子非吾子也, 无入吾门。” 直到子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母亲才让他进门。 孟子结婚后,孟母仍然继续着对儿子的教育。有一天孟子去卧室,看到妻子脱 去上衣在里面,面露不悦地扭头走开。孟子的妻子因为丈夫把自己当做外人,就向 孟母辞别打算回娘家。孟母叫来儿子,教训他自己不清楚礼,却用礼来责备别人。 “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 o 张涛:列女传译注,济南:山东大学j f j 版社,1 9 9 0 年,第3 8 页。 张涛:列女传译注,济南:山东大学f i ;版社,1 9 9 0 年,第2 4 页。 张涛:列女传译注,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 9 9 0 年,第1 4 页。 1 2 蟊l :o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孟母及时匡正儿 子的错误,化解了儿子与儿媳妇之间的矛盾。 田稷子在齐国为相,他把接受下级官吏贿赂得来的金子送给母亲。母亲得知这 些钱财是受贿的不义之财时,就严厉地批评道:“夫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圆田稷子听完母亲的训斥,感到十分 羞惭,他不仅退还了金子,而且还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请罪。 在母仪传中教化孩子是一个系列过程:母亲怀孕时就要开始胎教;孩子 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极大地受到来自母亲性格、爱好及言传身教的影响;善于教化的 母亲还会注意到周围环境及身边师友对孩子的濡染,她们会尽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孩 子磨砺德行和进修学业的环境并督促他选择严师良友以求取进步;等到孩子长大成 人后,母亲任然要随时匡正儿子的错误。刘向认为不袒护儿子、及时指出和批评儿 子的过失,这种善于匡正儿子错误的母亲才足以为母仪的范仪。 2 、遵循妇道 母仪传中的母亲最重要的贡献是教化子嗣,使其有所成就。但是作为女人, 她们严格要求自己遵循妇人的礼义、恪守妇道。 “及入,太姒思媚大姜、大任,旦夕勤劳,以进妇道。 太姒嫁给周文王后, 时时爱护太姜、太任,从早忙到晚,辛勤操劳,以尽自己当媳妇的职责。“文王治 外,文母治内。 文王处理国家大事,文母料理家庭事务。文母太姒勤劳能干,侍 奉婆母,教诲十个儿子,把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条。君子认为她仁惠聪明,很有德行。 齐女庄姜的傅母告诉她:“子之家,世世尊荣,当为民法则。子之质,聪达于 事,当为人表式。仪貌壮丽,不可不自修整。衣锦纲裳,饰在舆马,是不贵德也。” 作为一位贵族的妇女,应培养自己高尚的节操,注重修养身心,成为百姓的楷模 和表率。 文伯出任鲁国相后,看到母亲敬姜还在绩麻,他认为自己这样的身份,母亲可 以不用劳动了。但是敬姜却说男女都应努力劳作,否则就会被治罪,这是自古以来 的制度。敬姜列出了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的职责,相应地列出妇女的职责,她认为妇 女不论地位高低,身份贵贱都是应以织绩为职责。 。张涛:列女传译注,济南:山东大学 i 版社,1 9 9 0 年,第3 8 页。 张涛:列女传译注,济南:山东人学j l ;版社,1 9 9 0 年,第4 9 页。 张涛:列女传译注,济南:山东人学:l j 版社,1 9 9 0 年,第1 4 页。 回同上 张涛:列女传译注,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 9 9 0 年,第2 2 页。 1 3 王后亲织玄铣,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纥艇,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 则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诗日:“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言妇人以织绩为公事者也。休之非礼也。 孟母对妇道的理解是: 夫妇人之礼,精五饭,幂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矣。故有闺内之修, 而无境外之志。易日:“在中馈,无攸遂。”诗日:“无非无仪,惟酒食是 议。”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故年少则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 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义,吾行乎礼。 孟母解释,妇人应遵守的礼制就是做饭缝衣、侍奉公婆,因此妇人的分内之事 是做好家务事,而闺阁之外的事情则不应该去操心。所谓的妇道是遵守三从之道。 鲁之母师里母师日: 妇人有三从之义,而无专制之行。少系于父母,长系于夫,老系于子 夫礼,妇人未嫁,则以父母为天;既嫁,则以夫为天。其丧父母,则降服一等, 无二天之义也。诗云:“出宿于济,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母师尤其强调出嫁的妇人应以夫为天,娘家的父母兄弟则位于其次。 刘向把这些善于教化子嗣,遵循妇道的母亲罗列在列女传的卷首;并且一 再强调出嫁的妇人应该恪守的妇道应该是以夫家为重。结合刘向身处的时代背景不 难看出母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场行销管理
-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温州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综合练习化学试题卷(三模)含解析
-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2025届初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 新疆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食品研究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地球系统科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植物保护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工程大学《MySQL数据库》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工程伦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韶关乐昌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辽宁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公司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旅行社安全生产培训
- 岳楼小学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实施方案
- 病人走失应急预案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2024-0201住建部
- 幼儿园紧急避险安全教案
- 沼气发电工艺流程
- 16 有为有不为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2025年安康岚皋县岚水流韵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5 Here and now Section A Grammar教案
- 2025年全国海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2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