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所谓高新技术产业是指技术密集度高、研发投入高、更新速度快、附加值高, 并能对相关产业产生波及和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群体。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 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一国综合国力的高低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就是发展本国的综合国力,就是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全球 化、一体化趋势下,掌握先进技术、拥有雄厚资金的跨国公司当然地成为全球范 围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策划者和推动者。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只有 融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与经营体系之中,才会发展壮大。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 资可以弥补东道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缺口、人才缺口和研发能力的不足, 使东道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尽快融入到国际产业链中,从而为赶超发达国家创造必 要的条件。因此,探讨如何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角度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 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利用外商投资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是近几年才开始的,相关的理论 尚不完善。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对现象的描述,很少就利用外商直接投 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国内外现有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资料信息,大量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就上述问题展 开了较系统的研究。本文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入 手,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揭示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的作用。并在借鉴国内外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 验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 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产业 ii abstract the high-tech industries are rising industries with high technology -intensive,high r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high-tech industries 1 第一章 引 言 第一章 引 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一国综合国力的高低以 及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当前,所有发 达国家都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上,把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结 构升级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能在高新技术产业链中 占据有利位置,则有助于改变他们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利益分配格局中的被动 局面,因而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门类比较齐 全,已成为推动技术升级的重要力量,对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发挥 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整体上实力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 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面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大力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必要而且很有意义。据统计,当前跨国公司掌 握着全球 85%以上的技术开发能力,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技术流动的载体,引导着 全球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就要加快引 进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可以有效地改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 资产质量;可以弥补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缺口、人才缺口和研发能力的 不足,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尽快融入到国际产业链中,从而为我国赶超发达国家 创造必要的条件。历史和现实经验也表明,哪个国家或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 资好,则哪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就得到较快发展。 与此同时,全球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发达国家加快 了产业升级和转移的步伐,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对外投资加快,世界各跨国 公司也纷纷将加工、组装、研发等部门移向我国,这为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探讨如何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角度促 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选择利用外商 直接投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研究主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探 索,能够为我国更好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 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涉及的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 fdi),专指站在东道国角度来讲所发生的国 际直接投资流入。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系统研究始于 60 年代初,40 多年来,国外学者发表了 大量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论著,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相关文献大多以发达 国家的跨国公司实施其全球战略为基础,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企业如何 通过更有效地利用外资促进发展则比较少见。国外涉及到外商直接投资与高新 技术产业关系的文献主要有:(1)海默(s.h.hymer)在 1960 年的一国企业的 国际经营活动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垄断优势理论” ,认为发 达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是企业所拥有的垄断优势。这些优势包括先 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信息资源、健全的销售体系等。 因此 fdi 的流入可以对东道国技术、 设备以及基础设施的提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1966 年美国学者维农(r.vernon)提出“产品周期理论”,认为技术产品有 一个特定的生命周期,并由技术的发明地向外逐步扩散,从而解释了跨国公司的 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和对外技术转让行为。(3)1976 年英国学者巴克利 (p.j.buckley)、卡森(m.cason)提出了“内部化理论” 。该理论解释了跨国公司 为什么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内部贸易来协调公司的国际分工,其中提出的跨 国公司“内部化”动机有利于解释高新技术产业采用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 。 (4) 英国学者邓宁(j.h.dunning)以所有权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区位理论为基础比 较系统的解释了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其关于所有权优势的观点 对研究外商直接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有很强的指导性。(5)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在研究知识经济时讲到,“在知识经济时代,投资将大量流向高新技术 产业,特别是信息和通讯技术方面。各国政府将不惜巨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这 其中不仅仅有国家财政资金,也包括民间资金和大量外资” 。(6)本巴恩斯 (b.barnes)在“运用新知识制定大决策”的谈论中也提出,外资引进对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发展中国 家产业结构正在调整,市场本身的导向能力很差,外资的盲目引进会造成只有产 品附加值低的项目容易引进成功。因此,在外资的引进上需要发挥国家的导向作 用 。 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一直成为经济学界 追踪研究的热点,相关文献也数不胜数,但研究成果主要是集中在跨国投资的机 理、利用外资的益处、扩大引资方式和领域以及跨国公司投资与我国产业技术进 hymer.s.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d.a study of direct investment.mtt,1960:57. buckey.p.j.a critical reviews of theories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m.london:macmillan,1981:125. m.casson.the futur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m. london:macmillan,1976:18-21. j.h.dunning.international capital movementsm.london: macmillan,1976:198-206. 吴季松.21 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32. 3 步、产业结构升级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而由于跨国公司大举进入我国高新技术产 业,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新现象,因此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 段,国内已有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然性。江小涓认为,大型 跨国公司在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上具有突出优势,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起 主导作用。正因为如此,高新技术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各种要素跨国 流动量巨大,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若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定要充分利用跨国 公司的技术优势 ;谢晓霞以详实的数据分析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已经在我国电 子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1993年到1998年,外商投资企业在电子工业资金总量、 增加值、 出口额、 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中的比重, 分别由16%、 20.3%、 37.8%、 32.1% 和18.54%上升到35.6%、46.1%、72.7%、47.1%和42.9%,对我国电子工业发展产生 重大影响 ;江小涓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我国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跨国公司投资企业起着骨干作用,在产值和出口中所占 的份额在1/2到2/3之间 。 (2)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的成绩与问题。王洛林等人对全球 500 强在华投 资项目的研究发现,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设立研发机构 有三种方式:内设式、外设式和合作式,外商投资企业使用国内空白技术的占 76.3%,其余 23.7%使用先进技术,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该 作用表现在直接促进和间接促进两个方面。直接促进作用表现在能增强我国的技 术开发能力,能引导国内的研究方向;间接作用表现为技术溢出效应 。存在的 问题方面,刘凌的研究发现,在高新技术产业范畴的合资企业,外资向我国转让 的多为非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封锁甚严,其通过控制技术转让的方式和范围来达 到技术垄断的目的,以保持跨国公司对中国合资企业的控制和获取长期的高额利 润。并提出要加强同大公司的合作,以发挥技术溢出效应 。 (3)高新技术产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的研发行为。江小涓等人的研究表明 , 到2000年上半年,北京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有研发机构的约占55%;上海外商投 资的先进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设立研发部门的约占30%。 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 的独立研发中心也增加较快,北京已设立了近30家,深圳设立了18家,上海设立 了24家,苏州设立了13家;沈群红认为 ,国际合作研发是企业获得网络知识, 江小涓.跨国公司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j.中国外资,1999,(1):18. 谢晓霞.我国电子工业外商直接投资效果分析j.管理世界,2000,(3):54. 江小涓.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的意义、现状与政策建议j.中国工业经济,2001,(2):56. 王洛林,江小涓,卢圣亮.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经济国际化的影响j.中国工 业经济,2000,(4):8. 刘凌.关于引资中技术引进滞后的问题j.中国外资,1998,(5):24. 江小涓,李蕊.fdi 对中国工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贡献j.中国工业经济,2002,(7):8. 沈群红.国际研发合作及对我国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1999,(11):20. 4 并进一步实现知识学习与知识整合的手段,企业具有知识传递与知识接受双重动 力;林进成分析了跨国公司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后提出,应该充分利用 这种机遇,加强我国技术开发的国际化 ;江小涓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行为的特 点做了研究 ,认为在我国从事研发活动的跨国公司由于考虑到技术保密问题和 技术领先带来的收益,多数从事适应型研发活动,真正从事创新型研发活动的很 少。 综合以上国内外研究现状,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研究 领域有上述新的进展和成就,但是大部分集中于对现象的描述,而对利用外商直 接投资到底如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何加快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目前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基于此,本文在国内外现 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资料信息,大量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就上述问题 展开了较系统的研究。本文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入手,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揭示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的作用。并在借鉴国内外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功 经验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既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 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又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 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1.3.2 结构安排 论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章引言部分,说明了选择本课题作为研究主题的原因、意义、国内外研 究现状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在明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客观必要性的前提下,通过揭示我国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阐明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的必要性。 第三章通过对有关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评述,指出了这些成果在解释高新技 术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适用性,并在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商投 资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内资与外资的对比分析着重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高 林进成.试析跨国公司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j.世界经济研究,1998,(7):34. 江小涓.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研发行为j.科技导报,2000,(9):29. 5 新技术产业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并进行了数据验证。得出结论:我国高新技术 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主要得益于外商直接投资对该行业的参与 和贡献。 第四章以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为代表介绍了国内外通过吸引外资促进本 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第五章针对当前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了加快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有关资料搜集不足,本文可能存在许多疏漏和不足之处, 恳切盼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6 第二章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第二章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当前,科技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 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高新技术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 产业,掌握先进技术、拥有雄厚资金的跨国公司当然地成为全球范围内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因此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 有客观必然性。 2.1 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意义 2.1.1 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 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其定性的概念基本上是一致的, 只是各国在表述上有所不同。在美国,高技术产业 泛指那些依赖先进的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多种生产部门。在日本,认为以当代尖端科技和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 建立起来的技术群为高技术产业。在英国,高技术产业被认为是一组包含新信息 技术、生物技术和许多位于科学和技术进步前沿的其它技术的产业群体。在法国, 普遍认为,只有当一种新产品使用生产线生产,具有高素质劳动力队伍,具有一 定的市场且已形成分支产业时,才能称之为高技术产业。在澳大利亚,科学与技 术部将高技术产业定义为:投入大量研究与开发经费,与科学技术人员联系紧密, 生产新产品并且有科学或技术背景企业的产业 。 我国目前采取的主要是列举法,即按技术类型定义高新技术产业。根据 2002 年 7 月国家统计局印发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通知,中国高技术产业 的统计范围包括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 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 综上所述,我们可对高新技术产业作这样的概括,即:高新技术产业是指技 术密集度高、研发投入高、更新速度快,具有较高附加值和能有效地节约资源和 能源,并能对相关产业产生波及和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群体。 国外一般称之为高技术产业,我们在前面加个“新”字,是为了强调对发明或引进填补我国空白的技术 的重视。 李悦.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57. 7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 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智力、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产业。除此之外,高新 技术产业还具有下列特征: 1高战略性 当前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首要特点就是战略性突出。高新技术是以科学 技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战略实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地位,是一个 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将高新 技术产业作为 21 世纪的战略产业,实行“视同基本国策”的战略运作,投入巨大 的战略资源,加以推动和发展。许多国家特别是大国,从实现发展、竞争和安全 的国家战略目标出发,规划了 5 年、10 年甚至 20 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求 夺取未来的战略制高点。 2高国际性 高新技术产业是典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跨国公司在全球高新技术产 业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使高新技术产业日益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一方面, 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巨额研发费用,为了分担这些费用,跨国公司产生以全球市场 为目标扩大生产规模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多国分工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高 新技术产业的生产体系。许多高新技术领域重大课题的研究成功,往往是各国科 学家相互交流、探讨,共同研究的结果。所以,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过程中,国 际分工与合作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出于这几个基本原因,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球 化程度最高的产业。 3高渗透性 高新技术能迅速地向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并从整体上提高社会的智能 化水平, 主要体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对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上。 高新技术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动力, 能够广泛地促进传统产业实现现代化, 使传统产业在应用高新技术中获得新生,得到发展,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素 质。众所周知,计算机已普遍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 人类的工作方式。 4高竞争性 高速度发展引起高竞争。由于当前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有赖于增强高新技术及 其产业来提供强有力的推动与支持。因此,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不仅日益激化, 而且正在远远超出企业与企业集团之间的商业市场竞争的范围,成为国家与国家 之间激烈争夺的焦点。由于产业的快速发展,争时间、抢速度发展高新技术成为 关系到产业生存的大问题,关系到一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每个国家都在设法 投入巨额财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得产业内部的企业竞争演变成了国家之间的 8 竞争。 正是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这些独有的特征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大力发 展的对象。 2.1.2 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一国综合国力的高低以 及国际竞争力的强弱。面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大力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必要而且很有意义。 1从全球外部环境来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大势所趋 一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与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以信息 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已成 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国内外市场逐渐融为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 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我国如果不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竞争中就会处于 不利地位。仅靠发展传统技术产业是没有出路的。 三是发达国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形势咄咄逼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 家都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上,把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结构升 级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能在高新技术产业链中 占据有利位置,则有助于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利益分配格局中的被动 局面。 2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矛盾,要克服和解决这 些矛盾,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一是过剩与短缺的矛盾。传统产品供给过剩与高新技术产品供给不足形成强 烈反差。一方面,长期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农产品、纺织品、家用电器 等一些消费品积压非常严重,就连一些能源、交通、原材料产品也出现了相对过 剩。另一方面,一些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不了,满足不了一般需求,致使我国工业 产品不仅在国外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收缩,就是国内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下降。所 以,如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品质, 是解决供需矛盾的现实需要。 二是高投入与低产出的矛盾。我国经济基本上还陷于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 循环。每年各种财政性资金及社会资金投入到工业企业特别是国有工业企业的数 量不少,但效应却总不理想。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产品技术含量低是其主 要原因。不难设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打破这种不良循环。 三是资源高消耗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一方面,我国一些产业仍主要依靠资 源高投入、 高消耗来支持发展, 从而加剧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2004 9 年我国经济对全球经济贡献率为 4.5%,但能源消耗上我们却是发达国家的 3 至 5 倍。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和继美国之后的石油、电力 世界第二消费大国。另一方面,资源的掠夺式经营导致了作为经济发展基础性资 源的水土资源过分流失、 环境严重污染。 据统计, 目前中国环境污染每年耗费 2830 亿元,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我国只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能减轻经济增长对 资源的依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3从历史的经验教训看,我国必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过去一味强调传统产业的发展,未把高新技术产业放在经济发展全局的 高度来考虑。传统产业虽然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 传统产业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工艺装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技术含量 低、生产能力相对不足等,导致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过程困难重重,进展 缓慢。实际情况表明,在传统技术和产业的基础上依靠拼体力、拼资源、拼资金 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依靠科技进 步和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总之,无论是从国内外发展形势看,还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矛盾看,或 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教训看,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走出 困境,实现跨越发展的唯一选择。 2.2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2.2.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步晚,自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来,经历了一个从 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从 1956 年的第一个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的制定,到 20 世纪 6070 年代以军事高新技术为主的发展阶段,再到 20 世纪 80 年代“863 计划”、“火炬计划”的实施,到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 个重要支柱。50 多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和计算机、 生物工程、光电子及通信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新材料、自动化、精密仪器仪表 等工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应该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 要体现在: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有力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高新技术产 业竞争力有所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高新技术产业门 类比较齐全,已成为推动技术升级的重要力量,其不仅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作用不 断增强,同时还带动了第三产业如电子商务、金融创新、远程教育等产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的是,虽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西方 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 10 问题: 1研究开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高新技术产业有别于其他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研究与开发投入高,这也 是定义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主要指标。按照一般规律,研发经费占 gdp 不到 1% 的国家,是缺乏创新能力的;在 1%2%之间,才会有所作为;大于 2%的,则这个 国家的创新能力较强 。据统计,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研究和开发费用占国 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一直徘徊在 0.65%左右,居于世界较低水平,因此很难 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即使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加以消化、 吸收乃至创新。 2总体技术水平低,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低 我国总体技术水平与西方国家技术水平相比落后 20 年, 技术型企业的市场占 有率不足 20%,高新技术产业专利基本上被外国公司所垄断。大多数高新技术企 业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大。如移动电话的芯片及其它 一些元器件如片式高频电感、电阻和电容等长期依赖进口。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缺 乏关键技术,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在国内外高新技术产品竞争中处于劣势。产 品竞争力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也多数处于较低层次。 3人才流失严重,高技术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 力和优厚待遇,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科技人才。大量高科技人才由发展中国家流 向发达国家,而流失人才最多的国家之一就是中国。一些跨国公司也纷纷在我国 设立研发机构,吸引我国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人才加盟。因此,随着国外企业和研 发机构数量的逐年增加,我国高新技术人才的缺口将会越来越大。 这些问题如不妥善解决, 将会严重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正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切实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 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2.2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1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可改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资产质量 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明显提高、国内储蓄能力增强、国内资金总量缺口不 再明显的情况下,利用外资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我国产业质量的改善。外商直 接投资是一种“一揽子投资”,从进入我国时起,就展现出其不同于内资的特殊 性质。随着外商资金的跨国转移,产品、技术、人才、管理方法、观念等都会随 之转向我国,这种传递首先在跨国公司投资企业中发生,然后通过与我国本地产 业的联系、人员流动、模仿与竞争作用等途径,向本地企业扩散。通过这些综合 楚尔鸣,李勇辉.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89. 11 因素的跨国转移,可以将低质量的资产存量变成高质量的资产存量,从而明显改 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质量。此外,外商直接投资还可以提升我国关联产业存量资 本质量。当跨国公司向我国企业购买零部件和原材料时,其对质量、技术和性能 提出的高要求,以及提供的相应技术标准和技术援助,将提升这些关联产业的技 术与产品水平。 2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可弥补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缺口 技术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据估计,跨国公司掌握 着全球 85%以上的技术开发能力,成为世界范围内技术流动的载体,引导着全球 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外商投资企业不仅自身使用先进技术,而且通过技 术外溢效应,对东道国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高新技术 产业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其实力再强大,也不可能完全凭借自己的力 量创造和占有世界上所有的先进技术。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先进技术, 可以有效地促进技术更新,省掉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全过程,节约一定的资 金,赢得赶超的时间,从而迅速提高东道国的技术水平。据江小涓一项对北京、 上海、深圳、苏州 127 家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调研显示:被调研的企业中, 63%的企业使用的技术部分或全部是我国国内空白技术; 其余为使用先进技术的企 业,占总数的 37%;没有企业使用属于国内一般水平的技术 。因此,利用外商直 接投资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 3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可弥补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缺口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技能的转移与扩散作用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另一个显著效 果。人力资源是一种具有特殊创造性的资源,所有提高生产率和要素产出率的途 径,都需要人力资源加以开发、传播和利用。从这种意义上讲,人力资源是产业 结构升级和产业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由于其 国内人员资源的匮乏,多数选择人员本地化的做法。而人员本地化必然要求其对 当地雇员进行各方面的必要培训。几乎所有较大规模的跨国公司在我国合资企业 中,对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进行了培训和再教育,使我国高级技术和管理 人员能够了解和掌握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经营理念、技术要求、管理特点及营 销方式等,从而开阔了思维,更新了观念,丰富了知识。这有利于促进我国国内 一大批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竞争意识、掌握现代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人员的快速成 长;有利于纠正我国高新技术人才市场的价格扭曲,改善高新技术人才资源配置 状况,增加高新技术人才的长期供给,从而弥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这类人 才的不足。 参见江小涓.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的意义、现状与政策建议j.中国工业经济,2001,(2):57. 12 4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可弥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能力的不足 尽管跨国公司在传统上一直倾向于将研究与开发中心定位于母国,但东道国 知识产权保护增强、投资政策日益自由化(如允许投资者股权参与当地大学、科学 技术中心合作) 以及为适应国内市场的特殊需要等因素,促进了跨国公司研究与 开发活动的日益分散化。这将有利于东道国国内研究与开发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跨国公司子公司通过与国内科研机构、大学、生产资料供应厂家进行科研 合作,促进了科研活动的发展和开发能力的提高。同时,研究与开发活动中管理 人员培训中心的建立,不仅为国内带来了大量的组织管理技巧,而且通过促进国 内人力资源开发,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大量可利用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掌握了 先进劳动技能的熟练工人等。外资研发机构以市场为核心,注重产品质量、注重 研发工作效率,能直接影响和改善我国研发工作的方向,从而弥补我国科技研发 能力较弱、研发投资过少的缺陷。 13 第三章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与实证分析 3.1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3.1.1 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综述 从 20 世纪初起,国际资本流动渐趋活跃。世界各国经济学家从各种不同角度 对国际直接投资行为进行了研究,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理论成果。虽然高新技术产 业作为新兴产业,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专门的直接投资理论来研究它,但高新技 术产业作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的实践也遵从国际直接投 资的一般理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理论都与技术有密切的联系。从跨国公司的 投资看,拥有先进技术是推动跨国公司进行国外直接投资的一个最重要的所有权 优势。从东道国的立场来看,技术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一个最 重要的因素。因为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东道国有可能实现单靠它们自身 的能力无法实现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国际直接投资相 关理论作一个评述。 1976 年英国学者巴克利(p.j.buckley)、卡森(m.cason)在借鉴著名的“科斯定 理”(r.h.coase,1937)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部化理论”,成为西方较为主流的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其中提出的跨国公司“内部化”动机有利于解释高新技术产 业采用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为东道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理论认为,由于市场不完全,企业在进行中间产品特别是知 识产品的外部交易时存在着泄密的危险和定价的困难,企业为了克服这些障碍需 要支付高昂的交易费用。跨国公司为了保障其自身的经济利益,会将交易改在公 司所属各企业之间进行,通过内部化克服外部市场尤其是知识、技术等中间市场 的不完全性,降低交易成本,由此获得内部化收益。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以内部 市场代替外部市场要支付成本,即内部化成本。但只要内部化收益超过内部化成 本,公司将实行内部化特定优势。而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型产业, 其生产、经营、销售和管理等经济活动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因此,高新技术产 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其外部性的产生从根本上说也就是知识的外溢和共享以及 技术的溢出和扩散。因此,在高新技术产业,跨国公司一般不将技术和知识当作 商品通过许可证等形式在外部市场公开出售,而倾向于采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 14 通过内部交易转移给海外子公司。而高新技术产业或企业所研究与开发的高新技 术一旦在海外子公司投入使用, 就不可避免地被其他产业或企业观察到, 可以“免 费”地学习、消化吸收新技术,并进行模仿创新,从而产生非自愿的技术溢出, 促进当地产业技术和生产力的提高。 1977 年英国学者邓宁(j.h.dunning)首次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所有权优 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区位理论为基础比较系统地解释了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 的决定因素,其关于所有权优势的观点对研究外商直接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有很强 的指导性。然而,在工业经济逐渐向知识经济过渡、经济一体化程度加强以及各 国投资政策日益自由化趋势下,加上对开发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需要以及对成 本高昂且复杂的研究与开发进行共同推动、共同融资的需要,涌现出一系列新的 投资活动即资产扩大型对外直接投资,旨在从参与者那里获取创新能力、组织能 力、制度、以及营销专长。因此,静态分析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解释力开始下 降。为此,邓宁提出了动态的投资周期理论,并在原来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 效益寻求型直接投资的基础上提出了“资产扩大型直接投资”的概念,归纳为“战 略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即通过海外投资获得知识、技术、人才、信息等 新的战略资产。战略资产的取得是公司保持和发展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为获得 这些战略资产,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航空航 天、生物工程等知识密集型产业。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各国的经济增长、市场状 况、风险程度、科技实力和投资政策等区位条件都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且在全 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公司通过 fdi 在各国配置的价值链不再是孤立的,而是 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对于期望成为全球性竞争者的中国企业而言,更需要充分利 用跨国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与之互动。 1977 年日本一桥大学小岛清(k.kojima)教授在实证研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实 践的基础上,运用比较优势原理提出了“边际产业转移理论”。指出,对外直接 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由 于各国资源禀赋存在差异,一国的比较劣势产业,有可能是另一国的潜在比较优 势产业。如果这些边际产业正好是东道国现实或潜在的比较优势产业,那么从边 际产业开始进行投资,可以使东道国因为缺少资本、技术、经营技能等而未能显 现或未能充分显现出来的比较优势,显现出来或增强起来,产生促进东道国产业 发展的预期效果。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 较弱、人才缺乏、管理落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而全球科技的 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发达国家加快了产业升级和转移的步伐, 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对外投资加快,世界各跨国公司也纷纷将加工、组装、 研发等部门移向我国,这为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 的机遇。 15 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为了解释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行为,英国 学者拉奥(sanjaya lall,1983)在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一书中, 提出了关于第三世界跨国公司的技术地方化理论 。该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企业引 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为前提,强调企业引进技术后的创新过程,即发展中国家 跨国公司对外国技术的改进、消化和吸收不是一种简单被动的模仿和复制过程, 而是对技术的消化、引进和创新,正是这种主动创新活动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竞争 优势。英国坎特威尔教授及其弟子托兰惕诺(john a.cantwell and paz estrella tolentino,1990)于 1990 年发表论文技术积累与第三世界跨国公司,提出了第 三世界国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他们认为,从历史上看,技术积累对一国 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都是企业发 展的根本动力,但技术创新在不同类型的国家中表现出的特征并不一致。发达国 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表现为大量的研究与开发投入,掌握和开发尖端科技,引导技 术发展的潮流。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技术创新中并不具备很强的研发能力,但可 以利用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对引进的技术加以吸收、消化和改造创新, 掌握和开发现有技术、积累技术并逐步扩展对外投资,从而带动国内产业升级, 如韩国、新加坡、台湾等的发展道路。 3.1.2 外商直接投资外溢效应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研究,强调外溢效应在解释 fdi 对东道国长期增长 的作用方面的重要地位。而 fdi 的外部性与技术转移紧密相关,直接投资所具有 的知识和技术转移外溢效应, 被认为是 fdi 促进东道国技术进步的最重要的手段。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 仅因为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先进科技的最大来源方和供给方,而且通过吸引国际 直接投资可带来众多有利的“外溢”效应。 fdi 与内生技术进步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p.romer)、卢卡斯(r.lucas)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 家提出了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视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突破了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以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禀赋和要素投入为基础的研究框架。 新增长理论认为 ,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主要决定于研究开发投入、知识积累、 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在当今商品、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跨国界 流动配置的开放型经济中,内生增长理论所讨论的这些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 都可以通过fdi来激发。fdi不同于国内资本,它可以产生一种外溢效应,加速先 拉奥.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m.伦敦:john wiley & sons 出版公司,1983:75. john a.cantwell,paz estrelia e.tolentino.technological accumulation and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d university of reading,1990,(139):24. romer p.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5):1002-1037 16 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作为资本形态的外商直接投 资在国际生产投资中通常伴随着技术溢出、信息溢出、管理制度溢出和人力资本 溢出,并内生模仿创新的技术进步。作为技术形态的外商直接投资在国际生产投 资中,通过直接技术转移能增加东道国知识存量,并通过消化吸收产生模仿创新 的技术进步。因此,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许多外部性使国内企业受益,并通过各 种渠道引致内生技术进步。例如,国外公司演示他们的新技术,为他们的当地供 应商或者客户提供技术帮助,培训员工等,而这些工人很有可能在今后被国内公 司聘用。又如,国外公司带来的竞争压力可以使国内公司更加有效地运转,激励 他们引进新技术。国外公司可以通过其良好的国际网络使国内企业融入到国际市 场,从而可以利用进入国际市场的优势等。这些都被称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 效应”,这也正是内生增长理论的核心内容。 内生增长理论关于fdi能够推动长期经济增长的结论反映了在当代经济中科 学技术作为增长要素的关键性,也反映了技术垄断、技术扩散和技术溢出之间的 关系。企业或跨国公司对知识或技术创新的主要兴趣是强化知识与技术的所有权 优势以获取垄断利润。然而,由于“外部性”和“知识外溢”现象的存在,企业 要长期控制这些所有权优势是不可能的。跨国公司作为最大的知识与技术的创新 主体,会充分利用直接投资等方式,使技术的所有权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 决定了fdi在世界范围内的知识外溢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内生增长理论的出现, 使fdi的作用得到了全新的评价,它强调研发(r&d)、人力资本积累和外部性作用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作用。因此,fdi已成为开放经济系 统中内生技术进步的重要变量,东道国可以通过制定吸引fdi的政策,来促进本 国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fdi 技术外溢效应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的观点,fdi 的大量进入可以产生一种“溢出效应”,加 速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可以 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形成“赶超效应”。所谓的溢出效应,是指由 于广义 fdi 资本内含的人力资本、研发(r&d)等因素通过各种渠道导致技术的非 自愿扩散,促进当地生产率增长,进而对东道国经济长期增长做出贡献。这种溢 出效应是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途径,并通过以下三种渠 道发挥作用。 1前后向联系效应 前后向联系效应被视为一种产业间溢出,包括跨国公司在与当地企业或客户 的交往中,与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发生的后向联系以及与销售商等下游企业发生的 前向联系。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正是跨国公司通过前向和后向一体 17 化,来提高东道国高新技术产业配套工业技术水平的。后向联系是指由东道国当 地厂商为跨国公司子公司提供生产制造高新技术产品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各 种服务。跨国公司对其上游供应商在零部件的质量、可靠性和交货期上都有较高 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这些质量标准、工艺要求必定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