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 近代峰峰煤矿史述略.doc_第1页
地方志 近代峰峰煤矿史述略.doc_第2页
地方志 近代峰峰煤矿史述略.doc_第3页
地方志 近代峰峰煤矿史述略.doc_第4页
地方志 近代峰峰煤矿史述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峰峰煤矿史述略李春社 前言:一提峰峰,人们就会和煤矿联系起来。的确,峰峰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煤炭工业史。峰峰有响堂山文化、磁州窑文化,峰峰还有一种文化,未被人们所注视,那就是煤矿文化。峰峰50万人口中,有一半的人口是煤矿职工和其家属。煤矿做为一种职业、文化、生活方式,已经为峰峰历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本文从煤矿史、煤矿工人的生活方式等多种角度,叙述峰峰煤矿文化,以便让峰峰人更全面地了解峰峰煤矿、了解我们峰峰人自身。一、怡立、中和煤矿公司的创办峰峰的近代民族煤炭工业,始于清末的“洋务运动”。光绪元年(1875年),天津广隆洋行英国商人海德逊,来磁州彭城镇采办瓷货,见到这里不仅烧造陶瓷,而且盛产煤炭,当时小煤窑的井架随处可见,于是,回到天津后,向北洋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在直隶采煤的报告。李鸿章得到这个报告后,马上向清廷提出开办磁州官矿的建议,并得到批准,拟在磁州彭城镇设厂,仿用洋法开办煤矿,并委托江南制造局冯俊先和天津机械局吴毓兰筹建直隶磁州官矿。同年十月,磁州官矿委托海德逊到英国定购机器,延聘矿师,但在复查资源时,得出了资源不旺的结论,同时,又与英国商人海德逊在购置机器上因吃“回扣”意见不合,导致开采计划放弃。光绪八年(1882年),李鸿章重开矿务局,中途因金融风潮,集资未及一半,再次停办。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直隶总督王韶文又建议开办磁州煤矿,并招商集股,次年由候补知府陈忠俨、候补知县叶竣光正式成立直隶磁州煤矿,并在峰峰村设立地方公所,相继在峰峰村、西佐村东和街儿庄到东纸坊、临水一带,长20华里、宽35华里、面积66平方里的地域上进行名义上的采煤。之所以说是名义上的开采,就是直隶磁州官矿并没有在所划矿界内挖掘一个井筒,出过一筐煤,但却利用自己申办了矿照的权力,霸占矿权,以此渔肉地方小煤窑和商股煤矿。后来北洋政府在此成立“北洋磁州官矿有限公司”,换汤不换药,依旧鱼肉地方,清政府倒台后,磁州官矿改为官商合办“磁县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实质上仍是官僚资本经营,直隶省长充任经理,对地方剥削更甚。在这样的背景下,峰峰村从一个平静的农耕小村,被卷入到近代中国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并存的历史旋窝中。改变这种状况的,是商人杨以俭开办的怡立煤矿公司。杨以俭原来在北京前门开设“临记洋行”,经营洋货,因受国人抵制洋货运动的影响,改为在北京玉泉山开办汽水公司,由于当时中国开放程度不够,对汽水这种新的饮料没有认同感,他开办的汽水公司敌不过当地的大碗茶,不久就倒闭了,那时,他的哥哥杨以德在北洋政府任巡警道等职,通过他哥哥的关系,他了解到直隶磁州有一个官矿局,于是,他带着商人的胸心壮志,来到峰峰,任官矿局总办。本以为可以在官矿局好好地大干一场,实现做一个企业家的夙愿,及至到了峰峰,才发现磁州官矿根本没有煤矿,所谓的煤矿就是在他的“煤矿区”强行收购小土煤窑,这本来已经让他非常泄气,更让他泄气的是,官矿局将强行收购的小土煤窑再租给地方,从中抽分得利,而经办的小煤窑又经常有矿界纠纷,还有商股折扣纠纷,这是一个鱼肉乡民的地方,一个官痞子在此混日子吃饭的地方,这与他哥哥杨以德所从事的警务没有根本上的区别,而他是要避开他哥哥的道路,想找一个从商成大业的地方,他绝望了。在绝望中,他遇见了峰峰村人张庭璧。那时,张庭璧与峰峰村的几户农民,在峰峰村与人合伙搞小煤窑。峰峰一带的小土煤窑叫“山坡窑”,开采历史非常悠久,东汉末年,曹操在邺城修建三台(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在冰井台中就藏有煤炭,那煤炭就采自峰峰一带,晋代文学家陆云的书信、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及邺中记都有此记载,从此一直延续一千多年,宋代的磁州冶铁、磁州窑陶瓷,都是用峰峰一带的煤炭做燃料。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峰峰一带的小煤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土法采煤技术。其提升技术尤其富有特点,在井口用两个倒V字形的粗木杆,支着一根大木杆,木杆上安装着一个直径达15米的大辘轳,辘轳的两端各安装着一个绞把,那绞把很长,提升煤炭时,两头各用两个人,共四个人,对着脸一块绞辘轳,提升用的绳子是一根粗麻绳,绞着一只荆条筐,井口直径约25 米,当煤筐被绞上来后,旁边的人用一只铁勾子,把筐勾过来,勾到煤堆上。窑场上干活的全是男人,在井上绞煤的只穿着裤叉,在井下干活的好多人,连裤叉也不穿,光着身子干,所以,窑场不让女人靠前,到中午吃饭时,女人来送饭,就送到窑场不远处,向窑场上的男人们喊:“送来饭了!”女人们喊过之后,把盛饭的罐子放到地上,转身就回去了。男人们等女人走远了,才去把罐子提过来,坐到窑场上吃饭。杨以俭在窑场上见到张庭璧,与他坐在窑场上聊起窑场上的事情,后来,他又走访了许多小煤矿,从小窑经营中,他得到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在这个地方,可以私人开办煤矿。这个地方煤藏丰富,交通方便,向东约二十公里,就是新通的平汉铁路,且有小煤窑开采的经验,当地劳动力充足。于是,杨以俭以一个商人的头脑,发现了开办商业煤矿的商机。但在清末的中国封建社会,商业煤矿还很少,在峰峰村南部、距峰峰村约三十华里的观台镇,有一个著名的煤矿,叫“安阳六河沟机器官矿公司”,是安阳人、候补道台马吉森创办的,因为经营不善,后来落入比利时人和德国人之手,成了外国资本的商业煤矿。要创办一个中国的民营商业煤矿,需要各方面的人事关系,杨以俭以一个民族工业企业家的气魄和胆识,决定在峰峰村北、原西佐村南,开办“怡立煤矿股份有限公司”,他利用其兄杨以德在直隶省任警务处长兼保安大队长(评剧杨三姐告状中杨厅长的原型)的关系,让其兄联络北洋政府、直隶省、磁州等地的官员入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杨以俭、杨以德和李晋等人资本为主,以曹汝霖、黎元洪、曹锟、冯国璋、白崇禧等人资本为辅,集官僚私人资本与商业私人资本,共集白银二万两,在官僚们的支持下,公司终于成立了。因此,怡立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由商人和官僚联合创办的。怡立公司成立之初,购买的是峰峰村的一个小土煤窑,这个小土窑就是张庭璧在光绪十五年与人合伙开办的小煤矿,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被水所淹,张庭璧及合伙人,都无能力排水自救,他们便转售给了怡立公司。怡立公司利用机械排水,开始恢复生产,谁知刚生产不久,磁州官矿公司就以侵占其矿界为由,打起了官司,同时,当地农民也因为占地补偿等原因,也与怡立公司进行交涉,在这种情况下,杨以俭为了与地方处理好关系,借助张庭璧在峰峰一带的威望,想让张庭璧也入股,因为张没有钱入股,就让张庭璧到公司任职,挂名“交际员”,实际上就是协调公司与峰峰地方的关系,同时,还将峰峰村另一个人物,名叫张鼓峰的,也招入公司里做交际员,这张鼓峰是一个大地主,在峰峰村有很大的势力,杨以俭招他进入公司,纯粹是为了拉拢他,不让他给公司找事。怡立公司在今峰峰村北约三百米之处,与原中西佐村相邻,位置在今峰峰集团五矿所在地。张庭璧在怡立公司当交际员时,与怡立公司管理层一个高级职员相识了,这个人姓李字墨卿,名翰章,山东省招远县人,在怡立公司做会计。他出身于农村,因为农村的破产,他跑到北京拉黄包车,因为与杨以俭沾点亲戚关系,后来跟随杨以俭在北京“临记洋行”当职员,以后,与杨以俭一同开办玉泉山汽水公司,又一同来到峰峰创办怡立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在他与张庭璧的相识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怡立公司名为商办,实为官僚所办,所得利润多为那些大官僚所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最后都是在为那些官僚们挣钱。时间长了,李墨卿很佩服张庭璧的为人,认为他懂法律,有威望,性格坚毅,在峰峰一带有着协调各方面的能力,而张庭璧也佩服李墨卿的为人,认为他出身底层,同情弱者,有正义感,另外,这个人非常聪慧,遇事一点就通,看问题能看到本质,还有,这个李墨卿虽然出身于农民,却善于学习,懂得市场规律,有经商的经历,眼界开阔,处事稳健,有着经营一个大矿的本事。两人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谈起时事,往往是一拍即合,常常谈话到深夜,有时,李墨卿来到张庭璧家,一边喝酒,一边谈话,竟谈话到天明。共同的志趣,让一个从北京来的商人与峰峰村的一个乡绅联系到一块了。那时,李墨卿已经与杨以俭有矛盾了,他们的矛盾就在于利益分配上的不同,杨以俭受其兄杨以德影响,把公司的大部分利润分配给当官僚的股东,而李墨卿主张将更多的利润用于更新设备和管理者的工资,以及工人们的工资。随着矛盾的日益激化,终于有一天,在张庭璧家,李墨卿对他说:“你是不是能给咱在这一带找个地方开煤矿?我去北京弄矿证,咱们合伙也开个煤矿。”这个决定让张庭璧好久没有说话。李墨卿说,我们要创办一个真正的民营商业煤矿,我们再也不为那些官僚们挣钱了,我们要为自己挣钱。他见张庭璧好久不说话,又说,凭着我多年的经商经验和管理煤矿经历,自己管理一个煤矿没有问题,而你又是当地的一个有名的乡绅,可以协调各方关系,咱们两人是天作之合。张庭璧伸出一只大手,与李墨卿握到一起,两只手紧紧地攥在一起,然后,两人用另一只手对拍到一块,两人同时喊:“干!”这年是宣统元年(1909年)。李墨卿是一个公司职员出身,并没有多少资本,他回到北京,只能求助于他的第二房太太柳玉珠。他的大太太是山东招远县老家人,一个目不识丁的乡下妇女。他的二房太太出身于华侨,其父在东南亚经商,资本雄厚,这个女人之所以愿意做李墨卿的“小老婆”,主要是看中了李的人品和才气,李墨卿个子高挑,身材匀称,面目白净,说话条理,办事干练。经过他的小老婆凑集资本,李墨卿开始在北京跑矿照,但李的能量不够,往当时的北洋政府农工商部跑了无数次,费了无数的口舌,农工商部的办事员张着血盆大口,向他索要贿赂,他舍不得出钱,办不成矿照,最后还得求助于他的小老婆。他的小老婆柳玉珠是北京城里的“交际花”,通过她上下打通关节,以“人情网”的关系,终于办成了矿照。李墨卿带着矿照回到峰峰村,一进张庭璧的家门,就把矿照放在张庭璧面前。张庭璧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过身,从柜子里拿出来自己的房产证和地契,放到李墨卿面前:“我用房地做抵押,窑场占地的事我来办。”民国二年(1913年),经过三年的筹备,由李墨卿为总办、张庭璧为主要股东的“中和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经北京农工商部批准,终于成立了。由于资金少,采用的是土法生产,窑场所占的地,就是张庭璧以房产证和地契做抵押担保,再以他平时德高望重的人格威望的影响,说服了地的主人,公司终于开工了。打的第一眼矿井起名叫“松字窑”,矿址在峰峰村南约100米处,即今峰峰集团机关所在地。在打第一眼井的过程中,张庭璧一家人都捏着一把汗。那时打井,并没有详细的地质资料,全凭当地会看煤头的“窑匠”看,峰峰一带最著名的窑匠叫李进财,是张庭璧的好友,他根据峰峰一带多年开采的小煤窑情况,来了解地质,判断煤的走向,他在窑下用木棍朝井壁上一敲,就能判断出此处有无煤或瓦斯及地下水,但窑匠毕竟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判断的,实际上,峰峰一带的地质复杂多变,有时窑匠也判断失误,打井费了很大劲,打不出煤,也是常有的现象。中和公司家底薄,第一眼井,决定公司的成败,也决定着张庭璧一家将来的命运,其妻对还不太懂事的孙子张学孔说:“要是窑上出煤了,咱就有时光了;要是出不来煤,咱就绝地要饭了。”张庭璧把房子、田地都押上了,如果没有见煤,他将在峰峰村无法立足,他天天往窑场跑,终于有一天,窑底见煤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兴办实业成为一种时尚,各地工业相继兴起,煤炭除民用外,工业用煤量开始大增,加上平汉铁路畅通,为煤炭的销路提供了便利,中和公司虽是土法生产,也有不赀的利润。次年,公司又进行了改组,矿区面积达到6方里320亩5方丈。直到此时,怡立公司的董事长杨以俭才知道是自己公司的李墨卿创办了中和公司。李墨卿没等杨以俭说话,就自动辞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