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元刻《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诸神故事来源考.pdf_第1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元刻《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诸神故事来源考.pdf_第2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元刻《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诸神故事来源考.pdf_第3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元刻《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诸神故事来源考.pdf_第4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元刻《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诸神故事来源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元刻《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诸神故事来源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刻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诸神故事来源考 孔丽娜 摘要本文主要分两大部分搜神广记神道故事来源考及搜神广记研究发微。 首先对元亥0 搜神广记作了简单介绍:搜神广记分前、后集,题淮海秦 子晋撰,元代编订,共收五十七神。第二,说明了搜神广记的版本问题。关于 版本时代,笔者依据贾二强先生的“其成书不应早于元中期,据其字体版式出元 中后期建阳书坊间当不误”的观点,认为它是元代中后期刻本。第三,本文的研 究对象。搜神广记分为儒教、释教、道教三部分,本文旨在寻绎搜神广记 中道教各神的故事来源,主要是论述写入搜神广记的神道故事依据了哪些基 本资料作为蓝本加工而成现有故事的。第四,目前的研究状况及研究价值。对于 搜神广记的系统研究,至今也尚未有专论。所能见到的,只有涉及到与搜 神广记相关的版本问题及对某些神道的个案研究,并且都不是从全面研究搜 神广记的角度出发的,因此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毕竟有限。笔者通过较系统的 对搜神广记诸神道故事来源的考证,认为搜神广记所依据的资料,许多 是来源于唐宋或更早时期,这些神道故事对于唐宋元时期民间信仰产生了很大影 响,为民间信仰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原始资料。其故事情节对于宗教、 民俗、古典小说亦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第一部分是对搜神广记神道故事来源的考证。需要说明的是,搜神广记 道教部分收录的四十九个神,本该一一考究,然而由于现存文献所囿,加之本人 学识有限,只能选取其中的二十二神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按照搜神广记神道 的排列顺序,逐一对二十二神进行考说。在考证过程中,首先对该神的源流演变 过程作了简单的论述,讲清楚搜神广记神道故事的来源有的承袭了汉魏晋以 来的传说,如蒋庄武帝、蚕女、神荼郁垒条等。但更多的是直接承袭唐、宋时期 的传说,如玉皇上帝、西灵王母、玄天上帝、许真君条等。也有的是取用各时期 传世文献汇集、加工、改编而成的。比如老子、祠山张大帝、威惠显圣王、义勇 武安王条等。再利用文献中有关神道故事的记载,通过与搜神广记的比照分 析,说明搜神广记中的神道故事或其主要故事情节大约出于哪种文献的记载, 从而推断出搜神广记神道故事之来源。 第二部分即搜神广记研究发微。 一、搜神广记作为现存较早的集儒、释、佛三教合一的神谱,不仅是研究 宋元时期宗教发展的重要资料,:并且对其后所出现的如明万历二十一年金陵唐氏 富春堂刊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明刻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神谱类书籍的成 书起了很大的影响,不惟后出的两种书籍在编纂体例方面承袭了搜神广记,在 内容上也直接取用了其中的神道人物作为全书的一部分,因此它成为后世此类神 谱书的基础。 二、搜神广记又以记载道教神祗为主,其发展演变又可提供此一时期道教 流传与民间信仰等诸多意识形态方面问题。 三、明代的小说编纂者更是从其中选取了不少神道人物的故事加以渲染发挥, 做了小说中的人物,有些甚至作了小说的主角,因而其对小说研究者也有重大的 意义。 关键词:新编连相搜神广记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神道神谱 t h e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o nt h ed i v i n es t o r i e so f 叉跏b i a nl i a n x i a n g s o us h e ng u a n g 】i k o n gl i n a a b s t r a c t :x nb i a nl i a nx i a n gs o us h e ng u a n gj ii ss e p a r a t e di n t ot w ov o l u m e s w h i c hw r i t t e nb yq i nz i j i ni nh u a i h a ii ny u a nd y n a s t y t h e r ea r e5 7d i v i n i t i e si nt h e b o o k ia g r e ew i t hp r o f e s s o rj i at h a ts o us h e ng u a n gj is h o u l db ep r i n t e di nj i a ny a n g b o o k s h o pi nt h em i d d l eo rl a t ey u a nd y n a s t ya c c o r d i n gt oi t sh a n d w r i t i n ga n df o r m a t t h ed i v i n i t i e si ns o us h e ng u a n gj i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c a t e g o r i e s s o m e d i v i n i t i e sa r ec o n f u c i a n ,s o m ea r eb u d d h i s ta n do t h e r sa r et a o i s t t h i sa r t i c l em a i n l y 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s o u r c e so ft h es t o r i e so ft h et a o i s td i v i n i t i e s s o us h e ng u a n g j ih a s n e v e rb e e ns t u d i e dw h o l l ye x c e p ts o m el i m i t e dr e s e a r c ho nt h ee d i t i o na n di n d i v i d u a l d i v i n i t i e s t h ed i v i n es t o r i e sw h i c hd e r i v e df r o m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o c u m e n t so fs o n g d y n a s t y ,t a n gd y n a s t yo re a r l i e ra r ei m p o r t a n tt ot h ef o l kf a i t ho ft a n gd y n a s t y ,s o n g d y n a s t ya n dy u a nd y n a s t ya n ds u p p l yl o t so fo r i g i n a lm a t e r i a l sf o r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 w h a t sm o r e ,t h o s ed o c u m e n t sa r em o r ev a l u a b l et os t u d y i n gt h er e l i g i o n ,f o l k c u s t o m a n dn o v e l s t h ef i r s tp a r to ft h ea f l i c l ei s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d i v i n es t o r i e s b e c a u s eo fm y l i m i t e dk n o w l e d g ea n dt h ef i n i t ed o c u m e n t s ,2 2t a o i s td i v i n i t i e sa r ec h o s e nw h i c ha r e r e s e a c h e do n eb yo n ei nt h eb o o k so r d e ad u r i n gt h er e s e a r c h ,t h eo r i g i n e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d i v i n i t i e sa r ed i s c u s s e da tf i r s t s o m ea r ed e r i v e df r o mt h es t o r i e so f h a nd y n a s t y ,w e td y n a s t ya n dj i nd y n a s t y s o m ea r ef r o mt a n gd y n a s t yo rs o n g d y n a s t y o t h e r sa r ec o m p i l e df r o md i f f e r e n ta g e s n e x t ,c o n t r a s t i n gt h o s eh i s t o t i c a l d o c u m e n t so ft h et h o i s d i v i n i t i e sw i t ht h es t o r i e so ft h eb o o k ,w ec a nf i n dt h es o u r c e s o f t h e m t h es e c o n di st h en e wd e t e c t i o n si ns o us h e ng u a n gj i f i r s t l y , t h eb o o ki st h e e a r l i e rp r e s e n td i v i n er e c o r d a t i o ni n c l u d i n g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m ,t h eb u d d h i s ma n dt h e t a o i s m n o to n l yi ss o us h e ng u a n gj ii m p o r t a n tt os t u d y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s o n ga n dy u a nd y n a s t yb u tt ox nk ec h ux i a n gz e n gb us o us h e nj ip u b l i s h e di nj i n l i n gf uc h u nt a n gi nt h e2 1 s ty e a ro fo fw a nl ia n ds a nj i a oy u a nl i us o us h e nd a q u a ni nm i n gd y n a s t y b e c a u s et h et w o c o m ei nf o rt h et y p ea n dc o n t e n to fs o us h e n g u a n gj i s o ,s o us h e ng u g a n gj ii st h eb a s i so ft h et w ob o o k s s e c o n d l y ,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a o i s td i v i n i t i e sc a nr e f l e c ts o m ev i e w p o i n t ss u c ha s t h es p r e a do f t a o i s m t h ef o l l 【f a i t h t h i r d l y , t h en o v e l i s t si nm i n gd y n a s t yc o m p i l e dl o t so fd i v i n e i i l s t o r i e si nt h e i rn o v e l sa st h ef o d d e r , a n de v e nt o o kt h et a o i s td i v i n i t i e sa st h e p r o t a g o n i s t s s ot h eb o o ki sa l s om e a n i n g f u lt os t u d y i n gn o v e l s k e yw o r d s :x i nb i a nl i a nx i a n gs o us h e ng u a n gj i x i n k e c h u x i a n g z e n g b u s o u s h e n 矗 s a nj i a oy u a nl h ts o us h e nd aq u a n d i v i n i t i e sd i v i n er e c o r d a t i o 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y ,9 0 0 g i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 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五k 蹲鲴卜 日期:2 空l 6 。! 垡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师 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 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a 厶j 悼 日期:2 塑互l 上l j 亡 导言 搜神广记分前、后集,题淮海秦子晋国撰,元代编订,共收五十七神。傅 增湘先生曾在民国三年目睹此本,将其著录在藏园群书经眼录中,并认为这 个本子是明刊本。此本后经郑振铎先生收藏,他在中国版画史略称此为建安 版,刻于元朝至正年间,后归北京图书馆收藏。贾二强先生认为:“按此搜神 广记称元作圣朝,又复有至元、大德、延祜年号,其成书应不早于元中期,又 据其字体版式出元中后期建阳书坊问当不误,傅氏明刊之说未审。”。贾二强先生 之推论确实,笔者对此书的版本年代的认定尚依据这一观点。 搜神广记的内容可分为儒教、释教、道教三部分。儒教部分仅录孔子一 人,释教部分则除了释迦牟尼佛之外,还记载了六位高僧。由于这两部分所涉及 的篇幅相对较少,故略去不论。本文重点在于探究搜神广记道教部分神道的 故事来源。 搜神广记道教部分所收神道共四十九位,占了搜神广记全书神祗的 绝大部分,其中有些神是我们很熟悉的,如加封为义勇武安王的关羽、捉鬼的钟 魁、斩蛟的许真君、玄天上帝等。搜神广记将每位神道的故事独立成篇,基本 上与其他神道的故事互不关联。较为详细地讲了各个神道的出身与神异事迹,也 记载了唐宋以来这些神灵由民间信仰进而被官方认可并加封号的情况。值得留意 的是:搜神广记各个神灵的事迹其实是杂抄早于元代的各种相关资料汇编而成 的,古代编书者常用这种方法,尤其是编集诸如搜神广记此类登不上大雅之 堂的所谓神谱,更要利用这种汇编的方式。比如明万历二十一年金陵唐氏富春堂 刊刻的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清宣统元年( 1 9 0 9 ) 叶德辉覆刻本三教源流搜 神大全,不但汇集了古今神道故事,还抄录了这本搜神广记作为两书的一个 组成部分。本文旨在寻绎搜神广记中道教各神的故事来源,主要是论述写入 搜神广记的神道故事依据了哪些基本资料作为蓝本加工而成现有故事的。关 于这个问题,目前未见学术界有专论论及。并且对于搜神广记的系统研究, 至今也尚未有专论。所能见到的,只有涉及到与搜神广记相关的版本及对某 些神道的个案研究。比如贾二强先生的叶覆明刻(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探源 一文,论述了三教搜神大全全文收录了搜神广记中的五十七神,并且讲 清了搜神广记的版本及其年代问题。他的唐宋民问信仰一书中所论述的 玉皇大帝、清源妙道真君等神道的问题,亦对笔者考证搜神广记神道故事来 秦子晋史籍无载,故其生平不详。 贾二强( d r 覆明刻(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探源,载古代文献研究集林第二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 9 2 年 源很有启迪和借鉴作用。其他如顾颉刚先生在浪口村随笔玉皇中对玉皇的 考证、施芳雅在西王母故事的衍变o 一文中从神话传说、道教传说及文学艺术 三个方面对西王母故事的衍变过程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周晓薇先生在宋元明时 期真武庙的地域分布中心及其历史因素园一文对北方真武上帝( 即北方玄天上帝) 的原形及其演变所作的分析等等,均对笔者研究搜神广记的神道故事有很大 的帮助。然而这些学者毕竟不是从研究搜神广记的角度出发的,因此所涉及 到的相关问题毕竟有限。笔者通过较系统对搜神广记诸神道故事来源的考证, 认为搜神广记所依据的资料,许多是来源于唐宋或更早时期,这些神道故事 对于唐宋元时期民间信仰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民间信仰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极为丰 富的原始资料。其故事情节对于宗教、民俗、古典小说亦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道教部分收录的四十九个神,本该一一考究,然而由于现存 文献所囿,加之本人学识有限,只能选取其中的二十二神作为研究对象。 ( d 施芳雅西王母故事的衍变,载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专集第一辑,页2 5 - 5 5 。 周晓薇宋元明时期真武庙的地域分布中心及其历史因素,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 0 0 4 年第3 辑。 2 第一部分:诸神故事来源考述 以下谨按搜神广记之顺序,逐一考说: 老子 老子是春秋或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关于老子的生平、时 代、姓名都是一笔理不清的糊涂帐,虽然两千年来一直都不断有人考证,考古发 现也不断提供一些新线索,但是根本问题仍然没有定论。因问题复杂且与本文主 题无关,暂不讨论。东汉时期,一些方士以道家的黄老学说为基础,吸收民间流 行的传统鬼神观念和迷信方术,创立了道教。他们奉老子为祖师,以老子为 经典。这种宗教不仅在民间流传,而且至东汉末年,又得到皇帝提倡,影响日渐 扩大。后汉书卷七桓帝纪记载:“延熹九年,祠黄、老于濯龙宫。”后汉 书西域传更明确说道:“后桓帝好神,数祀浮图、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后遂 转盛。”啪义军首领张角也奉事黄老之道。尤其是道教的大肆宣扬,使其逐渐脱 离凡人而演变成一位“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渡世” “世为圣者作师”。的尊神。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老子的故事就更加离奇了,其形 象成为“身长九尺”、“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的神人。随着道教的不断发展, 不断将老子神化,其在民间的影响也逐渐扩大,北魏时老子被尊奉为“太上老君, 初唐时,太宗宣称“朕之本系,起自柱下”,9 明确表示李唐王朝统治者以老子为 始祖。唐高宗乾封元年追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o 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在两京 及诸州置“玄元皇帝”庙,并置玄学,天宝二年加玄元皇帝尊号“大圣祖”。9 统 治者的大力支持,无疑提高了老子在民间信仰中的地位,随后民间又流传老子母 亲为“玄妙玉女”。的传说。到了宋代,老子又有“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的 封号,宋张君房编云笈七签卷一0 二混元皇帝圣纪即根据前此有关老子 的传说而编写了“混元皇帝圣纪”条,兹抄录如下: 太上老君者,混元皇帝也。乃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气之祖 也。盖无先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绪,幽幽簧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 纶无外,故称大道焉。夫道者,自然之极尊也,于幽无之中而生空洞焉。空洞 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中华书局,1 9 7 3 年,页2 9 2 2 。 后汉书卷七一黄甫嵩传,中华书局,1 9 7 3 年,页2 2 9 9 。 ( 宋) 洪适隶释卷三“老于铭”,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四库全书,1 9 8 3 年,6 8 1 册,页4 7 3 。 ( 晋) 葛洪抱扑子,卷一五“杂应”篇,中华书局重印丛书集成初编本,1 9 8 3 年,页2 8 3 。 魏书释老志卷一一四,中华书局,1 9 7 4 年,页3 0 5 0 。 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卷一一三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学林出版社,1 9 9 1 年,页5 3 7 。 王搏唐会要卷五o ,上海古籍出敝社,1 9 9 1 年,页1 0 1 3 。 旧唐书礼仪志四卷二四,中华书局,1 9 7 5 年,页9 2 6 。 (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二,中华书局重印丛书集成初编本,1 9 8 3 年,页1 3 。 高承事物纪原卷- - - 7 i 宋朝会要“老子号”条,中华书局,1 9 8 9 年,页8 3 3 者,真一也。真一者,不有不无也。从此一气化生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 乃化生上三气,三气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合成德,共生无上也。 自无上生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乃化生中三气,三气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 十九万岁,三合成德,共生玄老也。自玄老生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乃化 生下三气,三气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合成德,共生太上也。自太 上生后,复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乃生一气。一气生后,复八十一万亿八十 一万岁,乃生前三气。三气各相去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三合成德,共生老 君焉。老君生后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化生一气。一气生后八十一万亿八十 一万岁,化生后三气。三气又化生玄妙玉女。玉女生后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 三气混沌,凝结变化,五色玄黄,大如弹丸,入玄妙口中,玄妙因吞之。八十 一年乃从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号为老子。老子者,老君也,此即i 电之身也, 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玄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 挺于空洞,陶育乾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 微远,不可得名。故日:吾生于无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长乎太始之端,行 乎太素之元。浮游幽虚,出入杳冥。 搜神广记关于老子的传说则在云笈七签“混元皇帝圣纪”条的基础上 加以整理发挥,内容更加丰富,其云: 金阙玄元太上老君圣纪:按洞玄灵宝元始上帝真教元符经,道君告 皇帝日:“昔天地未分,阴阳未判,漾洪杳冥,溟滓大梵,寥阔无光,结空自 然中有百千万重正气,而化生妙无圣君,历尊号日妙无上帝、自然元始天尊, 一号天宝丈人。经九亿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亿万劫。次结百千万重真气,而化生 妙有圣君,自称妙有大帝、虚皇玉晨大道君,一号灵宝丈人。经八亿八千八百 八十亿劫。次结百千万重道气,化生混沌圣君,纪号至真大帝、万变混沌玄元 老君,一号神宝丈人。” 对比可见,搜神广记关于老子的诞生神化有“天宝丈人、灵宝丈人、神宝丈人” 三劫说,在实际意义上与云笈七签老子出世的“上三气、中三气、下三气” 说较为相似。接下来搜神广记又提到: 又按老君圣纪经:太上老君居太清境,乃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 于至寂至虚之内,太初太始之先,推数御运,布气融精,开化天地。所历成坏, 二仪不可量计,其化身周遍尘沙世界,亦非算数纪板。开辟之后,观世代之浇 淳,随时立教,代为帝师,建立法度,或流九天,或传四海,自三皇而下,历 代帝王成宗奉焉。是知天上天下,道气之内,皆老君之化也。垂亿万之法,无 不济度,盖百姓日用,而不知也。老子日:“吾乃生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 前,行乎太素之元,立于太渺之端,浮游幽虚之中,出入杳冥之门。”故葛玄 序道德经云:老子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始终, 不可称栽。又云:世人谓老子降于殷代,老子之号始于无数劫,甚杳杳冥冥, 渺邈久远矣。开辟已前,复下为帝师,代代不绝,人莫能知之。按老子传记, 自开辟之前,下至殷汤,代代为王者师,皆化身降世。当殷汤甲午十七年庚申 始示诞生之迹。自太清当道境,乘太阳日精,化五色玄黄,大如弹丸,时玉女 昼寝,流入口中,吞之有孕,怀八十一岁,至武丁九年庚辰剖玉女左腋而生。 生而白首,号日老子。生于李树之下,指树日:“此吾姓也。”名耳,字伯阳。 自殷武丁九年庚辰,下至秦昭王九年西升昆仑,计九百九十六年矣。 与云笈七签对比可见,搜神广记“老子”条中“吾乃生乎无形之先, 起于太初之前,行乎太素之元,立于太渺之端,浮游幽虚之中,出入杏冥之门,” 及“化五色玄黄,大如弹丸,时玉女昼寝,流入口中,吞之有孕,怀八十一岁, 至武丁九年庚辰剖玉女左腋而生。生而白首,号日老子”等句与云笈七签中 “吾生于无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长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浮游幽虚, 出入杳冥”,和“五色玄黄,大如弹丸,入玄妙口中,玄妙因吞之。八十一年乃从 左腋而生,生而自首,故号为老子”等句基本相同。 另外,搜神广记在最后又增加了续博物志和国朝会要两部分有关 唐宋时期为老子尊号的记载。兹录如下: 按李石续博物志云:唐高祖武德三年,晋州人吉善行于羊角山,见白 衣父老,呼善彳亍日:“为吾语唐天子,吾为老君,即汝祖也。”高祖因立庙。高 宗追尊“玄元皇帝”。明皇注道德真经,今学者习之。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 皇帝庙,京师号玄元富,诸州号紫极宫。寻改西京为太清宫,东京为太微宫, 皆置学生。尊号日:“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宋国朝会要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八月十一日制,谨奉上尊号日: “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检李石续博物志文字与搜神广记的记载大致相同,惟搜神广记中将 明皇注“老予”改为“道德真经”,并增加了“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 大帝”尊号。 玉皇上帝 玉皇上帝亦称玉皇大帝,是神魔世界的最高主宰,也是古代民间信仰中的最 高神祗。 玉帝大帝还是道教神系尊神中的所谓“四御”即四位天帝之一,应当来源于 ( 宋) 李石续博物志 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1 9 8 7 年,页9 5 8 。 5 原始的天崇拜。玉皇大帝原先并不怎么显赫,在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虽列 于“玉清”第一阶,却排在右方的第十一位,名为“玉皇道君”,另处在右十九位 还有“高上玉帝”,尚无后来广为人知的“玉皇大帝”之称。在唐代,由于帝王崇 道,这位道教的天帝挟势且显达,成为民间最为熟悉的道教尊神之一。道教又称 玉皇为天帝,唐人就描写了许多关于天帝的传说,如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四记 载天翁张坚由凡人升天后改易百官的故事,。这位天翁实际就是总摄天庭的天帝, 这里的天翁由凡人充任,反映了唐代民间信仰中天帝由自然神逐渐人格化的过程。 关于玉皇上帝的出身及其演变,刘逸生玉皇大帝的来历亦论述的十分清楚。 他认为:“玉皇大帝出身传奇,明显可以看出是在宋真宗尊封玉皇之后,由一些只 会装神弄鬼的道士捏造出来的。玉皇大帝在这几百年间,就是通过人间皇帝 的力量,成为主宰天上人间的特级权力之主的。”。事实上,宋代统治者提倡道教, 对玉皇大帝的确是崇奉有加,比如宋真宗曾借托梦的形式为玉皇加上“太上开天 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固的尊号,宋徽宗则干脆将玉皇与传统奉祀的吴天 上帝合为一体,加上“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吴天玉皇上帝”。的尊号。收入 道藏“洞真部”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描述了玉皇大帝的出身,其云: 往昔去世,有国名号光严妙乐,其国王者名日净德。时有王后名宝月光。 其王无嗣,尝因一日作是思:“惟我今将老而无太子,身或崩殁,社稷九庙委 付何人? ”作是念已,即便敕下,诏诸道众于诸宫殿,依诸科教,悬诸幡盖, 清净严洁,广陈供养,六时行道,遍祷真圣。已经半截,不退初心。忽夜,宝 月光皇后梦太上道君与诸至真,金姿玉质,清净乏俦,驾五色龙舆,拥耀景旌, 荫明霞盖。是时,太上道君安坐龙舆,抱一婴儿,身诸毛孔放百亿光,照诸宫 殿作百宝色,幢节前道,浮空而来。是时皇后心生欢喜,恭敬接礼,长跪道前, 白道君言:“今王无嗣,原乞此子为社稷主,伏愿慈悲哀愍听许。”尔时,道君 答皇后言:“愿特赐汝”。是时,皇后弃嘲道君,而乃收之。皇后收已,便从梦 归,觉而有孕。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于王宫。当生之时,身宝 光焰充满王国,色相妙好,观者无厌。幼而敏慧,长而慈仁,于其国中所有库 藏一切财宝,尽将散施穷乏困苦、鳏寡孤独、无所依怙、饥谨癃残一切众生。 贾二强唐宋民间信仰福建人民出皈社,2 0 0 2 年,页2 6 7 。 (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四,中华书局重印丛书集成初编本,1 9 8 3 年,页1 0 4 。 刘逸生神魔国探奇江苏古籍出版社、( 香港) 中华书局,1 9 9 2 年,页1 0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三,中华书局,1 9 8 5 年,页1 8 9 4 。 宋史卷一百四 礼志七天书九鼎,中华书局,1 9 7 7 年,页2 5 4 3 。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正统道藏第二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 9 7 7 年,页0 2 2 1 0 2 2 2 。在道藏中 有两种,一种为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另外一种为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三天门下校经诏文。据任继愈主 编的( 道藏) 提要一书中认为,校正本称“玉皇”为“昊天上帝”,“吴天上帝”为宋徽宗封“玉皇”之 号故拉本当作于北宋后,而上述记述未有“昊天上帝”的封号应出自未校本至少可断定出自元以前 藏一切财宝,尽将散施穷乏困苦、鳏寡孤独、无所依怙、饥谨癃残一切众生。 仁爱和逊,歌谣有道,化及遐方,天下仰从,归仁太子,父王加庆。 原来玉皇大帝的出身果然不同凡响,他是由太上道君托梦宝月光烨皇后应孕 而生的太子。因而出生之后: 王忽告崩,太子治政,俯念浮生,告敕大臣,嗣位有道,遂舍其国,于普 明香岩山中修道,劝成超度。过是劫已,历八百劫 身常舍其国为群生,故割 爱学道于此。后经八百劫,行药治病,拯救众生,令其安乐。此劫尽已,又历 八百劫,广行方便,启诸道藏,演说灵章,恢宣正化,敷扬神功,助国救人, 自幽及显。过此已后,再历八百劫,亡身殒命,行忍辱故,舍己血肉。如是修 行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号日“清净自然觉王如来”。 这位号日“清净自然觉王如来”的道神即是后来的玉皇大帝。 搜神广记“玉皇上帝”条与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的内容完全相同,比勘 如下: 按圣纪所载云,往昔去世,有国名号光严妙乐,其国王者名曰净德。 时王有后名宝月光。王乃无嗣,尝因一日作是思:“惟我今将老而无太子,身 或崩灭,社稷九庙委付何人? ”作是念已,即便毂下,诏诸道众于诸宫殿,依 诸科教,悬诸幡盖,清净严洁,广陈供养,六时行道,遍祷真圣。已经半截, 不退初心。忽夜,宝月光皇后梦太上道君与诸至真,金姿玉质,清净之传,驾 五色龙舆,拥耀景旌,荫明霞盖。是时,太上道君安坐龙舆,抱一婴儿,身诸 毛孔放百亿光,照诸宫殿作百宝色,幢节前道,浮空而来。是时皇后心生欢喜, 恭敬接礼,长跪道前,白道君言:“今王无嗣,原乞此子为社稷主,伏愿慈悲 哀愍听许。”尔时,道君答皇后言:“愿特赐汝”。是时,皇后礼谢道君,而乃 收之。皇后收已,便从梦归,觉而有孕。怀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于 王宫。当生之时,身宝光焰充满王国,色相妙好,观者无厌。幼而敏慧,长而 慈善,于其国中所有库藏一切财宝,尽皆散施穷乏困苦、鳏寡孤独、无所依怙、 饥谨癃残一切众生。仁爱和逊,。歌谣有道,化及遐方,天下仰从,归仁太子, 父王加庆。当尔之后,王忽告崩,太子治政,俯念浮生,告敕大臣,嗣住有道, 遂舍其国,于普明秀岩山中修道,功成超度。过是劫已,历八百劫,身常舍其 国为群生,故割爱学道于此。后经八百劫,行药治病,亟救众生,令其安乐。 此劫尽已,又历八百劫 广行方便,启诸道藏,演说灵章,恢宣正化,敷扬神 功,助国救人,自幽及显。过此已后,再历八百劫,亡身殒命,行忍辱故,舍 己血肉。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号日。清净自然觉王如来”。 ( ( 宋真宗实录日:大中祥符七年九月上对侍臣日:“自元符之降,朕欲 与天下臣庶同上玉皇圣号。”至天僖元年正月辛丑朔,帝诣太初殿,恭上玉皇 大天帝圣号日:“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合真体道玉皇大天帝”。 对比可见,不惟内容连文字也完全相同,惟搜神广记“玉皇上帝”条增加了宋 真宗实录一节,其余皆承袭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西灵王母 西灵王母即西王母,民间俗称王母娘娘。西王母信仰本流行于西北祁连山一 带,至战国时期有关西王母的神话在中原地区已经相当流行。较早有关西王母的 记载有山海经西山经第二:“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 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此“豹尾虎齿而善啸”的西王 母,当是有关其形象较早较古雅的描写,含有原始的信仰形式。汉代吴越春秋阴 谋传则记载了越王祭祀西王母的事情:“( 越王) 立西郊祭阴,名日西王母。事 之一年,国不被灾。由是祈福寿者,循以为习,设为贵妇人象祀之。”。史记 卷四三赵世家亦云:“缪王使造父御,西巡守,见西王母,乐之忘归。”且有 西王母掌管“不死之药”的传说,如“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姬娥窃以奔月。” 使西王母的神职更具神秘。“( 建平四年) 其夏,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千百,设祭 张博具,歌舞祠珏王母。又传书日: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不信我言,视门 枢下,当有白发。”“当然,这种祭祀活动的盛行与西汉时期帝王颇重神仙不老之 术有密切的关系,凡此种种皆可见西王母神异事迹在民间流传广泛,且成为人们 祭祀和尊奉的神灵。魏晋南北朝时期,西王母不仅继续掌管不死之药,而且还掌 管可以延年益寿的鲜桃,西王母曾经“索七桃,大如弹丸,以五枚于汉武帝。”。其 形象也由原来的“豹尾虎齿”演变成“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 世”。美丽女仙了。并且由于汉武帝内传的出现,西王母与汉武帝的交往被描 写的风光神异,无疑使西王母的故事发扬光大,名声远扬。在酒泉之南山即传说 为周穆王会见西王母的地方,酒泉太守马岌还修建王母祠。道教之徒还封西王母 为“太真西王母”。隋代广为流传西王母显灵之事,如隋书卷七一诚节传 云:“建纵火烧其郭下,祥见百姓惊骇,城侧有西王母庙,祥登城望之再拜,号泣 而来言日:百姓何罪,致此焚烧! 神其有灵,可降雨相救。言讫,庙上云起, 山海经西山经第二,上海书店影印四部丛刊初编本,1 9 8 9 年,页2 4 。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卷九,上海书店影印四部丛刊初编本,1 9 8 9 年页3 6 。 刘安淮南子览冥训卷六,上海书店影印四部丛刊初编本,1 9 8 9 年,页1 0 。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卷= 七,中华书局,1 9 7 5 年页1 4 7 6 。 张华博物志卷八,中华书局,1 9 8 0 年,页9 7 。 汉武帝内传旧题汉班固撰,实应为南北朝时期作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 1 0 4 2 册 页2 9 0 。 晋书张骏传卷八六,中华书局,1 9 7 4 年,页2 2 4 0 。 ( 晋) 葛洪枕中书,宝颜堂秘籍续集,上海文明书局,1 9 2 2 年,贞3 。 8 须臾骤雨,其火遂灭。士卒感其至诚。”唐代西王母则有了姓名:“西王母姓杨, 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以丁丑日死。一日婉妗。”国并对西王母生平仙迹有了较完 整的记载的集仙录“西王母”条。,其云: 西王母者,九灵太妙龟山佥母也,一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乃西华之 至妙,洞阴之极尊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功,化生万物。先 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芬灵之墟,以主阳和之气。 理于东方,亦号日东王公焉。所居宫阙,在龟山春山西那之都,昆仑之圃, 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玄室、紫翠丹房。 左带瑶池、右环翠水。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涛万丈。非飚车羽轮,不可到 也。所谓玉阙暨天,绿台承霄。青琳之宇,朱紫之房,连琳彩帐,明月四朗。 戴华胜,佩虎章,左侍仙女,右侍羽童。宝盖沓映,羽掺癃宇。轩砌之下,植 以白环之树,丹刚之林,空青万条,瑶干千寻,无风而神籁自韵,琅琅然皆九 奏八会之音也。神州在昆仑之东南,故尔雅云:“西王母目下是矣。”又云: “王母蓬发,戴华胜。虎齿善啸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 真形也。又数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于帝庭,授以地图。其 后虞舜摄位,王母遣使授舜白玉环。舜即位,又授益地图,遂广黄帝之九州为 十有二州。王母又遣使授舜白玉珀,吹之以和八风。尚书帝验期日:“王母之 国在西荒也。”又周穆王时,命八骏与七华之士,使造父为御,西登昆仑, 而宾于王母。穆王持白硅重锦,以为王母寿,事具周穆王传。至汉武帝元封元 年七月七e l 夜,降于汉宫。语在汉武帝传内,此不复载焉。 从以上录文可知此“西王母”条主要依据周穆王传与汉武帝内传等 加以改编而成。搜神广记“西王母”条又与集仙录“西王母”条的记载大体 类似,兹录如下,以作对比: 西王母者,乃九灵大妙龟山金母也。号太虚九光龟台佥母元君。乃西华 之至妙,洞阴之板尊。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功,化生万物。 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主木公焉。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以主阳 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曰东王公焉。又以西华至妙之气,化而生金母焉。 金母生神于伊川,厥姓纵氏,生而飞翔,以主元毓玄奥于渺莽之中,分大道 醇精之气,结而成形。与东王公共理二气,而养育天地、陶钧万物矣。柔顺 之本,为板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 按:“品”误,应作“生”) 。 天( 按:“天”误,应作“盖”) 主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成所隶 焉。所居昆仑之圃,阆风之苑。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畴( 按:“畴”误, (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卷一四,中华书局1 9 8 1 年,页1 2 8 。 见于太平广记卷五六注出 集仙录“西王母”条。 9 应作“涛”) 万丈,飞( 按:“飞”误,应作“非”) 飚车羽轮不可到也。 周穆王三十五年,命八骏使西巡特,至昆仑宾谒祠见之,持白璧重锦,以为 王母寿事。时王母以瑶池珍飨、紫府琼浆、九天仙乐,与穆王燕于瑶池穆 王国政不治,宗庙荒废,归至人间,国已危矣。 对比可见,搜神广记“西王母”条只是将集仙录的前半部分即西王母与 黄帝和舜帝的会见情节作了删节,简写为“西王母与东王公两人共理二气、治理 天下三界十方”,其余文字也大多类此作了较多的删节,而其主要内容二者皆相 一致。 玄天上帝 所谓玄天上帝,最早是从玄武演义而来的。玄武作为四象之一,代表着北方 的方位,其形象为龟蛇,可能属于已经消亡的上古时期的一种龟甲类动物,其在 文化上的意义,则除了指示方位和佑福驱邪外,唐宋时期更经过神异地演化,加 之道教的宣扬和推崇而成为人格化的北方之神北方玄天上帝。o 宋真宗时,因为避始祖讳的缘故,遂将玄武改称为真武,从此真武的名称一 直流传至今。宋代的武当山已经被附会为玄天上帝的出生地,文献典籍记载亦留 下了大量的真武显现和灵验的传说,不仅许多地方修建了真武庙祭祀真武,就连 代表着真武艺术化身的龟蛇的形象也成了祥瑞的征兆,被描绘在服饰或朝廷仪仗 队的旗帜上。铁围山丛谈卷五记载了政和年问,“真武见于云间,神吏左右俨 然,万众皆睹”的壮观场面。宋史卷六三五行志记载:天禧元年十二月庚 午,“内出芝草如真武像”,纯属牵强附会的无稽之谈,但是史官能把真武作为祥 瑞写在正史中,可见其影响甚大甚广。加之皇帝的大力提倡,真武的地位就更加 显赫了。天禧二年( 1 0 1 8 ) 六月,真宗皇帝下诏加“真武号日真武灵应真君”。钦 宗靖康元年( 1 1 2 6 ) “诏佑真武灵应真君加号佑圣助顺真武灵应真君一。皇帝为 真武加号,无疑为全民信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由于两宋几朝皇帝的提倡推 崇,形成了天下皆崇信真武的趋势,到了元代,尊奉真武的风气依然炽盛,据元 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六“武当山降笔”条记载,人们四处张贴真武手书 诗词,以乞求真武护佑。就连元代统治者也认为自己是受到了北方真武大帝的护 佑才得以入主中原。因此,不但下令在真武显形的地方修建真武祠,祭祀真武, 在元成宗时,又加封真武为圣仁威玄天上帝。圆有关真武出身及事迹,在宋代便被 道家之徒演义成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其云: 善胜皇后梦而吞日,觉乃怀孕。其母气不纳邪,日常行道,既经一十四月, 详见周晓薇释“玄武”,载中国典籍与文化l2 0 0 4 年第4 辑。 详见周晓薇宋元明时期真武庙的地域分布中心及其历史因素,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 0 0 4 年第3 辑。 乃及四百余辰,于开皇元年甲午之岁三月三日午时,降诞于王宫。相貌殊伦, 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按降笔实录云:玄帝降诞时,正当上天开皇初 劫乃下世,黄帝紫云元年,岁在甲午戊辰月初三甲寅日庚午时,符太阳之精, 托胎化生。产母左胁,当生之时,瑞云覆国,异香芬然,地土变金玉。瑞应之 祥,兹不尽载。立小字日“安于”。生而神灵,举措隐显,年及七岁,经典一 览,悉皆默会,仰观俯察,靡所不通。潜心念道,志契太虚,愿事上帝,普福 兆民。于是父王不愿抑志,年十五再辞王,许。赐道号日“潜云子”。入 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e l 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 方。王子离宫寻访幽谷,遂感玉清圣祖紫元君授无极上道,元君日:“子 可越海东,历于翼轸之下,有山自乾兑起迹,盘旋五万里,水出震宫,自有太 极之时,便生是山,应显定极风天、太安皇崖二天。子可入是山,择众峰之中 冲高紫霄者居之,当契太和。升举后二千五百岁,龙汉四劫中,当披发跣足, 摄坎离真精,归根复位,上为三境辅臣,下作十方大圣,方得显名亿劫,与天 地e 1 月齐并,是其果满也。”语毕,元君升云而去。王子乃依师语,越海东, 果见师告之山。山水藏没,有七十二峰,一峰耸翠,上凌紫霄,下有一岩,当 阳虚寂。于是采师之诫,目山日太和山、峰日紫霄峰、岩日紫霄岩,因r 居焉。 潜虚玄一,默会万真,四十二年,大得上道。于黄帝紫云五十七年,岁次庚寅 九月丙戊初九丙寅e l 自清晨,有祥云天花似雨而下,迷漫山谷,绕山四方,各 三百里,林峦震响,自作步虚仙乐之音。王子拱手立于紫霄峰上,须臾云散, 见五真群仙,导从甚盛,非凡见闻,皆悉降集,王子稽首,祗奉拜迎。五真日j “吾等乃九五老天君,准奉三清玉帝诏命,与子启途。”e l 当午,五真宣诏,王 子再拜稽首,兴受诏,领赐品仪,易服讫。 搜神广记“玄天上帝”条即根据此真武本传,写了玄天上帝的出身、辞家 入山修道、四十二年功德圆满,并与六天魔王大战的故事。试比照如下: 按混洞赤文所载,玄帝乃元始化身,太极别体,上三皇时下降为太始 真人,申三皇时下降为太素真人,下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