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专业论文)居住小区绿地植物造景模式的初步研究——以重庆都市区为例.pdf_第1页
(生态学专业论文)居住小区绿地植物造景模式的初步研究——以重庆都市区为例.pdf_第2页
(生态学专业论文)居住小区绿地植物造景模式的初步研究——以重庆都市区为例.pdf_第3页
(生态学专业论文)居住小区绿地植物造景模式的初步研究——以重庆都市区为例.pdf_第4页
(生态学专业论文)居住小区绿地植物造景模式的初步研究——以重庆都市区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生态学专业论文)居住小区绿地植物造景模式的初步研究——以重庆都市区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居住小区绿地植物造景模式的初步研究 以重庆都市区为例 应用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艳霞 指导老师:陈晓德副教授 摘要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区绿化愈加受到重视。目前对居住区绿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造 景、植物配置、植物种植结构和生态效益等方面,而对居住小区植物造景模式以及其评价体 系的研究还刚刚起步。 重庆市居住小区建设面积日益增长,而小区绿化成为提升小区价值的重要环节。居住小 区是城市的细胞,一个完整的居住区,除了住宅以外,还应有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工 程和室外绿化等等。居住小区绿化是城市中除了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占空间比例最大的部分, 居住小区空间绿化的水平在建立生态城市中起着直接的、重要的作用。对居住小区绿地的研 究比较多,但没有对居住小区植物造景模式的研究,而且虽然很多花商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 的实践知识,但是没有见诸于书面,没有形成理论,所以本研究是近二十年来对居住小区植 物造景模式的首次总结,对居住小区的植物造景进行分析、评价,希望本研究结果对改善重 庆市居住小区绿地现状,创造人居相依的居住环境有所借鉴价值。 其次,重庆属于亚热带地区,对重庆市居住小区植物造景模式的研究不仅能够对重庆市 的居住小区提供参考,而且具有辐射南北的作用,即植物造景模式能够为南北方居住小区的 绿化提供借鉴。 本文对重庆都市区1 9 个居住小区进行勘察,通过初步调查,从植物造景模式角度对居住 小区绿地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型绿地进行典型植物造景拍照取样。根据所得图片并结合人 们对居住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理解,提出植物造景模式的表达公式,然后列举居住区不同类 型绿地的植物造景模式以及植物造景举例。利用植物造景评价体系来评价植物造景模式,并 筛选出“好”的植物造景模式。为重庆市居住区的绿地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提供比较科学的 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重庆市居住区绿化树种比较丰富,共有绿化植物1 7 4 种,隶属7 1 个科,其中乔木类 5 8 种,灌木类4 0 种,草本5 6 种,藤本和草坪植物1 0 种,竹类1 0 种( 见附录) 。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2 根据所得图片并结合人们对居住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理解,提出植物造景模式的表达 公式为:空间建筑一植物种植形式一植物生活型一植物种类一绿化功能一绿化形式。 3 植物造景模式评价体系的建立:所用评价指标有生态适应性、功能性( 生态作用、观 赏作用、文化作用) 、植物多样性、植物与空间建筑、地形、种植形式的符合性。将各个指标 赋以不同的分值。 4 通过对不同绿地类型植物造景模式的评价,筛选出“好”的植物造景模式( 见5 3 ) , 其中有1 2 5 种好的植物造景模式,7 9 种较好的植物造景模式,6 种中等的植物造景模式,4 7 种常见的植物造景模式。5 9 5 是好的植物造景模式。 l i 关键词:重庆都市区居住小区植物造景模式评价体系 a b s t r a c t p r i m a r yr e s e a r c ho f t h em 0 d e l0 fp l a n tl a n d s c a p i n g o f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 - 1 a l 【ec h o n g q i n gm e t r o p o h t a na r e aa sa ne x a m p l e m a r jo r :a p p l i e de c 0 1 0 9 y s u p e i 、,i s o r :a s s o c i a t e p r o c h e nx i a o d e a u t h o r :l iy ,锄【i a a b s t r a c t m e l l l a n do fr e s i d e l l t i a la r c 弱i s 锄i i n p o r t a n tp a no fu r b 孤s p a c e ,孤dt l l em 洳 l h l l 【so f i i l l i p r o v i i 培t h eu 】m a ne c o 一胁v i r d 衄e n t w i mt l l ei m p r 0 v 锄e n to fp e o p l e sl i v i n g s t 觚d a r d ,n l eg r e e l l i n go f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i sl a i d 锄p h 勰i s0 n 目劲d u a l l y a tp r e s e m , r e s e a r c ho n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i sm a i l l l y 硒c u s e do nm ea s p e c t s ,s u c h 勰d e s i 9 1 l i n gp l a n t s c e l l e r y ,p l 锄血l gd i s p o s i t i o n s ,p l a n t i i 培s 仇l c t l l r e 觚de c o l o 百c a lb c l l e f i t ,e t c t h er e a c h 0 nr e s i d 胁t i a lp l 锄“锄d s c a p em o d e l 锄di t s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i nw 勰j u s tg e t t m gs t a n e d t h ea r e ao ft l l e b u i l d i n go fc l l o n g q i l l gr e s i d e i :l t i a la r e 弱i sg r o w i l l g d i s t r i c t 铲e e n i n gb e c o m emi m p o r t a n tl i l l ki i l 也ev a 1 1 岭o fr e s i d e n t i a ld i g t r i c t t h er e s i d e n t i a l a r e ai st l l ec i t y ,sc e l l ac o i i l p l e t e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c a ,i i la d d i t i o nt 0h o u s e ,t h e r es h o u l db e 跚p p o r t i i 坞p u b l i cs e i c ef a c i l i t i e s ,m u l l i c i p a lp r o j e c t 龇l do u t d o o rg r e e n ,a n ds oo n t h e 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 孕e e n i i l g ,i na d d i t i o nt or o a d sg r e e n ,p a r kg r e e n ,i st l l el a r g e s tp r o p o r t i o n t h e1 e v e lo fg r e 锄s p a c eo ft l l er e s i d e l l t i a l 盯e 舔p l a y sa 曲优ta n di i n p o r t a i l tr o l ei i lm e e s t a :b l i s l l i l l e n to fe c o l o 百c a lc i 吼t h e r ea r eal o to fs t u d i e so nr e s i d e m i a la r e 签孕e e n i n g , b u tn o to nt h e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c ao fp l a n tl 舡l d s c a p em o d e l a n da l t l l o u g hm a n yn o r i s t sh 嬲 a c c l l i 】咖l a t e daw e a l t ho fp r a c t i c a l1 【i l o w l e d g ei np r a c t i c e ,n l el m o w l e d g ed i dn o ta p p e 盯 i nw r i t i n 昌a l s on o tf o ma t l l e o r y s ot 1 1 es t u d yo n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p 1 锄t 1 狮d s c 印em o d e l i st l l ef i s r tc o n c l u dd u r i n gt t l el 嬲t 帆e n t yy e a r s ih o p et h a tt l l e 觚a l y s i s 锄de v a l u a t i o n 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嬲0 fm ep 1 肌tl a i l d s c a p ea n dm er e s u l t so ft l l i s s t l l d yh a v et l l e r e f e r e n c ev a l u ef o ri n l p r 0 v i n gt l l e l i v i n ga r e ao fc h o n g q i r 培铲e e ns t a t u s ,锄dc r e a t e d 印e n d e i l c i e st 0k l b i t a tl i v i n ge n v i r o i l 】【n 饥t s e c o n d ,c h o n g q i n gb e l o n g st 0s u _ b 缸o p i c a lr e 百o i l s t h es t u d y0 np l a n tl 锄d s c a p e m o d e li nc h o n g q i n gr e s i d e m i a la r e 嬲n o to n l yp r 0 v i d er e f - 盯e n c et 0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o f i i i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c h o n g q i n g ,b u ta l s oh a v em er 0 1 eo fr a d i a t i o nn o n l la n ds o u t l l n 锄e l y p l a n tl a n d s c a p e m o d e lc a np r 0 v i d er e f e r r e n c ef o r 廿1 es o u t l la n dm en o m l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勰 h 1t l l i sp a p e r ,w ec 删e do u t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0 nl9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勰o fc h o n g q i n g m e 仃0 p o l i t a na r c a t t h r o u 曲ap r e l i m i i l a 巧i i e s t i g a t i o n ,w em a d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t 0 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 孕e e n 丘d mt l l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p l a n tl 狮d s c a p em o d e l ,a n dt o o kc 锄e m s a i i l p l i n g0 n 呻i c a lp l a n tl a l l d s c 印eo fd i f 五邑r e i l t 帅e so fg r c e ns p a c e b 弱e d0 nm e i m a g e sc o m b i n e dw i mp e o p l e sl l l l d e r s c a n d i i l g0 np 1 锄tl a l l d s c a p eo fr e s i d 饥t i a la r e a 伊e e n w ep u tf o n v a r dt h ee x p r e s s i o np a t t 锄够o fp l 锄tl a n d s c 印ef 0 肌u l 巩锄dt l l e n l i s t e dp l a n tl 趾d s c a p em o d e la i l dp l a n tl a n d s c 印em o d e le x 锄p l e so fd i 仃e i i e n tt y p e so f 班e no fr e s i d 饥t i a la r e 弱w 色u s e dt h e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i i lo f1 锄d s c a p i n gt 0 e v a l u a t e p i a n ti 觚d s c 印em o d e l ,a i l df i l t e ro u t ”9 0 0 d t fp l a n ti a n d s c 印em o d e l i tc a i lp r 0 v i d e i n o r e s c i e n t i f i cb 舔i sf 0 rt h ep 1 锄l l i n g 觚dd e s i g n i i 培a i l dc o n s t m c t i o nm 锄a g e m e mo f r e s i d e n t i a l 盯e ao fg r e e ns p a c eo fc h o n g q i n gc i 够t h em a i l l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a 陀舔 f o l l o w s 1 c h o n g q i n g r e s i d e n t i a la m 舔h a v er i c h 孕e 仃e e s ,at o t a lo fl7 4s p e c i e s ,71 f 锄i l i e s ,5 8 骶e s ,4 0 咖讪b 嘶e s ,5 6l 【i n d so f h 曲a 1 ,a i l d10k i n d so fp l 锄ts h n l b s 觚d l a 、釉,1ob 觚l b o o e s ( s e ea p p e l l d i xa ) 2 b a s e d0 nm ei m a g e sa n dp e o p l e s 岫d e r s t a l l d i n go np l a n t sl 锄d s c 印i n go f r e s i d e i l t i a l 批如w ep u ta 肋r dm ef o m l u l ao fp l a n tl 觚d s c 印e 弱f o l l o w s :s p a c e c o n s 仇l c t i o n + p l 锄tc m t i v a t i o n f o 珊o fp l 觚tl i f e p l 锄ts p e c i e s g r e e nf m l c t i o n g r e e nf o m 3 1 1 1 ef o u n d a t i o n0 fp l 枷l 觚d s c 印em o d es y s t 锄o fe v a l u a l i o n :e v a l u a t i o no f i n d i c a t o r su s e db yt l l e e c o l o 百c a la d a p t a t i o i l ,劬c t i o n a l ( e c o l o 百c a lr o l e ,v i e w i n 岛 c u l t u r a lr o l e ) ,p l a n tm v e r s i 劬p l a n t s 狃ds p a c e c o n s t m c t i o n ,l a i l d f o n n ,m ec o i n p l i a n c e o fp l 锄f o r n l 舢li n d i c a t o r s 谢l lb e 西v ad i 脓e n ts c o r c 4 t h r o u 曲m ee v a l u a t i 0 np l 卸吣l a l l d s c 印em o d e lo fd i t ) r p e so fg r e 鸭 f i l t 痂go u t ”9 0 0 d i p l 锄ti 舢d s c 印em o d e l ( s e e5 3 ) t 1 1 e r ea r e1 2 51 ( i n d so f9 0 0 d - d e 孕e ep l a n tl a n d s c a p em o d e l ,7 9b n d l so fb e t t e r - d e 孕_ e ep l 趴tl a n d s c a p em o d e l ,s i x i i l i d d l e d e g r e ep l a n t1 a 1 1 d s c 印em o d e l ,4 7l 【i i l d so fc o 蚴0 np l a n tl a i l d s c 印em o d e l s 5 9 5p e r c e n ta r eg o o dp l a ml 锄d s c 印em o d e l 1 | e yw o r d s :c h o n g q i n gm e t r o p o l j t a na r e a ;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 ;p l a n tl a n d s c a p e m o d e ;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蹬:屡焦尘医堡垫撞麴逵基撞式鳇翅麦受窥 。 = 隧重鏖都壹匡垄麴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尊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了特别标注4 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冷乾葭 签字譬期:研年皇月习嚣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遥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尊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君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苍艳良导师签名:彳第心彳荔 签字霹期:年堂月刁甚签字疆期:钾移髟年,月叫日 f 1 前言 1 月l j 舌 1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以重庆市都市区为研究背景,通过调查重庆市居住小区绿地的发展现状、类型、植 物种类、造景模式等方面,对居住小区绿地的植物造景进行分类,并运用花园设计及植物配 置原则,结合生态学原理等知识对重庆市居住小区绿地的植物造景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提 炼出优秀的植物造景模式,为居住小区的植物造景提供参考依据。 居住环境一直以来是建筑界关注的重点,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不仅注重 住宅的内部使用空间,而且越来越重视其外部环境。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居住小区的绿地功能反映了人 们的生活方式,城市住宅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 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绿地,它在美化居住区环境和为城市居民创造室外休息活动场所等方 面有显著作用,也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注重家庭的私密性。据调查分析,城市里的居民之所以缺 少户与户之间的交往,一方面的原因是各家各户生活规律不尽相同;另一方面是住户之间缺 少连接的桥梁。因此,在现今多以“居住区一居住小区一组团”结构为主的住区环境建设中, 注重营造人际交往空间,居住区绿化空间便是理想、方便的交往空间,应作为住区园林建设 的重点,把它建设成为既有观赏景观,又有交往设施( 亭台、桌椅、器具等) ,便于居民就近 享用的绿化空间,在居住区绿地中营造优美的环境空间,必然会吸引大量居民,尤其是老人、 儿童到此休息、游玩,进而相互交往谈心。规划设计合理的居住小区绿地对改善人们的居住 环境能够起到很大作用。植物是居住区绿地建设的主体,居住区的生态环境需要绿色植物的 平衡和调节。植物造景是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这不仅表现在植物对改善生态环境 的巨大作用方面,更表现在其对于美化生活空间所带来的巨大精神价值。 重庆市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山水园林城市,随着城市结构的调整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 必然要对作为改善城市环境重要手段的园林绿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重庆居住小区经过几十年 的建设时间,居住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居住小区绿地的建设发展迅速,但是对居住 小区绿地的研究不多,且没有对居住小区植物造景模式的研究。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体现在: ( 1 ) 为重庆市以及其他地区居住小区绿地的植物造景提供参考和依据 目前,重庆市居住小区建设面积日益增长,而小匿绿化成为提升小区价值的重要环节。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细胞,一个完整的居住区,除了住宅以外,还应有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 市政工程和室外绿化等等川。居住小区绿化是城市中除了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占空间比例最大 的部分,居住小区空间绿化的水平在建立生态城市中起着直接的、重要的作用暖1 。对居住小区 两南大学硕+ 学何论文 绿地的研究比较多,但没有对居住小区植物造景模式的研究,而且虽然很多花商在实践中积 累了丰富的实践知识,但是没有见诸于书面,没有形成理论,所以本研究是近二十年来对居 住小区植物造景模式的首次总结,对居住小区的植物造景进行分析、评价,希望本研究结果 对改善重庆市居住小区绿地现状,创造人居相依的居住环境有所借鉴。 其次,重庆属于亚热带地区,对重庆市居住小区植物造景模式的研究不仅能够对重庆市 的居住小区提供参考,而且具有辐射南北的作用,即植物造景模式能够为南北方居住小区的 绿化提供借鉴。 ( z ) 实现小区功能绿地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小区环境质量。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生活居住用地占城市用地的5 0 9 6 6 0 9 6 ,而居住区用地占生活用地的4 5 5 5 。人们在居住区 内学习、休息、活动的时间较长,绿化的好坏对居住区的环境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影 响。居住区绿化是为居民创造卫生、安静、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它 在组织住宅区建筑群体空间的多样化和赋予居住区地方特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1 。但目前居住区绿化仍然 是城市绿化系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过去的居住区规划与建设,往往侧重在居住区物质环境 的安排,对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考虑显得不够。特别是居住区绿化对环 境效益的贡献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而且当前的住宅建设处于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开发建设阶段h 1 。所以对居住区绿地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 2 文献综述 1 2 1国内传统植物造景艺术理论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几千年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源远流长的中国园林体 系,同时还在继续孕育一枝园林植物造景的艺术奇葩。国内传统植物造景艺术理论要求植物 造景自然,但不是自然主义,而是“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 际,横偃斜卧,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务求树木姿态和线条显示自然天成,又要表现绘 画意趣,常以一亭一木、一石一草构图,一方叠石代巍峨高山,一泓水示江河湖泊,室内案 头置以盆景玩赏,再现咫尺山林。由于园林建筑在园林中所占比重甚大,再加上假山和水池 充斥其间,从总体而论,植物在园林中仍处于配角的地位,仅起点缀作用。 1 2 2 国内植物造景的传统手法 在长期的实践中,国内形成了一套传统的园林植物配植及造景手法,注重植物的观赏特 性,根据建筑和山水环境特点,结合植物生态习性和风韵美配置植物,在布置植物时,常把 植物材料的生态特性和形态特征作性格化的比拟和联想,提出“贵在精不在多”,花木以孤植 或3 5 株丛植为主,善用岩石结合假山砌筑花台,还重视攀援植物、藤本植物的运用和植物 2 1 前言 与岩石的结合,力求画意。 1 2 3 国内对植物造景的认识 国内对园林植物造景有2 种观点和做法。一种是重园林建筑、假山、雕塑、喷泉、广场 等,而轻视植物,认为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是写意自然山水园,山水便是园林的骨架,挖湖 堆山理所当然,而植物只是毛发而己。部分人在园林建设中急于求成,而植物需要有较长时 间的生长才见效果,可是挖湖堆山,叠石筑路,营造亭、台、楼、阁则见效快,由此也助长 了轻视植物造景的倾向,使本来就很有限的绿地面积得不到充分利用。有的在真山上叠假山, 假山愈叠愈高,叠得收不住顶,有的将不同质地及颜色的石料,犬牙交错,粗糙地堆砌在一 起,犹如刀山剑树。遗憾的是,有些建国后建起来的植物景观比例较大的新公园,也在这股 风中大兴土木,筑台建亭,而且建筑体量愈来愈大,将本来的单体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减少 了绿地面积。最不能容忍的是在景点周围随意建造大体量的高层建筑,以致破坏了园林景观。 近年来兴起喷泉,有的追求喷得高,有的乱择地点,竟然在原来景观很好的湖中设喷泉,破 坏了湖中倒影美景;另一种观点是提倡园林建设中应以植物景观为主,认为植物景观最优美, 是具有生命的画面,而且投资少。自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实施后,很多人有机会了解西方国 家园林建设中植物景观的水平,深感仅依靠我国原有传统的古典园林已满足不了当前游人游 赏及改善环境生态效应的需要。因此在园林建设中已有不少有识之士呼吁要重视植物景观, 植物造景的观点愈来愈为人们所接受。近年来,不少地方园林单位积极营造森林公园,有的 已开始尝试植物群落设计,相应的部门也纷纷成立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另一方面,园林 工作者与环保工作者相互协作对植物抗污、吸毒及改善环境的功能作了大量的研究。但与国 外园林水平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首先,我国园林中用在植物造景上的植物种类很 贫乏,如国外公园中观赏植物种类近千种,而我国广州也仅用了3 0 0 多种,杭州、上海2 0 0 余种,北京1 0 0 余种,兰州不足百种。我国植物园中所收集的活植物没有超过5 0 0 0 种,这与 我资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其次是观赏园艺水平较低,尤其体现在育种及栽培养护水平上。 一些以我国为分布中心的花卉,如杜鹃、报春、山茶、丁香、百合、月季、翠菊等,不但没 有加以很好利用,育出优良的栽培变种,有的甚至退化得不宜再用了。最后,在植物造景的 科学性和艺术性上也相差很远,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传统的植物种类及配植方式,应向植物 分类、植物生态学等学科学习和借鉴,提高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 2 4 国内居住区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1 2 4 1 绿化设计中忽略“以人为本” 由于商业的影响,国内房地产商总是用所谓的“形象工程”来欺骗园林知识相对缺乏的 居民,并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在居住区入口或比较明显的地方,植物造景考虑的不是植物 造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而是植物造景的含金量。比如,许多房地产不惜重金引进大量昂贵 3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的大规格加拿利海枣等大树、名树来提高居住区植物造景的含金量,而对宅旁绿地就只是轻 描淡写,一片草坪稍稍点缀一点整形小灌木,基本谈不上植物造景。而宅旁绿地同居民关系 最密切,是居民使用最频繁的室外空间,是居民每天必经之处,带“半私有”性质,最受居 民喜爱和爱护,需要更丰富优美的植物景观。 1 2 4 2 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严重失衡,忽略生态效应 许多居住区园林绿化者或决策人员的园林植物造景意识不强,在少得十分可怜的可绿化 空间里,不是以植物造景为主,却硬是加上亭台楼阁、假山叠石等无生命的景观,他们没有 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角度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造景设计,没有考虑城市绿色空间应 具有的多样化功能,而是注重表面美观和造价以求较高的取费标准,注重硬质景观在图纸上 的丰富表现,以求迷惑市民和迎合房地产商的求快、求新、求超越的心态。片面追求硬质景 观,使人们所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社区氛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1 2 4 3 忽略人文环境,忽略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造景最大优点就是充分结合人文环境,追求意境美,而现在许多房 地产企业没有配备园林绿化专业人员,决策人员在居住区园林绿化方面追求形式美与色块图 案美、绘图时的平面效果和效果图的好坏。因此,许多景观设计师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在 为居住区设计植物景观时根本不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做任何调查,完全不考虑人文环境因素, 忽略园林意境美,刻意追求形式美、色块图案美,为了画好平面效果图和立体效果图,设计 师们甚至宁可放下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不惜一切时间学习电脑绘图软件。 1 2 4 4 居住区植物造景缺少特色 居住区植物造景设计时存在跟风现象,不注重植物造景的特色。9 0 年代大连市大量以草 坪进行植物造景,然后全国范围内掀起草坪植物造景风。后来,发现大量草坪养护困难并且 生态效益不理想,有人开始以大量使用模纹色块来植物造景,结果全国又掀起了一股模纹风, 导致一时全国范围内模纹色块植物的短缺。随着生态景观提出,又出现了密林热、疏林热, 植物造景缺少特色。 , 1 2 5 我国居住小区绿地植物配置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1 ) 5 0 年代8 0 年代 5 0 年代后期,我国居住小区内一般采用居住小区住宅组团两级结构哺1 ,用地一般为1 0 公顷,例如北京和平里小区、上海蕃瓜弄等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居住区密度不大,绿化简 单,建好后,仅围绕着居住区种些树。 7 0 年代末,我国住宅规划引进了组团绿化的概念,居住区规划是在居住区一居住小区一 住宅组团的规划结构基础上,合理配置公共建筑,以满足居民生活的需求,组织多种空间, 空间绿地与集中绿地相结合哺1 ,小区绿化分为三个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居住区楼问绿化、 组团绿化、居住区公园。各个区域的绿化均按成排成行种植树木的形式进行布置,非常规整、 简单。例如在排列式的楼与楼之间,沿墙角种植一派矮灌木,或是沿小区的主要入口种植几 4 1 前言 棵大乔木。 8 0 年代,有关绿化部门对小区园林仅提出几个标准:一是优美;二是舒适;三是方便, 要以人为本;四是安全,例如不能种植带刺或有毒的植物等。8 0 年代末,随着人们活动范围 的不断扩大,风景园林师开始学习借鉴国外居民社区中的集中绿地、规模绿化的概念哺1 。 ( 2 ) 9 0 年代以后 九十年代初期,国家对小区绿化面积及小区公园设计有明确规定后,小区内才有了围合 式绿化、休息活动园地,简单的小区园林景观开始出现。居住区内小区模式的居住环境实际 上被视作城市园林体系的一个类别一居住区园林h 1 ,设计手法上,很自然地多采用中国园林传 统的设计手法,如分区组景、叠山理水、对景借景、小品点景等。在1 9 9 9 年和2 0 0 0 年建成 的小区中,植物景观多以大面积绿地形式体现,间或布置少量假山、花坛、回廊和简易的儿 童游乐场呻1 。这一阶段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可概括为“绿化+ 场地+ 小品”的小区绿化模式。这种 模式下的环境设计集中表现为绿地的分级与组织以及环境要素的配置,强调绿化覆盖率。此 时,绿化覆盖率的高低成为衡量居住区环境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这种绿化模式过于平淡、 简单,缺乏变化,仅仅为了保证小区的绿化率。然而,这类绿地景观为以后小区景观设计的 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人们一方面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生活舒适度的要求 仍在提高,为了顺应需求,居住区的绿地面积日益增大,包括中心绿地、小游园、组团绿地、 庭院绿地、宅前绿地、私人绿地等多种绿地形式扫1 。小区绿化也从观赏型园林进入到参与型园 林阶段。小区里的植物造景呈现出人性化和生态化两大趋势m 。居住区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 围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而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 以绿为主是居住区绿化的着眼点。居住区的环境绿化,以充分发挥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 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融合生态理念以达到合理的、丰富多 彩的空间序列1 。我国一些大城市在进行小区绿化建设中,力求在增加植物种类和创新配置 形式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例如,上海的一些别墅区和高档住宅区以及北京的某些别墅区已 开始种植一些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管理粗放的色叶植物、花灌木、香源植物、多年生草花植 物和观赏草等新优品种。并适当配置一些鸟嗜植物和蜜源植物,吸引动物和生物,创造人与 自然和谐共存的居住环境。海派园林工作者创造性地探索在居住区构建保健型生态园林小区, 选用保健树种,弘扬中华古生态文化,配置植物群落结构。这一时期的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 绿化覆盖率的概念被绿色量、综合生态位、宜居度等更深刻、更专项的概念所取代。整体的 环境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绿色环境有或无的问题发展到舒适性、景观品质性的问题,并进 而发展到环境风格品味和地域文化的问题引。中西结合的手法普遍被采用,并逐渐成为环境 设计的主流,构图的形式美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则而得以应用。与小区绿化模式的环 境观相比,景观设计的环境观考虑的不仅仅是物质空间形态的环境,还包括自然、生态、文 化等。 5 西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 目前对居住区绿化研究较多的是居住区绿地环境规划设计方面。例如王进安、徐德嘉、 刘霞、李锋、郑芷青从绿化设计的理论和手法对居住区绿化设计进行了研究n 7 1 。陈听、 张静、张莉娟、夏永梅、张桂明、杨承清、李春梅、刘仁芳、王大庆从现阶段居住区绿化现 状着手,对绿化发展前景进行了探索n 州1 。王浩、张文英等从景观生态设计、过度设计现象的 角度对居住区绿化进行了研究幢1 。王丽沽、倪建国、刘桓名、韩轶、崔桦从生态的、文化的 角度对居住区绿化进行了研究乜卜制。王庆、尹素娟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对居住区绿化进行了研 究n 卜驯。宋万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居住区绿化进行了研究m 1 。欧阳高奇从传统的风水理论 对居住区绿地环境的营造进行了研究【川。杨秀红、夏海燕、郝竣弘对居住区公共绿地、中心 花园的设计进行了阐述b 钉。华虹、张硕、余世金、罗茂蝉对居住区绿化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陋钔1 。徐明尧从绿化指标的角度对居住区绿化设计控制进行论述m 1 。王珊、江石萍对居住区绿 地的建设与管理进行剖析一1 ,特别是江石萍提出了居住区绿化的四维养护( 时间维) ,即要考 虑到随时间的进程,绿化发生的改变。艾友明、李卫东、臧泓、叶蔚冬则从植物造景的角度 对居住区绿化设计进行了研究h 渊1 。樊玲侠、白伟岚从居住区环境绿化质量的角度对绿化进行 了研究睁钏。贾莹对居住小区组团绿地植物选择与配置进行了研究璐。 王凤珍从绿化指标、绿化植物应用、绿化种植结构三大方面对南京市居住区绿化质量展 开了研究。其中居住区绿化指标研究包括绿地率、人均绿地率、中心公共绿地、人均公共绿 地面积四个方面的研究;居住区绿化植物应用研究包括居住区植物种类调查、不同类型的居 住区树种频度分析、居住区植被多样性研究三个方面;绿化种植结构包括制定合理的评价标 准,对居住区绿化种植结构进行综合分析嘞1 。一些学者从居住区植物配置包括植物群落的组 成、外貌等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上进行了探讨瞄州1 。辛转霞、闰立杰等对居住区绿 化的原则及植物配置进行了探讨防矧。彭慕海,王霞指出不同小区在植物配置上体现独特的风 格,好的种植设计可以成为小区的明显地物标临刀。任继荣指出庭院式绿化小区应从发挥其统 一性和综合功能出发,并以审美的观赏性和绿地的实用性为原则,进行设计布局与植物配置, 以达到造园应有的效果。王晓晓等人通过分析北京市六个住宅区绿化现状、景观现状、功能 要求、人文环境,提出了北京市住宅区的植物配置模式恤1 。曹弘哲对居住区内各种空间环境 的植物配置进行了探讨m 1 。 总的来说,国内在居住区绿化设计的理论、方法、生态化、人性化等研究较多,但按照 居住小区空间来研究居住小区植物造景模式,并对植物造景模式进行评价,选出优良的模式 的研究较少。 1 2 6 国外植物造景发展现状 源于人类征服一切的思想,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国的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多半是规 6 1 前言 则式,植物被整形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及鸟兽形体,以体现植物也服从人们的意志,当然, 在总体布局上,这些规则式的植物景观与规则式建筑的线条、外形、乃至体量较协调一致, 有很高的人工美的艺术价值,但缺少自然的感觉,显得生硬、呆板。另一种则是自然式的植 物景观,由于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受东方特别是中国山水园林的影响,英国出现自然风景 园林,模拟自然界森林、草原、草甸、沼泽等景观及农村田园风光,结合地形、水体、道路 来组织植物景观,体现植物自然的个体美及群体美,从宏观的季相变化到枝、叶、花、果、 刺等细致的欣赏。自然式的植物景观容易体现宁静、深邃、活泼的气氛。随着各学科及经济 的飞速发展,人们艺术修养不断提高,加之,不愿再将大笔金钱浪费在养护管理这些整形的 植物景观上,人们向往自然,追求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植物美,于是,在植物造景中提倡 自然美,创造自然的植物景观已成为新的潮流。1 9 6 0 年后,英国很多中产阶级搬入了具有小 花园的私人住宅,于是按主人不同爱好及年龄,创造了各种小花园布置,如微型岩石园、微 型水景园、微型台地园、墙园、花境、小温室等,并相应地培育了与这些微型植物景观相适 应的低矮的植物材料。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商业性需要,将植物景观引入室内已蔚然 成风,耐荫的观叶植物、无土栽培技术大为发展,有无漂亮的室内外植物景观已成为一些宾 馆级别评比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提高商业谈判的效果,有专门出租的办公大楼,大楼中有 底层花园、屋顶花园、层间花园。透过办公室的落地玻璃窗,看到四周和谐、安静的植物景 观,创造了良好的商业洽谈环境。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向往重返自然,在植物的景观中满 足自己赏美,并置身于清新、幽静的环境中来消除疲劳,恢复精神和体力。要创造出丰富多 彩的植物景观,首先要有丰富的植物材料。一些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本国植物不够用,就 派员到国外搜寻植物,大量引入应用。英、法、俄、美、德等国就是在1 9 世纪大量从中国引 走成千上万的观赏植物,为他们植物造景服务。就以英国为例,原产英国的植物种类仅1 7 0 0 种,可是经过几百年的引种,至今在皇家植物园丘园中已拥有5 0 0 0 0 种来自世界各地的活植 物。 1 3 研究对象和内容 1 3 1 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重庆都市区居住小区绿地的植物造景。根据调查了解到的绿化现状 将重庆都市区的居住区分为高、中、低3 个档次,一共调查了1 9 个居住小区,其中高档居住 区有:龙湖南苑、金科天湖美镇、水天花园、状元府第:中档的有:中安翡翠湖、畔 溪名都、缙水楼台、华立北泉、云景华庭、北温泉九号、盛世家园、青河湾、锦绣山庄; 低档的有:雨台花园、红雨花园、双柏花园、南方花园、加州花园、常青藤等( 表1 1 ) 。对 居住小区不同的绿地空间:大门入口、道路、公共设施、房基等的植物造景模式进行研究。 7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表1 1 居住小区概况 1able 1 1t h eg e n e m ls i t u a t i o no f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笛 ( 1 ) 居住区 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 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3 0 0 0 0 5 0 0 0 0 人) 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 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 7 0 0 0 1 5 0 0 0 人) 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 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 0 0 0 3 0 0 0 人) 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删。 表卜2 居住区分级 t a b l e1 2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r e s i d e m i a la r e a s 8 1 前言 按照不同的居住区绿地空间对居住小区植物造景模式进行研究之前,对所研究的居住小 区绿化空间进行如下分类: ( 2 ) 植物造景 对于植物造景的概念,我国很多学者对此做过分析研究,如苏雪痕阳、何平、彭重华旧1 、 过元炯哺引,王磊、汤庚国旧1 以及牛晓成呻1 等都下过定义。植物造景嘲就是运用乔木、灌木、 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 也包括 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 来创作植物景观。供人们观赏。 顾名思义,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 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但是随着生态 园林概念的引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融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 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 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 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我们应该看到,植物造景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植物造景的 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