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内部资金情况分析.docx_第1页
银行业内部资金情况分析.docx_第2页
银行业内部资金情况分析.docx_第3页
银行业内部资金情况分析.docx_第4页
银行业内部资金情况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城市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构建的探讨引言:利率市场化时代的即将到来,对城市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的管理和营运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和使用机制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运营隐性风险意义重大。本文在详细评判城市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型定价机制基本标准和优化取向的基础上,提出要通过优化总部系统内部资金配置方式、基准价格计量模型、实际价格体系设计、定价操作和价格调整时差体系设计等五个环节全方位构建城市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模式,同时运用实践案例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率市场化是推进银行商业化改革,提高银行效率,促进银行业与国民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在加大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利率风险的同时,也对城市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的管理和营运,以及资金使用效益和适应市场竞争提出了新的挑战。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系统内部确定与调整内部资金价格的载体,其优劣程度直接影响着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合理性,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对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考评结果的准确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对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经营效益产生截然不同的效应作用。因此,建立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和使用机制,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经营环境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运营隐性风险意义重大。 一、衡量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优劣的基本标准 1、系统整体质量、效益最优化导向明显。内部资金价格作为一种重要的资金配置调节杠杆,应当突现银行资金配置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和整体质量最优化有机统一的导向功能,对分支机构的资金配置行为起着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和集聚作用。 2、有利于两个积极性综合效用的更充分发挥。依据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所制定的内部资金价格及其产生的调控效应,既要有利于更有效地调动全体分支机构千方百计扩大存款的积极性,又要有利于调动各分支机构想方设法在保证信贷资产安全性的前提下扩大有效贷款的积极性;既要有利于更充分地调动贷款低效高风险分支机构增加净上存资金或减少借用资金而努力增加存款和压缩低效贷款的积极性,又要有利于更充分地调动贷款高效低险分支机构增加净借用资金或减少上存资金而努力扩大有效贷款的积极性。 3、市场调节与计划调控的理性匹配。在微观金融领域,市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调节工具。然而在宏观金融领域,单纯运用市场调节微观金融单位的筹集或运用行为,却未必是一条较有效的途径。在所设计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中要隐含着资金供求关系和资金市场价格因素,使资金供求关系和资金市场价格在制定和调整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还要包含内部资金供给与需求双方的资金利润率目标参数,通过这一参数的变动,确保依据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制定和调整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更有利于实现系统整体资产质量的最优化和整体经营效益的最大化目标的圆满实现。 4、有益于分支机构经营效益的公正、公平、合理评价和比较。实施支行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是有效运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城市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稳定、快速、高效、安全、持久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必然趋势。经营效益是经营管理目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是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评价和考核的重中之重。对支行经营成本与效益起着重要的分配、转移作用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应当在制定和调整时兼顾上存资金支行、借用资金支行的合理经济利益,本着成本与收益对称、风险与收益对称、整体与支行利益共同最大化的原则,合理制定和适时调整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的优化取向 1、优化系统内部的资金配置机制。基本思路是根据全行战略发展目标和战略导向,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资金价格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推行内部资金借贷制,逐步实现对全部资金和运用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2、优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基本思路是将净上存资金支行、净借用资金支行作为一个经济利益既统一又有差异的整体系统,从成本-收益角度入手进行资金配置中供求行为方向分析。在完全利率杠杆决定资金供求是否作为的条件下,支行扩大净上存资金旨在追求比增加贷款等其他资产或不增加存款负债更多的帐面效益和实际得利,支行扩大净借用资金旨在追求比增加存款等其他负债或减少(不增加)贷款更多的帐面效益和实际得利,总部集中统一调剂和控制下属支行的资金配置关系,旨在通过资金供求价格关系的理顺和协调,追求全系统整体资产质量的最优化和整体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寻求较佳结合点,妥善兼顾净上存资金支行、净借用资金支行的合理经济利益关系的同时,确保总部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以总部整体资产质量最优化和整体经营效益最大化为核心目标,引入财务政策效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将支行划分为两大类,即贷款低效高险支行、贷款高效低险支行,通过分别对这两类支行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分析,建立有力激励贷款低效高险支行积极扩大净上存资金或减少净借用资金而努力增加存款和压缩低效贷款的上存资金利率的定价数学模型、贷款高效低险支行积极扩大净借用资金或减少净上存资金而努力扩大有效贷款的借用资金利率的定价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按照总部从内部资金转移利差寻利向外部发放贷款寻利转变,设定上存资金利率与借用资金利率在总体水平上保持保本利差状态关系的原则,对激励贷款低效高险支行积极扩大净上存资金或减少净借用资金而努力增加存款和压缩低效贷款的上存资金利率的定价数学模型、贷款高效低险支行积极扩大净借用资金或减少净上存资金而努力扩大有效贷款的借用资金利率的定价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分析,推导出确保系统内部信贷资金从低效高险支行向高效低险支行转移得以顺利完成和可持续运行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基准价格的数学模型。 3、完善内部资金价格体系。基本思路是对全额集中的上存资金不分种类,不分期限,以支行为单位设立单一帐户,确定一个档次利率。把全额配置的借用资金划分为备付资金限额借款、信贷资金借款、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和超限额借款四大类,依据借用资金的不同种类制定差别利率。同时按照不同期限制定差别利率,但差别期限利率档次不宜太多。确定合理的比价关系,以一年期基准利率为参照系,合理制定和调整不同性质、不同期限的内部资金转移的基准利率和执行利率。从而建立一个全面反映筹资成本、贷款收益、目标利润水平,具有调控高效有力和适应市场客观需要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体系。 4、完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有效性和缺陷性信息反馈机制。基本思路是构建上对下的评判系统和下对上的反映系统,即:一方面从考察资金供给支行、资金需求支行的信贷资金筹集和运用行为方向出发,通过比较分析建立贷款低效高险支行、贷款高效低险支行在信贷资金筹集和运用上的行为偏好指标体系,通过比较分析来评判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有效性和完善性。另一方面从考察资金供给支行、资金需求支行对制定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认同度出发,通过广泛征求资金供给支行、资金需求支行对总部制定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缺陷性意见和改进建议,疏通意见和建议的反映通道。从而使总部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所制定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有效性和缺陷性信息,以提升制定和调整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客观性、合理性、适时性和有效性。 5、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及调整规程。基本思路是从增强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及调整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的价值取向出发,以规范文件的形式明确: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种类和档次,各种转移价格是依据什么制定或调整的,又是怎样制定或调整的,制定或调整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要按什么程序操作以及怎样操作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制定或调整的审查和审批程序与权限的具体规定等等。 6、建立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效应的反干扰机制。在完全利率杠杆决定资金供求是否作为的条件下,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杠杆可以十分有效地撬动内部资金供求关系发展和整个系统资金的安全高效运作。建立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效应的反干扰机制,基本思路是以财务集中核算的管理机制,以确保收入和成本核算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利润计划任务指标的核定与考核方法,改基数法为零基法,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测定的单位上存资金目标利润和单位信贷资金借款目标利润作为综合核定并考核各支行利润计划任务指标,以增强核定和考核利润目标任务指标的科学合理性和准确性;以信贷规模管理调整,强化以质量和效益配置贷款资产的价值取向。 三、对优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的构想 (一)优化总部系统内部资金配置方式 根据资金经营管理的资金借贷制取向,应当按照全额集中、按效分配、合理计价的原则改造总部系统内部资金配置机制的实现形式和内容结构。 1、资金全额集中。总部把下属支行的所有资金(包括各项存款、同业存放、汇出汇款、各项应付款、所有者权益等)实行全额集中管理。通过以支行为单位设立单一的上存资金帐户进行计缴核算,确定合理的资金上存价格水平。 2、资金的择优配置。以总部为系统资金配置的主体单位,支行为系统资金配置的对象单位,总部按照资金运用性质,集中计缴支行的存款准备金(不通过支行借款反映和核算),将支行进行经营管理活动所需的借用资金分成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包括人民银行往来备付、系统内往来备付、现金备付借款)、信贷资金借款、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超限额借款(包括备付资金超限额部分、内部资金占用超限额部分)四大项目,根据效益优先,择优配置的原则确定资金配置的项目结构和区域结构。备付资金限额借款按照各支行的各项存款余额和增量进行按月调整;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实行一年一定;超限额借款实行逐笔申请、逐笔核贷;信贷资金借款根据总部批准的各支行贷款投放进度计划,按季核定借款规模和下划借款资金,超计划信贷资金借款实行逐笔申请、逐笔核贷。同时分别确定合理的资金借用价格水平。 (二)内部资金转移基准价格计量模型系统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从大的层面上可以划分为两种,一是内部资金转移理论价格,二是内部资金转移实际价格。内部资金转移理论价格是制定内部资金转移实际价格的基准,也称基准价格,内部资金转移实际价格围绕基准价格上下浮动。 内部资金基准价格的形成机制包括:(1)上存资金基准价格的形成机理。总部对支行上存资金成本率加上支行单位上存资金目标利润形成上存资金基准价格,而支行单位上存资金目标利润 是总部对支行资产收益率减去资产费用率、资产损失率后的利润中所分享到的份额。(2)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基准利率和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基准利率的形成机理。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基准利率和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基准利率,通过支行全额上存资金基准利率生成,并随着支行全额上存资金基准利率的变动而相应变化。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内部资金限额借款在利率上应当与相应数额的上存资金保持零利差,因而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内部资金限额借款应当执行上存资金基准利率。(3)借用资金基准价格的形成机理。一是由上存资金基准价格加上总部集中统一配置资金的费用率形成借用资金基准价格;二是由总部整体的支行信贷资产收益率减去资产收入费用率(含信贷资产损失)和营业税率、支行单位信贷资产目标利润形成信贷资金借款基准价格,而支行单位信贷资金借款目标利润是总部整体的支行信贷资产收益率减去资产费用率(含资产损失)、营业税率后的利润中所分享到的份额。 内部资金转移基准价格模型系统研究必须在一定的边界下进行,故作出如下假定:(1)支行的扩大借用信贷资金或上存资金是否作为完全由利率杠杆决定,当增加上存资金有利可图时,支行就会努力扩大存款,以增加上存资金;贷款低效高险支行当增加净上存资金比增加贷款可以获得更多的帐面效益和实际得利时,就会相对减少信贷资金借款;贷款高效低险支行当信贷资金借款用以增加贷款比不增加贷款而不借用信贷资金可以获得更多的帐面效益和实际得利时,就会相对增加信贷资金借款。(2)总部全额集中起来的资金扣除用于上缴存款准备金、正常系统准备金以及全辖正常内部资金占用后,能够全额用于发放贷款。(3)发放贷款产生的派生存款忽略不计。(4)总部辖属全部支行的贷款综合收益率k(实收利息减去贷款损失的差与贷款日均余额之比),目前可用呆帐准备金提取数替代贷款损失,贷款低效高险支行的平均贷款综合收益率以k1表示,贷款高效低险支行的平均贷款综合收益率以k2表示。(5)总部辖属各支行的贷款资产的收入费用率为f。(6)总部辖属各支行的全额资金综合成本率为d。(7)营业税税率为i。(8)支行全额上存资金综合利率为a。(9)借用资金综合利率为b。其中,全部支行汇总的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占全部资产的比重为t1,利率为b1;全部支行汇总的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占全部资产的比重为t2,利率为b2;全部支行汇总的信贷资金借款占全部资产的比重为t3,利率为b3。(10)总部组织调剂和控制的内部资金转移实行合理保本利差,即信贷资金借款利率与资金集中配置成本率之和等于借用资金利率,以公式表达为:a+e=t1b1+t2b2+t3b3其中,e表示总部对全额资金进行内部集中配置和管理控制所需要的正常资金成本率,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部集中统一上缴的支行存款准备金(因没有通过支行借款核算和反映)的利率低于支行全额上存资金利率的差额部分,这部分利差与全额资金的比率以e1表示,一级存款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率以t4表示,一级存款准备金利率以v1表示;二级存款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率以t5表示,二级存款准备金利率以v2表示,总部全额资金中各项存款所占的比率以t6表示。则有e1=t6t4(b1+v1)+t6t5(b2+v2)。二是总部对全额资金进行内部集中配置和管理控制所需要正常支出的经营性费用和人力性费用,这部分费用与全额资金的比率以e2表示。于是,有e=e1+e2,或e=t6t4(b1v1)+t6t5(b2v2)+e2(11)经营单位上存资金的目标利润为,经营单位贷款资产的目标利润为(为单位贷款资产的目标利润与单位上存资金的目标利润之比值)。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 要使贷款低效高险支行努力增加存款和压缩低效贷款而增加净上存资金或减少借用资金,必须使其组织的存款用于净上存集中配置资金的收益率大于放贷的收益率,且大于其存款综合成本率,而等于上存资金综合成本率与单位上存资金的目标利润之和。则有 =b+ (1) 0 k1(1if)b30 要使贷款高效低险支行适度增加信贷资金借款而扩大优良贷款,必须使其以信贷资金借款而扩大优良贷款有利可图,使其信贷资金借款的利率低于贷款收益率与贷款综合成本率之差,而具有既定的目标利润。则有 b3=k2(1if)(2) 且 0同时,总部在组织对全额资金进行内部集中配置和管理控制中应实行合理保本利差,即:一是上存资金利率与资金集中配置成本率之和等于信贷资金借款利率;二是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内部资金限额借款在利率上应当与相应数额的上存资金保持零利差,因而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内部资金限额借款应当执行上存资金基准利率,即b1=b2=a。而据前面所设a+e=t1b1+t2b2+t3b3和 e=t6t4(b1v1)+t6t5(b2v2)+e2,则有 综合式(1)和(3),则有 将式(2)代入(4),关于各支行上存资金利率和上存资金目标利润率的函数表达式为 贷款高效低险支行关于信贷资金借款利率和信贷资金借款用以放贷目标利润率的函数表达式为总部内部资金转移的整体目标利润率(以s表示)的函数表达式为:因此,确保总部能激励支行努力吸收存款以扩大上存资金的最优化支行上存资金基准价格模型为将(5)式代入(1)式,则有确保总部系统内的信贷资金从低效高险支行适度向高效低险支行转移得以顺利完成的内部资金转移的最优化支行信贷资金借款的基准价格模型为(三)内部资金转移实际价格体系设计(1)上存资金利率。不分种类、不分期限,全部上存资金执行一个档次利率。(2)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利率。不分种类、不分期限,全部备付资金限额借款执行一个档次利率。(3)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利率。不分种类、不分期限,全部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执行一个档次利率。(4)超限额借款利率。指备付资金、内部资金占用超过总部核定的限额,其超过限额部分所需资金的借款。可以设3个月期利率、半年期利率、一年期利率。(5)信贷资金借款利率。指贷款资产所需占用资金的借款。可以设3个月期利率、半年期利率、一年期利率。(6)逾期借款利率。指超限额借款、信贷资金借款到期不能按时归还的借款所实行的惩罚性利率。(四)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操作建议(1)上存资金的定价建议。主要是:(a)为便于核算操作,利于营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上存资金不分种类、不分期限,全部上存资金执行一个档次利率。(b)上存资金执行利率要根据资金供求关系围绕上存资金的基准利率上下浮动。在资金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应当把上存资金的基准利率作为上存资金的执行利率;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上存资金的执行利率应当高于上存资金的基准利率;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上存资金的执行利率应当低于上存资金的基准利率。(c)上存资金执行利率还要参考货币资金市场的拆借资金利率情况。(2)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和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的定价建议。主要是:(a)为便于核算操作,利于营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和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不分种类、不分期限,全部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和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执行一个档次利率。(b)由于限额内的清算备付资金和内部资金占用,是支行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需要。因此,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内部资金限额借款在利率上应当与上存资金保持零利差,即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内部资金限额借款的执行利率应当与上存资金执行利率相同。(3)超限额借款的定价建议。由于超限额借款是指备付资金、内部资金占用超过总部核定的限额,其超过限额部分所需资金的借款,在一定意义上挤占了总部整体的信贷资金使用,因而应当实行惩罚性的利率政策。其利率水平应当高于当期同档次的信贷资金借款利率。一般来说,可以按照当期同档次的信贷资金借款利率的1.21.3倍确定超限额借款的执行利率。同时,超限额借款的各档期限利率水平差异不宜较大,两个相邻期限档次利率的差异以0.12至0.18个百分点为宜。(4)信贷资金借款的定价建议。(a)上存资金执行利率要根据资金供求关系围绕上存资金的基准利率上下浮动。在资金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应当把上存资金的基准利率作为上存资金的执行利率;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上存资金的执行利率应当高于上存资金的基准利率;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上存资金的执行利率应当低于上存资金的基准利率。(b) 信贷资金借款的的各档期限利率水平差异不宜较大,两个相邻期限档次利率的差异以0.090.15个百分点为宜。(c)上存资金执行利率还要参考货币资金市场的拆借资金利率情况。(5)逾期借款的定价建议。由于逾期借款是指超限额借款、信贷资金借款到期不能按时归还的借款,应当实行惩罚性的利率政策。其利率水平应当高于1年期的超限额借款利率。一般来说,可以按照当期同档次的信贷资金借款利率的1.5倍确定逾期借款的执行利率。(五)价格调整时差体系设计总部内部系统转移价格调整时差体系包括按季调整、按年调整、特殊调整三种。按季调整,根据季度资金供求状况及宏观金融政策,按季确定是否调整内部资金转移利率。适用于上存资金利率、信贷资金借款利率的调整。按年调整,根据资金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与宏观金融政策,按年确定是否调整内部资金转移利率。适用于上存资金利率、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利率、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利率、超限额借款利率、信贷资金借款利率、逾期借款利率的调整。特殊调整,根据总部下达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调整要求所作出相应的调整。四、某城市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的应用案例分析为研究方便,现假定某城市商业银行由7个支行组成,相关数据已经技术处理。我们选取其中7家支行作为分析对象,这7家支行分别为A、B、C、D、E、F、G。 表1 2001年资金来源情况表 计量单位:万元ABCDEFG各项存款3526178317625473116224395314351469832271储蓄存款352617486311049326894541926210054901742对公存款14788234545149799932985338814141493053同业存款761341648335216805141675690145741内部资金来源1603246351197390675918421251837各种借款150030000410010002500121001同业拆入资金000300003002再贷款050001000050020003转贴现1500100008000100043004系统内借款0150002000100010005500合 计446283107294301920183461106399475481192905 表2 2001年资金运用情况表计量单位:万元 项目ABCDEF全行合计一级准备金2115749911528497355719210958994二级准备金35262831825473162249531351598323备付金存款2115748051038486232810146249241现金资产202156089010524611865170贷款资产295443834801870481376687948636350819475约期上存资金55000052000000107000内部资产16243514110841101598392392754703合计446283107294301920183461106399475481192905 表3 2002年资金来源运用情况表计量单位:万元 项目ABCDEF全行合计资金来源合计5593001749003789002304001936007850016156001各项存款4536001032003247002036001253006200012724002同业存款87600205004100015000610067001769003内部资金181005200132001180062004800593004系统内借款04600000560005000107000资金运用合计5593001749003789002304001936007850016156001一级准备金272166192194821221675183720763442二级准备金453601032032470203601253062001272403备付金存款26200510012400960031001600580004现金资产2100600890110051031055105各项贷款3940001405002570001640001560006200011735006内部资产1442412188865814124139424670680067约期上存资金50000048000900000107000表4 2001年有关基础资料情况表 计量单位:项目ABCDEF全行合计不良贷款率5.045.197.239.85.5.188.236.52贷款收益率5.515.215.044.785.324.935.21贷款资产的收入费用率0.952.111.891.681.952.651.61全部资金综合成本率2.473.322.852.973.053.813.12 同时,假定该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6%,利率为1.89%;经营管理集中调剂和控制资金的费用率为0.5%;单位信贷资金借款目标利润(即信贷资金借款利润率目标)与单位上存资金目标利润(即上存资金利润率目标)之比值为1.1。根据上述样本数据资料,我们就可以运用前述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进行如下计算确定该行内部资金转移的基准利率和执行利率:1、根据表1、表2、表3、表4所列的数据资料,计算出该行2001年的整体备付资金率为4.56%,内部资金率为4.59%,不良贷款率为6.52%,贷款收益率为5.21%;C、D、F为贷款低效高险支行,其2001年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8.33%,平均贷款收益率为4.93%;A、B、E为贷款高效低险支行,其2001年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5.09%,平均贷款收益率为5.42%。2、假定该行计划2002年的整体备付资金率从2001年的4.56%降低到4.2%,整体内部资金率从2001年的4.59%降低到3.85%,全部辖属支行全额上存资金的成本率从2001年的3.12%降低到2.80%;全部辖属支行的信贷资产占全额上存资金的比率为72.64%,存款总额占全额上存资金的比率为78.76%;全部辖属支行贷款资产的收入费用率保持2001年的1.61%水平不变;贷款低效高险支行贷款收益率从2001年的4.93%提高到5.05%;贷款高效低险支行贷款收益率从2001年的5.42%提高到5.45%;假定贷款收入营业税率及附加为6.55%。 3、运用有关样本数据资料测算内部资金转移的基准价格。 (1)上存资金的基准利率为:a=t3k2(1if)+t6t4v1+t6t5v2d(1+t6t4+t6t5t1t2)e2/(1+t3+t6t4+t6t5t1t2)=72.64%5.45%(16.55%1.61%)+78.76%6%1.89%+78.76%6%1.89%+1.12.80%72.64%0.5%/ (1+1.172.64%+78.76%6%+78.76%6%4.2%3.85%)=3.062。(2)信贷资金借款利率b3为: = (5.45%5.45%6.55%5.45%1.61%+1.172.64%)(1+1.172.64%+78.76%6%+78.76%6%4.2%3.85%)+1.1(0.5%78.76%6%1.89%78.76%6%1.89%)/ (1+1.172.64%+78.76%6%+78.76%6%4.2%3.85%)= 4.717%。(3)支行单位上存资金目标利润p为:p=ad=3.062%2.8%=0.262%。(4)支行单位信贷资金借款目标利润为:=k2(1if) b35.45(16.551.61)4.7170.288。经过下列计算验证,/0.288%/0.262%,即1.1,这与前述设定的单位信贷资金借款目标利润与单位上存资金目标利润之比率1.1相吻合,表明测算公式推导及数据计算正确。同时,从贷款资产低效高险支行看,由于k1(1if)b35.05(16.551.61)4.7170.079,表明该类支行的信贷资金借款越多,其亏损就相对越大,有利于引导其扩大净上存资金。显然,与宏观上信贷资金配置政策相适应。综上所述,经测算所得的上存资金基准利率和信贷资金借款基准利率都是比较合理的。4、再假定该行2002年资金供求整体上基本平衡,其资金来源总量除了缴纳存款准备金后,全额由总部自主安排使用。每两个相邻期限间的利率差为0.12个百分点,按照当期同档次的信贷资金借款利率的1.2倍确定超限额借款的执行利率。逾期借款利率比信贷资金借款1年期利率高0.5倍。那么,则可以测算出该总部2002年内部资金转移利率地执行。上存资金执行利率为3.06%;备付资金限额借款执行利率为3.06%;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执行利率为3.06%;超限额借款执行利率3个月期为5.38%,超限额借款执行利率半年期为5.52%,超限额借款执行利率1年期为5.66%;信贷资金借款执行利率3个月期为4.48%,信贷资金借款执行利率半年期为4.60%,信贷资金借款执行利率1年期为4.72%;逾期借款执行利率为7.08%。五、关于内部资金定价模型中主要因素定量问题探讨1、关于上存资金综合成本率的确定问题。总部辖属支行总体上存资金综合成本率如果选用加权平均水平,由于深受相对基础较好的支行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相对基础较好的支行的上存资金成本率明显较低,较大地拉低总部总体资金成本率的水平,因而,大多数支行都会因资金成本率水平因素而要亏损一块效益,不利于调动大多数支行筹集存款资金的积极性。如果选用辖属支行中处于中位数水平的支行的上存资金综合成本率,则更有效地调动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