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位代码 1044510445 学 号 20080400392008040039 分 类 号 g41g41 研究生类别 高校教师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济南三所高校为例以济南三所高校为例 学科专业名学科专业名称称 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 申申 请请 人人 姓姓 名名 王王 松松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戚万学戚万学 教授教授 论文提交时论文提交时间间 2011 年年 6 月月 18 日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 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学 校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1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1 年 月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目 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 1 1 abstractabstract . 3 3 前前 言言 . 6 6 一、选题缘由 . 6 二、研究意义 . 7 三、文献综述 . 8 四、研究方法 . 10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高校辅导员的发展沿革及德育工作优势高校辅导员的发展沿革及德育工作优势 . 1212 一、高校辅导员的发展沿革 . 12 (一)政治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 . 12 (二)政治辅导员(20 世纪 50 年代) . 12 (三)辅导员(2004 年至今) . 13 二、本研究对相关概念的厘定 . 14 (一)高校辅导员的概念 . 14 (二)德育工作的概念 . 16 (三)高校辅导员的职责 . 15 三、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的优势 . 16 (一)与学生接触时间最早 . 16 (二)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 . 17 (三)对学生管理内容最全 . 17 (四)对学生了解程度最深 . 18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原因分析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1919 一、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19 (一)德育工作理念不新 . 19 (二)德育工作内容陈旧 . 2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三)德育工作方法不当 . 21 (四)德育工作渠道不畅 . 21 二、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2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机制不完善 . 22 (二)高校辅导员自身德育素养待提升 . 27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推进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对策研究推进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 2929 一、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各项工作机制 . 29 (一)设立辅导员的准入制度 . 29 (二)整合辅导员的工作资源 . 30 (三)完善辅导员的培训机制 . 30 (四)健全辅导员的评价机制 . 31 二、提高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德育素养 . 32 (一)善于学习,加强德育理论素养 . 32 (二)恒于研究,探索德育工作方法 . 33 (三)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 34 (四)以身示范,提高德育工作威信 . 35 注注 释释 . . 3737 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 . 3939 附录:访谈提纲附录:访谈提纲 . 434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4444 后后 记记 . . 454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济南三所高校为例 中文摘要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辅导 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高校辅导员德育 工作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但是通过访谈发现辅导员德育工作 中存在若干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积极探索相应的对策是推进高校辅导 员德育工作的根本路径,也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高校辅导员德育理论,拓宽大学生道德 品质培养视野的应有抉择, 同时也符合辅导员走向专业化的必然趋势。 本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高校辅导员发展沿革与德育工作的优势。 首先梳理了一下高校 辅导员的发展沿革。我国从 1952 年开始在高等学校设立辅导员队伍,并作为一种制度 延续至今,经过了政治指导员、政治辅导员、辅导员的演变。其次厘定了本研究中高校 辅导员的概念。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班级建设管理、素质教育、就业 指导、心理帮扶等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工作。最后阐述了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 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学生接触时间最早、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对学生管 理内容最全、对学生了解程度最多。总之,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不仅是必要的,同时也 是可行的。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笔者访谈了济南三 所高校的辅导员共 37 人,通过整理、比较分析访谈记录发现,尽管不同学校、不同年 龄甚至不同性别的辅导员对一些问题的回答不尽相同, 但是仍旧反映出德育工作存在的 普遍问题。主要有德育工作理念不新、德育工作内容陈旧、德育工作方法不当、德育工 作渠道不畅。 分析其原因, 从外部因素来说, 高校辅导员这个群体的各项制度还不健全, 比如辅导员的培训制度、评价制度等;从内部因素来说也即从辅导员自身层面分析,有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些辅导员没有学过教育学、道德教育等有关知识,工作后又没有时间学习,再加上有些 辅导员言行不一, 在学生心中没有树立相应的威信, 从而直接影响到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推进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对策。从两方面阐述,一是要完善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各项工作机制,包括设立辅导员的准入制度、整合现有辅导员工作资 源、完善辅导员的培训机制、健全辅导员的评价机制。二是要提高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德 育素养,包括善于学习,加强德育理论素养;恒于研究,探索德育工作方法;热爱学生,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以身示范,提高德育工作威信。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问题与对策 分类号:g4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a research on existing problems of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college counselors moral education work with three universities as examples abstract in an article entitled “advice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 team” which wa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counselors and class advisor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ollege teaching faculty, are not only a backbone force in conducting college mor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 but also function as guides and mentors for students healthy development”. however, according to a survey, the effects of college counselors moral education work,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are not satisfactory at all. so to study and analyz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and to explore actively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re not only just in line with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professionalism of college counselors, but are of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talks about the history of college counselor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moral education work. at the beginning, the history of college counselors is introduced. in our country, this team was founded in 1952 as a team of political instructors. later they became political counselors and changed into counselors, who have been serving our country until the present day. then the defini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 which is adopted in this thesis is presented: college counselors refer to those teacher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some work concerning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growth and ideological development, such as providing guidance for the political , ideological and qu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students; getting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lasses;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career guidance and psychological service and so on. at the end of this part,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moral education work are elaborated: this work is started earlier, lasts longer and has a wider outreach than any other kind of work concerning students. in a word, their moral education work is both necessary and feasible.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problems existing in college counselors moral education work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auses. through a series of interviews with 37 college counselors form three universities located in jinan, it was found that, although on account of ages and genders, their answers might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they almost had reached on a consensus ab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causes of their moral education work. problems include the blocked work channels, inadequate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education, old-fashioned working concept, inappropriate working manners and outdated working contents. as for corresponding causes, they have been categorized into two types: external and internal causes. the former a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immature system building in universities, such as the incomplete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counselors. the latter are related to qualities of counselors, one of which is the lack of relevant knowledge about pedagogy and moral education, which usually contributes to their failure to build prestige among students and carry out their work effectively. in the third part,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have been proposed. on one h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perfect various working mechanisms, such as to set up access system for college counselors, to perfect their training system, to integrate the existing working resources and to construct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 on the other hand, college counselors need to cultivate their capability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for moral education work and raise their own working level of conducting moral education by learning and accumulating relevant knowledge, exploring efficient working manners, establishing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with students and setting up prestige among them. in summary, this thesis has not only revealed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auses in college counselors moral education work, but also put forward many countermeasures in the hope of offering reference for improvement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work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 counselors, moral education work,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category: g4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前 言 一、选题缘由 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最初缘于笔者自身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经验。作为一名辅导 员,笔者认为辅导员应始终战斗在德育工作第一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生的健 康成长不仅表现在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能够有一个健康人格。而要达到这个 目标,除了整合学校、业务教师、家长、学生等各方面的力量外,还要充分依靠辅导员 的力量,因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行为具有全程性的特点。在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各 个方面,无不渗透着辅导员的教育。在对这一课题有研究兴趣的基础上,笔者查阅了大 量的文献资料,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这一课题的理解。 综合有关学者的研究发现,我国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出现辅导员制度的萌芽,并于 1952 年开始在高等学校设立辅导员队伍,作为一种制度延续至今。高校辅导员承担着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班级建设管理、素质教育、就业指导、心理帮扶等与大学生成 长成才息息相关的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辅导员队伍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辅导员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同 时辅导员队伍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而愈加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4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意见 ,该文件明确指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 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 ” 1同时还强调, “辅导员、班主 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 2教育部于 2005 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 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 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 3 这些文件无一例外地给我们传达了这样一种精神: 即要充分重视辅导员在大学生德 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由雅 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事实上,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其职业、文化、结社和消费活动中,每天都应承担自己 对他人的责任。因此,学校应为每个人发挥这种作用做好准备” 4。 新时期、新形势对于辅导员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如何更好地针对大学生开展德育工 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有学者认为“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大学生,独生子女越 来越多,他们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越发自觉,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但同 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淡薄、 理想信念迷茫、 诚信意识淡漠、 社会责任感缺乏、 个人主义突出、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 5,如何使辅导员在平 时的德育工作中抓住重点,解决高校大学生面临的诸如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婚姻家庭 道德等领域的困惑,确保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并且付诸于正确的道德行动。已 经是现阶段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研究意义 多年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提高高校德育的效果,由于德育工作的种种 特殊性、复杂性而成效甚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导致传统道 德价值体系的裂变,传统的“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 、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 观念不能一统天下,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个人、索取、利益等方面,不少大学生说起道德 头头是道,慷慨激昂,可一到行动时就找借口推脱。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使学生负责地去 行动是德育的根本目的,高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本研究具有两方面的研究意义: ( (一一) )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近年来,关于辅导员的研究已经蔚成趋势,虽然这些研究中大都提及辅导员的德育 职责以及该具备的道德素养,但专门针对辅导员德育工作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在辅导 员和德育领域选取了一个结合点,尝试以一种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德育工作,充分认识到 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的意义,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加以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可以进一步丰富辅导员工作体系,也是进一步丰富和发 展高校辅导员德育理论、拓宽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视野的应有抉择,同时也符合辅导员 走向专业化的必然趋势。 (二)现实意义(二)现实意义 在面对网络信息的急剧发展,社会经济形势起伏波动,社会道德滑坡,大学生价值 取向成多元化趋势的形势下,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推进 90 后大学生群体的德育工作,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发挥辅导员的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用理论指导实践,从更广的角度去提高 自身工作水平和能力,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辅导员对大学生成长的理论指导作用。就像 那些从事多年学生工作的老辅导员和具体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党总支)副书记们,他 们多年战斗在学生工作第一线,形成的道德教育的一些策略、方式、方法最能够帮助学 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道德困惑,并给出正确的解决途径。他们的这些经验是最 有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的。 三、文献综述 辅导员这个称谓,国内外都有,但是我国和国外的辅导员含义很不同。 以美国为例,史慧明、黄军伟在 2008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发表的文 章中美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比较及启示中所说的美国高校的辅导员“围绕学生开 展心理辅导、学习辅导等各项工作的辅导员(school counselor)队伍” 。 张端鸿发表在思想理论教育2005 年第三期中的文章美高校辅导员制度比较 指出,从美国辅导员协会对辅导员的定位来看,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分为三个主要的组成 部分: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和社会化辅导。这种分类较为细致,既包括全职的心理辅导 员、职业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也包括兼职的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 住宿辅导员等。辅导员经过培训以后都可以掌握一些辅导项目(counseling program), 心理辅导员提供个体或者团体的辅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必要时可以采取催眠 治疗和放松治疗;职业辅导员主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个人能力、社交和个性情况, 帮助学生进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培养学生的求职技巧;学习辅导员主要帮助学生掌握 学习领域的各种技巧,比如说如何提高阅读速度、掌握学习方法、应试策略等;生活辅 导员则是综合应用医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生活提供咨询。在各高校,辅导 员是通过预约制度来进行管理的。需要辅导员的时候,学生可以向辅导中心(learning centre)提出预约,辅导中心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安排具体的辅导员进行个体辅导或团体 辅导。 6 由此可以看出, 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主要是以专业作为分类的, 以服务为主要定位, 具有比较明显的专业化特征。而我国对辅导员的分类则不够明确,不够专业化,更注重 的是学生基本事务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美国高校辅导员的含义不同于我国对辅导员 的界定,因此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目前,国内学术界出现的有关辅导员的专著相对较少。在国家图书馆的文献检索过 程中,以“辅导员”为关键词,搜索到该馆现有馆藏中的著作有 272 部,但是与高校辅 导员有关的仅有 56 部,其中还包括 13 篇硕士或博士论文。其中,1997 年 6 月由湖南 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杨春如、栾永玉主编的专著高校辅导员工作概论 ,从理论层面上 系统地阐述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基础、 基本原则和工作规律等问题, 很有借鉴意义。 2006 年 4 月学习出版社出版的包涵心语:一个大学生辅导员的周记 ,记载了包涵老 师在连续 4 年的工作中撰写 12 万多字 152 篇辅导员周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 生的成长历程, 也反映了高校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是如何注重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生基 本的学习、生活之中的,列举的大量案例反映了一个大学生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的实践 和思考,对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很有启发性。 在中国知网上所收录的全部文章中,以“辅导员”为主题搜索到的文章为 5377 篇, 数量虽然不是很少,但是相对来说所大多数发表文章的刊物级别都不是很高。再以“辅 导员”和“德育”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的结果是 95 篇,这些文章主要的研究内容 大多集中在辅导员的定位和专业化建设、辅导员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的交流、辅导员自身 素质的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等方面,并在其中提到了要加强辅导员的德育工 作。大家都从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队伍建设等不 同的角度提到了高校辅导员在培养学生方面的特殊地位。 纵观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如下 特点: 第一,关注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并在其中提到了加强道德建设的重 要性。柒文英、徐耀鉴发表在 2008 年第 12 期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的文章高校 辅导员专业化培养研究中提到“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最重要的素质,是辅导员培养 学生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是辅导员作为学生人生导师工作的灵魂” 。广西师范大学 的江丽媚在其 2007 年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队伍建设中提 出“辅导员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去感染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 养。 ” 第二,专门强调了辅导员同样应当具备道德素质,并对学生加以引导。如王贤卿发 表在 2008 年第 23 期 思想理论教育 中的文章 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 , 探讨了根据辅导员职业角色的特点,辅导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原则、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职业道德规范等具体职业素质要求。以德育工作为己任的辅导员,师德尤其显得重要。 孙艳淮发表在 2007 年第 12 期的中国青年研究文章试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与 工作方法要求中指出,辅导员充分发挥示范育人的特殊作用,能够始终保持自身人格 的示范力量,辅导员的率先垂范是道德工作和道德教育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第三,专门论述辅导员应当如何针对大学生做好德育工作。如任伟发表在 2009 年 12 月的思想教育研究中的文章论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对辅导员的要求提出, 为了行之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辅导员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素质、扎实的业务素质、良 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修养、敏锐的分析能力等。东北师范大学的王国平在其于 2007 年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高校发展性德育模式的构建研究中强调,辅导员要充 分尊重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现代德性主体促使主体德性的发展为目 的,即把学生作为道德主体培养,促进学生的德性发展。 由此看来,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人生导师,必须在德育方面肩负起自身 的责任。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应当将德工作育贯穿始终,在加强自身道德修 养的同时,肩负起培养良好思想道德的德才兼备大学生的责任。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一)文献研究法 在查阅相关文件、 学术专著以及期刊等资料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 研究, 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所要研究的问题。在对林林总总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和更加 系统的研究和整理的基础上,了解本研究的现状,并对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的道 德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展开分析。 表表 1 1- -1 1 接受访谈人员基本情况接受访谈人员基本情况 项目项目 数据数据 性别 男:16 人,女:21 人 年龄 25 岁-30 岁:19 人,31 岁-40 岁:14 人,40 岁以上:4 人 学历 本科:9 人,硕士:27 人,博士:1 人 工作年限 1-3 年:12 人,4-6 年:20 人,7-9 年:4 人,10 年及以上:1 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二)访谈法(二)访谈法 笔者针对自己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体会,拟定访谈提纲(见附录) ,在济南市选 取三所高校,以口头形式,与 37 位从事学生管理的辅导员进行了访谈,访谈人员具体 情况见表 1-1。 在访谈中,对这些辅导员的工作经历、个性、专长、兴趣等方面进行了了解,着重 调查关于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根据答复进行整理,同时搜集客观的、不带 偏见的事实材料,归纳出高校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比较分析法(三)比较分析法 比较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或相近的事物进行对比分析,寻 找差异所在和共性规律,用于指导实践。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因为只有经过对比、取 舍之后才有可能提取一种相对成熟与完善的思路和理论用于指导实践。 本文通过对于三 所不同高校的不同辅导员进行的访谈然后整理所得出数据,既要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教 育背景、职务之间的差异,也要分析不同学校之间因氛围、层次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在 分析出差异后,力图采用一种比较的方法分析和对待,以更清晰、更直观的方式将问题 呈现出,进而提出解决方案。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第一部分 高校辅导员的发展沿革及德育工作优势 一、高校辅导员的发展沿革 “辅导员”角色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政治指导员” 、 “政治辅导员” 、 “辅导员” 的演进历程,每一次演进反映了特定的历史特征,体现了不同的内涵。 (一)政治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一)政治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实践最早可以追溯至抗日战争时期。1933 年我党在江 西瑞金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937 年迁到延安后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 大学” (简称“抗日军政大学” ) 。为了保证学校管理的效能,抗日军政大学建立了一套 严密的学校行政系统,设立了政治部、训练部、校务部等三个部门,其中政治部下设组 织科、宣传科、训育科、秘书科等四个部门,主要负责学校教职员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 作。学员编成若干大队,大队下设若干支队,支队下设若干中队,政治部给大队配备政 治委员,支队配备政治协理员,中队配备政治指导员。它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实行的是 基层学员队的“政治指导员”制度。政治指导员全面负责基层中队学员的思想、学习等 工作,是学校领导对学员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 7 在抗战八年,抗日军政大学培养了十几万革命干部,都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为取 得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政治指导员制度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是我国高校 政治辅导员制度的萌芽。 (二)政治辅导员(二)政治辅导员(2020 世纪世纪 5050 年代)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建国初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我国对高等学校进 行了改革,1951 年 10 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对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领导的指示, 要求各类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1951 年 11 月,政务院批准的关于全国工学院调 整方案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立政治辅导员队伍。1952 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在高等 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 ,明确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亟需进一步在 高等学校中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以加强政治领导,改进政治思想教育,开展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思想建设工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教育建设事业打下坚强的政治基础。 ” 81953 年,清华大学向高教部、人事部请示设立学生政治辅导员。自此开始,全国高等学校便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有准备、有步骤地建立起了政治辅导员制度,设专人担任政治辅导员,主持高校学生的 政治学习、思想改造工作,掌握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情况。政治辅导员制度的实施,大 大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为全国高等教育建设事业法的迅猛发展打下了 坚强的政治基础,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三)辅导员(三)辅导员(20042004 年至今)年至今)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 经济全球化、 政治多极化、思想多元化、文化多样化趋势日益显著,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大背 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 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形势变化的需要,党和国家 更加重视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对于辅导员的定位也越来越科学、全面,同时赋予了辅导 员更加广泛的内涵。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组织教育部、中宣部、团中央三部委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于 2004 年 10 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明确将 “政治辅导员”更名为“辅导员” 。该文件指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 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 ”同时还强调, “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 92005 年 1 月 17 日,胡锦涛同 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再次重申了建设一支高 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于 2005 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 对辅导员的涵义作了解释, 指出 “辅导员、 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 指导者和引路人。 ” 10 2006 年 9 月,教育部又颁布实施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文件中 对辅导员的概念做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 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 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 1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新时期以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地政府及高校纷 纷采取措施,进一步探索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办法和新思路,高校辅导员队 伍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规范发展的崭新时期。 通过梳理“辅导员”一词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培养人、教育 人的重要职责,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德育中 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本研究对相关概念的厘定 (一)高校辅导员的概念(一)高校辅导员的概念 高校辅导员的概念也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由原来的政治辅导员到现在的辅导员进 而到高校辅导员。 对于“政治辅导员”这一名词的解释相对较多。比如,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对政治辅导员的释义是: “中国高等学校的基层政治工作干部。 基本任务是在校、 系(科) 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在系 (科)和年级内,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 12 教育大辞典对政治辅导员的解释是:“中国高等学校中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的人员。其基本任务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三年级数学上册 九 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2 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第2课时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海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案配套
- 2024哈电集团汽轮机公司春季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七年级地理下册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3 鲁教版五四制
- 辅警入职培训总结
- 对培训机构的认识
- 信息技术泰山版七年级上册 2.3《搜索信息》教学设计
-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青春萌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流程图
- 升降平台车安全操作规程
- 广东醒狮(文化创意)
-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及程序文
- 宗教事务条例
- 福建土楼介绍
- 文艺复兴时期服装风格
- 中华茶文化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 VBOXTools软件操作手册
- GB/T 498-2014石油产品及润滑剂分类方法和类别的确定
- 学生宿舍带班领导及值班教师巡查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