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此篇论文主要是讨论中国传统婚姻家庭的内容和基本特点及其现代转型。传 统婚姻家庭伦理是建立在男尊女卑和上尊下卑的基础之上的,以家长制为核心。 中国的婚姻家庭伦理自1 8 4 0 年以来,尤其是2 0 世纪以来一直处于时缓时急的变 革之中。8 0 年代的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从传统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 的全面变革时期,中国的婚姻家庭伦理也由此进入了现代转向历程。 传统婚姻家庭伦理的现代转型过程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有意识摸 索的过程,一方面,它的转换是由中国经济、政治和整个文化背景的转交带动的, 另一方面,它需要人们根据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现状,有意识地建立一种适 当的合理的现代婚姻家庭伦理体系。 可是,事实上现代婚姻家庭伦理的形成多是依靠无意识的力量,而有意识的 力量所起到的作用到现在为止还是微乎其微的。所以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婚姻家庭 伦理出现不如人意的地方,如婚姻家庭道德及其评价的失范性,婚姻家庭道德调 控机制的弱化等等,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促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去 思考,并期望有一种妥善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现代社会的婚姻家庭伦理的主要特点就是摈弃了传统的,但是没有建立现代 的合理的完整的伦理体系;吸收了西方婚姻家庭伦理的许多观念,但却是盲目的, 没有经过理性思考和筛选的。所以我认为,建立现代社会的现代化的婚姻家庭伦 理,需要做到三点:第一,吸收传统社会婚姻家庭伦理中的合理部分,为现代所 用;第二,理性分析出西方婚姻家庭伦理中的精华和糟粕,接受其中之精华,化 不合理为合理,灵活运用之。最后我认为,从理论上讲,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存在的所有问题的原因,除了经济等方面的,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关于爱的 本质和实践,人们一直都没有做到真正理解,所以在婚姻家庭问题上人们会遇到 很多难题。本篇论文尝试运用弗洛坶爱的艺术中的理论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 婚姻家庭伦理中的矛盾和难题。 关键词:婚姻家庭伦理传统社会西方社会转型期爱 a b s t r a c t t h i st l a c s i si sa b o u tt l a ce l a a r a e t e r i s t i c sa n dt h ea s p e c t so fe t h j c s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l 擒ew e d l o c ka n df a m i l y , a n d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sa n dm o d e m i z a t i o n t h eg e n e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e t h i c so fw e d l o c ka n df a m i l yo fc h i n ai st h a ti ti s b a s e do nt h ec o n c e p t i o nt h a ti l i o n 玳s u p e r i o rt ow o m e na n dt h ee l d e r s h l pi ss u p e r i o r t ot h ej u n i o r , a n dt h a tt h ec 0 1 ei st h eh o u s e h o l d e ri st h er u l e ro f f a m i l y t h ec t h i e so fc h i n c s l ,w e d l o c ka n df a m i l yh a sb e e nt r a n s f o r m i n g f l e e t l yo rl a x l y s i n c e1 8 4 0 , e s p e c i a l l ys i n e et h ei , e g i n n i n go f t h e2 0c e n t u r y t h e es h o u l db et w od r i v i n gf o r c e sb e h i n dt l a cc o u i 氍o f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s :t h e e l a a n g e sa n dr e f o r m so ft h ew h o l es o c i e t ya n dp e o p l e sp r o a e t i v ce o n s l x u e t i o no f e t h i c sb a s e do nt h es t a t u sq u oo f t h ee e o l a o m y , p o l i t i c sa n dc u l t u r eo f c h i n a i - i o w e v c r ,d u r i n g t l a cs e t t i n g u p o f t l a ec t l a i c s o f m o d e m c h i l l c s c w e d l o c k a n d f a m i l y , i ti st l a ct m c o n s e i o u sf o r c et h a tp l a y st h eg r e a t e rp a r to f t l a er o l e , w h i c hg e n e r a t e sl o t s o f p r o b l e m s f o re x a l l 3 p l e ,t l a cr u l i n gm o e h a n i s mo f t l a ci n o l mo f w e d l o c ka n df a m i l y i s b a t e d l , c a u s e o f s h o r t o f c r i t e r i o n s i n t h e n l o t d l o f w e d l o c k a n d f a m i l y a n d i t s v a l u e s s o w e h a v e t o t h i n k a b o u t a l l o f t h e m a n d m a k e o u r b e s t t o f i n d t l a c l x 鹚i b l c s o l u t i o n s t h ec e n t r a le l a a r a e t c r i s t i eo lt l a em o d e me t h i c so fw e d l o c ka n d f a m i l yo fc l a i mi s t h a t i t a b a n d o n s t r a d i t i o n a l e t h i c s a n d a d v o c a t 鹪b l i n d l y a l o t o f w e s t e r n c t l a i c s t o e s t a b l i s ha p r o p e r m o d e m s y s t e m o f t l a e e t h i 嚣o f w e d l o c k a n d f a m i l y , w eh a v e t o a b s o r b t h e c o m p a t i b l e c o m p o n e n t s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e t h i c s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w c s t c m e t h i c s s o t h a t w e 啪墩t h e m i n a w i s c w a y t h 讹m m a n y 舢f o r a u t h e p r o b l e m s i n m a r r i a g ea n df a m i l y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a n dm o d e ms o e i e t i 龉, o n eo ft h e mb e i n gt h a t p e o p l ed o n tu n d e r s t a n dt h ec s s 朗批a n dp r a c t i c eo f 1 0 v e t h i sa r t i c l ea t t e m p t st o s o l v ep r o b l e m sa n dc o n f l i c t si nm a r r i a g ea n d f a m i l yo f m o d e mc h i n e $ eb yu s i 丑g t l a e o r e t i ea n a t j s i so f a r to fl o v e k e y w o r d s = t h ee t l i j c so fw e d l o c k 卸df a m i l y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s o c i e t y ;w e s t e , m 一中国传统婚姻家庭伦理的基本状况 ( 一)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伦理形成的历史背景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伦理文化,婚姻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任何一种特殊的文化体系的形成都有相应的历史背景:经济的、政治的和 当时社会整个的文化背景,中国传统婚姻家庭伦理也是如此。 中国封建社会以自然经济为基础,自然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基 本生产单位。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是自产自销,所以整体上讲,中国的婚姻家庭伦 理是封闭的。家庭成员的生活所需基本全部来源于家庭,所以中国人的家庭观念 非常坚固。 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者利用老百姓的这一心理,将其膨胀、强化,导致血缘 家庭关系成为整个社会基本结构,形成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家庭伦理也被提升为 整个社会的普遍意识形态,这使家庭伦理成为整个社会伦理乃至全部传统文化的 核心,家庭道德在传统文化结构中具有中心地位 从文化的角度讲,中国传统婚姻家庭伦理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观念基础 上的,一夫多妻制、贞操观念、传男不传女的财产继承制度等等都是形成于这一 意识文化的基础上的。 1 中国封建社会以自然经济为基础 自然经济对中国传统婚姻家庭伦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 第,自然经济的中心特点是自给自足,其内容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 结合,家庭成员生活所需的来源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家庭内部解决,这样就自然 而然的产生了对家庭的依赖性 其次,小农经济的生产条件使人们一直与自然相接触,不断的感受到自然的 生命力,充满了对自然的感激之情在这种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中,人们养成了一 种安于现状的心理和因循守旧的保守的习惯人们的这种性格使他们在家庭中不 敢反抗家长专制,反抗宗族的一切不合理安排,万事依赖于家庭和家族中国 文化简史中有这么一段:“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习故蹈常的惯性,好常恶 变。反映在精英文化中,则是求久、求常观念十分发达反映在民间 心态中,便是对器物追求经久耐用,对统治秩序希望稳定守常、对家族祈求延绵 永远,都是对求久、求常意识的表现”1 国民们的这种保守心理,对中 国家庭伦理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自然经济的特点是晚辈从长辈那里继承现成的劳动技能,再加上人类 自身历久以来对劳动经验持崇拜心理,所以就自然地形成了对祖宗的崇拜。随着 家长权力的确立,以及人们对血统世系的认识,逐步确立了祖宗崇拜的家族道德 和宗教观念这种对祖先的崇拜和敬畏便是“孝”道观念的起源。所以说宗法制 度和“孝”观念的产生也是根源于自然经济的。 第四,自然经济重视劳动力,生理条件使女性在这种经济环境中所起作用远 远不如男性,于是这种经济原因就造成了传统社会中男性的地位高于女性,家庭 生活中形成一种男尊女卑的观念 2 中央集权的政治特点及国治与家治的相互结合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统治的一大特点,就是中央集权统治者利用一切手段将统 治魔爪伸向社会的每个角落。家庭是传统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生产、消费、 教育等重要职能,所以统治阶级在政治统治中也会充分利用家庭的作用,尽到维 护统治稳定的目的梁启超认为:。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庭为单位,不以个 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统治者利用人们家庭本位的观念,并将其 膨胀、强化,使每个家族甚至家庭内部都有稳定的秩序,最终达成整个国家内部 井然有序的效果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该就是这个道理。“齐 家”的过程中难免没有政治因素的介入,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为强化等级观念,首先要强化家庭中的男尊女卑和上尊下卑的意识 家庭中的不平等无外乎主要是横向的夫妻之间、子女之阃、兄弟之间和竖向的父 子之间的不平等,而这些都是男女之间和长幼之间的不平等的具体表现。统治者 就是通过宣传家庭中的不平等关系强化政治上等级观念的合理性 第二,为让百姓树立“以国为本”的观念,首先提倡。以家为本”的思想。 家庭是每个人出世以来所属的第一个集体,培养他们“以家为本”的思想,实际 上是让其在无形中形成一种集体主义的意识,形成“社会本位。以国为本”的 观念譬如,先秦的儒家强调由己及人。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1 冯天瑜、何晓明、厨积明:中目文化简史 t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3 3 年版,第4 5 4 6 页 2 集启超t 新大陆游记) ,粱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4 3 2 页 2 人之幼”,1 最终形成“天下如一家,中国如一人”的观点,这样就把国家和社会 视为一个大家族,更有理由将孝慈友悌的家庭道德推广开来,用以处理个人与社 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第三,用。家”或“家族”的牢笼,封闭甚至愚弄他们的思想,束缚他们个 性的发展。家长专制和父权、夫权当道的家庭制度使中国人的性格形成了有利于 统治者的特点,如崇尚权威的性格、因循守旧的习惯、追求和谐恐惧冲突的心理 等等。这些特点有利于统治者更好的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维护他们的统治可 是,这也造成了中国传统社会几千年来发展上的艰难和缓慢。 中国传统社会统治者对家庭的利用发展到顶峰就形成了由宗法组织统治的 家天下政治制度。小宗率其群弟以宗大宗,大宗各率小宗以宗诸侯,诸侯各率其 大宗以宗天予,俨如小枝附大枝,大枝附树干,井然有序。诸侯、卿大夫、士各 自在领地内掌握着政权、财权和军权以及裁判权,都以天子为共主,众星捧月一 样维护统治者家天下的统治宗法家族制巧妙地利用了天然的人伦关系,使宗法 的贵贱与人伦的亲疏融合在一体,并通过精致的制度和文化织成一张天罗地网, 每个人都不能逃脱这张网这样很好地实现了其政治统治的功能。 3 男女、长幼不平等为主要内容的意识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男女两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总是与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 地位相一致的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 下的夫妻问的对抗的发展同时出现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 同时发生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真理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一 奴隶社会,奴隶主为了将财产传给自己的子孙,需要保持血统的纯洁,因而也就 需要将妻妾置于自己严密统治压迫下面。男尊女卑、男贵女贱的观念,就是在这 种阶级对立的伴生物,它必然存在于任何私有制的阶级社会。( 因此:现代中国 由于也存在一部分私有制,所以男女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不废除私有财产制, 妇女的完全解放只能是幻想。 中国从宗法制的奴隶社会起,就形成了男尊女卑观念。礼记确定了。三 从”的理论基础。礼记效特性 中说:妇人从人者,幼从父兄,嫁从夫,夫 1 盂子集惠上 2 史凤仪;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 ,湖北人民出版社,1 9 s ? 年版,第2 3 9 页 马克思恳格斯选集 ,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 9 孵年版第6 l 页 3 死从子“三从”之说实是古代确立妇女地位的根本原则,是男尊女卑、夫权 统治在妇女生活中的集中体现。妇女之所以受家庭虐待,为社会所贱视,受种种 不平等待遇,实在都是“三从”产生的必然结果。 对于传统家庭中上尊下卑的观念,当时统治者是用来类比论证政治上的等级 观念的,“历代统治阶级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强化家长的权力,提倡孝道,其目的, 一个是为本阶级培养孝子贤孙,一个是以孝为忠的保障,使劳动人民驯服于统治; 父为子纲,正是君为臣纲的缩影,家庭中充满着的矛盾,正和社会上阶 级矛盾相呼应。巩固了家庭秩序,自然就给国家旖行统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2 ( 二)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伦理的基本内容 1 剥削阶级的一夫多妻制与劳动人民的一夫一妻制并存 恩格斯说:。多妻制是富人和显贵人物的特权,人民大众都是过着一夫 一妻制的生活”这句话正确地反映了阶级社会的婚姻状况。一夫多妻制基本上 只行于上层社会,统治阶级自己定的规范自己不遵守,却严格约束劳动人民去遵 守。确切地说,中国古代社会只有劳动人民才确实实行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2 成婚标准是门当户对,必须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古代男女成婚是建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基础上的“获麻如之何? 衡 之以亩,娶妻如之何2 必告父母”4 究其原因,古代社会很多家庭在子女婚姻坶 题上,出发点并非当事人本人的心愿,而是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利益,他们利用 子女婚姻攀附更雄厚的政治权势和经济势力,以扩大本家族的政治势力,充实其 经济实力,所以要考虑到“门当户对”、。郎才女貌“本色相当。 媒妁之言也是成婚一重要必备条件,虽是形式问题,但正如传统社会繁琐的 婚姻程序一样,一定是要经过的 3 婚姻的程序极其繁琐 中国古代极端重视婚姻程序,繁文缛节十分复杂。从周代起规定有。六礼气 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纳采是男家向女家求婚的程序,即请媒 1 l 记效特性 3 史凤仪= 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 ,湖北人民出版挂,1 9 8 7 年版,第2 3 9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四卷,第5 6 页 札记婚义k 4 妁代达求婚的意思表示,如有希望便送礼物给女家;问名,是在纳采之后,询问 了解欲聘女子的家世,身分地位,是嫡出是庶出,以及出生年月日时等;纳吉, 是通过问名,然后求神问i - ,i - 得吉利便使媒人告知对方,婚姻之事基本定局: 纳徵,也叫“纳成”或“纳币”,就是向女方家交付聘财;请期,是双方议定结 婚日期,由男家请闯女家何时迎娶合适;亲迎,则为新郎遵从家长命令亲去女家 迎娶新妇。1 4 古代婚配范围主要是考虑到道德和阶级属性两个方面 ( 1 ) 血缘关系的角度 原始社会的婚姻形式是杂婚,在性的关系方面是混乱的,不分血缘和辈分 后来就出现禁止上下辈之间婚配的风俗,接着又有了禁止兄弟姐妹之间有性关系 的规定进入奴隶社会就出现了对直系亲属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的禁止, 例如有同姓不婚、中表不婚等等。这在伦理方面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这种禁止 有考虑到防止乱伦的因素,象征着人类向文明更靠近了一步“不娶同姓者,重 人伦,防淫侠与禽兽同也”“人所以有姓者何? 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 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重人伦也”3 但是 实际生活中,人们并非如法律规定的同姓不婚,特别是自从同姓并不一定再是同 一血统时;同时现实生活里姑舅、两姨兄弟姐妹互为婚姻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 2 ) 以阶级为界 中国奴隶社会直至封建社会解体,历来等级森严,阶级差别始终是划分婚姻 范围的一道鸿沟低层统治者固然不能与天子、诸侯的子女相婚配,庶民也不能 与百姓缔结婚姻,庶民即奴隶只许在本阶级内部结合 婚配问题上阶级界限如此分明,这源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制度的整体特 点: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这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没有贵贱、 良贱之分,所以不会有此现象。但是由此延伸出来的。门当户对”的观念仍是深 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关于。门当户对”对当代婚姻问题的作用,我们将会在后 面详细论述。 良贱不婚、士庶不婚都是传统社会礼制上甚至法律上所规定的但是实际生 1 史风仪: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 ,湖北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0 8 页 2 白虎通义姓名k 同上 5 活中,人们却不是那么严格的遵守,特别是士与庶之间古代往往有很多豪门大 族子弟用权、钱诱逼良家女子以身相许,纳其为妾,甚至为妻,有一些成为他们 的家妓。妾或家妓与士族问其实是一种事实婚姻 5 家庭关系以父子关系为主 传统社会是父权制社会,父子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和主轴。尽管有夫妇才 有父子,但夫妇之间只讲“义”,可以离异,父子之间才是“亲”,不能割断。相 比较而言,亲子关系比夫妻关系更加稳定同时,亲子关系还可以强化夫妻关系, 可以实现夫妻间的人身认同。相反,无子的夫妻关系比有子的夫妻关系具有更大 的不稳定性传统社会中,有无后代是夫妻关系成立的要件,女人只有成为母亲 才能具有和保持妻子身份。所以说,虽然夫妇关系是基本的家庭关系,可是,在 古代,中国家庭还是以父子关系为核心内容。 另外,从亲亲上讲,父子关系上承祖祢,下及子孙,旁及兄弟,连合宗族 君臣是父子关系在政治上的推演,朋友是兄弟关系在社会上的延伸,这都是从父 子关系这一核心而来的。因此,中国人非常重视父子关系。 传统家庭人们重视血缘亲子关系,将男性世系的家名及香火的一代代传下去 就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事。这和传统社会的经济条件也很大关系 传统社会是个农业社会,一方面,家庭即是生活单位,也是生产单位男子 是家庭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和主要组织者,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男子,所 以中国人比较重视男性世系的延传。 另一方面,当时社会生产方式是相当落后的,家庭财产的积累非常有限,庞 大的家庭财产的积累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因而确认血缘关系、防止非血缘关 系成员分割财产最终导致财产的流失就具有重要意义 6 父子关系上重视子单方面的。孝” 传统家庭以父子为中心,是家庭的核心道德关系,与之相应的行为原则和规 范,便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倡导。百善“孝”为首,而罪莫大于不。孝”父 权即是家长权,对子女来说,它既是不可违背的强制性的律令,又是子女应当自 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前者表现为法律形式的教令权、监护权、惩戒权等,后者便 化为主体意识的孝道观念,中国传统生活伦理虽然强调。父慈子孝”,但社会强 6 制实行的却仅仅是“孝”。1 传统之“孝”的最大弊端,就是不把子孙晚辈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看待, 而是把子孙晚辈视为家长一已之私有财产,父母先辈拥有绝对的权力,而子孙晚 辈只具有绝对的义务如果说在先秦儒家思想里尚有“父慈子孝”的权利义务对 等性的话,那么到了汉代以后,则完全变得片面绝对了。长辈享有绝对权威,而 晚辈则必须屈从,必须以长辈、以家长的是非为是非,没有什么民主与平等可言 晚辈往往连最起码的追求个人幸福的自由都没有,只能依附在家长之下,循规蹈 矩,接受长辈的一切安排。而家长则是家庭中的皇帝,可以为所欲为,可以任意 处置家庭成员和家庭财产子女在人身、财产上都被认为是属于父祖的而不是本 人的所谓“身者,父母之遗体也,父母全而生之,在全而归之”;2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父母不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 起孝“等等,都是要求子女必须绝对服从。这就是传统家庭伦理的家长制原则: “父为子纲 这种单方面的片面的义务,被进一步封建化、专制化,在宋以后更趋向极端 化,出现了许多愚孝行为,如割股疗亲、郭巨埋儿等等,摧残消灭了子辈肉体, 压抑子辈个性,贬抑其人格 父为子纲,说明父子之问存在严格的等级,毫无平等可言,它典型地反映了 传统家庭的专制性质这种观念的形成,其根源: 第一,来自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家庭生活方式传 统家庭与小农自然生产相适应,人们生产自己的几乎全部的生活资料,这种生产 以家庭为单位,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人是主要的生产力,成年男子从长辈继 承现成的土地和劳作技术,以自己的劳动成果养活妻小,这种经济上的优势自然 赋予了他至高的权力。而后代人不仅由父祖抚养成人,而且从他们那里学得谋生 的技能,继承一定的产业因此,后代子孙的生命、生活资料、谋生手段等都来 自父祖。这种生活上、经济上的高度依赖性使得他们自觉服从父祖的制约,不敢 有丝毫违抗。父为子纲”维护了家庭生产和生活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从而维护 了社会的稳定。社会对。父为子纲”的强调,只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基础。当生活 张怀承:中国的家庭与伦理 ,中田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国页 2 札记祭统 孝经 札记内则 7 的必然升华为理论成为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时,不仅思想家们对它进行了 种种规定、论证与宣传,而且成为千家万户的人们千百年来的行为习惯。 第二,古代政治特征也是“孝”意识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传统社会 的政治是家国一体的皇权政治,皇权政治需要忠臣、顺民。如何能达到长治久安, 必须以孝子、忠臣、顺民为社会基础,在家能孝,在社会必能忠、能敬能顺。“孝” 的观念可以培训出顺民,使得他们满身带着奴性。有子日:“其为人也孝弟,而 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医此,“孝”是传 统社会政治的伦理基础,家庭伦理中的核心内容。 7 夫妻关系单方面强调。夫为妻纲” 关于夫与妻之间的地位,中国历史上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母系氏族时期, 妻贵于夫;母系氏族解体而父权社会尚未成型时期,妻与夫齐:父权社会妻事于 夫。2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对现代社会影响较大的父权社会时期。 传统社会里虽然也有夫妻相齐的说法,例如,“妻,齐也。夫贱不足以尊称, 故齐等言也0 。一与之齐,终身不改,不嫁0 这里的“齐”和母系氏族里“妻 者齐也,与夫齐体,白天子至庶人,其义一也”“妻之言齐,齐于夫也”之中 的。齐”字的有完全不同的意思,它已经从。等齐”变为。跟齐”。这个时期的 妻子的人格、意志和权利等都被“齐”到夫的名下。这个时期的夫妻之间遵守的 是。夫为妻纲”纲者张也,有统率、维系之意,。夫为妻纲”就是妻事夫,服 从于夫。 出嫁后,妇女完全属于自己的夫君,基本上等同于子女在家庭里的地位她 们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没有财产处分权、没有自决权,甚至没有姓名权。传统 社会的某些时期某些地方妻子相当于丈夫的私有财产,可以被任意处置,甚至买 卖。 另外,在性关系上夫妻也是不平等的女子从小被。三从四德”所束缚,加 之婚姻是为了继宗庙、传子孙的目的,因而妻子只是生育的工具和丈夫的性工具, 论语学而 张怀承:中国的家庭与伦理 中田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7 3 页 释名释亲属 札记效特性 白虎通义嫁娶 诗经十月之交) 8 在性关系上妻子是处于从属的地位。这表现为女子在婚前必须保持童贞,否则, 就有被休弃的危险或者终身受虐待。婚后妻子也必须守贞节,而且强调。从一而 终”,但是丈夫可以嫖娼纳妾,过着“性开放”的生活 在夫妻关系问题上,不仅社会和男性宣传。夫为妻纲”,当时中毒已深的很 多女人也认为妻应当“以夫为天”汉代的班昭所著的女诫就是向世人尤其 是当时的女人们肯定和加深这种思想观念的。她说。夫有再娶之义,女无二适之 文故日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选,夫固不可违也。行违神祗,天则罚之,礼义有 愆,夫则薄之。故事夫如事天,与孝子事父,忠诚事君同也。”1 另外还有三本 类似的“著作”亦是女子所作,其观点女诫的大体相同,它们分别是唐朝宋 若莘姐妹的女论语、明成祖皇后徐氏的内训、清朝刘氏女范捷录,这 些都是传统家庭女教的重要典籍。 8 子女家庭地位的不平等 子女间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出生时的生存权的不平等、受教育权 的不平等和继承权的不平等。 ( 1 ) 生存权的不平等子女一出生就面临着被养或者被杀的命运中国传统 社会里,当时缺乏节育意识和技术,所以基本上都是无节制的生育。可是当时许 多穷苦家庭是养不起太多孩子的,所以只能采取溺婴措旌一般情况下,传统父 权制度下的农业社会中溺弃婴孩的受害者又以女婴为主 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除了当时有许多家庭因困苦无法养活众多孩子之外,还 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男尊女卑”的观念。诗经小雅斯干 里就有 一段描写民间生育的情形:。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皇皇,朱芾斯皇,家室君王 2 降临人间的如果是女孩,随便拿褓布裹裹,置之角落;但如果是男孩,则给他 穿上正式的衣服,放在床上男孩是“璋”,女孩是。瓦”在习惯的随意中无 不透露着明显的性别歧视观念 ( 2 ) 受教育方面的不平等生理上的差别和观念上的原因,使得中国传统社 会的男女分工极其严格,有道是“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内言不出,外言不入。 1 张村株、李秀颁:中国婚姻家庭的嬗变 。浙江人民出版杜,1 9 9 0 年版,第1 8 9 页 2 诗经叫、雅斯干, 9 “妇主中馈,惟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千蛊。如有聪明才 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晨呜以致祸也”2 上述定式从小就被灌输到人的头脑中,甚至一出生就对不同性别的人进行传 统分工的引导和训练。男子出生后睡在床上,女子则只能躺在地上,并给她纺锤 作玩具,不仅标明其身份低于男子,还使她从小就熟悉自己的职责长大以后, 正式开始职业训练,男子逐渐加入耕作或读书,女子则专心学习女工,以便婚姻 之后能胜任自己的角色。3 女子很少有读书机会,所谓的科举制度也只是给古代 男人们设的,即使是豪门里的小姐们读书也是有年限的,其读书的目的也只是为 成为“知书达理”的家庭主妇,丽非像当时的男人,志在通过科举制度以功成名 就。 这种以性别为基础的分工和教育,源于男女的自然差别和当时的生产方式, 也源于当时人们对女人性别歧视观念,这种教育方式的发展又进步强化了这种 男女有别的意识。如此以来,这样的男女分工和教育方式与男女不平等的观念相 互促进、相互发展。这种循环发展使二者之间形成的一个结实的“否定之否定 的。怪圈”对于这个。怪圈”,人们很难突破,所以它一直延续了上千年,以 至对现在都有很大影响。 ( 3 ) 继承权上的不平等中国家族制度以维系男子之血统为其特色之一,中 国古代,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与西欧、日本的长子继承帝争一样,都是男子单系继承 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为了通过家产的传继来保证家庭门户的延续;另一方 面,古时候家庭中的财产主要是田地和房屋,属于不动产,而婚姻习俗中男子不 动女子动,兄弟和姐妹不可能同时平等的分得父母的家产,因为田宅这类不动产 在析分后无法搬动 古代很多朝代法律都作明确规定:有子嗣之家的女儿由于不承立门户,所以 不能直接继承家产,直接继承家产的主要是无子嗣的户绝人家。例如唐宋就有这 么一条规定“身丧户绝者,所有部曲、奴婢、店宅、资财,并令近亲转易货卖, 将营葬事及量营功德之外,余财并与女。”从法律上限制了女儿在娘家有亲生 儿子或养子的情况下的继承权 1 札记内则 2 i 颜氏家训治家 李桂拇:冲突与融台,中南大学出版社,吆年敝,第粥页 张置刖:家庭史研究的新视野,三联书店2 0 0 4 年版,第1 0 4 页 1 0 ( 三)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特点 l 中国古代以家庭为本位 中国人家庭观念很是强烈,尤其是传统社会的中国人,在封建社会人们的思 想中,家庭几乎具有高于一切。尽管统治者一再强调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但人 们只是在家庭的意义上接受和理解这一点的家庭利益是他们的奋斗目标和评判 事物的标准中国传统文化中处理社会、家庭、个人利益之间冲突的原则是家庭 至上,人们以家庭利益为最高利益 造成这种价值观念的主要原因,我想有以下几种: “ 第一,经济方面的原因。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人们。家” 的意识深深植根于土地之中。土地是传统中国人的生命的根基,他们都对自己的 土地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对土地有着天然的尊敬和依恋农业社会中人们侍弄的 是不动的土地,农民不愿轻意改变自己的居住地和生活,他们安土重迁,即使追 不得已迁往外地,人们总是难忘自己的故土 另一方面,在当时人们物质生活的保证主要来源于家庭。家庭不仅提供其成 员的全部生活资料,而且直接生产其中的绝大部分家庭生产的自给自足性质使 人们产生充实感和安全感。 第二,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国的地理环境呈封闭状,与外部的隔绝和交 通的不发达,使中国社会可以千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古老的生产形式、生活方式和 风俗习惯。这种情况下的中国人是害怕任何改变的,他们时时刻刻紧紧地抓住。家 庭”这根藤,吃喝不愁就万事大吉,所以他们对于“家”之外的东西不会有太多 的兴趣,他们所感兴趣的对象只有与。家”有关的东西。 第三,家庭是人们感情和精神的支柱。家人、亲戚和邻居为人们提供了情感 和精神的寄托。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网络给人们以强大的家庭力量的感觉,血浓 于水,家庭关系高于一切其他关系。所谓“兄弟阅于墙而外御于匪气。独在异乡 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0 都是这种感情的流露 第四,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传 统社会十分强调血统门第,评判人的地位和价值的标准主要依据其家庭出身。出 1 l 身于豪门望族,不论个人才能如何,其血统已决定了他必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相反,如果出身于贫寒家庭,则很难摆脱卑贱的社会地位。 第五,政治上,统治阶级强化“以家为重”的思想。为使国民形成一种集体 为本的观念,因为家庭是人的第一个集体,所以当时统治者采取许多措施和政策 宣传强化“以家为重”的思想。所谓“国家”意为,国即是家,家即是国,家是 国的基础,国是家的保证,即为“家国一体” 2 男尊女卑、上尊下卑的等级观念 传统社会的家庭关系是亲亲有序、尊贤有等的,即具有所谓的“血缘等级” 特点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依据等级秩序合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 基本上应该是,以自己为出发点,依血缘的亲疏往外推,自己是圆心,血缘亲疏 是半径,随着半径的延伸,亲密程度在降低,“恻隐之心“也在递减。传统的。忠 恕之道”在本质上根本不承认人格平等的超越血缘意识的人道情感。孟子主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绝不同意以“人老”“人幼”为 “吾老”“吾幼”,故他把墨子视人之父若己之父的学说斥为。无父” 反过来讲,传统家庭按照宗法原则规定了人的等级差别,父母子女之间、夫 妻之间、兄弟之间都有明确的上下尊卑秩序,和男尊女卑的等级观念,这一原则 推广到社会,则形成了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 3 中国传统家庭是一种封闭性系统,传统家庭伦理是一种封闭性的规范体 系 传统家庭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了传统 家庭生活的封闭性。这不仅指家庭的经济生活,而且包括家庭的伦理生活。 传统家庭伦理束缚了家人与外界的交往,人们视自己家里人为最亲,先是内 家,后是外家,内家又以父母为最亲,然后是叔伯兄弟姐妹。在家庭之外,先是 同宗亲戚,然后是同乡。人们与他人交往,首先要顾及对方身份,看对方与自己 关系如何,然后再确定相应的标准,实行内外有别、亲疏有序的原则。这就把自 己的伦理生活限定在亲属和同乡之内,对于在此范围以外的。路人”,则取不闻 孟子粱惠上 1 2 不问的态度。一旦自己家庭与别的家庭发生冲突,人们便不管有理无理,坚决站 到自己家庭或者自乡人一边,一致对外 , 传统婚姻家庭伦理受到冲击 千年的中国,无论是家庭,还是婚姻,男女设大防,夫妻关系遭弱化在婚 前,男女之间的自由交往被禁止,青年男女被高楼、围墙隔绝,婚姻实行。父母 之命,媒妁之言”;择偶条件是“门第相当0 。八字相合”。婚姻中的陈规陋俗过 多,许多繁文缛节不合情理;法律认可蓄妾、多妻制。婚后,“存天理、灭人欲”, 讲求的是。夫为妻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社会主流中,不论幸福痛苦与 否,从一而终的婚姻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中国本来是世界上最讲人性、最讲人情的国度,但是,这样的婚姻却是世界 上最压抑人性、泯灭人欲的婚姻。当历史的潮流滚向天朝清帝国时,中国的封建 婚姻和家庭,无论是在制度上、道德观念上还是结构体系上,它对人性的桎梏和 扼杀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清朝是我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国传统的家庭、婚姻生活步入一个大 变化的时代,拉开了近代中国婚姻革命的大幕。近代以来历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提 出了“婚姻革命”的口号,要求打破一切旧道德、旧恶习,打破非人道的婚姻制 度,建立男女社交公开、恋爱自由的婚姻制度。 ( 一) 中国近代社会婚姻伦理方面的变革结果 从内容上讲,中国传统婚姻伦理无论从婚姻基础、程序,还是效果上看,都 受到了很大冲击,得到了全新的改变 1 婚姻基础上的改革 传统婚姻的基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经过近代一番妇女解放运动 和婚姻方面的改革,许多年轻人大都开始反抗父母的安捧,反对包办买卖婚姻, 争取自由恋爱,要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 ( 1 )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0 矛头直指买 卖婚姻。维新变法时期革命者也主张婚姻自由,康有为认为。男女自行择偶”和 1 陈重伊t 中置家庭婚姻非常裂变 ,中央编译出版社,2 0 晒年版,第2 页 “妇女之出门晋接( 参加社交) ”,实为天理之所宜,而又为将来必行之俗婚姻 必须由自己做主,决不能像“探筹抓阉”一样,一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辛亥 革命时期,著名女性革命家秋瑾从自身出发反对封建传统的包办婚姻制度。秋 1 7 岁那年,在父母主张下与湘潭一位官僚富家子弟。她非常不满这门亲事,可 在当时她在婚姻问题上还未冲破“深闺收礼”的束缚,只得勉从父命。后来,革 命的浪潮冲遍中国,革命理念也进入她的思想观念中,终于她放掉包袱,冲破了 家庭束缚,成为一个自觉的女权主义者。新文化运动对旧式婚姻家庭的冲击是最 激烈的一次在婚姻基础这一问题上,一些革命作家也是极力主张“婚姻自由” 。恋爱自由”,反对包办买卖婚姻由于对旧式婚姻家庭制度的痛恨,有些人对 婚姻家庭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无政府主义态度。他们主张消灭婚制,消灭家庭。他 们宣称:“我们最恨的,是那些卑鄙没趣的家庭生活,是那种矫揉造作的婚姻家 庭。“ 经过以上几次变革,中国传统婚姻基础发生了动摇,出现了以爱情为基础的 婚姻理念但是几千年的观念短时间里还是不可能完全转变的,再加上当时各个 时期革命者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传统婚姻基础仍然有强大的力量 2 婚姻程序的变化 近代社会,由于宗法制的衰落,自由风气的渗入,旧的礼教遭到沉重打击, 在部分先进青年中出现了文明结婚。文明结婚有几种形式,或交换戒指,或举行 宴会贺喜,也有立婚姻书的这种婚书已经不同以往,不再是男女双方的买卖文 契,而是婚姻双方的誓约书以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婚约为例:。此次孙文与宋庆 ( 琳龄) 之间缔结婚约,并订立以下诸誓约:一、尽速办理符合中国法律的正式 婚姻手续二、将来永远保持夫妇关系,共同努力增进相互间之幸福。三、万一 发生违反本誓约之行为,即使受到法律上、社会上的任何制裁,亦不得有任何异 议,而且为了保持各自名声,即使任何一方之亲属采取何等措施,亦不得有任何 怨言。”这种婚约是旧时代所没有的。2 但是,实行文明结婚的毕竟是少数。 大多数青年结婚时,仍履行旧的婚姻仪式,只不过将传统的婚姻4 六礼”改头换 面而已。 3 贞节牌坊的崩塌 1 张树椽,季秀领:中国婚姻家庭的嬗变) ,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航第2 0 5 - 2 3 4 页 1 同上,第2 4 2 页 1 5 所谓贞节是指女子不失身或从一而终的操守,所以贞节主要是专对女性而言 的,对此柏杨先生曾予以辛辣揭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女人几乎全部负担 起不贞的责任,一说到贞操,准是指女人而言:如果说某位先生不贞,定有 人连嘴都要笑歪”1 近代社会,尤其是五四时期时对贞操观进行了猛烈的批判1 9 8 1 年5 月新 青年上发表了周作人先生翻译的日本作家谢野晶的贞操论,正是这篇译文 引发了对盛行两千年的旧贞操观的第一次正面讨论 贞操论认为只要求女子 守贞,是人生的一大破绽。在男子一方既没有贞操的自律观念,也没有社会方面 的限制,这就是传统社会贞操观的虚伪性。文章中还提到,贞操是不道德的,而 是一种趣味、一种信仰、一种洁癖。这些观点在当时的中国无疑是惊世骇俗之言 胡适先生特别撰写了贞操问题发表在新青年五卷一号上文中系统 地阐述了自己关于婚姻家庭的观点,申明了自己反对贞操法律的鲜明立场,尖锐 地批评了当时鼓励妇女守节殉夫的文章及其作者认为“这种讨论简直是全无心 肝的贞操论”,是不合人情、不合天理的罪恶他反对那种烈女论,指出劝人做 烈女等于故意杀人 鲁迅先生也参加了这次了讨论。1 9 1 8 年8 月,他署名唐矣在新青年 五 卷二号上推出我之节烈观。文章指出,节烈救世说是戕害妇女的畸形道德, 节烈。极难,极苦,不愿自受”,是“不利自他,无益社会国家,于人生又毫无 意义的行为,现在已经失去了生命和价值他认为婚姻的贞操应建立在爱情的 基础上,男女双方都有严守贞节的义务,这是民主健康的家庭生活所必备的。只 有确定男女平等的贞操观念,才能真正取消纳妾制,建立一夫一妻制家庭 4 离婚问题 关于离婚问题的争论一直是近代社会新旧思想冲突的焦点。传统社会婚姻没 有自由,而离婚也只是男子的特权,女性无离婚之自由权利。明末清初,随着西 学的传入,进步知识分子对传统婚姻陋俗进行了批判,人们的对离婚问题的看法 发生了一些变化。如认为夫妻有隙,佳偶成为怨偶时,那么离婚被认为是条出 路。 如何看待离婚,离婚是否合乎道德,是当时讨论离婚问题的一个焦点一些 1 王文斌:疯狂的教化 辽宁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9 5 页 2 李挂梅:冲突与融合,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船页 1 6 思想保守的人士从旧道德观念出发,认为离婚不符合中国国情,是“醉心于欧化 的少年从西洋搬过来的”。婚姻若能自由解放,将导致社会道德堕落,风气败坏 主张离婚自由者也存在意见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不是自由恋爱的婚姻,若婚后 也不能发生感情,则可以离异但自由恋爱的婚姻就没有离异的自由另一种观 点认为,即使是自由恋爱的婚姻,一旦爱情破裂,便可以自由离异还有一部分 人主张绝对的离婚自由,即一切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儿童疫苗接种》课件
- 黄石承接钢结构施工方案
- 2025至2031年中国塑料工艺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塔机租赁合同签订要点与防范工程骗局
- 2025标准食品买卖合同范本
- 2025至2031年中国三工位管端加工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合同模板采购及供应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造粒机衬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缝编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宣城网吧消防施工方案
- 2025年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1套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园林景观手绘技法表现》课件-项目2 景观元素的表现技法
- 社会福利 课件汇 高和荣 第1-5章 绪论- 社会福利主体
- 治疗室换药室消毒管理制度
- 2025版轮胎进出口贸易与代理服务合同范本4篇
- 2024年开封大学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危险化学品购销的合同范本
- 口腔医院市场营销新入职员工培训
- 瑞幸咖啡副店长认证考试题库
- 2024年生鲜配送与城市社区团购合作框架协议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