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漳州方言连词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漳州方言连词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漳州方言连词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漳州方言连词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漳州方言连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漳州方言连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漳州方言的连词研究是漳州方言语法研究乃至闽南方言语法研究中显得较为薄弱 的部分,有进一步深入细化系统研究的必要。本文借鉴现代汉语连词的研究成果,甄别 闽南话漳腔辞典所列的8 1 个连词,经过语法分析和例证,排除2 0 个非连词,纳入 3 2 个新发现的连词,进一步厘清漳州方言连词的范围,并按照意义和形式对漳州方言连 词进行分类。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语法平面客观详细地描写了连接词语的连词和连 接分句的连词。以表格形式呈现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下位复句类型中连词的小类分布 和连词在复旬中的位置。以例句形式探讨了漳州方言连词与普通话连词的异同,侧重对 兼类词、同一类型连词、同义连词以及一词多用连词的比较分析。并追溯了漳州方言连 词核心语素“甲”、“抑”、“若 、“使”等的来源。总结概括了漳州方言连词最本质的特 点是连接性和连接的双向或多向性,表示一定的逻辑关系。此外还具有语素构成的特殊 性,语法化程度不同,一词多用和多词一用现象并存、语用的情感色彩差异等特点。 关键词:漳州方言,连词,范围 中文文摘 在闽南方言语法研究中,关于闽南话虚词的研究,大多数成果是倾向于对介词、助 词和语气词的具体分析。至于连词,还未引起学者们足够的重视,也未见到专门研究连 词的论著。漳州方言连词的研究,目前仅散见于一些专著和工具书中,所探讨的连词数 量少,描写不够细致,缺乏系统性。因此,有进一步深入细化系统研究的必要。 本文正文部分共有七章。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现代汉语连词研究概况和漳州方言连 词研究现状,对语料选择、研究方法和学术意义也作了简要的介绍。第二章主要探讨了 漳州方言连词的范围和分类。第三章到第六章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 连接词语的连词和连结分句的连词。同时采用共时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漳 州方言核心语素“甲”、“抑”、“若 、“使”等的来源。第七章为结论部分,对漳州方言 连词的特点进行总结。其中,第二章以及第三章到第六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第二章是漳州方言连词的范围和分类。本文借鉴现代汉语连词的研究成果,甄别闽 南话漳腔辞典所列的8 1 个连词,对漳州方言连词的数量重新作了一番整理。经过语 法分析和例证,排除2 0 个非连词,纳入3 2 个新发现的连词,漳州方言连词一共有9 3 个。9 3 个连词中“抑 有四种用法,“甲、“哆是”各有三种用法,“无 、“怀 、“抑是 、 “若无、“准做”、“甲若 、“甲是”、“无煞 各有两种用法,如果把不同用法的连词分 开计量的话,目前所发现的漳州方言连词数量为1 0 8 个。在进一步厘清漳州方言连词范 围的基础上,按照意义和形式对漳州方言连词进行分类,纠正了闽南话漳腔词典中 单凭语义分类造成的失误。 在第三章连接分句词语的连词中,分成三个小节阐述: 一、“甲”、“参”与“连 二、“沿头沿头、完头完头和“若若、含含 三、“抑 和“抑是 对“甲、参”的介词和连词用法进行区别,认为可以根据其后连接的词语语音变调 与否加以区分,连词“甲、参 后连接的词语不变调,介词“甲、参 后连接的词语发 生变调。 细致地比较并列关系连词“沿头沿头、完头完头”和“若 若、含含 的语用倾向。本文认为“若若”使用范围较窄,强调 的是行为动作同时进行。“沿头沿头、完头完头 使用范围宽,动作 行为既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非同时的。“含含 语用上倾向于“若, n i 若 的用法。 细致地比较选择关系连词“抑与“抑是l 的语用倾向。从连接的短语看,“抑 更倾向于连接正反、有无对比或其他强对比的情况。“抑”前后连接的词语结构和字数 往往一致,并以单双音节为主。“抑是l 不受此局限。“抑是l ”连接的词语可以是对比 度强的,也可以对比度弱的,或者是毫无对比的。 第四章联合复句与连词和第五章联合复句与连词探讨的是连接分旬的连词。联合复 句下分:并列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连贯关系。偏正复旬下分:因果关系、转折 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让步关系。连词的小类和连词在复旬中的位置以表格的形 式呈现,一目了然。以例句形式探讨了漳州方言连词与普通话连词的异同,侧重对兼类 词、同义连词、同一类型连词以及一词多用连词的用法进行比较分析。 在讨论递进关系复句的时候,本文对连词“莫讲”与“角讲”进行了比较。从形式 上看,二者在复句中的位置不同,“角讲”位于前分句句首,“莫讲”用于后分句句首。 所带成分不同,“莫讲 后可带名词或名词短语,其他成分承前省。“角讲”可蒙后省, 但不能带名词或名词短语,而是带动词或动词短语。从语义上看,比较的基点不同,“莫 讲 旬比较的基点低,体现出从一般到特殊,从范围大到范围小,从程度浅到程度深的 递进趋势,即用低起点来比高起点,有降低比较对象的作用。“角讲 句则相反,因为 比较的基点高,以高起点来比低起点,有抬高比较对象的作用。从语用上看,话题的焦 点都在后分句,采用哪种表达方式取决于说话人的主观视点。 在讨论因果关系复句中,进行了“哕是l ”与“不甲、嘛甲 的语用比较。 在讨论转折关系复句的时候,本文对连词“哕是2 与“齿卒在 进行了比较。 从形 式上看,二者都是置于后分句前面,都可带形容词性短语和主谓短句。但前后呼应不同, “哕是2 和程度副词“伤”等连用,“齿卒在”和前分句“是 配对。从语义上看,二者 都表示轻微的转折。后分句从某个角度对前分句作有限度的修补。转折程度轻重有区别, 主要由旬式决定,“哕是2 的转折意味比“齿卒在 略重一些。从语用上看,和“哕是2 相比,“齿卒在 句式表达的语气更加委婉。评说人物,表达正面意义时,显得宽厚不苛 刻:表达负面意思时,重语轻说,带有讽刺色彩。在1 3 语表达中,为了突出讽刺效果, 语音表达上采用前后分句谓语中心词重读加以对比。 在讨论假设关系复句时,分为一般性( 预测性) 假设、类比性假设和与事实相反的 假设- - d 类分别探讨,仔细辨析了“要 等连词用法上的细微差别。 在讨论让步关系复句时,进行了充足条件连词的句法形式“抑使( 甲使、若使) a , 哕b ”、“凡若a ,拢b 、“见若a ,着b ”与普通话“只要a ,就b 的比较分析。 第六章主要对几个“无 系连词进行语法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要无”“抑无”的逻辑语义是单一,只表示选择。 “怀无”和“抑无”即可省略成“无”。“怀无 也可省略成“无 和“怀 。“怀无”、 “无 、“怀 有两种逻辑语义,一是表示选择,一是表示假设兼转折。 “若无 也有两种逻辑语义,都可以表示假设意义,一是具有连词兼副词的用法, 只表示假设意义。一是表示假设兼转折的意义。 “若无”和“无”“怀”都表示假设,但是口气不同。“若无 句显示出说话者说话 态度认真,重在分析和推理,突出客观性。“无川怀”说话者主观性强,说话的口气肯 定。“无煞”有两种逻辑意义,一是表示连贯,一是表示假设。 第七章在对漳州方言连词全面描写的基础上,总结概括连词的特点。漳州方言连词 与普通话连词一样,其最本质的特点是连接性和连接的双向或多向性,表示一定的逻辑 关系。此外还具有语素组成的特殊性,语法化程度不同,一词多用和多词一用现象并存、 语用的情感色彩差异等特点。 v a b s t r a c t t h ec o n j u n c t i o nr e s e a r c ho fz h a n g z h o ud i a l e c ti sr e l a t i v e l yw e a ki nt h ez h a n g z h o u a n de v e nm i n n a nd i a l e c tg r a m m a rr e s e a r c h i ti sn e c e s s a r yt of u r t h e rs y s t e m a t i cr e s e a r c h t h i sa r t i c l eu s e st h 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o fm o d e mc h i n e s ec o n j u n c t i o nf o rr e f e r e n c ea n d i d e n t i f i e se i g h t y o n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f r o m z h a n g z h o ua c c e n td i c t i o n a r yi nm i n n a nd i a l e c t a f t e rg r a m m a ra n a l y s i sa n di l l u s t r a t i o n ,i te x c l u d e s2 0n o n - c o n j u n c t i o n s ,i n c l u d i n g3 2n e w d i s c o v e r yc o n j u n c t i o n ,a n df u r t h e rc l a r i f i e st h es c o p eo fz h a n g z h o ud i a l e c tc o n j u n c t i o na n d c l a s s i f i e si ti na c c o r d a n c e 、析mt h em e a n i n ga n df o r m i td e s c r i b e sd e t a i l e d l yt h ec o n j u n c t i o n o fl i n k i n gu pt h et e r m sa n dt h ec o n j u n c t i o no fl i n k i n gu pt h ec l a u s e sf r o ms y n t a x ,s e m a n t i c s , a n dp r a g r n a t i c s its h o w sb yt h ef o r m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t h ec o n j u n c t i o na n dt h ep o s i t i o no f c o n j u n c t i o ni nc o m p o u n ds e n t e n c e s f r o maj o i n tc o m p o u n ds e n t e n c ea n dac o m p o u n d s e n t e n c ec o n s i s t i n go fam o d i f i e ra n dt h es e n t e n c ei tm o d i f i e s i ti sd i s c u s s e db ye x a m p l e s e n t e n c e so nt h es i m i l a r i t i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z h a n g z h o ud i a l e c tc o n j u n c t i o na n d p u t o n g h u ac o n j u n c t i o n i tf o c u s e so nt h e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d o u b l e d t y p e dw o r d s , t h es a l t l et y p eo fc o n j u n c t i o n ,s y n o n y m o u sc o n j u n c t i o n , a n dt h ec o n j u n c t i o no faw o r d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u s a g e s i tt r a c e sb a c kt ot h es o u r c eo fz h a n g z h o ud i a l e c tc o n j u n c t i o nc o r e m o r p h e m e ”j i a y i ”r u o ”a n d ”s h i ”a n ds oo n i ti n c l u d e st h e e s s e n t i a lc h a r a c t e r so f c o n j u n c t i o ni nz h a n g z h o ud i a l e c t ,t h a ti s ,c o n n e c t i n ga n dt h ed o u b l eo rm u l t i p l ec o n n e c t i n g , w h i c hs h o w sc e r t a i nl o g i cr e l a t i o n s h i p i na d d i t i o n ,t h e r ea l es o m eo t h e rc h a r a c t e r ss u c ha s t h es p e c i a lf o r mo fm o r p h e m e s ,d i f f e r e n td e g r e e so f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 ,t h ec o e x i s t e n c eo fa w o r dw i t hd i f f e r e n tu s a g e sa n dm u l t i w o r d ss h a r eo n em e a n i n g ,a n dt h ed i f f e r e n c eo f e m o t i o n h i l e k e y w o r d s :z h a n g z h o ud i a l e c t ,c o n j u n c t i o n ,s c o p e n 附件五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 姓名) 苎监至:学号兰垒鲤堑 专业 这谴杰塞豆宝 :所呈交的论文( 论文 题目: 啬啪方奉逝词确祀 ) 是我个人在导蝌旨 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 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研究成果。本人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的学位论文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 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喜淑弓、 签名日期塑墨:1 2 :三2 指导教师签名 第一章引言 一现代汉语连词研究概况 ( 一) 连词研究简史 1 8 9 8 年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马氏文通虚字卷之八认为:“凡虚字用以 提承推转字句者,日连字。 该书创立了“连字 字类,但对连字的功能认识并不明确, 论述中只将连接分句的连词包含在内,连接词或词组的连词“与 则被归入介词。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 1 9 2 4 ) 中,“就语词在言语的组织上所表示的各种观念” 给词分类,连词和介词一起被统称为“关系词 。他认为关系词是“联络媒介的词,来 作句子中间的关节,来表明各词或各语句的关系”。介词是用来介绍名词或代名词到动 词或述说的形容词上去,以表示它们的时间、地位、方法、原因种种关系的。连词是用 来连接词与词、语与语、旬与句、节与节,以表示它们互相联络的关系的。 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 1 9 4 2 ) 按词的意义和作用将连词分为七类,其中连词、 介词又和助词一起被称为“关系词”。高名凯汉语语法论( 1 9 4 8 ) 分别把连接单句的 连词和连接复句的连词分别称作“连词”和“承接词”。 建国后,学者们对连词的概念、范畴、功能等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吕叔湘、朱德熙 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 1 9 5 2 ) 按意义把词分为实词虚词两类,提出“连接词的概念, 包括“和、的、得、但是、虽然、要是、即使、除非”等等,也就是说既包含两类连词, 又同时包含部分助词。1 9 6 1 年丁树声等著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按照性质和用法划分词 类,正式把连接词与词组的连词和连接分句的连词合称为“连词 ,虽然没有详细说明 连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但第一次规范了连词的范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八十年代,汉语语法研究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和现代汉语 语法研究等几部重要语法著作先后出版,此外,也出现了虚词研究的专著,如景士俊 现代汉语虚词( 1 9 8 0 ) 、北京大学中文系1 9 5 5 、1 9 5 7 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 09 8 2 ) 、郭冀舟副词、介词、连词( 1 9 8 4 ) 、邢福义复旬和关系词语( 1 9 8 5 ) 、 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 1 9 8 5 ) 、黎运汉、周日健虚词辨析( 1 9 8 5 ) 等。 这些专著带动了连词的研究,但更多地散见于单篇论文。研究范围广泛,在连词的范围 和数量、连词的位置和分布、连词的分类和功能等方面做了见仁见智的探讨。有的聚合 研究,有的个案研究:有的结合单句研究,有的结合复句、旬群研究。 连词的语法化也受到了学者的关注,如谈“所以,( 钟叔云:1 9 8 1 ) 、试论“和 字的发展( 刘坚:1 9 8 9 ) 等对个别连词进行溯源考证。九十年代,李英哲、卢卓群 汉 语连词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 1 9 9 7 ) 一文,对连词进行总体的考察,总结出连词发展 的四个特点,比较全面系统。 郑军的现代汉语连词研究概述( 2 0 0 4 ) ,邢福义的汉语复句研究( 2 0 0 1 ) , 周刚的连词与相关问题( 2 0 0 2 ) 等研究推动了连词研究的系统化。 ( - - ) 连词的定义 对连词的定义,各家看法大同小异。例如: 马建忠( - 5 氏文通虚字卷之八( 1 8 9 8 ) :凡虚字用以提承推转字句者,日连字。 故连字界说,明分四宗:日提起,日承接,日转捩,日推展。四宗连字,其不为义而有 当虚字之称者盖寡。盖皆假借动字、状字以为用。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 1 9 2 4 ) :连 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语与语、句与句、节与节,以表示它们互相联络的关系的。应该 说,这些定义抓住了连词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即连接性的语法特征和表示成分间各种关 系的功能。 胡裕树现代汉语( 增订本) ( 1 9 8 2 ) :连词的作用是连接。从连接的成分来看, 有的是词或词组,有的是分句。从连接的方式来看,有的表示联合关系,有的表示偏正 关系。每个连词必定连接一定的成分并表示一定的关系。邢公畹现代汉语教程( 1 9 9 4 ) : 连词又叫连接词,是连接句法单位即词和比词大的单位( 词组、分句、句子) 或连接句 组、段落并表示它们相互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的虚词。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2 0 0 7 ) : 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 因果等关系。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 2 0 0 7 ) :连词的语法作用是把两个词、短语、分 旬或句子连接起来,以显示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几家都抓住了连词的作用、连词连 接的成分、连词连接成分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并逐渐达成了基本一致的认识。连词具有 连接作用,是连接词、短语或分句、句子的虚词,所连接的成分之间有关联。这是目前 各家达成的共识。 ( 三) 连词的范围 连词的连接性,使得它与副词( 主要是关联副词) 、介词、关联短语纠缠在一起。 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指出:“连词也有范围问题,一方面要跟有关联作用 的副词( 又,越,就才等) 划界,另一方面要跟有关联作用的短语( 一方面,总而言之) 划 界。”史有为在呼唤柔性一汉语语法探异中指出:“连词和介词的界限,连词和副词 的界限,的确是连词的两大问题。”胡明扬在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中指出:“比较 麻烦的是副词,特别是语气副词和关联副词和连词的划界问题。”长期以来,为了确定 连词的范围,人们提出了种种不同的标准试图划清这几类词的界限。 2 1 与副词划界的标准 张宝林( 1 9 9 6 a ) 提出:“可以根据连词只能在主语之前( 后置连词) 和既能在主语 之前又能在主语之后( 前置连词) 的事实,把连词与只能在主语之后的关联副词区分开 来。 “如果一个词在关联场合中只能出现于主语前,或既可以出现在主语之前又能出现 在主语之后,那它就是连词;如果一个词在关联场合中只能出现在主语之后,那它就是 关联副词;如果一个词在非关联场合出现,完全不起连接作用,那它可能是关联副词以 外的其它副词,也可能是副词与连词之外的其他类词了 。张宝林还提出根据义项标准 划界,这种方法适用于由于义项不同,因而词性也不同的词。同时强调“根据义项区分 是辅助性的方法。,而且使用义项区分时也要充分注意关联场合的问题。关联场合是指 连词,“具有预示衔接功能,它们并不能单说,而是必须与前面的句子相响应,或者必 须有后续句。 周刚( 2 0 0 2 ) 认为,采用这一标准有其合理性,但是把“关联场合 仅限定于连词 所具有的功能,表述上不够严密。此外,“有些公认的连词如既、即( 即使) 虽 就总是出现在主语之后。 因此认为这一划分连词的综合标准还是有局限性。 张志公、李泉等学者们对连词和副词的语法作用有比较一致的认识。认为连词起连 接作用,副词起修饰作用。但是难以具体操作。 周刚( 2 0 0 2 ) 中提出:连词与副词的纠葛,实际上是关联连词和关联副词的纠葛, 纠葛体现在:1 、位置,关联连词可以在主语前或者主语后出现,副词也可以在主语前 或主语后出现;2 、功能,关联连词和一部分关联副词都具有关联功能。他从句法功能 和语义功能两方面对连词副词进行区分。指出向“宁可”、“幸亏 等2 7 个词可以作为 连词和副词的兼类,出现在关联场合的是连词,出现在非关联场合的是副词。 2 与介词划界的标准 连词与介词的纠葛只要集中在少数词语的归属上,如:“和、跟、同、与”,“因为、 为了、由于 等。前人采用单一或多种标准加以区分。 马建忠为认为:“凡虚字用提承转推字句者日连字 ,“凡虚字用以连实字相关之义 者日介字 。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中提出,表主从关系的,叫做介词;表衡分关系 的,是联词。 黎锦熙认为,连词是“连接词和词、语句和语句以表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 而介词则是词和词的偏正关系,介绍“实体词( 名代词) ”给“述说词( 动、形) ”“在 单式句( 内部) 的主从结构中起介绍作用的词。 。参见齐沪扬张谊生陈昌来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安徽教育出版社,2 0 0 2 ,1 9 8 - 2 0 0 页 3 胡裕树在现代汉语( 重订本) 中提出两条区分标准:一是前后两个有关部分能 不能互换,能互换的是连词;二是前边能不能加状语,能加状语的是介词。 邢福义( 1 9 9 7 ) 指出:“如果是介词,前边已经出现或者可以出现副词等状语形成 分,如果是连词,组合单位后边已经出现或者能够出现总括副词都。 但他又指出, 还需要结合语境来判别。w 3 与关联短语的划界 , 连词应与短语词划界,以吕叔湘为代表。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则把“看 样子”、“谁知道”等连接性短语词明确归入连词,只是在词条上加了“短语词 标注。 笔者认为,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分类的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或特征,而不是词汇 意义。划分词类要做到基本上“词有定类、类有定词”,“一词多类 的情形是会有的, 但是不应该有大量“跨类的词。连词和关联副词、一部分介词的纠缠现象是正常的, 不可能一刀切,但我们主张利用形式和语法功能相结合的鉴别方法,给连词确定范围。 ( 四) 连词的语法特征 黄盛璋、邓福南、史有为等在考察连词的语法特点后分别提出了连词与其他词类的 功能标准。邢福义的观点很有见地,他指出: 1 连词具有纯连接性。 连词只起连接作用,不起修饰作用,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凡是有修饰作用、充当了 句子成分的词都不是连词。 2 连词具有双向性或多向性。 连词总要同时关涉两个或几个语言单位。在句子中,只要有连词出现,不管是单个 使用还是配对使用,都一定可以找到它所同时关涉的两个或几个语言单位。凡是只有单 向性的词,即可以不在两个单位之间起作用的词,不是连词。 3 连词在连接分句时,可以用在主语前边。 比如,用于前分句的“如果、因为、虽然、不但 等,既可以用在主语后边,也可 以用在主语前边。又如,用于后分句的“那么、所以、但是、而且 等,如果分句出现 主语,就会用在主语前边。连接分句的关联副词不能出现在主语前边。 ( 五) 连词的分类 关于连词分类,前人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连词作了多种不同分类。概括起来,主要有 以下三种分类方法。 。参见齐沪扬张谊生陈昌来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安徽教育出版社,2 0 0 2 。2 0 1 2 0 2 页 4 1 按意义标准分类 以马建忠、杨树达、黎锦熙为代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根据连词在连接语 言单位所表示的关系,把连词分为表示联合关系和表示偏正关系两大类,再从表联合关 系的连词里再分出表示并列、递进、选择关系等连词,从表示偏正关系的连词里再分出 表转折、假设、条件、因果关系的连词。张斌、张谊生( 2 0 0 0 ) ,张宝林( 1 9 9 7 ) 也持此观 点。 2 按照形式标准分类。 以吕叔湘、朱德熙、史有为代表。吕叔湘( 1 9 9 9 ) 根据连词在句中的使用情况将其分 为三类:可以合用也可以单用的,如“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可以合用也可以单用后一个的( 单用前一个的较少) ,如“不但而且 、“既然 就”、“要是就 等;一般要合用的,如“越越 、“一边 一边 、“一就”等;朱德熙( 2 0 0 0 ) 根据出现的位置把连词分为只能出 现在前一分句里的丘,如“虽然、要是、如果、假使、不但”等;只能出现在后一分句 里的丘,如“但是、可是、所以、然而、而且等:张宝林( 1 9 9 7 ) 根据连接的语言单位 的不同,把连词分为连接词与短语的连词,如“和、同、与、跟、而、并”等;连接分 句与句子的连词,如“与其、不如、于是、要不、不过、只要、不论 等。 3 按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标准分类 代表人物是陆俭明、胡裕树、张宝林、胡明扬。这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交叉使用。 首先根据意义的不同把连词分为联合连词和偏正连词两大类,联合连词下分表示并列、 承接、递进、选择等关系的连词,偏正连词下分表示因果、转折、条件、假设、让步、 目的等关系的连词。其次根据连接的语言单位的不同把连词分为连接词语短语和连接分 句与句子的两大类。连接分句和句子的又分为只能连接分句的和既可以连接分句,又可 以连接句子,还可以连接段落的两小类。 二漳州方言连词研究现状 方言语法研究远远落后于语音、词汇的研究。在闽南方言语法研究中,词法研究比 较深入,词法研究偏重于构词法的研究。关于闽南话虚词的研究,大多数成果是倾向于 对介词、助词和语气词的具体分析。至于连词,还未引起学者们足够的重视,也未见到 专门研究连词的论著。漳州方言连词的研究,目前散见于以下专著和工具书中。 ( 一) 专著方面 周长辑闽南话与普通话( 1 9 9 1 ) 一书中介绍普通话与闽南话在连词方面的不同 点。但只例举三个闽南话连词“合 ( 相当于普通话的“和 “而”) 、“又”( 相当于普通 话“而 ) 、“抑是 ( 相当于普通话“还是“或者”) ,对这三个连词分别附上一两个例 句加以简要说明。他认为:普通话连词,多数说法闽南话也可以接收过来,只是语音形 式不同。书中列表把1 0 组普通话连词和相对应的闽南话连词排列在一起比较,目的是 揭示其语音形式的不同。1 0 组普通话连词是:“不但而且( 还,又) 、要么要 么、宁可也不( 也要) 、既然那么( 就) 、无论( 不论) 还是、 不管都( 也) 、只有才、除非才( 不、否则) 、假如( 如果) 就( 也) 、哪怕( 也) ,准确地说,这1 0 组是关联词语,包含连词和副 词。其相对应的闽南话也是如此。 杨秀芳的台湾闽南语语法稿( 1 9 9 1 ) 一书中词类一节介绍了连词,书中把连词 称为连接词。她对连词的功能和位置作了简要的介绍,“连接词是连接两个以上词组或 句子的词,在句法结构上,它可能位于两个句子中间,也可能在句子之内的词组和词组 之间。它的位置通常在主语之前,有时也放在旬中副词的位置或介词的位置,使它看起 来像个副词或介词。它的功能主要在标明词组或句子之间的关系。 书中对“合 作了 连词、介词用法的简要分析,给下列词“不过、( 也) 无、了后、尾后、连尾手、就是 才会、连也、准讲口、愈愈、除非也无 例举了例 句并标音。 漳州志卷( 四十九) 方言词汇部分列出虚词词条,但未作分类,在语法一节 提到“着 字可用作连词,表示“一就 。如:坐着怀爱佰起来( 一坐就不爱 站起来) ;确未着哆相拍( 动不动就要打架) ;互伊气着会死( 被他一气就会要命) : 倚着真久( 一站就是很久) 。连词“合 有普通话“和的意义,如:着下米合盐( 要 下米和盐) 。“合 又有普通话“而且 的意义,如:肥合白( 又白又肥) ;好胆合厚 力( 敢于而且有办法) 。 以上三部书都对闽南语的连词进行了探讨,准确地说他们探讨的是关联词语。关联 词语主要是连词以及与连词相配的副词。在讨论中,连词和副词划不清界限,导致了把 连词的界限扩大了,混淆了连词和关联词语的概念。三部书所探讨的连词数量少,加起 来不足三十个,如果经过筛选的话,所探讨的连词数量就更少了。三部书对连词的语法 功能的探讨是很简略的,仅仅是附以例句或者加上简要的分析。 马重奇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 2 0 0 2 ) 一书中单辟一节,对闽台闽南方言代词、 介词、连词、副词的词类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书中把连词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 选择连词、因果连词、转折连词、假设连词、让步连词、条件连词八大类。除了对闽南 语的若干地方方言连词进行共时比较外,还简要地进行了贯穿古今的历史比较。 6 在对闽台闽南连词排列对比的基础上,或是进行了源流的探索对比或是进行横向比 较总结,或从音韵角度分析彼此的联系。比如,论著中指出台湾话中的“共 和“合 在方言使用得比较多。“共 在古代汉语里经常作为连词。在选择连词中,各地方言不 论使用形式如何,各支闽南方言用来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发音时都有主要元音 a 】,“抑 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可以用作表示抉择的连词,相当于“或是 、“还是,带有古代汉语 遗留性质。在因果连词中,闽南方言的因果连词侧重于表示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在转折 连词中,台泉厦三地的因果连词方音基本接近,语法意义相当于普通话的“不过 。潮 汕话的“倒转,颠倒 由实词虚化而来。假设连词中,“若”、“苟”“设使”都是古汉语 词汇。这些研究发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闽方言连词提供了资料。 但是,漳州方言连词只有表示并列关系的“甲”和表转折关系的“抑( 是) 两个 词出现在该书的分析比较中。由于作者是在闽台闽南的大范围内进行探讨,所以并没有 把视点聚焦在漳州方言连词这一范围内。如果对漳州方言连词更清晰深入地探讨,必将 进一步促进闽台闽南方言的连词比较研究。 下表是该书所排列的与普通话相对应的闽南语地方方言特有连词。( 见下页) 7 并列连词 选择连词 因果连词转折连词假设连词 递进连词 和跟还是( 或因此 却反而否则 盘 目 并且而且是) 因为所 虽然但是如果就 通 话 以 即使也 共及兼 毋是就是 所致即却若着 和亦有虽然毋拘安呢 厶 是抑是 口 又恪毋即就是亦是就 湾 毋是便是 话 又又 a 罔a 不拘卜是就 抑 n 磊n 五 若无( 或 毋) 漳 甲抑( 是) 州 话 合( 甲)抑( 是)既然赫怀过( 也) 无 厦 恪就( 着)若是着 门 怀但野着是则设使着 话 厶 敢若就( 着)怀但恪石 准讲吗着 泉甲犹( 犹是)( 虽然) 若 州 话 母若恪 晦拘若( 是) 就 龙 甲苟设使 m 石 话 合共呀晤里合哩哩做 潮 头头倒转颠倒 a ( 是) 汕 唔单( 唔清,( 虽) 是 n a ( 是) 话 唔肯) 是口旦 a 唔 a 无 还 8 ( 二) 工具书方面 厦门方言词典( 1 9 9 8 ) 、闽南方言大词典( 2 0 0 6 ) 和闽南话漳腔辞典( 2 0 0 7 ) 是研究闽南方言的三部词典。各个词类散见于音序各个角落,词典关心的是每一个词的 词汇意义,对语法功能的描写往往不够详细。连词也不例外。如:若无,闽南话漳腔 辞典4 2 2 页解释:如果没;如果不。否则;要不然。至于“若无 和的语法 功能有何区别则不提。实际上,“若无”和都可用于表示假设条件的复句中,但是 “若无”只能置于前一分句主谓之间,假设一种事实不出现,由此推出可能出现的结 果。如:人读册,真多代志拢怀知影。( 人如果不读书,很多事情都不知道。) “若无 一经组句都要变调,无b 0 1 3 变为b 0 2 2 。而若无置于后分句句首。若无”的无” 不变调,也可单说“无 。“若无”表示假设兼转折,后分句推论出在另种选择下可能 出现相反的结果。食勿会了哕收下冰箱,会变质去。( 吃不完就放进冰箱,要不然会变 质了。) 要去学校着挂校徽,门卫怀奉入去。( 要去学校要戴校徽,要不然门卫不让进 去。) 闽南话漳腔辞典附录“义项分类索引”,对漳州方言的词汇进行分类,按照名 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编写出分类 索引,索引说明中提到“因义类交叉,编者按个人的思维习惯归类 。可见其分类只是 一种大致的分类。其附录“义项分类索引所列连词的数量有8 1 个,辞典正文例举相 关的例句。但对所列的连词如何界定,及其它们的语法特点是怎样的都尚未详细地探讨。 以上所述大致反映了前人对漳州方言连词的研究状况,前贤们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有 很大的启发意义,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建立了较好的基础。由于连词是语法系统中较小的 子系统,现代汉语对连词的语法研究较简略泛化,这也间接地就造成方言连词研究的不 足。几部书虽对闽南方言连词作了探讨,但只是局部的、有所侧重的描写,对闽南话连 词的范围、功能、用法等等尚未作全面的深入的描写和分析。整体而言,目前关于漳州 方言连词的研究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的系统性不强。正因为系统性研究不够,导致 诸如以下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1 漳州方言连词如何界定和分类? 2 漳州方言连词的特点是什么? 3 漳州方言连词与普通话有什么异同? 正因为存在着上述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漳州方言连词的使用情况作一个 比较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以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本文描写的漳州方言连词主 要指漳州市芗城区口语中能听到的连词( 只要当地有人说且多数人认为是本地用法的均 9 包含在内) 。 三语料选择 连词研究,建立在对语料的分析和整理基础之上,语料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 结论的可靠性。因此,我们在进行连词研究时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选择有代表性的语料。 本文的语料来源分为两种:一方面,我们从厦门方言词典、闽南方言大词典、 闽南话漳腔辞典、闽南语8 0 0 句这几本书中选择适当的例句,在相同例句的基础 上展开新的分析,有利于学术的传承;另一方面,本文也根据讨论的需要尽量多地从漳 州口语中采集相关的例句。作者本人说漳州方言,一直在漳州生活、工作,在收集和鉴 别口语资料方面有便利条件。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学术意义 ( 一) 研究方法 进行漳州方言连词的研究,通过对连词具体用例的分析比较,发现不同连词的不同 语义和语用特点,同时还通过用例分析来探索复句的句式特点和连词的结构特点。为了 达到以上目的,我们在借鉴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研究方法: 1 描写法与归纳法 研究语法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语法现象中隐含的内部规律,但前提是对语法现象进行 全面而准确的描写。详细而准确的描写是深入探讨语法规律的基础,在描写时尽可能反 映实际口语状况。在充分描写的基础上,归纳连词在具体用例中的使用特点。 2 共时与历时比较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充分描写的基础上,通过共时比较,发现漳州方言连词和普通 话连词的异同。漳州方言不同的连词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体差异,通过共时比较,我 们才能更清楚地认识不同连词的不同语用价值。通过历时比较,探寻漳州方言连词的产 生和发展过程。 3 其他方法 在充分描写漳州方言连词使用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句法、语义、语用、逻辑等层 面的分析,以此来达到对现象的深层次把握。 ( - - - ) 学术意义 本课题通过对漳州方言连词进行多侧面的考察分析,力求全面揭示漳州方言连词的 语法规律,揭示普通话连词与漳州方言连词的异同,为闽南语区的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 教学提供参考,为探寻漳州方言乃至闽南方言的连词语法规律提供参考。 l o 第二章漳州方言连词的范围和分类 一漳州方言连词的界定标准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分类的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或特征,而不是词汇意义。关于 连词的定义,我们借鉴学术界现代汉语普通话研究的成果。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 代汉语( 2 0 0 7 ) 指出: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 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在确定漳州方言连词范围时,我们主张采用以 功能和意义相结合的鉴定标准。划分连词的功能标准是:具有连接性,具有双向或多项 性。连接前分句,位于主语前或主语后,有预示后分句的作用;连接后分句,位于后分 句句首,有呼应前分句的作用。此外,还采用一些辅助标准:词汇意义虚化。不充 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二漳州方言连词的甄别 按照以上的鉴别标准,我们试着对闽南话漳腔辞典“义项分类索引 的8 1 个连 词进行一番甄别,8 1 个连词具体如下( 按辞典的排列顺序) : 抑怀、抑怀咯、抑( 若) 无、抑、抑无、抑若、抑作、抑使、抑是、别作、别作哩、 比论、比在、半怀成、不( 而) 过、要仔准怀、要无、要恪、要若、要 是、要做、要知、无勿会、无恪、无管、无怀、无煞、莫讲、角讲、像 讲、七八、东西、致到、甲若、甲是、到甲、假、恪讲、过过、 硬、以、沿头沿头、掠作、连、另、另外、哕、哕是、怀无、怀但、怀拄、怀 过、怀甲、怀乾若、嘛甲、若 n a 2 2 、若( 要) 是、若无、若甲、若恪、若作、乃、设、 设使、虽、虽罔、天下间、有无、有无、完头完头、则、就安乃、 就使、作哩、自安乃、齿卒在、准若、准是、准做、准讲、若 z i a k l 2 1 根据连词的语法功能,经过比较辨别,8 1 个连词中我们排除以下的词语: 1 熟语固定格式( 3 ) :、七八( 七讲八讲) 、东西( 东看西看、 食东食西) 、有无( 有七无八、有耳无嘴) 2 短语固定格式( 3 ) :半怀成( 半死怀成活) 、要仔准怀( 要红 仔准怀红、要行仔准怀行) 、过过( 过火通过) 3 句式格式( 3 ) :有ig 无、无雅、无怀 4 其他( 1 1 ) :致到、哆、则、乃、以、若 z i a k l 2 1 、假、虽、设、另、另外 以上这些不属于连词,我们做如下分析: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增订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7 2 9 页 1 1 在漳州方言词汇中像“七八、东西、有无”之类应属于 熟语固定格式。它们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关系都是固定的,举个例子,“七八 可嵌入两个相同或相近的动词,如“七除八扣,七念八念,表示反复的动作;也可以 嵌入两个相同的形容词,如“七早八早、七老八老”,表示强调。熟语的语意具有融合 性,不等于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如“有天无日头”比喻暗无天日,“叫东叫西 是支使来支使去的意思。 而像“半长怀成短、要红仔准不红、要行仔准不行”是种口头短语的表达格式, 这些表达格式有实在的意义,如“半怀成”表示两边都够不上。“要仔准 怀 表示既像又不像或态度不确定的意思。短语固定格式“过过”,中间可嵌 入单音节动词,第一个“过”是介词,第二个“过 是动态助词。如“过荡过 ,表示 用水冲洗过,不表示逻辑关系。 “有无”是方言疑问句特殊格式,相当于普通话“吗 句式,如:汝有去 无? ( 你去了吗? ) 饭有食无? ( 饭吃了吗? ) “无勿厶、无怀 是紧 缩复句的固定格式,是由副词充当的。 “致到 一词,闽南话漳腔辞典解释为:致使;以致。普通话的“以致 是公 认的连词,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张斌的现代汉语虚词 词典等均有收录。“致使”张本有收录,也是连词。例句: ( 1 ) 由于字迹不清,致使信件无法投递。 ( 2 ) 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圆 普通话“致使、以致”位于后分旬句首,连接前后两个小旬。两个词都表示因果关 系,前承原因后接由此造成的结果。这种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所不希望的结果。 从词汇意义上说,漳州方言“致到”和普通话“致使:以致”意思相同,“致到 应属 连词似乎不容置疑。其实不然,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对照连词的语法功能,漳州方言 “致到”并不具备连词的功能。见例句分析: ( 3 ) 汝哕是不听人劝,甲会致到今仔日的地步。( 你就是因为不听人家劝,才会导 致今天的下场。) 漳州方言“致到 位于后分句句中,连接的是短语。“今仔日的地步 是定心词组 充当“致到的宾语,“致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