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比较法和实证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当今我国高职教育 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综合性的改善措施,以期提供 有益的借鉴与启示。论文首先以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内涵为起点,通过与中职教 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出其独有特点,进而阐述了中外高职课程 设置的历史沿革及其相关理论渊源。其次对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详细描述并充分挖掘了造成其不合理的根源。最后重塑了我国高职教育课程 设置的原则,并分别从目标定位、适应市场、内涵发展、纵横协调、师资保障、 合理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改善措施。 i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改善 a b s t r a c t i nt h i st h e s i s ,ie m p l o ys e v e r a la p p r o a c h e ss u c ha sd o c u m e n ts t u d y , 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 d r , a n d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s t u d y c o n s i d e r i n gt h ep r o b l e m st h a te x i s ti nc u r r i c u l u m p r o v i s i o no f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 , ia n a l y z et h e m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a n db r i n g f o r w a r da u - r o u n di m p r o v i n gm e a s u r e so f f e r r i n gr e f e r e n c ef o rp r a c t i c a lu s e f i r s t l y , i e x p l a i n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c u r r i c u l u mp r o v i s i o no f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 , a n a l y z ei t so w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c o n t r a s tt oc u r r i c u l u mp r o v i s i o no fs e c o n d a r y 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a n dg e n e r a l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 a n ds e tf o r t hi t sh i s t o r i e sh o m e a n da b r o a da n di t sc o r r e l a t i v et h e o r i e s s e c o n d l y , id e t a i l e d l yd e s c r i b et h ep r o b l e m s t h a te x i s ti nc u r r i c u l u mp r o v i s i o no f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a n ds e a r c ho u tt h e r o o t sw h i c hb r i n go i li t si n c o n s e q u e n c e f i n a l l y , ip r o p o s et h ep r i n c i p l e so f c u r r i c u l u m p r o v i s i o no fh i 曲e r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 , a n di t si m p r o v i n gm e a s u r e sf r o mt h e a s p e c t so fo b j e c t i v eo r i e n t a t i o n ,m a r k e ta d a p t i o n , c o r m c t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h a r m o n y i nl e n g t ha n db r e a d t h , t e a c h e r ss a f e g u a r d ,r e a s o n a b l ee v a l u a t i o na n ds oo i l k e y w o r d s l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 c u r r i c u l u mp r o v i s i o n m e l i o r a t i o 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 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 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如不实,本 人负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2 0 0 7 年3 月2 6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河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 国学术期刊网(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 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 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布( 包括) 授权河海大学研究生院 办理。 论文作者:0 0 7 年3 月2 6 日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一) 问题的提出 1 、研究背景 一、绪论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加紧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到 来,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利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内容的技术含 量越来越高,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需求更多的“下得去、留得 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正 是肩负着这一历史使命的生力军。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有1 0 9 1 所,占全国高 校的6 0 9 ,在校生数7 1 3 万,占高校在校生4 7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 在高等教育中已占“半壁江山”。在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规模扩大的同时,高职的 发展思路也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而进一步明晰。2 0 0 2 年起教育部召开了一系 列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经验交流会,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 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三次全国 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 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 村急需的专门人才。”2 0 0 5 年1 1 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 决定中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 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决定明确规定“到2 0 1 0 年, 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 会输送1 1 0 0 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以上情况表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 o 中国教育报 北京2 0 0 6 年8 月4 日第l 版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并未能有效缓解我国高技术人才需求紧缺的现状。高 技术人才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 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 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近两年来各种资料显示,高技术劳动者在就业市场 上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技师和高级技师全线短缺而且地区分布失衡。中央办 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 0 0 6 年3 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 见就明确指出: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 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 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雨后春笋般的各高职院校的出现固然让人欣喜,同 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经历了二十余年发展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然面临巨 大的挑战。挑战的归宿点就是如何有效解决我国高技术人才需求紧缺的问题。这 是两者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矛盾体,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和同时期 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对高职教育进行全面改革,而改革 的关键就是课程。“课程是直接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纽带,是确定教育内容 和教学方法的基础。”。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定位、教育理念的转变、甚至 高职教育的全面改革都要落实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上来。 2 、问题的产生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创新是高职课程变革的重要环节。高职课程设置的性质 和特点,决定了高职教学的特点和效果,是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果和同 时期社会需求之间矛盾的主要途径。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 创办的,课程设置建设工作起步较晚,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出现了许多亟待解 决问题。 ( 1 ) 我国高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带有中职教育发展的惯性,又与普通高等教 育有一定的依附关系。这两点决定商职课程设置依然存在着中职教育和普通高等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 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 0 3 p 2 0 4 ,2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课程设置的烙印。 我国高职院校是2 0 0 0 年开始在数量和规模上快速增长的。其创办背景极其 复杂:在办学主体上,有政府主办( 包括省属高职和市属高职) 、社会办学、企 业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等;在办学形式上,有依附型高职( 二级学院) 、转向型 高职( 原高专转向高职) ,合并升格型高职等,尤其是合并升格型高职最为复杂, 其构成成分有职大、电大、成人高校和中专技校等。这些学校发展到今天,各方 面的条件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其办学理念、人才培养 模式及课程体系等方面依然具有中职教育的痕迹。升格为高职后,就“另起炉灶”, 把高职经验作为完整的终结性教育,想完全割离与中职教育的联系。在实训条件 方面,基础比较薄弱的高职院校的原有的实训设备如同鸡肋,只能修修补补,更 不具备造血功能。主要资金大都投向校园建设,致使新增设备困难。这种情形难 以保证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师资上,由于体制的原因,都基本全部保留。 虽然最近两年补充了大批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但是操作水平仍有待提高。这 给高职教师结构的调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当现在高职教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的 时候,人们不得不开始审视中高职的联系问题。如何做到既要摆脱高职教育体制 方面具有的中职教育痕迹,又要保持两者的合理沟通? 对这个论题的研究是紧迫 的,又是长期的。 高等职业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孕育发展与普通高等教育有 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高职教育在发展初期,也试图借鉴和参照国外成功经验,但 是由于国情的巨大差异,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的。于是在高职教育探索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向普通高等教育模式靠拢,所以对两者关系问题的探讨一直不曾中 断。在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上有时难以做到事实上的区分,致使高职培养目标模式 在不断定位。尤其在课程设置的课程论取向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当前比较有影 响的课程论有如下三种:学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和结构课程论。尽管我国普通 高等教育在进行大力度的课程改革,但实践中其课程设置仍然以学科课程论为引 导,因为其培养目标仍指向于掌握系统知识的研究型人才。而高职教育的课程设 置在长期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方式后,目前已经站在了十字路口。既不 能割断受教育者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又要注重其操作能力的培养。由此引发出对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中课程模式选择问题的讨论。选取什么样的课程模式才能节省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职教育资源,缩短人才周期,同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高 职课程改革的核心。 ( 2 ) 经济体制的变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高科技、新产品、新工艺的 出现给高职教育及其课程设置带来了新的挑战。 作为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等不可分割的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应该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同步,以配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只是培养目标要考虑到相 对稳定性,而课程设置更具灵活性。反之,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迁和科技发 展也迫使高职教育及其课程设置作出相应的变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的特点是 规模大,速度快,并且宏观形势复杂、区域差异大、产业水平多样,这决定着高 职教育及其课程设置同样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对 高职教育本身进行合理定位,同时要求培养目标,尤其是专业培养目标要合理, 要考虑到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时期的差别。不能再采取过去“一刀切” 的做法。但是如何才能做好这项工作仍需要探究和实践。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 高科技、新产品、新工艺的出现要求高职教育课程设置要具有灵活性,以提高其 市场适应力。这些情况无疑会涉及到高职课程设置方面的市场( 或行业) 分析, 新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课程内容的整合更新等诸多要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 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迁和科技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要求高职课程设置 不能够一劳永逸。这给课程设置的过程监控及定期评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3 )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对高职课程设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高职教育要得到实质性的发展,首先要突破传统职教观念的束缚,建立现代 高职教育理念。 首先,高职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长期以来,我国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思路 使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激增,促使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社会对高职教育结果 的判断是以能在一定时期内培养出的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规模为标准。这导致了 高职教育的办学观念上具有传统的阶段性教育性质,即把高职教育当作获取就业 资格的手段,就是为了满足同时期的市场需求,不需要受教育者再进行学习,教 育阶段因此具有一劳永逸的特性。然而,在科技变化日新月异,岗位流动频繁的 今天,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引领高职教育发展。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正是弥 补这种缺陷的良方。终身教育理念是由法国人保罗朗格朗提出的,就是人们应当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把工作和学习有效结合起来,教育应贯穿人生的整个过程。国际2 1 世纪教育委 员会把终身教育理解为人们进入2 l 世纪的钥匙,以此应对迅速变革的世界向教 育提出的挑战,他们认为终身教育超越了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的区别,它是 适应职业界的需要和控制不断变化的个人生活节奏的条件,显然,这种理解在终 身教育与职业需要之间找到了联系毋。事实上,终身教育观念体现的就是可持续 发展观。不可质疑,现代高职终身教育观念为高职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问 题就是高职课程设置如何才能体现终身教育观念。 其次,课程理念的探讨。 高职教育自孕育发展以来,对课程的改革从来没有间断过,但课程改革理念 却经历了几次较大的调整。最初是以单纯的“技能本位论”,强调高职课程要针 对某一行业的具体需求来开发和设置课程,它满足的是受教育者“一次性就业” 的需求。到世纪之交,高职课程改革理念转向了“能力本位论”。“能力本位论” 是相对于“学科本位论”而言的,强调以能力为中心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更好地实现个人职业的转换和持续发展。现在,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当前高职课 程改革理念应以“综合素质”为本位。所谓“综合素质”,除了职业能力素质外, 还包括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生活素质等,主要强调的是高职教育要培养出全面 发展的人。综合素质为本位的课程改革理念的确立,要求高职课程设置要解决专 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职业技能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等等课程设置中出现 的多种矛盾。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高职课程设置方面亟待解决和反思如下问题:l 、如 何在课程设置中体现现代高职教育理念? 2 、如何定位高职教育本质及专业培养 目标? 3 、如何进行课程设置市场分析和建立长效评鉴机制? 4 、如何解决高职与 中职、普通高校课程设置方面的联系问题? 5 、如何选择课程模式和调整课程内 容? 6 、如何改善师资结构等课程设置保障体系? 等等。 o 杨启亮如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谋求职业教育的发展? ) 职教论坛 2 0 0 3 1 3 p 2 7 5 一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二) 研究现状及意义 1 、研究现状 ,高职课程设置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和国外有很大的区别。国外具有高职教育性 质的院校出现较早,所以其相关研究较多。如北美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不断展开 的对c b e ( c o m p e t e c y b a s e de d u c a t i o n ) 和d a c u m ( d e v e l o p i n gac u r r i c u l u m ) 课程模式的讨论;澳大利亚政府推出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架( n a t i o n a lt r a i n i n g f r a m e w o r k ,n t f ) 和t r a i n i n gp a c k g e ,引发了对t a f e 学院职业证书获得方式和 教育体系的衔接等诸多问题的论述;尤其对波及范围较广,对我国高职课程产生 影响的德国双元制( d u a l e ss y s t e m ) 课程体系的论述和研究最多。事实上,由 于体制和国情的原因,国外对高职课程设置领域的研究体现出了极高的务实性, 主要是结合当地情况去做有针对性的研究。这在许多外文著作和刊物上都能体现 出来。 而我国高职教育是8 0 年代萌芽,真正规模性的发展开始于9 0 年代辰期。所 以对高职课程设置的研究晚于国外。这也是我国高职课程设置国际比较和借鉴方 面文章较多的原因。通过对权威期刊网站即中国期刊网的模糊搜索,我们不难发 现:与高职课程设置相关的文章有2 0 0 0 多条,其中1 9 9 9 年以前的只有2 0 0 多条, 其中2 0 0 3 年以后的占总体的7 0 9 6 左右。说明真正对高职课程设置大范围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最近几年。这些相关研究的论文从内容上看可划分为如下三类: 一是高职课程设置国际比较和借鉴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戴维论述的高 等职业教育实训课程的国际比较,例举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发达国家 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课程情况;王明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 比较,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所涵盖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实 践教学等问题进行国际比较与研究;黄鸿鸿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国 际比较,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进行初步的国际比较研究,涉及专业设置 与课程教学体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与特征;姜本红国外高职教育公共文化课 程设置的经验借鉴与启示,探讨了国外职业教育中公共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发 展趋势,等等。这类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国外的课程设置的相关情况,对我 国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是高职课程设置国内具体经验介绍类。被检索比较多的有:黄晓彤写的论 模块式课程设置在高职英语专业中的应用,根据高职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社 会需求,提出了“语言模块+ 专业模块+ 综合实训模块”的课程模式;彭玉高高 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提出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应把握的原则和 处理好几个关系;石锦芸关于高职汽车维修类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对高职 汽车维修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整合提出建议。另外还有王珉写的论高职服装设 计专业梯形课程模式的建设;王技德的甘肃省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与 对策研究,等等。这类文章主要结合具体的案例展开分析并提出响应的改善措 旌,属于实用性比较强讨论。 三是高职课程设置的一般分析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盛新关于高等职业 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中存在的盲目性、缺 少特色和灵活性等问题,从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方面提出了建 立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体系的总体构想;杜彦玲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课 程的内涵,分析了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征,提出以能力培养设置课程的观 点;许鸿起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与要求,指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紧 迫性,建议在设置课程的具体操作中,应正确把握知识、技能结构要求的关系与尺 度。这类文章虽然属于综合分析,但是由于篇幅所限,也只能从总体出发去把握 局部问题。 在著作方面,关于课程( 学科课程) 方面的论述比较多,如钟启泉所著的现 代课程论;丛立新所著的课程论问题;郝德永所著的 课程研究方法论; 袁振国所著的 教育新理念,等等。这些著作虽然不是主要面对高职教育,但 是对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因为著作周期比较长的原因, 相对而言对改制课程设置论述的专著不是太多,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王前新和 卢红学在 高等职业教育学第六章论述了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的选定前提和原则, 并简要提出了其课程体系构建原则。王明伦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第九章中 论述了高职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并提出了其观念定位、目标定位及结构模式 定位等问题。蒋乃平在宽基础、活模块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课程模式的构建 观念。教育部高教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合会在2 0 0 4 年联合开发出了一套“银 领工程系列”专著,在其中的点击核心一书中阐述了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课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程开发的问题。除此之外,许多职教学者如黄克孝、董大奎、李宗尧、吕鑫祥、 周明星、石伟平、李蔺田、刘春生、李守福等人也都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 践中写出许多职业教育方面的专著,课程设置方面作了大量的探讨。通读这些专 著后可以看出,大都把高职课程设置方在课程讨论的一个点来论述,而且以概要 的形式出现,缺少较为全面的具体分析。 2 、研究意义 从上面对高职课程设置研究现状的阐述不难看出,国际比较借鉴及经验介绍 多,而相关理论研究少;单项研究多,综合研究少;模式研究多,评估研究少。 所以本论文企图在原由研究的基础上,在综合研究的同时,又重点研究人们关注 的焦点问题或政府文件特别突出的问题,挖掘新出现的问题或重新提出的问题, 以期探索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改善措施。本论文对促进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 健康发展,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建设和管理的新路具有一 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理论上,阐述了反映现代高职课程设置特征的可持续发 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这些理论介入到高职课程设置当中,会 “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其进行根本变革。在实践上,对高职课程设置措施的 探讨能对一些高职院校提供有益的参考。 ( 三) 研究范围及研究思路 目前我国高等职职业技术教育( 本文简称为“高职”) 共有六类:职业技术 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教育、五年制高职班、民办高职以及部分普通高 校承办的高职班。其中,最能代表我国高职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是职业技术学院和 高等专科学校,总称为高职高专教育。本论文研究的范围就是两年或三年制的高 职高专课程设置。主要涉及的范围是我国高职课程设置过程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 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和相应对策。 在研究思路上,主要遵循“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模式。本文以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概论作为研究的起点。首先阐述了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内 涵,并通过与中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出其独有特点。通过 对比,能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高职课程设置与其他类型课程设置的区别和联系,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对其合理定位打下基础。其次阐述了中外高职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尤其在对 国外高职课程设置历史沿革的阐述上,打破了一般仅对某个国家的研究惯例,而 是从总体上综合把握,便于人们认识世界范围内高职课程设置的共性。概论的最 后提出了相关理论渊源。从系统的观点、全面发展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 研究,体现出现代高职课程设置的发展趋势。本文着力挖掘了我国高职教育课程 设置中出现的问题,并逐点进行详细描述和原因分析。论文的核心部分是提出对 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改善的建议性措施。在对现代高职教育的本质定位的基础 上,重塑了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并分别从适应市场、内涵发展、纵横 协调、师资保障、合理评价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以理论和实践为基础、以宏 观和微观相结合,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改善措施。 ( 四) 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展开研究。 文献研究法: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 认识的方法。本文通过查阅高职课程设置的相关资料,从中分析总结出国内外高 职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等。 比较研究法;就是将所获取的不同研究材料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点,以 利于研究的深入。本文将观察、访谈、阅读等获得的大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总 结出国际问、校际间高职课程设置的异同点,以利于对高职课程设置中出现的问 题作出更深刻的分析。 实证研究法;就是对某一研究对象进行长期的、连续的观察调查,分析成绩, 找出不足。本论文选择了高职教育发展较好的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选择了港 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课程设置作为案例,分析其课程设置的优点和有待完 善之处,来验证理论的真伪。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概论 ( 一)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1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内涵 ( ”课程、课程论和课程设置 课程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和微观的教学实践联系起 来的一座桥梁。然而对于“课程”的定义,至今仍众说纷纭。我们不防把具有代 表性的定义例举出来。u n e s c o 认为“课程是按照其教学内容确定的,是为完成 预先确定的某项目标或明确规定的一组教育任务而组织的有一定排列顺序的教 育活动。一般的牛津词典都把课程( c u r r i c u l u m ) 定义为在特定学校内所学习或 教授的各学科科目的总和。这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狭义的课程定义。潘懋元认为: 教学内容极其进程的总和就是课程。中刘春生定义课程为:课程指学校按照一定 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口这是一个比较广义的课程概 念。王前新把课程定义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课程指学校为达到教育目标而 有计划、有组织编制的教育内容和进程的总和,即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 材;狭义的课程是指各门教育科学。以上每一种课程定义都是在特定条件下, 从不同的视角所作出的诠释。实际上,正是对课程的多重理解,才使我们对课程 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 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体系和内容结构的理论。长期以来形成的比较有影响的 课程论有如下三种:学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和结构课程论。它们的形成是不同 历史时代课程改革的产物,但是只到今天依然是高校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之一。 课程设置是教学内容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人才的规划,它把达到培养目标所 要求的教学科目极其目的、任务、内容、范围、进度和活动方式的总体规划体现 出来。课程设置是课程研究领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在实践上能够衡量所 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要求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课程设置是否合理, 。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9 1 p 3 4 9 。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 教育科学出版杜2 0 0 2 1 2 p 1 4 1 o 王前新卢学红高等职业教育学汕头大学出版社2 0 0 2 7 p l ? 8 。潘魅元新编高等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9 1 p 3 4 9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也是判定学校办学方向及效益的标尺。 ( 2 )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内涵 高职课程设置是课程设置的子概念。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是高职培养高级技术 应用型人才的总体规划,它把为达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教学科目及其目 的、内容、进度和实现方式等在总体规划中全部体现出来。 对于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以下问题应当予以关注和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 目标。理论上,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应当涵盖既有“高等性”又有“职业性”这一 层次的各类教育类型,既适应学历教育也适应非学历教育。另一方面,不同的专 业,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也会不同。所以,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定位不能盲目。 既要考虑到适应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又要考虑到人才培养的规律。高职教育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的要求。教学 科目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达成高职培养目标的关键,要走内涵发展的道 路,要体现出现代科技的新成就、新发展,要兼顾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教学 进度的要求。教学进度主要涉及的是课程门数和教学时间的的合理分配。在实际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其与教育目的方向上的一致性,要把握好难易程度在时间 上的分配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实现方式的要求。高职教学实现方式涉及因素很 多,诸如教学课程组织形式、各种形态的课程比例、师资条件、实训场地、教学 评估等等。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是一项总体规划。既要了解历史,又要预测未来; 既要合理借鉴,又要适时创新;既要把握细节,又要通盘谋划。 高职课程设置的基本依据,是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服务。 按知识结构设置课程,要体现加强基础理论,突出核心课程,反映出一定的知识 覆盖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按能力结构设置课程,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加强专业技术课程,开发隐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创业 能力等。在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中,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设计必须合理匹配,不 能偏颁。o 2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分析 ( 1 ) 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 。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4 1 2 p 1 5 9 - 1 1 -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商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层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和提升。因此两 者在课程设置特点上既有共性,也有区别。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课程设置特点的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两者 都着眼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职业教育 发展政策和“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一宏伟目标。第二,中、高职课 程的分类大体相似。两者课程类别从内容分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从 性质上分有理论课和实践课;从学习规定分有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第三,中、高职课程特征相同。两者都具有“定向性、适应性、课程目标的整 合性、评价标准的双重性以及课程实施的昂贵性”。第四,课程设置中,实训课 程比例较大,都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课程设置特点的区别也是非常明显的。第一,它们属于 同一教育类型的两个不同层次。无论是学科课程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实践能 力的性质和范围,高职教育都要比中职教育商一层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 9 9 7 年发表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它把培养技术员的中职学制定为3 b 标准; 培养技术工人的中职学制定为3 c 标准;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定为5 b 标准。也就 是说,高职教育课程学科内容的难度上了一个台阶。这与高职课程设置所体现的 培养目标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这种课程设置下,教学单位能组织起比较系统的学 习和实践,从而使其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该职业领域的高层次 人才。我们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来分析( 见表1 - 1 ) 。 表卜l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 水平) 考试专业类捌、资格名称和级别对应裘 惑 计算机计算计算机应信息系统 信息服务 。 软件机网用技术 级别层次、 络 高级资格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系统架构设计员 中级资格软件评网络多媒体应信息系统信息系统 测师、工程用、嵌入监理师、数支持工程 软件设 师式系统、据库系统师 计师计算机辅 工程师、信 。吕鑫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第l 版上海教育出版杜1 9 8 9 2 p 2 5 2 2 5 4 o 王前新卢学红高等职业教育学 汕头大学出版社2 0 0 2 7 p 1 7 9 - 1 3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助、电子息系统管 商务等方理工程师 面设计师 初级资格程序员网络多媒体应信息系统信息处理 管理用制作技运行管理技术员 员术员、电贝 子商务技 术员 资料来源: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 水平) 考试实篪办i 去) ,载中 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0 4 1 9 p 9 图表显示: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 水平) 考试划分为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5 个专业类别,并在各专业 类别中分设了高、中、初3 个级别的资格考试。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高、中职 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此种考试,才能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达到高、 中职教育目的的要求。一般来说,根据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由于 课程内容和能力结构等方面上的层次不同,中职学生适用于参加初级资格级别的 专业技术资格( 水平) 考试。相应的,他们应从事程序员、两络或信息系统运行 管理员、电子商务或信息处理技术员等方面的工作;高职学生适用于参加中高级 尤其是中级资格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 水平) 考试,他们将成为计算机方面的设 计师、工程师或监理师,也就是该职业领域的较高层次人才。 第二,高职有别于中职课程设置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同一种课程模式下课程 结构不同。比如,单科分段式课程模式( 亦称为“学科本位型”课程模式) 是国 内外较为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之一。单课分段式课程是指针对某一特定职业 或工作岗位的需要,以学科为中心进行的课程编制。其基本结构分为基础课、专 业基础课、专业课( 实习课) 三段。o 其课程基本结构如下; 中职学校课程结构:文化课专业t 5 一实习课 高职院校课程结构:基础课一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当然,单课分段式课程模式发展到今天,对职业教育的课程编制已暴露出它 。刘舂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 教育科学出版杜2 0 0 2 1 2 p 1 4 5 - 1 4 6 l ,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弊端。无论从哪一种课程模式来分析比较,中高职的课程结构都有明显的区别。 ( 2 ) 与普通高校课程设置的对比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它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都是实现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途径,两者共同构成了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但是,由 于两者教育培养目标及规格、学科体系建构、课程标准及类别等方面的不同,课 程设置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也有很大区别。 第一,课程设置所体现的教育培养目标不同。普通高校培养目标具有学科性、 学术性、研究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科学创新型人才以发展科学技术。高职教育 具有职业技术性的特点,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高等技术实用型人才,主要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区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 需要。不同的教育培养目标都体现在不同的课程设置上。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参照 不同的教育标准去设置教学内容及其侧重点。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 际教育标准分类把整个教育体系划分为七个层次,第五层为高等教育第一阶段, 包括专科、本科,以及“所有博士学位以外的研究课程,例如各种硕士学位课 程”;第五层高等教育又分为5 a 和5 b 两类。5 a 相当于传统本科课程,是强调 理论基础和为从事研究和高技能要求的专业工作做准备的高等教育,而5 b 是实 践型、技术型和职业专门化的高等教育。m 根据这一分类不难发现,普通高等教 育强调的是较强的系统理论基础、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坚 实的基础,毕业后能解决与专业有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 较强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建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使受教育者毕业后能从事本行业范围内的技术性工作,能解决具体问题,以达到 其适应市场需求的目标。教育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计划、开发和选择教材以及 进行课程设置的依据,反之,不同类型的课程设置也体现着不同类型的教育培养 目标。另外,就当前学制来看,普通高校本科4 年、另外还有研究生( 硕博) 6 年,而高职为仅3 年( 现国家提倡高职2 年制,部分院校有本科试点) 。无论从 学科的内容选择还是其体系建构上都要遵循科学的教育观,否则与教育培养目标 背道而驰。 第二,课程设置的依据不同 。李均魏书敏发展本科高职的误区及其校正,复旦教育论坛 2 0 0 3 6 p 4 6 1 4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是按学科( 群) 的要求来安排的。它的理论来源于1 8 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课程论中的学科教学思想。其基本观点就是教学 内容要以学科为中心,教材必须强调本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以培养 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这种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目前也受到教育 界的质疑。尽管普通高校课程改革也适当引入了活动课程论和结构课程论,但是 以学科( 群) 为中心安排课程依然是我国普通高校课程设置的主旋律。高职课程 设置依据却明显有别。教育部关于高职学校设置的几点意见中对高职课程设 置的要求是:“教学内容主要四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不 是按学科要求来安排,而是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来确定。”这种课程设 置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中心,通过大量的实i ) t l ,能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比 较成熟的职业技能,以及时满足瞬息变化的市场对“银领”人才的需求,促进社 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课程设置的层次分类及各课程间的课时比例不同 普通高校的课程,按其设置层次来说,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公共课程( 也 称公共基础课程) :一般是任何专业的学生必修的课程。高等学校规定的公共课 程有政治课、外语课、计算机课、体育课,还有德育课、劳动课以及军事训练课 等。基础课程:是某一系科或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 程。包括一般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是某一专业的核心课程。专 门组课。是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用以深化所学专业的课 程另外,就其专业的适应性来说,普通高校的课程,还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的课程,按其设置层次来说,除了公共课程、基础课程 和专业课程外,一般不设专门组课。其更加注重实训课( 也叫实践课) 的设置。 教育部在2 0 0 4 年4 月2 日颁发的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 的若干意见中,对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层次做了补充:“高等院校应积极开设辅 修专业、。第二专业或双专业以及系列实用课程等,允许学生在相关专业 领域自主选择学习,以灵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职业技术 人才。”从意见可以看出,相比普通高校而言,高职课程设置紧紧联系着本 地区、本行业的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的变化,具有灵活、快捷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o 播茌元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9 1 p 3 5 9 - 3 6 1 l s 河海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尽管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都是根据教学任务和课程内容的难易 程度科学有序地分学期设置,但两者各课程间的课时比例却不尽不同。普通高校 课时分配中,主干课程,就是专业课程在总的教学计划中占有绝对优势,主要侧 重的是理论的学习,即使有的课程开设实验课,也是比例甚微,以巩固证实其理 论研究而存在。与之相比,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对课程比例的要求却大不相同。 1 9 9 6 年,国家部( 原国家教委) 1 9 9 6 年就提出高职教育基础课按专业学习要求 以“必需、够用”为度设置课程体系。关于高职学校设置的几点意见中指出 高职“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5 0 9 6 左右,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 验、实训课的开出率在9 0 以上;每个专业必须在校内拥有相应的技能训练、模 拟操作场所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活动基地。”解读此项规定,我们不但看出高 职实践课在整个高职教学计划( 学时) 中占据半壁江山的特点,还可以从“每个 专业必须在校内拥有相应的技能训练、模拟操作场所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活动 基地”推理出每个学科课程的设置都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相匹配,这就是高职课 程实施的昂贵性。这一点是高职课程设置必须要考虑的,否则高职课程设置就成 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高职课程设置与中职课程设置、普通高校课程设置的对比中,我们能发现 高职课程设置与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能清晰地看出高职课程设置自身具有 的特点。这样就能更好地挖掘我国现阶段高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有的放矢 地解决问题。 ( - - - ) 高职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 高职教育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其发展过程既受到当时的社会、经济、科技、 文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教育本身变革的影响。高职课程设置的发展 是和高职教育的发展相依附。我们将通过高职教育发展的脉络,来把握和理解高 职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 1 、国外高职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 国外高职教育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 1 )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 2 0 世纪6 0 年代7 0 年代中期)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职教育产生的标志是各国高职类型院校的出现。主要有德国的高等专科学 校和职业学院;美国具有高职性质的社区学院;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日本的短 期大学等。 高职教育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经济与科技因素的影响。二战后到2 0 世纪6 0 年代,伴随科技的发展,西方各国社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为适应经 济腾飞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各国纷纷创办高职教育;二是教育理论 因素的影响。源于美国的“入力资本论”揭示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职教 育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支持。三是政治因素的影响。政治上自由平等的观念深入人 心,人们都渴望取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等教育社会化成为必然。另外,各 国政府为高职教育的创立颁发了一系列政策。主要有:美国和德国分别在1 9 6 3 年和1 9 6 9 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分别确立了高职教育的法律地位、英国在 1 9 6 6 年签发了关于多科技术学院与其他学院的计划,并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购物中心地暖供货及服务方案
- 建筑项目材料合同管理制度
- 中班语言教案:小兔子种麦子
- 2024年不动产质押担保协议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案设计
- 金融行业机房安全管理方案
-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时间(二)-用数学-人教新课标
-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招聘售货员》
- 2024年出口代理合同:纺织品出口业务协议
- 城市地下管线施工雨季应对方案
- 运输公司年度工作计划(3篇)
- 茶文化与茶健康教学课件
- 初中数学华东师大七年级上册第章走进数学世界-《月历中的数学奥秘》PPT
- (完整word版)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
- 问诊及体格检查课件
- 土石方场平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DB37-T 5019-202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
- 企业风险管理-战略与绩效整合(中文版)
- 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案-Lesson 8 TV and phone |冀教版
- 湘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质量检测卷(2套)(含答案)
- 三星堆文化遗迹中国风动态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