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pdf_第1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pdf_第2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pdf_第3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pdf_第4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文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推进,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 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过去,许多大学改革措施是将着力点放在教育体制层面,而 未深入到微观课堂层面的教师教的行为、大学生学习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这一层面。 要使大学培养的人才在现代社会竞争中出类拔萃,就必须认识现存大学课堂教学行 为这一微观层面的重要性,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实现大学课堂教学的革命。同时, 大学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落实大学课程理念、实 现大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条件,但时下的大学课堂教学现实为经验和习惯所充斥,严 重影响了大学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对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既是一个理论课题, 又是一个现实问题。鉴于此,本研究在展开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了解大学师生对大学课堂的认识,针对大学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在主体性教育思想和教育交往实践观的指导下力图探求改善大学课堂教学行为,提 高大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具体而言,本研究包括以下几部分: 引论:本部分讨论了本研究的缘起,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了本研 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一部分: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诠释。揭示了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 分类和特征。 第二部分: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扫描。本部分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 发现了大学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课堂话语权的单向控制性和教学行 为的模式化运作;大学生课堂参与意识薄弱,参与性不强;课堂非听课行为或隐形 逃课现象严重等;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虚假交往现象”:交往的形式化、造作性、 垄断性和独裁性使师生间缺乏双向互动和情感交流等。也明确了接下来本研究彼此 相关的两个问题:导致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原因有哪些?如何优化大学课堂教学行 为? 第三部分: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原因探析。为了研究的方便,笔者将影响大学 师、生课堂行为的因素分析与造成大学师生单向互动行为的原因探究分开进行深入 研究,但并没有割裂其整体性功能的发挥。 第四部分: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探析。本部分以和谐大学教学理念作 为大学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策略的总纲,认为教师是大学课堂和谐教学的构建者;应 唤醒学习的主体,解放教学世界中沉默的大多数,应更加强调大学生是学习的责任 主体,从而改变其线性学习的方式;大学教学内容应回归大学生活;建立和谐的大 学师生关系;并为大学课堂教学行为展开的场景大学课堂,营造良好的学术自 由文化环境。 关键词:大学课堂;课堂教学行为;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影响因素 abstract in the late of 1990s, people have focused on the issue of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expanding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enrollment. in the past, the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most of reform measures in universities in a macroscopic view. there are lacking of teachers teaching behavior,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and their interaction behavior in microscopic scale of the classroom. therefor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aim that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come excellent talents with intense social competition,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microscopic scale of the classroom, strengthen the dynamics of reform and implement the revolu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at the same time, teaching and learning behavior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ffect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teaching. it is also the primary condition to carry out the curriculums concept and realize its reform. at present, behaviors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are full of experience and habit actually, which affects the practical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seriously. so, it is not only a theoretical issue but also a practical issue.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o explore measures of improv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through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nd practical experimentation on the base of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bout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in specific, this paper includes four parts as follows. the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the research,shows its purpose and values, puts up the basic thinking and the method on the research. firstly, this paper interprets and explains the theor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behavior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and reveals the connotati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featur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behavior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secondly, this paper sho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through the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the questionnaire, we found question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such as some teachers one-way control, most of undergraduates unwilling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the behavior of non-listening etc., in addition, there is phenomena of “the deceitful interaction”, that is, the interactions formalizing, affectation, monopolization and dictatorship which mak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undergraduates one-sidedly and non-emotionally. then,two correlated questions that this study should solve: what reasons influenc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behavior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how to optimize teaching and learning behavior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thirdl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asons that influ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behavior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the author separately analyses the reasons which influence teachers and undergraduates behavior in order to research easily. however, this paper doesnt separate the whole functions development. fourthly, this part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behavior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based on the creed of university harmonious teaching idea,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optimizing strategies for university teaching behavior from five levels. teachers are the constructors for the harmonious teaching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ers should emancipate the silent undergraduates, wake them up to face the fact that they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study behavior and change their line-shape study way.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life of undergraduates. the relationship of teachers and undergraduates should be more harmonious. and we must develop free academic environment. all the support strategies are developing condi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way of optimiz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behavior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key words: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behavior; undergraduates participation behavior; factors 承承 诺诺 书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 导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 学。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 文相关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 用的文献资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 导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 学。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 文相关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 用的文献资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章) : 200 年 月 日 引 言 1 引 言 1.1 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过程中,大学的教学 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人们在对质量与数量、效率与速度的疑虑中呼吁重视大学 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影响大学教学质量 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课堂教学行为又是影响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落实 大学课程理念、实现课程改革的基本条件。由此可见,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 堂。在大学课堂中,大学课堂教学行为无疑是左右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时 下的大学课堂教学现实为经验和行为习惯所充斥,严重影响了大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关注大学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教的行为、大学 生学的行为及师生互动行为等微观层面的研究。 同时,选择这样的题目来做研究,也是对大学课堂教学领域内理论和实践问题 的反思与思考。理应说大学课堂教学行为应成为大学教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有机组成 部分,但我国传统的教学理论研究者们承于苏联凯洛夫理性主义的研究范式,是典 型的哲学取向,以构建体系为目标,追求建立一个宏大、完善的话语体系,遵循归 纳的逻辑规则,很少使用能够影响教学实践的演绎规则,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以往比较注重形而上研究的教学论研究已经受到责难,因为大学教学论的研究硕果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的同时也表现出实践解释的乏力,所构筑的体系也只是 一个逻辑的体系而不是一个生存的体系。在这一研究取向指导下,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主要是对凯洛夫“课的类型与结构”为代表的理论框架进行精致化的建设,不关注 教学的生活世界,因此也不关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生了什么,这也使目前大学课堂 教学活动面临的众多困难和挑战难以解决。 鉴于此,笔者走进真实的大学课堂,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去发现课堂情境 中,大学师生的课堂教学究竟有哪些行为表现?影响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到底是什 么?有无规律可循?对大学课堂教学的行为研究能否对其教学效果有所作为?怎样 才能使大学课堂教学行为更具效力?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实然、应然状况是什么? 正是这些问题不断萦绕在笔者的心头,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问题顺应而至。 1.2 研究意义 第一,理论意义。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是大学教学理论的微观研究。因此, 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2 从理论上看,这种深化和具体有助于丰富大学教学论的理论研究,使大学教学论的 研究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实践意义。研究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根本目的就是力图弄清各具体教学 行为及各种教学行为相互作用的机制,探求各具特色的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发生、 发展规律,以便对大学师生课堂行为提供参照,从而增强其行为自觉性,提高大学 课堂教学行为的质量。 同时,本研究也有利于新大学教学理念的转化。把大学教学理念具体化为大学 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实现教与学的根本变革,真正使新的教学观念转化为现实的 大学课堂教学行为。总之,此研究有利于改善当前大学教学的现状,并为高等教育 实践向科学化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1.2研究述评 1.2.1 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从搜集和整理的相关资料来看,关于教学行为问题的研究已经不少,但从整体 上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研究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文章及专著 更是寥寥无几,且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但在已有的研究中,对课堂教学认 识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为本研究的展开提供了重要的 理论基础。 1.2.1.1 国外相关研究的回顾 (1)关于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源起 教学行为应该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早在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教学法”和古罗 马教育家昆体良在雄辩论原理一书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教学行为,只是对教 学经验的总结式和反思式描述,或混杂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问题的论述中,如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倡导辩论、反诘等教学行为方式等,但足以证明人们虽都认识到 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的客观存在,却一直未将它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独立出来。 直到20世纪中期,系统研究课堂教学的学者菲利普杰克逊(philip jackson)于 1968年在其经典之作课堂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一书中,对于课堂生活的 谜团的解答,才使西方的学者开始关注课堂研究这一课题。此后,随着教学改革进 程的推进,课堂才越来越吸引学者的眼球,由此,关注更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行为 问题的研究也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问题,并尝试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展开 了积极的研究。 引 言 3 (2)关于教师行为的研究 教学行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所采取的 行为,它不仅包括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作用,还包括教师、学生与整个教学环境的 相互作用 。在整理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国外研究者主要集中于教师行为和师生 互动这一课堂本质行为的研究,且研究主要通过两个线路展开:一是通过寻找教师 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来探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二是通过对影 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分析,为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提供参考。 到了八十年代中 期后,以福勒、鲍恩、万恩科(fuller & bown 1975,vonk 1983)等人为代表的学 者开始了以教师专业行为的成长过程与教学效能关系的研究;以梅克斯(messick 1976)为代表的学者开始对教师的认知风格对其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以霍伊勒(hoyle 1980,1982)为代表的学者,对教师教学专业化程度展开了研究。 此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基本上就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地向前发展。 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形成了有关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标准,在这方面 最有影响的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以瑞安斯(ryans)等人为代表所得出一个 “教师有效无效行为分辨表” ,虽然试图从教师的性格特征来预言教师的教学效 果的研究项目很多,成效不是很显著。但却为当时学者研究教学过程拓展了思路, 又为罗森珊和佛斯特的研究作了铺垫。他们在研究教师特性文献的基础上,发现教 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成果密切相关,并找出了11种与学生成果具有强相关的教师 课堂教学行为 。长期研究课堂的美国专家鲍里奇教授也总结出教师有效教学应包括 的五种关键行为,如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等 。 1976年,费尔德孟(k afaldman)就大学生对有效教学特征的看法做了一全 面而深入的综述性研究,发现,大学生认为教师有效教学的两个重要标准:一是引 起并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师讲解清晰。研究还表明,专业知识渊博、组 织教学能力强等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也有学者运用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对教师的角色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者主 顾明远等编著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第一版,721 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86:68 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86:69 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86:35 wittrock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new yorkm.macimillan publishing publishing company: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inc;london, collier macmillan publishers,1986:330. 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16 kafaldmanthe superior college teacher from the students view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976,(5):243-288. 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4 要是将教师角色行为置于角色规范、角色期待、角色背景、角色一致和冲突等常用 的角色观念下进行的,出现了两个研究教师角色行为的重要模式:盖特泽尔斯 (getzels)和泰勒(thelen)的社会模式 和帕森斯(parsons)的价值取向模式, 并且这些研究几乎都是与教学效能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 (3)关于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 关于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研究者的着眼点也各不相同。利比特(lippitt)和 怀特(white)从教师领导方式与学生行为的关系入手进行研究。 认为由于互动行 为的依赖性特征,相对于教师行为的不同,学生的行为也表现出差异性,由此形成 了三种不同的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朗科尔(runkel)利用信息反馈的原理,解 释师生行为的相互影响 ;艾胥利(ashley) 则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类研究,根 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的观点,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 中心式和知识中心式三种类型。 关于师生言语互动行为的研究。弗兰德斯(flanders,n.a.)在借鉴贝尔斯 (bales,r.f.)关于群体互动过程的结构化观察类目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课堂教学 行为的系统分析 。他用“社会相互作用模式”(social-interaction model)分析 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弗兰德斯互 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categories,简称fiac),并用 以分析课堂中师生的言语互动行为。比利时学者德朗舍尔(g.de landshere)在美 国学者休斯研究的基础上对课堂中的教师言语进行了系统化的探讨, 分别出版了 教 师怎样教:对课堂中口头语言互动的分析和教师的非口头语言:教师怎样教 两本著作。 关于师生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研究。美国学者伯德惠斯戴尔认为,两人互动中, 有65%的“社会意义”是用非言语符号传递的。可见,非语言传递在师生沟通中的重 要性。但严格而讲,国外对这一方面研究资料较为困乏。当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也同样适用于教育教学研究中,因此应充分利用西方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学中大量有 关非言语沟通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情境中。 1.2.1.2 国内相关研究的回顾 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86:152 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86:154 陈奎熹教育社会学研究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2:137-138 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86:142 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 (4) :42-46 转引自吴康宁等著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 引 言 5 1.关于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在我国过去的教学论学科体系中,只是对课堂中的各种要素,如教师、学生等 的研究偏多,且是一种课堂的“解构式”研究 ,但涉及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很少。 此种研究传统也使得我国对课堂的专门研究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来说显得薄弱。长期 以来,由于理论研究者远离课堂,尽管对课堂的诸多因素均有研究,但课堂并未作 为专门的研究领域独立出来,对教师教学行为并未起到多大的指导作用。同时,作 为实践工作者的教师和学生,对于日见不察的课堂问题现象经意或不经意地忽视, 从而导致课堂的模式化与僵化。故此,叶澜喊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的口号。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这一情况有所改观,对这 一问题的专题研究已经逐渐开展开来,出现了一些研究著作,如施良方主编的教 学原理,傅道春编著的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教师组织行为和教师 技术行为,吴康宁的课堂教学社会学,另外还有赵伶俐、欧培民、唐松林等 也在其著作中以大量的篇幅讨论了教师课堂行为的操作技术和技巧,对教师行为的 优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关于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学者才开始对大学教学理论的研究,但时至今 日,无论方法论的研究还是应用性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专门研究大学课 堂教学的论著很少。有学者 统计出了1995年到2003年关于课堂教学和教学模式的文 章占当年大学教学论文章总数的递增比例,从中可看出随着人们对大学教学工作地 位和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大学课堂教学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日益成为人们视线的聚 焦点,课堂教学也逐渐成为富有生命力的研究课题。我国对于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 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教师行为的有效性、师生互动或交往行为的研究等,近年来,对 学生学习行为也开始关注。 (1)关于大学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 我国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多样的研究方法出发,尝试着寻找提高教师行为 有效性的途径,且成果显著。如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博士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 等多学科角度,探讨了高校有效教学的目标和特征 ;北京师范大学的魏红、申继亮 ,湖南大学高等教育所的姚利民教授等分别归纳了大学教师有效教学的普遍特征; 王鉴课堂研究引论j教育研究,2003, (6) :79-84 常丽丽大学教学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 :130-131 肖川高校有效教学的目标和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1999, (3) :56-59 魏红,申继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3) :33-36 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6 湖南大学肖贻杰 ,华东师大何丽君等在其硕士论文中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或 个案访谈法对大学教师的有效教学展开了较深入的研究,其研究结论值得借鉴,但 缺乏对大学教师具体课堂教学行为的实际观察。有学者弥补这一不足,对其微观面 给予了相对的关注,如华东师大王薇在其硕士论文大学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 究中,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课堂教学各环节上大学教师的行为表现做了细致的 剖析,对其描述性的表征和理论性表征加以探究。安徽师范大学柳丽娜 试图通过对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监控行为进行社会学分析,提出了优化高校课堂教学监控行为的 措施,以期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杨建艳 从社会性权利运作的角度来审视大学课 堂教学, 试图达成对话、 协商及彼此理解的师生关系建立新的支撑点。 杨宏伟 从 “组 织者”的角度探讨大学课堂教学的行为方式等。 总之,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大学教师教学行为有代表性的研究:一是学 者们从多学科角度出发,采用多样的研究方法,探求大学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 并通过对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内外因素的分析,明确教师的教学行为既要受教 学观念、教学情境、学生学习行为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又要受教师的知情意等内在 因素的制约,包括教师的智慧、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教师的社会角色意识等。 二是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具体学科的课程向课堂教学实践转化的影响出发,分析 教师行为的可能和必然,认为课程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学科教学的教研和过程中表现 出来的教师行为素质,从文献整理来看,学者们对于在外语课堂上教师行为的分析 较多。 (2)关于大学生课堂行为的研究 进入21世纪,随着大学课堂教学研究视野和研究主题的转换,课堂教学中大学 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在机制、学习类型和学习方式、学习情境的创设问题、大学生主 动参与及有效合作等实践性问题,成为研究的焦点,极大拓展了当代大学课堂教学 的研究域。目前,有学者从多个视角,通过实证和理论的分析,以大学生这一特殊 群体为研究的切入点,揭示大学生课堂行为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行为产生的成 因或影响的因素,试图发现大学生课堂行为的规律,以便使教育者能结合大学生身 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更好的协调和促进师生课堂良好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 姚利民略论大学教师的有效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 (4) :101-103 肖贻杰大学教师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大学,2003 何丽君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 柳丽娜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监控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5 杨建艳大学教师课堂控制的社会学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 :140-142 杨宏伟略论大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行为j现代教育科学,2005, (5) :76-77 引 言 7 量,也为教育管理者实施一定的教育政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如在郝一双 的硕士论文 大学生课堂行为分析中,作者考虑到大学课堂的特殊状况,对弗兰德斯的互动 分类分析体系做了一些修订,使其观察描述大学师、生言语行为的操作更为方便。 可见,西方的研究方法为我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和范例,我国学者也不固守西 方的研究范式,站在本国的研究平台上展开自己研究的取向。 (3)关于大学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 我国关于中小学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为大学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一定 的理论基础。关于大学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学者们也分别通过多学科角度进行研 究,但只是零零散散的论述,而没有形成专门的、系统的研究成果。如有学者从“社 会学”的视野来分析作为“本体”的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特殊性。文章在基于以往 教学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深入大学课堂进行观察,通过比较分 析大学文、理科课堂教学行为的异同,以此了解大学课堂生活的性质,发现大学课 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的措施。 1.2.2国内外已有研究的特点和不足 1.2.2.1已有研究的特点 国外关于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它不仅涉及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 的教学行为,且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本质行为作了相当程度的研究,既 形成了有关教师教学行为的标准,又制定出师生互动行为的观察和研究的工具,且 多是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使其成果更具可信性、普适性。这一研究方法在世界各地 被普遍运用,也为我国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和范例。近年来, 我国的大学课堂教学行为问题也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且研究视角和方法多元化, 也有触及到更微观的师生交流的言语、非言语互动等方面的探讨,很大程度上丰富 了相关教学理论,拓宽了研究视野。 1.2.2.2已有研究的不足 综合分析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在肯定其理论贡献的同时,也应反思其存在的问 题,明确今后的方向。 (1)更多关注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而缺少对大学生行为的研究 对大学课堂情境中师生行为的研究,大多学者只重视将教师作为主体的行为表 现,关注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观念等对其教学行为的影响,而较少关注大学生课 堂行为的研究。虽然在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中已是硕果累累,而在大学 郝一双大学生课堂教学行为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 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8 教学行为的研究中,虽然大学生行为研究是教师行为研究的前提这一看法早已存在 于人们的观念中,但是因为人们早已把它看作理所当然之事,反而不把它放到课堂 教学的具体情境中加以深思和探讨。 (2)更多关注中小学课堂教学行为,而对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少 在资料搜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国内外对中小学教学行为的研究非常活跃, 直接研究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则较为贫乏,实证研究也比较薄弱。近几年来有 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经验介绍和描述现象居多,但比较零散且缺乏理论深度, 在研究过程中,少有学者用类似人类学、人种志的田野方法真正走进大学课堂和师 生当中去研究。因此,难以对实践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国外有本书 是讨论大学课 堂教与学的,书中收录了一些关于学生行为的研究成果,如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 研究,但较多还是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3)更多关注宏观领域的问题,而对微观领域的研究少 我国学者多关注高等教育理念等宏观问题的研究,而对于微观教学层面问题的 分析,则更多的是探讨大学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专门研究课堂 教学情境或行为的研究并不多见。如张德祥、周润智在高等教育社会学中对师 生交往的基础及价值重塑做了一些分析,但还未深入到大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层面。 侯定凯则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观察分析高等教育的各个要素和活动,但也未论及大 学课堂这些微观的领域。 (4)对大学课堂教学行为概念理解的片面性 国内外学者多把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置于一个狭义的概念范畴下研究,从文献整 理的情况来看,研究者多把中小学和大学教师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等同于大学课堂 教学行为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其他要素的研究,如对大学生课堂行为研究的文章偏 少,且未从整体的角度去寻求教学行为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共同提高 的关系,对其研究一直处于结构式的研究,导致大学教学行为各要素始终处于一种 彼此分离的状态,如此必然造成对其实践层面上理解的偏差。 总之,对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必须在搞清楚其涵义和各要素的关系,明 确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现状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后续的深入研究,进而分析影响大学 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有哪些,在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实然状态下,考虑如何优化大 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并使其在大学课堂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生命力。此外,笔 keneth a. feldman etc.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 boston : pearson custom publishing,1998:659-674. 引 言 9 者认为,大学课堂教学行为具有情境性、随机性等的特点,是随课堂内外情景而变 动不居的问题,因此研究的方法应力求多元化,且有深厚的理论作支撑;同时,对 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也是人们能够对它进行干预和控 制的理由,本研究也立足于大学课堂教学行为零散的、具体的表现中发现某些具有 普遍意义的东西。 1.3研究的目的和思路 1.3.1研究的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规律,以便对大学课堂教学行为进行预测和 控制,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效率和大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试图以和谐大 学教学理念作为大学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策略的总纲,以指导大学师、生课堂行为向 期望的方向发展。 1.3.2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在阐述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分类和特点的基础上;明确了大学课 堂教学行为的现实状态,按照“发现问题探究原因优化策略”的基本思路 展开研究。 1.4研究的方法 作为理论研究,本文针对内容所需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1.4.1文献法 文献法是本文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把国内外有关课堂教学行为的相关学 术文献进行系统的罗列和汇整,从相关的文献中归纳出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一些重要 因素,并把这些因素和文献作为研究结果诠释的理论基础,为研究做好基础的铺垫 性工作。 1.4.2课堂观察法 课堂观察是适合于研究课堂情境的重要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 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 中,笔者选取山西大学20节课进行现场观察并做记录,与教学中的师生进行心灵的 对话与交流,从实际的课堂和教学的主体中获取原始资料,一方面使用结构观察的 定量观察工具记录师生课堂行为的表现;另一方面,采用定性观察对某些重要的目 标观察内容做反思性观察记录,强调对行为意义的解释,从而达到定性与定量观察 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0 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10 的有机结合,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对于“外人”的介入 并不予以过多的关注,事先或临时的招呼也并未引起任课教师的拒绝,因此可以认 为,此次观察活动是在较为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 1.4.3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问卷和访谈法在教育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于收集那些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到的信息 资料,本文应用此法了解教师选择相应教学行为的原因及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 价,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料并对含糊不清的问题作出解释,以此来调查教师和大学 生的情感、动机、态度、成就等,寻求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维度,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一章 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阐释 11 第一章 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阐释 对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解,即搞清楚它本身究竟是什么,是我们得以深入研 究这一课题的前提和基础。大学课堂教学行为与大学课堂教学本质密切相关,也与 大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展开紧密相连,因此,讨论下位概念“课堂与课堂教学” 、 “行 为与模式”等相关概念,有助于对大学课堂教学行为形成客观的认识。 1.1 课堂与课堂教学 “课堂”这一术语是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传入我国之后出现的,字面 之义即“课之堂” 。 “课”被赋予的“一小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的含义,是在 最初的“赋税” “国课”等意义上引申而来的。 “堂”的本义是“殿堂” ,指作祭祀神 灵、祈求丰年等用的高房屋,后常指一般的房屋。 “课堂”一词在我国与教室相关联, 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 。随着教学论和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课堂的内涵也 日益丰富。许多研究者把研究的视点集中于课堂实践,有人将课堂理解为一个生态 系统 ,也有人将课堂视为社会组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课堂中师生的角色和角色相 关的行为进行研究。现代意义上的课堂研究日益接近王鉴 先生对课堂涵义的分析: 课堂成为研究者视线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对象,是教学现象与规律发生的主要“场 域” ,是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一个自然的实验室。可见,随着学者们对教学论研究的不 断深入,课堂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涵义。于是,课堂不再只是由师生、教学内容和教 学活动构成的机械组合,而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气息和活力的课堂社会。 从“课堂”涵义的演变和发展来看,可以看出,作为机械物质的课堂场所,与 它所承载的“教学”功能紧密相联, “课堂”又被等同于“课堂教学” 。从一定意义 上讲, “教学”的本质就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有学者认为教学是有教之学 。这 些看法,对于思考课堂教学问题提供了一条思路。在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由师生 围绕一定的文化内容而展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的生态行为系统。这一认识 同样适用于大学课堂。 1.2 行为与模式 行为在不同的研究领域,所包含的意义不同。哲学家眼中的行为,是人受思想 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85-28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上海:商务印书馆,1987:634 arend,r.i.classroom i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m.new york:the mc-graw-hil co.1997:17. 王鉴课堂研究引论j.教育研究,2003, (6) :79-84 刘庆昌论教学是有教的学j.当代教育论坛,2004, (11) :31-34 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12 支配表现在外面的活动;在伦理学家看来,它是基于自由意志的动作; 现代心理学 则认为, “人类的行为,是基于特定的欲求,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并选择各种各样 的手段去实现目标的活动” 。.概言之,行为是有机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一系列反应和活动。而人类的行为指对人的行动赋予意义的表述,是内省地把握的 人的活动 。 模式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对活动的开展从思想观念、程序到具体操作策略 的系统框架,将理论具体化、程序化和操作化。教学模式是人们对课堂教学行为进 行反思、抽象和提升的结果。行为可以是在一定目的支配下,特意落实模式的过程, 又可以是与具体环境作用的纯反应性表现,因此,相对于模式而言,它更具有情境 性、随机性和反应性。当研究者观察到特定的行为时,他应尽力排除受自己主观经 验或感情投入的影响,努力捕捉行为主体所认识到的,引发其特定行为的决定要素。 因为当研究者试图理解社会情境时,不是简单地套之以一种制度进行说明,而需要 深入意义的体系中进行诠释,以揭示该情境的本来面目,因此它必定是受限于文化 脉络的理解过程,也必须转向一个重视行为主体的认知过程的视角。 1.3 大学课堂教学行为涵义解析 1.3.1 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概念 上面阐释了课堂教学和行为的内涵,本文认为,课堂教学行为是大学课堂教学 行为的上位概念。所以,套用课堂教学行为的表述,大学课堂教学行为是指师生“共 同体”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