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牧诗歌艺术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果。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 谢意 学位论文使用授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蓖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 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 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 密后适用本规定。 p 一 日期:砼盈丝栌产 杜牧诗歌艺术研究 摘要 本文在充分对杜牧诗作的全面解读基础上,尝试性地运用心理学、文化学、美学、比较 研究的方法品评、研究诗歌文本,并根据对其诗作的时代政治环境、文学环境、诗歌的文学 渊源、诗人个性特征,创作主张、创作心理,考察整个唐代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美学思 潮与艺术风格的角度在诗人诗歌艺术风格形成与发展中的观照,迳论其诗艺,剖析其真实情 感,在时代审美风尚与诗人个人创作中,探寻其艺术风格的形成,把握其艺术创作特色 本文主要围绕杜牧的诗歌艺术风貌这一中心论题展开,从纵、横两方面探究杜牧诗歌艺 术研究的真正内涵和杜牧诗歌个性化艺术特色。以及杜牧诗歌艺术特点何以形成和在诗歌史 上的成就。本篇论文先从纵向对杜牧诗歌分期研究,注重分析各个时期诗歌艺术风格的差异 与发展。进一步观照诗人四个时期诗歌风格的嬗变接着,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体表诗歌作 品鉴赏、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就杜牧诗歌极具个人风格的艺术构思、诗歌意象、 诗歌语言、艺术手法和诗歌体裁五个方面入手,对杜牧诗歌艺术特点及其诗歌成就进行整体 的横向透视。在整篇论文中主要从纵向、横向两个角度比较分析来说明杜牧诗歌的独特艺术 魅力。 关键词:杜牧诗歌、风格嬗变、诗歌语言、诗歌意象、诗歌构思、诗歌艺术手法 3 杜牧诗歌艺术研究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f u l l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d u m u sv c r s e m i sp a p e ra t t e m p t st oa n a l y z et h e s ep o e t i ca r t s i nt e r m so f c u l t u r ea e $ 1 h e t i ca n dc o m p a r i s o n m e a n w h i l e ,i nv i e wo fa e s t h e t i ct h o u g h ta n da r t i s t i c s t y l et h r o u g hp o w e r f u l , m i d d l ea n dl 砒e rt a n g , w h i c hi n f l u e n c ed e e p l yo l ls t y l ef o r m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p o e t i ca r t , t h et e x te x p l o r e si t st r u ee m o t i o n , s e e k st h ew a yt of o r ma r ts t y l ea n d w r i t i n gp e c u l i a r i t y ,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p o l i t i c a la n da r te n v i r o n m e n t , r o o to f p o e m , p e r s o n a lf e a t u r e , m a i n l ys u r r o u n d i n gt h es u r f a c eo f d u m u sp o e t i ca r t , t h ep a p e ri sl e n g t h w a y sa n dw i d t hw a y s t of r e dt h ee s s e n t i a la n dp e r s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sw e l la st h ec a u s et od u m t l $ p o e m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n da c h i e v e m e n t0 1 1t h ep o e t i ch i s t o r y b e o m d n gw i t hl e n g t h w a y sr e s e a r c ht od u m u sp o e m ,t h ef i r s tc h a m 盯e m p h a s e so n a n a l y z i n gt h ed i f f e r e n c ea sw e l la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p o e t i cs t y l ee a c hp o n o d s ot h a tt h ec h a n g eo i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d u r i n gf o u rp e r i o d s b e s i d e s ,m a k i n gf u l lu s eo f t h e o r ya n a l y z i n ga n da p p r e c i a t i n g ,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m a c r o s c o p i ca n dm i c r o c o s m , t h et e x tc o m p a r e sa r tp r c u l i a r i t ya n da c h i e v e m e o t c r o s sw i s e l yf r o mf o u ra s p e c t s :p e r s o n a ls t y l el a n g u a g e p o e t i cf o r m si m a g e ,s t r u c t u r ea n da r t t h e w h o l ep a p e rm a i n l ye x p l a i n sd u m u ss p e c i a la ne n c h a n t m e n tt h r o u g hc o m p a r i n ga n a l y s i s k e y w i l r d s :d l u r t n sp o e m ,s t y l ec h a n g e ,p o e t i cl a n g u a g e , p o l i oi m a g e ,p o e t i cs t r u c t u r e , p o e t i ca r t w r i t i n g 4 杜牧诗歌艺术研究 前言 中国是个诗歌的王国。中国诗歌源远流长。诗经、楚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 漫主义的源头。汉乐府形成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汉书艺文志) 的优秀创作传统。 无名氏古诗十九酋的出现,标志着古典诗歌抒情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汉魏之交。 。三曹七子”崛起,风骨遒劲,明朗刚健。正始之间,嵇康、阮籍。使气以命诗”,锻汲于 理想人格的追求。晋宋之际,“庄老告退。山水方滋”,o 陶渊明远离污浊俗世,赋予田园诗 物我浑融的意象和平淡醇美的风格谢灵运匠心独运,别开生面,发掘山水诗的动人光彩。 正是前代的优良传统,孕育了唐诗的非凡成就。 唐诗是其中最富魅力的一段。诗至唐朝,更是进入了她的黄金时代。闻一多先生曾提出 。诗唐”的概念。诗唐者,诗的唐朝也,以形容李唐王朝文采风流的盛况。有唐一代,困家 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科举制、开明的文化政策及多元的哲学意识,造成士人思想、 行动空前的自由与活泼。交友、漫游、任侠尚武、信奉佛道、崇尚隐逸、游宦名都等社会风 气,促使士人养成多种情趣与经验。君主雅好文艺,“唐诗人上白天子,下速庶人,百司庶 府,三教九流,靡所不被。”o 有唐一代,诗人多,诗歌作品多,大家名家辈出,佳品杰作迭 现,这些使唐诗创作站到了中国古典诗坛的高峰之巅。 清康熙年间彭定求等人编纂的全唐诗共9 0 0 卷,收录唐、五代2 3 0 0 余人的诗作4 8 9 0 0 余首,唐诗以其题材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风格流派纷呈,体制完备定型而成为我国韵 文史上一座高峰。经过近年辑佚,总数已逾5 万首。有姓名可考的诗人达两千多人,除李白、 杜甫、自居易、韩愈这样千古宗仰的大师之外,其余在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独自名家的诗人, 尚有数十位之多,晚唐时期杜牧即是其中之一。 杜牧是晚唐诗文兼擅的一代大家,是晚唐一位杰出的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 杜”( 相对李白、杜甫而言) ,论及晚唐诗歌,则必言李、杜( 李商隐,杜牧) 。在花团锦簇、 争娇竞艳的繁荣的唐代诗坛,杜牧以他俊爽秀拔的独特风格,炫耀奇彩于晚唐,被称为“晚 唐翘楚”( 清人薛雪一瓢诗话) 。 o 刘勰著,范文澜洼,文心雕龙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8 年第7 0 0 页 o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8 年第6 7 页 。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第1 7 0 页 5 杜牧诗歌艺术研究 杜牧( s 0 3 8 5 3 ) 字牧之,唐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 人,晋代名将杜预之后。祖父杜 佑,作过宰相,同时是中唐杰出的史学家著有通典二百卷。文宗大和二年( 8 2 8 ) ,杜 牧进士擢第,授宏文馆校书郎。曾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府为幕僚多年后来。历任监察 御史、左补阙以及膳部、比部,司勋、吏部员外郎等职,先后出任黄州、池州、睦州、湖州 剌史。官至中书舍人 习惯上,人们把文宗至昭宗( 约8 3 0 _ _ 9 l o ) 的约七十年的这段时期称为晚唐,如是看 来,杜牧( 8 0 3 - - 8 5 3 ) 。以及小其1 0 岁的李商隐,皆是出生于中唐后期,成熟于晚唐前期的 诗人,这和董乃斌等编的唐代文学史 将李,杜置于后期唐代文学第二阶段,即贞元至大 中时期( 7 8 5 - - - 8 5 9 ) 是一致的 杜牧所处的晚唐时代,唐诗已经经历了兴旺繁荣的黄金时期,开始在走下坡路。唐王朝 进一步走向了分裂衰亡的道路,土地大量集中,宦官专权朋党倾轧,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进一步加剧,真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 引许浑成阳城西楼晚眺) 杜牧关心时政。注 意探讨“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 上李中丞 书) 。并写出了罪言、原十六卫、战论、守论等许多讨论政治、法律、军事等问 题的著名文章。其郡斋独酌日:“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羁 湟。”o 杜牧之志,于斯可见。但他的一生,仕途并不顺利,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府署中任 幕僚。“每促柬于簿书宴游间”( 上邢郁崔尚书状) o ,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人们一向以为诗歌到了晚唐,已经是“绿肥红瘦”的换季时节,即使剩下几朵残花,也 是春色已过,不值得一提了。在杜牧之前,不仅有象李白、杜甫那样“光焰万丈”的大家, 还有大量各具风格的诗人,形成了众多的诗歌流派,再要剐刨新境,就比较不易。在晚唐诗 人中,能提出明确的创作主张,而且又能按照自己的主张进行创作活动,并取得杰出成就, 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家,杜牧可以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了。 然而,“少小好为文章”、“读书为文日夜不倦”( 杜牧上知己文章启、上安州崔相公 启) 的杜牧,以自己纲领性的“凡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旬为之兵卫”( 杜牧答 庄充书) o 文学创作主张,以。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 。杜牧。樊川文集( 卷1 2 )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第1 8 3 页 。杜牧,樊川文集( 卷1 )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第8 页。 。杜牧,樊川文集( 卷1 6 )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第2 3 9 页。 。杜牧樊川文集( 卷1 3 ) ,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7 8 年,第1 9 4 页 6 杜牧诗歌艺术研究 处于中间”( 杜牧献诗启 ) o 鲜明的创作态度,继承了前辈诗人的优秀传统,经过自己的 长期探索和创造,在不摹仿古人,也不蹈袭今入,不追求词藻华丽,不沾染时尚习俗的情况 下,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开辟了晚唐诗歌的胜景,成为晚唐诗苑的名葩 如果说李白的诗歌充分反映了盛唐气象。体现了唐王朝鼎盛时期的时代精神;杜甫的诗 歌是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一面“镜子”;那么杜牧的诗歌,恰好是晚唐衰颓政局的艺术纪录 杜牧其诗有着广阔的内容:揭露王朝的腐化堕落,如杜秋娘诗 、郡斋独酌、张好好诗 、 冬日寄小侄阿宜、李甘诗 、华清宫三十韵、长安杂题长旬 、河湟、评七侍御弃 官东归和李给事二首等;谴责藩镇的离心离德,如感怀诗、史将军二酋 、雪中 书怀 、早雁、河湟、今皇帝陛下一诏征兵,不日功集,河湟诸郡,次第归降,臣获睹 圣功。辄献歌咏、闻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长旬和奉和自相公圣德和平,至兹体 运,岁终功就,令咏盛明,呈上三相公长句四韵等;抒发慷慨激昂的抱负,如郡斋独酌、 齐安郡晚秋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赠宣州元处士 、重送绝句、 朱坡绝旬、见宋拾遗题名处感而成诗、书怀寄中朝往还和寄远等;表现对历史 的总结和独异看法,如泊秦淮、过骊山作 、台城曲,赤壁,题魏文贞、题商山 四皓庙、题桃花夫人庙、题乌江亭和过勤政楼等 反映妇女的不幸和渴望,如题 武关、长安杂题、街西长句、隋宫春,隋苑、奉陵富人、秋夕、悲吴王城 和金谷怀古等。 如果正如前人所言“诗歌到了晚唐,已经是绿肥红瘦的换季时节,即使剩下几朵残 花,也是春色已过,不值得一顾了”的话。杜牧确实生不逢时,成了“生于末世运偏消”的 才子。应该说,生长在晚唐的杜牧,他的天分、才华,既受到时代、社会和家庭的哺育与滋 养,同时,也受到时代、社会和家庭的种种限制与束缚不过。凡鸟德从末世来,都知爱慕 此生才”,经过杜牧和其他一些诗人毕生的努力和奋斗,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终于开辟了 晚唐诗歌创作的胜景。不管在他前头已经有多少诗坛元老稳坐宝座,也不必去计较人们兴趣 所钟,会如何厚此薄彼。 总之,到今天为止谁都不能不承认晚唐还有杜牧、李商隐两大名家,其成就并不次于 中唐,而且可以代表晚唐时期诗歌创作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不过,诗歌创作如果不是通过艺 。杜牧。樊川文集 ( 卷1 6 )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年,第2 4 2 页 7 杜牧诗歌艺术研究 术上独创的风格。优美、隽永地呈现出来,它就无法成其为诗歌艺术的菁华,长存于世,杜 牧在唐诗艺苑中,他的诗歌艺术。为唐诗的最后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鉴于杜牧诗歌的辉煌成就,对于杜牧诗歌艺术的研究,就成为对晚唐诗歌艺术研究,以 及整个唐诗艺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杜牧不论是在生平经历、为人与才情上,还是鲜明创作主张、诗歌 创作成就上,这些都深深吸引了我。有鉴于此,所以笔者决定把杜牧的诗歌作为重点研究对 象 上世纪人们自始至终直对他的生平和文学创作给予较大的关注,杜牧及其创作。一直 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综观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的杜牧研究成果,虽相对沉寂,但仍然取得 了许多重要成果。国内传记资料方面,除1 9 9 9 年修订再版的缪钺杜牧年谱,( 河北教育出 版社) 和 杜牧传( 百花文艺出版社) ,冯海荣杜牧( i - 海古籍出版社,1 9 9 1 年) 及吴 在庆( t l 牧全传( 长春出版社。1 9 9 8 年) 以外,还有陈允吉校点的( t k 牧全集( i - 海古 籍出版社,1 9 9 7 年) 和齐元涛、张斌荣、王宏选注的社牧卷( 大连出版社,1 9 9 7 年) 。 需要提及的是刘刚杜牧李商隐( 春风文艺出版社,1 9 9 9 年) 、葛兆光晚唐风韵:杜 牧与李商隐( 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1 年) 则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探讨了两位作家创作思想 和艺术特色的异同。以及王西平、高云光 增收的杜牧文考辨(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 9 9 6 年) 。9 0 年代 杜牧七绝艺术的研究也有了进一步深入,吴绍礼的杜牧七言绝句艺术论( 东北师范大学 学报。1 9 9 6 年第2 期) 、文自真的杜牧七言绝句艺术成就( 职大学刊,1 9 9 6 年第3 期) 和胡珊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论杜牧诗歌色彩词的运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报,2 0 0 4 年第3 期) 是其中很重要的三篇文章。 由上述专著和论文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杜牧研究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杜牧诗歌艺术 8 杜牧诗歌艺术研究 研究亦已增温,但是无论是专著,或成为专著中的某一章节,还是单篇论文出现,多依附于 杜牧研究。这类文章虽不说是汗牛充栋,但数量着实可观从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这 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杜牧传记资料、人格思想、生平事迹、诗文考辨与系年、美学风格、七 绝艺术、咏史诗、作品解读与赏析和比较研究。近几年,吴在庆先生杜牧研究成果颇车,如 箕录入“新世纪古典文学经典读本”的杜牧诗文选评 (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l o 月) , 从杜牧的诗文中,精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篇目加以注释与讲评,以便读者阅读鉴赏,尽管 其中部分诗文的分析颇为新颗,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拓宽视野,然而,必须看到,其关于社牧 诗歌艺术的论述却星星点点、寥寥无几其后,曹中孚的杜牧诗赏析( 广东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l o 月) 、胡可先的杜牧诗选( 中华书局2 0 0 5 年8 月) 多限于此,赏析多于论述。这 类著作对杜牧代表性诗作的表现手法研究挖得很深,但对牡牧诗歌艺术更深层面的探讨很 少 需要重点提及的是这样几篇论文:寇养厚的杜牧七言律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王 金昌的杜牧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房日晰杜牧李商隐的咏史绝句诗之比较、常效东的试 论杜牧古体诗的艺术特色。这四篇是目前所见少有的专题探讨杜牧诗歌艺术的文章,但多 囿于某一诗体。尚未进行全方位、更深层次地对牡牧整体诗歌艺术研究。 相对国内而言,国外关于杜牧诗歌艺术课题的专门研究极少,笔者整理中仅有如韩国李 显雨先生r 亡国之音”的意向和言外之意,以及如日本学者泽田总清中国韵文史中: 。( 杜牧) 的特色是怀古咏史的作品,犹能唤起读者无限之感慨,这是后人所不能企及的。 其风神真可以说是独绝。他以豪丽的诗,在晚唐时蔚然成一大家”的极简式评说。 目前,在杜牧诗歌艺术研究领域内,还有许多甸题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多 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对杜牧诗歌艺术深入研究。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其意义在于,有助 于认识晚唐诗歌风格嬗变,进一步全面把握唐诗风格形成与发展;可以借助对牡牧诗歌艺术 研究的深入,帮助解读晚唐诗歌理论和诗体研究 有鉴于此。笔者有意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在充分对社牧诗作的全面解读基础上,尽量 尝试性地运用心理学、文化学、美学、比较研究的方法品评、研究诗歌文本,并根据对其诗 作的时代政治环境、文学环境、诗歌的文学渊源、诗人个性特征、创作主张、创作心理、考 察整个唐代盛唐、中唐和晚唐美学思潮与艺术风格的角度在诗人诗歌艺术风格形成与发展中 9 杜牧诗歌艺术研究 的观照,迳论其诗艺,剖析其真实情感,以冀在时代审美风尚与诗人个性创作中,探寻其艺 术风格的形成。把握其艺术创作特色。 本篇论文主要围绕杜牧的诗歌艺术风貌这一中心论题展开,从纵、横两方面试图探究杜 牧诗歌艺术研究的真正内涵和杜牧诗歌个性化艺术特色,以及杜牧诗歌艺术特点何以形成和 在诗歌史上的成就。首先,杜牧是晚唐的一位杰出诗人,对他的诗歌的艺术风格,前人和近 人已有过一些分析,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怎样使这种分析更准确细致一点,怎样克服研究 中的某些偏颇之处,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杜牧诗歌虽然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是以英俊 秀爽而著称,但若深入探究就会发现,他的诗歌风格其实是十分多样的。杜牧诗风的构成是 比较复杂的,这是首先要注意的一点唐书本传云;。牧于诗,情致豪迈”李调元诗话 云:“杜牧之诗。轻倩秀艳”这两种有代表性的看法似乎都是各执一端。升庵诗话云: “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这评论要全面一些,但又有把。豪宕”与“艳丽”简单开 列的毛病明代胡应辫诗薮云:“俊爽若牧之,藻绮若庭筠,精深若义山,整密若丁卯, 皆晚唐铮铮者。”o 在对比中用“俊爽”一词来揭示杜牧的诗风。可谓切合作品实际,抓住了 它的主导风格,应该说是比较精当的。吟谱云:。杜牧诗主才,气俊思活”刘熙载艺 概诗概云:“杜樊川雄姿英发。”都与“俊爽”的意思大体相近。但我们不能忽略一点, 在“俊爽”这一主导诗风的支配和制约下,杜牧诗作也确实存在着李调元所指出的“轻倩秀 艳”的特色和以这特色为主的某些作品。我们应该认识至q 任何一位优秀并取得成就的诗人都 会大量汲取前人乃至同时期诗人的精华,并经由自身努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这也是为 何可以被人们称之为诗歌大家的作品风格从来都不是单一的,而往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 貌同时,被人们裙之为诗歌大家的作品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杜牧一生坎坷仕途经历使其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迥异,前人多注意于杜牧成熟的主导诗 风的把握,忽略其不同时期诗风诗境的差异。所以,本篇论文第一章先从纵向对杜牧诗歌分 期研究;一是及第前后与八年幕史岁月( 8 2 5 - - - 8 3 5 ) 、二是两任朝官与再寓扬、宣二州( 8 3 5 8 4 1 ) 、徙转黄州,池州和睦州三州( 8 4 2 - - 8 4 8 ) 和一麾出守与终宫中书舍人( 8 4 9 - - 8 5 3 ) , 特别注重分析各个时期诗歌艺术风格的差异与发展进一步观照诗人四个对期诗歌风格的嬗 变从纵向角度对杜牧诗歌分期研究,把握杜牧诗歌风格的嬗变,这也是本文首先解决的关 。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第1 8 7 页 1 0 杜牧诗歌艺术研究 键性命题。 再则,自本文第二章始,笔者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体表诗歌作品鉴赏、宏观和微观相结 合的方式,就杜牧诗歌极具个人风格的诗歌艺术构思、诗歌意象、诗歌语言、艺术手法和诗 歌体裁五个方面入手,对杜牧诗歌艺术特点及其诗歌成就进行整体的横向透视。在整篇论文 中主要从纵向、横向两个角度比较分析来说明杜牧诗歌的独特艺术魅力 在写作过程中,主要参阅了缪钺先生的杜牧年谱 ,陈植锷先生的 诗歌意象论、袁 行霈先生的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师长泰先生的唐诗艺术技巧以及恩师潘百齐先生的 唐诗抒情艺术研究、唐诗艺术范式论等相关著作及论文,并得到潘老师的悉心指导, 在这里谨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另外,由于笔者属在职学习,有繁杂社会工作所固,且学识 浅薄、知识积累有限,本文部分内容可能存在一些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杜牧嗣囔艺术研究 第一章诗歌风格的渊源和嬗变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刨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是一个作家艺术成熟 的表现。盛唐诗坛,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独创风格,可谓摇曳多姿,其最为旗帜鲜明的莫 过于李白之豪放飘逸,牡甫之沉郁顿挫。杜牧作为“晚唐翘楚”( 清人薛雪瓢诗话”, 对他的诗歌艺术风格前人和近人均已有过一些分析,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如何使这种分析 更准确缜密一些,克服学术研究中的某些偏颇之处,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杜牧是晚唐 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风格就是商标”。,历代多以“俊爽”、“秀艳”等词汇来作为杜牧诗 歌的风格,实际是很不全面的,应该看到在其留世的四百八十余首诗作中,诗歌内容之广阔 誉为晚唐社会的艺术纪录,兼擅各类诗歌体裁尽显大家风范。但杜牧的创作历程是伴其坎坷 人生仕途的,在不同时期诗人对人生的体悟及情感的起伏集合使其诗歌创作心态,创作倾向 以及审美追求都产生着巨大的变化,故而诗歌艺术风貌在不同时期有着不i 可亦有趋同。 综观杜牧其家世,且不说京兆杜氏这一家的世系,应当追溯到西汉御史大夫杜周,他的 子孙,在汉、魏、晋诸朝,世代为官,如东汉的杜笃、西晋的杜预。杜牧就是杜预的十六代 孙。论起这一点来,他与杜甫同是牡预的后裔。 杜牧诞生在唐德宗时豹宰相杜佑的家里,杜佑是他的祖父。关于当时的杜家,长安有句 民谚。说:“城南韦社,去天尺五”而最令杜牧念念不忘的就是“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 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见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 可见其家世之显赫。 但在宪宗元和七年( 8 1 2 ) 挂牧十岁时杜佑卒,后大约在杜牧十五岁时,父杜从郁卒回。 其后,家境败落。后来杜牧于大中四年( 8 5 0 ) 在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中曾自述十余岁 时的生活情况: 某幼孤贫,安仁旧第置于开元末,某有屋三十问而已( “而已”二字樊川文集无, 据全唐文校增) 口去元和未,酬偿息钱,为他人有,因此移去。八年中凡十徙其居,奴 埤末饿。衰老者死,少壮者当面选去,不能呵制,止( “止”字据全唐文) 坟增) 有一竖, 恋惑悯叹,挈百豢书随而养之,奔走困苦无所容,归死延福私庙,支柱欹坏而处之。长兄以 。 法】莫泊桑著,若谷译,宋国枢控,爱迷尔左拉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4 年,第1 4 9 页 。杜牧著,冯集梧洼,樊川诗集注( 卷1 )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第5 8 页 o 缪铖,杜牧传,百花文艺出版杜1 9 9 9 年第1 0 页 1 2 杜牧诗歌艺术研究 驴游丐于亲旧。某与弟颚食野蒿藿,寒无夜烛,默念( “忿“字据全唐文) 校增) 所记者。 凡三周岁。 杜牧经历儿时家族的鼎盛荣华,以及少年时便中落的艰难困顿。仕途上,在大和二年 ( 8 2 8 ) ,杜牧虽有“两枝仙桂一时芳”( 见及第后寄长安友人) ,举进士及第,时年二十 六岁但后来伴随着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纠缠不清的党争,杜牧身不由己地成为冲突的受累者, 一生仕途坎坷。 纵观其剑作历程,坎坷的遭遇、动荡的政局、诗人对人生的体悟以及馕感的起伏使其诗 歌创作心态,创作精神、创作倾向以及审美追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诗风诗境前、中、 后期明显不同。本章即纵向对杜牧诗歌作分期研究,分期依据吴在庆先生著作杜牧诗文选 评,。早期:及第前后与八年幕史岁月( 8 2 5 - - - 8 3 5 ) ;中前期:两任朝官与再寓扬、宣二州 ( 8 3 5 - - 8 4 1 ) ;中后期:徙转黄州、池州和睦州三州( 8 4 2 - - 8 4 8 ) ;后期:一麾出守与终官中 书舍人( 8 4 9 - - 8 5 3 ) ,特别注重分析各个对期诗歌艺术风格的差异与发展。迸一步观照诗人 四个时期诗歌风格的嬗变,全面把握杜牧诗歌风格的嬗变和渊源 第一节笔意纵横和慷慨激昂的格调 早期创作 大和二年( 8 2 8 ) 杜牧进士及第,随后又顺利地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并授官弘文 馆技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可谓春风锝意,一举成名。这一年在杜牧的生平中是颇为褥 意的一年。如诗人进士及第后所赋的诗作及第后寄长安故人所示: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采。 读罢此诗。让笔者想起了一句话“诗,就是诗人自己”此诗正是杜牧及第后将赴长安 时作。杜牧登进士第时年方二十六,又是一举中第可谓少年得意,所以在诗中洋溢着喜悦 得意的气氛。这一喜庆气氛,不仅体现在新登科进士三十三人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中,也 洋溢在后两甸诗里“多酿酒”,“将春色”中,全诗活脱脱地流露出诗人这一抑制不住的欢悦 快意之情,及对前途的充分自信。此诗也正应了叶燮所言“诗是心声,不可逝凸而出,亦不 。吴在庆,杜牧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 1 3 牡牧诗歌艺术研究 能违心而出”。这与诗歌抒情方式中的。情贵在真”是一致的,因为真情,才是诗的生命 在及第后寄长安故人赋后不久,杜牧在长安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后,诗人又 有诗作赠终南兰若僧所示: 家在城南杜由旁,两技仙桂一时芳。 禅师都不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 诗作中杜牧一年两中科第,确实难能可贵,自豪感在叹讶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以世人所 欣羡的名门望族、登科及第的显荣,与禅家对此的毫不知晓、毫不在意对比列举,透露出杜 牧对于禅门不以为然之意,从侧面反映出他少年时代积极用世的精神此诗中,杜牧为了进 一步表现自己得意情怀,巧妙地以“彼”与“此”作对照、衬托,翻进一层。诗中已彰显 其。慷慨激昂”之格调 而早在其前,宝历元年( 8 2 5 ) ,时杜牧二十三岁,杜牧就有名篇阿房宫赋,此赋已 在当时卸脍炙人口、广为传播。此赋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杜牧关注现实、有所为而作的创作心 态,亦表明杜牧年轻时即胸怀大志,注意总结历代治乱兴亡的经验教训,并用以针砭现实。 这一点,在其同一时期所作过华清宫绝旬三首中可见: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笼。无人知是荔枝来。 箕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曰。 霓囊) 一曲千峰上,舞玻中原始下皋。 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关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诗作过华清宫三绝句是杜牧有名的咏史诗名篇,为诗人路过华清宫时,概叹唐玄宗, 杨贵妃淫佚误国而作它借历史上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追述安史之乱的祸因,对荒淫误 国的统治者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同时也对唐敬宗等晚唐国君不顾国家危亡,大起宫室,追逐 。叶燮著霍松林校注,原诗外编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7 9 年。第勉页 o 师长泰,唐诗艺术技巧 。陕西人民出版杜,1 9 9 1 年,第1 0 4 页。 1 4 杜牧诗歌艺术研究 声色犬马的生活,提出忠告。杜牧咏史实,即而体现诗人关注历史、勇于批判的创作态度。 诗作很有讥刺批判的深度。而综观此绝旬三首,诗人以历史史实工巧地融入诗作,不着斧痕, 足见杜牧笔意纵横之道劲笔力 杜牧在及第前后与八年幕史岁月( 8 2 5 - - 8 3 5 ) 这一时期,他的诗歌主题与经邦济世紧密 相连。杜牧出身于儒学世家,又受其祖父杜佑的熏陶,因此从小即继承了杜佑通典) 的经 世致用之学,特别致力于历史的“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 长短得失。”( 上李中丞书) o 的研究。他不仅满腹经纶,而且又胸怀经邦济世的高远志向, 充满了忧国忧民之心。因此,他把眼光投向历史,投向社会现实,指谪历史与现实的弊病, 关注着民生疾苦和社会弊端。这一时期,杜牧创作最多的是和社会现实与民生紧紧地结合在 一起的主题诗。如感慨安史叛乱以来藩镇割据之祸的感怀诗。尤其,在大和二年( 8 2 8 ) 入仕后,杜牧对于历史的治乱兴亡,财赋兵甲之事更为关注,这一时期一连作有罪言、 战论 、守论 和原十六卫等谈兵论政的针砭时弊的文章。 从这一时期杜牧的一系列诗文可以看到,杜牧已成长为胸怀壮志、颇富政治远见与卓识, 敢于关注历史与现实,慷慨激昂的热血青年诗人 这一时期,杜牧的诗作不仅表现在思想内容上的特色,而且风格也颇具特色。明代胡应 麟诗薮云:“俊爽若牧之,藻绮若庭筠,精深若义山,整密若丁卵,皆晚唐铮铮者。”o 所 言“俊爽”为杜牧诗作主导风格,丽这一时期的杜牧诗风,更多呈现的是一种笔意纵横的格 调,诗风整体偏于慷慨激昂,这与诗人这一时期的创作心态和思想渊源是密切相连的,在诗 歌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文宗大和元年( 8 2 7 ) 诗人二十五岁时写的五古感怀诗就是这种诗风的集中体现。 当时割据一方的李同捷,违抗朝命,兴兵作乱,唐军讨之,攻下沧州,斩李同捷。诗人在这 首诗的标题下白注“时沧州用兵”五个字。就清楚地表明乃是有感这一史实而作,全诗笔意 纵横,诗人的热血在诗文流淌中慷慨激昂。 诗的开始,描述了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德政: 高文会隋季,提刽徇天意。 扶持万代人,步骤三皇地。 o 杜牧樊川文集) ( 卷1 2 )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第1 8 3 页 o 胡应麟诗蔹 外编卷四。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7 9 年,第1 8 7 页 1 5 杜牧诗歌艺术研究 圣云继之神。神仍用文治。 德泽酌生灵,沉酣薰骨髓。 接着,描写“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给国家,民族带来的灾难: 旄头骑箕尾,风尘蓟门起。 胡兵杀汉兵。尸满成阳市。 宣皇走豪杰。谈笑开中否。 蟠联两河间。烬萌终不弭。 读罢全诗,可感诗人其志高、其情豪、其胆壮,充分显示出杜牧的宏伟抱负和大丈夫气 概。风格即人诗人这种独特的性格、气质表现在作品中,必然形成慷慨激昂的特点,更加 突现了诗人雄姿英发的形象及其诗作笔意纵横和慷慨激昂的格调。 再读其早期诗作读韩杜集: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侪麻姑痒处抓。 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读此诗,我们更能理解诗人自己纲领性的“凡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 卫”( 杜牧 答庄充书) 文学创作主张,以“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 不今不古,处于中间”( 杜牧献诗启) 鲜明的创作态度,并为理解诗人这一时期诗作渊源 作了最好注脚 通过以上对这时期诗人的创作心态、创作主张和情感基调的分析,早期杜牧诗作在其 个人鲜明创作主张、诗人广阔视野和沉重历史感下,尚不能理解为其“俊爽”这一主导风格 的形成。但这一时期诗人在古诗创作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律诗、绝旬的创作逐渐增多,对于 杜牧整体诗歌风格的把握是意义深远的 第二节矛盾心曲和蕴藉婉转的倾向 l中前期创作 早期诗人有过及第后“春风得意马蹄疾”的豪情与江西、宣州及扬州八年之久的踌躇满 志的幕吏生活,杜牧于大和九年( 8 3 5 ) 离开扬州至长安任监察御史,从而开始了其两任朝 官与再寓扬州和宣州的时期,这一时期( 8 3 5 8 4 1 ) ,笔者将其列为诗人的中前期 1 6 社牧诗歌艺术研究 而论及这一时期诗人的诗作诗风,不能不提及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 大和九年( 8 3 5 ) ,拄牧接受朝廷任命为寞监察御史,由扬州赴长安供职这一年杜牧三 十三岁。杜牧自从二十六岁进士及第制策登科之后,在京都作官半年,就到外边任幕职,在 外七年之久,这时又回到朝廷作官监察御史的品级虽然不过正八品上,但是它的职权是分 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和肃整朝仪,也是一个清要的官职。杜牧是有政治抱负的这 一次迸京,可能是怀着明朗的心情,充满希望,率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哪知这时朝廷中 正是密云不雨r 景象踌淡,酝酿着一次大政变诗人到长安时,正是震惊朝野的“甘露之变” 发生的前夕。“甘露之变”即大和九年( 8 3 5 ) 李训、郑注为首的反宦官集团的事件,其结 果是宦官集团穷凶极恶地动用军队大杀朝官,唐王朝彻底处于宦官的控制之下,国事益加难 以收拾,正迅速地走向衰亡。所谵申兴梦新。伤透士人之心。于是悲观失望,苦闷彷徨,士 人们忠君报国的信念为全身远祸的心态所代替杜牧的好友李甘,李中敏刚直敢言,嫉恶如 仇。李甘因反对郑注任宰相,被贬封嗣司马,旋即死于贬中后四年,李中敏而远贬,不久 也死在贬所。四年以后,开成西年( 8 3 9 ) ,当桂牧作左孙甥时曾作( 李甘诗,追叙李甘 的事情,伤悼他以忠直而得罪贬死,其中有一段,描写李甘反对郑注作相而被贬之事: 时当秋夜月,日直日庚午。 喧喧皆传言。明展相登注。 予时与和鼎,官班各持斧。 和鼎顾予云:。我无有处所。 当廷襞诏书。退立须鼎俎。 君门晓日开,赭囊横霞布。 俨雅千官客。勃郁吾j l c 怒。 适属命郝将,昨之传者误。 明日诏书下。谪斥南荒去。 社牧后来追述他这一事交时的情况,有诗作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云: 每虑号无告,长忧骇不存。 随行惟嗣跨。出语但寒暄。 这种心境也实在太苦了。所以不久他就以身体有病为借口,表示不能胜任繁剧。于是 1 7 杜牧诗歌艺术研究 朝廷命他以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后其弟杜颤所息严重眼疾,又使诗人不得不于开成二年 8 3 7 ) 春告假吾日赴扬州为弟治病。因假超百日,依侧去言。厨一年秋末桂牧携弟再往宣 州为幕吏,是以。再寓”直至开成四年( 8 3 9 ) 春,诗人方才离开宣州,赴京任左补阙、史 馆修撰 这一时期。诗人从三十三岁至三十九箩。运一年龄段本是人生建功立业的最佳阶段 然而,对杜牧来说,朝中黑暗,政治上无出路,思想情绪苦闷低沉,生活迁徙流寓不定。开 成三年( 8 3 8 ) ,杜牧在宣州开元寺诗作大雨行 郾对比了两次游宣州的不同心情,见诗作: 东琅黑风驾海水,海底卷上天中央。 三昊六月忽凄惨,晚后点滴来苍茫。 铮栈雷车轴擞壮。矫疆蛟龙爪尾长。 神鞭鬼驭戴阴帝,来往喷洒何颠狂。 四面崩腾玉京使,万里横牙羽椿枪。 云缓风束乱照磕黄帝未胜蚩光强。 百川气势苦豪俊,坤关密锁愁开张。 大和六年亦如此,我时壮气神洋洋。 东筷耸首看不足,恨无羽翼高飞翔。 尽召邑中豪健者,网展朱盘开酒场。 奔觥槌致助声势,眼底不顾纤腰娘。 今年闽茸鬓已白,奇游壮观唯深藏。 景物不尽人自老,谁知前事堪悲伤。 诗中,两次游宣州的不同心情前后迥异,昔“大和六年亦如此,我时壮气神洋洋”:今 “今年闻茸鬓已白,奇游壮观唯深藏。景物不尽人自老,谁知前事堪悲伤”今昔对比,在 景境的层层扩大中,将诗人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读此诗,有老杜 春望中“感时 花溅泪,恨别鸟谅心”的诗境,在物与人的对比浃衬中,加倍地深化了诗人的情自严。在今 昔对比中,可见诗人的苦闷、孤独的心境和积极用世之志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人这一时 期的矛盾心曲。 o 师长寨,唐诗艺术技巧。陕西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第1 0 7 页 1 b 杜牧诗歌艺术研究 这一时期,尽管诗人有意疏离由宦官权臣把持的朝廷,在政治上较少积极作为,但他对 黑略血腥的朝致仍有揭露与批判,其实这也是这一时期杜牧矛盾心曲的产物。而矛盾心曲发 之于诗文,则必然形成了这一时期诗人诗作风格上蕴藉婉转的倾向 这一时期,除了上面提及到的诗人对好友李甘、李中敏等刚直而遭迫害的士人予以同 情与赞颂的李甘诗、李给事二首 等。还有为数不少显明蕴藉婉转诗风倾向的诗作 而探讨这一时期杜牧创作心态及创作思想,可从他的两酋脍炙人口,每为评家述及的张 好好诗、杜秋娘诗 入手。这两首长篇古诗,古有争论,应该说并非某些人所说。风情不 浅”的艳情之作,而是诗人巧妙地借不幸女子“以叹贵贱盛衰之倚伏”( 贺贻孙诗筏) , 这也正表明了这两首名篇是这一时期诗人蕴藉婉转之诗风倾向的典范之作。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一时期的杜牧涉地较多,题咏与写景之作亦较多,留下了不 少颇具艺术魅力、又具个人特色的名章佳篇其中尤以律绝诗更为突出,与其早期诗歌创作 相比,由于这一时期特定的政治背景、诗人的生活状态的改变、矛盾的心态以及诗歌风貌有 意识地追求蕴藉婉转诗风倾向,难怪吴乔 中叹道:“古今诗人, 以诗名世者,或只一句,或只一联,或只一篇。虽其余别有好诗,不专在此,然播传于后世, 脍炙于人1 2 1 者,终不出此矣,岂在多哉”毋 而过去的研究者一谈到杜牧的诗风,往往只执其一面,或者虽同时看到了这两个方面, 却很少去研究它们的联系和统一其实我国古代诗歌理论在分析艺术风格的荑学特征时虽有 _ 阳剐、观柔之分,但并没把它 i 3 对立起来,而事实上,我嚣古代文学无论是从时代风格、流 派风格、作家个人风格,甚至一篇作品风格来看,也大都存在着以一方为主兼有另一方艺术 特色的整体风貌 余恕诚先生将晚唐诗人从大体上划分为两个大的诗人群体。一是继承贾岛、姚台,张籍、 孟郊的穷士诗人群,诗歌风貌较为清冷;另一部分则是以李商隐、温庭筠、杜牧为代表的诗 人群,多绮艳和心灵之作,风格绮丽委婉。亦不失悲怆。零这是余先生在总体上所作的一个 划分,但若具体探究,我们亦可发现,风格清冷的诗人群里,亦有工艳之作,而风格绮艳的 诗人群里,亦有清冷之作。两种风格虽然截然不同,却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和土壤,在某些 诗人的身上,还是完全有可能统一的而牡牧在。俊爽壮美。主导风格的影响下,其诗还显 示出轻倩秀美的特色,这特色在其绝旬诗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观杜牧诗作可见,杜牧诗明 显地表现出以刚为主、丹4 柔相济的特点。如果说英俊属于壮美的范畴,那么清丽就属于秀美 的范畴如前面说到的诗人中后期代表诗作山行,写白云夕晖,枫叶层林轻倩秀艳之 至,但又是豪爽高华的。一股生机勃勃、坚毅硬朗之气拂面而来。而后期诗人步入了晚年, 这种。清丽秀美”艺术风格亦已趋于臻美臻绝,名作亦颇多。 尤在其后期创作中,这种“清丽秀美”艺术风格更为特点鲜明。如杜牧晚年作品 杏园: o 王大鹏等编,中国历代诗话选,岳麓书社, 。余恕诚,晚唐两大诗人群落及其风貌特征 1 9 8 5 年,第5 7 6 页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 9 9 6 年第2 期,第1 6 1 页 2 9 杜牧诗歌艺术研究 夜来微雨洗芳尘。公子骅骝步贴匀。 莫怪杏固鳆禳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这首七绝实写游览胜地杏园春日景象,诗中写游览盛季中杏园游人纷至,花树采摘渐稀 的景象,以寄寓其爱春、惜春、伤春之情首旬勾画出了春日晴和、景物鲜妍的一派清新景 象;次句是细节刻画,亦即我们今天在现代写作上常说的是电影特写镜头手法。诗人从众多 的出游者中捕捉了其中一景,是写一位贵家公子,他服饰华丽,气宇轩昂,骑上骏马,在春 游的人群中悠闲地行进。“步贴匀”在全诗中可谓神来之笔,说这位贵公子骑在马上走得不 快也不慢,意即此时他已被无限春光所吸引,所以边走边欣赏春景;后两旬“莫怪杏园憔悴 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将杏园拟人化,又点出龋颧之因,尤有情韵,用感叹的笔触从另外的 角度作了刻画描绘,透过这两旬,盛况空前的春游景象,读者是不难想象的了。全诗清丽秀 美,又兼洒脱,着实耐人寻味回 再如杜牧作于大中四年( 8 5 0 ) 秋的五律题白颏押示: 山鸟飞红带,亭薇拆紫花。 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 静处知生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11月份跨海大桥防腐涂装技工健康保障协议
- Unit3-C-Story-time福建公开课教案
-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教案 主题3 用教育活动支持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 海洋生物基因组与环境互作-全面剖析
- 游戏设计服务市场趋势-全面剖析
- 疫苗接种计划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全面剖析
- 上古汉语语法结构的历史重构-全面剖析
- 隧道换灯施工方案
- 模块化架构设计-全面剖析
- 智能材料生物力学应用-全面剖析
- 先天性唇腭裂与颅面裂的诊断及治疗(口腔颌面外科学课件)
- TCECA-G 0310-2024 离网制氢灵活消纳与柔性化工系统开发规范
- GB/T 23132-2024电动剃须刀
- DL∕T 5767-2018 电网技术改造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 DL∕T 2553-2022 电力接地系统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表电位测量技术导则
- 01J925-1压型钢板、夹芯板屋面及墙体建筑构造
- 公司搬迁方案(3篇)
- 飞控系统讲解
- 五年级劳动课件收纳
- 政策评估的理论、模型与方法
- (正式版)YBT 6328-2024 冶金工业建构筑物安全运维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