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钦定宪法大纲作为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成果之一,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 的意义。 这部宪法性文件历来就遭受着诸多的批评和指责。革命派抨击它“所以悬预备立宪 之招牌者,不过欲假此名义以巩固万年无道之基而己纡;立宪派也认为它最根本之 处“仍不脱专制之遗臭;清廷内部的守旧势力更是攻击它“窃外国之皮毛,纷更制度, 惑乱天下人心静;研究者们在评介钦定宪法大纲时大多也援引革命派的观点,认为 它是一部“旨在巩固和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封建法典,“是用法律的形式把封建时代专 制皇帝的绝对权力予以确认 ,“假立宪之名,行专制之实。 况且,学术界有关清末宪政的研究,就对象而言,主要是对清末宪政运动的宏观描 述、总体观察,而对于具体制度、具体法律文件以及具体事件的研究较少,且研究的结 论大多是否定性的。 本文以钦定宪法大纲这一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宪法性文件为研究对象,从其诞生 的历史背景的简单描述,到对其文本内容的全面解读,认为:钦定宪法大纲具有巨 大的宪政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起点;体现了中 国传统法文化的转型。 自1 9 0 8 年( 戊申) 至今( 戊子) ,时间已有百年。在这百年当中,中国人民进行了 艰苦的探索,克服艰难险阻,历经曲折,逐渐走上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宪政之路。钦定 宪法大纲作为清王朝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转变的一个“政治宣言一,构建了中国宪 法的基本框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宪政精神。虽然只有简短的2 3 条,却涉及君主从内 政到外交,从政治、军事、经济到立法、司法、行政等一系列的大权以及臣民的基本权 利、义务,其内容涵盖了宪政制度的基本要求,奠定了中国宪政发展史的起点。是一个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文件。 并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宪政百年! 关键字;钦定宪法大纲文本历史背景历史地位 i l i c o n t e n t a b s t r a c t ”t h eo u tli n eo fi m p e r i a lc o n s t i t u t i o n ”iso n eo ft h e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 c h i n e s em o d e r nt i m e s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m o v e m e n t ,i th a st h ei m p o r t a n t m e a n i n gi n t h ec h i n e s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h i s t o r y h o w e v e r ,t h i sc o n s t i t u t i o nd o c u m e n ti sa l w a y ss u f f e r i n gm a n yc r i t i c i s m s t h er e v 0 1 u t i o n a r yf a c t i o n a t t a c k si tt ob o r r o w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t h en a m e c o n s o li d a t e dr e a c t i o n a r yc o n t r o lf o u n d a t i o n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i s mf a c t i o na l s o t h o u g h tt h a ti sd e s p o t i c :t h ec o n s e r v a t i v ei n f l u e n c ea t t a c k si tt op o i s o n p e o p l e sm i n d s :t h er e s e a r c h e r st h o u g h tt h a ti ti saf e u d a ls t a t u t eb o o k ,i s c o n f i r m e dw i t ht h el e g a lf o r me m p e r o r sa u t h o r i t y a n dt h er e s e a r c ht ot h ee n do ft h eo i n g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o ft h e 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s p e a k i n go ft h eo b j e c t ,w a sm a i n l yt ot h ee n do ft h eq i n g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m o v e m e n t m a c r o s c o p i cd e s c r i p t i o n ,t h eo v e r a l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b u tr e g a r d i n gt h ec o n c r e t es y s t e m ,t h ec o n c r e t el e g a ld o c u m e n ta s w e l la st h ec o n c r e t ee v e n t sr e s e a r c hw e r ef e w ,r e s e a r c hc o n c l u s i o n m o s t l y w h e t h e rq u a lit a ti v e t h i sa r t i c l et a k e t h eo u t l i n eo fi m p e r i a l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st h eo b j e c to f s t u d y ,s t u d i e sh i s t o r i c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w h i c hi t i sb o r n ,c a r r i e so n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x p l a n a t i o nt oi t st e x t 。t h o u g h t :b y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 p r i n c i p l e t h e a c a d e m i c o r i e n t a t i o n ,o r d e r e db yt h ee m p e r o rp e r s o n a ll y c o n s t i t u t i o np r o g r a m ”h a st h eh u g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s i nt h e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t h ef i r s tc o n s t i t u t i o nd o c u m e n t :i st h ec h i n e s ep o l i t i c s m o d e r n i z i n gb e g i n n i n g ;h a sm a n i f e s t e dt r a d i t i o n a ll a wc u l t u r er e f o r m i n g f r o m1 9 0 8u n t iln o w ,t h et i m eh a s1 0 0y e a r s i nt h ep e r i o do ft h ep a s t1 0 0 y e a r s ,t h ec h i n e s ep e o p l eh a v ec a r r i e do nt h ed i f f i c u l te x p l o r a t i o n ,o v e r c o m e s t h ed a n g e r sa n dd i f f i c u l t i e s ,a f t e rw i n d i n g ,s t e p p e do n t og r a d u a l l yh a ss u i t e d i v t h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a lc o n d i t i o nr o a do f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 t h e 0 u t li n eo fi m p e r i a l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sq i n gd y n a s t yb yt h ea b s o l u t em o n a r c h yw h i c h t r a n s f o r m st o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m o n a r c h y”t h ep o l i t i c a lm a n i f e s t o ”。h a s c o n s t r u c t e dt h ec h i n e s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b a r eb o n e h a sm a n i f e s t e d t h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s p i r i t a l t h o u g h i to n l yt h e n2 3 ,a c t u a ll yi n v o l v et h ec r o w n e d h e a df r o mt h ei n t e r n a la f f a i r s i l ;ot h ed i p l o m a c y ,f r o mp o l i :t i c s ,t h em i l i t a r y , t h ee c o n o m yt ot h el e g i s l a t i o n ,t h ej u d i c a k u r e ,t h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a n ds o o n as e r i e so fp o w e ra u t h o r i t ya sw e 4 1 a s ts u b j e c usb a s i cr i g h t ,t h ed u t y 。i t s c o n t e m th a s ,c o v e r e d t h e 。c o n s 髓挑土i o 眦l ,g o v e r n m e n t s y s t e m se s s e n t i a l r e q u i r = i e m e n t s , h a s , 7e s t a b hs h e d , t 是o p 弧n e 8 e ,c o n s t i 土u t i o n a l g o v e r n m e n th is t o r y b e g i n n i n g g i v e sc b i n a s 主l 比e i 蟹l 罗b yu l i sl i 土e n 蝻u z 电t h e c o n s t i - t n t i o n a l :g o v e r n m e n t - h u n d r e dy e a r s ! k e y w o n d e rt h e ,弛t q :墨n 科o f 囊叩删a 譬e 0 挣酬匮- t i 州。秘f 诧r s i d h i s t o r i v a y b a c k g r o u n d ,h i s t o r ic a l r 0 4e v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 钦定宪法大纲) 文本研究,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踢弓i 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 签名) : 年月 日 指导教师确认( 签名) :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 签名) : 年月日 指导教师( 签名) : 年月 日 绪论 1 9 0 6 年9 月1 日( 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 ,清廷发布“宣示预备立宪谕 ,开始 预备立宪。1 9 0 8 年8 月2 7 日( 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初一日) ,“宪政编查馆资政院会奏宪 法大纲暨议院法选举法要领及逐年筹备事宜折, 当天即经批准公布。“九年预备立宪逐 年推行筹备事宜谕 宣称:“该王大臣所拟宪法暨议院、选举各纲要,条理详密,权限 分明,兼采列邦之良规,无违中国之礼教,要不外乎前次迭降明谕,大权统于朝廷,庶 政公诸舆论之宗旨。将来编纂宪法暨议院、选举各法,即以此作为准则,所有权限悉应 固守,勿得稍有侵越。其宪法未颁议院未开以前,悉遵现行制度,静候朝廷依次筹办, 如期施行。川订对于清单所列“逐年应行筹备事宜,均属立宪国应有之要政,必须秉,分 发在京各衙门,在外各督抚、府尹、司道,敬谨悬挂堂上,即责成内外臣工遵照单开公 认真次第推行。著该馆院将此项清单,附于此次所降谕旨之后,刊印誊黄,呈请盖用御 宝各节依限举办。一嘲 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末立宪运动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 性文件,然而这部宪法性文件历来就遭受着诸多的批评和指责。钦定宪法大纲刚刚 颁布,立即遭到了各界的抨击。革命派抨击它“其所以悬预备立宪之招牌者,不过欲假 此名义以巩固万年无道之基而已 ;立宪派也认为它最根本之处“仍不脱专制之遗 臭 。“1 清廷内部的守旧势力更是攻击它“窃外国之皮毛,纷更制度,惑乱天下人心 。 5 】 历来的研究者们在评介钦定宪法大纲时大多也援引革命派的观点,认为它是一 部“旨在巩固和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封建法典,“是用法律的形式把封建时代专制皇帝 的绝对权力予以确认,“暴露了清政府假立宪之名,行专制之实的用心 。1 章太炎对这 个“宪法大纲痛加抨击说:“虏廷所拟立宪草案,大较规模日本。推其意趣,不为佐 百姓,亦不为保义国家,惟拥护皇室尊严是急。亦有摭拾补担,深没其文以为隐讳,使 各条自相抵触者。呜呼! 虏廷之疾已死不治,而欲以宪法疗之,宪法之疾又死不治,持 脉写声,可以知其病态矣。中国自古无万世一系之历史,“秦皇欲推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遂为千载笑谈。由今推论,满洲之主可以钦定宪法,秦皇独不可钦定宪法耶? n 1 学术界有关钦定宪法大纲的研究,就研究对象而言,主要是对清末宪政运动的 宏观描述、总体观察,而对于具体制度、具体法律文件以及具体事件的研究较少。1 9 8 0 年代以前,大陆学者因为受这一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研究成果不但数量少而且水平偏 低。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胡绳武、金冲及的论清末的立宪运动( 上海人民 出版社1 9 5 9 年版) ,胡绳武和金冲及对立宪派的评价很低,也有失公允。他们认为立宪 派作为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其主要动机是升官发财,因而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认 为这是立宪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哺1 之后,学者对晚清宪政改革的研究进入了黄金时期, 不仅出现了大量的学术论丈。而且出现了不少有分量的研究专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著作有侯宜杰所著的 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 人民出版 社1 9 9 3 年版) 、韦庆远、高放、刘文源所著的清末立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版) 和朱英所著的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华中大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版) 。, 研究论文主要有曹心宝撰( 钦定宪法大纲的法学评析(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2 期) 、刘笃才关于清束宪政运动的几个问题( 中国法学2 0 0 2 年第l 期) 、殷 啸虎 ,认为自1 9 0 8 年( 戊申) 至2 0 0 8 年( 戊予) ,已 有百年。在这一百年当中,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克服艰难险阻,历经曲折,逐 渐走上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宪政之路- 钦定宪法太纲作为清王朝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 宪转变启卜个镶治宣言 ,对其最蠖衙肇晦否定溘至鞭挞i ,、显然是不科学的,它构建 了宪法的基牵棰架j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宪法韵基津嫖划狙基本精神。虽然只有简短的2 3 条,却涉及君主扶内政歪妙 交、从雳屯泡军事经涛到盛法冠法循政等广系列豹大权以及臣 民的基本权利煸其内容涵盏、了宪政制度的基本要撼奠定了中国宪政发展史的起点,、 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文件。 3 第一章钦定宪法大纲的历史背景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价值或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两个方 面,首先是确认国家权力的归属和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其次是将人权上升为基本权利 或日宪法权利,从而纳入宪法这一最高权威的保障之下。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 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仍需要从清末立宪的大环境中去考 察其历史背景,总体而言,2 0 世纪初的中国,近现代宪法产生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一、经济背景 2 0 纪初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己经有了初步的发展,1 9 0 0 年以前,民族资本主义 企业约有1 5 6 家,资本共5 0 0 0 余万元,1 9 0 3 年全国自办工矿企业1 8 5 家,资本总额为 5 6 0 0 余万元,到1 9 11 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激增至3 4 0 家,资本达l 亿元有余,数量 和资本额均为前此的2 0 余年的两倍多,1 9 0 6 年一年,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投资达 到2 2 9 0 万元,创造了历史记录,比1 9 0 0 年到1 9 0 5 年六年的累计投资还多5 0 万元。n 钉 近代工矿业的发展亦带动了交通运输业和近代金融业的发展,商品经济体系的雏形已经 出现。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新的社会力量开始出现,工人阶 级、资产阶级开始崛起。到2 0 世纪初,许多开明绅士不再满足于仕途追求,纷而投入 到实业救国的事业中去,以至社会中出现了一个“绅商 阶层,他们募集民间资本,或 创办新式企业,或投资铁路建设和矿山开发,成功地跨入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行列。民族 资产阶级形成壮大起来,已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他们要求突破旧的、与之不 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新的政治法律制度,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从国际背景看,鸦片战争后,外来资本主义势力通过各种不平等条约和控制中国海 关、盐税等财政权来影响中国决策,国际资本主义不希望中国强大而对其形成威胁,但 中国总停留在落后的封建状态,也为其所不愿,这是因为:其一,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 远远落后于当时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加之连年的战争,人民生活日益贫困,清朝 统治极不稳定,这对列强维护在华利益是不利的。其二,中国普通百姓的长期贫穷将削 弱他们的购买力,外来资本主义无法在中国进一步扩大市场。其三,中国专制制度羽翼 下的封建保守势力的大量存在及对资本主义的排斥、给外来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活动带来 4 诸多不便。其四,为了把偌大的中国纳入到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西方资产阶级也希望 中国成为一个推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世界,他们迫切要求中国变更封建政体。国际资本主 义势力不仅在舆论上,而且在财政上也对清廷预备立宪予以帮助,大量借款给清政府以 解决立宪困难。n 耵 概而言之,在清王朝2 6 0 多年的时间里,经济经历了由破坏到恢复,由繁荣到衰落 的发展变倦。当中国封建经济衰败之际,正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兴旺之时。在西方 资本主义的侵袭下,中国几千年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产生。清代晚 期出现的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是中国近代以来经济现代化运动的发端。 商品经济以主体的自由、平等为条件,吐主体对法律的普遍遵守为保障。这与封建 的土地所有制和人身依附关系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君主专制、行政专横是水火不相容的。 因此,资冲连嫂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蒜必硕将商品经济的法治原则同时上升为政治原 则,在政治领域实行民主制以保障商品经济所要求的臣由、平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这一客观要求必然历史地通过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实践来实现,而其实践的最重要的结 果,便是产生了旨在维护公民平等自由权利、限制和防范国家权力韵高于一切权威的法 宪法。 。 二、政治背景 2 0 世纪初,伴随着中国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和近代化运动的进一步深入,清朝统 治阶级内部发生了重大分化。一些亲贵大臣为了达到消灭革命和富国强兵的目的,主张 顺应近代化运动演化的方向,在中国实行立宪,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影响和 推动着清末预备立宪的发动和进行。主张立宪的官员主要包括四种人:一是原先的洋务 派,如袁世凯、张之洞等;二是出国考察大臣,如载泽、端方等;三是驻外公使,如孙 家琦、胡惟德等:四是比较开明的满族亲贵和汉族官僚,如锡安、岑春煊、沈家本等。 “他们大多是清末新政的积极倡行者,大多对“西学 颇有了解,对朝廷“内忧外患”的 窘境极为敏感,且与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关系密切。 这个赞同立宪的政治派别,他们中大部分权重位尊,因此在清政府的重大决策中拥 有较大的发言权,对清廷的政治决策不能不产生很大的导向作用。1 9 0 6 年9 月1 日,清 廷颁发“上谕宣布预备立宪,( - o r _ 宪纪闻就此评论:“苟非考政大臣不惜以身府怨, 排击俗论,则吾国之得由专制而进于立宪与否,未可知也,故说者谓此次宣布立宪,当 以泽公为首功,而庆王、袁制军等实左右之”。 1 9 0 0 年发生了义和团起义和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的重大政治事件,以慈禧为首的清朝 皇室逃往西安,清政府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劫难。1 9 0 1 年清廷又与列强签订了辛丑 条约,使清朝又负上了4 5 亿两的巨额赔款,并在军事和外交上的主权再度遭受侵犯。 清廷遇到了空前的生存危机,开始被迫推行“新政 ,试图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教 育等方面的自我改革,挽救其垂危的统治地位。 1 9 0 1 年1 月2 9 日清廷发布上偷,标志着晚清最后l o 年改革时期的开始,宣示了改 革决心,史称“清末新政修。该上谕公开承认“法积则弊,法弊则更,惟归于强国利民 而已。 承认“晚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 西学之本源也。居上宽,临下简,言必行,行必果。服往圣之遗训,即西人富强之始基。 中国不此之务,徒学其一言一话一技一能,而佐以瞻徇情面,肥利身家之积习,舍其本 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 还承认“一切故事,尤须切实整顿, 以期渐致富强。懿训以为取外国之长,乃可去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师。 “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须议更张。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 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 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 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限两个月内悉条议以闻, 再行上禀慈谟,斟酌尽善,切实施行。“物穷则变,转弱为强,全系于斯,倘再蹈因循 敷衍之故辙,空言塞责,遇事偷安,宪典具在,决不宽贷。 n 副 加之1 9 0 4 年的日俄战争,以立宪日本胜利、专制俄国战败而告终,日俄战争在整 个国际社会中确立了“世间一至大之例 ,这就是“国家强弱之分,不由于种而由于制 。 1 9 0 5 年俄国爆发革命,沙皇在俄国旋即宣布预备立宪,如此一来,实行立宪己成为了专 制国家走向强大的必由之道。日俄战争的结果使得国际社会中立宪政治的趋向进一步明 显,变专制为立宪成为世界之潮流。同时也有力地刺激着中国人士的觉醒,相信立宪可 以救亡图存,连许多统治阶级上层人物也转而鄙弃专制而投入立宪运动。载泽就感叹: 立宪制度“滥觞于英伦,踵行法美,近百年间,环球诸君主国无不次等举行。n 引岑春 煊得出结论:“窃观今日殆无无宪之国,无论何种政体,变迁沿革,百折不回,必归于 立宪而后底定。u 总之,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为摆脱封建专制的压迫和束 缚,不断掀起反对专制、争取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斗争。在这一斗争过程中,资产阶级 6 逐渐形成和强化了有关未来国家的理想形式、原则以及相关的制度设计等信念,并将其 作为行动的纲领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战斗口号。资产阶级在与封建势力斗争的过程当 中,为巩固其胜利成果,防止封建势力复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便以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形式将资本主义民主制以及在斗争中确立的主要原则诸如自由平等、代议 制、选举制和三权分立等确定下来。而这种根本大法的法律形式及其包含的民主内容, 正是以往的法律所不可能具备的。 三、思想文化背景 西方文化有意识地向中国传播,从1 6 世纪的明朝末叶已经开始。中国人有目的、 有选择地接受西方文化,从1 9 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后,也迈开了蹒跚的步履。n 8 1 早在鸦片战争前后,当时的清王朝仍然是一个专制主义严酷统治的保守时代,统治 者坚持奉行“率由旧章 ,反对任何改革。然而,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出版中文著作、创 办中文刊物的活动,揭开了西法东渐的序幕,如1 8 6 4 年丁韪良翻译出版了美国国际法 学家惠顿的万国公法、美国传教士林乐知等主办了万国公报等刊物。地主阶级 改革派便根据传统的进化论历史观,论证了改制更法的历史必然性,例如,龚自珍便认 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一匏三变,一枣三变,一枣核亦三变。 人类社 会,也同样是处于不断的变易状态,“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 风气无不移易。 他反对清朝统治者“拘一祖之法 、“率由旧章等陈腐迂见,尖锐地 指出:“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 n 们 魏源也认为社会是在不断地变化进步,后世之事,胜于三代,今又胜于古。基于这种认 识,他提出了“小更革则小效,大更革则大效 。“善治民者不泥法 ,“守陈案者不可与 言律。 乜们他的变革思想比起龚自珍更为强烈,也更接触到社会的实际问题。 鸦片战争以后,维新派的一大批有识之士在探讨救国之方的过程中,提出了改革君 主专制政体、实行立宪政体的问题,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社会思潮,实现救亡图存、富国 强兵,已经成为普遍的群众性要求。康有为以“三世说 【2 盯为理论基础,论证变法、改 制是循着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是不可阻挡的。他在上清帝第一书中说:“夫治国 之有法,犹治病之有方也,病变则方亦变。若病已变而仍用旧方,可以增疾。时既变而 仍用旧法,可以危国。故当今世而主守旧法者,不独不通古今之治法,亦失列圣治 世之意也。川2 2 1 在上清帝第二书中进一步论证了变法的必然性和紧迫性:“物久则废, 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提出了六项富强之法:钞法、铁路、机器轮舟、开矿、铸银、 7 邮政。四项养民之法:务农、劝工、惠商、恤寡。口33 在上清帝第四书中,康有为从 制度和思想两方面分析了西方诸国强盛的原因,首次提出了“设议院以通下情乜们的问 题,并且愤懑地抨击了阻挠变法的顽固守旧势力。在上清帝第六书中,论证了所谓 祖宗之法,其实“皆汉唐元明之弊政,何尝为祖宗之法度哉? 又皆为胥吏舞文作弊之巢 穴,何尝有丝毫祖宗之初意哉? 他强调:“法既积久,弊必丛生,故无百年不变之法一, “圣人之为治法也癣随时而立义,时移而法亦移矣o ,既然交法维新是历史的必然,因 此必须全变,不能小变,“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一 嘲在上清帝第七书中,康有为建议皇帝效法俄国以君权变法。“俄国其君权最尊, 体制崇严,与。中国同。故中国变法莫如法仇以君权变法,莫如采法彼得。执乜们贯 穿“忧时七上皇帝书鼽的基本点旖是变法为此。,康有为揭露了清朝的积弊,阐塌珂世 界的大势。介绍了西方变法富强的经验,提出了变法的内容和步骤。在当时说来无疑: 是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进步的潮流所向:。给予朝野土下以强烈的震撼。 梁启超深受康有为变法思想韵影响。他运用自然进化论和社会进化论作为理论武, 一器论证了自然与社会的不断发震变雌睨道鬈,咕今老公理僦固因时而易, ,亦因地而行 1 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已经觉察至盱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在“ 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他所强调绗“法治一 就是以制定宪法为前提的,他所主张的: 君主立宪政体,也要依宪法来确定权限,因此t 他把制定宪法看成是1 维新开宗睨义第 一事气矧 严复在中华民族近代思想启蒙史上i 以他的译作和著述确立了较高的地位,成为在 _ 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_ 派人物一槲的出类拔萃者。严复提出一以自 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肇的深刻命题认为民主仅仅是在政治上的一种表现,而自由才是 资本主义的实质和核心。夫民主之所以为民主者,以平等。片值倒他把平等关系归结为人 之权利与义务的不可分割:“义务者,与权利相对待而有之也,故民有可据之权利;而 后应尽之义务生焉。无权利而责民义务者,非义务也,直奴分耳。一口1 1 以此验证传统的 伦理纲常,君、父、夫有权利而无义务;臣、予、妻有义务而无权利,在这种毫无平等。 自由的纲常名教之下的“中国之治制。运隆则为有法之君主,道丧则为专制之乱朝,故 其中谈治之策,经世之文,皆当本君主之精神而观之,而后知其言之至善。脱以民主之 义绳之,则大谬矣。一n 2 1 严复运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原理,从根本上推翻了君主专制 政治的合理性,尖锐地揭露了自秦以来,啦国两千年的法律的本质是“为上而立一的, 8 是专制帝王用来“驱迫束缚其臣民 ,使臣民“恐怖慑服”的“防奸手段。清朝建立 以来制定的许许多多的法令律例,也都是用来束缚臣民思想行动的桎梏,“其什八九, 皆所以坏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者也。3 1 专制君主们为一己的私利而制定的法 律,很少有“不悖于天理人性”的。一旦施行这种法律,必然与民的利益发生冲突,其 国必不安。因此,严复主张建立新法制,改革违反民意“为上而立的法律,制定“为 民而立 的法律。只有为民之法才合乎“天理人情”,利于民而为民所乐于遵行,才是 “治国之法 ,才有“保民之效 。不仅如此,凡属为民而立之法,还可以促进民智、民 德、民力的提高。 1 9 0 5 年6 月初,清廷派载泽、戴鸿慈、端方、徐世昌四人分赴各国考求政治,6 月 2 5 日又续派绍英。在8 月2 6 日五大臣登车首途之际,遭遇革命党人炸弹袭击,行期被 迫展缓,并改派李盛铎、尚其亨取代徐世昌、绍英。1 1 月1 1 日启程分两路赴日、美、 德、法、意、比、奥及丹麦、瑞士、挪威考察。载泽、端方等人,每当在一国考察、游 历结束时,都及时向清政府奏报,报告考察、游历经过及观感。1 9 0 6 年7 月携带大量文 献资料回国,其中载泽的奏请宣布立宪密折和端方的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是最 著名的奏请立宪的奏折。五大臣考察欧美各国政治及其结论,特别是对德日“急于师仿 不容刻缓 泓1 的呼吁,对清末立宪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给清末制宪拟 定了基本思路和框架。 在“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的背景下,资产阶级的法律文化与中国法律文化激烈 冲突,双方碰撞的结果,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法律文化形态;它一方面吸收西方文化的形 式和某些思想内容,另一方面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和某些原则。这种新的文化形 态,既表现为洋务派所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也表现为1 9 世纪6 0 年代至2 0 世纪的改良主义所追求的立宪和革新。总之,西方法律文化的传入及其与传统法律文化 的融合,使得清末立宪有了新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为中国法律与世界法律的接轨提供了 可能性。 社会经济秩序的改变特别是政治结构的重大变动,引起旧式政治统治的正当性、合 法性危机。1 7 、1 8 世纪的思想家在继承和发扬古代自然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 的民主、自由的主张,论证了以民主代替专制、以自由代替奴役、以平等代替特权的合 理性,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特别是“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三权分立 和“法 治等学说,对社会产生了极其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不仅推动了资产 9 阶级革命的进程,也促进了民主、法治意识的社会化,成为制定、实施宪法组织国家的 重要思想理论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近代中国有关宪法的思想虽然来自西方,但在价值取向上却又不同 于西方。开明的思想家、政治家是在寻求中国富强之路的探索中,接受西方宪法思想的, 因此,中国近代宪法思想的萌发,是和1 9 世纪7 0 年代中后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 特定环境分不开的,、是和救亡图存联系在一起的。特定的圄隋决定了中国的宪法思想的, 内涵和目标与西方国家是不同的,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追求。它赢得了不同阶级阶层不同 程度的支持。嘲 1 0 第二章钦定宪法大纲的文本解读 钦定宪法大纲,之所以说它是“钦定 ,是说它是以皇帝名义颁布、经皇帝认可 的。在清政府随后的行文中,也公开把它叫做钦定宪法大纲。b 6 1 这个大纲,正如上 谕所说:“兼采列邦之良规,无违中国之礼教,以“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为 古匕 不日0 钦定宪法大纲) 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君上大权 ,共1 4 条,第二部分是 “附臣民权利义务 ,共9 条。君上大权1 4 条可概括为七个方面:第一,以法律保证清 王朝永世不替的统治权:“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 尊严,不可侵犯。 ( 第一、二条) 第二,最高军事统率、指挥权:“统率陆海军及编定 军制之权 和“宣告戒严之权。 ( 第六、八条) 第三,拥有最高的人事权及爵赏、赦免 权:“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和“爵赏及恩赦之权。 ( 第五条、第九条) 第四,立 法和发布行政命令的最高权力:“钦定颁行法律之权。“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 “发 代法律之诏令 之权,“召开、闭开、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 第三、四、十一、十二 条) 第五,在对外方面有“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一( 第七 条) 第六,在司法方面,“总揽司法权。劳( 第十条) 第七,“皇室经费应由君主制定常额, 自国库提支,“皇室大典,应由君上督率皇族及特派大臣议定,议院均不得议论、干 预。( 第十三、十四条) 3 钦定宪法大纲的第二部分,是“附臣民权利义务9 条。前六条规定臣民权利, 后三条规定臣民义务。在权利方面,“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 吏及议员。“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 自由。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臣民可以请法官审判其呈 诉之案件。 “臣民应专受法律所定审判衙门之审判。“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 扰。在义务方面,“臣民按照法律所定,有纳税、当兵之义务。“臣民现完之赋税,非 经新定法律更改,悉仍照旧输纳。“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 凸8 1 一、关于政体 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宪政编查馆资政院会奏宪法大纲暨议院法选举法要 领及逐年筹备事宜折明确指出:“夫宪法者,国家之根本法也,为君民所共守,自天 子以至于庶人,皆当率循,不容逾越。东西君主立宪各国,团体不同,宪法互异,论其 最精之大义,不外数端:一日君主神圣不可侵犯,二日君主总揽统治权,按照宪法行之, 三日臣民按照法律,有应得应尽之权利义务而已。自余节目,皆以此为根本。其必以政 府受议院责难者,即由君主神圣不可侵犯之义而生,其必议院协赞立法监察财政者,即 由保障臣民权利义务之义而生,其必特设各级审判官以行司法权者,即由保障法律之义 而生,而立法、行政、司法,则皆总揽于君上统治之大权,故一言以蔽之,宪法者,所 以巩固君权,兼保护臣民者也。臣等谨本瓶义,。辑成宪法大纲一章,首列大权事项,以 明君为臣纲之义,次列臣民权利义务事项,以示民为邦本之义,虽君民上下同处于法律 范围之内;丽大权仍统于朝廷。虽兼采列邦之良规,而仍不悖本国之成宪。一p 9 l 大纲第 一条第二条规定了廿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 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伊以及一君上神圣 尊严,不可侵犯辨的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 在任何国家,政体类型的选择都不是随意的知政体的类型在历史上有卜个长期沿革 的过程,适应于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政体形式不外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翩。在近 现代国家,立宪已经成为普遍的政治现象因面政体的形式主要是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4 君主立宪制又称有限君主制,分为议会君主立宪制制与二元君主立宪制两者虽都是资 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但前者体现了资产阶级力量大予封建势力,丽后者则体 现了封建势力优于资产阶级的政治形势。议会君主立宪制,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 国王只是作为国家的象征,从法律上看国王可谓是独揽大权,如任免首相、。各部大臣, 召集、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加封贵族和授予荣誉称号,统帅军队,宣战、媾和 等等,但实际上是“统而不治疗、“临朝而不执政一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形式上对议会负 责,如英国。二元君主立宪制,议会和政府分掌政权,政府首脑由君主授命并在形式上 对君主负责,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并拥有全部的执行权鲞立法权归议会行使,但 君主对议会通过的法案有否决权。如1 8 8 9 年的日本宪法规定:日本由搿万世一系一的 天皇统治,“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一。其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君主对内 掌握最高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权,对外代表国家,宪法对君主的 限制非常小,君主仍然保持较大的权力。 中国早期国家王权产生之前,氏族酋长没有习惯法的约束,君王可以根据自己的意 志去处理国家的一切政务,由于中国早期君王主要是由部族首领转化而来,他们又都是 世袭大氏族的族长。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保证了早期君王拥有氏族内的一切大权。既是 1 2 国家首脑,又是氏族( 或家族) 的宗族长,拥有国家和宗族的双重权力,这是中国早期 专制王权发展的条件【4 0 l 。中国早期王权自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发展,专制王权 的雏形基本完成,秦统一后,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官僚政治形成,皇权空前强大, 到汉武帝时,已经从思想领域奠定了皇权的至尊地位,至此,空前强大的专制主义的中 央集权完全成熟,大一统的封建君主专制帝国形成。朝代的更换、文明的发展并没有使 这种传统的政治文化发生改变,相反,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这种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君主 专制制度和王权至上观念却始终保持着基本面貌,以皇权为顶点的金字塔式的专制集权 体系日渐巩固,皇权顶端的封建皇帝集国家权力于一身,既是最高的立法者,又是最高 的行政管理者和司法审判者,而底层的广大民众则在思想上打上了无条件顺从的烙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建筑工程施工合作合同》
- 混凝土搅拌站代加工的合同范本(3篇)
- 2025人才租赁合同协议样本
- 全新停车场地租赁协议合同二零二五年
- 业务提成协议合同
- 二零二五版离婚申请书范例
- 举升机设备采购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国际货物运输的项目六租船合同
- 担保个人借款合同范例
- 建筑工程设计终止协议模板二零二五年
- DL∕T 2553-2022 电力接地系统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表电位测量技术导则
- 01J925-1压型钢板、夹芯板屋面及墙体建筑构造
- 公司搬迁方案(3篇)
- 飞控系统讲解
- 五年级劳动课件收纳
- MOOC 通信原理-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政策评估的理论、模型与方法
- (正式版)YBT 6328-2024 冶金工业建构筑物安全运维技术规范
- 《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课件-11书画的装裱品式
- 2022年袋鼠数学竞赛真题一二年级组含答案
- 市场营销策划(本)-形考任务一(第一 ~ 四章)-国开(CQ)-参考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