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人因学视角下的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因学视角下的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2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以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对本研究做过贡献的老师和同学均己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日期: 导师签名: 本人签名: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关于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杭州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存论文。 日期: 导师签名: 本人签名: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因学视角下的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3 中中 文文 摘摘 要要 人因学是一门以多学科为理论基础, 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身体 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有效 地,安全地、健康和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的科学。人因学的优化设计理念和过程有利于破 除旧式课堂管理中注重教师权威性和控制性的传统观念, 有助于满足新课程改革对课堂管理 提出的要求,为全面分析和解决当前中学生健康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域。 人因学的学科历史很短, 但人因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 涉及航空、 计算机、 企业生产、 环境、交通、包装、运输等领域,成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学科之一。人因学强调以目标为 导向来设计系统。 人因学学科应用性和目标性的基本特征为优化课堂及课堂管理提供了很好 的启示。课堂系统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学媒体和环境,课堂管理应是研究如何使课堂人机 环系统(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学媒体及环境)的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 以实现课堂系统的最佳匹配,使师生能健康、高效、满意地工作与学习的历程。 人因学以有效、安全、健康和舒适为目标,人因学注重对事故的成因分析,注重机器的 优化设计、注重从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创设环境,注重发挥人在人-机-环系统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汲取了人因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结合中学课堂管理的实际, 对当前中学课堂管理现状 进行了人因学相关分析。 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导致课堂事故发生、 师生对课堂环境的感受性差 异以及师生自我效能感不强的成因。 此外, 针对教师对课堂管理目标认识不清或认识偏失的 问题,分析并论证了健康、高效及满意三维课堂管理目标的可行性。 为实现中学课堂系统设计的整体优化,实现中学课堂管理健康、高效和满意的目标,本 研究从课堂事故的预防、教学媒体的优化、课堂环境的优化、师生积极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诸 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依据人因学的原理及生理心理的科学参数,教师应积极做好课堂事 故的预防工作,充分考虑人、课堂设施设备、环境媒介、组织管理等影响因素,对与学生密 切相关的课桌椅、体育课堂设施设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设计。此外,教师应对 课堂物理环境(包括颜色、光线及照明、噪音和温度等)和课堂社会心理环境(包括师生关 系、课堂组织结构及课堂规章制度等)进行优化设计。最后,本研究从影响人的自我效能感 的成败经历、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与心理状态、环境以及组织等因素出发提出增强 师生自我效能感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关键词:人因学;中学;课堂管理;策略;优化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因学视角下的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4 abstractabstract ergonomics is a scientific discipline based on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which focus on researching the way to best design the man-machine- environment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ody frame work and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me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optimum matching among the basic three factorsmen, machine and environment with an aim of that people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can work and live in efficiency,safety,health and comfort. the ideas and process of optimizing design of ergonomics can help people to break down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emphasizing teachers authority and control,is helpful to satisfy the demands of the new course reformation on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provide a new view to analyze and resolve the health prombles of middle-school students at all levels. ergonomics has a short history,but its research fields are very extensive,including aviation,computer,industry and environment,traffic, package,transport etc.ergonomics has become one of most widely used subjects at present.ergonomics lays stress on goal-oriented system design.the features of application and target of ergonomics can give us some inspiration to optimize classroom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classroom is a system including teacher and student,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environment.classroom management is a process in which classroom managers focus on researching the way to best design the man-machine- environment classroom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ody frame work and the physilo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me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optimum matching among the basic three factorsmen, machine and environment with an aim of that teacher and student can work and study in health,high-efficiency and satisfaction. ergonomics aims at efficiency,safety,health and comfort.ergonomics lays stress on the analysis of causes of accident,the optimal design of machine,the optimal design of enivonment according to the physilo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men and the key role of men in man-machine system.by drawing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from ergonomics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middle-school classroom management,the thesis has analysized the status quo of the present classroom management from the viewpoint of ergonomics. concretely speaking,the thesis has analysized the causes which led to classroom accidents,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sensitivity on classroom environment and the low level of self-efficacy of teacher and student as a whole.besides,considering that some teachers are not able to clearly understand or misunderstand the goal of classroom management,the thesis has analysized and proved the feasibility of three-dimensional classroom management target including healthy,high-efficiency and satisfaction.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因学视角下的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5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system and achieve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goals of healthy,high-efficiency and satisfaction,the classroom managers should adapt the corresponding tactics in terms of the prevention of classroom accident,the optimal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classroom environment and the positive training of self-efficiency of teacher and student.specificall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rgonomics and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science teacher should do positive preparation work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lassroom accident,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impact of such as human factors, classroom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lassroom media, and classroo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eacher should optimize the design in desks and chairs, sports equipment,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tudents. in addition, teacher should optimize the design of classroom physic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 color, light and lighting, noise and temperature, etc.) and classroom psychosoci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classroom and the classroom rules and regulations, etc.).at last,the thesis has proposed some coping tactics to enhance the self-efficacy of teacher and student through considering the five factors such as the experience of success or failure,the experience of alternative, speech to persuade,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environment. key words: ergonomics;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management; tactic; optimize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因学视角下的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6 目目 录录 1 引 言.1 1.1 研究缘起.2 1.1.1 对旧式课堂管理局限性的思考.1 1.1.2 新课程对课堂管理提出的要求.2 1.1.3 对当前中学生健康状况的反思.2 1.2 研究现状.3 1.2.1 国外研究状况.3 1.2.2 国内研究状况.5 1.2.3 人因学相关研究.6 1.3 研究价值.7 1.3.1 理论价值.8 1.3.2 实践意义.9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0 2 相关概念界定.10 2.1 人因学10 2.1.1 何谓人因学.10 2.1.2 人因学的特征.11 2.2 课堂管理.12 2.2.1 课堂.12 2.2.2 管理.14 2.2.3 课堂管理.15 3 人因学视角下的中学课堂管理现状及分析.16 3.1 中学课堂管理安全性问题刻不容缓16 3.1.1 课堂事故引发的思考.16 3.1.2 课堂事故的致因分析.18 3.2 中学课堂管理功能与目标认识不足19 3.3 师生对课堂环境的心理感受存在差异22 3.3.1 调查结果分析.22 3.3.2 师生心理感受性差异的成因分析.24 3.4 中学师生个人自我效能感整体不强26 3.4.1 调查结果分析.26 3.4.2 影响师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分析.28 4 人因学视角下的中学课堂管理策略.29 4.1 预防中学课堂事故发生,保证学生课堂安全29 4.1.1 人的因素方面的对策29 4.1.2 课堂设施设备方面的对策30 4.1.3 环境媒介方面的对策30 4.1.4 组织管理方面的对策30 4.2 优化中学部分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活动效率31 4.2.1 课桌椅优化设计.31 4.2.2 体育课堂设施设备的优化.31 4.2.3 教学内容的优化.32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因学视角下的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7 4.2.4 教学方法的优化.33 4.3 优化中学课堂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34 4.3.1 健康中学课堂物理环境之创设.34 4.3.2 和谐中学课堂社会心理环境之构建.35 4.3.3 发挥多方面力量建设课堂环境.40 4.4 增强师生的自我效能感,实现课堂整体优化40 4.4.1 增强教师自我效能感策略.40 4.4.2 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策略.42 5 结语.43 参考文献.45 附录一:教师调查问卷.50 附录二:学生调查问卷.52 附录三:教师访谈提纲.54 附录四:四例课堂规章制度细则(班级公约).55 附录五:一份中学生的健康指标调查.57 致谢.6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2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因学视角下的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8 1 1 引引 言言 1.11.1 研究缘起研究缘起 1.1.11.1.1 对旧式课堂管理局限性的思考对旧式课堂管理局限性的思考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从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存在的合理性, 课堂教学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同时,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教师发现,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运作方式是课堂能否充满活力的决定性因素, 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 因素之一。 研究人员在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做总体分析时, 发现课堂管理是确保课堂 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马格里特(cmargaret)等人在前些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 “在 影响学习的 28 种变量中, 课堂管理是作用最大的直接变量之一” 。 赫尔巴特 (herbert, j f ) 曾说: “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缓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 可见,课 堂管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影响巨大。 21 世纪的今天,课堂管理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的研究首先源自于 对旧时课堂管理局限性的分析。事实上,要对课堂管理进行新式和旧式的划分是困难的,我 们只能尝试进行宏观的定性描述。我国学者陈时见曾对旧式课堂管理做过如下的描述: “总 体上讲, 旧式课堂管理在管理议程上强调计划和实施过程, 在形式上是根据完成计划的要求 确立师生不同的职责,建立课堂管理的稳定程序和监督机制,在过程中注重控制,如发现偏 差便予以解决,在结果上表现为课堂的秩序性和活动的固定性。 ” 旧式课堂上,教师是绝对 权威,学生必须保持教室安静,如果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扰乱课堂秩序轻则被警告、挨批 评,重则被赶出教室,甚至受体罚。这种刚性而缺乏创造与活力的旧式课堂管理具有很大的 局限性,忽视了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独立性和主体性。 旧式课堂管理重点研究以教师为中心的各种教学策略和处理课堂问题、 控制学生不良行 为的应对策略,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大限度实现教育效能 的有效课堂管理的构建。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tofler)做过这样的描述: “把大量的学生 (原料)聚集在集中型学校(工厂)里,由教师(工人)加工,整个观念完全是工业化社会 思潮的表现。 教育的整体管理体制是仿照工业官僚制模式发展起来的, 把知识组成永久性的 学科是以工业社会的设想为依据的。 孩子们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 安排在指定的位置 上,铃声宣告着时间的更替。 ” 这种课堂管理模式也势必导致学生厌倦课堂、厌倦学习、厌 倦老师、厌倦学校,而这些问题成为多数学生发展的障碍。 马格里特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服务:平等与机会j教育展望,1996:2 胡森卞李进等译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六卷m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2223 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1 唐库什曼人际沟通论m北京:知识出版设,1989:178179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因学视角下的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9 1.1.2 1.1.2 新课程对课堂管理提出的要求新课程对课堂管理提出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正在逐层深化,改革目标在于“要使学生具 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 识、 基本技能和方法; 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 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自律性、培养 学生健全人格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课堂管理理念正逐步形成,课堂是学生的生存、生活环境, 课堂管理的核心理念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一切生命感官,使生命意义与管理程序、制度、规 范以及纪律相结合。也就是说,管理过程是学生的一种愉悦情绪和积极情感的体验,也是学 生的一种他律与自律的人生体验。 课堂管理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管理策 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与机会,使教师能关注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新课程对课堂管理提出了如下几点要求: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应由知识的 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化为教学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和学生发展 的引导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其次,师生关系的转变。在新课程中,应 打破传统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而重构一种平等和谐、 交流互动和沟通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 这 是保证新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也是促进学生主体个性充分发展的重要条件。 最后, 课堂控制的变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 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 、 “封闭式”的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很少有 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式的。在 新课程中,教师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 、 “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和创新品质的培养。 1.1.3 1.1.3 对当前中学生健康状况的反思对当前中学生健康状况的反思 在进行中学课堂管理现状调查过程中,笔者有幸认识余干县洪家嘴乡文教站研究员李 岩,他于 2007 年对洪家嘴乡两所农村中学进行了农村中学生的部分健康指标的调查,经其 本人同意,现将其调查结果及分析抄录本论文中(详见附录五)。其调查结果显示两所中学 的学生健康状况不尽如人意。从克托莱指数来看,初一、初二、初三的部分男生的克托莱指 数均高于 1980 年中国城市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指数均值。从近视眼患病率来看,余干县农 村中学生的近视眼患病率男生为 42.19%,女生为 64.17%;从学生体质体能上看,体质体能 下降趋势明显,中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继续呈下降趋势,致使整体体能综合素质呈 现下滑趋势; 从常见疾病发病率来看, 余干县农村部分中学生常见疾病发病率, 随年级上升, 发病率明显提高。 从其分析的原因来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缺乏健康保健知识,保健意识不强; 张金福,刘翠兰新课程与课堂管理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3940 章文捷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管理策略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4:2023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因学视角下的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10 (2)缺少积极的体育锻炼,体育意识不强; (3)超负荷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这三方面 原因能够解释当前中学生健康的现状与问题, 但是如何从实践层面加以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 改善中学生的健康现状,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中学生的诸多健康问题与课堂息息相关。 笔者通过 课堂观察发现, 多数农村中学体育课堂设施很不完善, 有些学校甚至没有配备任何供学生进 行体育锻炼的器材及设备,因而,让学生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增强其体质在这些学校几乎 不可能实现; 此外, 中学生近视眼患病率居高不下不但与学生较少的户外活动和繁重的学习 任务有关, 还与课堂照明环境不佳、 学生座位安排的不合理以及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的不合 理安排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不适合卫生的课桌椅也会对学生视力产生负面 影响,容易导致学生近视,时间越长,近视发生率越高,而且时间越长,视力越低下。 我 们知道,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那么“造成 学生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应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 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从多角度来分析。适当的教学内容、积极的课堂环境、和谐的师生关 系以及深入的师生沟通等都能有效地缓解中学生的诸多压力。 1.21.2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1.2.11.2.1 国外研究状况国外研究状况 20 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从国家的宏观教育改革到基础 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改革,这些改革始终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重点,使课堂教 学的改革和研究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潮流。 而随着课堂教学研究的逐步深化, 人们开始以科学 的态度与方法研究课堂和课堂管理, 希望通过对课堂管理的研究, 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的目的。20 世纪较早关注课堂管理的是心理学家,他们抨击传统课堂管理的种种弊端,提 出各种课堂管理的新观念。如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确立了一种客观的研究精神,对行 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之后,行为主义开始对桑代克的效果律等进行 改造, 并用于课堂管理实践。 而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尤为重视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 应用,这对课堂管理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行为方法(behavioristic method)注重对学 生行为的要求,通过积极行为的强化,最终对学生行为给予矫正。以行为主义为代表的心理 学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 使课堂管理研究走上了科学化的轨道, 成为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理 论。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对课堂管理日益重视,开始对 课堂管理进行系统的总结和研究, 并尝试采用了一些新的课堂管理方法和模式, 其中最有影 响的有格拉塞(william glasser)的现实疗法、德雷克斯(rudolfdreikurs)的目标导向法和 胡晓东初中阶段不符卫生要求的课桌椅与近视眼的关系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 90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因学视角下的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11 高尔顿(tom gordon)的教师有效训练法。同期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被广泛应用 于教育理论及教育改革研究中, 课堂管理研究范式发生了新的转换, 如认知心理学强调从对 人的认知的分析入手, 试图使学生了解课堂管理的一般规范, 理解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原因 与方法,从而使学生形成自觉的课堂行为,并由此形成积极的师生关系,维持与促进课堂秩 序,如向学生说明行为的目标,使学生明了其行为与结果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而产生教师所 期望的行为;而人本心理学家在抗议、批判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的同时,提出以人为本去构 建心理学的方法论,强调将人真正当做人来研究,突出了“人”的特性对于心理学方法论建 构的重要性,使心理学方法论的建构回到了一个合理的出发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从对学生 的需要、潜能的分析入手,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发生机制进行研究,进而将这种研究运 用于课堂,形成各种各样的行为控制方法和技术。 随着管理学理论(如产生于 20 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由梅奥(g.mayo)等人创立的人际 关系理论以及流行于 20 世纪中后期系统权变管理理论) 、社会学理论(如兴盛于 20 世纪五 六十年代的功能主义理论以及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冲突理论) 等学科理论在当代的发展, 其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成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课堂管理的研究。如对于师生、家长间各种 人际关系的处理,课堂环境的布置,课堂微型系统的变化因素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学生问题 行为的处理、 师生的控制与服从、 对抗与磋商等问题的研究, 无不借鉴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 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并完善了课堂管理的理论基础, 使课堂管理研究更加具有时代发展的特 色。80 年代以后,人们又在新的层面上审视课堂管理。同时,当行为模式在 70 年代中后期 被广泛采用之际, 一系列具有崭新指向的课堂管理方法已开始孕育, 它们包含在一系列的研 究之中, 包括库林 (jacob kounin) 、 布罗菲 (jere brophy) 、 埃默 (emmer) 、 安德逊 (anderson) 等人的研究,人们通常把它们统称为教师有效法(teacher effectiveness) 。这些方法更加强 调教师如何预防或消解学生的问题行为,而不是事后控制。 总体而言, 西方各国对于课堂管理问题的研究大体经历了咨询性研究 、 行为主义研究、 教师有效性研究三个阶段 。综观国外课堂管理理论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一是注重 实效性,即强调理论研究对课堂管理实际的指导;二是注重理论取向的多元化;三是注重研 究方法的科学性, 通常的课堂管理研究都是强调通过实际的调查和实验, 用统计学对相关资 料进行分析,进而得到相应的答案(这其中也不免有一些自己经验的总结) ,方法上的精确 化和数量化,能基本保证结论的说服力。 国外课堂管理的研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譬如理 论取向的多元化使教师在应对课堂管理的实际问题,采用具体课堂管理策略时往往难以选 择, “百科全书”式的管理模式与方式方法更无法穷尽所有的课堂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数量 唐琳娜走向完善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启发式方案述评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6 咨询性研究:由原来关注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解决问题行为,拓展为强调支持性团体的重要作用、师生 间尊敬与对话的重要性。如麦克莱兰、诺丁斯等的研究。 行为主义研究:由原来注重学生的外显行为、强调强化和结果的旧行为主义,转变为关注自我管理和社会 技能训练的新行为主义。如肯特、沃克等的研究。 教师有效性研究: 此类研究针对自身机械性、 技术性过强的弊病, 高度整合了其它研究的成果, 加强了 “教 师交流技能” 、 “问题行为的管理”等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 刘家访课堂管理理论研究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2(l0) :7071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因学视角下的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12 化、精确化的研究又容易忽视课堂中人的价值性和主体性的层面。简言之,国外课堂管理的 研究一方面通过对各种课堂问题的深入分析,为解决各种实际的课堂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另一方面,它又缺乏对各种观点的系统整合。 1.2.21.2.2 国内研究状况国内研究状况 在中国, 课堂教学自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新式教育制度确立以后, 便在教育制度中占有 一席之地,这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之后,课堂教学及管理受到 人们的普遍重视,这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但总体而言仍属借鉴国外经验的总结研究。新中 国成立后,课堂管理研究一般归属教学论,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实际上,由于 当时受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的影响,教学论研究几乎都将课堂管理排斥在外,这主要是 因为教学论将其研究的着眼点集中于课堂教学, 在结构的安排、 内容的选择上始终围绕着教 学这一主要任务,并对教学的任务、意义、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了较为全 面而深入的探讨,这无疑对于把握教学论的体系、结构和内容具有重大的意义,但这种研究 却忽略了课堂管理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 直到 90 年代,我国才开始有学者对课堂管理的概念、内容及理论基础等进行了相关研 究,如刘克兰 、胡淑珍、田慧生、施良方和崔允漷等。尽管这些研究未能全面地探讨 课堂管理的方方面面, 但这些研究开始注意到课堂管理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意义, 试图形成 正确的课堂管理理念和完整的课堂管理理论。同时,心理学家(如陈琦 ,皮连生,张大均 均 及黄希庭等)也开始了对课堂管理的研究,他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如何通过探讨教学 学活动中教学组织、主体互动、教学调控的规律来研究课堂管理进行了相关研究,然而这些 研究的重点仍然是课堂教学方面,课堂管理还远未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二十一世纪, 随着我国教育学科的深入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有力实施, 课堂管理已成 为了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独立领域, 众多学者对课堂管理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陈时见著的 课 堂管理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张金福等著的新课程与课堂管理 (中国海洋 大学出版社,2004) 、杜萍著的课堂管理的策略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戚业国著的 课堂管理与沟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赵国忠著的透视名师课堂管理 (江 苏人民出版社,2007)以及金小芳主编的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等。这些研究从课堂管理的涵义功能和意义、课堂管理的理论模式、课堂管课堂问题行为的 刘克兰现代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田慧生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施良方, 崔允漷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张大均教学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因学视角下的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13 处理以及课堂管理的实践技巧等方面对课堂管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取得了较为丰富的 理论和实践成果。此外,也有人从社会学、管理学、生态学等方面对课堂管理进行研究,如 吴康宁等著的课堂教学社会学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吴志宏等主编的新编教育 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范国睿著教育生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等。 这些研究更从另一个侧面和角度对课堂管理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 如课堂中规范的制 定与执行、师生之间的对抗与服从。 综观我国现有的课堂管理研究,属借鉴与介绍国外的多,自己独立研究的少;模式研究 多,实用研究少。同时,对以下问题缺乏专门、系统的研究。如课堂管理目标的本质内容、 课堂社会心理环境的构建、 课堂规章制度的执行与补救、 师生自我效能感对课堂管理的影响 以及课堂管理理论基础的科际整合问题。 针对我国课堂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 课堂管理理论的独立研究, 从不同的视角对课堂管理进行剖析,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 桥梁,是十分必要的。 1.2.31.2.3 人因学相关研究人因学相关研究 人因学作为一门学科,历史很短,从 ergonomics 这个名词出现到现在,才不过 50 多年 的时间。人因学(ergonomics or human factors)这一中文术语是由我国心理学家张侃首 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国内把 ergonomics(human factors)翻译成诸如人类工效学、人因工 程学、人机工程学或人体工程学等中文术语,不但容易让人产生歧义,而且在与一些专业搭 配时也有不便。于是张侃教授在 1998 年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到了这个看法,得到了我 国工业心理学的开创人陈立教授的首肯。 笔者认同这一看法,在论文中对人因学的上述各 种提法没有进行区分,而把各种名称等同对待,并统一采用这个名称。 人因学(ergonomics) ,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应用科学,是一门以生理学、 心理学、解剖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 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 人能高效地、安全地、健康和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的科学。 其应用的领域广泛涉及航空、 计算机、企业生产与制造以及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交通、包装、运输等。 随着人因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人因学在教育和管理领域的应用。在国外,人因 学家thomas j. smith较早提出教育人因学的定义,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教育系统设计因素 主要有:教学方案因素、教室与学校建筑设计因素、课堂设计因素、组织设计和教育系统管 理设计因素、教学因素、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和家庭因素等。随后几十年间,人因学专家开始 从行为控制 、社会技术系统、宏观人因学以及平衡理论对教育绩效和教育设计的内在 cd威肯斯,ld李张侃译人因工程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朱祖祥人类工效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4 smith,ku,smith, mfcybernetic principles of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 designm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6 emery,fesystems thinkingmlondon:penguin,1969 hendrick,hwmacroergonomics:a conceptual model for integrating human factors with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因学视角下的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14 关联的原因和过程进行理论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