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姚燮与戏曲.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姚燮与戏曲.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姚燮与戏曲.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姚燮与戏曲.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姚燮与戏曲.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姚燮与戏曲.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姚燮与戏曲 摘要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姚燮的戏曲活动及其戏曲论著。姚燮博学多才,著述宏富, 其诗词、骈文在晚清文坛上享有盛誉,此外,他于经史、地理、佛道、戏曲、小 说等都有研究,且造诣颇深,尤以戏曲、小说的研究最为突出。本文试图采用知 人论世的方法,将姚燮的戏曲活动和其戏曲研究联系起来,做一整体性研究,并 在此基础上,通过他与同时代人的比较,突现他学术研究的特色和成就,从而客 观地评价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论文共四章,第一章绪论主要是对姚燮研究的回顾,发现目前研究中的薄 弱环节,以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和方法。第二章则通过查阅各种地方志、文集及 其他相关的资料,介绍姚燮的生平、交游,并有意识地使其和姚燮的戏曲活动相 结合。第三章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姚燮的戏曲著作今乐府选和今 乐考证做一文献研究,使读者对姚燮的戏曲研究有更深入的了解。第四章则主 要论述姚燮的戏曲批评观和目录学思想。 论文附录了研究姚燮的相关资料索引,对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姚燮戏曲批评戏曲目录 目录学思想 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e so n 恤ed r a m a t i cw o r k sa n da c t i v i t i e sp r o d u c e db y y a ox i e , o n eo ft h ef a m o u sp o e t si n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y a ox i ei sa ne r u d i t e a n dp r o l i f i cp o e t r yw r “e lw h o s ep o e t r i e sa n da n t i t h e t i c a lw r i t i n g se a r n e dah i g h r e p u t a t i o ni nt h ef i t e r a r yc i r c l eo f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h br e s e a r c hw o r k s r e l a t e de x t e n s i v e l yt ot h ef i e l d so fl e c t i o na n dh i s t o r y , g e o g r a p h y , b u d d h i s t t h o u g h t sa sw e l la st h et w of i e l d sw h e r eh es h o w e dt h ep r o m i n e n tp e r f o r m a n c e - - d r a m a sa n dn o v e l s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a i m sa tp r o v i d i n ga ni n t e g r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 o ny a ox i e sd r a m a t i cw o r k sw i t hc o n n e c t i o nt oh i sd r a m a t i ca c t i v i t i e s ,a d o p t i n g t h ec r i t i c a la p p r o a c hw i t ha na t t i t u d eo f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w r i t e ra n d r e f l e c t i n g o i lt h es o c i e t y b a s e do nt h i sl o g i c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m a k e sa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 y a ox i ea n dh i sg e n e r a t i o n ,h i g h l i g h t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h i s a c a d e m i cw o r k sa n do b j e c t i v e l yc o m m e n t so nh i ss t a t u si nt h eh i s t o r yo f 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c o n s i s t so ff o u rc h a p t e r s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c h a p t e r ( t h e c h a p t e rn r e v i e w st h o s er e s e a r c h e so ny a ox i et od i s c o v e rt h ew e a kp a r t so ft h e p r e s e n tr e s e a r c h e sa n dt od e t e r m i n et h er e s e a r c hg o a l sa n dm e t h o d so ft h i st h e s i s t h ec h a p t e r d e s c r i b e st h eb i o g r a p h ya n d f e l l o w s h i po fy a ox i et h r o u g ht h e c o n s u l t a t i o no fa nk i n d so fl o c a lc h r o n i c l e , c o r p o r aa n do t h e rr e l e v a n tm a t e r i a l s a n dp u r p o s e l yr e l a t e st h ew o r k sw i t hy a ox i e sd r a m a t i ca c t i v i t i e s t h ec h a p t e r i i i ,w i t hah e l po fp r e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 i n ga c h i e v e m e n t s ,p r o v i d e sal i t e r a t u r e r e s e a r c ho ny a ox i e sd r a m a t i cw o r k s 琢咖a n t h o l o g yb yf u z h u a n ga n dt e x t u a r e s e a r c ho f 朋r 口切wd r a m at of a c i l i t a t er e a d e r st of u r t h e ru n d e r s t a n dy a ox i e i d r a m ar e s e a r c h e s t h ec h a p t e ri vd i s c o u r s e sy a ox 沁,3d r a m a t i cc r i t i c a lv i e w s a n dh i sb i b l i o g r a p h yt h o u g h t s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e n c l o s e sw i t ht h ea p p e n d i xo fr e l e v a n tr e s e a r c hm a t e r i a l so n y a ox i ea n dh i sw o r k sf o rr e f e r e n c ei nf u r t h e rs t u d i e s k e yw o r d s :y a ox i e ,d r a m a t i cc r i t i c i s m ,d r a m a t i cb i b l i o g r a p h y , b i b l i o g r a p h yt h o u g h t s 广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 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 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 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甘商日期:砷年,月4 0 e t 广州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授权广州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广州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 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h 愆 专。 导师签名:_ :蔓j 1 二耋: 日期:砷年j 7 月知e t 日期:问年己月_ 日 姚燮与戏曲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姚燮( 1 8 0 5 1 8 6 4 ) ,字梅伯,号野桥,晚号复庄,别署甚多,常见的有上湖生、 大某、某伯、大棵山民、疏影词史、复道人、二石生等“1 ,浙江镇海人。他博学多才, 著述宏富。诗词、骈文、书画而外,其于经史、地理、佛道、戏曲、小说等均有研究, 且造诣颇深,是当时学林艺苑中的一位巨匠。他交游广阔,又喜欢提携后进,其逝世后, 友人们纷纷为他立传、撰写墓志铭,徐时栋的姚梅伯传( 烟屿楼文集卷七) 、张 培基姚某伯传( 问己斋文钞) 、蒋敦复例援文林郎即选知县姚君墓志铭( 啸古 堂文集卷七) 、董沛姚复庄先生墓表( 正谊堂文集卷十七) 等,都记录了他的 生平事迹和著述情况,并简单品评了他的文学成就。此外,孙廷璋的复庄诗问序、 蔡鸿鉴的复庄骈俪文榷二编序对姚燮的生平事迹和著述情况也有介绍。 自晚清至今,关于姚燮的研究一直进行着,本章略述其研究史,试分析它的特点和 变迁轨迹,以了解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更好地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晚清的姚燮研究 广义的姚燮研究可追溯至晚清,主要是对其诗文词的收录、整理和评价。 ( 一) 姚燮词作的研究 姚燮的词作颇受人们的赞扬,好友阮元就曾高度评价他“画似煮石,词似白石”, 并以“二石生”号之。清史列传文苑传四卷七十三也说姚燮“尤工倚声,其疏 影楼词,读之者以为厉鄂复生。”族人姚儒侠亦说“乃其平生得力之处,追踪秦、柳, 胎息贺、史,取法于梦窗、草窗、白云、白石之间,沈幽固豳,挥洒流落,体制不名一 长,能兼众美。”而其学生董沛更认为姚燮诸作“词第一,诗次之,骈体文又次之”。 除疏影楼词外,姚燮的词作尚有续疏影楼词、玉笛楼词等,然综观姚燮诸词 作,虽有疏旷豪放之作,但尚属少数,不能改变其词婉约的主要风格,且姚燮后期的词 作也存在着过分雕琢、纤绮等弊病,故梁启超先生在其望江南饮虹籍论清词百家 中写道:“鸡舞镜,顾影自生怜。跌荡每从宛妙生,野桥埋首不知年,考证著新篇。”词 境“宛妙”而“跌荡”,自是肯定,赞扬,而“顾影自生怜”“埋首不知年,考证著新篇” 则暗含委婉的批评。 ( 二) 姚燮诗歌的研究 较之词作,姚燮的诗歌数量更多,也受到更为广泛的赞誉。好友程恩泽盛赞其诗“处 境愁郁,故旨合风、骚;拓胸阔大,故辞无庸浅。李、杜再世,定当把臂入林。”挚友 叶元阶亦认为其诗“生峭其骨,秀逸其致,深沈其意,博大其力,擒击其音,纡郁其气, 盖得力于魏、晋而化之以庾、鲍、李、杜诸家者。”汤淮更是高度评价姚诗“忽庄、骚, 忽徐、庾,忽鲍、谢,忽温、李,如入五都之市,山珍海错,无所不有,真诗中之集大 t j 某、檬,即为古“梅”字。姚燮的字号,据董沛姚复庄先生墓表、镇海县志等。但蒋敦复例援文林郎郎 选知县姚君墓志铭说“一字复庄”,后人述及姚燮多引此而误。据陆玑玉枢经薰序;“追癸卯秋,养疴玉清道院, 恍惚中若有人告之者:多作绮语,当入无问狱,不独疾之不愈也。乃猛然愧悔,即焚小说板,愿注玉枢经,遂 号复庄譬如昨日死而今日生者,实隐寓悔过之意,而复见天地之心也”故。复庄”应为姚燮癸卯年取的 自号。 嘲董沛姚复庄先生墓表 ,正谊堂文集 卷十七,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 ( 总1 5 5 8 册) 第3 6 4 页 1 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者。”“从汉、魏入手,参以唐、宋、元、明诸大家,宣乎格律精细,气味深醇。”“以 道劲苍老之笔,写抑塞磊落之胸,无一字一句不戛戛独造,其旨婉而微,其味隽而永, 是真上追三百篇之遗者。”阮亨也称“统观( 某伯诗) 各体,意气激昂,情文笃挚,入汉、 魏之堂奥,汰唐、宋之滥觞,一代千秋,真堪操券而得者。”而陈文述的“其博大昌明 如摩诘之王,其出神入化如少陵之圣,其枯寂空灵如阆仙之佛,其飘忽绵邈如太白之仙, 其幽艳崛奇如昌谷之鬼,君才诚不可斗石量也。后有论者,当目为诗中之神。”、蒋宝龄 的“蕴骚、选之英华,具杜、韩之骨力,运谪仙之逸气,参长吉之冥心,独成一家,俯 视百代。七律、七绝二体,又兼师宋贤,戛戛生新,无一凡近语。”都高度评价了姚诗 博采众长而又能自成一体的特色。 ( 三) 姚燮骈文的研究 清代骈文复兴,姚燮的骈文亦有很高的成就。他的骈文由弟子王莳兰编次刊刻成复 庄骈俪文榷、复庄骈俪文榷二编,好友徐时栋曾评价说“梅伯所著,骈体文第一, 诗次之,填词又次之,余所横溢,皆可观传人也”。而王韬亦在其瀛埽杂志中说“蛟 川姚梅伯于学无所不通,著作等身,风行海内。其足以抗手六朝,绝尘一代者,尤 为骈俪文,于本朝洪、胡、袁、彭四家外,别辟町畦。” 总而言之,这一时期研究的特点主要是以书序、诗文评等形式简单地介绍他的生平 著述,而对于他的文学创作,只涉及诗文词,评论也是散点式、感悟式的。 民国时期的姚燮研究 民国时期对姚燮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其戏曲著作( 今乐考证、今乐府选) 、小 说论著( 红楼梦类索) 、生平著述进行考证。 ( 一) 对今乐考证、今乐府选的研究 1 9 3 2 年,马廉在宁波书肆发现了今乐考证的书稿。他死后,其兄马裕藻( 幼 渔) 遵照他的遗志,将稿本捐赠给北京大学,并“就姚氏著述之梗概及此稿久晦复显之 情状”,叙次作序,1 9 3 5 年北京大学据原稿影印。1 。学界对此非常重视,相继出现了多 篇研究论文,而这些文章主要针对今乐考证及其姐妹篇今乐府选的撰作时间、 著录情况进行考证。 关于今乐考证及今乐府选撰作时间,斐云( 赵万里) 先生在他的跋 一文中主张今乐府选成书于今乐考证纂就之后,说“今乐考证不 过是今乐府选未完成以前的初步统计工作,这好比静安先生之辑曲录,事实上 不过是为写古剧脚色考、宋元戏曲考的参考而已。”嘲但赵景深先生并不赞成这 一说法,而认为今乐府选应成书于今乐考证纂就之前,他说:“今乐府选细 目见郑振铎的疴偻集,以之与今乐考证相较,使我认为赵万里的话不大可靠, 今乐考证决不会成于今乐府选以前,倒是成于今乐府选以后的。因为 d 】后于1 9 5 9 年编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十) ,成为戏曲研究者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f 4 i1 9 3 5 年1 0 月,杜颖陶先生首先在剧学月刊第四卷第十期发表了论文姚梅伯的 ,惜未能见,不 知其具体内容为何。 【5 】斐云跋 ,大公报图书周刊第1 2 2 期( 1 9 3 6 年3 月1 9 日) ,见今乐考证田立北京大学影印 本。 2 姚燮与戏曲 第一章绪论 大部分今乐府选中的错误,今乐考证中都改正了。”他还举了许多具体的例子加 以说明( 姚梅伯的 ) 。吴晓铃先生赞成赵景深先生的看法,他在 与 撰集年代初考m 一文中,征引了清鄞县徐时栋的话“道光癸卯 ( 1 8 4 3 年) ,( 梅伯) 大病几死,忽大晓悟,取生平绮语十数种摧烧之,自号复庄”,并 根据稿本今乐考证的版识、蒋敦复的生卒年及冯辰元在镇海县艺文志上所说的 “咸丰辛亥( 1 8 5 1 年) 夏,选录四百余种,都为一百九十二卷”,认为“今乐府选 的辑成约在1 8 5 1 年,先子今乐考证撰成十年弱;而今乐考证的撰作约在 1 8 5 1 至1 8 6 2 年间。”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今乐考证及今乐府选的著录情况进行了考证。赵景 深先生通过今乐考证与王国维曲录中元杂剧、明杂剧、清杂剧、明及明以前的 传奇、清传奇著录情况的详细比勘,认为“今乐考证与曲录互有得失,今乐考 证最大的贡献是清代与姚氏同时诸人杂剧和传奇目录的提供”( 姚梅伯的 ) 。但他也说该文所论“止于是比勘今乐考证与曲录的优劣。至于它们本 身的遗漏和错误,均未论及”。郑振铎先生则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了论文姚梅伯的 ,他在文中列出了在宁波访书时所抄录到的复庄今乐府选总目,并据冯 辰元所说“咸丰辛亥( 1 8 5 1 年) 夏,选录四百余种,都为一百九十二卷”,认为今乐 府选“恐怕只是一个选,并不象元曲选那样的各剧皆全文被收入,却是象 缀白裘或纳书楹那样的每剧各选若干出的”。最后还高度赞扬“姚燮在当举世 不为之时,独埋头予戏曲的探讨,且较王静庵先生更早数十年的完成他的剧曲的目录( 且 还有提要) 的今乐考证,实不能不谓为豪杰之士而象他那样的有网罗古今 来一切戏曲于一书( 今乐府选) 的豪气的人,恐怕自古时到今日还不曾有过第二个人! ” 嘲 这些文章使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今乐考证及今乐府选撰作时间、著录情况, 奠定了今后今乐考证及今乐府选研究的基础。 ( 二) 对红楼梦类索的研究 姚燮是清末“红学”评点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 9 4 0 年上海珠林书店出版了他的红 楼梦研究论著红楼梦类索。不久,赵景深先生便在其姚燮的红楼梦类索一文 中,对姚燮的红楼梦类索进行了介绍嘲,认为姚燮进行了许多精细的统计,为红 楼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 三) 对姚燮生平著述的研究 钱南扬先生是民国时期最早研究姚燮生平著述的学者,他曾先后在浙江省通志馆 馆刊第一卷第二期( 1 9 4 5 年5 月1 5 日) 和北平图书馆馆刊六卷六号发表了两篇 旧赵景深姚梅伯的 ,东方杂志 第三十三卷十四号( 1 9 3 6 年7 月1 6 日出版) ,后收入其中国近代 文学论文集( 1 9 1 9 - - 1 9 4 9 ) l k , 剧卷 m 参见吴晓铃集第5 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6 年1 月 s j 郑振铎姚梅伯的 ) ,见疴偻集,后收入 郑振铎文集( 第五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8 年8 月 第一版 嗍赵景深姚燮的红楼梦类索,上海宇宙风( 乙刊) 第四十一期( 1 9 4 1 年3 月) ,见中国小说丛考( 赵景深) , 后收入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 下) ( 吕启样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1 年8 月) ,题为小说琐话一姚燮 的红楼梦类索) 3 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于姚燮生平著述的论文:镇海姚梅伯著述考、姚复庄先生著述考。他根据各种传 记、墓志铭、书序中的记载,仔细考订了姚燮生平著述的情况,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重 要的参考资料。 纵观上述考证文章,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时期对姚燮的研究侧重于对其戏曲、小说论 著及生平著述的考证,尽管研究还欠全面、欠系统,但其严谨的学术态度、详实的考证 都为以后的研究铺平道路,并极大地拓宽了研究的视野。 当代的姚燮研究 经过五六十年代的沉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学界对姚燮又开始关注起来,而研 究也更加广泛、深入。 ( 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姚燮研究 洪克夷先生是当代姚燮研究的奠基人,他曾在论晚清诗人姚燮一文中,简单介 绍了姚燮的生平,还结合史实,赏析了姚燮的各类诗歌,并简明地评析了他的诗论主张。 其后,又在1 9 8 4 年第4 期的红楼梦学刊上发表了大某山民及其 评,认 为“总评”部分非姚燮自撰,并指出姚燮对年月岁时的考证和纠疑时不惮其微,且于其 评语中蕴涵了自己的身世之慨。而其专著姚燮评传更是当代全面研究姚燮的第一部 力作,它按时间顺序,详细介绍了姚燮的生平经历、交游著述情况,还旁征博引了总多 史料,重点介绍了姚燮的几部主要著作,并附录了年表,成为后来姚燮研究必备的参考 书。 此外,这一时期姚燮研究还有两大成果,一是浙江古籍出版社于1 9 8 6 年6 月出版 的由沈锡麟先生标点的疏影楼词,此书把疏影楼词、续疏影楼词合编在一起, 较为全面地里现了姚词的总体面貌;二是1 9 8 8 年5 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周劭先生 标点的复庄诗问( 上、下) ,书中附有诗序,诗传、诗评等,为姚诗研究的进一步开 展提供了便利。 至于单篇论文,则以研究姚燮诗歌为主,而其中又尤以赵杏根先生为著。他先在时 代的现实,进步的思想论姚燮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中论述了姚燮诗歌的主要内容 “。接着又发表了试论姚燮诗的主要语言风格一文,详细阐述了姚诗朴素、瑰丽、 新奇的主要语言风格。还发表了姚梅伯集外诗辑、姚梅伯集外诗辑( 续) “”,辑 录了复庄诗问外的一些佚诗,对全面了解姚燮的诗作大有裤益。后又考证了姚燮的 生平著述( 姚燮著述考) 。还在发表了论姚燮诗歌创作与其经历、素质之关系一 文,通过征引史料,从生活阅历、培养诗才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姚燮诗歌创作与其经历、 素质的密切关系,直接开启了后来的姚诗研究。 这一时期关于姚诗的研究论文还有张志良先生的姚燮反映鸦片战争的爱国诗歌、 邵胜定先生的谈姚燮鸦片战争前的诗歌、刁寒侠的痛歌生民苦,怒写治者残 姚燮“岁暮”诗一首“”。 【1 川参见明清诗文论文集。苏州大学明清诗文研究室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6 月第1 版 1 1 1 参见明清诗文研究资料集( 第一辑) 、明清诗文研究资料集( 第二辑) ,钱仲联主编r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l o 月第l 版 【1 司参见近代爱国诗人诗作评析,陈淑宽、刁寒侠等著,重庆出版社,1 9 8 8 年1 2 月第一版 4 姚燮与戏曲 第一章绪论 此外还有周妙中先生的姚燮生平考略“”,它对姚燮生平也进行了详细的考订。 ( 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姚燮研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姚燮研究还在持续,但成果不多。关于姚诗研究的有胡克善先生 的姚燮反映鸦片战争的爱国诗歌,关于其生平研究的则有学原先生的复庄系姚燮 号而非字。 当然,此时期研究的范围也有所扩大,如苗怀明先生的姚燮、陈其泰、刘履芬 批语关系辨便将姚燮、陈其泰、刘履芬关于红楼梦的批语进行比照,发 现了刘履芬对姚燮、陈其泰批语的借鉴和抄录,使我们对清代的红楼梦批评有了进 一步的了解,拓宽了姚燮研究的视野。此外,张增元、郭治凤先生的新发现的 ”鼓词目”、骆兆平先生的姚燮与大梅山馆则对大梅山馆的情况进行了 介绍,为今后的姚燮研究提供了更多相关的背景资料。 ( 三) 新世纪的姚燮研究 新世纪的姚燮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研究角度也不断深入。 1 、诗词方面 时志明先生在魂系普陀梦归四明晚清诗人姚燮的山水诗及爱国诗初探一 文中研究了姚燮的山水诗及爱国诗,认为两者是交相辉映、一脉相承的,正是它们的有 机融合才构筑了姚诗“沉雄奔放”的特色和风骨,从而奠定了他在晚清诗坛上“独出冠 时”的地位。纪锐利先生的姚燮山水诗初探则总结了姚燮的诗歌理论,概括了其山 水诗的题材内容、风格形式,并结合姚燮与龚自珍、魏源的身份进行横向比较,较为客 观地评价了姚燮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而王萱的姚燮叙事诗艺术探析通过具体 篇目的分析,认为姚燮的故事性叙事诗是典型人物与戏剧化情节的统一,纪事性叙事诗 则体现出主观化的叙述方式结构与征实性的情节相结合的艺术特点,而长篇叙事诗更是 民歌传统与文人抒情诗的融合。李蛟玲的姚燮诗歌创作研究在分析了学界目前对姚 燮研究的不足后,将他置身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中,从姚燮与浙江文化圈及京师文化圈的 关系、姚燮诗歌创作的主题、诗学主张与艺术风格等方面详细分析其作品,剖析其心态, 努力把文学与文化相结合来加以研究。 新时期关于姚燮词作的研究,成果不多,只有莫立民先生的清吟与哀唱:论姚燮 词两种心曲的认识价值和李亮伟先生的论姚燮的山水词。前者通过姚词所发抒了 细微丰富的情感,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人传统,探讨了“清吟与哀唱”两种心曲的 意义。而后者则通过对姚燮的山水词的分析,认为姚词词中有画,作家擅长意象的取用 和组合,讲究色彩效果和远近高低虚实等构图技巧,从而使物我浑融一体。 2 、戏曲方面 吴敢先生的 叙考介绍了 今乐府选的存佚及版本情况,附录了原 浙江图书馆馆长张宗祥先生所编的复庄今乐府选详目及跋语、分类统计情况,并推 测“今乐府选原书为5 0 0 卷,订成1 9 2 册也说不定”。而徐永明先生的姚燮与 除了介绍今乐府选的存佚、版本、校勘、分类等基本情况外,还指 出了它的文献价值。 1 1 3 1 参见中华戏曲 1 9 8 8 年4 期,后艺术百家 1 9 9 7 年l 期亦载 5 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此外,还有关于今乐考证的研究。李占鹏先生的论姚燮 的著录视 野与批评范式一文,从著录、集评、案语三方面切入,深入探讨了今乐考证的著 录视野与批评范式。而张萍的论姚燮( 今乐考证) 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戏 剧文学2 0 0 5 年第l l 期) 则从著录的数量、体例、框架等方面详细论证了今乐考证 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3 、小说方面 郭豫适先生的红楼研究小史稿( 清乾隆至民初) 曾设专节,把“大某山民”姚 燮的评论作为红学评点派的代表进行了研究。黄霖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文学批评通 史近代卷“小说论”部分也对姚燮的红楼梦研究给予了关注。而曹立波先生在 东观阁本批语对姚燮的直接影响指出,姚燮的评语中,东观阁本批语绝大多 数被引用,有的是照录,有的属于改动引申,且东观阁本批语所包涵的对家族盛衰的感 叹、宝黛爱情的肯定、人物特征的把握等方面,都对姚燮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 郑建军先生的“大某山民”姚燮对 的研究也介绍了姚燮对红楼梦研究 的情况 对于姚燮在诗词、戏曲、骈俪文、红楼梦研究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吉木先生曾 在北仑近代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姚燮一文中进行了论述。另外,浙江宁波市北仑、 镇海两区政协曾于2 0 0 2 年6 月召开了一次“姚燮文学艺术成就”研讨会,并于该年年 底结集出版了论文集姚燮研究,该书对姚燮在诗词、小说、戏曲、绘画等方面的成 就进行了集中论述。而魏明扬先生的姚燮研究则试图突破以往研究将姚燮作为诗人 和作为学者相分离的现象,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描绘其生平和活动的轨迹,并在 此基础上对他的创作和学术研究成就及特色作出概括和评价。 然而,目前的研究现状与姚燮这位大家所取得的成就并不相符。迄今为止,笔者所 见到的姚燮的研究论文共有四十三篇、评传一部,此外还有一些评论散见于清代诗歌史、 诗话及小说研究中,而文学史中则只有郭延礼先生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对姚燮有 较为详细的述评。概括而言,总的研究状况可大致分为:( 1 ) 生平著述考( 2 ) 诗词( 尤 其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诗歌) 赏评( 3 ) 戏曲、小说创作的考证,但现有的研究大多只是 就其中某一方面进行考证或鉴赏性的论说,且主要集中于其诗歌( 尤其是鸦片战争时期 的诗歌) 的研究,这些研究虽对全面认识姚燮诗歌创作的题材、主题、风格和艺术成就 有开拓的作用,但因文献的限制和观念的局限,大多研究者的研究常常选用社会学的视 角,局限于对作家的社会批判。而对其戏曲创作和研究,除建国前有所开拓外,建国后 鲜少用新的视角进行审视,也缺乏整体的观照。而其在目录学方面的成就,除程刚先生 试论我国古典戏曲目录的特色一文、杜海军先生的古代戏曲目录研究一书简单 提及外,目前笔者尚未看到更多的材料。 有鉴于此,笔者试图依据已有的和新发现的材料,结合姚燮的生活经历、创作研究 活动,从文学和文献的角度分析其作品,并将他置身于纵的戏曲传统及横的同时代戏曲 家的相互影响中,梳理其戏曲研究活动与其生平经历、思想志趣间的逻辑联系,探究其 所完成的继承和创新,力求把文学与文化统一起来,展现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家个案研究。 6 姚燮与戏曲第二章姚燮的生平交游与早年的戏曲活动 第二章姚燮的生平交游与早年的戏曲活动 2 1姚燮的生平交游 鲁迅先生说:“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 无碍的罢。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 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对于象姚燮这样一位生平经历曲折、交游广泛、著 述范围广博的作家,笔者认为对其进行研究尤有知人论世的必要。 2 1 1 姚燮的生平 姚燮( 1 8 0 5 - - 1 8 6 4 ) ,字梅伯,号野桥,晚号复庄,别署甚多,常见的有上湖生、 大某、某伯、大襟山民、疏影词史、复道人、二石生等“,浙江镇海人。他出生在一个 “五世儒素风,俭朴诚适宜”的家庭,自幼聪慧,年方五龄,即可赋五言二韵的灯花 诗。稍长,便“以绝人之资,读书恒十行下,自经传子史至传奇小说,以旁逮乎道藏 空门者言,靡不览观”0 3 ,每“于摒挡事畜酬酢世务之暇,辄坐斗室,陈一编,夜非三 鼓不睡也。有疑义就质,师必旁援曲引,由委溯源,务使反复详尽而后已”( 陆云书 书后) ,如此的勤学苦读,对他后来进行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大有裨益。 道光十四年( 1 8 3 4 ) 八月,姚燮第四次到杭州参加乡试,终于中举,并“以五经文 特赏于主司( 徐宝善) ,名益盛”。后又屡因应会试往来京师,得以结识众多名流, 如阮元、黄爵滋、汤鹏、潘德舆、魏源、张际亮、朱绶、蒋湘南、潘曾莹等,姚燮常与 他们交流切磋,于是“游览阅历日益多,交益广,撰述益富,才益奇”。 1 8 4 0 年,鸦片战争爆发。7 月,定海沦陷,时其妻吴氏正卧病在床,姚燮从北京匆 匆南归,举家避难乡间妹夫家。次年十月,定海再度沦陷,镇海、宁波相继失守,姚燮 全家又逃至慈溪、鄞县等地。道光二十三年( 1 8 4 3 ) ,姚燮“大病几死,养疴郡( 鄞县) 之报德观,忽大晓悟,取生平绮语十数种摧烧之,自号复庄”嘲。次年,姚燮第五次参 加会试,不第,遂绝意仕进,回乡著述,进行学术研究,积极培育后学。 自青壮年家道中落后,姚燮便长期在外奔波,镇海县志说他“家贫,不能里居, 终岁旅游。近则渝洲、彭姥、武林、禾中,以暨沪江、姑苏、广陵、燕京”,这些游历 大大拓宽了他的艺术视野。其中,道光二十七年( 1 8 4 7 ) 至咸丰五年( 1 8 5 5 ) ,姚燮曾 多次游居苏州、上海等地,在那度曲观剧、搜罗剧本。据今乐府选校记可推知,至 【l 】鲁迅r 题未定”草( - h ) 。鲁迅全集 第六卷且介亭杂文二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1 1 月第1 版,第 4 “页。 2 1 某、襟,即为古“梅”字。姚燮的字号,据董沛姚复庄先生墓表、镇海县志等。但蒋敦复倒援文林郎即 选知县姚君墓志铭说“一字复庄”,后人述及姚燮多引此而误。据陆玑玉枢经篱序:。迨癸卯秋t 养疴玉清道院, 恍惚中若有人告之者:多作绮语,当入无问狱,不独疾之不愈也。乃猛然愧悔,即焚小说板,愿注玉枢经,遂 号复庄譬如昨日死而今日生者,实隐寓悔过之意,而复见天地之心也”故“复庄”应为姚燮癸卯年取的 自号。 唧镲时栋的姚梅伯传,烟屿楼文集卷七 哪复庄诗问卷首引冯登府、张培基语 【5 】徐时栋的姚梅伯传,烟屿楼文集卷七 嘲徐时栋的姚梅伯传) ,烟屿楼文集卷七 7 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少在咸丰元年( 1 8 5 1 ) 四月前,姚燮已初拟出今乐府选的选目”1 ,而其中所选录的 部分曲本即是他奔走苏、沪等地从收藏者、甚至作者那儿借录的,如牡丹图校记“此 从吴局写本录出”,而杂剧艳禅一本,则是游苏州时得于作者王复之手。咸丰二年、 三年他还在苏、沪两地继续搜罗,加以充实。此外,抄录和亲自校点也都是在流寓苏、 沪时进行的,如芦花絮“壬子九月望日校于沪邸”,鸳鸯梦“癸丑二月十七日校于 春申城( 上海) 寓楼,铃儿侍研”,无怪乎学者王荣商感叹:“相传先生抄书日二十余纸, 病中犹手不释卷。世徒震惊先生之才,以为不可及,岂不知先生之勤学好古,及其所以 不可及也。”嘲 姚燮博学多才,著述宏富,他的文学创作,于诗,主要有复庄诗问、蛟川诗系; 于词,主要有疏影楼词、续疏影楼词、苦海航乐府;于文,则有复庄骈俪文 榷、复庄骈俪文榷二编、散体文酌等;于词学研究,则有玉笛楼词学标准、 ( 词律) 勘误等;于戏曲研究,则有今乐考证;于小说评点,则有增评补图石 头记、读( 红楼梦) 纲领( 1 9 4 0 年上海珠林书店出版时,改名为红楼梦类索) 。 2 1 2 姚燮的交游 姚燮的祖父姚昀、父姚成、叔父镇西、松生,都能诗善文,文士风流,加之所居住 的小有居是镇海名园,故姚家常高朋满座,漫溢着文学艺术的气氛。疏影楼词探春 慢的自序说:“小有居,壬午以前,余泛宅其中,台池花木之娱,朋从诗酒之乐, 犹畅如秩如。”蛟川诗系卷二十八小有居倡和昆友诗十三人亦记:“春秋佳日, 大父每招邀耆硕,觞豆结欢。往来巾屐,具复极盛一时。燮年方9 p ,惟执弟子礼, 趋跄左右于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天赋极高的姚燮耳濡且染,所学到的东西自不会 少。 二十九岁中举后,姚燮曾五试进士而不售,一生虽未涉仕途,却因春闱的屡败屡战、 久在京师而交游甚广。其所交主要有两类,一是在京官员,如徐宝善、阮元、黄爵滋、 汤鹏、程恩泽、季芝昌等,姚燮结识他们,主要是欲以之为进身之阶,虽未能如愿,但 这于他阅历的增广、才名的扬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镇海县志云:“编修徐宝善、 郎中汤鹏尤倾倒之,每誉于公卿间,由是才名益著。”张培基姚梅伯传亦说:“士大 夫知名者爱其才,咸以为名下无虚也。”二是各省举子,如潘德舆、魏源、鲁一同、江 开、张际亮、朱绶、蒋湘南、潘曾莹、潘曾绶等,他们大多怀有经世抱负而科名都不大 得意,却又颇具文才,姚燮与他们意气相投,交谊颇深。他们常常诗酒文会,题赠唱和, 相互切磋,这于姚燮的学问、创作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徐时栋的姚梅伯传云:“既 成孝廉,公车北上,则出其才交天下名士,士无不知镇海姚先生。游览阅历日益多,交 日益广,撰述益富,才益奇。”( 烟屿楼文集卷七) 而这些人中,对姚燮日后的戏曲创作和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可分为两类: ( 一) 饱学之士,如乡绅叶元阶、罗以智、黄安涛,官员阮元等,他们家富藏书, 【7 】簪花记校记:“辛亥四月二十五日病起遣闷校”,迎銮新曲校在“辛亥五月重五日”,康衢新乐府校在 “辛亥五月初六日”,说明姚燮初拟选目必在辛亥( 咸丰元年) 四月以前。冯辰玉序称姚燮。晚年酷嗜音乐,咸丰辛 亥夏五月,选录词曲四百余种”,时间上有出入。 8 】王荣商大梅山馆书目记,转引自骆兆平的姚燮与大梅山馆,图书馆杂志,1 9 9 8 年5 期 8 姚燮与戏曲 第二章姚燮的生平交游与早年的戏曲活动 可供姚燮借阅和研究。 叶元阶( 1 8 0 4 - - 1 8 3 8 ) ,字心水、伸兰,号赤堇,浙江慈溪人,县学诸生。他出身 望族,家中巨富,藏本颇丰。工诗,诗风潇洒自然,著有赤堇遗稿、海内心存集、 叶氏一家言等。与姚燮情谊笃厚,两人唱和、寄赠的诗文极多,赤堇遗稿中有 题厉山入画梅伯探梅图,即赠别梅伯、梅伯归里,余不及送,赋此却寄等,而疏 影楼词中也有风蝶令和心水,复庄诗问中则有甬江楼示叶元阶、同厉三 志、叶十八元阶泛白湖,复庄骈俪文榷中有与叶仲兰书、叶伸兰文学诔等篇。 罗以智,字镜泉,浙江钱塘人。与祖棠、父景熹以乾隆乙酉、嘉庆辛酉、道光乙酉 三膺拔萃,为世称羡。家富藏书,至以智尤孜考罗集,闻有异本,必借录之,丹黄握管, 日夕忘疲,首题尾跋,备溯源委,于乡邦掌故爬梳益力,著有赵清献年谱、经史质 疑、金石取见录、宋诗记事补、诗苑雅谈等。又集唐、宋以后重排周兴嗣千 字文之制诰、颂赞、铭训、叙跋等文凡百篇,吉祥宝藏书目不下数千百种。庚申 之初,避居海昌而殁。复庄诗问中有同罗以智、吴廷燮、高学淳、吴敬范登吴山, 还饮天河馆酒楼二章、同厉志、罗以智、苏停元、叶元阶游七宝山,登大观台作三章 等。 黄安涛( 1 7 7 7 1 8 4 8 ) ,字凝舆、霁青,嘉庆十四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贵州 学使等。道光十二年后一直隐居家乡嘉善,主讲于鸳湖书院,著作有诗娱室诗集、 真有益斋文编、绿笺词钞等,是江浙闻名的学者。他“笃于故旧,故交之来访君 者,必有所赠,不足则取盈于质库”( 沈日富朝议大夫广东潮州府知府嘉善黄君墓志 铭) ,晚年仍如此。姚燮去拜访他,立即得到他的同情与赏识,并留他同寓,一起和诗、 论学,姚燮对此极为感动,称“异乡得佳聚,比昵逾所亲”( 重客南园即事呈黄丈安涛 三章) 。和赠之作在复庄诗问中还有好些,复庄骈俪文榷卷四也还有黄霁青 太守绿笺词序。 阮元( 1 7 6 6 - - - 1 8 2 0 ) ,字伯元,号云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曾官浙 江学政、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等,曾校刊十三经注疏,汇刻学海堂经解等, 所著日犟经室集等,卒谥文达。家有藏书处日文选楼,辑文选楼丛书,初刻十 种,后增至二十七种。 ( 二) 戏曲家、戏曲理论者,如阮亨、黄燮清,他们本身就对戏曲怀有浓厚的兴趣, 并对戏曲颇有研究,可以和姚燮交流切磋,相得益彰。 阮亨,号梅叔,江苏仪征人,大学士阮元之弟,副贡生,清代戏曲理论家”。辑有 春草堂丛书,著有珠湖草堂诗钞、广陵诗事补等。其瀛舟笔谈卷九有姚 燮传,道光十八年、二十年姚燮两次进京,都曾访阮亨于扬州,而被留饮数日,其间得 到了阮元的赏识,复庄诗问卷十四有珠湖渔隐图为阮亨题、卷十六有寄阮明经 亨,叠前韵、卷十九有饮阮明经丈亨珠湖草堂,雨霁登文选楼,兼呈相国,再叠前 韵、卷二八有流泉三章怀阮丈亨,复庄骈俪文榷卷四有阮梅叔雷塘话雨图卷 跋等。 黄燮清( 1 8 0 5 - - - 1 8 6 4 ) ,原名宪清,字韵珊( 一作蕴山) ,改名后字韵甫,自号吟香 埘参见赵景深、张增元编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 ,中华书局,1 9 8 7 年2 月第1 版 9 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诗舫主人、茧情生、两园主人,浙江海盐人。道光十五年举人,后经大挑,本可以实录 馆誊录任湖北知县,但他称病推辞,回乡筑拙宜园、砚园,栽花种竹,著述自娱。咸丰 十一年,乃到楚就官。燮清“少负奇才,博通书史,工词翰,审音律,兼擅绘事”“”, 史称其“颖敏过人,才思秀丽,诗格不名一家,尤工倚声,所撰乐府诸词流播人口,时 比之尤侗“1 ,而尤以诗和戏曲创作最为出名,所著有倚晴楼诗集、倚晴楼诗余、 倚晴楼七种曲等。复庄诗问卷三十四有何文学岳龄索题并寄怀黄孝廉宪 清五十韵等。 晚年,姚燮还曾多次游居上海,在那,他也有着广泛的交游,宣统诸暨县志人 物志说,姚燮“游踪所至,骚客、侠士、方外、艺术、山人、闺嫒,无不乐与唱酬。 诗酒声歌,风流辉映。” 2 2 姚燮早年的戏曲活动 2 2 1 姚燮戏曲活动的地域文化背景 社会中,人的任何活动都无法脱离当时的地域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姚燮的戏曲活 动自然也与当时的地域文化密切相关。 2 2 1 1 姚燮与江浙地区的戏曲文化氛围 文化的兴盛与经济的繁荣总是密切相关的,经济上富足了,人们才有闲情逸致去追 求精神上的放松。 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经济繁荣,城镇经济发展尤其迅速,适应市民要求的文化生活 也因此得到了相应的丰富。当时,戏曲文化异常繁盛,不仅在温州、杭州有南戏流行, 孕育出传奇“四大声腔”中的余姚腔和海盐腔,而且当地习艺唱曲者众多、戏曲演出活 动频繁,如南京“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燕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 或多人,唱大套北曲,乐器用筝、豢、琵琶、三舷子、拍板。若大席,则用教坊打院本, 乃北曲大四套者,中间错以撮垫圈、舞观音,或百丈旗,或跳队子。后乃变而尽用南唱, 歌者只用一小拍板,或以扇子代之,间有用鼓板者。今则吴人益以洞箫及月琴,声调屡 变,益为凄惋,听者殆欲堕泪矣。大会则用南戏,其始止二腔,一为弋阳,一为海盐” “。而秦淮河一带“夹岸楼阁,中流箫鼓,日夜不绝”,戏曲艺术氛围浓烈。此外,明 清时期浙东地区也培育出了队伍庞大的戏曲作家、戏曲理论家。以剧作家而论,明代著 名的便有梁辰鱼、袁于令、冯梦龙等,清代则有李玉、朱良卿、朱素臣等。而以戏曲论 著论,明代有徐渭的南词叙录、王骥德的曲律、吕天成的曲品、祁彪佳的远 山堂曲品和远山堂剧品,清代有高奕的新传奇品、平步青的小栖霞说稗等, 可谓济济一堂,璨若群星,影响深远。 清中期的社会文化氛围,特别是江浙地区的文化风尚为姚燮倾心戏曲、收集戏曲资 【l ”海盐县志卷十六 黄燮清传 【l l 】清史列传文苑传四卷七十三 院本有作:铃骑渔阳递战书,上皇凄绝马嵬车。竞将烟月沉 天宝,那有蓬莱幻海墟? 殄夏原难仇妹喜,防秋应悔仗哥舒。佳人粉黛才人笔,收 拾龟年涕泪余( 复庄诗问卷八) 都门春感杂诗二十章寓崇文门试邸作( 之十四) :索笛搜琴彼梦劳,红灯密 幕护攫挫。横渡小影沈纤絮,明月相思误大刀上寿徒皈垒粟堡,旧声已断叠捡 丝轮渠破笠遮斜阳,古屋苔墙画楚骚。 ( 复庄诗问卷十九) 这些诗词侧重于描述他观看四声猿第二折、长生殿等剧演出的感受,其中 既有对剧本的品评、史实的议论,也寄寓了作家对人世沧桑的无限感慨。 清代是戏曲繁盛的一个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