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孟化鲤思想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孟化鲤思想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孟化鲤思想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孟化鲤思想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孟化鲤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宋代程朱理学发展到明代、特别是明代中后期,已经走向了僵化。思想的僵 化导致了政治的僵化和社会的不稳定,王阳明心学的兴起,为理学的发展提供了 一条新的思路。但是,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因其过早的去世而发展的并不完备。 阳明逝后,其后学因其思想并不完备,所以各自沿着所认为正宗的思想路径发展。 也就是所谓的“本体”与“工夫”的问题。后学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论述,形成 了不同的学派。对于派系的划分,笔者采用了杨国荣先生的论述:工夫派、归寂 派、现成派。孟化鲤作为王门后学的一员,更多的继承了工夫派的思想。 在本体论上,孟氏的“真心说”思想,不仅仅是其哲学思想的体现;而且, 在其教育思想体及教育实践系得到体现。同时,孟氏教育实践中另一个重要特征 是极其重视所谓的“实学”。孟氏的“实学”实际上就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就是工夫。对于工夫修养的重视,是孟氏哲学思想的一大特点。孟氏明确 反对没有功夫修养的本体( 良知) 。失去工夫,也就不可能实现本体( 良知) 。孟 氏认为“日用工夫”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良知。孟氏的这一思想在学术 由“虚向“实的转化过程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孟氏对于工夫的重视在于其对先贤的思想的再诠释。“寡欲 作为宋明理学一 个重要的范畴,在所谓工夫修养上占据这极其重要的地位。孟氏继承前人思想的 同时,引易释之。从而使“洗心 和“寡欲联系起来,且明确区分了“圣 人贤人”学人”三者洗心的方式。对于“慎独”的重新认定,使得这一概念 成为孟氏哲学思想特别是工夫修养的一个主要特点。与王门后学相比较而言,孟 氏的慎独工夫似乎更容易做到。 孟氏对于“理欲 的划分继承了理学所一贯坚持的区别。孟氏对于“定”“几 “未发、己发 “中”等概念都做了全新的阐释,在这些阐释中,孟氏更加注重“实 的思想,反复深入的阅读、思考,使得孟氏对易的理解走出了一条别样的路 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径。 孟氏“从学为善”“学亦为实”“学在益友”“虚心勤学”的教育理念和长达三 十余年的教育实践,成就了中晚明时期河洛大地一批声名显赫的人才。这一举动 不仅使孟氏自己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而且为王学在中原乃至整个北方的传播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孟氏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成为其后学办学的宗旨和动力。正是 在孟氏及其弟子的大力倡导和努力实践下,河洛大地在北宋二程之后再次兴起了 讲学、办学之风。 关键词:寡欲真心善慎独 i i 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a b s tr a c t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t o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 e s p e c i a l l yi nt h el a t em i n gd y n a s t y ,h a sb e c o m ear i g i d r i g i dt h i n k i n gh a sl e dt ot h e r i g i dp o l i t i c a la n ds o c i a li n s t a b i l i t y ,t h er i s eo fw a n gy a n g m i n g 。sm i n dt h o u g h t f o r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c i e n c eh a sp r o v i d e dan e ww a yo f t h i n k i n g h o w e v e r ,t h i n k i n go f w a n gy a n g m i n g sc o n s c i e n c et ot h ep r e m a t u r ed e a t ho f 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i sn o t c o m p l e t e y a n g m i n gl o s t ,t h el a t e rd o e sn o tc o m p l e t es c h o o lb e c a u s eo ft h e i rt h i n k i n g , s ot h a tb yt h e i ro w r la l o n gt h ep a t h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u t h e n t i ct h i n k i n g t h a ti s , t h es o c a l l e d ”o n t o l o g y ”a n d ”w o r k ”p r o b l e m a f t e rl e a r n i n ga b o u tt h ed i f f e r e n to nt h i s i s s u e ,r e s u l t i n gi na d i f f e r e n ts c h 0 0 1 t h ed i v i s i o no ft h ef a c t i o n s ,t h e r ea l ed i v e r s e v i e w s ,t h ec o l o ri s m r y a n gg u o r o n giu s e dt h ed i s c u s s i o n :w o r kc a m p ,s e n tt ot h e s i l e n c e ,r e a d yt os e n d a n dw a n g m e n go fc a r pa sad o o ro fas c h o o l ,m e n g h u a l im o r e e f f o r tt os e n das u c c e s s i o no fi d e a s o n t o l o g yo fc a r pi nb a n g l a d e s ha n de f f o r t st or a i s ei t so w nv i e wo ft h en e w i nt h e o n t o l o g y ,t h em o n t r o u z i e r it h e ”t r u et h a t “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t h et h i n k i n gi sn o to n l ya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o ft h e i rp h i l o s o p h y ;m o r e o v e r , i nt h e i re d u c a t i o nh a sa l s ob e e nr e f l e c t e d i nt h ei d e o l o g ya n dp r a c t i c eo fp a y m e n to fe d u c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 a lp r a c t i c ei nt h e i r a t t a c h e dg r e a ti m p o r t a n c et ot h es o c a l l e d ”r e a ll e a r n i n g ”m o n t e g g i a s ”p r a c t i c a l l e a r n i n g ”p h i l o s o p h yi si nf a c ti t s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t h a ti sd o n e 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o fg r e a ti m p o r t a n c ef o rt h ew o r ki sa p h i l o s o p h ym o n t r o u z i e r if e a t u r e m o n t e g g i a m a r t i a la r t sd i dn o te x p l i c i t l yo p p o s et h ec u l t i v a t i o no ft h eb o d y ( t h ec o n s c i e n c e ) l o s so fw o r k ,i ti si m p o s s i b l ef o rt h er e a l i z a t i o no fo n t o l o g y ( t h ec o n s c i e n c e ) m e n g h u a l it h a t ”d a i l yw o r k ”a n d “t h i n k i n g ”t oc o m b i n ei no r d e rt oa c h i e v et h ec o n s c i e n c e m o n t r o u z i e r io f t h i st h i n k i n gi na c a d e m i cf r o m ”v i r t u a l ”t o ”r e a l ”p r o c e s so f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 t h er o l ec a nn o tb ei g n o r e d i i i ;n - - i 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m e n g h u a l ia t t e n t i o nf o rt h ew o r ko fo u rp r e d e c e s s o r si ni t sr e -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t h e i d e a ”f e wd e s i r e s ,”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a sa ni m p o r t a n ta r e ao fc u l t i v a t i o ni nt h e e f f o r t st oh o l dt h i sv e r yi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 m o n t r o u z i e r ii d e o l o g i c a lp r e d e c e s s o r si n s u c c e s s i o na tt h es a m et i m e c i t i n g ”e a s y ”r e l e a s eo ft h e s ot h a tt h e ”w a s hh e a r t ”a n d ”f e wd e s i r e s ”l i n k ,a n dac l e a rd i s t i n c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 ”s a i n t s ”s a g e ,s c h o l a r s ,”t h e t h r e ew a y so fw a s h i n gt h eh e a r t f o r ”s h e n d u ”r e f o u n d ,m a k i n gt h ec o n c e p ta sa p h i l o s o p h ym o n t r o u z i e r iw o r ki np a r t i c u l a r ,ak e yf e a t u r eo fs e l f - c u l t i v a t i o n a n d w a n gx u e d o o r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s p e a k i n g ,t h es h e n d um o n t r o u z i e r ie f f o r t ss e e mt ob e m o r ee a s yt oa c h i e v e m o n t r o u z i e r if o r ”r e a s o na n dd e s i r e ,”t h ed i v i s i o no fi n h e r i t e dj u r i s p r u d e n c eh a s c o n s i s t e n t l ya d h e r e dt ob y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h o w e v e rm o n t r o u z i e r it h e ”i n t e n t m e d i t a t i o n “”af e w ”n o tf a t h a v em a d e ”i n ”a n ds oo nh a v ed o n ead e w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t h e s ee l a b o r a t e ,m o n t r o u z i e r ip a y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 ”t h er e a l i t y ”o f t h i n k i n g ,r e p e a t e d d e p t hr e a d i n g ,t h i n k i n g ,m a k i n gm o n t r o u z i e r io f ”e a s y ”o u to f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a d i f f e r e n tp a t h m o n t r o u z i e r i ”f r o mt h es c h o o lf o rg o o d ,s t u d yf o rr e a l ,l e a r n i n gi nt h es o l u t i o n ,” ”h a r dw i t ha l lo p e nm i n d ”a sl o n ga st h ee d u c a t i o n mp h i l o s o p h ya n dm o r et h a n3 0 y e a r so fe d u c a t i o n a lp r a c t i c e ,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t h el a t em i n gp e r i o di nt h ee a r t h h e l u or e p u t a b l eg r o u po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i ti si ng r e a tm o n t r o u z i e r ia n dh i sa d v o c a c y a n de f f o r t st op r a c t i c eu n d e rt h ee a r t hi nt h e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h e l u oe r c h e n g r i s ea g a i na f t e rt h el e c t u r e s ,t h es t y l eo fn m n i n g k e yw o r d s : a b s e n c eo fd e s i r e sf e wd e s i r e sr e a ll e a r n i n gi n t e n t m e d i t a t i o n i v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住中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袍,人已经发袁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 肇整重乎 2 0 叮车月o 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奇面亟鑫一 2 0 矿研年6 月( 衫日 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绪论 在中国哲学史上,明代哲学被认是为宋代理学的延续,故而冠之以宋明理学。 明初程朱理学为封建朝廷所尊崇,处于独尊地位,一统天下。随着时代的发展, 明王朝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是程朱理学所无法解释的。加之明代一些理学家对于程 朱理学的认识出现这样那样的片面性。这些原因导致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发生动 摇,亟待创立一种新的学说,以适应这些变化。王阳明的心学应运而生。尽管王 阳明心学没有挽救明王朝最终灭亡的命运,但是王阳明心学( 后文均称“王学) 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轨迹,对此,已经很少有人怀疑了。 王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又以理学的演变为其理论前提。发源 于北宋初的理学,到南宋时期特别是朱熹时已经臻于大成。但是朱熹使正统理学 系统化的同时,又使其内在的偏向与理论困难进一步突出。后者首先受到了陆九 渊的责难。但是,陆九渊在责难朱学时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而陷入了新的理 论困境。经过朱陆了之争,理学开始了分化、演变的过程。自南宋到到明初,立 场各异的理学家们从不同的侧面来修正正统理学,但是最后不是不越朱学就是援 陆入朱,往往从一个片面走向另一个片面。这一演变过程一方面证明了朱陆在理 论上已经没有新的出路,另一方面也为新的理论提供了若干必要的思路,同时也 积累了必要的思想源。这是王学产生的思想根源。 王阳明以心立言,又以良知释心,良知构成了王学的基石。王阳明在以理为 良知内容的同时,又赋予良知以吾心的形式。这种包含二重性的良知既不同于朱 熹的超验理论,也不同于陆九渊的吾心。它是一个全新的理论。这个理论将“吾 心”与世间普遍之理紧密结合起来,旨在将天理的外在强制力转化为内在道德的 约束力。良知对主体观念与行为的制约,在逻辑上以主体对良知本身的自觉意识 为条件。这样,如何致良知又成为王学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正是在这一核心问题 杨国荣:王学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l 页 l 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上的不同看法、实践。导致王学的分裂。 对于分裂成几派的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在这个问题上杨国荣的看法: 现成派、归寂派、功夫派。所谓现成派就是以王畿与泰州学派为代表,对先天本 体良知的作用做了细致的考察,但同时却强调良知的“当下呈现”及夸大见 在本体的制约性而表现出取消理性工夫的倾向,并因此模糊了自觉与自发的界限, 导致了非理性主义;归寂派肯定了致知工夫的必要性,并强调本体非见在、明觉 非自发,但由此却割裂了寂然之体与后天的工夫过程,从而走向了主静归寂、反 观内听的神秘主义;功夫派则认为致知活动是工夫与本体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通过各派之间的相互诘难、辩驳,王门后学对于德性培养的内在根据与修养习行、 致知过程中已有的意识结构和体认活动、个体学问功夫与类的认识过程的关系上 提出了自己值得注意的见解。 同样,现在对于王门后学进行分派的还有很多。上面只是就王门后学对“致 良知”的看法进行分类。黄宗羲先生在明儒学案中的方法,即按地域划分。 明儒学案中对王门后学分别列举了浙中王门学案五卷、江右王门学派 九卷、南中王门学案三卷、楚中王门学案、北方王门学案、粤闽王门学 案各一卷、止修学案全一卷、泰州学派五卷、诸儒学案上四卷、中六 卷、下五卷、东林学案四卷、蕺山学案一卷。这些划分大都以地域为根据 而分述。而地域与地域之间虽然未必有各个不同的宗旨,但是地域相同,也自然 会有一定相关的事进行叙述。 北方王门( 包括河南、山东、陕西) 列于学案者七人。明儒学案这样写道: “北方王氏独少,穆元庵既无问答,而王道字纯甫者,受业阳明之门,阳明言其 自以为是,无求益之心,其后趋向果异,不必列之于王门。非二孟( 按,二孟即 孟化鲤、孟秋) 嗣响,即有贤者,亦不过迹象闻见之学,而自得者鲜也。”( 按, 北方王门,河南尤西川( 时熙) 最为精勤,先后从学与刘晴川、朱近斋、周纳溪 问学,著述甚多。尤西川是本篇论文所要论述的人物孟化鲤的授业老师。) o 杨国荣:王学通论,第3 页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二十九,北方王门学案 2 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思想的形成与人生的历程以及性格因素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明朝中晚期( 亦 称中晚明) ,是明朝统治者面临内忧外患的时代。君主荒淫奢侈、不理朝政;僚属 飞扬跋扈、趁机结党营私。政治日趋腐败,社会危机严重。特别是万历皇帝,作 为明朝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其统治时期却是最为黑暗的历史时期。万历皇帝 不仅继承了其祖父的荒淫奢侈,而且还创造了中国历代皇帝不理朝政的之最。在 其即位早期有名相张居正辅佐,但是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万历皇帝就开始自己随 心所欲的统治时期。所有的官员只要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就要除去。不乏有识之 士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挽救政治危机,但是,往往以悲惨的结局而告终。孟化 鲤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 孟化鲤( 1 5 4 5 1 5 9 7 ) 字叔龙,号云浦,明代河南新安人( 今洛阳新安) 。孟 化鲤自幼喜欢读书,且天资聪慧,“儿时嗜读小学,十三读易,旁通经史。 少年 时代的孟化鲤,熟读经书的同时,往往会对经书中的原文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先 生十三岁读易,习举子业於文庙,初为文,即自心髓发出,不落蹊径。”据明 史记载,孟化鲤十六岁时“慨然以圣人自居”。也正是这样狂傲不拘的性格,使 他日后的朝堂生涯并不漫长,这与他的弟子吕维启( 按,吕曾担任南京兵部尚书 多年,后在李自成起义大军到达洛阳时,因不愿为李白成所用,与福王朱洵一起 被杀。) 的政治生涯形成选明的对比。 1 5 5 8 年,十三岁的孟化鲤开始“习举子业於文庙庑中”,此时的他勤学、知 礼,倍受人赞。1 5 6 2 年,十七岁的孟氏已经在同门中暂露头脚“里试优其文, 补邑学弟子员 。1 5 6 5 年,“岁试第一,进为瘭善生”,此时的孟化鲤来到了繁 华的洛阳,平生首次见到了洛阳大儒尤西川,自此开始,其学术思想有了一个明 确的转折点。 1 5 6 6 年,二十一岁的孟化鲤开始教授学生,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自己“居恒 度书斋中,不出游,不赴宴会,矩度严肃”。同年夏,正式拜尤西川为师,从此开 始追随尤西川长达十六年之久,尽管在这十六年间,孟化鲤“虽未时时侍函丈, 函孟昭德主编:孟云浦集,中国文联出版社,第5 页 3 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然侍之矣,或二三日,或五六日,或十余日。聆真切之教,发蒙撤前,未易缕数 也”。对于良知学,孟化鲤“自是精神打并归一,专心圣学,卓然独立,有欲罢 不能,死而后己之意 。1 5 6 7 年,孟化鲤以“岁试第一 的身份,再次受到当 地官吏的好评。 1 5 6 9 年,孟化鲤参加恩诏选贡,在这次应贡结束时,拒绝接受上峰的馈赠且 发出了这样的心声:“发轫之始,秋毫无补于时,而损人益己,于心不安” 。此 时的孟化鲤已经显露出其在日常行为中践行洁身自爱的思想,这也为日后为官而 不腐奠定了思想基础。1 5 7 0 年,孟化鲤以“廷试天下第二的优异成绩“寻游太 学”,在这里结识了山东孟秋,二孟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 1 5 7 3 年,在京师游学三年后,孟化鲤回到了家乡“与里中同志数人,立会讲 学”。其行为受到尤西川先生的首肯,同时,尤先生也提出了“但须包荒”的建 议。孟化鲤在生活实践中着自己的思想。为了规劝自己的父亲,长跪于父亲寝窗 之外,待其父亲发现之后,以良言相劝,显示其认真履行孝、但又不放任自流的 思想。此时的孟化鲤,思想处在积淀期。正是这一时期的实践及与友人的思想交 流加深了其对心学的认识。 1 5 7 4 年,“河南乡试,名在第九”,成为举人的孟化鲤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 先是拒绝了来自任何一方的馈赠,接着又拒绝了“联列科明”。自此时起到1 5 8 1 年,孟化鲤一边问学与尤夫子,一边与友人相互学习。这一时期成为孟化鲤思想 的发展期。提出了“一则日日新,二则日日新,良以吾心生机,与天运同,日目 而新也。顾靛明命,无从匪彝,栗栗危惧,陨于深渊,常新常儆,常儆常新。洗 濯澡雪,若盘之沐而去垢也。儆斯至矣。”这一思想既是对易经的发挥,也 对礼记思想进行了拓展。这一思想中不仅对“致良知 思想的进行了发挥, 更为重要的是对修性的方式也提出了了自己的看法。这些问题都将在后文中予以 。【明】王以悟辑,孟化鲤著:云浦孟先生集祭尤西川先生文,明万历本,清康熙重刻本( 下文引用 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该书) o 孟昭德主编:孟云浦集,第6 页 国孟昭德主编:孟云浦集,第8 页 孟昭德主编:孟云浦集,第7 页 孟昭德主编:孟云涌集,第8 页 4 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论述。 1 5 8 1 年,“入阑会试”,在交完试卷后,“仍将本日七作,楷书示悟,容色不 减平日,略无倦态,其精神凝定如此。”考试后仍然不放弃学业,由此可见孟化 鲤对于日常功夫的重视。在考试完全结束后,孟化鲤拜见了自己的好友孟秋,此 时的孟秋已经在山海关任职,在孟秋处遇到了赵空谷。三人在“共聚论学”时, “二公俱夷旷自适,先生( 按先生即孟化鲤) 终日庄敬”。时时庄敬的思想在其 与孟秋的谈话中得到论证“斯道至大而精,不悟何由会得? 若一时聪明识见,偶 然能得,却不能时时涵养,实实体验,究竟亦落空谭。此近日学者通病,非实得 也。然吃紧工夫,只在慎独。 孟氏认为“良知 之道,至大而精,只学而不思, 固然能见,但是,若不能时时涵养,终是无用。对当时的“空谈”现象在给与批 评的同时也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慎独。慎独思想是孟化鲤思想的主要部分, 这在后文中将详细论述。 在接到孟化鲤中举的文书后,孟秋认为中举只不过是人生中的类似吃饭一样 的小事而己,并没有过分的惊喜之情,故而只是将中举之事“置案头,等忙完了 公事才告知孟化鲤,并谓其日:“兄中矣! 今日了却一事。 孟化鲤“神气自如, 各无疾言遽色”,大有当年小程子在险舟上稳如泰山之势。这些经历正是孟化鲤自 己所认为的“慎独”最好的体现。正是在这一科考试中,孟化鲤结识了时称“三 解元的魏昆溟、顾泾阳、刘仞化。作为东林学派代表人之一的顾泾阳对孟化鲤 有着很高的评价“有魏生( 即魏昆溟) 之言,可以救世。有孟子( 即孟化鲤) 之 言,可以教魏生 。 在随后的殿试中,孟化鲤“名在二甲,赐进士出身”。从此开始,孟化鲤开始 其近十年的官职生涯。但是,殿试后的两件事改变了孟化鲤的生活轨迹:一是万 历八年九月,“西川老师卒于洛,先生( 孟化鲤) 闻讣,为位朝夕泣奠注籍不如公 页页顺顺 9 9 1 1 第第第第 集集集集浦浦浦浦 一五石一石一石 孟孟孟孟 编编编编 主主主主 德德德德昭昭昭昭 孟孟孟孟 。母o 0 ;, - - i 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署。 谢绝一切来访,在家中祭奠老师。在这期间,仅和张阳和等人论学,拒绝 结交权贵。二是“由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陛辞赴任时,双台翁以疾卒于里。面 对突如其来的噩耗,孟化鲤立即停止向南京进发,而是转向回家,一路上“哀恸 紫踊,绝而苏者再,扶服归,丧制一洗俗尚,尽哀尽礼。 从此开始了三年庐居。 在这三年期间,孟氏一边照顾好自己的长辈,另一方面设立了以纪念尤西川和丘 方山的“两贤祠”。并以此为基础,开始讲学活动。这一行为及其影响将在后文 加以详述。 万历十一年( 1 5 8 3 年) ,孟化鲤服丧结束,补为户部主事,分管太仓银库, 这一职位上副职和正职之间的关系相当难处,且这一官职被很多人认为是肥差”。 孟化鲤在副职的位上做的有声有色,使得大家“始终相得甚欢 。他的这一做法被 孟秋称之为“达亦独善其身”,而孟氏却认为自己知识把“心”放在一个“妥行” 的位置,而孟秋所言是处在“大而公也”。此言尽管有谦虚之处,但也反映了孟化 鲤的为官的心情。同年冬,就任河西务税,在此任上,孟化鲤一方面“铲除宿蠹”, 整顿吏治;另一方面,对于不合理的习惯进行纠正。同时,大开讲学之门,使得 广大老百姓能够“通情达礼”。这些都实践了其“蕲于尽职,不论乎官,不论乎衙 门,亦不论乎人之所以处我”的政治哲学思想。此后,其先后在济南、直隶、淮 阳、风阳及山东为官,所到之处,必定要访问有学识之士,而且这种访问不会被 访者所出的阶层所影响。先后拜谒“心斋祠,厚遗其子孙。至曲阜,展谒孔林, 慨然仰止”:并会见了已经告还的好友孟秋。但是看到好友“乘赢马跨衣囊”,直 到见面时才“呼童出冠服相见”。此次会面,虽然好友之间论学热情很高,但是“先 生怅然与别”。个中缘由不言而喻。 万历十四年( 1 5 8 6 年) 冬,孟母去世,孟化鲤再次丁忧三年。在此期间,其 再次召集朋友弟子,在“两贤祠”后建“宗贤楼”,工程竣工后,孟氏时常在此讲 学,从学者云集,大家在一起谈经论道“月夕日哺,歌声清远,响振溪谷,有春 孟昭德主编:孟云浦集,第1 0 页 孟昭德主编:孟云浦集,第6 页 孟昭德主编:孟云浦集,第1 0 页 西孟昭德主编:孟云浦集,第1 1 页 6 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风沂水之趣”。此时的孟氏,不仅在教学方法上有了变化,而且其心学思想在政治 上有了更加深刻的影响。 丁忧之后的孟化鲤“历稽勋文选郎中。在都下与孟我疆相砥砺,联舍而寓, 自公之暇,辄徒步过从,饮食起居,无弗同者,时人称为二孟。张阳和作二孟 歌记之。罢官家居,中丞张仁轩魄之亦不受。书问都绝,宦其地者,欲踪迹之 而不得也。此时的万历皇帝“喜觞政,好女德,更有少年阉俊十辈甚见宠。 而 且还一直梦想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千古明君,为了这一理想,万历就和太监张诚述 说此志,张诚就劝诫皇帝不要贪恋女色,皇帝听后很不高兴。但是,看到张诚好 像还有话没有说完,就命令张接着说,张诚就委婉的提到皇帝蓄养男宠的事。皇 帝听后“赧然面赤”,不得已杀死了自己的两个男宠首领,且遣散了其他男宠。他 的这一举动被当时很多官宦列为美谈。但是,孟化鲤认为“盖古之明君必与大臣 商榷与岩廊,而大臣者亦皆明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之义。今也,不议之殿上, 而议之宫中;不谋之大臣,而谋之内宦”,这样的情况只能是祸乱国家,这是不 值得传为美谈的。正是孟化鲤有为臣无法“以道事君”的思想,“万历二十年( 15 9 2 年) ,给事中张栋以国本外谪,会兵科缺都给事中,先生推栋补之。上怒,谪先生 杂职。”在得到去职的消息后,孟氏“容色宛如平日”,立即办理交接手续,踏上 返家的路程。去职返家的途中,其为了不惊扰其他人,常常“微服乘驴就民舍处”, 即将到家时,看到自己的弟子都在迎接自己,“有喜色”,谓:“不得志于时,其徒 亦足以相乐云。官场的不得志,师生情谊依然深厚,这才是最重要的。 自此开始,孟化鲤结束了近十年的官场生涯,开始总结自己的思想、学说。“先 生里居,日坐小斋中批阅坟籍,等闲不出户庭。 推辞了一切无关于学术的活动, 只是进行讲学会友。这一时期,是孟化鲤思想的成熟期。此时的孟化鲤在易学 上已经有了自己新的诠释。关于此,后文详加论述。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二十九,北方王门学案 云浦孟先生集计曹私记 云浦盂先生集计曹私记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二十九,北方王门学案 孟昭德主编:孟云浦集,第1 4 页 孟昭德主编:盂云浦集,第1 4 页 7 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万历二十三年( 1 5 9 5 年) ,关中冯从吾补官北上,过新安,拜访了孟化鲤。 此后二人就“未发之中,发而中节之和”进行了书信探讨。孟氏在给冯氏的回信 中明确表明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不仅继承了王阳明的反对把修养功夫分为未发、 已发两截、承认有未发本体而不承认有未发功夫的思想。而且认为“本体常发, 而惟中节,则不识不知,物各付物,门下所谓不容自己,无所谓而为者是也,盖 本体原不曾发也。 对于未发之中的诠释,使得其认为心自朝至息并无绝对不动 之时,所以对于工夫而言,要贯彻始终。这也许是其更加重视工夫的原因吧。关 于这一问题,将在下文详述。 万历二十五年( 1 5 9 7 年) ,孟化鲤染疾而终,终年五十三岁。作为明代北方 王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程颢、程颐、邵雍、司马光、曹端、尤西川一起被 尊称为“伊洛七贤”。为官时间不长,但是真正履行了“达亦独善其身”的儒者风 范。他被罢官是因为举荐“言官”。被罢官之后,孟化鲤就回到了原籍新安( 今洛 阳新安) ,开始自主创办学校,传授心学思想。在原有的两贤祠、宗贤楼的基础之 上,捐献了十亩地作为学田,创办“川上书院”,并任主讲;使得川上书院成为豫 西最大的独资书院。川上书院汇集了包括豫、陕、晋等省数十个地方的上千人前 来求学,俨然成了洛阳地区的教育中心。 孟化鲤所处的时代,正是王学普遍开展,但又逐步走向没落的时期。正如上 文所说,致良知说所包含的先天所知与后天所致( 致知过程) 的张力或者说是二 者的矛盾,从一个侧面赋予王学的二重性,这就从开始就导致了王学不可能是单 向演变的进展。在王门后学中,王畿与泰州学派对先天本体( 良知) 的性质及作 用做了多方面的探究,同时,又将良知等同于现成之知,王畿明确主张“大彻大 悟“以无念为宗”,公开融合儒、佛、道三家,把儒学宗旨也归之于虚寂,进一 步把王学引向禅学。故而刘宗周评价王畿:“直把良知做佛性看,悬空其个悟,终 成玩弄光景,虽谓之操戈入室可也”;泰州学派的后学更是以“其人多能以赤手 搏龙蛇 ( 明儒学案卷= - - ) 名闻天下。聂豹、罗洪先反对良知见在,但由此 。孟昭德主编:孟云浦集,第1 5 页 。黄宗羲:明儒学案师说 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却把先天之知归结为与现实的感应过程相分离的寂然未发之体;欧阳德、钱德洪、 陈明水、邹守益、尤西川以及东林学派则突出后天的致知工夫。王门后学对于“致 良知”的不同理解,使自己的思想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嘉靖四十三年( 1 5 6 6 年) ,孟化鲤师从尤西川开始接受王学思想,“西川既传 晴川之学,先生因往师之。凡所言发动处用功,及集义即乎心之所安,皆 师说也。 。正如上文所示,尤西川师从刘晴川、周纳溪、朱近斋问学。孟化鲤 作为王门后学中的一员,他在接受王学思想的同时,更多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归而日用功夫,有所疑契,即随手录记,诣师门印证。自是精神打拼归一,专 心圣学,卓然独立,有欲罢不能,死而后己之意 正是这种精神,使得孟化鲤在 继承王学传统思想的同时,有了自己的创新,并将自己的思想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验证。从而在其所处的时代和地区产生了极大影响,成为晚明时期学术思想由“虚” 到“实 转化过程中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孟化鲤一生著述颇丰,根据其弟子记载包括尊文录、读易呓言、名臣 言行录、名贤卓行录、增减性理纂辑诸儒要录等。但是,大部分著作因为 各种原因已经无法看到。现在流传于世的主要是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云浦孟 先生集八卷。中国文联出版社在2 0 0 7 年出版了孟云浦集,该书是目前为止 收录孟化鲤资料最全的。 写作目的与动机 当前,流行的思想史都是在论述那些大家认为很有成就的、值得在历史 上大书特书的先贤、哲人。这样一来,思想史就出现了所谓的空白。几乎所有的 中国思想史或中国哲学史教科书都有这样的例子。当然,笔者也同意不能把中国 哲学史或中国思想史写成是没有主次、没有轻重的大杂烩。但是,作为在某一个 地区有一定影响,相对与全国而言可能影响较小的思想家或哲学家,同样值得我 们重视。毕竟,正是因为汇聚了这些先贤的努力,一个地区的文化才有所进步; 。黄宗羲:明儒学案, 卷二十九,北方王门学案 孟昭德主编:孟云浦集,第6 页 9 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传播,才使得他们的弟子中不乏国之栋梁和时代的代言人。如 何使这些在中国哲学史或中国思想史上很难觅到踪影的思想家为人所知? 特别是 他们的思想为今人所用? 这才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问题。 孟化鲤是晚明时期河洛大地一个不容忽视的思想家,尽管在现存的哲学史或 者思想史教材很难看到先生的丁点论述,但是,这并不能也不应该影响大家对先 生的重视。孟化鲤思想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成分以及他的人格魅力,经过现代诠 释,对于构成现代和谐社会,铸造现代理想人格,打造现代人的精神家园,建设 现代精神文明,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思想启迪和借鉴意义。以 前,孟化鲤的著作是没有通行的集子出版的,2 0 0 7 年,孟昭德通过各种途径出版 了孟氏的文集,改变了对孟氏研究没有现行书籍的历史。尽管人们都在努力宣传 孟氏及其思想,遗憾的是,在孟化鲤的家乡,知道孟氏名讳者少之又少。正如黄 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社科院历史与考古所所长、研究员张新斌所 云:“研究孟云浦,洛阳要首先出成果,然后邀请国内史学界专家来研究”。所以, 当笔者在河南大学图书馆古籍馆中看到发黄的云浦孟先生集时,除了激动之 外,还有一份责任:那就是希望能够为发掘孟氏的思想贡献笔者的微薄之力。 对于孟化鲤的思想,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戴林的“明代洛阳地区讲会论 略”(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第四期社会科学版2 0 0 3 ,1 2 ) 主要是从孟化鲤教育实 践出发,来研究其教育思想。对于孟氏思想的总体研究倒是不多见。作为中晚明 时期的思想家,孟化鲤面对着政治危机四伏的国家、王学思想的衰微,他提出了 自己的见解。按照黄宗羲先生的看法,在北方王学中“非二孟( 按,二孟即孟化 鲤、孟秋) 嗣响”,通过对孟化鲤思想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使先生的思想重新为人 所知,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整个北方王学后学的思想状况;同时,通过对孟化鲤 思想的研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辨析王门后学思想的相互关系。笔者正是抱着这 种想法来研究孟化鲤的理学思想。 孟云浦思想研究座谈会纪要,2 0 0 8 ,7 1 0 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无欲为宗 的良知论 宋明儒者,不仅继承了前贤以成就理想人格为宗旨的到的实践哲学,而且明 确了白天子以至庶人都应该以“修身”为本。所谓的修身,就是在个体中实现内 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到实践工夫。儒家哲学中没有西方古典哲学中纯粹的所谓“爱 智”的成分存在,只有道德价值的关怀。所以,西方古典哲学中的本体( 形上学) 就成了儒家哲学道德实践的目标。所谓的本体主要指的是人生而具有的先天的道 德理性,称之为天理、义理之性。此“性”是人之所以能够成为道德主体的形上 根据。尽管人人都具有义理之性,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现实生活中和后天经验 意识中完满实现这一目标。只有通过一定的道德实践才能实现,宋明儒者常常将 道德实践称之谓工夫。在个层次上而言,所谓实现天理、消除人欲的关系也就变 成了本体与工夫的相互联系。 天理与人欲一直是宋明理学所关注的重大且核心的问题,天理与人欲既体现 了最高范畴“理”贯彻于理学体系的方方面面,又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政 治的理论依据。“理欲”最早见于礼记乐记:“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 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由此可知, “理欲”问题一开始就是以对立的形式提出来的。宋明时期特别是程朱学派更加 明确了“存天理、灭人欲 或“遏人欲 “去人欲 。虽然灭、遏、去提法不同, i 但是,把天理人欲看作是对立的思想是一致的。朱熹把“天理”解释为“仁义礼 智之总名”它“原于性命之正 ,是至公的道心;把人的生活基本需求说成“生 于形气之私”的“人欲”。这样,他们在以“公”与“私、“道心”与“人心” 对立的基础上,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这个问题一直贯穿于宋明理学 国礼记乐记 朱麝:朱子语类,卷十三 朱熹:四书章旬集注,中华书局,第1 4 页 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的主要时期。王阳明在对待理欲问题上并没有与程朱学派有太大的原则区别。王 阳明的四句教实际上就表达了“去人欲、存天理 。只不过他把“天理说成了“良 知,“去人欲就是“致良知”。 对于天理人欲的关系问题,孟氏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他认为“天理人欲甚精 微,今放过、影过、混过多矣。”天理人欲之间非常“精微”,如果不能很好的区 分,那么将二者混杂、放过、影过的机会很多。孟氏针对当时人们对天理人欲的 看法中,有不少观点不能很好的去理解这二者的关系时,提出了这一看法。且对 这一观点进行了细化,“夫所谓理者,天理也。天理者何也? 物情之所谓也。除却 物情,别无天理。欲尽天理,须通物情。”,孟氏首先明确了“理”即“天理”, 这既是对“理”这一概念的继承,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天理”即是“物情”。 此处的“物”依然是道德层面的物。孟氏所谓的天理就是“物 之本身的理,是 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的。天理并不是虚无飘渺的,在现实中是有体现的“圣人浑 是天理,绝无有我之私,故无滞碍。 “圣人”就是“天理 的体现。因为“圣 人”没有“有我”的私欲,所以天理人欲在圣人那里能够得到完美体现。同时, 孟氏也设定了如何去除“私欲 的方法“况心常见的私欲,既是制私。而私欲即 萌,亦非所以真澄源矣 只要在自己内心深处发现了自己的私欲,那就是“制私”, 只要心内萌发私欲,那么就不是“真澄源”,也就不会实现天理。在这个层次上, 天理人欲的关系也可以认为是所谓的本体与工夫的关系了。孟氏关于于本体与工 夫的关系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了来论述。 第一节真心说 本体与工夫,王阳明在天泉证道中,提出了这两概念。在这里,所谓本体指 心之本体,亦即“心”本身、良知。所谓工夫,就是指复其心之本体的具体实践 孟昭德主编:盂云浦集,第1 7 0 页 云浦孟先生集答陈连山 云浦孟先生集答曾可统 云涌孟先生集答张汝行 1 2 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和过程。即“致”。在王阳明天泉证道谈话中所说的“工夫 具体是在意念上为善 去恶;“本体 则侧重于以无滞性为特质的情绪主体。后来,本体工夫之辩成 了王学以及中晚明理学的重要论题,在这些辩论中,工夫多指意念上的为善去恶 的工夫,本体则指至善无恶的道德之心。在阳明哲学中,“心之本体”往往也称“心 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阳明哲学中的“心之本体”主要指道德主体,因而 强调心体的“至善”。对于这一问题,孟化鲤上承王阳明的道德主体的信念,也汇 合了明初朱子学派的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