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分析.pdf_第1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分析.pdf_第2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分析.pdf_第3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分析.pdf_第4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东北老工照基地”的振兴战略为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然而,东 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却没有带动就业的同步增长,这将成为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的瓶颈。 本文遇过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理论综述的研究发现,这些理论都不能 从根本上解释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笔者认为主要是出于缺乏从制 度的角度进行分撬。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理论赛的重携。本文从制 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东北劳动力市场后发现,正是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东北劳动力市 场的不完善。这主要表现在:政府在势动力市场上的过多干预导致了劳动力不能够自由 流动,收入分配机制不合理,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化程度低;人才结构的错位,造成 供需双方的不平衡。正麓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劳动者很难或不愿进入椭应的劳动 力市场,选成了东北区就业增长缓慢。 本文提出解决东北地区就业问题的政策意见是:( 1 ) 转变政府职能,引入市场机制; ( 2 ) 通过产业集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就业结构,拉动就业增长。 关键调: 一致性;就业;末北老工业罄地;誊度创新;产业集群 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s t r a t e g yo f “o l di n d u s 订瑚b a s eo fn o n h e a 甜c h i n a p r o v i d e sa n o p p o r c u n i t yf o rm b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mi nt h ef b r e en o “h e 觞t e mp r o v i n c e sa 1 m o u g hm e e c o n o m i c 缸n o m l e a mo fc 吣越h a sd e v e i o p e d ,t 1 1 ee m p i o y m e m 王l a dn o ti n c r e a s e d c o n s i s t e n * t h i sw i l lb e c o 埔t l l eb o 坩e i l e c ko f 也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i n 也en o n l l e a s to f c h m a t h e r ei sn o ta n y 血e o r yc a np r o 、们eag o o de x p l a n a 主i o no fm ei i l c o n s i s t e n c yb e 船e e n e c o n o m i ci n c r e a s e 皿de m p l o y m e n ti n c r e a 跎i i l 也eo l d m d l l s 试a 工b a s eo fn o “h e 雒t ,娃t e r ”s e a r c l l i n gt h ct 1 1 r 甜c a ls y n t l l e s i sa b o u tt h ei 1 1 c o n s i s t e n c yb e 眦e ne c o n o m i ci n c r e 髂e 趾d e m p l o ”n e n ti n c r e a s e t h ew r i t e rb d i e v e s 也a t “1 a c k si n 鲥t i i t i o n a la i l a l y s i si nl a b o rm 丑r k e to f n o n h e a s tc h am d r e 甜证m o r ee 币e r t sh a v ep a ya 她m i o nt ot 1 1 e 劬c t i o no fi n s t i t u t i o ni n 血ee c o n o m i ci n c r e a s e a f t l 暑r 卸b l y z i n gt h el d b o rm a r k c t mt h en o r d l e a s t ,w r i t e rb e i i e v e st h a t t h ei n s 乜t u d o nd i s t e l p e r e d n e s sr e s u l t si 玎血ef h u l t yh 也el a b o rm a r ! k c to f n o r t h e a s t m a i m yi n 也ef o l l o w i n g 明p e c t s :t l l eg o v e m m e n ti n t e r v e n e de x c 鹋s i v e l yi n ( h el a b o rm a r k e tr c s l l l t si n t h el a b o rc a nn o tn o w 矗e e l y ,t h ei n c o m ed i s 埘b u t i o ni su n r c 如。珊l b l ea n dt h es o c i a ls e c 嘶t ) ri s a tt h e1 0 w1 e v e lo fs o c i a l i z a 矗o n ;t h eg t n l 咖r eo fi a b o rf o r c ei su m a s o r l a b l ei e a d st 0 ( h e i l b a l 锄c eb e t w e e n 也es u p p o ns i d ea 1 1 dt h ed e m 锄ds i d e n el a c ko fe 船“v ei n c e n t i v e m e c h a n i s mr e s u n si nm el a b o rf o r e m c rt ot 1 1 el a b o fm a r k e t 日e r s eo rd 曲c m t l u t h es u g g e 而d n so fs o l v 试gt h e 锄叩l o y m e n t mt h en o m l e 珏ta r et h ef o l l o w i n g s :( 1 ) t r a n s f b r n l i n gt h eg o v e m m t 矗m c t i o n s 如di 劬r o d u c i n gm em a 出豇m e c l l a l l i s mi nt i l e1 a b o r m a r k e t ;( 2 ) t r a n s f o 衄i n g 廿1 ee c o n o l i cg r o w d lp a t 蛔1 l 明de m p l o y m e ms 臼u c t u r eb ym e i n d u g t r yc l u s t e r st oi n c r e a s e 也e 锄p l o y m e n t k e yw o r d s :i n c o s i s t e n c y ;脚p l o y m e n t ;m eo l dm d u 矧a lb 硒eo fn o n h e a s t ; i n 蚶m t i o n a l1 1 1 n o v a 畦o n ;h d u 嘶c 1 l l s t e r s h 独创性声骧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豹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入融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聚, 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网工作的孺志对奉研究所散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整宝 日期: 纽点;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 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搜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 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塑l 宴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地6s :垫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囊 工作单位 通讯建址 电话 部编 弓l 言 新中翻成立之初,东托三省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摇蜷”,“共和国的长子”,为建 立独立、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亿进程做出了历史性蕻大贡献。 这里既是我国重化工业的重要基地,也是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然而改革开放以来, 出于计划经济体制在东北地区进入早退出晚,国有经济比重过丈等原因,东北地区翦经 济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我隧东南沿海那些优先享受到优惠政燕的地区,在全砸融入 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开始甄临霆萱障碍。 2 0 0 3 年十六大提出“东北老业基地”振兴战略,说明党中央趺秘学的发展观看特地 医经济发展的差异。东北经济的振兴对我酱经济的发展起到币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哥前, 制约东北地区经济的瓶颈是“人”的离题,一方面是指“人多”造成了东北地区就业压 力大,大多数国有企业背着沉重的包袱在改革,在寻求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指“人少”, 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缺乏高屡管理人习。、科技人才和熟练的技术工人,企业发 展不好,经济难以搌必,就更难提供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只帮以就j 眦为突 破口,才能振兴东北地区经济,东北地区经济才s 进入一个照性豹循环,即经济增长拉 动就业,就业起刘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定社会的作用,间刚就业又会避步促进经济 增长。 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罐长与就业增睦的菲致性,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龋略的提出,越来越受到理论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 对这“非一致性”展开分析,并提出促进东北地区就业的玻箢建议。 第一章绪论 一选题背景 自2 0 0 3 年党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娅基地”这一战略决策以来,东北老工业基 地的振* 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政策与2 0 0 0 年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可谓东西 呼应。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东北西北如同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汽车轮子。”可见东北 经济的发展在垒霞经济的重要地位;温家宝总理在2 4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评价,东 北老工业基地振措开局良好。从东北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确实有了 一定提高,同时,割约其经济发展的窖理园豢也越来越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越来越多 的专家学者认为,就业问题成了制约东北地区经济未来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东北地 区快速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带动相应的就业增长,就业征力增大。 目前,理论界关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形成机理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技术进步影响就业:二是经济结构影响就业;三是名义就业星下降中的有效就业增 长理论;鹦是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囝,瓣就业弹性的不同理解。也有学者提出应扶微观层 而上,从企业的角度考虑这一相悖现象。我国学者提出应将解决就业作为发展经济的突 破口,主要观点有:首先,在就业目标的制定上,厉班宁认为将“就业目标”代替“充 分就业目标”更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菇次,在政策的制定j 二,应以就业优先为原 尉;最后,在方法上,许多学者提出,应通进宏观经济政簸的调整、发展非正规就业以 及核心就i k 人员来促进就业。 这些理论和方法都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而提出的,由于历史和地缘上的原因,东北 地区经济发展有其特殊性,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宥其自身的特点。 同时,这些理论猩分析的过程中,都忽视了制度对于经济的影响,因此对东北地区“非 一致性”的解释都不够全匿和深刻。本文试图放素4 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柝衷北经济增长和 就业增长非一致性产生的原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来分析东北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就 业问题,提出促邈经济增长与就韭增长同步的政策崽见。 二选题弱的和意义 ( 一)选题的目的 本文的话的是透过对东北姆区经济发展和就业现状的分祈,找出导致经济措长与就 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原因,并试图从制度的角度提出解决东北地区就业闻题的方法。 ( = )选题的意义 1 学术价值 2 本文作者在研究文献的过程当中,发现当今许多学者都将经济发展与就业阗题结台 在一起避 i 研究,根据传统的经济理论,一匿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技术避步、资本积累 和劳动增加等因索长期作用的结果,就一国长期总量生产函数而言,经济增长与就业增 长一般是正相关的,无论是处予竞争均衡的发达工h k 化国家还是处于结构转型的发展中 国家的经济增长进程都诞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这种互动机制。 按照索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在理论上存 谯着一致性。经济的较快增长会箍动就业的相应增加。西方发达嗣家曾出现过经济衰退 与失业伴生的经济事实就反证了这一结论。 但我国学老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就攮增长之闻存在羞较强的非一致牲。而且 通过对东北三省g d p 的增长率和失业率等一系列数据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东北地区经 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相悖。随蓿“振兴东托老工渡基地”战路的提出,东北经济对全国经 济的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雨,解决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和失业治理的问题, 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2 ,应用价值 我圜经济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和谐现象是确实 存在的,只有各地医经济都得到了发展,我国经济才能够保持现寄的经济发展势头。东 北老工业基地以其原有的工业基石:i ,在国家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 巨大贯献。 醚若“振兴东l e 老工业基地”这一战略的撬出,国家对东j b 地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 熏视。在大力发展东北地区经济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正视东北地区目前所面梳的就业问 越,找到其症结所在,只有解决好就业问题,使东北地区从羁绊中解脱出来,轻装上眸 达到经济快速发展,才能实现东北的真正振兴。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撮* 同时为其他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了经验借鉴。嗣此,研究东 北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问题对其他地区也具有摄赢的参考价值。 三总结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应以就业为突破霜。一是就监问题是所肖表层问题中 最亟待解决的阃题,它与人民豹生活息息相关;二是就业闻题是多方瑶解决东北振兴过 程中面临的一系列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最优结合点。因此,转变东北老工业纂地的经 济增长方式,刺激经济增长,拉动就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豹必由之路。 第二章志量分析东i 匕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 东北地区的就业问题是东北地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日渐突出的闽 逐,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使得诸如下岗再就业,有效就业需求不足等系 列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狡。困扰,通过对东j 她区经济及就业情况的宏观认识,可以 使我们更加r 解东北地区的就业情况,对解决就业问惩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本章首先分 别介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博况和就业情况,然精通过实 芷分析证明奥肯定律在东北地区 的失效。 一东北地区经济发鼹与就业现状 ( 一)东j e 地医经济发展状况 l tg d p 总量指标 g d p 是挫审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 所有常住 单垃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衡曩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 标。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东j e 媲区g 总值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两点特征。首先表现程 末北三省的国内生产总值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瓣趋势。( 如图2 1 所示) 2 0 0 4 年东北三省 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是1 9 9 4 年韵3 8 倍,增长了约2 0 1 6 。其次,东北三省韵国内生 产总值的递增速度在全国也是有目共睹的。按国内生产总值递增速度排列,辽宁省从 1 9 9 1 年的第2 3 健上升到2 0 0 1 年的第2 2 位,吉林省从1 9 9 1 年的第2 5 位上升到2 0 0 1 年的第1 3 位,黑就江则从1 9 9 1 年的第1 8 位上升到2 0 0 1 年的第1 4 位。o g d p 的快速增 长表明东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酗。 善。 。4 0 0 0 2 d 。o 一一 一。【:一 j p ! 一= 。| p d r 、 _ l 酝譬爿辱幕零寻妒_ 叫+ _ 。一 擎事孝擎妒孝擎争孛孝萨妒妒秽守4 婚 凰2 一l1 9 9 p 2 0 0 4 年东北三省p 慧量变化趋势。 2 产、韭结构分布 数据椎据中羁塞观经济数据库鼙理得出,嚣址:脚蜘i 啪曲抵酶曲l 翩删翻难一n e 础n d 擞耋b n 蛆e 数据来源:中国宏观鳋挤数据库,弼址th 印删啪c h i 雌l j b 中h e d u 坞幽吣酬n d e 】【蛳n 瞄。 4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从本质上反映了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聚合质量,具体表现为系统 的产出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对资源的转换效率方面。2 0 世纪9 0 年 以来,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第一、二产业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第三产 业逐年增加。1 9 9 0 年,辽宁省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该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 别为:1 5 9 ,5 0 9 ,3 3 2 ;1 9 9 5 年,分别为:1 4 4 9 8 ,3 9 2 ;到了2 0 0 3 年, 辽宁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有了较大变化,分别为1 0 4 ,4 7 5 ,4 2 1 。吉林 省1 9 9 0 年的情况为:第一产业占2 9 4 ,第二产业占4 2 8 ,第三产业占2 7 8 ;1 9 9 j 年分别为2 6 g ,4 2 5 和3 0 6 2 0 0 3 年为1 9 4 ,4 5 2 ,3 5 4 。黑龙江则是第三产 业变化幅度较慢的一个省份,1 9 9 0 年第一产业占该省的国内生产总值的2 2 4 ,第二产 业为5 0 7 ,第三产业为2 6 9 ;1 9 9 5 年的情况是第一、二、三产业的比分别为:1 9 3 : 5 2 4 :2 8 4 ;2 0 0 3 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为:1 1 6 ,5 7 1 ,3 l - 3 。 然而,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三产业的比例仍然很小。至2 0 0 3 年底,北京第三产业占当地g d p 的6 1 4 ,上海为4 b 4 ,浙江为3 9 7 ,广东为3 9 8 , 辽宁、吉林、黑龙江第三产业则分别为4 2 1 ,3 5 删和3 1 3 。o 这说明东北三省的产 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尤其是第三产业还不够发达,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是 国民经济发展是否兴旺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具有生机,很大程度 上要看该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如何。第三产业一方面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促进就 业。因此,在未来的几年里,东北三省应该借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经验,发展 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带动就业的增长。 3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 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总称。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 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来 看,东北地区的固定资产授资总额与上海、广东相比,规模要小得多。以2 0 0 3 年官方 的统计数据为例,东北三省的固定投资总额为3 5 2 8 g 亿元,三省平均为1 1 7 6 3 亿元, 而广东一个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了3 8 3 5 2 亿元,比东北三省的和还要多,上海为 2 2 1 3 2 亿元。 4 进出口总额 该指标可以观察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就一个地区而言,进出口总额 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自1 9 9 8 年以来,东北三省进出口商品总值一直保持 着持续稳定的增长势头。2 0 0 3 年,吉林省进出口商品总值为6 1 7 0 0 0 万美元,是2 0 0 2 年3 7 0 2 4 8 万美元的1 7 倍,增长了6 6 4 辽宁2 0 0 3 年的进出口总值为2 6 5 6 0 0 0 万美 元,比2 0 0 2 年增长了2 2 1 7 ;2 0 0 3 年,黑龙江的进出口总值为5 3 3 0 0 0 万美元,比2 0 0 2 年增长了2 2 5 5 。这说明,自2 0 0 3 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振兴战略的提出, 促进了东北三省进出口贸易的活跃。但与广东省相比,东北地区经济开放程度还不够高, 数据根撮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整理得出,咧址:h 呻:脚d c r o c h hh bp l = u c d u 皿恂d 如- n e w i n d “s l l t 砌。 数据来源同上 1 9 9 2 年至2 0 0 3 年,广东的进出口商品总额均排在全国酋经,这说明东北三省f l 匀振* 应 借勐冀地缘优势发挥自身优势,迸一步开放搞活当地经济。 5 居民消费水平 羼民消费水平反映了一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由于我国是二元社会,城镇屑 民的消费水平与农村屠是的消费水平相比有一定的差别。这个差距越小,表明该地区经 济发艘越平衡。而且那些县域经济发展得好的地区,其整体经济实力也越高。将东北三 省和e 海,江苏,浙江的城镇、农村可支配收入相比较,如表2 一l 所示,可班发现东北 三省的城镇、农村可支配收入都偏低。而且,从下表数据可以看出,东北三省农村司支 配收入的浮动很鹱屡,并没有呈瑶出与城镇茸支配收入楮同的上升趋势。而上海、江苏、 浙江的城镇、乡村的可支配收入均呈现了同一的上升趋势,这与东北一直采用粗放型的 生产方式,以及当地的乡镇企业、第三三产业发展不够有关。城乡生活水平上的蔫别吸引 了农树部分宦裕劳动力进城务工,增大了城镇的就业压力。 表2 1 城多居民消费水平( 单位:元) 。 地区 2 0 0 22 0 0 12 0 0 01 9 9 。i 8 乡村城镇乡村 城镇 乡村城镇 乡村 城镇乡村城镇 辽宁z 托1 3 8 5 2 4 s 22 5 5 9 5 7 o l2 3 5 565 0 5 7 7 9 2 5 0 1稿9 86 l2 5 7 98 4 6l 72 4 吉林2 3 0 16 2 6 0 1 62 1 8 互25 3 4 0 4 62 254 8 i o2 2 6 0 6“8 00 l8 3 64 2 0 6 8 t 5 黑茏甄2 4 0 5 26 1 0 0 5 6 2 2 8 0 35 4 2 5 8 7 2 l 蚰24 9 王2 8 82 1 6 5 94 5 9 5l 42 2 5 314 2 6 8 s l 上海5 2 2 3 ,61 3 2 4 9 85 8 7 0 91 2 8 8 3 4 86 5 9 64l t 7 1 8 o l5 4 0 9 l1 0 9 3 1 髓5 0 6 98 7 7 3 1 l 江苏3 9 7 9 88 1 7 7 6 43 7 8 477 3 7 5l3 5 9 5 16 8 0 仉2 33 畦9 5 26 5 3 823 3 7 6 86 0 l 7 8 5 l 浙江 4 9 4 0 41 1 7 1 5 64 5 8 2 31 0 4 8 46 72 5 3 70 2 7 9 1 63 9 垂84b 4 2 7 9 53 8 1 4 6 7 8 3 6 7 0 ( 二)东北地区就业状况 1 自然状况 东北地区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行政省组成。截止至2 0 0 4 年底,我禺总人口 达到1 2 9 9 8 8 亿人,辽、吉、黑三省的总人口分别为4 2 1 7 万人、2 7 万人、3 8 1 7 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2 6 。 2 就业数量变化 据官方豹统计资料显示,1 9 9 5 年,东l t 三省的就业总量为4 8 4 l 万人。而到了2 0 0 0 年,东北三省的就业总量为4 5 2 6 5 0 万人,5 年之内,减少了约3 1 4 5 万人。2 0 0 卜2 0 0 4 年,东北三省的就救总蛩虽有上辩,但增长缓慢,如图2 2 所示。自1 9 9 8 年以来,东 北地醒的就业总量就逐步星现下降的趋势,近几年就业总盏虽然有了一定增长,但变化 甚徽。从东北三省就业比率。来看也说明了东北地区就业基数大。2 0 0 3 年,身乏北三省 就业人口占总人的酉分比的平均值为4 1 + 7 8 ,丽北京为5 0 。6 1 ,上海为4 5 。1 2 ,江苏 数据米强中国宏观鳋挤数据库,阿址# h t t p :,m i c r o c h i n a 1 i b p k u e d u c n 吩d a t a - n e 刚n d e s l 嘶l 。 这里作者设寇鞔业魄举= 鞔虹总人稿,总凡口用来比较就业难办薛太小 6 为4 8 7 4 ,浙江为6 3 2 9 ,广东为5 1 8 0 9 6 。这说明,东北地区就业比率小,该地区 就业压力大。 乏2 5 0 0 2 0 0 0 1 5 0 0 疆 1 0 0 0 5 0 0 0 := :o 二o q “ 守妒擎擎妒擎擎擎擎。擎萨妒妒删 图2 吨东北三省1 9 9 0 一2 0 0 4 年就业总量变化。 东北地区还同时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问题。目前我国官方统计的城镇失业率存在两 个明显的遗漏:是没有包括城镇中已经失业不愿登记的人,也没有包括下岗的人:二 是没有包括农村的隐性失业。对于隐性失业率的讨沧。理论界认为我国城镇各类企业的 综合隐性失业率1 8 8 是一个普遍认同的数值。如果按此估算东北三省2 0 0 4 年的隐性 失业人口就达到了3 7 4 5 7 万人。遮进一步说明了东北地区的就业压力巨大。 3 就业人员的产业分布 2 0 0 4 年,东北三省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数量占就业总量的4 4 1 4 ,其中辽宁为 3 6 7 9 ,吉林为4 6 5 1 ,黑龙江为4 9 1 2 ,全国的平均水平为4 6 g ,除辽宁的第一 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吉林和黑龙江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仍 然很高。而同期的上海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总量的8 2 9 ,北京为6 2 9 。因此从 就业总量的产业分布来看,东北三省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数量仍然很高。 东北地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逐年下滑。1 9 9 5 年,辽宁3 7 9 9 6 ,吉林2 67 ,黑 龙江3 4 1 ;至2 0 0 4 年底,东北地区的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辽宁2 4 8 2 ,吉 林1 8 j 6 ,黑龙江2 0 4 2 ,分别下降了1 3 0 8 ,8 1 4 和1 3 6 8 。1 9 9 5 2 0 0 4 年全国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就业比例从1 9 9 5 年的2 3 下降到2 0 0 4 年的2 2 5 ,下降了零点五个 百分点。这说明,以中国“工业摇篮”著称的东北地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进入,计 划经济逐渐退出的情况下,第二产业吸纳新增就业的能力逐年萎缩。 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东北地区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数量方面发挥了重耍作用。 1 9 9 5 年,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2 4 1 ,辽宁为3 1 1 ,吉林为4 4 8 ,黑龙江为3 6 8 , 数据根据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整理,网址:h 印:,m 耙峨h i 豫1 i b p k uc d u c 州d 础【_ n 椰恤出xs h t i i l l 。 数据来源:中圄宏观经济数据库,网址:h 郇汕n i c 心i 帆n bp hc d i i c 州d 砒an e w ,m d 出h l 。 针对隐性失业率的问题,理论界已经提出了许多隐性失业率的算法,目前,认为由王诚推算的1 88 比较符台我 图的实际本立对隐性失业率的计算不做详细论述,具体内容参考王诚:中国就业转型t 从隐蔽事业、就业不足到 效率型就业戡于经济研究l il 卵6 年第5 期 , 均高于全围平均水平。2 0 0 0 年以来,东北兰省第三三产业暧纳劳动力的能力都超过了全 嚣平均水平。但与北京、上海这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如豳2 3 所琢) 誊 釜8 0 知o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0 + _ 7 , _ 一 0并叫卜孳 2 02 0 雒2 0 0 22 。0 32 0 0 哇时滴 图2 书第兰产业变化趋妒 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符合工业化的进程,是劳动力资源、人力资 本配嬖的基本规律。因此未来东北老工蚊基地的振兴,必然靠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就 业。 4 就业人员的城乡分布 受户籍制度的影响,我国形成了二元劳动力市场,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然漶动,躯碍 了劳动力的最优配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然要解决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促避城乡的劳动力滚动。从表2 2 米看,东j e 三省的就业人员的城乡分布呈现出,城镇 就业人员数目相对减少,而乡村从业人员逐渐增大的趋势。这说明近几年,东北地区的 农村乡镇企韭吸引了一部份农民开始腹事非农产韭。 表2 2 东北三省就业人员的城乡分布( 单位:万人) o l 目9 5 2 o2 0 0 地区 城镇乡村城镇 乡村 城镇 多村 辽宁 儿6 7 98 6 6t8 4 & 5 79 6 68 6 7 7 51 0 8 5 吉林8 2 3 4 6 3 ll4 3 7 8 7“l姒6 5 6 7 0 9 4 黑龙r 1 9 6 8 95 8 357 2 1 7 6虬3 26 8 吼o l9 4 33 2 5 劳动人醴素度 劳动人口的察质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对人力资本投入越多,其收盏必 然越多。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是掌握各种技能的人才,因此,一个地区劳动力素质越商, 其人才结构也就越趋于完善。以2 0 0 4 年为例,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东北三雀的文盲 数据来瓶:2 0 0 0 年2 0 0 3 年的数据根据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整理,网址 h 坪:抽k 0 c h m l j b 啦i 幽c 州d a 蟪丑嘲,i d d 瓯s b 缸翰1 2 0 辨年数据来自2 0 0 5 年中冒统计年鉴。 数据米源:】9 9 5 年、2 0 0 0 年数据来自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嘲址 h 却1 ,肺j c r 。c h m l 沌p h e 血硼俺嘲旦- 群w ,瑚出畦b2 4 年数据来自 2 0 0 5 年中周统计年鍪。 8 比例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全国的平均水平为1 0 3 2 ,辽宁为2 0 4 ,吉林为3 8 5 ,黑 龙江为4 8 1 。 表2 3 东地区劳动人口受教育情况。 地区总人口( 万人)高中人数( 万人)大专以上( 万人)受教育程度( ) 全国1 2 口9 8 8 0 0i 5 7 7 8 3 0 06 7 9 4 5 0 01 7 4 辽宁4 2 1 7 0 05 3 7l 0 03 2 6 l0 0 2 吉林 2 7 0 9 0 04 4 4 8 0 01 7 3 7 0 0z 2 8 黑龙江 3 8 1 7 0 04 9 5 40 01 6 6 6 0 01 7 3 而东北地区高素质人才。比率也很大。( 如上表2 3 所示) 受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例分别为:辽宁2 0 5 ,吉林2 2 8 ,黑龙江1 i7 3 ,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7 4 。这 说明东北地区劳动力素质很高,这与东北地区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劳动力素质的优 劣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振兴的后盾力量,东北地区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则是如 何利用好这些高素质人才,并创造好的用人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来此就业。 二定量分析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 ( 一)奥肯定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奥肯于2 0 世纪6 0 年代提出“潜在的产出”这一重要概念, 即“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整个经济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出额”,“1 他将失业率作为变量,代 表由于资源闲置而对产出额产生的影响。“潜在产出”等于由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偏 差导致产出量的损失与上已达到的实际产出额的和。奥肯定律反映了失业率给g d p 造成 的损失。这一概念揭示了经济中失业率与产出增长率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该理论现已 为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并被称为奥肯定律( 0 k u n sl a w ) 。 奥肯定律的含义是: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岗位增加, 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会直接制约就 业岗位的增加,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因而保持稳定的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可以防止 因经济衰退而导致的失业率激增。该定律论证了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二者呈反 方向变化的关系。如图2 4 所示,即当失业率超过自然失业率水平( 4 ) 时,高增长率 使失业率降低,低增长率则会提高失业率,如线段b c 所示;当失业率在自然失业水平 以下时,则表明失业率的变动对增长率不构成影响,如线段a b 段所示。他还认为,失 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缺口之间的比率是l :2 5 ,即失业率每增加l 贝0 实际国民生产 总值会减少2 5 左右。 对一个理论的理解,首先是应该在建立在了解其前提假设的条件下进行的。奥肯定 律的提出至少有三个隐含条件:”1 ( 1 ) 发达的单一市场体制;( 2 ) 相对稀缺的劳动资源:( 3 ) 失业的公开化存在形式。而我国现阶段则处在三个截然相反的条件下:( 1 ) 转轨中的市 数据来源:2 0 0 5 年中国统计年鉴。 作者将萁定义为受过高中教育、大专教育及“j = 的人。这里高素质人才比率= ( 高中救育人数+ 太专) ,总 口 1 0 0 9 场经济体制:( 2 ) 相对过剩的劳动力资源;( 3 ) 传统共有部门大量的隐蔽失业。奥肯定 律在中国产生一定的偏差正由于是实际研究背景的偏差。 鞠2 4 失业率变动对6 卯增长率的影响w 其次,笔者认为应对奥肯定律中的自然失业率喜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在宏观经济 学中,失业通常被分解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郓周期性失业三种形式。对于自然失 、世率主要有以下几瓣定义:”l _ 1 种是当= 资和通货膨胀处_ 稳定状态或处于可娃接受水 平时的失业翠;另一种是职位空缺等于失业工人人数时的失业率;还有一种是把自然失 业率定义为所有失业者都藕于自愿性失业时的失业率。医此,可以说达到r 自然失业率 就可以代表“充分就业”的状态。 ( 二)奥肯定律在东北建区的存在性检验 本文所选数据主要源于我国的官方统计数据,虽然理论晃认为我国所采取的统计标 准与酮际的统计标准不同,会造成定误差,但指标口径对于横向比较各国的数据可能 会造成影响,丽就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医雨富,缴向比较其数据变化将不会对事物本质产 生太大影响。 表2 4 东j 三省1 9 9 7 2 0 溅年犀内生产总值( 亿元) 和失业章( 甏) 。 辽宁吉林黑龙江 年份 失业率g d p 失业率 e d p 失业率 g d p 1 9 9 73 73 5 8 2 4 61 41 4 4 6 9 12 82 7 0 8 。4 6 1 9 9 83 43 8 8 l7 331 41 5 5 77 832 7 9 8 8 9 1 9 9 9 3 5 4 l ,6 93 31 6 6 0 9 l32 8 9 7 。4 l 2 0 0 03 74 6 6 9 0 63 71 8 2 1 1 9333 2 5 3 2 0 0 l4 。85 0 3 3 0 83 22 0 3 2 ,4 94 70 5 6 1 2 0 0 26 55 4 5 8 2 23 62 2 4 6 ,批4 93 8 8 z 1 6 2 0 0 36 66 0 0 2 s432 5 2 1 84 24 4 3 3 1 2 0 0 46 56 8 7 2 6 54 22 9 5 8 上l4 55 3 0 3 罗澜东,张灿,周强论奥肯定律在中国经济转轨条件下的扩展【j 】延边太学学擐( 杜会科学版) ,1 9 9 9 ( 1 ) 6 9 7 l , 敷撂来源:1 9 9 7 年- 2 3 年曲g d p 柬自中国宏观数掘库,网址: h 却m i c f o c i l i n a 1 l b p k u e d u c 州d a t u 州i n d 鼯s h m i l ;2 0 0 4 年的g d p 来茸2 5 年中幽统计年鉴;1 9 9 7 年2 0 0 4 年的先豫率来蠡蔫橙碚缝教撂库网垃:h 印:舶帆q j n f o b 躲k c 心l 出l 蜩出畦d 璐艘i 出相b 娟。 1 0 奥肯定律不仅接述了失业率同g d p 增长率变动关系的数量方谣,更重要的是它指出 了二者之闻变化豹方向,辨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之上,失业辜同增长率之间具有替代性关 系。上表2 4 列出了东北三省1 9 9 7 2 0 0 4 年的g d p 和失业率,从中我们可啦看出东北三 省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趋势确实是呈菲一致性的。 第三章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就韭增长菲一致惶原因分析 我国学者对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的形成栅理已经展开了广泛的 讨论。但这些讨论都只是停留于表面,没青从更深的屡次理解菲一致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大部分的结论只能作为解释中国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原因。丽显由于我圈地区经济差异 明显,各地经济状况不尽相同,因而对东北地区经济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的形成机理 的研究需要结台东北地区豹现实状况,辩证地吸取他人的观点,找出导致东北地区经济 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根本原因。 一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菲一致惶形成机理的理论综述 ( 一)技术进步论约解释“1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技术进步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有过详细论述。技术进步通过其 内在的创新和扩散机制不断扩张经济社会的生产力前沿边界( 却潜在的g d p 增长率) 和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即全要素生产率t f p ) 。一般来讲可以将技术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划 分为八个层次:5 1 ( 1 ) 过程层次的研究;( 2 ) 工厂层次的研究;( 3 ) 公司层次的研究; ( 4 ) 行业层次的研究;( 5 ) 地区层次的研究;( 6 ) 部门层次的研究;( 7 ) 宏戏经济、 国家层次的研究:( 8 ) 全球层次的研究。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各个要素几乎都与技术进步 发生直接或闻接的联系,技术进步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外部环境,使劳动力市场在特定 的技术条件下运行。技术进步甚至还直接影响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驱使劳动力市场内 部的谓节移交亿。“ 对于这一理论_ 主要有三种观点:( 1 ) 认为技术进步总体上减少就业,失业人数上升, 同时改变就业的整体结构。道格拉斯琼斯利用哈罗德多马模型框架证明虽然技术 进步的补偿机制可以减弱失业问题的严重性,但总体效果是增加失业;戴维迪顿和 彼得诺兰利用索洛模型对技术进步和失业影响进行了模拟,他们的模拟表明技术进步 减少了就业人数。( 2 ) 认为技术进步总体上增刍目就韭,失业率下降,同时宅改变就照 结构a 梁晓滨认为技术进步总体上增加就业,失业率下降,同时也改变就业结构。 。1 硅a n i nc 8 r n o y 认为肤个别企韭鞠某些部门来看,按术进步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但与 此同时也增加其他部门和企业的就业,更由于技术进步促进消费和创造有利的投资机 会,总体上会提高就业水平a ( 3 ) 技术进步仅仅改变就业结构,不影响就业数量的 变化。新古赡主义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补偿机制的存在,负的就业效应被正的就业效应 所补偿,总体上技术性失业不可能发生。“” 持以上观点的人都是从抽象的理论角度分析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茹没有考 虑从就业制度与技术进步的利益分配机制变化。其次,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具有双重性。 1 2 从技术冲击的短期效应来看,由于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生产同 量产晶以舞奉所需劳动力投入会逐步下降,从靥形成技术进步的就业挤出效应;但从技 术进步的长期影喃来看,技术进步能大大增搠社会产出,提高社会的人均收入水平,导 致社会消费结构的改变和产韭结构的演避,特剐是技术进步为势动密集搿的第三产业的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渍基础。因此,技术进步在长期具有就业的增长效应。1 ”而且, 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也是符合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的,困此 出现对就业的排挤和替代效应是必然的( 3 ) 与我国其德地区的科技投人相比,即使技 术进步对东北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其作用也是非常小的,因为东北地区的科技水平不够 高,因两技术进步不是形成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 一致性的主要原因。 ( = )整本对劳动力的磬代作用 搬据索洛经济模型,假定技术进步为希克斯中性,由总量生产函数戳= a f ( k t ,l t ) , 可以樗出新古典增长方程:g 庐g a + g x + p g l ( 其中g g 。g a 、g k 、g l 分别为产出q 、全要素生 产翠1 r f p 、资本投入k 、劳动投入l 韵增长率;4 、口分别为k 、l d e 产出弹性) 。利用 上述增长率分解式,我# j 可以分离要素投入和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就中强来 看,伴随羞经济的快速增长,锌投入要素和要索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也在发生相 应的变化,一项比较权威性的研究认为,从1 9 7 8 年到1 9 9 5 年,g d p 年平均增长寒为】0 , 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 3 7 3 ,其中资本投入增长的贡献4 9 6 5 占善位,生产 率增长的贡献以3 8 ,2 3 屠第= 拉,劳动投入增长的贡献只有1 4 1 1 居末位。资本形成 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豹主要动力,改革开放既来,资本投入对总产出的推动作磺超过其 他要索总和。“9 0 代以采,东北地区工业的发展走的正是一条资本深化的工业化发展 道路。匿家通过对东北地区国有企业豹大力投资,以进行鞫有企业改革,但效粜并不明 显,即没有挽来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经济的复苏,也没柯很好地解决国有企业沉冀的就业 负担。 技术进步论刊赞本投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