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道教养生学与现代心理治疗.pdf_第1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道教养生学与现代心理治疗.pdf_第2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道教养生学与现代心理治疗.pdf_第3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道教养生学与现代心理治疗.pdf_第4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道教养生学与现代心理治疗.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道教养生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历史发展中积淀出的卓越智慧,蕴涵着丰富 的心理学资源,对其具有科学性和现实价值的理念进行提炼和挖掘,可为心理治 疗的本土化提供现实的依据。 本文力图将所有的研究分析都建立在详实的文献基础之上,对道教养生学史 料的运用与分析中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揭示其历史的本来面目,吸取、 借鉴,并从中发掘其现代价值;运用道教养生学的核心理论阴阳理论对现代心理 治疗作了综合分析,阴阳理论对现代心理治疗的发展和建立适合中国人的心理治 疗模式都是具有启示意义的;在对文献资料进行归纳、综合的基础上,对道教养 生学与现代心理治疗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的思想和方法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使现代心理治疗能消化吸收传统道教养生学的精髓,使之中 国化、本土化,为目前理论和方法都非常有限的中国心理治疗提供一种理论和技 术支持,使源于西方的心理治疗顺利健康的在中华本土上成长,并探索出适应中 国人特点的心理治疗手段或方法。 这种把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尝试与探索,既在一定程 度上适应了现代心理学集纳世界优秀文明智慧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对传统 心理学资源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构建我国的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体系有着重要的意 义。 关键词:道教、养生、心理治疗 a b s t r a c t t h et a o i s th e a l t hi st h eo u t s t a n d i n gi n t e l l i g e n c et h a tt h ec h i n e s e n a t i o na c c u m u l a t e si nt h eh i s t o r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o u s a n dy e a r sa n d c o n t a i na b u n d a n tp s y c h o l o g yr e s o u r c e s ,i tc a np r o v i d et h eb a s i so ft h e a c t u a l i t yf o rl o c a l i z a t i o no fm e n t a lt r e a t m e n tt or e f i n ea n ds c o o po u t t h es c i e n c ea n dt h ea c t u a l i t yv a l u e a l lr e s e a r c ha n a l y s i so ft h i st h e s i sf o u n do nt h o r o u g h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a n dt r yt oh a v ea no v e r a l l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t a o i s th e a l t h o p e no u ti t sh i s t o r yo r i g i n a la p p e a r a n c e ,a b s o r ba n dd i s c o v e ri t sm o d e r n v a l u e m a k eu s eo ft h ec o r et h e o r i e s y i na n dy a n gt h e o r i e s o f t a o i s th e a l t h t ot h em o d e r nm e n t a ls t a t et h et r e a t m e n tm a d ea no v e r a l la n a l y s i s ,t h e y i na n dy a n gt h e o r i e sr e s o l v e d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p r o b l e mo ft h ep a r t i e s o ft h em o d e r nm e n t a lt r e a t m e n t t h em e t h o dt h a ta d o p t i o nc o m p a r ea n dh o p e t op a s st h i st os t u d y ,a b s o r bt h ee s s e n c eo ft h em o d e r nm e n t a ls t a t e t r e a t m e n to ft r a d i t i o n a lt a o i s th e a l t ha n dm a k et u r ni nt h ec o u n t r ya n d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i tp r o v i d eak i n do ft h e o r i e ss u p p o r tt ot h el i m i t e d c h i n e s e c u r r e n t l yf o rt h et h e o r i e sa n dm e t h o d st h em e n t a ls t a t ec u r e s t h ew e s t m e n t a lt r e a t m e n tc a ng r o wi nc h i n aa n dp r o d u c eam e n t a lt r e a t m e n tm e a n s o rm e t h o dw i t hc h i n e s eo r i e n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i sk i n do ft r i a lt h a tc o m b i n e s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a l e s s e n c ea n dm o d e r n m e n t a ls t a t et r e a t m e n ta n di n v e s t i g a t ea d a p t st h e r e q u e s to fm o d e r np s y c h o l o g yt og a t h e rt h ew i s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x c e l l e n t c i v i l i z a t i o ni nt h ew o r l di ns o m ee x t e n t ,a l s ob e n e f i ti ni n h e r i ta n d d e v e l o pt o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s y c h o l o g yr e s o u r c e s i th a v et h ei m p o r t a n t m e a n i n gf o rs e t t i n gu po u rp s y c h o l o g yt h e o r i e sa n dt h ef u l f i l i m e n t s y s t e m s k e y w o r d s :t a o i s t ;h e a l t h ;t h em o d e r nm e n t a lt h e r a p y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 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 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如不实,本 人负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 耸趣午_ 2 0 0 7 年;月如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河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 国学术期刊网(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 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 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布( 包括) 授权河海大学研究生院 办理。 论文慌二陆“ 一2 咖年;月如日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 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心理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尤其是近十年来,心理治疗 也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然而,由于现代心理治疗诞生于西方,至今为止, 其主要的发展也一直在西方。这使得我国当代的心理治疗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 点,即它的基本框架它使用的概念,构建的理论,它操作的技术和方法几乎 都是西方文化背景,尤其是美国文化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人的 心理。由于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中国入的心理 与行为受其传统文化及价值观的影响,心理治疗理论也必然受社会整体文化背景 及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要解决国人的心理困惑,单纯使用西方心理学的 理论与技术是不现实的,必须根据中国人自身心理与行为特点,才能解决中国人 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结合中国本土文化,构建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框架,这是中 国心理工作者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近些年来,心理治疗本土化研究是心理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不少学者特别 是港台学者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努力,尝试从中国本土文化中找出新的思路,但形 成一种理论体系和疗法的甚少,以道教养生学结合现代心理治疗的文献还查阅不 到。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养生学源远流长,道门中入以其深邃的智慧和 对生命的热忱,透过“重命贵生”的伦理视野、“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养生精神, 对生命的奥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本文 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道教养生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挖掘,总结出其要旨,提 炼具有科学性和现实价值的理念,并结合现代心理治疗,深入分析,找出道教养 生学与现代心理治疗的契合点,发掘其应用价值,为中国本土心理治疗体系的理 论化提供现实依据。 本文首先力图在详实的文献阅读之上,对道教养生学文献进行整理和分类, 因为任何研究都必须以一定的文献为基础。其次是在史料的运用与分析中坚持历 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揭示其历史的本来面目,吸取、借鉴;并从中发掘其现代 价值。最后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对文献资料进行归纳、综合的基础上,对道 教养生学与现代心理治疗进行比较,找出两者构成要素间的差异,异中求同,找出 可会通和融合之处。 道教养生学与现代心理泊疗 一、道教养生学与现代心理治疗概述 ( 一) 道教养生学概述 1 、道教养生学的源流 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作为土生土 长的宗教,长久作用于中华民族的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社 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种方面,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有着重要的 影响。 古今中外的任何一种宗教,总是要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寻找其理论渊源, 以某一个理论权威或思想派别作为建立自己教理教义的理论基础,增强号召力和 说服力。中国的道教就是以老子思想特别是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作为它最初、 最根本的文化渊源和理论基础的。所以,中国道教的所有宗派,都在理论上、近 而又在宗教承传关系上攀援老子,向老子追宗认祖,但尽管道教在理论上吸取了 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为教主,但是二者还是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 说道教理论就是道家思想。道家是指以先秦老庄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哲学 派别。而道教则奠基于先秦,形成于东汉末年,定型于魏晋南北朝的本土宗教。 “道教”即“道”的教化和说教,是信奉“道”,并企图通过个人的修炼而得“道” 成仙的宗教。它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 的宗教仪式与活动。归纳起来说,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 儒、墨、医、阴阳、神仙方术、佛教教义、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 的o 。 道教是世界上最重视现世生命存在的宗教。道德经称“道大,天大,地 大,人亦大”,将“人”放在与“道,天,地”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道教徒看来, 人的生命是最为可贵的,因此人生最为重要的任务和最大的目标,是要努力养护 和发展自己的生命。道教教义的核心是道,所谓得道,就是人们经过修炼获得的 长生不死之道。道教徒在追求长生成仙和济世度人信仰目标过程中,通过无数实 践积累起了保持身心健康的道教养生学说。 “养生”一词在先秦早已有之。道家重要典籍庄子养生主称:“吾闻 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顾名思义,“养生”就是为了生命健康长寿,道教养生学 。胡孚琛,吕锡琛道学通论第2 5 8 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4 4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形成的,它从广义上说包括道教生命观,神仙理论以及成 仙的方术,从狭义上说道教养生学是指通过禁忌,服食,内丹,武术等种种具体 手段,使人的身心达到一种内外协调的状态,从而延长人的寿命,使人在身心平 和的状态下尽享天年。通常所说的道教养生学指狭义上的养生学。道教养生学 是建立在道教宇宙观、天人观、身心观基础之上,与道教的生道合一、重命贵生、 天人相应、形神相依、我命在我、以德养生思想有着密切关系。道教养生学是道 教思想体系中至为重要的内容,养生学随着道教理论的丰富发展而渐渐成熟,道 教养生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完善对于整个道教的传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 作用。当今,道教养生科学对于道教发挥社会功能有着重要作用,道教养生学中 的许多思想和炼养方法对现代社会人的身心健康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2 、道教养生学的理论基础阴阳理论 阴和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最初的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 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 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力量。道德经一 书指出“万物负阴而抱阳”,肯定阴阳的矛盾运动是事物所固有的属性。易经 则进一步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以道成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由简化繁,由小变大,有理有序,有章有法,有根有据,莫不由阴阳所定。周 易提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为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传提出,世界的一切现象都有阴阳的性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 互对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生生不息。其他如真伪、善恶、有无、 奇偶、虚实、方圆、生死、昼夜、男女、刚柔、贵贱、爱恨、内外、乐悲等均是 阴阳相互转移的结果。万物都具有阴阳的性质,宇宙的存在和变化,皆是阴阳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结果。阴阳交替乃宇宙的根本规律。太极阴阳易变论是对 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等运动规律的深刻揭示,是影响华夏文明的重要思想渊源。 到战国末年,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则把“阴阳”变成了和“天人感应”说相 结合的神秘理论。 天地万物运变的动力和根源在于阴阳的矛盾作用,阴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 和各门学术的一对范畴,为诸子百家所共认,从周易到老予、庄子, 。郭武论道教的长生成仙信仰【j 】道教研究,1 9 9 4 ( 1 ) 5 道教养生学与现代心理治疗 从魏晋玄学到宋元明清内丹学,“阴阳”概念几乎成为中国文化的思维杠杆,道 教的阴阳之说受到周易和中国远古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先秦 道家的道及阴阳理论。老子以道为本,但道的运动亦须借助阴阳的力量。道德 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二即阴阳,由道产生;阴阳相交,产生冲气而为和,天地万物遂于阴阳相反相成 中化而生。道教将此衍生成丰富的阴阳学说,并使其向养生修道方面大为发展。 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将气化之说神秘化,阐发阴阳所具有的社会政治意义和 养生意义。天地万物乃至君臣、四时都蕴含阴阳属性。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讲“物无阴阳,违天背元”,将世间万事万物都看作阴阳互补的结构。天下万物 都有阴阳,阴阳合,那么万事万物就和谐,就有发展。“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天地人万物更相盗取,可以固恭养命,人合天道可以长生久视,国家合天道可以 长治久安,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阴阳平衡上。北宋张伯端继承内丹炼养传 统,以丹法论阴阳,悟真篇中:“道自虚无生一气,又从一气产阴阳,阴阳 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道为生命本原,产生先天之气,由“一气”分 为阴阳,修炼要以心为性,以肾为命,心为离属阳,肾为坎属阴,阴阳生三即精、 气、神,由此万物滋生,顺此则生人,逆行返本则修仙长生。整个修炼目标即 是从后天阴阳返还先天纯阳而成仙。道经万卷,议论不出阴阳。条条目目以阴阳 为则,如不懂阴阳,就无法理解,难于把握,练则出偏。故道门中人强调必须先 掌握阴阳理论,用阴阳理论来阐释养生机理,以此来指导内外修炼。 3 、道教养生学的基本特点 ( 1 ) 道教养生的出发点重命贵生 道教在创立之初就特别关注人的生命,接纳了神仙长生说和不死观念,在对 人的生命存在作出价值判断和回答人的生命价值意义时,提出了“重命贵生”的 观点。太平经中讲到“要当重生,生为第”,把生看作是人生的首要大事, 在道教养生家看来,要想做到长生不死,肉体成仙,首先应当从爱护、保养自己 的身体和生命着手,注意自身的锻炼和养护。道教以生为乐,认为生活在世界上 是一件乐事,死亡才是痛苦的,鼓励人们要争取尽其天年,最好能长生不死,这 是道教有别于其他宗教的特有的积极的养生观。 刘长林,滕守尧,易学与养生第5 6 页,沈阳出版社,1 9 9 7 。戈国龙道教内丹学探微第1 5 5 页,巴蜀书社出版社2 0 0 1 6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道教养生的基本法则清心寡欲 道教的修生原则是少思寡欲,就是要求人们心胸开阔,性情直爽,能够抑喜 忍怒,甘于淡泊,清静无为,具有处世不惊,调适自己心理变化和状态的自制力 和适应力,避免感情上的大起大落,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一个心情 平和的良好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各种养生之术,否则,养生便不可能 收到预期的效果。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尽量避免情绪波动和各种愁绪的干扰, 是养生的必要条件。其具体方法便是“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 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认为 这十二“少”,是养生的基本法则,如果这十二多不除,势必伤生、丧身。行十 二少,去十二多,修炼时间长了,达到无少无多,随心所欲的地步,那就接近于 得道的境界了。 ( 3 ) 道教养生的基本要领性命双修 性命双修,是道门中人的修炼要领,也是道教区别于儒、释和其它各家修炼 学说的重要特点之一,什么是性命? 所谓性,是人体的信息系统,包括人的思想、 感情、欲望、思维、精神、意识等。所谓命,是人体的代谢系统,指人的肉体。 性命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灵,性命互根。道教主张 在养生实践中,将有形的形体器官和精神意识合而为一,将其视为在养生实践中 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修炼对象,即性命双修,身心俱炼。这种性命双修的思想对 道教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将道教养生推向了一个层次更高的、 更完整的方法体系,即既注重“命功”的身体保健修炼,又注重“性功”的精神意识 和思想道德的修炼,使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都能健康发展,两者互动共济, 缺一不可。人的精神( 神) 与身体( 形) 是相对统一的,贯注着发人深省的整体 把握精神。 ( 4 ) 道教养生的核心天人合一 道教养生特别关注人的发展,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将人的养生实 践活动置于一个宏观的环境中去考察和认识,把人的命运轨迹与自然的无形而化 联系起来。强调天地自然和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认为人体的内环境系统与外部 客观环境系统是统一的,它们有共同的生成、变化、盛衰规律。人体与宇宙是同 构的,在他们看来,宇宙是一个放大的人体,人体是一个缩小的宇宙。道教炼养 7 道教养生学与现代心理治疗 家将这个小宇宙看作是有自身运行规律、有自身智慧的有机统一体。他们将人体 当作可以修炼的丹炉,认为通过人身体内部的修炼,调动身体的潜能,就可达到 目的。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组织、器官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随着外部 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运作。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人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 阴阳,顺应自然,维护自然生态,保持和谐,才能守道长生。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 身。众所周知,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承受着比以往更大的压力; 而物质的丰富又使人们也更加注重日常养生问题。但是,什么才是正确的养生途 径? 这取决于人们对生命存在的正确认识。人之为“人”,这不仅意味着一种个体 的存在,而且是在宇宙联系中的生命存在。如果我们仅仅从人的个体层面来思考 养生问题,那么就必然导致方法的偏狭性。省思道教养生的基本理论,我们不难 发现其富有启迪性的理念。道门中人把人的健康与疾病放在宇宙事物的相互联系 中来加以考察,这在当今看来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5 ) 道教养生的终级耳粝卜一得道成仙 得道成仙、长生不死,不仅是古代修道者终生不渝的追求目标,也为当时社 会中许多不同身份的人所企盼和津津乐道,这种久远漫长的历史现象,既说明道 教作为我国本土出现并承传至今的宗教,与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于华夏大地上的中 华民族仰慕和崇奉神仙的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自古以 来人们对人生多方面的美好向往与追求。 道教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飞升成仙,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是荒诞不经 的,然而,剥开其迷信的外衣,我们可以看到道教得道成仙的前提是修道积德, 神仙不过是炼功积德、修道成功的典范,是人类美德良知的载体。对神仙世界的 描述,则是引导人们学善、向善、行善,运用修炼方术不断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 以求飞升成仙,过上美好的神仙生活。这是一种对生命的超越的向往和对人类未 来的一种乐观的精神寄托。长期以来,道教徒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求通向长生成仙 的道路和途径,道教文献中的大量的养生著作和道教养生方术,便是他们努力研 究和不断实践的结果。东晋道士葛洪曾总结:道教之“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 这方也”。并要求人们修道积德以求长生。这充分表现了道教热爱生命、渴望永 生的热忱和探索精神。 ( 二) 现代心理治疗概述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l 、现代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流派 心理治疗和咨询的产生和发展是近百年的事情,在1 8 7 9 年科学心理学建立 之前,心理学依附于哲学、生理学等学科,有关心理方面的探讨只零散存在于其 他不同的学科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突破,人类对于自身认识的深化, 传统价值观念可能无法满足个体的发展及生活中所要面对的压力,于是心理治疗 应运而生。在心理治疗的发展中,根据一些资料研究据说已经形成有几百个疗法, 但占有绝对优势和领导地位的是精神分析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行为疗法和认 知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精神分析是2 0 世纪最重要的学术思潮之一,其创始人是奥 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它的治疗方法与其它心理治疗有明显的不同。精神分析 的治疗方法是设法把神经病人或精神病人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矛盾诱发出来,便患 者有所领悟,从而消除心理障碍,它主要采取自由联想、梦的分析、阐释与自我 了解和转移与移情等手段。精神分析学派的治疗理论,由于把本能的冲动视为一 切行为的动力,并把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视为致病的根源,因而忽视了产生心理障 碍与心理疾病的社会环境因素,同时,精神分析法耗时长久,而且缺乏实验验证。 不过精神分析法对无意识心理过程的的揭示,对性驱力的重视不仅给心心理学提 供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且也深刻影响了人类对自己本性的看法,对心理治疗的 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 以人为中心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它重视人的价值 与尊严,研究的中心是基本的人性( 自我的成长、需要、潜能、自我实现等) 。它 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其基本思想不是治疗病人的 行为,而是依靠患者进行自我探索、内省、发现和判断自我的价值,调动自己的 潜能,认识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的症状。治疗工作者只需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环 境和创设良好的心理气氛,给病人以无条件关怀,对病人的病情表示理解,设身 处地为病人着想。罗杰斯认为治疗成功的关键不在治疗技巧而在治疗者对患者的 态度。但是这种对当事人无条件接纳具有典型的西方个人主义的思想,个人的选 择被置于相当高的地位。这种理念是否适合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是值得探讨的。 行为疗法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反对心理学研究意识、心理这些主观的东 西,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行为主义强调环境的作用,认为人的一切行为 9 道教养生学与现代心理治疗 都是由环境所决定的,都是对环境,刺激所作出的反应。较常采用的行为疗法有 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生物反馈法等等。各种行为疗法的治疗原则和程序大致 相同,主要施治过程是:确定异常行为目标一找出其发生原因一决定具体的治疗 方法一根据患者行为改变的情况,给予对应的强化一根据病情转变情况,调整治 疗方法,巩固疗效。目前行为疗法已为绝大多数临床心理治疗专家所接受,成为 心理治疗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它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治疗的对象已不再局 限于具有异常行为的患者,也包括正常人的行为训练。但行为疗法的理论着眼于 行为本身,忽视了人的心理因素,实际上,行为矫正是不能同人的心理因素分开 的。 认知疗法认知疗法强调人的行为是受人的认识所支配的,心理治疗的关键 是指导病人改变原来的认知结构而确立新的认知结构。在关于认知疗法群中的各 种疗法所共有的一个概念基础可能是:认知对于各种情绪、行为等主导作用,因 此帮助通过帮助来访者矫正认知上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减轻和消除来访者情 绪、行为等方面的困扰。它以其理论概念明确,结构简明扼要、治疗直中要害、 治疗时间较短、疗效明显等等优势开始与过去发展的各种疗法相抗衡。其在心理 治疗中运用较多的理性情绪疗法就属认知疗法的一种。 上述四派理论观点虽然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心理治疗能取得一定的疗 效,每种疗法都在一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有效性。当然,不同的方法各有所侧 重,有所强调,如行为疗法强调的是行为的改变;认知疗法强调的是认知的改变; 而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则更注重正性情感体验等等。由于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 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三者中任何一方面发生 改变,必然会引起其他方面的变化,它们都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究竟使用哪种方法更好,这要看对什么人和对什么心理障碍和疾病而言。 2 、现代心理治疗的现状 ( 1 ) 多元文化论 上世纪末,随着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导致了人们对现代心理学的反思,在反思 中,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识到现代心理科学观的弊端,而转向倡导社会文化的 心理科学观。当人们在关注心理学的文化历史特性时,也发现了现代心理学所反 映的是西方文化历史特征,特别是美国文化的特征,美国心理学规定了现代心理 1 0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的特色和方向。就世界范围内来讲,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 有不同的文化,即使同一社会中,也可能存在不同的文化,心理学受到社会文化的 制约,逐渐从单一文化模式转向多元文化模式国。 多元文化论是流行于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的一股思潮,它强调文化的多样性, 认为西方的主流文化并非是世界文化的全部,而仅仅是多种文化的一种;反对把 欧美的主流文化看成是世界唯一标准和合理的文化,强调所有的文化和各种类型 的文化价值观的平等性。不管是中国人、日本人、意大利人或美国人,对于在其 本社会施行的心理治疗,既要在技术上进行调整,又要在学理上进行修正,以适合 求助者的心理和文化背景。对我国的心理治疗工作者来讲,摆脱心理学对西方主 流文化的单一依赖性,能够汲取中国文化的营养来丰富现代心理学的思想、理论 和方法,充实它的内容,真正发挥多元文化的价值,是如今所肩负的责任,也是 心理学真正做到本土化的一个方向。 ( 2 ) 现代心理治疗技术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心理治疗所依靠是测量与评估等“科学”的基础理论,而心理学的 研究却有两类对象,即心理现象与心理生活。心理现象可以用观察、实验等外在 手段进行研究,心理生活则是个体的自我理解与体验,是不能简单地用外在手段 来阐释的。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则更是大声疾呼不能以研 究物的方式研究人,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应该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心理现象具有 社会文化属性,因此,在研究心理生活时,必须认识到心理生活具有连续性,它是 一种历史性的存在,它根植于具体的历史和文化之中,带着文化的深刻烙印。脱 离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去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其结果只能是歪曲心理生活的现 实,阻碍人们对心理和行为本质的正确认识。总之,个体的心理生活是个体对世 界的主观把握和体验,它始终处于一种“视域融合”的状态。所谓视域融合是指 “个体的心理生活既不完全是过去的经验形成,也不完全是当下的生活体验与理 解,而是一种现在与过去的交融” 。此外,现在人们日益深刻感受到,心理治疗 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实际上大多带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的色彩。把西方 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运用到非欧美白人群体时,易造成偏差和扭曲。因此,人们提 。吴素梅心理咨询的全球化和本土化趋势【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 0 0 2 ( 7 )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第4 5 5 页【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4 。陈光磊论中国传统心理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j 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 0 0 4 ( 8 ) 1 1 道教养生学与现代心理治疗 出了多元文化心理治疗的策略,明确要求克服白人文化为基础的心理学的局限, 以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需要。 3 、心理治疗的本土化趋势 我们知道,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心理学发展就产生了一些认知偏向,心理 治疗几乎完全借鉴西方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而忽视了中国这一特殊的文化背景 与极具中国本土特色的心理治疗思想。 心理治疗的研究对象是人,而人离不开生存的环境。不同地域、不同生活方 式孕育的文化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潜意识中、在社会现实生 活中左右着人们的价值取向、生存方式和心理特性。对于一种行为来说,究竟是 正常的还是变态的,其判断取决于文化,行为的诊断和治疗,不能脱离文化背景, 也只有了解特定的文化根源,才能对症下药,使心理治疗产生效果。在我国,心 理治疗家和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几乎都是生活在中国社会里的中国人,而我们所 使用的心理治疗却几乎都来源于西方。它们的创立者都是生活在西方社会里的西 方人,东西方之间的社会文化差异是不言而喻的,中国人习惯的思维方式、表达 方式和接受方式与西方人有诸多的不同,西方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和对国人心理 治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契合性,使中国心理治疗不得不反思与重新审视中国 传统的文化背景。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人的心理特征,有助于分 析、澄清在当代我国心理治疗求助者,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症结之所在;有助 于找到影响或改变他们认知、情绪、行为方式的方法。只有在此基础上,当代心 理治疗才能成为真正有效、必不可少的维护人们身心健康的工具。 近些年来,国内外心理学者已意识到西方心理治疗的不足,从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中寻找具有现代价值的本土心理治疗思想,以期实现东西方心理治疗的有效 整合。早在1 9 8 1 年美国心理学家希勒斯就提出了“本土心理学”概念,他明确提 出应该研究当地民众内心的自我经验,即与当地文化有密切关系的经验及思想国。 心理治疗的本土化是指在心理治疗的临床或研究中,要考虑到求助者不同的社会 文化因素,所采用的概念、理论、方法要能切实反映治疗者的文化背景和为其所 接受。为了推动适合文化的本土性心理治疗,就必须了解和研究该社会的文化系 统。心理学如果脱离开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即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心理治 。周宁本土心理学与心理学的本土化问题 j 】西北师大学报,2 0 0 i ( 4 ) 1 2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疗也便失去了引导适应社会的功能与意义。要真正反映本国人的心理特点,进而 构建本土心理治疗的理论框架,必须要根植于本土传统文化基础之上。 心理治疗本土化是整个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尤其是目前在全球 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全球经济的消费观念和现代的各种 生活方式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各个阶层。不断开放的中国,在经济融入全球的过 程中,必须根据自己的文化特色,通过吸收和借鉴外来的理论和方法,发展和创 造适合本国民族文化和心理特点的咨询和治疗体系。中国本土道教养生文化蕴涵 了丰富的心理治疗思想,而且是在漫长的中国社会文化历史的演变进程中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与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密不可分,其中不少思想和方法与西方心理治 疗理论和方法相似,而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中国人心理特点。借鉴吸收西 方心理治疗与挖掘整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治疗思想和方法相结合是心理治 疗本土化的一条途径。 道教养生学与现代心理治疗 二、道教阴阳理论视野中的现代心理治疗 ( 一) 现代心理治疗之阴阳分类 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心理治疗已形成了许多的理论流派,但按其所侧重 不同,可分为阴阳两大类。精神分析疗法注重内在潜意识,所以应处在阴极,属 于阴性疗法;行为疗法注重外在行为,所以处在阳极,属于阳性疗法;人本主义 疗法注重发挥人内在的潜能,属于阴性疗法:根据阴极必阳,阳极必阴的原则, 处在阳极的行为疗法会逐步转向阴极,处在阴极的精神分析疗法会逐步转向阳 极,认知疗法正是行为疗法转向阴极的结果国。 用道教阴阳理论阐释现代心理治疗,就治疗者对象本身而言,具有阴阳的属 性。阳类的人,性格开朗、志趣高昂、心态年轻、朝气蓬勃:阴类的人,性格阴 沉、志趣不高、心态苍老、郁郁寡欢。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现代心理学 把人大致分为a 型性格和b 型性格两种类型,根据血型来划分,可分为多血质、 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也可以概括为内向和外向两种基 本类型。这两类人具有各自不同的、相反相成的特性。内向的人个性深沉,外向 的人个性张扬。这种分类与阴阳理论对人的分类大致相似。阳类的特性是动,适 合于言谈及行动,阴类的特性是静,适合于静止和含蓄。阳类的人主动而且显出, 阴类的人随从而且潜藏。现代心理学认为性格能影响人的患病类型,不同性格的 人对于患各种性质疾病也各异。为此,笔者认为给患者治疗时首先要考虑到患者 是属于何种性格,按其被治疗者的性格特征选用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阳性的人 以阳性疗法为主,辅以阴性疗法;阴性的人以阴性疗法为主,辅以阳性疗法。不 同性格的人适用于不同的疗法,这就如同人的口味一样,不同的人喜欢不同口味 的菜,一种口味的菜不可能满足普天下所有的人。一般来说,人们对外界环境的 刺激,各有其固有的、习惯的反应和行为表现,体现出各自的性格特点。患病前 性格开朗好活动的患者病后能很快接受现实,易与人交流,通过交流解除顾虑, 面对现实,很快投入康复训练中,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相反,病前性格内向,少 言寡语的患者,病后情绪易低沉、忧郁,更加懒言少动,不愿与人交流,别人无 法知道他想什么,有的怨天犹人,报怨命苦等。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无法全身心投 入锻炼,康复效果明显不如前者。 。张源侠心理治疗之道【j 】心理科学,1 9 9 9 ( 4 ) 1 4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代心理疗法虽然种类多种多样,但无论是哪一种疗法都可归为阴阳这两 大类中,阴阳理论统合所有心理疗法同时,并不排斥任何一种心理疗法,这也正是 阴阳理论它所高明的地方。 ( 二) 现代心理治疗的实质一阴阳转变 用阴阳理论对现代心理治疗进行分析,心理治疗的根本点便是心理治疗师用 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使心理患者从心理病症的状态( 阴的心理状态) 向健康的心理 状态( 阳的心理状态) 转变的过程。不同的心理治疗流派虽然其治疗的侧重点不 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阴阳转变。 从心理产生的物质结构来看,人体的基本生理系统( 如脏腑、经络系统) 之间 的关系都表现为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阴阳相互作用,相互平衡、消长、转化, 保证人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从心理现象来看,心理活动的正常是机体阴阳协 调的综合体现。从个体自我意识来看,主体与客体,自我与外界,人与环境,人 道与天道的互为阴阳,处于永恒的相互运动变化之中,在绝对的运动中不断形成 新的相对和谐统一体和稳定结构,推动自然、社会、人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道”, 如同阴阳图一样,阴阳互相包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不存在绝对的“非此即 彼”,二者处于永恒的互动、转化与和谐、自为状态。生活在自然社会中的个体, 与宇宙万物共同存在于阴阳之中,共同遵循阴阳变化这一规律。 人类的许多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往往是由于过分地沉迷于失败的负面情 绪中而造成的,此时的个人由于受此种欲望的摆布,从而导致其在心理活动中失 去自我控制能力而处于失衡的状态,最终导致心理疾病。所以,治疗这类心理疾 病,就是要把来访者从对成功的执迷追求中拉出来,还他一个本真的精神自由世 界,利用阴阳转变这一普遍规律来逐级消解与超越,最终根除来访者的心理疾病。 所谓“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r 道德经二十 二章) 阴阳双方互相作用,一方蕴涵着另一方的因子,而且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 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基于此,我们力图让患者明白,失败的对立面 是成功,成功因失败而成为可能,它本身就蕴涵着失败的因子,所以我们常说: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利用失败的对立面“成功”来拉开行为主体与失败的距离。 帮助其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鼓励行为主体多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且与自身 。张源侠心理治疗之道【j 】心理科学,1 9 9 9 ( 4 ) 1 5 道教养生学与现代心理治疗 的能力相符的事,感受其生存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以实际行动来淡化自己对 失败的过分意向,使其从失败的消极、悲观心理状态转变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 态中。 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根据阴阳互相转化的道理,治疗师 要积极观察治疗者的情绪变化规律,用辩证的眼光来观察治疗者的行为,切忌机 械套用现代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阴阳理论认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就是 说阳类的人也有阴性的一面,阴类的人也有阳性的一面,而且阴阳是可以互相转 化的。现实生活中,这类事例很多。一个性格很开朗的人,受到打击后,可能从 此消沉下去;一个性格阴郁之人,在遇到顺心的事以后,也会活泼开朗起来,正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人或事,仔细地观察人与周围 环境的变化发展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治疗的方法,使患者能有一个好的治 疗效果。 ( 三) 现代心理治疗的方法顺势治疗和逆势治疗 既然现代心理治疗的实质是阴阳转变,相对于阴阳转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治 疗方法,即顺势治疗和逆势治疗。根椐阴阳理论的辩证法思想,在事物的发展过 程中,都会走到某一极限,此时,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即所谓物极必反, 阴极必阳。顺势治疗就是根据阴极必阳的原则,给病态力量以发展空间,直至病 态力量到达其顶峰,然后让其自然消减。而逆势治疗是根据阴阳相抗的原则,用 治疗力量阻止病态力量的发展,以达到使病态力量逐步消减的目的。 顺势治疗相信症状本身的存在意义,因为个体太在乎症状本身,越是有意 识地努力去克制症状,症状反而越固定。因此,对症状的忧虑是无意义的,自然 接受症状的存在,像正常一样生活,症状就会慢慢淡薄而至消失,即要做到“有 症状也无所谓”,不介意症状的存在,正常学习和生活。对病症采取“不怕、不理 和不对抗”的态度,承认现实,不必强求改变,讲要顺其自然治疗原理。森田疗 法和精神分析疗法便是顺势疗法的范例,森田疗法认为,要达到治疗目的,说理 是徒劳的。正如从道理上认识到没有鬼,但夜间走过坟地时照样感到恐惧一样, 单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行的,只有在感情上实际体验到才能有所改变。而人的感 情变化有它自身的规律,注意越集中,情感越加强,昕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会 逐渐消退;跟某人接触时间长了,情感亦会变得平淡;对患者的苦闷、烦恼情绪 1 6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加劝慰,任其发展到顶点,他也就不再感到苦闷烦恼了。正像考生在答完试卷 那一瞬间,苦恼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好像剧烈的疼痛突然消退,精神立即感 到爽快起来。有句话:“任其不安而后安”。紧张是心灵自然的状态,不要试图人 为的干预和试图摆脱。这就象自然规律一样,你无法摆脱,只有任自己处于不安 的状态,不要试图摆脱它,而是甘愿结为一体,心才会体验到一种自然平衡。顺 势疗法改变了停留于理性层面的针对症状的对抗和清除治疗,允许症状的暂时存 在,以不治而为治,这才是真正治本的深层治疗。 老子道:“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 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当希望某一个心理病症消失,我们可以有意地将这 个病症加以夸大到极点,物极必反后才能恍然大悟,从而达到自动调节,转变病 态症状,达到使其最终消失的目的。有时让问题更糟,比改善更有用。精神分析 疗法认为,潜意识的冲突是心理病症的根源,而潜意识的冲突主要是超我与本我 之间的冲突。自我在试图用自我防卫机制来处理潜意识冲突时,其本我的能量无 法得到充分的展现,应而无法在根本上解决潜意识冲突。精神分析疗法的自由联 想技巧让患者的本我在一个特定的的空间里充分自由地表达其被压抑的能量,通 过能量的宣泄使得本我的欲求得以合理满足,哪怕是虚假的顺势满足也可以缓解 焦虑。自由联想技巧遵循顺其自然原则,患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完全随意,而非 强迫。这个原则赋予患者充分的自由,让患者充分表达其异常和不被社会接受的 病态症状,容许它达到极致,从而自然转变病态症状,这在本质上是遵循了阴极 必阳的原理。 逆势治疗在心理治疗中主要表现为阴阳对抗。这种策略明确认定症状本身是 完全负面的,所以必须被消灭。现代诸多心理治疗家认识到这个原理,艾利斯的 理性情绪疗法和系统脱敏法便是逆势疗法的范例。系统脱敏法由沃尔普最早发明 并应用,其原理是利用阴阳两种势力交互抑制作用达到治疗目的。具体地说,就 是利用人的肌肉放松状态去抑制焦虑和紧张状态,在松弛状态下想象焦虑情境, 以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把松弛反应伴随由弱到强的刺激,使两种反应互相对 抗,抑制恐惧反应。由于人的放松状态每次只能抑制一个较低程度的焦虑,故开 始时只呈现一个低焦虑情景,待处于放松状态的来访者适应后,再呈现一个稍强 1 7 道教养生学与现代心理治疗 一点的刺激情景,这样逐渐加强,直至来访者适应最令其焦虑的情景,治疗便告 成功。 ( 四) 现代心理治疗的目标阴阳平衡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阴阳理论是可以用来解释天地万物人事疾病的。人与外 环境、人体内部的和谐协调就是健康状态,而疾病当然就是一种不和的状态了。 阴阳失和是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