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总结_第1页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总结_第2页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总结_第3页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总结_第4页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总结 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教材版本:湘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四课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执教者: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 何祖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知识讲解与美术作品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 3、情感与价值观: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鼓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 中西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 教学难点: 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 通过教师举例分析和学生思考交流来突破难点。 2 / 12 教学方法: 讲授、分析、比较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品: 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图片:唐装、中山装、牛仔服、休闲服。 1、提问:如果让你们来穿,会选择哪一种服装?为什么? 2、教师简述四种服装的流行时期及特点。 唐装流行于唐代,显得富贵典雅;中山装流行于二十世纪初,显得庄重严肃;牛仔服流行于二十世纪末,显得青春健美;休闲服流行于当代,显得轻松随意。 3、提问:从上面四种服装的款式变化和同学们选择的差异,可以看出怎样的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不同的时代 ,社会审美风尚不同;不同的人,审美情趣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二、分析比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画的审美变化。 1、展示作品写生珍禽图、果熟来禽图 3 / 12 提问:这两副作品有何异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相同点:它们同属花鸟画,画得工整写实。 不同点:风格特点有细微差异,画法不同。写生珍禽图属“宫廷画”画面的色彩及描绘的内容显富贵,运用了“勾勒填法”;果熟来禽图描绘的是硕果累累 的树枝上歇着一只欲飞的小鸟,充满生机盎然的意趣,显得秀美写实,开始倾向个性表现,运用了“没骨法”。 2、展示作品枯木竹石图、黄甲图、竹石图、三千年结实 提问:比较这些作品与前面两幅作品,它们有何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不同点:前面两幅画得工整写实。而这些作品画得简洁、随意,属 “文人画”,它们运用了“写意”的画法。 简要分析比较五副“文人画”的朝代、作者、风格特点、画法及当时的社会审美风尚。 郑板桥竹石图的自我表达 解读 这副画描绘的是在悬崖峭壁的岩缝里长出的几根竹子,作者画完后有感而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深刻地描绘了这副画的意境和内涵,达到了“画中有诗、4 / 12 诗中有画”的完美境界。从这副画可以看出:竹子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却毫不动摇,它所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正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历代许多文人画家常常把“梅兰竹菊”比作为“四君子”,并以此来托物言志,表达自我。 吴昌硕三千年结实的世俗倾向解读 吴昌硕在作品中表现的桃 子带有世俗倾向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因为吴昌硕生活在上海一带,商业较为繁荣,收藏他作品的大都是商界的富人,为了迎合他们的心理,所以表现出了世俗倾向。 提问:为什么不同时代的作者表现出来的风格特点各不一样?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一是艺术家存在 “自我”差异;二是社会对艺术家“自我”的影响 提问:为什么元、明、清、近代时期文人画占主流地位?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这与当时的“重武轻文”的政治背景有关。因为当时文人不能受到重用,出现了文人逃世 、厌世、过隐居生活的现象,他们便以写诗作画的形式来抒发个人的想法和情感。所以出现了文人画的热潮。 通过上述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5 / 12 不同的时代,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情趣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分组讨论: 领略了中国画的审美变化,继续了解西方的审美变化。 1、将教材 67、 68 面的 12 幅作品按类别分成四组 第一组:“拉奥孔” 人物形象:造型变化 雕塑拉奥孔是典型的古典风格,注重人物比例、解剖结构; 绘画拉奥孔是 风格主义的作品,注重气氛渲染、主观感受。 拉奥孔是根据希腊的神话故事创作的,表现的是两条巨蟒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活活缠死,表现出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与命运抗争的悲壮美。 希腊是一个神话王国、文明古国,雕塑艺术非常精湛,如“维纳斯 雕像”就出自希腊,它是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人崇尚人体健美、爱好体育运动,是奥运会的发源地,今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圣火就是在希腊的奥林匹亚点燃的。 绘画拉奥孔作者格列柯是一位善于打破常规、思想激进的画家,为了突出画面悲剧性气氛 ,有意识地对人物进行夸张变形的处理。 6 / 12 第二组:“静物” 有桃子的静物注重画面的空间幻觉; 塞尚的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注重画面的结构 ,趋向平面化; 利希滕斯坦的玻璃果盘中的静物注重画面的装饰效果、平面化。 第三组:“自画像” 丢勒的自画像:着装华丽、精心打扮,人物造型写实; 毕加索的自画像:着装休闲、轻松打扮,人物造型平面化; 克洛斯的自画像:着装随意、自由打扮,人物造型写实。 从形象打扮表明 : 着装走向生活化 自画像直接反映 :作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感受 第四组:“阳台”、“餐桌” 戈雅的在阳台上的人:画面背景空间较强,有一定深度; 马奈的阳台:是根据戈雅的在阳台上的人重组创作的,画面背景空间处理极为平板,但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 博纳尔的餐桌旁:注重光线和色彩的表现,削弱了画面和物体的空间关系; 马蒂斯的餐后的果物:画面基本上没有空间关系,富有装饰平面效果。 按照时间排列发现:这是一个三维立体逐渐走向平面化的过程。 2、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分析讨论第一组作品和7 / 12 第三组作品。 3、教师提示学生分析每一组作品的内容:如创作年代、风格、造型特征、表现形式等并比较其区别。 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何祖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 技能:通过知识讲解与美术作品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 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 3、情感与价值观: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鼓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 中西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 教学难点: 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 8 / 12 通过教师举例分析和学生思考交流来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分析、比较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展示四种服装图片 1、提问:如果让你们来穿,会选择哪一种服装?为什么? 2、教师简述四种服装的流行时期及特点。 3、提问:从上面四种服装的款式变化和同学们选择的差异,可以看出怎样的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二、分析比较: 1、展示作品写生珍禽图、果熟来禽图 提问:这两副作品有何异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2、展示作品枯木竹石图、黄甲图、竹石 图、三千年结实 提问:比较这些作品与前面两幅作品,它们有何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简要分析上述作品的朝代、作者、风格特点、画法9 / 12 及当时的社会审美风尚。 讨论:风格各异的原因及文人画形成的背景。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通过上述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三、分组讨论: 1、将教材 67、 68 面的 12 幅作品按类别分成四组: 第一组:“拉奥孔” 第二组:“静物 ” 第三组:“自画像” 第四组:“阳台”、“餐桌” 2、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分析讨论第一组作品和第三组作品。 3、教师提示学生分析每一组作品的内容:如创作年代、风格、造型特征、表现形式等并比较其区别。 4、学生进行分析。 5、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归纳。 6、第二组和第四组由教师分析比较。 通过上述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四、拓展延伸: 展示两组体现审美变化的 图片进行分析比较。 10 / 12 五、思考: 1、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2、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分析讲解。 六、课堂总结: 通过对中西审美变化的了解,清楚地看出,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美术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形式和手段是丰富多彩的。 课题: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总课时编号: 04 课时: 1 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通过知识的讲解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西方美术史上审美风气的变化,以及美术作品的不同审美取向;美术家自己的审美观念和社会审美观念之间不断塑造、调整、选择、更新的关系;培养开放、多元的审美心态,学会尊重不同的审美风格和艺术成就。 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相结合,根据教材11 / 12 内容有所侧重。注意从图片本身出发,便于学生得出较为直观的结论,而不倾向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主要运用对比的办法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必要时 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说明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知识讲解与美术作品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 三、情感与价值观: 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鼓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 方式和“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 中西审美风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