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课件.ppt_第1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课件.ppt_第2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课件.ppt_第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课件.ppt_第4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主要线索中外关联热点命题,专题一,内容索引,主要线索归纳,中外关联比较,“立德树人”与社会热点,主要线索归纳,政治模块线索线索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专制主义逐步强化)(1)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彼此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2)汉设立中朝,中朝主决策,外朝主执行,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3)唐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通过增加宰相人数来削弱相权。,(4)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5)明废丞相,使六部直属皇帝。明成祖设立内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6)清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一语点拨演变脉络:秦朝建立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发展明清强化并走向顶峰。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2.中央集权加强的历程,一语点拨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君主专制体现的是君臣之间的关系(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线索2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一语点拨选官模式和选官依据的变化是:世官制(爵位、血缘)军功爵制(军功)察举制(名望、品行)九品中正制(门第)科举制(才学)。,线索3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变迁(1)先秦时期的萌芽阶段:夏商周三代已有监察的因素和活动,但严格意义上的监察制度未确立。(2)秦汉时期的形成阶段:秦朝的御史大夫、汉代的刺史,表明从中央到地方出现完整的监察制度。(3)隋唐时期的成熟阶段:隋唐时期,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出现谏议制度,形成较严密的监察网。(4)宋元时期的强化阶段:宋代设独立机构谏院,元代制定一整套监察法规。(5)明清时期的顶峰阶段: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地方设按察使司。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达到高度的统一和严密。,一语点拨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监察范围从中央扩展到地方,监察程度越来越深入,从而加强了皇权,也有利于中央集权。但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其作用十分有限。,经济模块线索线索1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五大线索(1)生产工具的改进。如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唐朝的筒车和曲辕犁等。(2)耕作技术的进步成熟。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法、西汉的代田法,从西汉的二牛抬杠到唐代的曲辕犁、隋唐时期南方两年三熟耕作制等。(3)农作物的推广。如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明朝棉花推广和引进新品种甘薯和玉米等。(4)水利工程的兴修。如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和郑国渠、汉朝西北地区的龙首渠、隋朝修大运河等。,(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如唐代的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唐中期开始征收茶税、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等。一语点拨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精耕细作。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农业经验的积累等。,线索2古代中国商业与外贸的发展,一语点拨古代商业发展的要素包括:商人、市场、货币、城市商路和国内外贸易等。每一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水平和统治者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线索3“市”的发展演变(1)秦朝: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2)汉代:城中设专供贸易的“市”,官府直接管理。(3)唐朝: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整齐划一。(4)宋代:坊市格局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5)明清: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一语点拨在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宋代是一个转折点。宋代以前是严格限制阶段,宋代以后放宽限制。,线索4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一语点拨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民的南迁;南移趋势往往在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突出。,文化模块线索线索1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1)孔子仁、礼结合,为政以德、中庸、有教无类。(2)孟子仁政,德治,民贵君轻,人性本善。(3)荀子仁义王道,礼法结合,“制天命而用之”,人性本恶。(4)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朱熹理是“三纲五常”,理生万物,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6)明末清初儒学家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一语点拨发展过程:形成(春秋战国)受打击(秦朝)成为正统思想(西汉)进一步发展(宋明时期)新发展(明清之际)。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甚至外来的思想以满足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其思想特点是民本主义;重群体,轻个体;重人伦,轻自然;崇老尚古。,线索2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一语点拨古代中国市民文化的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搜神记志怪小说)唐(传奇)宋(话本)元(散曲和元杂剧)明清(小说)。,线索3古代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1.绘画艺术的发展,2.书法艺术的发展,一语点拨书法和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有重大影响,其发展成就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中外关联比较,1.比较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2.宋元明清时期和16世纪西方“商业革命”的表现与特点,3.比较古希腊人文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例如,古希腊先哲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提出“人之性恶”等。都强调道德的作用。例如,古希腊思想家主张改善人们的灵魂,以德教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以德治民。,(2)不同点,“立德树人”与社会热点,热考点1国家治理能力,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古代中国的统治者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中多有创新,富有成效,国家治理能力也有显著提高。,针对练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限制、监督了皇权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解析,解析根据题意,秦汉时期,皇帝下其议于群臣,唐代时三省长官相互牵制,并未提到行政效率的问题,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下其议于群臣,并未说是丞相,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C项错误;根据“下其议”“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均使得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故D项正确。,“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热考点2一带一路,针对练2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一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A.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答案,解析,解析长沙铜官窑的瓷器打广告语,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都是为了扩大市场,体现出其注重市场营销策略,故选B。材料反映不出A、C、D三项。,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其基本内容是: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热考点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针对练3(2018宁夏育才中学高三月考,8)两宋时期,各地先后兴起的市镇超过了3600处。作为新兴的农村商业中心,市镇并不以政治中心为依托,而是基于商业和市场活动兴起,又以商品经济体的形式发展,因而具有鲜明的经济中心的特征。这种情况表明,两宋时期A.乡村经济进行自我调整和创新B.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C.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D.城乡之间开始出现商品交换活动,答案,解析,解析由材料可知,两宋时期的农村商业中心不以政治中心为依托,而是基于商业和市场活动兴起,使乡村市镇更具经济性,说明乡村经济进行了自我调整和创新,故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两宋乡村市镇经济的发展,没有体现经济重心的南移,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两宋乡村市镇经济的发展,没有体现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两宋乡村市镇经济的发展,没有体现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流,故D项错误。,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在当前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热考点4弘扬工匠精神,针对练4(2018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三联考,7)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这说明唐代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C.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答案,解析,解析材料中显示了制瓷中使用匣钵导致瓷器质量提高,说明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其“多元一体,兼容并纳”,与当代中国的发展血脉相连。习近平同志提出:“今天中国的发展道路”“深深根植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实现民族复兴,必然要求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热考点5树立传统文化的自信,针对练5(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四,6)关于“心外无物”,王阳明进一步解释说,“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据此可知,王阳明A.认为宇宙其实是并不存在的B.反对程朱理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C.强调人在认识世界时的主体地位D.继承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念,答案,解析,解析据所学,王阳明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承认宇宙的存在,故A项错误;据所学,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范畴而非唯物主义,故B项错误;据材料“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可知突出“我”即人的主体地位,故C项正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主要指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人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天人感应,故D项错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重大成就的精神法宝。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更需要担当精神。担当精神的源头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热考点6担当精神,以天下为己任,解析儒学虽然在宋代出现危机,但是仍然处于统治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问题是真正的使命不仅是彰显情怀,故C项错误;理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发展,也重民生,故D项错误。,针对练6(2018黄冈高三调研考,26)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A.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B.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C.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D.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答案,解析,社会转型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社会转型。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进入到一个重要阶段。,热考点7社会转型,针对练7(2018太原高三期中,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孔孟荀到董仲舒,儒学完成了由平民儒学到官方儒学的第一次转型和跨越,自此以下,两千多年间,儒学一直充当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角色。儒学由民间进入宫廷后,借助强大的国家机器,尤其是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使儒学得以广泛传播和普及,并不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渗透。然而,官方化儒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儒学发展的同时,也腐蚀着儒学的机体,曲解了儒学的精神,扼杀了儒学的创造力,甚至败坏了儒学的声誉。颜炳罡民间儒学何以可能?,材料二元初统治者对文教、科教的不重视,大量的知识分子不能进入仕途,他们或从事底层教育(书院、私塾),或进入底层政治系统,他们将理学的精神渗透在教育理念和地方政治治理中;还有一部分人因无法进入仕途,或选择隐逸著述,或选择创作杂剧糊口度日,他们在信仰上虽然出现危机,但是仍在一定程度上坚持着儒家信仰,理学在他们的作品,诸如诗词、杂剧、元曲中得到体现。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科举恢复,程朱理学的典籍尤其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必备书目。朱军元代理学与社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完成由民间进入宫廷的第一次转型的背景和表现。,答案,答案背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吸收阴阳、黄老、法家思想而进行自我调整。表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重用儒者参政;设五经博士,宣扬儒家思想;中央到地方设立学校,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育内容。(任答2点即可),(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及其成因。,答案,答案现象:理学的民间化、社会化。成因:宋代理学的兴起,影响逐渐扩大;知识分子仕途受阻;市民文化的繁荣;底层教育的发展;儒者的社会责任。,中国古代就有民本思想。当前,民生问题是我国党和人民政府的头等大事。关注民生,就是为人民谋福祉。,热考点8民本思想、民生意识、人民福祉,针对练8(2018银川一中高三月考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