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辽宁省营口市高考考前提分语文仿真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所有介绍英雄事迹的图书里,连环画有__________的优势: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简捷方便,且读者众多。比之别的文本的或者是舞台的、影像的记录方式,它的接受范围更为广泛和灵活。即使在连环画已经大大__________的现在,这种记录了过去的英雄,也还是一种最为简便最为亲切的读本。《雷锋》《黄继光》《董存瑞》《杨根思》《刘胡兰》《罗盛教》《刘文学》《欧阳海》《安珂》等等,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连环画曾经__________。日常生活里的英雄未必能载入历史,他们也无法谈得清为历史作出了什么重要的推动性的贡献。他们只是在道德上、在人格上树立了以自己生命为代价的丰碑,这样的丰碑在某些抱持宏大史观的人看来经常是__________的,所以由他们把握的历史经常会将这样的英雄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付出维护了社会正义和其他个体生命,从根本上说有助于改善生活着的人类群体的生活秩序和生命质量。记住他们,对现世、对后世的人类,功莫大焉。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得天独厚今胜于昔不胜枚举举足轻重B.空前绝后今不如昔不乏其人无足轻重C.得天独厚今不如昔不胜枚举无足轻重D.空前绝后今胜于昔不乏其人举足轻重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种记录的过去的英雄,也还是一种最为简便最为亲切的读本B.这种记录过去英雄的读本,也还是一种最为简便最为亲切的读本C.这种记录了过去英雄的一种最为简便最为亲切的读本D.这种记录了过去英雄的读本,就是一种最为简便最为亲切的读本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是现实生活着的大众生活秩序和生命质量需要这样的英雄B.但是忽视他们存在意义的危害是很大的,且已经显现出来C.但是现实生活着的大众得益于无数的英雄们的奉献与牺牲D.但是这样的英雄却于现实生活着的大众极为有益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①文言文中“孔明所谓诸有作奸犯科者……非不甚严也”一句,其意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原句是“___,___,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___,____。”②翻译家楚图南,他的名字化用了庄周《逍遥游》中的“背负青天,__,___”。③某位同学对自己高一高二虚度了光阴感到后悔,决心在高三努力学习。用古诗文名句来说,此可谓“___,_____”。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迷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遗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威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①,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②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节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注)①抑抗:缩小与夸张。②亹亹(weǐ):不倦。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A.从文化常识看,句中的“永平”“建初”等年号表示时间,所以“固自永平中始”与“至建初中”后都应该断开。B.从句意看,“潜精积思二十年”是“诏”的具体内容,所以“受诏潜精积思二十年”是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C.从语法角度分析,“重”形容词用作动词,作“当世”的谓语,与“其书”构成动宾结构,故“其书”后要断开。D.从句间关系看,“重其书”是“当世”“莫不讽诵焉”的原因,所以“莫不讽诵焉”前应断开。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尧是传说中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史记》记载其为“五帝”之一,是儒家推崇的圣明君主。B.宾客是指古代同宗族出身的或投靠依附王侯贵族并为其效命的门客,文中指窦氏的族人。C.《汉书》是中国第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D.论是附在史传后面的评语,多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有时也是作者的讽喻或感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九岁时就能写诗作文,长大后博览群书,不拘泥于一家学说;刚成年就向刘苍荐才并被接纳。B.班固经历磨难,矢志修史。他被人举报私修官史而遭遇了牢狱之灾;在班超营营救澄清冤情后,被皇帝召到校书部继续著书。C.班固潜心著述,享誉当时,他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人们称赞他与司马迁都具有优秀史官的才能。D.班固治家无方,牵连被害。班固疏于管教家人,因奴仆醉酒冒犯种兢而被其怀恨在心,后来遭到种兢挟私报复,被害致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2)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汉书》的优点和不足。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自升入高中后,他越发孤独了。同学们嫌他古怪,嫌他多病的样子,都不理睬他。他们用蔑视的眼神瞅着他。他成了一个踽(yǔ)踽独行、形单影只、自言自语、孤苦伶仃的畸(jī)零人。B.在厦门大学的时候,他的日子是好过的。同组同系就只四个大学生,倒有四个教授和一个助教指导学习。他是多么饥渴而且贪馋地啜(chuò)饮于百花丛中,以酿制芬芳馥(fù)郁的数学蜜糖呵。C.在抽象思维的高原,他向陡峭的巉(chán)岩升登,降下又升登!无知的嘲讽钻进了他的耳道。他不屑(xiè)一顾,他未予理睬。他没有时间来分辩;他宁可含诟忍辱,走上去一步就是一步!D.“文革”开始了。到处是有组织的激动,有秩(chì)序的混乱,一个个场景,风驰电掣(chè),一幕幕戏剧,喜怒哀乐,淋漓尽致。一个个人物,有的折戟沉沙,死有余辜;有的红楼一梦,坛花一现。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浪艾青你也爱那白浪么——它会啮啃岩石更会残忍地折断船橹撕碎布帆没有一刻静止它自满地谈述着从古以来的航行者悲惨的故事或许是无理性的但它是美丽的而我却爱那白浪——当它的泡沫溅到我的身上时我曾起了被爱者的感激1937年5月2日吴淞炮台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提问,中间叙述、评价,结尾解答,使得结构完整,也带来了形式上、节奏上的双重美感。B.诗歌中的两处破折号,相当于做注释用的左右括号,其间的部分是对我“爱那白浪”原因的说明。C.诗歌虚写了白浪“啃噬岩石”和制造“悲惨的故事”,实写了“把泡沫溅到我的身上”,手法巧妙。D.“也”“更”“但”“而”连接词等词语的使用,既有强调作者的态度的作用,也能够增强抒情效果。2.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你也爱那白浪么”、“而我却爱那白浪”既点出了“我”爱白浪,也有希望别人爱白浪的意味。B.“更会残忍地折断船橹/撕碎布帆”写白浪的凶恶态度和行为的结果,表现白浪毁灭力量的强大。C.“没有一刻静止”,写白浪永不停歇的状态,也写白浪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不安于平静的性格。D.“当它的泡沫溅到我的身上时/我曾起了被爱者的感激”,着意写白浪也有表达温情的独特方式。3.如何理解“它自满地谈述着”中的“自满”?4.诗歌中“或许是无理性的/但它是美丽的”两句是如何表达“我”爱那白浪的?请简要分析。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______________,是可忍也,______________?(《论语》)(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3)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楚辞•渔父》)(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7、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梁衡1983年8月,《光明日报》在香山卧佛寺安排了一次记者会。卧佛寺外不远有梁启超的墓。一天晚饭后散步,一位老同志同我谈起梁启超来,说他的文章实在美,并随口背了几句:“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我心里一怔,这的确是好文章。是议论却在借用生动的形象,正是韩愈文论中所说的“奇”。后来我查见原文,这一段关于老年人和少年人的分析,连用了八对比喻,十六个形象,令人叫绝。那位老同志还谈到梁启超这个老报人主办《时务报》等报刊,反封建顽固,介绍西方文化,犀利生动的文字着实厉害。他的文章为什么能打动人、说服人呢?就是因为他不只就事论事。他讲一个老年和少年的问题,却从八个方面来比,叫你听得服服帖帖,把你的疑虑打消得干干净净。他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左右逢源,用之不竭。记者工作不外乎“采”“写”两个方面。这两方面都离不开知识。先说“采访”。这首先是一种与人的交往,而且还不纯是一种平等的交往。你是有求于人的,要问人家要东西,要人家给你谈,这首先要建立信任。采访一开始,对方也在研究你,看值得不值得对你谈,这是一次有趣的交谈呢?还是一次受审似的问答?如果你知识贫瘠,像一滩浅水,人家说出话来一石见底,对方便觉得对牛弹琴,索然无味。如果你学博如海,自然有吸引对方的魅力,他也愿将真话说给你听,就能谈得长,谈得深。还说梁启超,他很年轻时由老师康有为推荐去拜谒湖广总督张之洞。张当时住在长江边的江夏(武昌),一见这个文弱书生,便先小看他三分,出了一个上联请他来对:“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江、河、淮、汉四水,长江第一;春夏秋冬,夏第二;张之洞朝廷大臣,居江夏。此联极巧,也极难对。但自古有儒、佛、道三教,天、地、人三才。不想梁启超这个小书生立即对道:“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张之洞大吃一惊。他从心里佩服这个年轻人。刚见面时那种上下悬殊的地位很快变成相互平等的身份,开始了友好的谈话。记者出门不会有什么专门介绍信来写明你的等级身份的。你的学识、谈吐就是你随身的介绍信。坐下来开口三分钟,你的身份自明,采访能否成功也已见一半。还说前面提到的白冰,他在采访美学老人朱光潜时,朱老谈到他读了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大受感动。白冰就接着问:“你读过桐城派的文章吧?”这样,在采访中就开始了对中国文化的探讨。而记者在探讨中再来发现和研究被采访者的思想。但是如果记者自己没有读过桐城派的文章,他决不敢提这个问题,他的采访本上将会记不到这方面的东西,被采访者因此将再无兴趣谈与之有关的东西,将造成更大的然而是无形的损失。再说写。记者看到的、采访到的是现实的东西,但要写成文章,只靠这一点是不够的。读者还想了解这事、这人的背景、历史,及与之有关的其他东西。而这些在采访现场常常没有,要靠书,要读大量的书。采访只能给你直接的、现实的素材,书本能补充间接的、历史的素材。只有这两者的结合,才能成为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范长江的成名之作《中国的西北角》,里面记了许多他看到的、听到的材料,但同时也引了许多历史典籍、古诗词。他在写嘉峪关时就引了林则徐当年被发配西北时写的诗:“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这西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就不只是风光,还有历史、有情、有神了。这就要知识,要深厚的知识。我1983年秋也曾到西北采访过一次,一到兰州便开始买书,参观博物馆,搜集有关麦积山、敦煌、吐鲁番等地方和左宗棠、林则徐、斯坦因、斯文赫丁等中外历史人物的资料。后来在写消息、通讯和创作散文时,这些都用上了。文学创作中是很讲究用典的,新闻也是一样。对历史材料的引用与研究是新闻写作中绝不可少的。新闻是将来的历史,那么我们现在写作时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它过去的历史。这样,从纵的来说,才能使你的作品有历史的厚度,才不至于游离于历史之外。就是说它将不太“易碎”,而有一点历史价值。从横的来说,与文章内容有关的外围知识将使文章本身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更让人爱读。就写作技巧来说,那些历史资料和有关知识,将是你的消息、通讯里的预制件和集成电路板,不需要占多少文字便可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信息。而当你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后再来写一篇千字消息或通讯时,便如用勺子在海里舀水一样轻松自如了。所以无论是从采访还是写作的角度,你只要想当一名记者便首先应打好知识的基础,并且时时要不断地去加固这个基础。要永远保持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启超主办《时务报》等报刊,文字犀利。他的文章能说服人的原因是他不仅就事论事,还从多个方面来分析,让人信服,这也从正面论证了新闻工作者需要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的道理。B.文章中张之洞的上联,除了用字巧妙外,还给梁启超出了个“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的难题,而梁启超的下联除音韵对仗外,用“岂敢在前,岂敢在后!”巧妙回应,不卑不亢,难题迎刃而解。C.采访首先是一种人与人平等的交往过程,只要你学博如海,有吸引对方的魅力,对方也会将真话说给你听,交谈就能深入。D.范长江的成名之作《中国的西北角》,除了记载他看到、听到的材料,也引了许多历史典籍、古诗词,既有直接的素材,又有间接的素材,是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老记者白冰在采访梁启超时,通过对“桐城派”的讨论,开始了对中国文化的探讨。而记者可以在探讨中发现和研究被采访者的思想。B.1983年,因为我一到兰州便开始买书,参观博物馆,搜集有关地方和中外历史人物的资料,所以后来成功地完成了有关西北的消息和通讯。C.历史资料和有关知识只有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才能转化为消息、通讯里的预制件和集成电路板,不需要占多少文字便可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信息。D.新闻的创作需要纵横交错,纵是指有历史的厚度,横是指与文章内容有关的外围知识,这样就可以使文章坚实,更具有可读性。3.为什么作者认为做好记者工作,不管是“采”还是“写”都离不开知识?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给心灵装上爱的程序[美]史蒂文·卡维某日,一位神色黯然的客户走进一家安装人类程序的软件公司,请求工程师帮他排除烦恼。因为最近一段时期,在他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他的系统经常死机。他讨厌身边的每个人,说亲朋好友们都在莫名其妙地远离他!软件工程师听完他的倾诉,启动了他的人体机器,进入他的心灵认真检查,几秒钟后,工程师安慰他说没出什么大毛病,只是他的心灵存储器中丢失了love.exe程序。于是,工程师耐心指导客户按步骤在心灵中安装爱的程序。工程师:首先请打开你的心灵,现在,你在心灵的位置了吗?客户:是的,我进入了“我的心灵”,但是这里有几个文件正在运行,在它们运行的同时我可以安装love.exe程序吗?工程师:请问是哪些文件?客户:稍等,是我以前安装的“怨恨文件”“往日伤痛文件”“自卑文件”和“嫉妒文件”,这些文件正在运行。工程师:安装没有问题。只是你必须马上将“往日伤痛文件”从你的操作系统中删除,这样,love.exe程序才可以无障碍地自动安装起来,并且将永久性地保存在你的内存中,完全不会妨碍其他程序的运行。同时,在love.exe程序安装的过程中,它会利用自身携带的一个叫作“自信”的文件覆盖掉你系统里的“自卑文件”。最后,你还要把“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的运行窗口关闭,因为这两个文件的运行会阻止love.exe程序的正常安装,你能关闭它们吗?客户:对不起,关闭无效,请帮我一下吧!工程师:好的,请返回你的“心灵主菜单”,调出一个名为“宽容”的文件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安装需要,反复调用多次,直到把“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彻底从你的心灵中清除。客户:好极了,我完成了!现在我看到love.exe程序正在安装呢。工程师:请注意,几秒钟后,你会从桌面接收到一条新信息,它提示你:“当前系统重新配置了你的心灵,配置完毕!”你看到了吗?客户:我看到了,这意味着love.exe程序已经安装完了?工程师:是的。不过你刚才仅仅是在本地机器中安装了love.exe程序,只有将你本地机器中的love.exe程序同其他的人类机器的心灵连接在一起,你的love.exe程序才能不断升级。客户:不好了!我的安装桌面显示一条错误信息!工程师:请念。客户:“程序无法在网络中运行”,这是什么意思?工程师:不必担心,这只是一个一般常见错误。是说目前love.exe程序只是在你的心灵外部运行,还无法真正运行在你自己的心灵世界中。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用非技术性语言解释就是:在你爱别人之前,必须先要爱你自己。客户:那么下一步我应该如何操作呢?工程师:不用着急,请进入名为“自我认可”的目录中。客户:好啦,我已打开了这个目录。工程师:请点击该目录的以下文件,它们是:“宽容文件”“自信文件”“实现自我价值文件”以及“仁爱文件”,将它们全部选中后,复制到“我的心灵”的文件夹中,拷贝完毕后,你的心灵系统将自动删除某些不兼容的文件,如“自私文件”“伪善文件”等,同时修复程序运行中出现的故障,最后不要忘记将“自我苛刻文件”从当前目录中删除!客户:我成功了!现在桌面显示:“我的心灵”已经安装了正版的love.exe程序!系统提示“微笑文件”启动了,同时,“热情”“友好”以及“满意”三个文件正在“我的心灵”中运行呢!工程师:恭喜你,系统已经顺利安装了love.exe程序!故障解除了,但最后,我可要提醒你一句。客户:什么?工程师:记住,爱是一种免费软件,你完全可以慷慨大方地把爱的各种指令赠送给那些你遇见的人,爱会在人类灵魂间传播、共享,当爱的指令把一个人的心灵同另一个人的心灵链接在一起的时候,love.exe程序会自动在彼此心灵间升级。用非技术性语言解释就是:只有当你把自己的爱给予别人的时候,你才能得到别人的爱!客户:多谢,我会的!(选自《环球时报》,有改动)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小说我们可以看出,给心灵装上爱的程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别人的过程。B.软件工程师听完客户的倾诉,经过认真检查,才发现是客户的心灵存储器中丢失了love.exe程序。C.在love.exe程序安装的过程中,它会用“自信”的文件覆盖掉系统里的“自卑文件”,并且把“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的运行窗口关闭掉。D.这是一篇富含哲理的小说,它告诉我们要让自信的阳光照在我们头顶,要赶走自卑的阴影,更要学会爱别人。2.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love.exe程序是如何在客户本地机上安装完成的?这告诉我们人要如何做才能呼唤爱心的回归?3.这篇小说在创作上有哪些创新之处?请简要分析。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走马楼吴简在书法史上的位置张永强长沙走马楼吴简书法填补了东汉末期和西晋之间的缺环,具有重要的书法研究价值。吴简反映了新兴的楷书与行书的普遍使用、流行千年的篆书和隶书迅速消亡的文化现象,深刻影响了后世。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吴简中行书和楷书中隶书的痕迹仍较普遍,用笔不够精到,法度不够谨严,书写还没有成熟行书和楷书的使转技巧。但作为新书体,吴简中的一些适应快速书写的笔法和结构已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当时行书、楷书笔法已普遍运用,笔画省略,笔势连属,使得吴简书法已具有行云流水的姿态。通过吴简书法,我们可看到,楷书和行书作为新兴书体,正在迅速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另外,长沙吴简多为实用书体,为应付繁重的文书任务,书写者更多表现出各自的书写惯性,因此同一简册的字迹形态相对稳定,没有多变的艺术风格。我们应将长沙吴简书法与同地区出土的东汉简牍和西晋简牍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在书法史上的艺术价值与地位。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走马楼吴简与东牌楼汉简、郴州晋简的书体继承、发展轨迹是明显的。2004年,长沙东牌楼出土了东汉灵帝时期(168-189)的简牍100余枚,其中有早期的行书和楷书。这些简牍比走马楼吴简早五六十年,出土地毗邻,简牍性质相同。其行书主要用于书信,仍保留较多隶意,容易识读,书写自由而活泼,反映了中国文字逐渐演变过程中趋向简易的特点。羊欣云:“行狎书,相闻者也。”从而印证了行书最初适用书信往来的功用。走马楼吴简中隶书的痕迹越来越少,行书与楷书的笔画愈来愈普遍,这是在东牌楼汉简基础上的继续简化与发展。不难看出,楷书与行书作为更为方便省力的新书体,在走马楼吴简中的运用较东牌楼简牍更广更普遍,不仅仅限于书信,已成为一种日常流行书体。郴州苏仙桥吴简书写年代在孙吴赤乌二年至赤乌六年(239-243),与走马楼吴简地域和年代相近,字体书风基本相同,所见主要为楷书,以及比较成熟的行书。郴州地区还出土了数百枚西晋简,即书法史上有名的“郴州晋简”,内容有簿籍、文书、记事及习字等。又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此时的书迹已经隶意尽脱,活泼灵动,与走马楼吴简中的楷书与行书形态十分接近。郴州晋简是在走马楼和苏仙桥吴简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工整化演变的结果,最终形成了成熟的楷书和行书,沿用至今,不再有新的书体出现。综上所述,长沙走马楼吴简在书法史上,上承长沙东牌楼东汉简,下启楼兰魏晋简,使这一演变的时间序列得以完整。吴简中的早期楷书是钟繇、王羲之书法的渊源,而作为新书体的行书,起源于汉魏,到晋代成熟,书法史研究上许多问题得以解决。如上世纪六十年代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的“兰亭论辩”,王素先生在《略谈兰亭集序书法的渊源与影响》一文中认为:“从东汉晚期行书草创,到东晋中期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行书的革新、发展的脉络一环扣一环,证据链十分完整和十分清楚。因此,‘兰亭论辩’是否存在《兰亭》这类行书的问题,确实如前所说,应该已不成其为问题。”此外,走马楼吴简为我们当前进行书法创作也提供了借鉴意义。(2019年11月06日《美术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汉末期和西晋之间的书法研究是空白的,走马楼吴简书法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一缺环。B.吴简中行书、楷书笔画省略,笔势连属,使转技巧成熟,使得吴简书法姿态行云流水。C.吴简中楷书和行书正迅速朝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但无法避免艺术风格单一的出现。D.郴州晋简比走马楼和苏仙桥吴简更加规范、工整,最终形成成熟的楷书和行书沿用今。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本论部分虽然逻辑复杂但层次清晰。B.文章既有长沙吴简与东汉、西晋简牍的比较,也有郴州苏仙桥吴简书和郴州晋简的比较。C.文章论证东牌楼简行书特点时借助羊欣的话,印证了行书最初适用书信往来的功用。D.文章末段论证了走马楼吴简在书法史上的意义重大,可以帮助解决书法史研究的问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书和楷书之所以逐渐取代隶书,原因之一就是其适应快速书写,更为方便省力。B.我们国家的汉字简化改革和文中字体演变所体现的“由繁到简”的需求有一致性。C.从东牌楼简牍到走马楼吴简再到郴州晋简,隶书的痕迹越来越少以至隶意尽脱。D.走马楼吴简在书法史上承上启下,楷书和行书都对钟繇、王羲之有至关重要的影响。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召为右司谏。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遗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敞十事。元昊反,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明三正月,仲淹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仲淹为将,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语人曰:“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帝再赐手诏,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着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元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B.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C.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D.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经”是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先秦古籍。B.手诏一般指帝王亲手所写的诏书,多不经别人草拟及颁宜等程序而直接下达受诏人。C.朋党原指同类人相互勾结,后为因政见不同相互倾轧、排斥异己的宗派集团统称。D.文正是古代文臣最尊荣的谥号,只有兼具文武略之功的人才能获得,如范仲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仲淹通晓儒学,倡导时事评论。他博通儒家经典,执经讲学不知倦怠;谈论国家大事奋不顾身,开创当时大夫的新风尚。B.范仲淹讽喻皇帝,心忧受灾百姓。江、淮、京东发生蝗旱,他婉劝皇上救灾,终使皇上感动;他前往赈灾,并上奏救敝十事。C.范仲淹主张改革,深受皇上倚重。他认为改革要雷厉风行,彻底革除积弊,曾上疏朝廷十事;皇上全部采纳,以诏书颁行天下。D.范仲淹抚恤边民,诸羌为宋效力。他做边官,犒赏羌族各部,签订条约,使羌族受命;又奏请修筑承平、永平等要塞,使汉羌百姓回归。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2)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王彦章画像记欧阳修(1)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2)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3)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述公之事。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4)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画已百余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而予尤区区如此者,盖其希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1.写出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小人赵岩等用事(2)窃有善善恶恶之志(3)不能备述公之事2.下列各组中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1)求于滑人(2)吾子淹久于敝邑B.(1)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2)臣以供养无主C.(1)盖其希慕之至焉耳(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D.(1)又得公画像而拜焉(2)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3.用“/”给第(3)段画曲线部分断句。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2)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5.文章通过哪两件事来刻画王彦章的“良将”形象?6.本文与《伶官传序》写作背景相同,概述本文的写作意图。12、按要求填空。(1)世胄蹑高位,_____________。(左思《_______》)(2)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3)苏轼《江城子》中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久别重逢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参考答案1、1.C2.B3.D【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本题:得天独厚:意为独具特殊的优越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也指人的天赋、机遇非常好。一般为褒义词。空前绝后:意思是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第一空:语境是形容“连环画的优势”的,所以应该用“得天独厚”;今胜于昔:意思是现在好过过去。今不如昔:意思是现在不如过去,多用于表示对世事的不满情绪。第二空:语境是说连环画的现在不如过去,所以应该选择“今不如昔”;不胜枚举:意思是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不乏其人:意思是那样的人为数不少。第三空:语境中的陈述对象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连环画”,所以应该选择“不胜枚举”;举足轻重:意思是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无足轻重:意思是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第四空:陈述对象是“某些抱持宏大史观的人”,再结合下文“由他们把握的历史经常会将这样的英雄有意无意地忽略掉”,所以此处应该选择“无足轻重”。故选C。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画线句“这种记录了过去的英雄,也还是一种最为简便最为亲切的读本”成分残缺,缺少主语的中心语,可以在“英雄”的后边加上“的读本”;A项,搭配不当。“英雄”是“读本”,主宾搭配不当;B项,正确;C项,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动词“是”,在“这种”后加上“是”;D项,“就是”一词不能和前文“即使”构成一组关联词,不如“也还是”更符合语境;故选B。3.本题考查的是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整体把握,从文段中提炼出关键性词语、主要信息,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本题:结合下文“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付出维护了社会正义和其他个体生命”中“他们”即这些“英雄”们,所以陈述主语是“英雄”,依据前后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原则判断;A项,主语是“现实生活着的大众”;B项,主语是“忽视他们存在意义的危害”;C项,主语是“现实生活着的大众”;D项,正确;故选D。【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作奸犯科”“有司”“庭”“刑赏”“偏私”“异法”“夭阏”“图南”(“图”,动词,“往、到”的意思)“是”(形容词,正确的意思)“非”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3、1.C2.B3.C4.(1)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被郡吏拷问,自已不能申辩清楚,便疾行赶到朝廷上书,详细说明班固著书的意图。(2)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匈奴所在地,听说他们发生内乱,班固便带兵返回,等到窦宪失势时,班固首先获罪并被免官。5.优点:①补录缺失,对前代历史进行了详尽记录;②极有文采,叙事详尽又能注重体例。不足:缺少正确评价标准,看轻仁义和气节。【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及文言虚词等标志性词语断句。A项,“所以‘固自永平中始’与‘至建初中’后都应该断开”错,“受诏”是“固”的谓语,“永平中”是“受诏”的时间状语,应在“固自永平中始受诏”后断开,“建初中”是“乃成”的时间状语,意义相连不可断开,应在“至建初中乃成”后断开;B项,“‘潜精积思二十年’是‘诏’的具体内容,所以‘受诏潜精积思二十年’是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错,“潜精积思二十年”是写班固潜心研究二十年,不是“诏”的内容,“受诏”是“固”的谓语,与“固自永平中始”语意紧密,“受诏”“潜精积思二十年”二者之间应断开,不是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D项,“所以‘莫不讽诵焉’前应断开”错,“学者”是“莫不讽诵焉”的主语,二者意义相连,“莫不讽诵焉”前不能断开。故选C。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同宗族出身”“指窦氏的族人”错,“宾客”指对依附世家豪族人口的称谓或官名,不包括古代同宗族出身的,原文“及窦氏宾客皆逮考”,意思是“等到窦氏门客都被逮捕拷问之时”,这里的“宾客”指门客,并非窦氏的族人。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内容。C项,“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错,原文“史臣乃追迷功德,私作本纪”,意思是“史臣便追溯他们的功德,私下里撰写本纪”,可知是史官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不是班固。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题中重点词句:(1)为……所,表被动;核考,拷问;自明,自已申辩清楚;诣,到;具言,详细说明。(2)会,正赶上;掩破,攻破;引,带;坐,获罪。5.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做此类题时,回归原文,按照题干要求,如本题“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汉书》的优点和不足”,锁定答题区域,结合文本内容,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归纳,语言要简洁准确。原文“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意思是“太初之后,就空缺不再记录,班固因而探寻史料撰写前记,汇集听说的内容”,可概括出“补录缺失,对前代历史进行了详尽记录”;原文“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意思是“班固文辞华美而叙事详尽。就像班固叙述事情,不毁誉过当,不缩小夸张,丰富而不杂乱,详细而有体例”,可概括出“极有文采,叙事详尽又能注重体例”;原文“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意思是“但是他们的评价意见常常否定为节气而死和公正刚直,而不述说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是一种美德,那么轻视仁爱正义,鄙视保持节操就更加厉害了”,可概括出“缺少正确评价标准,看轻仁义和气节”。【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作文章诵诗作赋。长大后,便博览古籍。他所掌握的学问不是向某一家某一人学的,不拘泥于篇章字句的解释,了解文章大意就行了。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凭借至亲的身份担任骠骑将军的职务辅佐朝政,招致贤才,广纳英雄。当时班固才二十岁,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父亲班彪去世后,班固回到故乡。班固认为班彪续写的前代历史不详细,就专心钻研,想完成班彪的事业。不久有人给显宗上书,控告班固私自修改撰写国史,天子下诏给班固所在郡的郡守,将班固收捕到京兆狱中,将他家的书全部取走。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被郡吏拷问,自己不能申辩清楚,便疾行赶到朝廷上书,详细说明班固著书的意图。显宗认为他是个奇才,便下诏让他到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同完成《世祖本纪》,升迁为校书郎。班固又创作了列传和栽记二十八篇,献给皇帝。皇帝就再次让他继续完成以前所写的书。班固认为汉朝承继帝尧的气运,以此建立帝王功业直至六代,史臣便追溯他们的功德,私下里撰写本纪,编在百王的最后,排在秦始皇、项羽之列。太初之后,就空缺不再记录,班固因而探寻史料撰写前记,汇集听说的内容,编撰了《汉书》。班固自永平中开始接受诏令,潜心钻研二十多年,至建初年间才完成。当时人非常推崇此书,学者们没有不朗读背诵它的。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任命班固为中护军,参与军务。北单于听说汉军出动,派遣使者到居延塞进行通好,想重行呼韩邪从前和亲的做法,朝见天子,请派大使。窦宪上书派遣班固代理中郎将的事务,率数百骑兵与匈奴使者一起出居延塞迎接北单于。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匈奴所在地,班固听说他们发生内乱,便带兵返回,等到窦宪失势时,班固首先获罪并被免官。班固不教诲他的儿子们他的儿子多不遵守法度,让官吏很以之为苦。当初,洛阳令种兢曾经出行,班固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吏卒捶击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种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等到窦氏门客都被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此机会逮捕关押了班固,班固于是死在狱中,时年六十一岁。天子下诏谴责种兢,把种兢作为主谋官吏来治罪。评论说:司马迁和班固父子,他们所写的史书,大义要旨显著明白。评论的人都称道他们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司马迁文辞直率而叙事准确,班固文辞华美而叙事详尽。就像班固叙述事情,不毁誉过当,不缩小夸张,丰富而不杂乱,详细而有体例,使人读起来不知疲倦,他能够成就名声确实是应该的啊!班彪、班固讽刺司马迁,认为他的是非认识与圣人非常不同。但是他们的评价意见常常否定为节气而死和公正刚直,而不说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是一种美德,那么轻视仁爱正义,鄙视保持节操就更加厉害了。班固认为司马迁见识广博,却不能凭借智慧避免最残酷的刑罚。可是班固自己也身陷大罪,可以说智力已经够了,但在行动上却不能恪守所明白的道理。唉,古人所以反复慨叹,人能明察秋毫却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和睫毛啊。4、B【解析】
此题考查辨析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字形及字音的能力。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外,涉及范围很广。因此,对于易混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注意进行分类整理。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A项,“踽踽”的“踽”应读“jǔ”;C项,“含诟忍辱”改为“含垢忍辱”;D项,“秩序”的“秩”应读“zhì”;“坛花一现”改为“昙花一现。”故选B。【点睛】对字音的考查主要是针对多音字、易误读字、形近字、方言字等。记忆时要注意多音字的不同意义,据义定音;注意生活中常见又容易读错的字的正确读音,做到准确识记;注意形近字的不同读音,可以据形定音。解题时,需要结合平时的积累逐个辨别,做到准确无误。5、1.C2.D3.①白浪有啮啃岩石、折断船橹、撕碎布帆的能力;②用比拟的手法呈现白浪无坚不摧的力量及其对这种威力得以展示的满足。4.①别人也许认为白浪凭借力量制造悲惨故事是无理性的,但“我”却认为白浪是美的;②使用带有转折关系的诗句,使得白浪的美丽得以强调;“或许”和“但”两个词显示“我”不认同别人对白浪的质疑,理智地评价白浪,感激白浪,爱白浪。【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诗歌虚写了白浪‘啃噬岩石’”错,“啃噬岩石”属于实写。故选C。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着意写白浪也有表达温情的独特方式”错,应该是着意写的是我爱白浪的原因。这末两行,在这首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这首诗的色彩、格调、含意都有着重大影响。前面是写别人爱不爱浪,这里是写“我”对浪的态度,除了肯定地说:“而我却爱那白浪”外,诗人进一步写了“我”与浪的关系,并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不仅指出了“我”爱“浪”,而且写了“浪”爱“我”:泡沫溅到了我身上,是浪对我的爱抚,因而我产生了感激——一个被爱者的感激。故选D。3.本题考查理解诗句中词语含义和感悟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把词语放入语境中来理解。首先从修辞上考虑,然后分析句子内容对抒发诗人的情感有何作用。本题中,《浪》这首诗,紧紧地围绕着主题展开。那就是写浪的力量,写对浪的赞美。在写浪的力量重在写浪的破坏性——浪会“啮啃岩石”,浪会“折断船橹”、“撕碎布帆”,会造成许多“航行者的悲惨的故事。”“自满”是运用比拟手法,写出白浪无坚不摧的力量及其对这种威力得以展示的满足。4.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和感悟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上下文,首先从修辞上考虑,然后分析句子内容对抒发诗人的情感有何作用。本题中,从诗歌内容上可以分析出别人对浪是不喜欢,但“我”却认为它是美丽的并且深深地喜爱。“但”字使得诗句具有转折关系,起到强调白浪美丽的作用。语言中的词汇是有其具体的规定的,有它的内含和外延。但用在诗里的时候,因相互关系的影响,就会发生千姿百态的效果。《浪》这首诗就巧妙地运用了语言与语言的这种相衬性。诗中有冷静的理智的语言:“或许是无理性的/但它是美丽的。”“或许”和“但”看出诗人不认同别人的质疑,理智地评价白浪,感激白浪,爱白浪。6、八佾舞于庭孰不可忍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佾、孰、挟、遨、汶、鸿。【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7、1.C2.D3.在采访方面:(1)丰富的知识能迅速建立起与被采访者的信任,使采访能够深入。(2)丰富的知识培养记者的学识和谈吐,体现记者的水平和身份,为采访成功打基础。在写作方面:(1)丰富的历史知识可以增加作品的历史厚度,有一点历史价值。(2)丰富的外围知识可以使文章拥有坚实的基础,更吸引读者的兴趣。【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而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采访首先是一种人与人平等的交往过程”错误,采访是一种与人的交往,而且还不纯是一种平等的交往。你是有求于人的,要问人家要东西,要人家给你谈。所以“平等”错。故选C。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有内容的筛选概括,有文体特征的分析,有语句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分析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再与文本信息进行比对。A项,“老记者白冰在采访梁启超时”错误,从文中来看,老记者白冰采访的是朱光潜先生;B项,“因为……所以”错误,选项强加因果,同时文章说“后来在写消息、通讯和创作散文时,这些都用上了”,不仅仅是有关西北的消息。C项,“历史资料和有关知识只有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才能转化为消息、通讯里的预制件和集成电路板……”错误,原文说的是“就写作技巧来说”,并不是需要用到写作技巧,才能转化。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根据题干确定筛选的要求,如本题“为什么作者认为做好记者工作,不管是‘采’还是‘写’都离不开知识”,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到设题的区域,圈出相关的信息,最后分点概括。就本题来看,题干中的信息出自第二段,这就意味着答案在下文,如第三段“先说‘采访’。这首先是一种与人的交往,而且还不纯是一种平等的交往。你是有求于人的,要问人家要东西,要人家给你谈,这首先要建立信任。采访一开始,对方也在研究你,看值得不值得对你谈,这是一次有趣的交谈呢?还是一次受审似的问答?如果你知识贫瘠,像一滩浅水,人家说出话来一石见底,对方便觉得对牛弹琴,索然无味。如果你学博如海,自然有吸引对方的魅力,他也愿将真话说给你听,就能谈得长,谈得深”,由此可知,丰富的知识能迅速建立起与被采访者的信任,使采访能够深入,第四段用梁启超的事例作为佐证,第五段“记者出门不会有什么专门介绍信来写明你的等级身份的。你的学识、谈吐就是你随身的介绍信。坐下来开口三分钟,你的身份自明,采访能否成功也已见一半。……”,这说明丰富的知识培养记者的学识和谈吐,体现记者的水平和身份,为采访成功打基础。再看“写”的方面,第六段说“再说写”,“……读者还想了解这事、这人的背景、历史,及与之有关的其他东西。而这些在采访现场常常没有,要靠书,要读大量的书。……这就要知识,要深厚的知识。……新闻是将来的历史,那么我们现在写作时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它过去的历史。这样,从纵的来说,才能使你的作品有历史的厚度,才不至于游离于历史之外。就是说它将不太‘易碎’,而有一点历史价值”,丰富的历史知识可以增加作品的历史厚度,有一点历史价值;“从横的来说,与文章内容有关的外围知识将使文章本身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更让人爱读”,丰富的外围知识可以使文章拥有坚实的基础,更吸引读者的兴趣。8、1.C2.第一问:打开自己的心灵,删除“往日伤痛文件”,覆盖“自卑文件”,关闭“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从“心灵主菜单”,调出一个名为“宽容”的文件,最后把“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彻底从心灵中清除。第二问:人要用自信、宽容做拐杖,从怨恨和嫉妒的泥沼中走来,轻轻挥手,把往日的伤痛抛在脑后,这样可以做到呼唤爱心的回归。3.①情节安排上,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推进故事的发展,展现作品主题。②构思上,从现代电脑程序安装,联想到人爱的程序的安装,构思奇特,寓意深刻,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关闭“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的运行窗口的是客户自己,而不是love.exe程序。故选C。2.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这道题是两个问,第一个问题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在客户本地机上安装完成love.exe程序;第二个问题是回答如何做才能呼唤爱心的回归。解答这样的题目,首先要熟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找到答题区间,在回答安装程序时要抓住关键词语,注意安装的先后顺序,并且用自己的话回答。第一问,“首先请打开你的心灵”“你必须马上将‘往日伤痛文件’从你的操作系统中删除,这样,love.exe程序才可以无障碍地自动安装起来,并且将永久性地保存在你的内存中,完全不会妨碍其他程序的运行。同时,在love.exe程序安装的过程中,它会利用自身携带的一个叫作‘自信’的文件覆盖掉你系统里的‘自卑文件’。最后,你还要把‘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的运行窗口关闭”“请返回你的‘心灵主菜单’,调出一个名为‘宽容’的文件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安装需要,反复调用多次,直到把‘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彻底从你的心灵中清除”概括为:打开自己的心灵,删除“往日伤痛文件”,覆盖“自卑文件”,关闭“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从“心灵主菜单”,调出一个名为“宽容”的文件,最后把“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彻底从心灵中清除。第二问,分析如何做才能呼唤爱心的回归。由第一问的答案可知,人要做到爱心的回归首先要去除怨恨、嫉妒,要有自信、宽容的态度,抛弃以前的伤痛、自卑,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爱心回归。“当然,在你爱别人之前,必须先要爱你自己。”“只有当你把自己的爱给予别人的时候,你才能得到别人的爱!”3.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创作技巧的能力。回答此题要从小说的情节、构思、主题等方面分析。这篇小说和传统意义上小说有明显的不同之处。这篇小说除了开端采用叙述性语言外,主要情节是通过客户和工程师这两个人物的一问一答完成的。情节开端是讲述了客户的“心灵”出现了问题,他求助于工程师,发展是工程师帮助客户修复心灵,结局是客户爱心回归了。由此可知该小说的主题是先把自己的爱给予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所以,在情节安排上,这篇小说的创新之处表现在: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推进故事的发展,展现作品主题。此外,在构思上,作者采用“用非技术性语言”,从现代电脑程序安装,联想到人爱的程序的安装来讲述整个故事,这样的构思方式和电脑专业语言的使用就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9、1.D2.B3.D【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曲解文意,“东汉末期和西晋之间的书法研究是空白的”说法有误,原文第一段“长沙走马楼吴简书法填补了东汉末期和西晋之间的缺环,具有重要的书法研究价值”,是说东晋汉末和西晋之间书法缺环,并不是说东汉和西晋之间的书法研究空白,填补缺环的是走马楼吴简书法填补,不是书法研究。B项,强加因果,“当时行书、楷书笔法已普遍运用,笔画省略,笔势连属,使得吴简书法已具有行云流水的姿态”说法有误,第二段是“吴简中行书和楷书……法度不够谨严,书写还没有成熟行书和楷书的使转技巧”。C项,曲解文意,“吴简中楷书和行书正迅速朝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但无法避免艺术风格单一的出现”说法有误,第二段是“通过吴简书法,我们可看到,楷书和行书作为新兴书体,正在迅速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另外,长沙吴简多为实用书体,为应付繁重的文书任务,书写者更多表现出各自的书写惯性,因此同一简册的字迹形态相对稳定,没有多变的艺术风格”。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无中生有,“也有郴州苏仙桥吴简书和郴州晋简的比较”错,结合全文来看,没有单独对郴州苏仙桥吴简书和郴州晋简的比较。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无中生有,“楷书和行书都对钟繇、王羲之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说法有误,原文是说“吴简中的早期楷书是钟繇、王羲之书法的渊源,而作为新书体的行书,起源于汉魏,到晋代成熟,书法史研究上许多问题得以解决”,文中主要讲到了早期楷书是钟繇、王羲之书法的渊源,另外,文末主要提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的“兰亭论辩”,这是论述其对王羲之书法的影响,对钟繇的影响则是无中生有。故选D。【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10、1.B2.D3.C4.(1)(范仲淹)曾经把自己的俸禄让出来,供养天下游学的读书人,以至儿子们轮换穿一件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安然自若,不以为意。(2)但是他的改革措施没有能够逐步推行,改革涉及面太大,谈论此事的人都认为无法实行。【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中,“昼夜不息”中,“昼夜”是“不息”的状语,承前省略主语“范仲淹”,故前面停顿,排除A;“至以糜粥继之”,“至”,以至于,表示上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往往用于句首,排除D;“人不能堪”,“人”是本句的主语,排除C。本句译为:年幼时就有志向节操,师从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得厉害,用冷水浇脸;食物不够,以至用稀粥充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却不觉得艰苦。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D项,“只有兼具文武略之功的人才能获得,如范仲淹”说法错误。“只有兼具文韬武略之功的人才能获得”错,得此谥号的是政绩突出受人敬仰的文臣。故选D。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C项,“他认为改革要雷厉风行,彻底革除积弊”说法错误。范仲淹认为事有先后,朝廷陈弊积久,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故选C。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推”,推让,此处指让出;“食”,给……吃,供奉;“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第二句得分点:“更张”,重新张设,比喻变更或改革;“规摹”,规模;“行”,实行。【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范仲淹,字希文。年幼时就有志向节操,师从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得厉害,用冷水浇脸;食物不够,以至用稀粥充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却不觉得艰苦。考取进士,做广德军司理参军。因晏珠举荐,担任秘阁校理。范仲淹通晓《六经》,精通《易》学,求学的人大多向他求教,他手捧经典答疑解难,不知疲倦。他曾经把自己的俸禄让出来,供养四方游学的读书人,以至儿子们要轮换穿一件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安然处之。他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往往奋不顾身,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节操,就是从范仲淹倡导开始的。范仲淹被召回朝廷担任右司谏。这年发生严重的虫灾和旱灾,江、淮、京东灾情尤其严重。范仲淹请求派遣官员察看灾情,没有得到答复。就问皇上说:“宫廷里的人半天不吃饭,会怎么样呢?”皇上显出哀伤的样子,于是派遣范仲淹去安抚江、淮灾民。范仲淹所到之处开仓济民,并且禁止灾区百姓滥行祭祀,奏请免除庐州、舒州的折役茶,江东的丁口盐钱,并且逐条陈述救治政弊的十事。元昊反叛时,范仲淹被升为户部郎中兼任延州知州。第二年正月,上奏请求修筑承平、水平等要塞,逐渐招回流亡百姓、羌族和汉族的百姓,都一个接一个地回来,重操旧业。当初,元昊叛乱时,暗中诱使归附宋朝的羌人帮助自己。范仲淹到任后就奏请巡视边境,他以皇诏命的名义犒赏羌族各部。给他们订立条约,羌族各部都接受了诏命,自此开始为宋朝效力。范仲淹作将领,对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真诚接纳,信任不疑,因此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侵犯他的辖区。皇上当时正决心实现天下太平,多次询问当前的大事,范仲淹对人说:“皇上对我信用至极,不过做事情总有先后,长期积累的弊病,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消除的。”皇上再次赐给亲笔诏书,范仲淹惶恐不安,退朝后给皇帝上奏十件事。皇上正信任范仲淹,全部采纳他的意见,凡应该立为法令的,都用诏书统一颁布下去。当初,范仲淹因触犯吕夷简,被放逐多年,士大夫各持一方见解,互相指对方是朋党。等到吕夷简被罢官,朝廷召回范仲淹,依靠他来治理朝政,朝廷内外都希望他能建功立业。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减那些依靠权幸而被滥授官职的人,考核官吏,日夜谋划实现天下太平的策略。但是他的改革措施没有能够逐渐推行,改革涉及面太大,谈论此事的人都认为无法实行。等到按察使出巡,许多问题被检举弹劾,人人都对(范仲淹的改革)不满。恰逢范仲淹病情严重,请求调任颖州,还没到任就去世了,终年六十四岁。朝廷加赠他兵部尚书,谥号“文正”。起初,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常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仁宗皇帝嗟叹哀悼很久。11、1.①执政,当权,主事;②贬抑,贬,作动词;③齐全,周详,周全,完备2.B3.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4.⑴(王彦章)没有一点松懈,(保国)志向虽没有成就,最终以死表明了对国家的忠诚。⑵但王彦章精神不灭,不在于画像是否存在。5.家传中记载的德胜之捷;因擅用枪得名“王铁枪”。6.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儿童课题申报书范文
- 2022届高考统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8章 第4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应对策略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考试交流平台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与疾病防控试题及答案
- 勇往直前学期新气象计划
- 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考核方法试题及答案
- 资格认证考试技能提升试题及答案
- 独特复习方式的证券从业试题及答案
- 新疆阿克苏地区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部编版质量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专题05 阅读七选五(练习)(解析版)
- 2025年医院文化节活动策划
- 门式架搭设方案
- 铁路网络安全知识培训
- 煤矿事故案例警示
- 2025年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部队防雷电暴雨安全知识
- 2025年消防文员类面试题及答案
- 第10课 金与南宋对峙 教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新课标
- 2025年自来水笔试题及答案
-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