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监理管理计划00_第1页
工程质量监理管理计划00_第2页
工程质量监理管理计划00_第3页
工程质量监理管理计划00_第4页
工程质量监理管理计划0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3015克塔高速公路工程第二驻地办 工程质量监理管理计划目 录 一、工程质量过程控制2 测量控制21)测量内容22)导线复测23)中线复测24)校对及增设水准基点3 设计文件及技术标准审查3 施工技术交底3 变更设计管理5 技术资料及质量记录的管理和控制5 检验、测量和试验仪器控制7 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质量控制7 对不合格品的控制8 二、路基工程9 基底处理的质量控制及防范措施9 预防路基填料不合格的措施11 填料含水量质量控制及防碾压时产生“弹簧”的措施11 预防路基碾压不密实的措施12 预防桥涵过渡段碾压不密实的措施14 路基边坡的质量控制和防冲刷措施14 路基边坡加固防护的质量控制15 三、 桥涵工程17 防钻孔桩坍孔的措施17 防钻孔桩断桩的措施19 防钻孔桩短桩的措施21 混凝土强度的质量控制22 防结构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的措施24 预应力张拉的质量控制及防范26 防结构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措施27 现浇箱梁底模线形控制及防范29 防预制梁侧弯和上拱度超标的措施30四、路面工程.31 1.天然砂砾底基层.32 2.水泥稳定砂砾基层.33 3.透层、封层、粘层.34 4.沥青混凝土面层.35五、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37 一、工程质量过程控制测量控制1)测量内容开工前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原始地面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施工测量的精度应符合交通部颁布实施的公路路线勘测规程的要求。2)导线复测原测的中线主要控制桩由导线控制,必须根据设计资料认真搞好导线复测工作,经平差后,整理成册,报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批。导线复测采用RTK(GPS)。仪器使用前已经进行检验、校正,检定结果合格。为使施工测量放样方便和提高精度,对导线点进行加密,保证在施工的全进程中,相邻导线点间互相通视。导线起讫点与设计单位测定结果比较,测量精度要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点闭合。对有碍施工的导线点,施工前应加以固定,固定方法采用交点法。所设护桩牢固可靠,桩位便于架设测量仪器,并设在施工范围以外。其它控制点均参考此法固定。3)中线复测开工前全面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如交点、转点、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起讫点等。采用坐标法恢复主要控制桩。恢复中线时应注意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如发现原设计中线长度丈量错误或需局部改线时,应作断链处理,相应调整纵坡,并在设计图表的相应部位注明断链距离和桩号。4)校对及增设水准基点使用设计单位设置的水准点之前应仔细校核,并与国家水准点闭合,超出允许误差范围时,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水准点间距不宜大于1Km,高速、一级公路应500m设一个水准点在结构物附近、工程量集中及地形复杂地段增设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必须符合精度要求,并与相邻路段水准点闭合。如发现个别水准点受施工影响时,应将其移出影响范围之外,其标高应与原水准点闭合。增设的水准点设在观测的坚硬基岩上或永久性建筑物的牢固处,也可设在埋入土中至少1m深的砼桩上。设计文件及技术标准审查施工前由驻地办监理工程师牵头,工程部、测量工程师等相关部门对设计图纸进行复核,避免因设计失误给施工带来损失,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安全质量及投资效益。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开工前,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范围、工程数量、技术标准、工期要求、施工平、纵断面图、重大技术安全措施、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技术问题。 施工阶段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分项、分部工程进行交底,内容包括:工程名称、结构尺寸、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安全操作注意事项、放样控制桩点数据等,对操作工艺复杂的项目,应进行现场示范指导。 现场技术交底由个专业监理工程师向作业队技术主管、施工员、工班长交底,并履行交接签字手续。 施工技术交底,应以书面交底为主,包括结构图表和文字说明。交底资料必须详细、准确、直观,符合施工规范和工艺细则要求,并经总工程师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交付使用,交底资料应妥善保存备查。 在施工中进行技术交底,主要采取“三工教学”形式,即工前讲解、工中指导、工后讲评的程序,加强过程控制,反复地进行技术交底,由领工员或工班长负责实施。 对重大、复杂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工程,或新开发的技术项目,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由驻地监理工程师根据需要邀请有关专业设计负责人到施工现场进行专题技术交底,以便掌握该项工程的施工方法、特殊要求和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新开发的技术项目,根据施工需要,必要时可采用组织有关监理人员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技术交底。变更设计管理 变更设计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论证,本着精打细算、节约投资,不断优化设计和保证施工安全、质量、进度需要的原则进行。变更设计应充分考虑设备、材料的订货和供应情况,以及本工程和相关后序工程施工进展情况,尽量减少废弃工程,避免造成设备、材料的积压和延误工期。 对因变更设计需要增加工程费用的项目,按工程变更程序进行。 变更设计批准后,监理文档管理人员及时修改原设计文件,当批准后的变更设计取代原设计文件时,应及时对原设计文件加注“作废”字样并实行封存,防止误用。 变更设计应充分考虑对下道工序、相关专业的影响,凡影响相关专业者,应及时向相关专业提供变更设计资料。 变更设计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未经批准的变更坚决禁止施工。 技术资料及质量记录的管理和控制技术资料由工程部负责管理,设专职的资料管理人员。资料管理人员应熟悉和掌握本单位技术资料情况,各类技术资料均应分专业、分类立卷,并编制检查目录,补充资料要与原设计配套,变更设计要在原图上注明。 技术资料的范围 合同文件及招、投标书。 施工设计文件(含变更设计文件),有关施工技术的会议纪要、协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发文。 施工技术规范、规则、细则、标准设计图纸、手册、科技情报资料,国家、行业发布的技术规定及通知文件。 施工中的调查总结报告及资料。 施工组织设计,重点工程施工方案、计划。 开(复)工报告,各种工程检查证、材料合格证、试验报告单、半成品、成品质量合格证、检查试验资料。 各种巡视、旁站记录、测量资料、监理日志和工程创优规划及创优有关资料。 技术交底资料(含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交底资料)。 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措施,施工操作细则及要求,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技术措施。 工程项目监理技术总结,竣工文件、资料,竣工检查验收记录; 其它技术资料(含文字、图纸、照片、录音、录相)。 各类施工规范、规则和验收标准以及标准设计图,驻地办必须配齐。对标准设计图进行检查,核实受控文件的有效性,防止作废文件的误用。 技术资料管理人员应了解与工程施工有关的国家、行业的规范、标准和标准设计方面的动态信息,掌握标准、规范和设计图的颁发、修改和作废情况,确保使用文件为有效文件。 标准图、设计图应分类存放,定期清理,及时补充新图,更换修改图纸和剔除旧图,需保存旧图作为参考应有作废的标识,并注明修改、作废的日期和依据。6.检验、测量和试验仪器控制驻地办测量工程师及试验室主任负责建立检验、测量、试验仪器的计量检测台帐,对使用的仪器设备按期校验,保证仪器在校验有效期使用。 在使用计量仪器前,测量工程师及试验室主任首先检查计量仪器状态标识的有效性,对超过鉴定期时必须坚持“先鉴定,后使用”的原则,仪器应送往具有资质的校验单位进行鉴定,鉴定合格后,在计量器具的明显部位粘贴相应的状态标识,并保存校验证书,鉴定或校准结果在仪器计量检测台帐上予以记录。对逾期未鉴定的仪器设备不得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并应标识清楚其待检(鉴)状态,损坏或待报废的设备、工器具必须标识清楚禁止使用状态,单独存放,以防止这些设备或工、器具投入过程中使用。7.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质量控制 工程部对本项目的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必须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制定工艺的实施细则。 作业指导书编制前,根据设计文件以及施工特点,确定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项目,作业指导书由工程部部长负责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后,经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核,审核批准后以正式文件的形式颁布实施。 工程部负责落实作业指导书在施工现场的贯彻执行,在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施工前,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或培训,技术交底或培训必须有相关记录,并存档备查。 在施工过程中,要求项目部现场技术员检查落实作业指导书执行情况,如有违规现象,应及时制止,并对有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劝说无效的,应坚决将其清退出场,不得继续进行施工。 要求项目部质检工程师严格按作业指导书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进行监督和检查,严格执行隐蔽工程检查制度,并加强对工序的监测工作,进行信息反馈,消除不稳定因素。 涉及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环节施工时,项目部技术人员对施工全过程旁站监督,确保工序关键环节施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8.对不合格品的控制 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应加强从源头进行控制,严把材料的进场验收和检验试验关,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坚决清场,不得使用。 对路基、桥梁等工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各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将不合格品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工序或工程发生质量通病或质量事故,施工现场监理立即通知专业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对不合格做出详细记录并标识,驻地监理工程师组织、会同项目部、各专业监理工程部对不合格品进行现场调查,召开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会,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分析,制定处理方案进行处罚。 对质量问题按照批准的处理方案进行处理,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监督检查,记录处理情况。处理完成后,及时向驻地办报告,由驻地监理工程师组织复验,对处理后的工程质量重新进行检验评定。 不合格品处理完成后,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工程部部长负责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质量问题再次发生。二、路基工程基底处理的质量控制及防范措施 路基填筑前,对路基填筑地段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核对设计文件的地质情况是否符合现场实际,重点核查地表下有无空洞、陷穴、泉眼等危机路基质量的隐患存在。 当发现设计与现场不符时,应根据业主的有关文件规定的程序向建设、设计单位报告,经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核准并进行变更设计后,方可组织进行施工。 当发现地表下存在空洞、陷穴、泉眼时,不得随意进行覆盖或掩埋,应及时通知建设、设计单位进行现场察看,由驻地办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经总监办审核后报业主单位,经业主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 原地表经过清理、平整、碾压后,试验人员到现场检测基底压实度,当压实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时,可以进行路基本体的填筑,否则,继续碾压直至合格为止。当基底经过反复碾压仍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时,应对基底进行换填处理,换填处理必须选用符合条件的填料,制定换填方案,按变更设计的程序进行处理。 对地表需经过特殊处理方可填筑的路基,如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塑料排水板等地基处理,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前先进行工艺试验,总结工艺参数,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再进行大范围施工。 特殊地基处理前,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对领工员、工班长、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质量标准以及其他保证工程质量的要求,质检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旁站监督。 预防路基填料不合格的措施(1)、试验人员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检验的项目包括颗粒级配、相对密度、液塑限、各组分颗粒单位体积重以及重型标准击实试验,如检测不合格,应重新选择取土场。(2)、 在填筑过程中,试验人员还需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发现土质发生变化,并检测不合格时,应立即通知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待取到合格的填料方可继续填筑。(3)、路基改良土填筑应现场取样进行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土工试验,确定经济合理的掺量。施工过程中,试验人员对改良土外加剂(水泥、石灰、粉煤灰)的掺量加强检验,进行严格控制;质检人员和现场技术员对改良土的拌和均匀程度进行检验,并严格督促作业人员按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填筑。填料含水量质量控制及预防碾压时产生“弹簧”的措施 路基碾压前,严格控制路基填料的含水量,试验人员应根据本地区施工特点,进行取土场含水量的检测。 当填料含水量超出最佳含水量规定的范围时,应在取土场进行凉晒,并在取土场四周挖排水沟,降低土场含水量;当含水量较低,不易碾压密实时,应通过洒水的方式达到最佳含水量。 运至路基上的填料用旋耕机进行翻晒,每段路基每天翻晒34遍,以降低含水量。现场试验人员每天应对填料进行含水量的检测,达到要求后再进行碾压。 填料的含水量的检测,应随机取样,土的表层、中间、底部都应取样,避免含水量检测不均匀、不准确,尽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进行碾压。 避免夏季中午炎热时间进行碾压,一般尽可能在早上或傍晚进行碾压。 碾压时,如填料局部含水量仍然偏大,可将该部分挖除,换填含水量合格的填料或掺和一定比例的白灰,人工拌合均匀后,回填并碾压密实。 粘性土碾压时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砂性土的水份散失较快,含水量一般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1%+2%进行碾压。预防路基碾压不密实的措施 路基施工前,在路基主线选择150200m长进行试验段施工,试验段应制定实施方案,施工严格按规定的工艺流程进行,试验段施工过程中,试验人员和测量人员全过程控制和指导,进行压实度检测以及路基碾压前后的标高测量,路基试验段完成后,总结路基压实度和测量数据,编制工艺试验报告,确定路基的松铺系数和达到规定压实度的压路机碾压遍数,并对施工工艺进一步总结和完善。试验段总结报告经驻地办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报总监办批准,然后进行大范围路基填筑;在路基全面开工前,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对现场技术员、工班长进行技术交底,再由现场技术员对作业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明确路基施工的工序和有关的工艺参数。 严格控制路基的填土厚度,路基碾压厚度不得超出30cm,施工时根据填土厚度、松铺系数,计算出单位面积的用土量。碾压前应再次检查松铺厚度,符合要求后开始碾压;路基土方运输车辆应尽量不要大小混用,避免产生差错。 严格控制填料含水量,一般控制在填料2%范围内,含水量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路基的碾压密实,因此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施工过程中,试验人员应加强路基取土场填料含水量的检测,当含水量偏大时,应将运至路基上填料摊铺晾晒,经检测接近最佳含水量范围时,方可进行碾压,当含水量偏小时,用晒水车进行晒水,当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迅速进行整平、碾压。 严格按试验段总结的工艺参数和程序进行碾压,首次碾压必须满足试验段确定的碾压遍数,经压实度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段落碾压,否则应通过增加碾压遍数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路基碾压必需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后中,相邻两次的轮道重合轮宽的1/3”的原则,对振动压路机而言,先用低频,后用高频,因低频碾压时振幅大,有利于深层密实,高频碾压时振幅小,有利于浅层密实。加强路基压实度检测,每段开工路基都必须有试验人员进行压实度检测,每层路基经过摊铺、平整,并按规定的碾压遍数碾压后,领工员或工班长通知试验人员进行路基压实度检测,压实度检测频率应满足有关设计文件或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当压实度检测不合格时,不得进行上一层土的填筑。 预防桥涵过渡段碾压不密实的措施 桥涵等结构物的缺口应尽可能与路基填土同步进行,采用小型压路机分层碾压,填料按设计要求或渗水性土。 桥涵缺口台背填料应经试验室检验,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每层进行压实度检测,填写压实度检测记录表。 台背填土时,应在桥涵结构物台背上划线,控制每层的压实厚度,台背分层压实厚度一般应按20cm进行控制。 缺口处路基部分应挖内倾的台阶,压路机碾压时应有专人指挥,防止压路机碰伤结构物,结构物边角处采用手扶式振动夯进行夯实。 台背采用级配碎石进行填筑的,项目部对填筑的施工方法向作业队进行交底,试验室确定填料的配比单。路基边坡的质量控制和预防冲刷措施 应保证路基边坡碾压的密实度,路基填筑时,路基两侧比设计宽度超宽30cm,压路机碾压时,应最大限度靠边行走进行碾压,当路基填筑接近基床底面时,用挖掘机将超宽部分填土自下而上进行进行挖除,回填至路基基床部分,并碾压密实,对边角压路机无法碾压的部位,用小型压路机或手扶振动夯碾压密实。 路基填筑前,可先进行排水沟施工或挖设临时排水沟,并将既有排水系统进行疏通,与施工排水沟连通,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防止地面水流对路基边坡的冲刷,保持路基填筑过程中的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 路基填土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在雨季施工时,每次作业收工前必须将铺填的松土层压实完毕,填土表面做成向外24的横向排水坡,以利于路基表面的排水。 当遇有大到暴雨以及连续降雨时,应将路基顶面及边坡用彩条布或塑料膜进行覆盖包裹,避免雨水对已成型路基的冲刷。 现场工地负责人应合理安排工序,保证工序衔接,路基成形后,应及时进行路基边坡防护施工,栽种草皮植被或用浆砌片石进行封闭。 路基刷坡应用机械进行刷坡,机械刷坡时应根据路肩线用坡度尺控制坡度,人工刷坡时应采取挂方格网控制边坡平整度和坡度,方格网桩距不宜大于10m。 边坡冲沟应采取挖台阶、小型机具夯实的方法进行回填处理,台阶应挖至硬质土体,其宽度和高度不应小于50cm。路基边坡加固防护的质量控制7.1 路基边坡植被防护 路基填筑成形后,进行修整刷坡,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对路基进行检自验收,经自检合格后报驻地办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路基边坡植被施工。 植物防护工程施工应根据所种植物的特性,适时种植,避免暴雨季节、大风和高温条件下种植。 植物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发芽率试验,或植株移植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适当调整种植密度和开竣工时间,确保在雨季来临之前形成一定的植物边坡防护能力。在边坡防护未形成一定能力时,宜采取排水和覆盖等临时保护措施。 植物播种后应及时进行浇水、养护和补植,成活率、覆盖率应满足有关规定和要求。 铺草皮防护宜选用带状或块状草皮,草皮厚度不宜小于10cm。铺设时,应由坡脚自下而上,并用尖木(或竹)桩将其固于边坡上。 种草防护草籽应均匀撒布在已清理好的坡面上,同时做好保护措施。对不利于草类生长的土质,应在坡面先铺一层1015cm厚的种植土。 喷播植草应先将生长液与草籽按设计要求混合并搅拌均匀,采用液压喷枪将其喷洒在已清理好的坡面上,喷洒应自下而上进行,草籽喷洒均匀,不得流淌。对不利于草类生长的土质,应按设计要求在坡面上先铺一层种植土,然后再进行草籽喷洒。草籽喷洒完毕后,应及时做好养护直至覆盖坡面。7.2 路基浆砌片石边坡防护 严格控制基槽开挖质量,基槽开挖到位后,技术人员对基槽底标高、宽度、深度以及基底土质情况进行检查,如不满足设计规定,应进行整改,使其符合要求。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砌筑砂浆必须严格按配合比机械拌和均匀,不得进行人工拌和,砌筑用的片石、料石应符合现行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原材料的质量由试验人员和物资人员共同把关。 工班长对砌筑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发现不合格时,应责令作业人员立即进行返工,质检工程师对砌筑质量进行随机抽检,经检查不合格时,通知工班长立即返工。 作业人员应按照砌筑工艺进行施工,浆砌片石应分层、分段砌筑,各砌块的砌缝应相互错开,片石座浆饱满,纵、横向搭接压缝,间隙塞满,外露面整齐。 设有垫层的护坡,应随垫随砌,确保垫层的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对浆砌片石骨架护坡,还应保证骨架应嵌入坡面一定深度,骨架表面应与草皮衔接。三、桥涵工程预防钻孔桩坍孔的措施 严格控制钻进过程中泥浆性能指标,钻机作业人员经常对钻孔泥浆进行检测和检验,并及时填写钻孔记录表,质检员不定期对钻孔记录表进行检查,发现记录格式和内容不符合规定时,责令钻机作业人员立即改正。 钻孔过程中,钻机作业人员应经常观察地层变化情况,在地层变化处捞取渣样,判明后记入钻孔记录表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对地层变化处钻进时泥浆比重应进行相应调整。 对地层较好的石质桩,钻进时的泥浆比重可控制在1.041.1,对于砂性土、卵石土等松散土层,泥浆比重应适当调高到1.11.3。 对地质条件差,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等性能指标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适当加入膨润土、纯碱等外加剂进行自造浆,以改善和提高泥浆的性能指标。 冲击钻成孔,在地质条件较差时应选用小冲程钻进。 钻孔桩吊放钢筋笼前,首先用钢筋探孔器对成孔后的孔径、孔深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下钢筋笼,吊放钢筋笼应轻、慢,遇阻碍时,应吊起重放,不能硬下。 钢筋笼的接长,采用电弧焊接时,现场必须配备3-4台电焊机,以缩短钢筋笼的下放时间。 二次清孔时应保持孔内水压和水头高度,清孔完成后,技术人员或质检员核对孔底标高,检测泥浆性能指标,并有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查合格后尽快灌注水下混凝土,以缩短成孔至灌砼的时间间隔。 钻孔应结合搅拌站的拌和能力均衡施工,避免出现钻孔桩同时成孔等待混凝土的情况,工地负责人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协调和控制。 钢筋笼预先加工制作,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备用,钻孔桩成孔后及时吊放钢筋笼,各工序衔接紧凑,防止成孔后出现因等待钢筋笼时间太长而出现坍孔。 防钻孔桩断桩的措施 认真做好灌注前的准备工作,工地负责人对准备工作进行逐一检查和落实,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准备工作不充分、不到位严禁灌注。 灌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技术人员对灌注前孔深、沉淀、泥浆复检合格,拌和站设备、混凝土泵(泵车)、罐车经机械人员检查性能完好,水泥、砂石等材料准备齐全,浇筑时作业人员、试验人员、技术人员、工班长必须到位。 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如拌和站备用发电机,灌注现场备用混凝泵、吊车等,当灌注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工地负责人及时向项目部调度报告,项目部领导迅速赶赴现场坐镇指挥,启动应急预案,尽快恢复正常的灌注。 技术人员在灌注前检查导管的水密性、量测孔深、复核导管长度、推算导管底部距孔底的距离、检查漏斗容积是否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对不满足要求的,坚决进行整改,直至合格为止。 灌注过程中,技术人员认真量测孔内混凝土的高度,计算拆卸导管数量和导管拆除后埋置深度,作业人员必须按照技术人员要求进行导管的拆卸,灌注完成后,技术人员核对实际混凝土灌注数量与理论数量的误差。技术人员对灌注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并做好灌注过程中的质量记录。 试验人员对混凝土拌和质量进行监督和控制,对混凝土拌和物质量负责,做到对每罐车都进行坍落度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在罐车内进行二次搅拌,直至退回搅拌站进行处理,不得将不合格的混凝土灌进孔内。同时,还应按规定做好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 混凝土严格按配合比拌和均匀,为保证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混凝土的骨料粒径和级配必须满足有关要求,并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及缓凝剂。外加剂用量严格控制,混凝土外加剂的用量应提前称好,现场试验员监督检查外加剂的使用量。 加强灌注过程中的控制,值班技术人员对孔口翻浆情况认真观察,反复细心量测混凝土面,正确指导导管的提升,导管埋深一般控制在26m范围内。 对灌注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的应对措施: 当出现堵管时,在导管上部用细长钢筋疏通,在下部采取上下提升导管使混凝土流入孔内。 拔去球塞后,混凝土不下落,应采取震动导管,或上下抖动导管,加高料斗等措施。 混凝土供应不及时,暂时接应不上,应每隔10分钟左右,将导管上下活动几次,幅度在2m左右,防止混凝土产生假凝。 灌注过程中,导管出现漏水,应加快灌注速度,加大混凝土埋深,使管内混凝土超出漏水处。 混凝土首灌封底失败或在底部出现断桩时,应立即拔除钢筋笼,进行清孔或重新钻孔,进行二次灌注。防钻孔桩短桩的措施开钻前应对钻孔的测绳进行检查、标定,量测用的测绳必须完整,刻度清楚,测绳无打结及扭麻花现象,并用标准钢尺校验测绳误差,对测锤应按标准配重做成平底锥形,不得用钢筋头作为测锤或使用不合格的测绳量测孔深。 钻孔终孔后,钻机作业人员对孔深进行初检,经检查钻至设计标高时向质检员报检,质检人员对钻孔深度进行量测,为消除误差,在钻孔周边取3个点进行量测,取其平均值做为终孔深度。当测量孔中心位置时,应对钻头部分长度进行核减。 质检人员经量测孔深达到设计要求后,查看钻孔记录表,核对钻杆长度,确认无误后,通知钻机作业人员提钻,进行第一次清孔。 对清孔后的孔径、孔深进行复检,合格后移开钻机,下钢筋检孔器,测绳系在检孔器顶端,检孔器应下到孔底,量测孔深,推算孔底标高。当发现实际孔深小于设计孔深时,应下钻重新钻孔。 浇筑混凝土前,再次核对孔深,当孔底沉渣超出规定时,应将导管下到底部进行二次清孔,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浇注混凝土时,桩顶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以上,开挖桩头后,保证桩顶混凝土凿除后满足要求。混凝土强度的质量控制 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应从源头抓起,严把材料关,开工前物资主管对混凝土的原材料水泥、砂、石应进行详细调查,对各个生产厂家和料源地的生产能力、质量、价格等情况进行充分考察,初步选定供应厂家和料源地。 项目部试验室对初步选定的砂、石料源地进行取样试验,对砂、石料应进行级配、针片状含量、最大粒径、含泥量、强度(压碎值)等指标的检测,水泥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单,并对水泥的主要性能指标委外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后,中心试验室通知物资部门按规定程序进行采购。 项目部试验室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集料最大粒径、泵送坍落度要求等施工、原材料情况进行配合比初步设计,然后进行试拌,对初步配合比进行调整,以确定理论配合比。理论配合比确定后,同时报驻地办工地试验室审核,经批准后才能作为最终的理论配合比。 混凝土拌和前,试验人员应测定骨料中的含水量,换算成施工配合比,当含水量有显著变化时,应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混凝土拌和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搅拌均匀。 为确保混凝土各组分的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前,试验人员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同时,还应定期进行检定;在搅拌工序中,作业人员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工班长负责对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进行抽查,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抽查两次。 混凝土搅拌完成后,试验人员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取样检测,最终以浇注地点的检测结果为准。当发现坍落度不满足要求时,由试验人员进行调整,严禁通过向混凝土内加水的方式提高坍落度。 工地负责人根据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的距离和交通路线情况,合理配置混凝土罐车的数量,确保混凝土运输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坍落度符合规定要求。 混凝土浇筑前,现场监理工程师对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严格按浇筑工艺进行控制,浇筑分区分段,按规定的层厚、顺序、方向进行浇筑,对钢筋和波纹管密集的地方加强振捣,防止漏振,技术人员应跟班检查和指导,关键部位和接口位置由领工员或工班长负责和协调,以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养护,养护设专人进行,每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状态为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一般为7d,可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水泥品种及掺用的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混凝土拆模应根据试验室通知,不可过早拆模以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增长。预防结构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的措施5.1质量问题模板、支架钢度不够,出现胀模、鼓肚。模板拼缝不严,产生蜂窝、麻面、露骨现象或砼离折、捣固不到位产生露骨、空洞等现象。砼表面颜色不均,表面出现裂纹。5.2 防范措施 模板设计除满足强度要求外,主要应考虑刚度的影响,以变形控制设计。支架搭设应牢固、稳定,项目技术部应对设计好的模板、支架进行刚度检算,模板要求全部采用钢模板,若底模板采用竹胶板应使用厚度12mm以上的优质竹胶板,严禁砼外露面使用木模。 模板设置对拉螺栓或圆箍时,应保证螺丝的丝扣不短于7cm,并用双螺栓拧紧。技术部对拉筋及螺栓受力进行检算。 严格模板安装质量,新模板运至现场后,先进行试拼装,拼装后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平整度以及模板接缝情况,发现不合格应通知厂家进行整改,模板使用再次安装前,应将混凝土灰浆铲除干净,对变形部位打磨平整。 模板安装时,领工员或工班长对模板进行逐块检查,检查模板的完好情况以及脱模剂是否涂刷均匀,经检查合格的模板方可吊装;模板拆除时应小心轻放,严禁抛掷,以防模板表面形成坑窝或变形扭曲。模板每次使用完后应涂油保护,并堆码整齐。 采用混凝土输送泵灌注混土时,灌注速度不得过快,保证砼有充分的振捣时间,泵管不得与模板、支架相连。 模板的拼缝应严密,模板缝可采用双面胶海棉条压紧,或采用腻子加107胶将模板缝刮平,防止漏浆。 混凝土不能搅拌运输时间过长,防止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混凝土离析。若运至工地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粘稠不易卸出时,严禁施工人员向混凝土加水,出现这种情况,应报告工地的试验工程师进行妥善处理。 技术人员就浇注顺序和方法向捣固人员进行交底,混凝土结构的边角处应捣固到位,捣固应先内侧后外侧,防止漏振,靠模板一侧的混凝土,还可以采用回振的方法进行振捣,严禁捣固棒接触模板。 墩台身混凝土模板一次不能安装到顶时,顶部一节模板砼不能一次灌满,应留10cm30cm,留下顶部一节模板不拆除,待安装下节模板后,灌注墩台身混凝土,以保证墩台身接茬处砼表面的平整度。 为减少砼的表面干缩裂纹,混凝土必须控制拌合用水量,粗、细骨料应洁净。混凝土浇注完成后12个小时内,严禁拆除模板,过早拆除模板易造成混凝土表面的干缩裂纹的出现。 为减少砼的表面干缩裂纹,还应注意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夏季灌注砼宜在早、晚时间进行,若在中午气温高时灌注混凝土,应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 混凝土表面颜色质量控制:混凝土同一结构部位应采用同一厂家的水泥或外加剂。选用同一产地的粗、细骨料;混凝土灌注应连续,夏季混凝土浇注中断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加强混凝土拆模后的养护,指定专人进行养护,养护期限不少于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规定的时间。预应力张拉的质量控制及防范预应力张拉前,项目部试验室按规定负责对张拉千斤顶和油压表配套进行标定,千斤顶的标定应选择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完成后由标定单位出具标定报告,标定报告中应有张拉力与钢绞线伸长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钢绞线到场后,物资部门进行外观检查以及钢绞线的合格证、出厂检验试验资料、质保资料是否齐全的检查,经检查合格后,通知试验室取样复试,检验钢绞线的实际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试验室负责将千斤顶的标定报告以及钢绞线试验检测报告复印件送交项目部总工,由主管结构工程师根据以上资料计算钢绞线的理论伸长量以及分级张拉对应压力表读数,计算资料应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方可向施工班组进行交底。测定预应力筋的孔道摩阻损失,根据实测结果对张拉控制应力作适当调整,当测定孔道摩阻损失确有困难时,可以选用经验统计数据确定摩阻损失,并经驻地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认可。结构物混凝土浇注前,质检工程师负责对锚垫板位置、孔道坐标、孔道接头等部位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对后张预应力箱梁孔道结构复杂,应组织技术人员分片分区进行拉网式检查,当发现波纹管存在破损、孔洞时,应及时更换或用胶带纸封贴。 结构物浇注时,技术人员对浇注过程进行重点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为防止出现因露浆而堵塞钢绞线的情况,浇注过程设专人对孔道内的钢绞线来回进行抽动。 当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规定的强度时,方可进行张拉。张拉时间的控制应由试验室对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试压后确定,经试压已达到张拉强度后,试验室书面通知作业队进行张拉。 预应力张拉时,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记录张拉力和实测伸长量,比较实测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差值是否在6范围内,超出偏差时应停止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张拉。预防结构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措施 项目部对标段内满足大体积定义的结构物制定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要求强化过程控制,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项目部试验室对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精心设计,配合比设计应执行国家和行业的有关强制性规定,降低水泥用量,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掺加外加剂。配合比设计完成后,应报总监办试验室审核验证,必要时请有关专家和权威人士进行咨询确认。 物资采购人员和试验人员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原材料进场后,应通知试验人员现场取样,对粗骨料的级配、压碎值、最大粒径、针片状含量、含泥量进行试验检测,尤其是对含泥量应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不得超标。当检测出不合格时,试验室通知有关人员将不合格的原材料清理出场。 混凝土严格按配合比拌和均匀,搅拌站负责人对混凝土的拌和质量负责,试验人员对拌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拌和前,对计量设备进行校验,确保混凝土各成分的准确计量,拌和时间严格控制规定的时间内。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主要措施有:降低砂、石料的温度,通过搭设凉棚或用冷水冲洗粗骨料的方式实现;避开高温时间施工,选择一天中气温较低的夜间进行浇注。 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水管,必要时还需预埋测温元件,对混凝土内部进行温度监控。技术部门应制定冷却水管和测温元件的埋设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审核后向作业队进行交底。作业队必须按交底方案进行埋设,混凝土浇注前,质检工程师对冷却水管和测温元件的埋设质量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浇注前,应进行人员分工,岗位明确,责任到人,应选择有经验、熟练的工人进行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必须严格按振捣工艺进行施工,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抗拉强度。加强混凝土的后期养护,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工班长或领工员安排人员对混凝土外露面及时进行覆盖保温养护,并适当延长拆模时间。 结合施工实际情况,经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同意,可采用在混凝土内部掺加片石、增加表面抗裂钢筋、利用后期强度设计配合比等措施,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或提高表面抗拉强度,从而阻止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出现。现浇箱梁底模线形控制及防范 支架的地基应经过硬化处理,现浇梁支架搭设前,对原地基的承载力进行检算,不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时,技术部门制定地基处理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向作业队交底实施。 严格控制支架搭设质量,支架搭设应执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支架搭设完成后,对支架搭设质量进行联合检查。 现浇梁支架搭设完成后,必须对支架进行全截面等载预压,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检验支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测出支架的弹性变形值,确定底模铺设的预拱度。 支架预压通常采用堆码砂袋或土袋配重,砂袋总重量与梁体重量相符,工班长负责对砂袋进行随机称重,配置砂袋的数量,指挥作业人员按顺序堆码砂袋,并根据要求进行卸载,确保支架预压加载的顺序、数量、时间满足有关规定和要求。测量人员在支架预压前事先布好沉降观测网,在预压过程中每天定期对支架顶部和地基进行观测,并做好记录,当沉降趋于稳定,不再下沉时,通知作业队进行卸载,卸载后再次进行测量,确定支架的回弹量。技术人员对沉降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绘制沉降时间曲线,确定支架的弹性变形值和底模铺设标高,底模实际铺设标高梁底混凝土设计标高实测弹性变形设计预拱度。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对模板的中线、标高进行精心测量,测量结果向工班长进行书面交底,对模板超限的地方进行调整,使其满足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 箱梁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支架和模板必须设专人看守,看模人员应分区负责,责任明确,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工地值班负责人,暂停灌注,待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后,方可恢复正常的灌注。预防预制梁侧弯和上拱度超标的措施预制梁在张拉及吊装阶段,梁体易出现侧向弯曲和上拱度超标,这些异常的侧弯及超标现象将严重影响梁体的结构安全以及架梁时的稳定和施工安全,施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9.1 产生的原因梁体产生侧弯和上拱度超标与以下因素有关:与梁体砼张拉时强度、弹性模量有关。张拉时砼强度越大,弹性模量越大,梁体弯曲变形的可能性越小,反之,梁体变形的可能性越大。与梁的张拉力、张拉顺序、张拉方法有关:张拉力越大梁体产生的拱度值就越大。与梁的长度、梁的断面几何尺寸有关。9.2 预防侧弯及控制上拱度的防范措施当设计梁长、几何尺寸一定时,防止侧弯和控制上拱度,必须合理安排张拉顺序,使用正确的张拉方法,控制张拉力大小,保证砼张拉时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确保预应力筋的正确位置。 保证张拉时砼的强度、弹性模量,梁体张拉时间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压力试验确定。 严格按设计尺寸支立模板,模板安装完成后,质检工程师对模板几何尺寸和支撑进行严格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准许灌注混凝土。 保证孔道位置正确,孔道严格按设计坐标逐根放样固定,波纹管接头严密不露浆,孔道坐标以及完好情况经技术人员初检合格后,由质检工程师检查,做到工序层层把关,将不合格消灭于萌芽。 按设计要求的张拉力和顺序两端同时张拉,实行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制,钢绞线的实测伸长量和理论计算值相差不超出6%范围内。 严格控制张拉过程,张拉完成后,实测梁体的上拱度,观测梁体是否有侧弯发生,七天后再测一次梁体的上拱度。 梁底模制作时,严格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设置预拱度,并以二次抛物线进行分配。4、 路面工程1.天然砂砾底基层 (1)在底基层正式开工之前,首先对路床顶进行验收,其各项技术指标均需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熟悉并审核图纸、熟悉底基层填料等,重点复核路床顶设计高程与实测高程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2)向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操作、安全、环保交底,满足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5-96的相关规定,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 (3)试验段的选定,长度不宜小于200m,确定施工机械设备的类型、组合方式、碾压速度计遍数、工序安排、松铺厚度等,做好试验段的施工技术总结,报总监办审核批准。 (4)对料场取样试验,进行含水量、级配、液塑限、相对密度、承载比、易溶盐和表面振动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5)路床验收合格并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开始施工,在底基层施工前,作业队技术人员对准备施工作业面进行检查,清除表面的杂物,对表面适当洒水湿润,对于存放时间较长的底基层,在施工前必须进行洒水复压。 (6)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施工:料场闷料、施工放样、运输和摊铺集料、整平、碾压、横缝的处理。 (7)底基层在施工过程中应检测含水量、级配、塑性指数、承载比(CBR60%),要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 (8)底基层在施工结束后检测其压实度、弯沉值、平整度、纵断高程、宽度、厚度和横坡,要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及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水泥稳定砂砾基层 (1)经验收合格的底基层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开始施工,在基层施工前,作业队技术人员对准备施工的作业面进行检查,清除表面杂物,对表面适当洒水湿润,如搁置时间较长,应洒水复压。 (2)测量人员提前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m设一个中桩,平曲线每10m设一个中桩,在两侧外边缘距基层设计宽度30-40cm处打木桩,并进行高程测量,由此来推算施工路段挂线高度,所测数据必须交底到现场测量技术员,结构范围内基层标高要根据桥面实测标高进行适当调整。 (3)铺筑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标高控制线采用2-3mm的钢线作为基线,张拉长度以100-200m为佳,且须在两端用紧线器同时拉紧,避免应钢线不紧而产生挠度,张拉力为1KN。 (4)钢钎选用具有较大刚度的16-18光圆钢筋进行加工,并配固定架。固定架采用丝扣为好,便于拆卸和调整标高;钢钎在直线段每间隔10m布设,曲线段每间隔5m布设,且应钉设在离铺设宽30-40cm处。 (5)宜选用骨架密实型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