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的由来与发展现状_第1页
绿色食品的由来与发展现状_第2页
绿色食品的由来与发展现状_第3页
绿色食品的由来与发展现状_第4页
绿色食品的由来与发展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食品的由来与发展情况介绍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副主任 黄尔培各位代表:我给大家简单介绍绿色食品的由来与发展情况。一、绿色食品的由来(一)绿色食品产生的国际背景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二十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地球上发生了三种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是发达国家率先采用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武装农业,显著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二是随着人口急剧增长、食物供需矛盾增大;三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类自身的生存构成了新的障碍,也影响子孙后代的延续和发展。这三种变化给世界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八大问题: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海洋污染、热带雨林减少、野生动植物减少(有的已经或频临灭绝)、土地沙漠化、毒物及有害废弃物扩散。给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由于急于发展经济、增加物质财富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所产生的危害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扩散性的特点,因此长期未被人们重视。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卡逊女士通过调查,以自己的家乡美国密执安州东辛兰市为消灭榆树甲虫,使用DDT农药,秋天树叶落地,蠕虫吃落叶,春天布谷鸟吃蠕虫,在一个星期内布谷鸟全部死掉,春天听不到鸟叫,而出版了一本书叫寂静的春天。书中写道:“全世界遭受治虫药物的污染,化学品已侵入万物赖以生存的水中,渗入土壤并且在植物上布成一层有害的薄膜,已对人类有严重的危害。除此以外,还有可怕的后遗症,可能近几年内无法查出,甚至于对遗传有影响,几个世代都无法觉察”。此书发表后,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引起强烈的反响,各国都开始留意本国的田地、河流、山川、近海,再加上五、六十年代世界上发生的伦敦烟雾、日本水俣病、痛痛病、粮油中毒、北爱尔兰海鸟死亡等一系列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敦促人们提出一种新的思想,即可持续发展思想,其基本要点:一是强调人类追求健康而享有生产成果和生活成果的权利,应当坚持与自然和谐的方式统一而不应凭借手中的技术和资金,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发展权利的实现。二是强调当代人不应以当今资源与环境大量消耗型的发展与消费,剥夺后代人发展的权利和机会。2、对现代农业的反思农业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活动,也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产业,它的最大特点是将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提供食物,维系人类的生存,一方面又承担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职能。按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农业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用工业技术装备、受实验科学指导、以商品生产为主的农业。它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使用现代化的工业提供的机械能源生产工具和产品,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二是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农业,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饲养产出率;三是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商品化的组织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农业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四大贡献:提供食物的产品贡献,为工业化积累资本,提供剩余劳动力的要素贡献,为工业品提供消费市场的市场贡献,为工业化和技术引进提供外汇资本的外汇贡献。但是,现代农业也带来一些问题: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不仅污染环境还在农产品上残留,并通过在土壤、水体中的残留,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富积,再通过物质循环进入农畜水产品中,最终损害人体健康。过分依赖机械和化肥投入,加上不合理地耕作,造成水地流失、土壤板结、盐渍化、沙漠化,恶化了土壤理化性状,降低了土地生产能力。过度加大商品投入物,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减少了农业收入。3、可持续农业的确立在各级领导和消费者对环境、资源、食物、安全、健康的日益关注下,对现代农业反思的结果直接产生了一系列替代农业,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农业、再生农业、低投入农业等,这些替代农业名称虽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生产过程中避免或尽量减少化学合成物质的使用,生产出无污染的安全食品,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在技术路线上,强调重视传统农业技术的应用,尽可能地依靠有机肥、轮作、种植豆科作物培肥地力,运用生态、生物、农业、物理等技术控制和防治病虫害。受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可持续农业的概念得以确立,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2000年转向可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198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制订了“可持续农业生产:对国际农业研究的要求”文件,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的“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丹波宣言、行动纲领”给可持续农业的定义是: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体制变化的方向,以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需要。这种持续发展能够保护土地、水、植物和动物资源,不造成环境退化,同时要在技术上适宜,经济上可行,能够被社会接受”。目标是:建立节约资源的生产系统,保护资源和环境;实施清洁生产,提高食物质量,增进人体健康;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这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潮流下,中国发展绿色食品的国际背景。(二)绿色食品产生的国内背景1、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多地少资源缺,吃饭喝水穿衣是头等大事,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农业,优先发展农业,而我国的资源特别是土地和水资源贫乏:世界人均耕地4亩,中国只有1.5亩;世界人均水资源10800立方米,中国只有2700立方米;世界人均农林牧面积33.5亩,中国只有6.6亩;世界人均森林15亩,中国只有1.8亩,我们要以占世界6.8%的耕地,生产占世界20%的粮食,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进一步增长,我国相对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耕地减少、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迫使我们保护环境和资源,发展可持续农业。2、农业发展战略转变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战略的有一次大的转变,提出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即由单一数量型发展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发展方向转变;实行“五个结合”:种养加结合、产供销结合、农工商结合、农科教结合、内外贸结合;采取二个方面措施: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加快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二是选准拳头产品,围绕支柱产业,建设龙头企业,开展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建立规模化农副产品商品生产基地,组织专业化农产品市场。3、对食物质量的要求经过80年代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对食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包括品种要优良、营养要丰富、风味和口感要好;二是对加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拒绝滥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人工合成色素的食品;三是对卫生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关注食品是否有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细菌超标等;四是对包装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考虑包装的外观,而且注意包装材料是否对食品产生污染;五是对品牌要求越来越高,购买食品时看品牌,找名牌,希望买得放心,吃得舒心。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压力、农业发展战略的转变和城乡人民生活的转型是绿色食品产生和发展的国内背景。二、绿色食品的发展(一)绿色食品顺利诞生1989年,在研究制定我国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规划及2000年设想时,农业部将开发无公害污染的食品,作为一项推动农村和农垦经济发展,满足人民需要,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战略举措。提出了建设重点企业、发展拳头产品。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都形象地冠之以“绿色”,在专家们作可行性认证时,包括当时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回良玉书记在内,一致认为这种特色农产品叫“绿色食品”。1990年,农业部部长何康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开始实施绿色食品工程。1991年国务院给农业部关于开发“绿色食品”有关问题的批复中指出:这是一项新的工作,我国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要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开创性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1992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开发发展中心,绿色食品顺利诞生了。(二)绿色食品事业健康成长1、国家领导的重视与关怀绿色食品的成长,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指示:“要努力开发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高效益绿色食品”。在上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总书记强调:“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朱镕基总理视察内蒙古时也指示:“要发挥绿色优势,发展特色产品”。田纪云副总理为绿色食品的题词是:“开发绿色食品,造福子孙后代”。吴邦国为绿色食品的题词是:“开发绿色食品,促进经济发展”。姜春云在视察江苏姜堰市沈高镇河横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后指出:“沈高的经验很有说服力,生态农业要大力提倡。利用农副产品进行加工,搞绿色食品,走农工贸一体化的路子是正确的,将来农业的希望就在这里,这是现代农业范例,在全国有普遍指导意义”。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对在江苏这个经济发达省利用环境优势、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致富极为重视,寄予了厚望,我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我省二位领导的讲话:回良玉书记1991年在全国绿色食品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他说:“绿色象征着生机和活力,象征希望和发展,也预示着人类对良好的生态环境的追求和向往。绿色食品事业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有美好的希望和广阔的前景。今后,一是要抓领导、抓宣传,要增强人们绿色食品的环境保护意识;二是要抓规划、建基地,努力做好基础工作;三要抓队伍、保质量;四要抓协调、促销售。绿色食品是大有希望的工程,要把这个希望工程变为现实,还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祝这个有希望的工程,在起步之后能扎扎实实地发展下去,在中国大地上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且逐步走向世界!”。姜永荣副省长2000年9月为时代呼唤绿色食品一书作序中写到:“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场绿色变革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绿色将成为未来世纪的主流,人类健康的希望。绿色食品的兴起,带动了有机食品乃至无公害食品的发展,其共同特点是以环保、安全、健康为目标的可持续食品,代表着未来食品的发展方向。从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理解,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无公害食品,既符合发展农业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也符合体现先进文明的饮食文化的发展方向,更符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绿色食品、在机食品、无公害食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以此来促进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水平向高层次发展。”2、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关心1992年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中明确:“对绿色食品等经国家有关部门正式确定的质量标志要严格管理,依法使用和保护”。1993年国发199340号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十分注意提高加工食品质量,选择优质的原料品种,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大力开发绿色食品”。1994年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国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强调: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1992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农业部联合颁发关于依法使用、保护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通知阐明了绿色食品标志是一种特定质量标志,它专为证明出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无公害、安全营养食品之用。现已作为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其商标专用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农业部准许,擅自印刷,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或经销假冒绿色食品的,皆属于侵犯商标专用权或假冒商标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机关依商标法予以查处。1993年国家税务局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有关税收问题暂时规定的通知中明确:对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生产经营确实困难的除国家统一规定不许减免税的产品和企业,可按税收管理体制的规定,向当地税务部门提出减免产品税、增值税的申请,由当地税务部门视其情况给予适当照顾。三、绿色食品的现状(一)全国绿色食品情况到2000年底,全国绿色食品的数量达到1760个,实物总产量1100多万吨,环境监测的面积达到200多万公顷,绿色食品年产值达到500亿元,年销售额300多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通过十年的发展,绿色食品使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为国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为农产品质量建设和标准化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绿色食品已成为安全优质农产品和食品代名词,已成为各级领导重视、广大消费者需求、各种新闻媒体与誉论工具关注、众多生产企业追求的宏伟事业。(二)江苏绿色食品现状1、江苏绿色食品在全国处于先进之列江苏绿色食品事业与全国绿色食品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起步于农垦,发展在农林,现已遍及全省。到今年十月底,全省共有137家企业的192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的标志,至今仍有效使用的(98年以后获得的)有84家企业的118个产品;正在申报的企业有46家,68个产品。到目前为止,全省进行过绿色食品环境监测与农业环境质量评价的覆盖面积为1200万亩,绿色食品企业的年产值达到60亿元。江苏绿色食品的发展在全国三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绿办中排前列。在2000年全国绿色食品工作会议上,江苏绿办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先进单位”。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领导的话说:江苏绿色食品的发展,展示了经济发达地区的领导和群众,注重环境保护与治理;反映出他们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和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改变了绿色食品“北强南弱”的局面(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排列一、二、三名,北京、天津、吉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市虽排在江苏后面,但领导重视,发展势头迅猛,企业积极性高,上市公司也有好几个,形成北方强劲的局面;而长江沿线和南方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市绿色食品发展较慢较缓,形成南方薄弱的局面)。2、江苏绿色食品工作力度有所加强江苏绿色食品工作,一直受到省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今年4月省绿办职能调整到省农林厅,与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厅党组极为重视,厅主要领导过问,张留芳厅长分管绿色食品工作,各部门关心和支持绿色食品工作。现在是加强了领导,增强了力量、发挥了优势、加快了速度。省绿办划归农林厅为江苏绿色食品的发展铺就了一条快车道,为加快绿色食品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1年4月以来到11月底,我们受理了52个企业、80个产品的申报,36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还有9个产品在12月可到北京领证,9个企业的11个产品材料报北京,全年预计可有45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溧阳正昌饲料科技开发公司的“福乐兴”猪用、鸡鸭用、水产用饲料预混料也已获得绿色食品推荐生产资料证书。今年,我们还完成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下达的对36个企业,43个产品的年度抽检任务,从上海得到的信息看,抽检合格率为100%,这是江苏绿色食品连续6年100%抽检合格。3、我省绿色食品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开拓力度不够消费者认知度不够。江苏虽有南京、苏锡常等一批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识不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更不如国外,对有机农业的文化和理论有普遍、充分的认识,绿色食品在市场上并不都能做到优质优价。有关部门、企业认识的高度不够。有些地方和企业领导对发展绿色食品仅仅从经济效益考虑,主要考虑的是短期内能不能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并未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食品与健康的高度认识,没有从战略意义和高度上去考虑开发绿色食品对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和农业、农村发展的意义。宣传力度不够。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要求一直是数量和基本营养,国家的宏观政策和消费者的注意力对食品安全性的关注远不如国外那么显著,因此,绿色食品基础知识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够,而且由于绿色食品的申报往往是企业行为,企业的宣传是散兵游勇,没有对“绿色食品”品牌进行集中宣传,尚未形成能够凝聚消费者注意力的“名牌”、“金牌”。管理服务网络不健全管理机构不全,关系不协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委托行使产品认证和监督管理等职能,但长期以来不在政府序列,缺乏行政管理和规划等职能,今年迁入农林厅,关系刚刚理顺。全省13个市只有9个成立了绿办,64个县(市)成立了绿办的不到一半,还有三分之一的市和半数以上的县(市)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和机构,绿色食品组织体系不健全,而且分布在农业、多管、农工部、计委、科委等不同部门,工作侧重点各不相同。科技、教育支撑力度不够。绿色食品的开发管理需要科技、生产领域的协作。在绿色食品生产领域,低化学投入是一个关键的要求,生物农药、生物肥、有机肥、优质复混肥、天然食品添加剂、天然饲料添加剂、环保型包装材料、绿色消毒液等生产资料的开发,以及各种防腐技术、包装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开发,都直接影响着绿色食品的质量,我省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开发至今还只有“正昌”一个企业三个饲料预混料,影响着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而我省在这方面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开发力度远远不能适应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需要。缺乏政策项目扶持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绿色食品申报主体是农产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除一些大的龙头企业外,企业的利润率一般都不高。申报绿色食品涉及到环境监测、食品质量监测和绿色食品标志服务和标志使用等费用,而效益要企业到市场上利用绿色食品的品牌去争取,一些小规模的和效益暂时不太明显的生产企业对获得标志后能不能立刻从市场上获得经济效益信心不足,而我省各级政府对开发绿色食品还缺乏明确的政策、资金扶持,急需对开发绿色食品实行一次性补贴,对税收、开发绿色通道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缺乏项目扶持。迄今为止,我省农业投入中用于绿色食品项目建设的极少,因此需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对绿色食品的发展起指导、示范作用,鼓励和扶持企业开发绿色食品,如将绿色食品开发列入省三项工程、省农业资源开、农业产业化发展、优质农产品发展等有关项目。绿色食品产业化优势还不够明显中小企业多,产品附加值低,尚未改变“弱质”形象。我省乃至全国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小规模,小打小敲比较普遍,初级产品、低级产品多,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资金有限,不具备在市场营造轰动效应的能力,终端产品不能在市场上形成较高的经济效益。产品结构不理想,地区发展不平衡。从绿色食品的企业和数量看,在有效使用的84个企业,118个产品中,盐城市26个企业30个产品,苏州11个企业17个产品,扬州11个企业12个产品,泰州6个企业12个产品,淮安8个企业9个产品,南通4个企业8个产品,镇江3个企业7个产品,常州3个企业6个产品,徐州2个企业6个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