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藤野先生》学历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6课《藤野先生》学历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6课《藤野先生》学历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6课《藤野先生》学历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6课《藤野先生》学历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七年级语文学案第页)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课《藤野先生》一、课前预习1.字音字形挟樱花绯红宛如掌故落第畸形不逊匿名诘责呜呼凄然教诲油光可鉴杳无消息抑扬顿挫正人君子深恶痛疾烂漫发髻驿站芦荟芋梗汤解剖订正瞥见2.文学常识、写作背景(1)作者: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1935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作品语言犀利精辟,如投枪,如匕首,他被誉为“民族魂”。代表作有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等。(2)作品:《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3)写作背景: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家中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日本福井县一位医生家里,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书。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因为没有进过大学,不合“资格”被要求离职,后到东京泉桥慈善医院工作,并学耳、鼻科,一年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自设诊所。1945年8月11日逝世,享年72岁。鲁迅赴日留学时期,恰值列强侵略中国之际。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被列强瓜分,许多有志青年抱着救国的目的留学海外。1902年2月鲁迅赴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上学期间发生的几件事促使鲁迅的思想发生转变,决定“弃医从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满洲的控制权,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战争,这就是“日俄战争”。日俄战争以日本的胜利告终。鲁迅与藤野先生于1926年分别,当时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的世界观发生巨大飞跃的前夕。这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他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所谓“休息”和“准备”,乃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写成的。后选入《朝花夕拾》。3.内容感知和梳理(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梳理本文的内容脉络。(2)浏览课文,画出打动你的段落,写出自己的感受,准备课堂交流。二、课堂学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选取的典型事例,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主要人物特征和把握“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准确把握先生的形象。(重点)【学习过程】(一)【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浏览课文,梳理内容,把握主要事件。学习活动一:浏览课文,梳理本文出现的人物、地点、时间和事件。首先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文章大都是一波三折的,更何况是大手笔的鲁迅,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中的一位恩师。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时间转换的语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其次,根据时间、地点、人物的变化,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注意:有字数限制时,可省略次要信息,保留“何人”“何事”“结果如何”三个要素。评价符合标准基本符合标准浏览课文快速阅读,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进行及时的标记,准确勾画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阅读速度较快,能够勾画阅读。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提取关键信息准确提取文中表示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勾画出文中在不同地点所遇到的不同人物。能够找到表示时间推、地点变化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梳理主要情节能够借助提取到的关键信息,梳理出故事情节脉络。故事情节梳理要点不够准确。(二)【评价任务2——针对目标2】学习活动二:品味细节,把握先生的形象。1.初识藤野先生,浏览6—10段,勾画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作者对他的印象是什么?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进行描写的?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2.浏览课文,勾画作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和感情的相关语句,进一步把握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3.默读11—23段,根据上一个活动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找出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个关键事件,有感情地朗读,从上述示例中任选一件,抓住描写藤野先生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词句,说说作者眼中这是一位怎样的藤野先生?事件1:添改讲义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朗读下面对话,试体会语气、心理。1.“你能抄下来么?”2.“拿来我看!事件2: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和原文比较,想想能不能这样改。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事件3:关心解剖实习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体会下列三句话的表达效果1.“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2.“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3.“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事件4: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重点词:听说看一看怎么回事评价符合标准基本符合标准找出人物特征的相关描写准确提取文中找出对藤野先生外貌、举止等进行形象描写的句子,准确标注并表达刻画藤野先生的初印象。阅读速度较快,能够勾画阅读找出对藤野先生外貌、举止等进行形象描写的句子。勾画作者情感准确提取文中表示情感语句,勾画作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和感情的相关语句,明确作者的情感态度。勾画作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和感情的相关语句。赏析人物特征能够借助提取到的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对相关人物特征进行准确客观的批注。能够借助提取到的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对相关人物特征进行批注。(四)【课堂归纳和小结】归纳课堂内容,总结学习方法,适量训练,有效提升。本文看似散乱,但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歌颂与怀念藤野先生这一中心来选择和组织材料。从全文可知,本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精神品质的事件组织材料的。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交代作者前往仙台求学的缘由;接着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这条线索是一条明线,同时这篇文章还有一条暗线,下节课详细学习。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圈点勾画,重点赏析关键语句,学会抓住特征与“以事写人”,学习抓住主要人物特征和把握“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准确把握先生的形象和高贵品质。2.朗读课文,根据具体事件,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品味文章语言,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学习“以事陈情”的写作方法,感受鲁迅先生感恩老师心怀祖国的内心世界。(难点)【学习过程】(一)【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学习活动一:品味细节,把握先生的形象。本文题为《藤野先生》,上节课也分析了与藤野先生相关的四个事件,可是文中选取的一些事例却未写藤野先生。1.请根据上节课概括的事件,思考它们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小结:写人物不要仅局限于一个时间点、一件事,围绕着这个人物可以写一段时间内的几件事。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饱满。2.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个事件没有直接去写藤野先生,是不是有跑题之嫌?(插入文章的时代背景)大背景:日本在甲午战争和庚子之役后,国富兵强,青年受的是军国主义教育,有一种民族狂热,在他们眼中,中国是弱国。小背景:在仙台医专中,有的人不能容忍一个中国人学习成绩在一百多名日本学生中居中,他们认为中国人笨,是低能儿,学西洋医学不可能及格;对藤野先生精心辅导中国学生表示不满。小结:我们在写人物时,可以直接写这个人,也可以用对比衬托来侧面表现这个人。在写作时,围绕人物,以时间为线,精心选择材料。评价符合标准基本符合标准找准事件阅读速度较快,浏览课文,准确找出相关事件,学习课文中没有写藤野先生的部分,从而理顺事件脉络。阅读速度较快,浏览课文,能够勾画阅读,勉强理顺事件脉络。找出关系准确找出不同事件与写人中心的关系,正确认识在写作时,围绕人物,以时间为线,精心选择材料。准确找出不同事件与写人中心的关系,但是对写作中不同事件的材料选择不能全面认识。(二)【评价任务2——针对目标2】学习活动二:精读课文,以事陈情,言说“伟大”,品一品作者情感。1.结合具体语句和背景材料,梳理并概括出“我”在日本求学期间思想情感的变化。把握本文的叙事暗线。背景介绍:清政府腐败无能,许多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有的寻找科学救过之路;有的寻找医学救国之路;有的寻找教育救国之路;有的寻找文艺救国之路。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走医学救国之路。2.细细研读勾画文字,思考、讨论:鲁迅先生为什么说“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结合补充材料,借助结构图,思考、讨论:“我”“爱师”与“爱国”统一。补充材料:1926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被迫离开北京,南下到厦门。《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前面的路该如何走深深地困扰着鲁迅,这一处境与他在日本求学时何等相似:在孜孜不倦求索道路上的苦闷与彷徨。补充材料:在某种程度上,鲁迅在“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时,要写这篇《藤野先生》,其实是要从自己青年时代老师的记忆中,发掘出“理想的人性”来和现实对抗,也和自己内心的“坏脾气”对抗。——钱理群《鲁迅如何写老师》小结:藤野先生的人性光辉不仅是对作者过往人生的点亮,更是作者面对未来的巨大精神支柱。评价符合标准基本符合标准品读细节中的伟大能够找到文中的关键细节描写,并能够自主品读,写出自己的品读体会。基本能找到文中的关键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心路历程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借助合作学习,完善修正自己的阅读体会,能够准确说出以事陈情,梳理并概括出“我”在日本求学期间思想情感的变化。有自己的阅读体会,但是观点不够明晰,基本能梳理并概括出“我”在日本求学期间思想情感的变化。理解“爱国”“爱师”之情能够深入品读文中的关键句段,结合背景资料,理解“我”“爱师”与“爱国”统一。基本能够理解“我”“爱师”与“爱国”统一。(四)【课堂归纳和小结】1.本文的主题:爱师爱国的统一。预设:本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段,高度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无私、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本文的写法:双线结构。本文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