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教案)_第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教案)_第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教案)_第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泾华学校课时教案备课教师 杜绒 学科 历史 任课班级 高三 班 授课时间2019年 11 月 22 日课题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2 (对外开放)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教学重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其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对外开放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教学过程学生自学环节认真研读教材 完成基础知识点三教师精讲环节基础知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 (1)经济特区: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 岛为经济特区。 (2)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3)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 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开发开放浦东:1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全面认识中国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政策(1)国家在设立经济特区时,首选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原因 近代以来,对外开放较早,历史上与海外有着密切联系,便于吸收外资。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较早,有着重要的工业基地。海陆交通便利。 广东、福建等地是著名的侨乡,靠近港、澳、台,便于联系。(2)分析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党中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同时借鉴世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经验,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在经济各环节、各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以获得最大效益。 从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通过对外开放,让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真正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3)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 “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面”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 “全方位”是指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多层次”是不仅设立经济特区,而且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并且不断向内地延伸。“宽领域”是指我国不仅开放经济领域,而且还逐步开放政治、思想文化领域。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思考:1、经济特区的“特”指的是什么?(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2、当今中国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区别当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来源:近代中国的被迫开放背景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逐步加强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基础平等互利不平等性质中国与世界各国正产的经济技术交流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掠夺影响有利于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合作探究环节如何理解:邓小平说:“窗子开开了,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进来了。”(对外开放的双重影响)积极作用对中国:引进先进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改变了人民的思想观念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对世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加快全球化进程消极作用 两极分化明显了 贪腐享受、违法犯罪多了空气浊了(社会环境) 人情淡了,名利、金钱意识浓了练习巩固环节(2019天津卷)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