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测试卷一、 选择题1. 下列人物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 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曹丕 A B C D 2. 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诸葛亮治蜀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A B C D 3. 奠定了曹军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 对三国鼎立时期最恰当的评价是() A包含着统一的趋势,实现了局部统一 B东汉统一局面结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C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 D分裂状态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5. “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三国时期哪国的情况() A蜀国 B魏国 C吴国 D东晋 6. 三国时期,夷洲指的是() A吴国 B台湾 C海南岛 D辽东半岛 7. 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景帝 D汉献帝 8. 下列措施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兴修水利,保护农桑 C发展造船业,促进海上贸易 D发展丝织业,蜀锦行销三国 9. “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0. 三国鼎立初期,占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曹丕 11. 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曹操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天意(刮东风)使曹操失败 12. 官渡之战发生于() A184年 B200年 C208年 D220年 13. 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A袁绍和曹操 B曹操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刘备和孙权 14. 在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曹操势力日益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B“唯才是举”,招揽人才 C实行屯田,发展经济 D依靠长江天险,占据地利优势 15. 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二、 问答题16. 在下图中相应位置填入三国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君主以及都城。 17. 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几个问题。 (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为了加强记忆,用图示给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你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 (2)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潮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其后的三国是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倒退吗?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3)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18. 列表比较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不同点。 名称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19. 简答: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20. 仔细观察图片,完成问题: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三国鼎立形势图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1)“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2)唐朝诗人杜甫诗中写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你知道这首诗是赞颂哪一位历史人物的吗? 第 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B3、C4、 A5、A6、B7 D8、A9、D10、 B11、 D12、B13、A 14、D15、C二、问答题16、 (上)魏220年曹丕洛阳;(左下)蜀221年刘备成都;(右下)吴222年孙权建业。17、 (1)曹操袁绍刘备孙权曹操A魏B蜀C吴 (2)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众多军阀各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魏、蜀、吴统治者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从这些史实看,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因此,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不同意。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应该生活在东汉末年。因为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我认为他不是汉朝的奸臣。因为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发展了北方经济。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及诗人。18、 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19、三国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