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正县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哈尔滨铁路环境保护有限公司2019年4月目 录1 总论11.1 编制依据11.1.1 法律法规11.1.2 相关政策条例11.1.3 环评技术规范11.2 评价目的11.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21.3.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类别21.3.2 地下水污染途径21.4 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21.4.1 工作等级21.4.2 评价范围41.5 评价内容及重点61.6 评价标准及保护目标71.6.1 环境质量标准71.6.2 环境保护目标71.7 评价时段72 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82.1 地形地貌82.2 水文地质条件83 地下水环境现状与评价113.1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113.2 现状评价213.3 现状评价结论274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84.1 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284.2 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84.2.1 地下水环境影响模拟284.2.2 地下水流场模拟324.2.3 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384.2.4 对方正县地下水水源的影响分析444.3 地下水预测结果评价475 地下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485.1 防渗原则485.2 源头控制措施485.3 污染防治分区495.4 污染监控体系495.5 应急响应措施535.6结论53方正县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1 总论1.1 编制依据1.1.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8年1月1日起施行);(5)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1.1.2 相关政策条例(1)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条例(2015年4月17日修正);(2)黑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修正)(1997.10.20);(3)黑龙江省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1.10.1);(4)黑龙江省地面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和水环境质量补充标准(DB23/485-1998)。1.1.3 环评技术规范(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18);(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338-2007);(6)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9)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2 评价目的(1)结合资料调研和实地调查,掌握拟建项目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查明环境现状;(2)根据工程建设、运行特点,对拟建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和识别,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评价其影响程度和范围及其可能导致的地下水环境变化趋势;(3)针对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或减缓措施,使工程建设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程度,达到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4)从地下水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工程建设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1.3.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类别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将建设项目分为四类。根据附录A,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III类。1.3.2 地下水污染途径当项目化粪池发生非正常工况时,将会渗入地下水中污染地下水。本项目主要渗漏来源为非正常状态下,污水经包气带,进入浅层地下水。表1-3-1 建设项目地下水影响识别矩阵水环境指标及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建设行为地下水水质与水温地下水水位常规指标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冷污染区域水位下降水资源衰竭泉流量衰竭地面沉降塌陷土壤次生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次生沼泽化咸水入侵海水倒灌I类建设项目建设期营运期服务期满后1.4 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1.4.1 工作等级本工程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的III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见表1-4-1至表1-4-3。表1-4-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环评类别行业类别报告书报告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报告书报告表32、生物质发电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或气化发电;生活垃圾、污泥焚烧发电沼气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III类 IV类表1-4-2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敏感程度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较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不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区域注:a“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敏感区表1-4-3 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项目类别环境敏感程度类项目类项目类项目敏感一一二较敏感一二三不敏感二三三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周边存在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井群,距本项目最近的地下水水井为#4井,距本项目320m。根据黑龙江省方正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哈尔滨市12个县(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的批复(黑政函2011167号),方正县方正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共5设置眼井,均为承压型水源地,不设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范围:分别以5眼取水井为圆心,67米为半径的圆形区域,面积0.0705平方公里。根据技术报告,该水源地不设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计算公式法确定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对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已划定保护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以二级保护区边界为起点,中小型水源地外扩2000天,大型水源地外扩3000天的质点迁移距离范围作为敏感区。计算公式:L=KIT/ne 式中:L下游迁移距离,m;变化系数,1,一般取2;K渗透系数,m/d;I水力坡度,无量纲;T质点迁移天数,中小型外扩2000天,大型水源地外扩3000天的质点迁移距离范围作为敏感区;ne有效孔隙度,无量纲。水文地质参数取值采用黑龙江省方正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哈尔滨市12个县(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的批复(黑政函2011167号)中相关参数,具体见表1-4-4。表1-4-4 水文地质参数安全系数含水层渗透系数(m/d)水力坡度有效孔隙度1.523.10.00580.30经计算,敏感范围为1854m,因此本项目敏感程度为敏感。表1-4-5 本项目地下水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表序号项目类别备注1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敏感/2本项目类别III类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或气化发电;生活垃圾、污泥焚烧发电本项目类别为“III类”,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敏感”,对照表1-4-5确定本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二级。1.4.2 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采用公式计算法确定。根据现场地质勘探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地潜水含水层介质主要为粗砂,渗透系数为30m/d,各项参数的选取结果见表1-4-6。表1-4-6 水文地质参数安全系数含水层渗透系数(m/d)水力坡度有效孔隙度2300.0020.21LKIT/ne式中:L下游迁移距离,m;变化系数,1,一般取2;K渗透系数,m/d;I水力坡度,无量纲;T质点迁移天数,5000d;ne有效孔隙度,无量纲。根据全国地质资料馆全国1:20万水文调查资料分布图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潜水含水层介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评价范围内为不分区。经计算,L2857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当存在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时,应扩大至地下水水环境保护目标,因此本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为上游扩大至永安屯,下游扩大至小方正泡,西侧为丹阳山屯,东侧为先锋村,评价区面积为15.12km。图1-4-1 评价范围示意图1.5 评价内容及重点根据本工程项目的性质、建设特点及其地下水环境影响特性,并结合项目及周边地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要求,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包括:(1)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该部分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水文地质基础调查、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水质和污染调查等。主要查明工程区地质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地下水水质背景值。(2)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及渗漏进入地下水系统的量,选择相适应的预测模型,合理确定预测因子、预测时段及水文地质参数,预测废污水渗漏进入地下水后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分析项目实施对当地地下水环境的影响。(3)地下水污染控制对策及措施根据工程特点,在分析工程产污环节和预测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控制对策和措施,最大程度缓减项目实施对当地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为项目生产运行期非正常情况下污水渗漏对当地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1.6 评价标准及保护目标1.6.1 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类标准。钠离子浓度满足地下水水质标准(DZ/T0290-2015)中限值要求。1.6.2 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6-1。表1-6-1 本项目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序号保护目标距离(m)方位环境质量要求1方正县集中式地下水水源井320W地下水水质标准(GB/T14848-2017)III类1.7 评价时段根据工程特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为生产运行期。2 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方正县属于丘陵低山区地形。海拔一般在300700米之间。总体看南高北低;沿江一带西高东低山区为东南高西低。西部和东部为半山区和山区、海拔在110米至340米之间。北部、中部为蚂蚁河河谷至于140米之间、东南部是张广才岭、及其向北延伸的支脉,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张广才岭主峰1309米,为全县至高点,北部松南乡靠松花江一带、海拔仅100米、最高最低地势高差1209米。(1)西部低山丘陵区这一区域为张广才岭余脉大青山、高度一般在海拔135至400米之间,最高峰544.8米,包括天门、会发二个乡镇。总面积约为648平方公里。沟岔较多、地形复杂,总地势为西高东低。(2)中部冲积平原区这一区域包括永建、宝兴、会发、天门、德善、方正镇、伊汉通、松南8个乡镇的大部分地区。总面积591平方公里,高程一般在海拔100米至135米之间。这一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河流密布、水资源丰富,较大河流有蚂蚁河、珠河、石头河、桶子河、黄泥河、吉利河等。(3)东部中低山丘陵区这一区域是指张广才岭以北直抵松花江边的山区,包括大罗密、德善二个乡镇和方正林业局、亚布力林业局的一部分,总面积1732平方公里,高度在海拔135米至1200米间。这一区域山高林密,县内最高峰在这一区南缘。2.2 水文地质条件方正县地下水的形成、运移及富集主要受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因素的控制。区内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三种类型。东、南部中低山丘陵区,由于较为活跃的构造运动和强烈的风化作用,使本区华力西期、燕山期、印支期、张广才岭期花岗岩与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等坚硬岩石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发育,形成了本区的基岩裂隙水。丘陵区外围高平原下部,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白垩系砂岩、砂砾岩及泥岩风化带构成孔隙裂隙及风化裂隙水,上覆有粉质粘土微孔隙裂隙水,水量较小。在依舒地堑及会发镇方正镇大罗密镇红星林场一带分布有新近系碎屑岩裂隙孔隙水;松花江、蚂蜒河、大罗密河、小罗密河、石头河等河流两侧的河谷平原分布有稳定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详见表2-2-1。表2-2-1 方正县地下水类型及水文地质特征一览表项目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含水层埋藏条件主要分布于蚂蜒河、松花江等河流河谷两侧漫滩区,含水层由第四系全新统砂、砂砾石及中更新统灰白色细砂、含砾中粗砂、砂砾石组成,分选好,厚度20m左右主要分布于蚂蜒河、松花江一级阶地及高平原下部,含水层由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砂、砂砾石及中更新统灰白色含砾中粗砂组成,厚度2-20m主要分布于依舒地堑中,含水岩组为一套灰白色至灰绿色含砾中粗砂岩与泥岩互层,泥质胶结广泛分布于方正县的低山区,主要由花岗岩、火山岩、变质岩等组成分布于区内张性、张扭性断裂带上水位埋深(m)1-57-257-15/2-20富水性1000-3000m3/d500-1000m3/d500-1000m3/d泉流量1-100 m3/d100-1000m3/dpH值6.3-8.35.5-8.25-5.7水位变幅(m)0.5-1矿化度0.2g/L0.3g/L0.2g/L0.5g/L0.5g/L水化学类型HCO3-Ca HCO3-Ca-NaHCO3-CaHCO3-Ca-NaHCO3-CaHCO3-Ca或HCO3-Ca-Mg补、径、排条件补给: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侧向补给排泄:人工开采、河流补给: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侧向补给排泄:人工开采、河流补给:基岩裂隙水排泄:人工开采、河流、泉水补给:大气降水排泄:泉水、侧向补给松散岩类孔隙裂隙水,少量人工开采补给:大气降水排泄:泉水、侧向补给松散岩类孔隙裂隙水,少量人工开采743 地下水环境现状与评价3.1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1、监测数据的来源本次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取自方正县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检测报告(黑龙江开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19年4月)。2、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K+、Na+、Ca2+、Mg2+、CO32-、HCO3-、Cl-、SO42-、pH、色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六价铬、氟化物、氰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铁、锰、铜、锌、砷、汞、铅、镉。水样的采集及保存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检测方法及依据见表3-1-1。表3-1-1 检测项目与分析方法序号检测项目检测依据1色度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 GB/T 5750.4-2006(1.1 铂钴标准比色法)2pH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5.1玻璃电极法)3总硬度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7.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4溶解性总固体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8.1称量法)5硫酸盐水质 无机阴离子(F-、Cl-、NO2-、Br-、NO3-、PO43-、SO32-、SO42 -)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 84-20166氯化物水质 无机阴离子(F-、Cl-、NO2-、Br-、NO3-、PO43-、SO32-、SO42 -)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 84-20167铁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11-19898锰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11-19899铜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7475-198710锌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7475-198711挥发性酚类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9.1 4-氨基安替吡啉三氯甲烷萃取分光光度法)12高锰酸盐指数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GB 11892-198913氨氮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14Na+水质 钾和钠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04-198915K+水质 钾和钠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04-198916总大肠菌群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微生物指标GB/T 5750.12-2006(2.1多管发酵法)17细菌总数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微生物指标GB/T 5750.12-2006(1.1平皿计数法)18亚硝酸盐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 (10.1重氮耦合分光光度法)19硝酸盐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 (5.3离子色谱法)20氰化物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4.1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21氟化物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3.2离子色谱法)22汞水质 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HJ 694-201423砷水质 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HJ 694-201424镉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7475-198725铬(六价)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GB/T 5750.6-2006(10.1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26铅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7475-198727Ca2+、Mg2+水质 钙和镁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05-198928CO32-、HCO3-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2)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P12129Cl-、SO42-水质 无机阴离子(F-、Cl-、NO2-、Br-、NO3-、PO43-、SO32-、SO42 -)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 84-20163、监测点布设根据本项目地层特征,以及地下水含水层特点和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共布设地下水水位监测点14个,水质监测点7个(承1、承4)(潜1、潜2、潜3、潜4、潜8),监测点基本情况见表3-1-2。监测点的具体位置详见图3-1-1和图3-1-2。图3-1-1 潜水监测点的具体位置图3-1-1 承压水监测点的具体位置表3-1-2 地下水监测点基本情况井号纬度经度地面高程地下水埋深水位承1 454927.52北1285134.96东127.8133.2694.55 承2 454938.50北1285052.60东126.6431.5295.12 承3 45503.25北1285036.48东122.2626.7095.56 承4 454945.69北1284823.59东116.7119.0897.63 潜1 454923.94北1285140.98东127.8914.77113.12 潜2 454936.72北1285033.24东122.2110.93111.28 潜3 454959.36北1285127.17东126.7614.55112.21 潜4 45500.47北128500.03东124.3514.12110.23 潜5 45496.40北1284936.97东118.638.17110.46 潜6 454947.71北1284821.30东116.768.24108.52 潜7 455036.56北1285116.33东118.146.60111.54 潜8 455031.91北128492.24东115.977.20108.77 潜9 455128.05北128494.89东112.514.20108.31 潜10 455012.56北1284730.54东111.684.30107.38 潜11 455022.36北1284823.86东112.724.5108.22 4、监测结果统计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1-3。表3-1-3 地下水检测数据统计表(一) 单位:mg/L采样日期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单位潜水1#井经度128.868057纬度45.825305潜水2#井经度128.848761纬度45.831035潜水3#井经度128.864227纬度45.835146潜水4#井经度128.840057纬度45.835496潜水8#井经度128.824033纬度45.844257承压水1#井经度128.866387纬度45.826301承压水4#井经度128.813311纬度45.8314412019年3月29日色度1121211度pH7.057.487.247.557.367.087.02无量纲总硬度304.3292308.3300.3286.2241.1247.4mg/L溶解性总固体413420441430408315327mg/L硫酸盐89.884.984.386.984.244.446.9mg/L氯化物33.334.435.834.837.823.323.9mg/L铁5.434.105.562.114.11.951.29mg/L锰6.055.014.284.015.323.283.85mg/L铜0.05L0.05L0.05L0.05L0.05L0.05L0.05Lmg/L锌0.05L0.05L0.05L0.05L0.05L0.05L0.05Lmg/L挥发性酚类0.0003L0.0003L0.0003L0.0003L0.0003L0.0003L0.0003Lmg/L高锰酸盐指数2.22.12.41.81.91.31.4mg/L氨氮0.3790.4270.3920.3650.4120.1090.117mg/LNa+5.254.274.264.314.853.863.85mg/LK+3.453.203.042.432.852.032.10mg/L总大肠菌群20L20L20L20L20L20L20LMPN/L细菌总数53582458432933CFU/mL亚硝酸盐(以N计)0.001L0.001L0.001L0.001L0.001L0.001L0.001Lmg/L硝酸盐(以N计)16.617.413.617.314.67.246.27mg/L氰化物0.001L0.001L0.001L0.001L0.001L0.001L0.001Lmg/L氟化物0.4150.4240.2760.4120.3560.2310.270mg/L汞0.00004L0.00004L0.00004L0.00004L0.00004L0.00004L0.00004Lmg/L砷0.0003L0.0003L0.0003L0.0003L0.0003L0.0003L0.0003Lmg/L镉0.001L0.001L0.001L0.001L0.001L0.001L0.001Lmg/L铬(六价)0.004L0.004L0.004L0.004L0.004L0.004L0.004Lmg/L铅0.01L0.01L0.01L0.01L0.01L0.01L0.01Lmg/LCa2+39.436.648.441.039.2039.242.2mg/LMg2+43.344.340.144.340.629.229.3mg/LCO32-0000000mg/LHCO3-180.4187.6210.5199.0190.5169.0172.4mg/LCl-33.334.435.834.837.823.323.9mg/LSO42-89.884.984.386.984.244.446.9mg/L3.2 现状评价1、评价范围及评价参数评价范围同监测范围,评价因子同监测参数。2、评价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类标准。3、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对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模式如下Pi=Ci/Csi式中:Pi-第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无量纲;Ci-第i个水质因子的监测浓度值,mg/L;Csi-第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浓度值,mg/L。pH的标准指数为:式中:PpHpH的标准指数,无量纲;pHpH监测值;pHsdpH值标准规定的下限值;pHsu- pH值标准规定的上限值。当单项标准指数1时,表示该水质参数所表征的污染物已满足不了标准要求,水体已受到污染;反之,则满足标准要求。4、监测结果分析(1)水化学特征评价范围内地下水中八大离子的检测结果统计计算见表3-2-1。表3-2-1 八大离子的检测结果统计表监测点浓度K+Na+Ca2+Mg2+总计CO32-HCO3-Cl-SO42-总计水化学类型潜1mg/L3.455.2539.443.30180.433.389.8HCO3-、SO42-Ca、Mgmeq/L0.09 0.23 1.97 3.61 5.90 0.00 2.96 0.94 1.87 5.77 meq%1.50 3.87 33.39 61.16 99.92 0.00 51.25 16.26 32.42 99.93 潜2mg/L3.24.2736.644.30187.634.484.9HCO3-、SO42-Ca、Mgmeq/L0.08 0.19 1.83 3.69 5.79 0.00 3.08 0.97 1.77 5.81 meq%1.42 3.21 31.61 63.76 99.99 0.00 52.93 16.68 30.44 100.05 潜3mg/L3.044.2648.440.10210.535.884.3HCO3-、SO42-Ca、Mgmeq/L0.08 0.19 2.42 3.34 6.02 0.00 3.45 1.01 1.76 6.22 meq%1.29 3.08 40.20 55.51 100.08 0.00 55.48 16.21 28.24 99.93 潜4mg/L2.434.134144.3019934.886.9HCO3-、SO42-Ca、Mgmeq/L0.06 0.18 2.05 3.69 5.98 0.00 3.26 0.98 1.81 6.05 meq%1.04 3.00 34.28 61.73 100.06 0.00 53.92 16.20 29.92 100.05 潜8mg/L2.854.8539.240.60190.537.884.2HCO3-、SO42-Ca、Mgmeq/L0.07 0.21 1.96 3.38 5.63 0.00 3.12 1.06 1.75 5.94 meq%1.30 3.75 34.81 60.09 99.95 0.00 52.57 17.93 29.53 100.03 承1mg/L2.033.8639.229.2016923.944.4HCO3-Ca、Mgmeq/L0.05 0.17 1.96 2.43 4.61 0.00 2.77 0.67 0.93 4.37 meq%1.13 3.64 42.52 52.78 100.07 0.00 63.40 15.41 21.17 99.97 承4mg/L2.13.8542.229.30172.423.946.9HCO3-Ca、Mgmeq/L0.05 0.17 2.11 2.44 4.77 0.00 2.83 0.67 0.98 4.48 meq%1.13 3.51 44.23 51.19 100.06 0.00 63.09 15.03 21.81 99.92 按舒卡列夫分类,评价范围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2-Ca、Mg;HCO3-Ca、Mg型水。(2)污染指数评价结果项目地下水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见表3-2-2。表3-2-2 地下水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采样日期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潜水1#井经度128.868057纬度45.825305潜水2#井经度128.848761纬度45.831035潜水3#井经度128.864227纬度45.835146潜水4#井经度128.840057纬度45.835496潜水8#井经度128.824033纬度45.844257承压水1#井经度128.866387纬度45.826301承压水4#井经度128.813311纬度45.8314412019年3月29日色度/pH0.030.320.160.370.240.050.01总硬度0.680.650.690.670.640.540.55溶解性总固体0.410.420.440.430.410.320.33硫酸盐0.360.340.340.350.340.180.19氯化物0.130.140.140.140.150.090.10铁18.1013.6718.537.0313.676.504.30锰60.5050.1042.8040.1053.2032.8038.50铜/锌/挥发性酚类/高锰酸盐指数0.730.700.800.600.630.430.47氨氮0.760.850.780.730.820.220.23Na+0.030.020.020.020.020.020.02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0.530.580.240.580.430.290.33亚硝酸盐(以N计)/硝酸盐(以N计)0.830.870.680.870.730.360.31氰化物/氟化物0.420.420.280.410.360.230.27汞/砷/镉/铬(六价)/铅/3.3 现状评价结论评价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除了铁、锰超标外,其余水质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III类标准,钠离子浓度满足地下水水质标准(DZ/T0290-2015)中限值要求。铁、锰超标的原因是由于特殊的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原生环境造成的。4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1 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队伍进入现场,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污染;施工机械运作、清洗、漏油等排放的含油和悬浮物废水等。施工生产废水主要为混凝土养护水和骨料冲洗水等,不含有毒理学指标,但含砂量较高,直接排放,将增加排水中的SS,故须经简易沉淀处理后依托现有排水管网排放。施工废水排放量较小,不含有毒理学指标,属临时性排水,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是食堂和厕所产生的污水。本次施工人员食宿依托现有工程的生活设施或排污设施,不单独建立临时洗漱间及厕所,所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现有工程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因此,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对地下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4.2 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2.1 地下水环境影响模拟1、模拟区范围依据前述区域及拟建场地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模型范围与场地调查区范围相一致,本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为上游扩大至永安屯,下游扩大至小方正泡,西侧为丹阳山屯,东侧为先锋村,评价区面积为15.12km。本项目评价区域地下水流向为东南流向西北,因此东南侧为流入边界,西北侧为流出边界,见图4-2-1。比例尺:1:25000图4-2-1 模拟区范围示意图2、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边界条件概化根据已有钻孔勘探数据,调查区内由上到下地层分别为填筑土、粉质粘土、级配不良粗砂、粉质粘土层。模拟底层以第二层粉质粘土为隔水底板,概化为隔水边界。潜水含水层自由水面为系统的上边界,通过该边界,潜水与系统外界发生垂向水量交换,如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蒸发排泄等。本项目评价区域地下水流向为东南流向西北,因此东南侧为流入边界,西北侧为流出边界,西南和东北边界为零流量边界。3、含水介质与水力特征概化由于本项目污染物的排放对地下水流场没有明显的影响,评价区内含水层的基本参数(渗透系数、有效孔隙度)不会发生变化。根据现有厂区地勘资料可知,评价区域内含水层岩性和厚度在区内变化不明显,故将含水层概化为均质各向同性含水层。本次模拟含水层仅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垂向上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潜水蒸发排泄,这些水量交换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故可以将模型定义为非稳定流。综上所述,模拟区地下水系统的概念模型可概化成均质各向同性、空间二维结构、非稳定地下水流系统。4、数学模型研究区内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在天然状态下的水力梯度均不大(一般均小于1),渗流特征基本符合达西定律,且各含水层岩性和厚度在区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故可将计算的含水层概化非均质、各向同性、准三维的地下水流场,在目前和水位预报期内地下水流均为非稳定流。据上述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学模型可用如下微分方程定解问题描述:孔隙潜水流运动的数学模型:孔隙承压水流运动的数学模型:式中:K1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m/d);K弱透水层渗透系数(m/d);K2承压含水层渗透系数(m/d);KZ河床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m/d);潜水含水层给水度;*承压含水层弹性释水系数;H潜水水位(m);h承压水水头(m);B1潜水含水层底板标高(m);B2弱透水层底板标高(m);B3承压含水层底板标高(m);dZ河床沉积物的厚度(m);M弱透水层厚度(m),M= B1-B2;Qr补给强度(m/d);Qe蒸发排泄强度(m/d);Qi开采强度(m/d);H0、h0初始水位(m);H1、h1一类边界点的水位(m);HZ河流的水位(m);q二类边界单宽流量(m2/d);x、y坐标(m);D计算区范围;1、2一、二类边界。应用有限差分法将上述数学模型离散为有限差分方程组,利用GMS9.2(Groundwater ModeL System)软件包中ModfLow模块中的BCFpackage,即BLock-Centered FLow进行求解,规定垂向上潜水含水层与承压含水层为各自独立的单元,通过越流系数在二者之间进行水量交换。5、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含水层参数含水层的有效影响厚度(M):含水层厚度采用平均值3.0m。水流速度(u):根据达西定律u=渗透系数地下水水力坡度/有效孔隙度。潜含水层渗透系数按区内渗透系数的平均值确定(K=30m/d),水力坡度I=2,水流速度为0.28m/d。有效孔隙度(n):含水层的有效孔隙度0.21。弥散系数:纵横弥散系数根据含水层岩性及渗透系数、水力坡度等因素,参照相同地区的经验值确定。各项参数的选取结果见表4-2-1。表4-2-1 各项计算参数选取结果一览表参数含水层渗透系数(m/d)水力坡度有效孔隙度粗砂300.0020.21包气带参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预测要求,“当建设项目场地天然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小于110-6cm/s时,须考虑包气带阻滞作用,预测特征因子在包气带中迁移”,本项目包气带垂直渗透系数平均值大于110-6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十堰市张湾区2025届数学四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唱指挥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热工检测仪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重点名校2025年初三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运城市闻喜县2025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4-2025学年初三生物试题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学区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第二次质量测试(5月)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临床中药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日语中级听力》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TEE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 贵州省气象部门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武汉农业集团限公司(校招)招聘【12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Unit 5 Here and now Section A Grammar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冷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5年金华市轨道交通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版心肺复苏培训课件
-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地质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 《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信用评价实施指南》编制说明
- 中通服网盈科技有限公司连云港分公司(中国电信)招聘笔试冲刺题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