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下初三语文模拟测试题.doc_第1页
2017学年下初三语文模拟测试题.doc_第2页
2017学年下初三语文模拟测试题.doc_第3页
2017学年下初三语文模拟测试题.doc_第4页
2017学年下初三语文模拟测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学年下初三语文一模模拟考题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共35分)一、(6小题,20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荫蔽喑哑 绰号绰绰有余 B. 巉言孱弱 有例可援断壁残垣C.脊梁瘠薄 憔悴鞠躬尽瘁 D. 攫取诘难 默契锲而不舍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奄奄一息 期期艾艾 芒剌在背 阴霾B.无可置疑 踉踉跄跄 如座针毡 峥嵘C.中流砥柱 袅袅烟云 折中是非 阴庇D.星临万户 顶礼膜拜 引颈受戮 倒坍3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我是歌手总决赛的当晚,7位唱将粉墨登场,决战音乐之巅。他们纷纷施展浑身解数,或是传神演绎,或是创意改编,只为广大观众献上一场龙吟凤哕般的音乐盛宴。最后,韩磊凭借实力夺得“歌王”称号,真可谓是实至名归。A粉墨登场 B浑身解数 C龙吟凤哕 D实至名归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在这个被称为“现代私塾”的四合院中,人们除了品茶、弹古琴,还可以学习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B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州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C去年我国有86个城市参加了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今年则约有120个左右的城市参加。D六方会谈在危机和转机的反复中曲折前进,其根本原因是朝美两国在战略上存在巨大差异并相互较量的结果。5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3分) 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可以让我们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 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 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这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 A B C D6. 语言运用:(5分)下列四幅对联中,最适合张贴在学校的门前一联是( ) (2分)A白衣红心称妙手,高术精艺治难疾 B架集古今书万卷,柜藏中外帖千函C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 D夏鼎商彝历史远,残碑遗墨价值高以“肯德基的汉堡”为开头,重组下列句子,可适当删、增、改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3分)没有麦当劳,肯德基的汉堡就不会这么好吃;没有可口可乐,百事也不会这么壮大;没有狮子,羚羊永远也跑不快。肯德基的汉堡 二、(2小题,15分)7.古诗文默写(10分)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初中语文课本中合适的古诗词名句。望月有感中以工整的对仗,形象的比喻,描写兄弟分离的凄苦情态的诗句是: , 。古代文人常用诗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怀。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用“ , ”表达了自己哪怕赔上前途、性命,也要为国家着想的雄心壮志;杨炯在从军行中,用“ , ”抒发了愿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用“ , ”抒发誓死报国忠心;夏完淳在别云间一诗中,则用“ , ”的诗句,表达了自己慷慨赴死的决心和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又何间焉 以牒为械 鱼之乐全矣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5分)三古诗文阅读:(4小题,15分)(甲)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皆以美于徐公 战于长勺 B下视其辙 令初下,群臣进谏 C王之蔽甚矣 公与之乘 D何以战 可以一战10翻译下列句子:(4分)彼竭我盈,故克之。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记叙长勺之战,曹刿人物庄公尽力做好了分内的事,取信于民,这是齐国战胜鲁国的必要条件。B.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尽,包括对战争双方对峙交锋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C.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数月之后,前来进谏的人数让朝廷门庭若市。D. 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采用委婉劝谏的方式,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乐于纳谏。12.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苍苍”和“道阻且右”的“右”是什么意思?(2分)诗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你如何理解诗所抒发的感情?(3分)四(9小题,40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18分)清明节的人文精神 邢莉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二十四节气有关。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中说到:“清明之日,桐始华。”这里记载的节气不等于节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清明节气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过去,春天已经降临,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学术界认为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由春秋时纪念介子推起,推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后来,由于清明和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渐渐地,清明就与寒食节合二为一了。现在寒食节在某些地区已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清明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清明节的习俗又与现在消失了的节日上巳节有关。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有两个活动内容:一是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到野外踏青嬉戏;二是招魂续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随着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节演变成了春游,上巳节消失了,这个文化因子却在清明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总之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凝聚力。清明节的另一项民俗活动是插柳, 清明节又叫“插柳节”。插柳有多种形式:有的插在家里的门楣上,有的戴在头上。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于辟邪除灾,民间认为这样做是图个吉利。另外柳枝插在门楣上,还意味着家庭兴旺。而把柳插在头上,为的是求生保健,青春永驻。中国人喜柳爱柳,柳树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征。经过历史的演变,现代清明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扫墓和植树。这是传统继承中的变异。但是无论如何变异,都存在着古老的文化因子。农历节日及其习俗是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果,民众习惯用它们来表现自己心中的价值,走过有意义的人生历程,这种价值与文化形态的契合是很难改变的。清明节是中国民众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保护和弘扬清明节文化,可以提升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有删改)链接一:祭祖:清明节,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节日。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联想到逝者,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节上坟时,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踏青:清明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体育活动的习俗。远足踏青中常见的活动有荡秋千、拔河、扑蝶、蹴鞠等。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看来,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放风筝可以放走秽气。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清明风俗,摘自网络,有删改)链接二:扫墓祭祖主要是追寻先人,寄托哀思,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欢快踏青。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是通过什么力量连结在一起的呢?古时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祭祖之余,便兴致勃勃地郊游宴饮。宋元时期,清明游春宴饮之风更盛。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归”为“生”的延长或补充。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节选自叶瑞昕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有删改)链接三:清明临近,合肥市文明办提出将在全市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此消息一出,有市民认为不该把本属于逝者的清明节称作“我们的节日”;有网友则调侃该标语“穿越阴阳两界 ”。哀与乐看似难以融合,但清明节作为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符号,实现了两者的并存,这正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和特点。因此,对于清明节这样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的节日,我们需要做的是分清清明节的各个内涵。如果这一节日能促使人们以实际行动去热爱生命,就会打消很多人对“我们的节日”的质疑,也能让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节选自周龙清明节可以成为“我们的节日”,有删改)链接四:为清明节申遗,是为古老的传统节日穿上现代的新衣,在当代社会中为传统节日中凝聚的人类情感争取新的释放空间和表现形式,发扬传统文化,建设当代文化,功载千秋! (节选自袁园由清明想到申遗,有删改)链接五:13.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 A. “清明之日,桐始华”,古籍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了清明的节日特点。 B. 为清明节申遗,目的是使古代文化复原,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C. 清明节能促使人们以实际行动热爱生命,已经很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D. 清明祭祖并郊游宴饮,始于唐代;宋元时,清明游春饮宴之风更盛。14. 下列关于清明节起源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 A.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节气,后来因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渐渐合二为一,形成为节日。B. 清明节的起源不仅与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有关,而且与已消失的古代上巳节也有关。C. 清明节直接起源于冬季将过去,春天已降临,气温渐升高,适合于春耕春种的时节。D. 古人在“插柳节”那天在门楣上和头上插柳祈福,这一习俗也是清明节的起源之一。15. 下列对清明节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A. 清明节拜祭祖先,为先人铲除坟头杂草,整修阴宅,体现了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B. 人们在清明节郊游踏青,亲朋好友欢聚游玩,密切了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凝聚力。C. 人们清明节放风筝时,剪断风筝牵线,任其远飞,是为了寄托对先人的哀思与尊重。D中国人喜欢在清明节把柳枝插在门楣上或头上,是因为对旺盛生命力的向往和祈求。16. 请结合材料说说济南邮政局以“链接五”的图案作为清明节纪念邮戳的理由。(4分)17.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链接三”中画线句子的理解。(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22分)黄玫瑰的心(林清玄)(1)因为感情的挫折,我已经过了很长时间沮丧、疲倦、行尸走肉般的日子。昨夜从矿坑灾变中采访回来,因痛惜生命的脆弱与无助,躺在床上不能入睡。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入,我决定为挽回这份感情做最后的努力。我想,第一件该做的事情是到我常去的花店买一束玫瑰花,要鹅黄色的,因为我的朋友最喜欢黄色的玫瑰。 (2)刮好胡子,勉强拍拍自己的胸膛说:“振作起来。”想到昨天在矿坑灾变前那些沉默哀伤但坚强的面孔,我出门了。 (3)往市场的花店走去,想到在一起五年的朋友,竟为了一点小事要离开我,而我又为这样的人去买玫瑰花,既心痛又心碎,生气又悲哀得想流泪。 (4)到了花店,一桶桶美艳的、生气昂扬的花正迎着朝阳开放。(5)找了半天,才找到放黄玫瑰的桶子,只剩下九朵,每一朵都垂头丧气。“真丧,人在倒霉的时候,想买的花都垂头丧气的。”我在心里咒骂。 (6)“老板,”我粗声地问,“还有没有黄玫瑰?” (7)老先生从屋里走出来,和气地说:“没有了,只剩下你看见的那几朵啦。” (8)“每朵的头都垂下来了,我怎么买?” (9)“喔,这个容易,你去市场里逛逛,半个小时后回来,我包给你一束新鲜的、有精神的黄玫瑰。”老板陪着笑,很有信心地说。 (10)“好吧。”我心里虽然不信,但想到说不定他要向别的花店调,也就转进市场逛去了。心情沮丧时看见的市场简直是尸横遍野,那些被分解的动物尸体,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悲苦的世界;小贩刀俎的声音,使我的心更烦乱。 (11)好不容易在市场里熬了半个小时,再转回花店时,老板已把一束元气淋漓的黄玫瑰用紫色的丝带包好了,放在玻璃柜上。 (12)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说:“这就是刚刚那一些黄玫瑰吗?”它们垂头丧气的样子还映在我的眼前。 (13)“是呀,就是刚刚那黄玫瑰。”老板还是笑眯眯地说。 (14)“你是怎做到的,刚刚明明已经谢了。”我听到自己发出惊奇的声音。 (15) 花店老板说:“这非常简单,刚刚这些玫瑰不是凋谢,只是缺水,我把它整株泡在水里,才20分钟,它们全又挺起胸膛了。” (16)“缺水?你不是把它插在水桶里吗?怎么可能缺水呢?”(17)“少年仔,玫瑰花整株都需要水呀,泡在水桶里是它的根茎,就好像人吃饭一样。玫瑰花的花朵也需要水,但是剪下来后就很少人注意它的头也需要水了,整株泡在水里,很快就恢复精神了。” (18)我听了非常感动,愣在那里:呀,原来花朵需要水的拯救,人要活得抬头挺胸,也应当把干枯的头脑泡在冷静的智慧水里,这样才能摆脱困境。(19)当我告辞的时候,老板拍拍我的肩膀说:“少年仔,要振作呀!”这句话差点使我流着泪走回家,原来他早就看清我是一朵即将枯萎的黄玫瑰。(20)回到家,我放了一缸水,把自己整个人泡在水里,体会着一朵黄玫瑰的心,起来后感觉通身舒泰,决定不把那束玫瑰送给弃我而去的朋友。(21)那一束黄玫瑰每天都会泡一下水,一星期以后才凋落花瓣,但却是抬头挺胸凋谢的。 (22)这是在几十年前,我写在笔记上的一个真实的事。从那一次以后,我知道了一些买回来的花朵垂头丧气的秘密。最近找到这一段笔记,感触和当时一样深,更确实地体会到:人只要用细腻的心去体会万象万法,到处都有启发的智慧。 (23)一朵花里,就能看到宇宙的庄严,看到美,以及不屈服的意志。 (24)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25)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他的结论是:“因为白天人的心太浮了,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白天的心也很静,就会发现夜来香、桂花、七里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26)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结论是:“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会开了。我们看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志气,中年或晚年是很难有志气的。” (27)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愈是昂贵的花愈容易凋谢,那是为了要向买花的人说明:“要珍惜青春呀,因为青春是最名贵的花,最容易凋谢。” (28)有一位花贩告诉我(29)让我们来体会这有情世界的一切展现吧,当我们有大觉的心,体贴一朵黄玫瑰,以心印心,心心相印,我们就会知道,原来在最近、最平凡的一切里,就有最深、最奇绝的睿智呀! (有改动)18文中哪些内容可以表现我是“一朵即将枯萎的黄玫瑰”?请分点简要概括。(5分)19买黄玫瑰前后,我的心情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4分)20请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1)请赏析下面语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3分)“真丧,人在倒霉的时候,想买的花都垂头丧气的。”我在心里咒骂。(2)联系全文,理解下面句子。(3分)“人要活得抬头挺胸,也应当把干枯的头脑泡在冷静的智慧水里,这样才能摆脱困境。”21.有人说:“从(22)段中可看到,文章是采用回忆式倒叙的手法来写自己的感情经历的,因为它是几十年前我写在笔记上的一个真实的事。”你认同这观点吗,为什么?(3分)22. 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联系全文主要内容说说你的理由。(4分)第三部分 写作(共60分)五、(1小题,60分)2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读完林清玄黄玫瑰的心,老板笑意里的理解让人温暖与感动,让人想起生活中的各种理解。请以“暖心的理解”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0字以上。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等。2017学年下初三语文测试题答案题号123459答案BDAABD题号11131415答案DDAC3A (粉墨登场:妆化好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B浑身解数:所有的本领。C龙吟凤哕:形容声音如龙啼、凤鸣一般,美妙动听。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4.A(B.语序,高校培养的学生深受;C.“约”、“左右”删其一;D.“原因”和“结果”重复了)6.C 2分 参看示例:“肯德基的汉堡之所以这么好吃,是因为有麦当劳;百事之所以这么壮大,是因为有可口可乐;羚羊之所以跑得快,是因为有狮子。”或“肯德基的汉堡不会这么好吃,如果没有麦当劳的话;百事也不会这么壮大,如果没有可口可乐的话;羚羊永远也跑不快,如果没有狮子的话。” 【3分。考查句式变换。原排比句是假设关系,句式变换后要变为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也许学生会有更好的创意,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就行,但不能改变原意。】7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8.参与 木片 完全、确定是 用箕畚装 通“德”感激10. (4分)(1)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关键词:竭、盈、故、克 )(2)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关键词:谤讥、市朝、闻 )12.苍苍:茂盛的样子(1分) 右:弯曲(1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1分)表达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2分)13. D(A.是“节气”,不是“节日”;C.是“如果”,并非“已经”做到; B.旨在建设当代文化,并非“使古代文化复原”)(3分)14A(C.清明节不是直接起源于时节;B.原文是“清明节的习俗”与“上巳节有关”,不是起源;D.插柳是清明节的民俗活动之一,不是起源之一)(3分)15. C(放风筝是为了送走疾病、秽气,带来好运。)(3分)16因为图案中的蝴蝶风筝、柳枝、儿童荡秋千都是清明节很有代表性的事物和活动;而菊花则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这些都体现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所以以它作为清明节纪念邮戳。(4分,意对即可)17. 传统的清明节既有追念先人的哀思,又有踏青、祈福的快乐。中华民族视亲人之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归”为“生”的延长或补充,人们在清明节追思故人、祈求美好生活,这正体现了我们民族乐天知命的性格和特点。(5分,意近即可)18(共5点,1点1分)1.遭受感情的挫折,感觉沮丧、疲倦、过着行尸走肉般的日子。2.采访矿坑灾变,因痛惜生命的脆弱与无助,不能入睡。3.去买玫瑰花时,想到和朋友之间的事,心痛心碎生气悲哀得想流泪。4.看到垂头丧气的黄玫瑰时,内心烦躁,对老板粗声粗气。5.看到市场分解动物尸体的景象和听到小贩刀俎的声音,心情更烦乱。19买黄玫瑰前,我的心情沮丧,感觉烦乱、悲哀(1分),买黄玫瑰后,我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1分)。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因为我在买黄玫瑰时,老板把即将凋谢的黄玫瑰整株泡在水里,结果黄玫瑰变得美艳动人(1分),由此,我悟出了要用智慧来摆脱困境的道理(1分),所以心情变得轻松愉快。(4分(指出买黄玫瑰前的心情“沮丧、悲哀、烦乱“其中一个可给1分,买黄玫瑰后的心情“轻松、愉快”其中一个可给1分,变化原因2分,答出一点得1分)20(1)这里运用心理描写(1分),通过描写我在心里咒骂垂头丧气的玫瑰花(1分),形象地写出了我烦乱、生气的心情(1分)(3分,指出描写方法1分,描写方法如何运用1分,表现的人物心情1分)(2) 人要活得积极向上,乐观自信(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