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构造(上课).ppt_第1页
地球的圈层构造(上课).ppt_第2页
地球的圈层构造(上课).ppt_第3页
地球的圈层构造(上课).ppt_第4页
地球的圈层构造(上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解读: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和自然环境的组成。,水 圈,大 气 圈,生 物 圈,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地核,地幔,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不连续面,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地震时总是纵波先到达地表。这样,发生较大的地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1)地震波,较 快,较 慢,固体、液体、气体,固 体,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想一想: 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为什么?,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地震波 纵波(P):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三态。 地震波 横波(S):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1)地震波,2. 当地震波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介质时,其传播速度会不会发生变化?,3. 我们把上述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的地方称作什么?,不连续面,地幔,地核,地壳,(2)地球内部不连续面,活动,想一想: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33千米处(大陆 部分 ),莫霍界面,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处,在这里,P波速忽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地幔,地核,地壳,33,2900,速度千米/秒),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莫霍界面,古登保界面,地壳,地幔,地核,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2、内部圈层的划分:,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 A ,B 。 (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 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 不连续面。 (3)在2900千米深处,A波和B波发生了什么变化? A ,B 。从而发现了D 不连续面。 (4)C面以上 为 , C面和D面之间 为 ,D面 以下为 。,地核,地幔,洋壳(6km),陆壳(33km),平均17km,2900km,33km,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平均厚度为17千米;物质状态为固态;主要有岩石组成。,(1)地壳,上层: 硅铝层(较轻)一般只分布在大陆部分,高山.高原区 厚度大,平原地区厚度小;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下层:硅镁层(较重)普遍存在(连续分布),大陆地壳:双层硅铝层、硅镁层,平均33 km,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地壳结构,大陆地壳:双层,大洋地壳:单层,上层: 硅铝层,下层:硅镁层,地幔,地壳,地壳的厚度规律地表大范围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全球平均17千米,地壳的结构:,A、分层:,上层叫 ,下层叫 ;两者相比,上层中 比重大些,密度较 ,下层中 比重大些,密度较 。,B、结构特征:,地核,地幔,1000km,33km,软流层,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地幔,地幔: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为2800千米; 物质状态为固态主要由岩石组成;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3)地 核,地 核,外核,内核,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厚度约3400千米。 分为:内核(物质状态为固态)和外核(物质状态为液态)。,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圈层部分。,3、岩石圈内部圈层的特殊圈层,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构成与人类关系最紧密的圈层。,岩石圈与地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软流层的物质状态是怎样的?,外核,内核,上地幔,下地幔,33,2900,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化学元素:氧、 硅、铝) 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 厚,平均厚17千米,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铁、镍),可能是地磁产生的主要原因。,地球内部圈层概况,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大陆地壳(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大洋地壳(硅镁层),组成:含铁、镁的硅酸盐类,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之一,平均17,软流层,6370,近液态 岩浆源地,地球磁场产生地,固态,固态,固态,液态,地壳,地幔,外地核(液),内地核(固),思考、探究:,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火山喷发的物质,温泉、热泉,遥感技术,其他,改进钻探技术,读“地球内部结构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 A ,D ,E ,F ,B1和B2 。 (2)C是 层,这里可能是 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3)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用字母表示)。,读“地壳与地幔 结构示图”回答下列问题: (l)A是层, B是层, C是层, D是 层。ED十C是 层, FE十DC是 层。 (2)地壳结构由图中字母 表示 的圈层组成,A+B+C合称 。 (3)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和。 (4)被认为岩浆发源地的圈层是 层, 在图中用字母 表示。 (5 )C层的主要物质成分是 , G层的物质成分以 为主。 (6)莫霍界面是字母 表示的 两层之间的界面, 古登堡 面是 字母表示 的两层之间的界面。,硅铝层,硅镁层,上地幔顶部,软流,上地幔,地幔,AB,岩石圈,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地壳厚度不均,软流层,D,铁、镁的硅酸盐类,铁镍,BC,FG,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1)低层大气的物质组成与作用,一、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干洁空气,氧,氮,二氧化碳,臭氧,含量23%、氧化作用,维持人类和生物的生命活动,含量76%、减弱氧化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效应”,吸收紫外线、影响气温,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含量变化大,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影响大气温度和质量,水 汽,固体杂质,大气圈,生物圈,水圈,二、地球的外部圈层,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的示意图,分析A、B、C分别代表什么圈层?,4、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关系,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水,圈,地震发生时,一名潜水员正在大堡礁潜水,那么,他会感到,练习题,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 B 先左右晃动,后上下颠簸 C 上下颠簸 D 左右晃动,2. 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幔的厚度最大 B 地震波在地壳的传播速度比在地幔大 C 软流层紧贴于地壳以下 D 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C,D,3. 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A 喜马拉雅山 B 黄土高原 C 大西洋 D 刚果盆地,C,4. 岩石圈是指( ),A 地壳 B 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C 地壳和上地幔 D 地壳和软流层,B,5. 岩浆主要发源于( ),A 地壳 B 地幔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