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德格尔的建筑哲学及其启示摘要:海德格尔关于建筑的哲学思考,有如他对技术的追问,其运思的方式同样源于其追问“是”的意义的方式。他把建造的本质理解为定居,把定居理解为人在大地上“是”的方式,归属于定居的建造以建筑物的方式聚集天、地、神、人四重整体,由此展开地点与空间、人与空间的关系。空间是建筑的主角,这是当代建筑理论界的共识。要开展建筑哲学的研究,把握建筑的本质,必须深入理解人与空间的关系。海德格尔的建筑哲学将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关键词:海德格尔;建筑哲学;启示Abstract: Heideggers manner of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bout architecture , as that he applied in the question concerning about technology , is originated from the manner h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eaning of being . The essence of building was understood as dwelling and dwelling as the manner in which we human are on the earth . The building that belongs to dwelling , signified by buildings ,gathers to itself in its own way earth and sky , divinities and mortals . From there the relation between location and space , between man and space ,are unfolded . It is broadly accepted by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circle that space is the main topic of architecture . In order to prompt the research works of philosophy of architecture , the 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space has to be thoroughly comprehend and Heidggers philosophy of archtecture shall offer our profound inspiration .Key words: Heidegger;the philosophy of archtecture; inspiration海德格尔关于建筑的哲学思考,是在1951年在达姆斯塔特举办的“人与空间”专题会议上的演讲中表达出来的,该演讲稿收入海德格尔文集演讲与论文集(1954年)。在中国,建筑学界比哲学界较早关注海德格尔的建筑哲学思想,1992年第47期建筑师杂志以“建•居•思”的译文标题(陈伯冲译)刊登了该演讲稿全文,引起了建筑学界较为广泛兴趣,由于专业的隔亥和海德格尔独特的思维、行文方式,多数人称该文费解难懂,但又绕有兴趣。在哲学界,1996年以“筑•居•思”的译文标题全文收入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选编),但没有引起哲学界的研讨。在中国当今大兴土木的建设时期,问题种种,确实需要从哲学的层次来思考和探讨建筑及其本质,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的价值。笔者从1992年起为建筑学硕士生开设了“建筑哲学”课程,十余年来的教研体验,深感海德格尔建筑哲学思想的深刻。“建•居•思”虽然是一篇短文,但是对于解读海德格尔建筑哲学的基本思想,对于建构我们自己的建筑哲学,都不无启示。一般认为,海德格尔的哲学研究,以关于人道主人的书信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哲学以存在与时间为代表,而其后期哲学则以关于人道主人的书信为纲领。人与“是”的关系是海德格尔思想贯穿前后期的主线,海德格尔的前期思想,主要是通过对人如何去“是”,即此在的生存状态分析,去探讨人“是”的意义的,人是被思考的主角;在其后期思想中,“是”变成了主角,人与“是”的主次关系发生了颠倒,人从属于“是”,人的各种活动都被海德格尔看成是“是”的天道的展现。无论是对语言、诗歌、艺术,还是对物、建筑、科学、技术等等,都是从“是”的天道的展现这一视域来展开思索的。虽然他的思想在前后期确实发生了转折,但一些最基本的观点,如“是”的基本意义是显现,人具有对“是”即天道的领悟能力等等,都始终保持不变,因此,转折仅意味着其前后期研究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唯独把它们看成是一体的东西,才能从整体上理解海德格尔哲学。本文企图在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视域中来解读和阐发他的建筑哲学思想。一、对目的-手段图式的批判:海德格尔首先从“建造”与“定居”的语用分析入手。在流行的用法中,“定居”是目的,“建造”是手段,两者是处于目的-手段关系中的两种分离的活动。这种从表象上看似正确的图式,实际上掩蔽了“定居”与“建造”的本质关系。那么两者的本质关系是什么呢?海德格尔如是说:“因为建造不只是获得定居的手段和途径,建造本身己经是定居。谁向我们道出此点的呢?究竟谁给我们一个尺度,让我们去测度定居和建造的本质呢?”1二、词源学的考证:海德格尔认为,如果我们尊敬语言的本性,语言可以向我们道说出事物的本质。那么,什么是语言的本质呢?在关于人道主人的书信一文中,海德格尔这样说:“语言在其本质深处并不是一个有机体的吐白,也不是一个生物的表述。因此语言绝不能从字形性质方面来适合其本质地加以思维,也许连从意义性质方面都不能适合其本质地加以思维。语言是存在本身的又澄明又隐蔽着的到来。”2“在其本质上,语言既不是人的表达也不是人的活动,语言在说着”3“人的所作所为俨然是语言的构成者和主人,而实际上,语言才是人的主人。”4 语言在“说”,“说”又是什么意思呢?“说”“也许就与让显现和让闪亮意义上的显示相同;但让显现和让闪亮乃以暗示方式进行。”5因此,通过词源学的考证,古老的语言会将被现代流行用语掩蔽着的事物的本质道说显现出来。海德格尔通过对古高地德语的考证指出:建造(buan)的意思就是定居(wohnen),定居意指持留、逗留。作为动词的建造也即定居的真正意义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已经失落了,把建造作为手段掩蔽了其作为定居的真正含义。三、建造即定居乃是人的存在方式:建造作为定居反过来进一步道说出定居的本质及范围,“建造,buan,bhu,beo,也就是我们德语中的是(bin)( 相当于英语中的to be,笔者加),如在下列说法中:我是(ich bin),你是(du bist),和命令式bis,sei。那么,何谓我是?含有是(bin) 的意思的古词bauen给出回答:我是、你是意味着我居住、你居住。我是和你是的方式,即我们人据以在大地上存在的方式,乃是Buan,即居住。所谓人存在,也就是作为终有一死者在大地上存在,也意味着:居住。”6古德语bauen同时还具有爱护和保养(如耕种田地,养植葡萄等) 的含义,因此,建造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以两种具体方式显现出来:作为爱护、保养的建造和作为营建、制造的建造。海德格尔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仅仅取建造的营建、制造之意来思考建筑,把建筑、建造作为手段来思考建筑的本质,而建造即定居乃是人的生存方式这一重要的思想却被掩蔽、遗忘。倾听语言寂静的、原初的呼唤,把被掩蔽、被遗忘的事物之“是”的本质重新唤醒,这是海德格尔运思的基本思路。无论是对诗歌、艺术、建筑,还是对技术等等,都是在这种思维策略下进行的。四、建造以物的方式聚集天、地、神、人四重整体:既然建造本身就是定居,那么我们不是因为建造才定居,而是因定居才建造。定居作为持留,在古萨克逊语(wuon)和哥特语(wunian)中,还有带来和平、保持在和平中等等之意,和平(Friede)又意指自由(Frye),而自由意味着防止损害和危险,即意味着保护,自由的真正意思就是保护,与建造具有的爱护、保养之意相近。“真正的保护是某种积极的事情,它发生在我们事先保留某物的本质的时候,在我们特别地把某物隐回到它的本质之中的时候。定居,即带来和平,意味着:始终处于自由之中,这种自由把一切保护在其本质之中。定居的基本特征就是这种保护。它贯通定居的整个范围。一当我们考虑到,人的存在基于定居,且是作为终有一死者逗留在大地上,但在大地上就意味着在天空下。 两者一道意指在神面前持留, 并且包含着一种进入人的并存的归属。从一种原始的统一性而来,天、地、神、人四方归于一体。”7人通过定居在这四重整体之中“是”着:拯救大地、接纳苍天、期待诸神、关怀人性。人以定居的方式保护着四重整体,让四者按其本性、本质去“是”,去显现,并聚集在定居之中。那么人如何实现这种保护呢?海德格尔进而认为建造或定居以在物中逗留的方式来实现这种保护。“在物那里的逗留乃是在四重整体中的四重逗留一向得以一体地实现的唯一方式。定居通过把四重整体的本质带入物中而保护着四重整体。”8我们进一步要问:什么是海德格尔的物呢?物之为物的追问是物在其“是”的过程中显突出来的,它既不同于科学认识的对象-客观事物,也不同于传统唯物主义哲学中物质、物自体或者传统唯心主义哲学中物是心灵、感觉的构造,它是在现象学“显现”的意义上来探讨物之为物的。“显突”就是“是”,“显突出来者”称之为物。在古希腊人看来,“是”就是logos,它的意思是“汇集”,古高地德语“物”这个词也意味着“聚集”,物之为物,正是聚集多方面的因素于一体而得以“显突”出来。海德格尔以壶为例,对壶这一物作了现象学的描述,由此揭明在物之为物的“是”之过程中,聚集涉及的四大基本因素:这就是天、地、神、人。它们四者之间相互映射,由此构成世界的四重整体结构。“天、地、神、人之纯一性的居有着的映射游戏,我们称之为世界。物是从世界之映射游戏的环化中生成、发生的。唯有作为终有一死者的人才定居着通达作为世界的世界。唯从世界中结合自身者,终成一物。”9建造即定居以建筑物的方式聚集天、地、神、人四为一体,反过来说,只有当建造以人“是”的方式去展开营建,并能聚集和庇护四重整体时,营建的结果才能成为本质意义上的建筑物,即建筑物之为建筑物。中国的黄帝宅经也表述过与此相近的思想:“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10五、地点与空间:海德格尔在以上四点中,从理论上澄清了建造的本质,但仅仅如此,还没有揭明建造究竟以何种方式来达到定居,或者我们要问:建筑物究竟以何种具体的方式来聚集天、地、神、人四为一体的呢?海德格尔以桥作为反思的样本,对桥这一建筑物所聚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现象学描述。“桥以这样的方式聚集四位一体以至于它允许为之有一场地(site),但是只有那些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地点(location)的东西,才能使一场地成为空间(space)。地点,在桥出现在那里之前并不存在。所以,不是桥预先达到一个地点然后矗立在那里;相反,是因为桥才使一个地点显现出来。11桥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聚集,即让四重整体具有场地,构成地点、道路,并由地点开放出空间。空间(Raum)一词按其古老的意义是:为定居和宿营而清理空出的地方。空间本质上乃是被设置的东西,被释放到其边界中的东西。边界不是事物的终止,而是事物赖以开始其本质的那个东西。作为地点而提供一个场地的那些物,称之为建筑物,它通过营建、制造而生产出来,正如建筑理论家格里戈蒂所说:“当在建筑地点放下第一块基石的时候,就改变了地点的意义,使之变成了建筑。”12在建筑物即作为地点的物的本质中包含着地点与空间、人与空间的关系。空间是从地点,而不是从空无中获得其存在的,建筑物所提供的空间包含着距离它远近不同各种场地,这些场地与它之间存在可测量的距离即间隔,但是当我们仅从这可测量的间隔来规定空间时,甚至进而把作为间隔的空间抽象为长、宽、高三维数学关系(欧几里德几何空间)并可由代数来加以计算时,本来从地点源起具体空间就转变成了数学抽象空间。如果从这种具有普适性的数学抽象空间出发来考虑建筑空间营造的本质,那么这个意义上的空间就丧失了地点、场地、本质意义上的建筑物,也即丧失了天、地、神、人的聚集,丧失了人的定居。因此,地点与空间的关系是不能颠倒的:不能从数学、物理等抽象空间中产生出地点,只能从地点产生出具体空间(它包含着抽象空间),即以地点设置空间的方式,建造才能达到定居。在海德格尔生活的时代,正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高涨的时期,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宣称:“设计与写作一样,应该建立在科学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中。这个法则就好象物理学和生物学一样。”13“工程师造出了建筑,因为他们采用了数学计算,那是从自然法则中推导出来的。”14 正如现代物理学把自然数学化为动力学方程从而使自然丧失其丰富性、神秘性一样,海德格尔对现代建筑的这种做法表现出深深的忧虑。 六、人与空间:“说到人和空间,这听来就好像人站在一边,而空间站在另一边似的。但实际上,空间决不是人的对立面。空间既不是一个外在的对象,也不是一种内在的体验。并不是有人,此外还有空间。”15“如果把空间降格为客观存在的话,人类甚至不可能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也就是这个世界就会变成不适合定居的地方”16那么什么是空间的本质特性呢?语言告诉我们:空间之空间化意味着开垦、拓荒,为人的定居带来自由和敞开之境,它乃是地点的开放,它以容纳和安置两种方式设置空间,容纳和安置四重整体,而空间本身在其本质整体中并不运动,它在寂静中宁息。我们在此对寂静的空间已不能作更多的思索了。“当我说一个人并且以这个词来思考那个以人的方式存在-也即定居-的东西时,我用人这个名称已经命名了那种在寓于物的四重整体中的逗留。即便当我们与那些并不在可把捉的近处存在的物发生关系时,我们也在物本身那里逗留了。具体空间以及与具体空间相随而来的抽象空间,总是已经被设置于终有一死者的逗留之中了。终有一死者在定居之际根据他们在物和地点那里的逗留而经受着具体空间。而且,只是因为终有一死者依其本质经受着具体空间,他们才能穿行于具体空间之中。我们始终是这样穿行于空间的,即:我们通过不断地在远远近近的地点和物那里的逗留而已经承受着具体空间。”17“在物那里逗留”,即意味着与物(即地点)打交道,意味着人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说海德格尔在地点与空间的论述中强调了物(即地点) 与空间产生的关系,那么在此他企图从人与物打交道的方式来论述人与空间的关系。海德格尔在 存在与时间中认为,我们平常对空间的感知是从参与各种活动中得到的。首先而且大部分时间,我们的身体,尤其是在移动时,是感知空间的媒介。比如对道路的感知是从我们在路上行走得到的,对大山的感知是从爬山中得到的,对桥梁的感知是从过桥中得到的,即在人与物打交道的活动过程中通过应手状态与显现状态两个基本层次来展开人与空间的关系。人与空间的关系是在人与物打交道的现实行动中也即在定居中产生的,这种关系首先不是一种观念性的或内在体验性的,相反,观念的、内在体验的、甚至反思的关系都不能离开现实行动的关系,并以之为前提。“当我们像通常所说的那样反思自己时,我们从物而来返回到自己那里,而又没有放弃在物那里的逗留。唯当这种逗留已经规定着人的存在,我们所寓存的那些物才能不向我们招呼,才能与我们无所关涉。” 即空间在寂静宁息中自然到来。“人与地点的关联,以及通过地点而达到的人与空间关联,乃基于定居之中。人与空间的关系无非是从根本得到思考的定居。”18七、建造与技术:在通常的看法中,建造是营建、制造建筑物的生产活动,这种生产活动的结果就是完成了的建筑物。海德格尔认为这样看仅仅抓住了某些正确的东西,并没有触及这种生产的本质。那么这种生产的本质是什么呢?海德格尔再一次借助词源学的考证:在古希腊语中,“生产”一词叫做tikto,它与“技术”(techne)一词同义,对希腊人来说,“技术”意思既不是艺术,也不是手工艺,而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让某物作为此物或彼物进入在场者中显现出来。也就是说,“生产”或“技术”的意思是“让显现”。这层意思自古以来就遮蔽在建筑营造法之中,在现代技术中遮蔽得更深。因此,海德格尔认为:后世把techne译为技术,并仅从狭义的营造、制造方面去规定技术,那么“无论是根据建筑艺术,还是根据结构工程,还是根据两者的简单结合,我们都不能充分思考建造生产的本质。”19为什么呢?因为:(1)在传统建筑中,建造生产主要是从艺术创作来考虑的,这种审美式的显现在某种程度上遮蔽着建造的本质;(2)而在现代建筑中,建造生产则主要按照工业化、技术化,甚至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建筑从结构、功能到风格形式,从设计、施工到使用,都全面被现代技术渗透。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的本质是“座架”(Ge-Stell),它以挑战、促逼、订制、规程、校准的方式把自然与人都摆置在其中,转化为“持存物”。但是在这种“座架”的本质中却隐藏着危险:“作为命运,座架指引着那种具有订造方式的解蔽。这种订造占统治地位之处,它便驱除任何另一种解蔽的可能性。对人类的威胁不只来自可能有致命作用的技术机械和装置。真正的威胁已经在人的本质处触动了人类,座架之统治地位咄咄逼人,带着一种可能性,即:人类也许已经不得进入一种更为原始的解蔽而逗留,并从而去经验一种更原始的真理的呼声了。”20技术把其座架本质带给建造生产,导致建筑的座架化,同样也会把危险带给建造,如果是这样的话,建造便不能成就物,不能聚集四重整体,不能构成人的“是”,即人不能定居,沉入无家可归的状态。这是对建造的背叛。海德格尔进而认为:建造生产其本质是有所带出的生产:这种生产“带来四重整体,使之进入物中,并且带出作为一个地点的物,使之进入已经在场者之中-后者现在才通过这个地点而被设置了空间。”21海德格尔用两百多年前德国黑森林里的农舍象征他的定居理想,并不是主张我们要回到过去,回到前现代技术的时代,而是强调建造只有沿着人“是”之路,即定居之路去展开,而不是仅仅沿着技术之路去展现,危险才能得到拯救。八、建造与思想:思想同建造一样,以自己的方式归属于定居,即思想的本质也是人的“是”之方式。海德格尔认为,长期以来,建筑界与思想界各自为阵、各搞一套,互不往来、互不倾听、互不理会。这种分离的状态是不能真正实现定居的。既然两者本质上都同属于定居,都是定居不可或缺的具体方式,思想与建造的对话就是可能的。当我们从哲学上去思考了建造即定居的本质之后,需进一步来思考定居的现状:“在我们这个令人忧虑的时代里,定居的状态又如何?所到之处,人们都在凿凿有据地谈论住房困难。不仅谈谈而已,人们也在出力。人们试图通过筹措住房、促进房屋建设、规划整个建筑业,来排除这种困难。不管住房短缺多么艰难恶劣,多么棘手逼人,定居的真正困境都并不只在于住房匮乏。真正的居住困境也比世界战争和毁灭事件更古老,也比地球上的人口增长和劳工状况更古老。真正的定居困境乃在于:终有一死者总是重新去寻求定居的本质,他们必须首先学会定居。倘若人的无家可归状态就在于人还根本没有把真正的定居困境当作困境来思考,那又如何呢?可是,一旦人去思考无家可归状态,它就已经不再是什么不幸了。”22海德格尔该次演讲的听众主要是建筑师,他们大多数人都接受海德格尔的上述观点,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由于战争的破坏,欧洲房屋严重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德格尔的建筑哲学思想能够得到建筑师们的普遍赞同,可见其思想的深刻。“正确思之并且好好牢记,这种无家可归状态乃是把终有一死者唤入定居中的唯一呼声。”23如何回应这一呼唤呢?我们必须因定居而思考,因定居而建造。在解读和诠释了海德格尔深刻的建筑哲学思想之后,它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海德格尔从哲学的视野去思考建筑,特别是把现象学的方法带入建筑理论的研究,可以说开启了西方人文主义建筑学和建筑现象学,形成了后现代建筑理论的现象学模式。24许多建筑师、建筑理论家、许多哲学家都参与到建筑现象学的研究中来,国外甚至形成了建筑师与哲学家之间的联盟。如诺伯格-舒尔兹、霍尔、帕拉斯马斯、佩雷兹-戈麦兹、卡斯腾-哈里斯、安藤忠雄、费劳等等,他们沿着海德格尔建筑哲学的思想之路,借助现象学的方法,具体深入地研究了人与空间、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等各方面的关系,极大地推动了人对建筑空间丰富性的理解,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后现代主义建筑重要的理论基础。在中国大规模建设时期,建筑业、建筑界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而我们的建筑界与思想界仍处老死不相往来的分离状态,建筑现象学乃至于建筑哲学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的境地。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从哲学上来思考我们建设中的问题、定居的困境,建立我们自己的建筑哲学,已经刻不容缓。第二、建筑的主角是空间,它根源于人生存的空间性需求,它构造着人类的生存方式。但是我们往往仅从手段的立场出发,或者仅从建筑实体物理的、数学的、技术的、工程结构的、纯粹客体的角度,或者仅从形式的、装饰的、审美的主体角度,或者仅从实用的、功能的、工具的、经济的社会角度去理解和建造建筑空间,都不能将它们统摄在人的生存方式、人的定居的整体之中,这种做法在相当的程度上都源于我们对建筑定居本质的盲视。海德格尔从人的定居、人的生活行为出发,来思索建筑空间的产生和构造,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以人为本、人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浙江省台州市高考英语第二次质检试卷
- 英文租赁合同样本
- 杂粮加工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试卷
- 小学英语北京版一年级下册Lesson 5教学设计
- 2024年04月青海黄南州事业单位招聘23人(含医疗岗)笔试历年专业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 培训服务协议合同范本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我们在一起 16大家一起来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
- 原春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竞争格局中的渠道管理考核试卷
- 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品牌市场拓展策略分析考核试卷
- 《哮喘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HAPA模型验证分析及实证研究》
-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说课稿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国企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 低血糖的护理查房
- 桩基及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施工方案(三篇)
- (一模)宁波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 数学试卷(含答案)
- 司法考试2024年知识点背诵版-民法
- 生产设备操作指南
- 中职职教高考文言文课文及翻译
- 2024华为云云服务图标
- 2024年耐磨铸件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样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