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节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农业的起源和产业结构1、农耕经济的地域差别:北粟麦南水稻2、产业结构:以种植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五谷” ,“六畜”二、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技术的改良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石器、骨器2.商周:少量青铜3.春秋战国:精耕细作(铁犁牛耕)4.汉代的发展:汉代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耧车、二牛抬杠法)5.唐:曲辕犁标志传统步犁基本定型三、耕作技术: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四、水利及灌溉工具: 战国都江堰、汉漕渠、白渠、龙首渠。 曹魏翻车(人力)、唐筒车(解放人力)、宋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五、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节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丝织业:汉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明清:苏州、杭州、南京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结构复杂精密。在民间纺织业部门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冶金业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春秋以后:铁器时代的到来(两汉高炉炼铁、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意义:促进了铁器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3、陶瓷业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代:南青北白、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宋代:五大名窑、景德镇“瓷都”明清: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等)4、 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规模大、分工细;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第三节 古代中国商业1、商业的发展 商朝:商人 春秋战国:打破官府控制商业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商品市场、大商人 秦汉:重农抑商,商业受时间、空间限制 唐:政治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旅往来频繁 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明清:商帮和会馆的出现(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2、城市与“市”的发展(1)唐代长安:布局整齐,经营商业的“市”严格规定在东西两“市”, “市”与“坊”界限分明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县城以下,禁止设市(2)宋代东京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整齐划一的市坊制被打破,市坊界限不复存在;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夜市、早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3、古代商业的特点商业不断发展,商业运作模式日益成熟;推动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第四节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2).夏商西周(奴隶社会):井田制 实质:名义国有,实际贵族所有 内容:“公田”,实际贵族占有;“私田”,劳动者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崩溃、瓦解:由于铁农具使用,“公田大量抛荒”,“私田”大量开垦并私有(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 土地私有三种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私有土地 地主私有土地主要来源:土地兼并 北魏、隋唐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措施:均田制2、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评价:在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协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统治阶级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步。3、“海禁”政策: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4、“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5、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新航路的开辟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根因)、寻金热(社会)、商业危机(直因)、宗教动力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时间 航海家 国籍 开辟的新航线 所经大洋 扶持国家 方向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大西洋 葡萄牙 向东 1492年 哥伦布 意大利 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大西洋 西班牙 向西 1497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开辟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大西洋、印度洋 葡萄牙 向东 15191522年 麦哲伦等 葡萄牙 环球航行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西班牙 向西 3、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地圆学说、世界市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殖民地(灾难、生活变化)2、 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1、荷兰的殖民扩张活动“海上马车夫”(17世纪)竞争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开展海上贸易,在美洲、亚洲等地进行殖民掠夺荷兰造船业非常发达,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的“海上马车夫”影响:取代葡、西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2、英国的殖民扩张活动(1)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18C中期)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海军优势建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发动商业战争夺取贸易优势和殖民地进行以黑奴贸易为中心的“三角贸易”,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贩子(2)英国的殖民方向:北美和印度3、殖民主义的罪恶:掠夺财富,实行种族灭绝政策,采用奴隶制劳动,贩卖黑奴等4、殖民扩张和掠夺是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殖民扩张和掠夺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为西欧国家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三、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1)原因:市场需求(根因)、政治(前提)、技术、劳动力、资金(2)进程:首先开始于纺织业; 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 交通运输业(火车和汽船)(3)影响:工厂、由农业文明走进工业文明、城市化进程、两大对立阶级、三大社会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起)电气时代(1)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2)主要成就:电力的广泛使用,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影)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飞机)化工技术的发展电讯技术发展迅速,使人们联系更加方便和紧密(3)影响:重工业、垄断组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计算机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网络大大缩小全球空间距离;生命科学的发展逐步打开生命的奥秘;航天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开辟了更广阔的活动和生存空间等。(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四、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外国经济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经济近代化开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耕织分离、纺织分离、农产品商品化3、 洋务运动: 内容:军用(代表企业)、民用(代表企业)、海防、教育 影响:引进、培养、刺激、诱导、抵制、瓦解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兴起(19C60、70Y)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东南沿海地区代表企业: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特点: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行业、地域分布不均匀)。2、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原因:资本输出导致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实业救国的热潮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周学熙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戌、辛)。3、 黄金时代(19121919年,民国初年) 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热情, 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表现: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快(纺织业第一,面粉业第二)4、 较快发展(19271936): 原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官僚资本形成的压迫5、 沉重打击(19371945): 原因:日本侵华、国民政府战时体制、官僚资本压榨6、 陷入绝境(19451949): 原因: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官僚资本垄断、国民政府苛捐杂税7、 获得新生(19491956): 原因:民族独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公私合营)三、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推动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四、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内容: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2)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2)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 要同当前落后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总路线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大跃进错在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人民公社化错在生产关系的发展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4、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5年国民经济恢复。5、 “文革”对经济的严重破坏(1966-197319751976)6、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必要的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经济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内容(3)、意义2、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经济体制改革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前提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特点包产到户; 安徽、四川率先进行; 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3)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内容: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 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992年南巡讲话:论述姓资姓社标准; 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基本框架; 1997十五大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确立。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背景与原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2、物质生活的变化(衣食住的变化)衣: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中国出现服饰改良产生中西合璧的产物中山装和旗袍食:鸦片战争后,西餐在通商口岸流行,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住:北京四合院为中国传统住宅,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在租界地区出现,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一些买办、资本家和达官显贵纷纷仿造花园式洋房。3、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对礼仪的革新意义重大,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交际礼仪的变化用鞠躬、握手代替跪拜、作揖等礼节,用同志、先生等称呼代替大人、老爷等称呼,显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婚俗礼仪的变化倡导婚姻自由是新式婚俗的基本内容,但这一习俗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铁路:1881年,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2、近代邮政: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3、电讯:1877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台湾架设了中国近代第一条电报线4、近代交通和通讯起步的原因:工业革命成果的扩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和挽救民族危亡而做出努力,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5、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激化(贫富差距、虚假繁荣、信贷危机、股票投机)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出现疯狂的股票抛售风3、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生产下降4、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5、 影响:引发各国政治危机、加剧世界局势紧张。二、罗斯福新政1、历史背景: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击美国;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2、内容(结合课本):整顿金融、加强工业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社会福利、社会立法3、 意义:(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第二个“黄金时代”。(5)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4、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前提: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5、特点:指导思想方面:放弃自由放任思想,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内容方面:国家加强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 影响方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6、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计划危机。国家的干预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和其它的社会经济矛盾。3、 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表现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二战后美国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变化: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表现: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的运用(50Y、70Y) 社会再分配的调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50Y、80Y) 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90Y)2、当代资本主义各国(美、英、法、德、日)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政府干预经济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外:英、法、美、日对十月革命建立的苏俄政权进行武装干涉。内: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危机。(2)措施:农业、工业、商业、分配(3)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使苏维埃政权在严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集中全 国的人财物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 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1)实施的必要性: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苏俄急需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2)主要内容:农业、工业、商品流通、分配制度(3)目的:平息农民不满,解决危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4)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消除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二、“斯大林模式”:1、确立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2、表现: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 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3、评价:30、40年代:工业化、欧一世二、反法西斯胜利、战后恢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农民、轻工业和人民、地方和企业4、经验教训: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国民经济应按比例协调发展应注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内容: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等。(2)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但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脱离实际,盲目性大;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2、 勃列日涅夫改革(1) 内容:重点发展重工业。(2) 结局: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进入停滞时期。3、戈尔巴乔夫改革上台之初,首先改革经济体制,实施“加速战略”,结果失败1988年后,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八一九”事件: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的变化苏联解体标志: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和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确立:1944年,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2、内容:确立国际货币制度:具体指(双挂钩)a.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b. 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国际金融机构: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3、意义: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形成4、 作用: 积极: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同意的标准和基础;扩大了世界贸易;扩大了世界购买力;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 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一)欧盟(EU)1欧洲联合原因:欧洲各国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吸取战争的教训;二战后欧洲经济衰落,国际地位下降;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控制;马歇尔计划的推动。2过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建立西欧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开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1967年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这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3、欧洲统一进程的特征:由经济联合发展到政治联盟,从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4、欧盟的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联盟组织。5、影响:经济: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在资本主义世界里形成了西欧、日本和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1、成立: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3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2、特点: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贸易集团。(三)亚太经合组织(APEC)1成立和发展:1989年12国第一届部长会议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召开,宣告成立。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香港加入该组织。4、特点: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三、WTO和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1、目的: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2、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