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治疗眩晕体会.doc_第1页
补阳还五汤治疗眩晕体会.doc_第2页
补阳还五汤治疗眩晕体会.doc_第3页
补阳还五汤治疗眩晕体会.doc_第4页
补阳还五汤治疗眩晕体会.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补阳还五汤治疗眩晕体会 【摘要】目的探索中医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眩晕病的有效治疗。方法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患者110例,采取回顾和跟踪的方式对患者用药治疗后进行调查、分析及病情转归进行整理研究。结果从2006年10月至2007年11月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眩晕患者110例,有效率达93%,治愈率达93%,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通过临床上的观察,本治疗方法,治愈率高,并且安全无副作用。 【关键词】眩晕症补阳还五汤治验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用治中风后遗症效果极佳,至今临床可用。然而临床绝不局限于中风后遗症,用于治疗气虚眩晕,收效甚佳。 “补阳还五汤”是在阳气衰微,失其大半的基础上立法的,方中重用黄芪补正气,意在扶助已亏的元气,轻用当归、赤药、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取其养血活血,通经行滞,意在补气兼行血,如此气得以充,血得以行,气血并活,阳生阴长,所谓克敌者存乎将;祛邪者赖乎正是也。 该方之妙,以补气先而活血次,正得复而邪自去。治血者,首先治气,治气者,亦顾血。 所谓眩晕,即因气血衰少,脑失所养,至头目眩晕之证,头为精灵之舍,脑为元神之府,受诸阳之聚会,赖营气以充养,“若阳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气虚眩晕已生,有因脾气不健,营气衰少,清窍不荣者;有因久病后,阳气亏损,经气不布,元神失养者;总之,皆因气虚所致,所谓经日: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补阳还五汤”正是为阳衰气微之证而设,其力专补阳,擅长益气,且兼以活血,皆在还五, 用之得当,收效甚佳。 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症的中医病证。眩晕又称眩冒、眩运。眩即目眩,指视物昏华、模糊不清。晕,即头晕,是自身和周围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突然仆倒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性,58岁,无业。头晕6年,加重1日,伴头痛,恶心。近日出现频作,出现眩晕、呕吐、血压150/100mmHg,查血脂肪,心电图,脑血管照影及头颅CT均无异常发现。自服降压药尼莫地平,镇脑宁,正天丸等均无效。 现症见头晕目眩,时有头痛,遇劳加重,肢软无力,少气懒言,舌质胖淡,脉沉细。治法补气活血,用补阳还五汤:黄芪150克,当归5克,赤芍5克,桃仁3克,红花5克,川芎5克,生地5克,文火煎服,服5剂,眩晕减轻,头痛止。复进7剂,诸症俱平。 例2,患者,男性,63岁,干部。 眩晕病史十余年,每年春季复发,症见:多寐,头晕,心悸怔忡,四肢麻木,双足尤甚,舌淡苔腻,舌体胖大,脉沉,结代,查血压正常,血脂,心电图,脑电图及做头颅CT无异常发现。中医诊断:眩晕,气虚血瘀型。治宜补气活血,方用补阳还五汤:黄芪150克,当归5克,赤芍10克,桃仁3克,红花5克,川芎5克,地龙5克,服药1周,症状改善,但下肢麻木不减,故在原方加牛膝10克,引药下行滋补肝肾,继服10日,症状明显减轻,测血压正常120/80mmHg,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例三:患者女性,60岁,国家干部。头晕十余年,近期加重1个月,也是每年春季发病一次,伴有头痛,恶心,并出现短暂而轻微的视觉模糊。查血压140/95mmHg,化验血脂,血糖正常,心电图,脑电图,及头颅CT均无异常发现。 现症是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神疲懒言,气短声低,面白少华,或萎黄,或面有垢色,心悸失眠,纳减体倦,舌质淡,胖嫩,边有齿印,苔少或厚腻,脉细或虚大;食后有时出现腹胀,大便溏薄,有时兼畏寒肢冷,唇甲淡白,出现失血症,治宜补益气血,健运脾胃法,用补阳还五汤为主加减:黄芪150克、当归5克、赤芍5克、桃仁5克、红花5克、川芎5克、地龙5克、加一些补血,健脾阳药,首乌15克、肉桂10克、枸杞10克、山药20克,兼顾脾肾,服药10剂后,症状明显改善,2次又来复诊,继服6剂,测血压120/80mmHg,一年后随访几次,终未见复发,诸症俱平。 讨论: 明、清两代对眩晕的论述日臻完善。对眩晕病因、病机的分析,虽各有所侧重,合而观之则颇为详尽。张景岳则特别强调因虚致眩,认为:“无虚不能作眩;”“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关于眩晕的治疗,许多类书著作,集前经验之大成,条分缕析,颇为详尽。总之,继内经之后,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使眩晕一证的证治内容更加丰富,充实,逐渐趋于条理与系统化。现代人对前人的经验与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整理,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对本病的辩证论治,理法方药等都有进一步的发展。经日:“虚者补之”,补阳还五汤用治气虚眩晕,重用黄芪,其味甘性烈,居补气药之道,入肺、脾、肾、三经,善补一身诸气。故重用黄芪150克,为主要药:当归、川芎、赤芍、地龙、桃仁、红花为养血活血之品,各为3-5克,为佐使。一重一轻,一补一散,方能达到气旺血行的目的。否则,血药重而气药轻,补气少而活血多,主次不分,效果从来? 气虚眩晕一证,气虚是因,眩晕是果,因得以治,其果自消。但补阳还五汤并非所有眩晕皆能运用,尤其不能作为降压药妄投。临证时,必须有虚见症或年迈体衰,神疲乏力,气少懒言,四肢倦怠,舌淡苔少,脉沉而细等。 眩晕的产生,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风、痰、虚七情内伤,过劳,失眠等等原因均可引起眩晕,病况繁多,宜详为辩证施治。一般症急者多实,选用清火、化痰、平肝、潜阳、熄风、养血、益肾、养肝、键脾、化痰等法,并审查风、火、痰兼证之寡,适当佐以治标之品,根据症状缓解之后,又当从本为治,“用补阳还五汤”正是照顾了上述特点,标本兼治,近期及远期疗效都好。然而在临床治疗中,还必须细辩,方能提高疗效。 因此,临床上只有认识眩晕证的各种转化关系和兼夹证候,如气血方虚兼痰或兼辨瘀或肾精不足兼痰,兼瘀,除虚证与实证之间相互转化之外,就虚证或实证本身各型之间也可能出现相互转化和兼夹。如气血方虚,不能化生肾精,则可转化为肾精不足,或气血亏虚兼肾精不足,仅之肾精不足,不能化生气血,则可转化为气血亏虚或兼见气血亏虚。总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