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讲座1——还有100天.ppt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讲座1——还有100天.ppt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讲座1——还有100天.ppt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讲座1——还有100天.ppt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讲座1——还有100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还有100天,怎样做更好 高三二轮复习中的几个问题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 张云飞,一 通过期末考试,明确学习目标。 二 通过三项举措,提升学习效益。,反复思考过往高三教学,二轮复习后,之所以变化不大的原因是否至 少有这么2条:时间的错位使用和浅层次上反复做、评试卷。 时间错位使用导致没有效果;浅层次上的反复,没有量变到质变的突破。,期末考试后,学生做的几件事 1一个等式:A+1+2=160 2每道题的错误原因; 3每道题所用的时间; 4应对举措。,全班的一个等式: 107.24+15.68+37.08160,反复商量,达成共识: 把15.68争取一半:7.84;把37.08争取五分之一:7.42,共15.26。在不改变难度的情况下,全班的努力目标122.5。 每个学生的努力目标:在自己的实考分数上+15.2。,具体的目标是: 填空题的前10题,一分不丢(现在丢了6.12);解答题的前3题不丢分(现在丢了4.08);解答题后3题的第1问不丢分(现在丢了0.87);合计11.07。,有人说: 优秀的老师知道考试考什么,知道目标在哪里,知道每个学生的起点在哪里,知道用什么样有效的方式把学生带到那里。 更优秀的老师能够让学生知道,考试考什么,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与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学,就是教学生学。 教学,就是教学生,教学生学会,教学生学会学。,二 通过三项举措,提升学习效益,1.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 2.应试技巧的反复完善 3.解题能力的逐步提高,1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 1.1 对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考试说明中一共有71个知识点。 A级27个,B级36个,C级8个。,1.2 对知识点认识程度的查漏补缺 例:函数的基本性质,B级点。 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解决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 怎样深刻?如何综合?,考试说明对71个知识点分类,分成3类:了解,理解和掌握。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希能花时间揣磨揣磨什么是了解,理解和掌握,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与领会。 如,理解。 大家都知道,学好数学必须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学好数学。 什么是理解? 达到了怎样的状况才能视为“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帮助、推动或发展学生理解?,按照认知结构理论,学生学习了一个概念、原理、公式或法则,如果能在其心理上组织起适当的、有效的认知结构,并使之成为个人内部知识网络中的一部分,能比较方便地激活、提取与使用,那才是真正的理解。 通俗地讲,会使用才能叫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概念或原理时就有了理解。,数学理解有几个特性:复杂性,动态性,广泛性,发展性。 复杂性:理解不是一件非黑即白、泾渭分明的事,也就是说,理解不是全对或全错的结果,任何形式的学习都将带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只不过是理解程度不同而已。 数学理解不是绝对的,即绝对的理解是不存在的,在理解与不理解之间存在着“灰色地带”。 动态性:理解的过程不是线性式发展,而是一个渐进的、曲折的、动态的、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充满着同化、顺应、平衡调节的过程。很多概念的理解也不是经过一次、两次教学或训练就能够解决的,甚至还会出现反复的情况,因此要分阶段渐次巩固或提升,使数学理解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由模糊到清晰、由表层到深层。,发展数学理解的几个方面: 数学理解要深入本质(只有深入,才能浅出;深入未必一定能够浅出。深入,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浅出,教师的教学法加工水平。),数学理解要寻求“固着点”(“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邵瑞珍),数学理解要着眼于联系(数学中不同的形式可以表现同一种内容,不同的内容又可以用同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变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数学理解要植根于知识网络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堆砌),它要求学习者在头脑中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包括清晰的知识层次、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及内在联系,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广泛性:专家认为,数学理解的广泛性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深度、广度、贯通度。深度指相关题材与更为基本、更为深刻的数学思想联系;广度是指横向联系的广泛程度;贯通度则是指在所包含的各种成分间迅速转换的能力。 发展性:概念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教材陈述中,都是按所学的先后次序或逻辑顺序建立结构关系,一些教师也特别重视按演绎推理关系来联系数学概念,但数学概念之间并不是那种“一脉相承”的线性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只靠前面的概念来理解后面的概念,后面的概念同样能帮助理解前面的概念,而且能起到深化、提升的作用。,应试方法(技巧)的反复完善 与其说是应试方法(技巧)的反复完善,倒不如说是良好答题习惯的养成。 2.1 看清,想通,算对。 时间的合理使用。三分钟,三秒钟。,我们要具有强烈的读懂学生的意识: 读懂学生的错误; 读懂学生的问题(哪些是他们真正的困惑?); 读懂学生的方法; 读懂学生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包括学生的认知过程、自我认知,包括兴趣、动机等)。,我们对学生深切地了解有多少? “有效的教”最终的落脚点是“有效的学”。 有效课堂不在于教师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而在于学生真正学会了多少。 与其不生不熟地讲10个题,不如清清楚楚地研5个题。 听懂,想通,悟透是完全不同的几个层次。,如何将纠错纠到位?也就是说如何将纠错进行到底? 从学生的错误出发,让他们充分暴露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充分的辨析,是有助于纠错的。 学生的错误远非我们的想像(源自错误的日常概念,源自学习中的负迁,源自不恰当的类比,或源自),教学的很多问题,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问题。 学生人在课堂,却会以各种不同方式拒绝教师的教学。 学生拒绝教师的教学行为后,他们就关上了知识的大门,教学有效性无从谈起。 汪笑梅主任,2.2 草稿纸的合理使用 2.3 限时训练的高效进行 朱清时:成功的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让人具备良好的想象力,洞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 南方科技大学2012年招生考试题: 在7分钟时间里从1写到300。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考试说明对运算求解能力考查的要求是: 能够根据法则、公式进行运算及变形; 能够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能够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对于一个想考取二本,乃至一本的学生来说,运算能力甚至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更重要。这点在解析几何题中的表现尤为突出。,3.2 分析解题过程,提高解题能力 “分析解题过程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这个判断是罗增儒教授数学解题学一书中的一个重要的观念。 怎样让思路来得自然些。 平庸的教师是陈述,一般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迪。 讲题的三种境界:讲解法,讲思路,讲思路的探究过程。,日常思维,就像走路一样,是所有人都熟悉的一个自然现象; 优质的思考,就像跑100米一样,是一个技术性的过程,需要技巧。因此,优质的思考要求精心的努力,要求练习,对行为的修正,以及对行为的反思。 大卫帕金斯,3.3 形成基本认识,提高解题能力 袁枚(清):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处理数列问题的基本认识: 1) 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吗? 2) 能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吗? 3) 能用处理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思想方法吗?,3.3.1 问题的提出 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只是大量地讲解数学例题,而相对忽视对题目的深层思考,总结提炼的现象,不少的数学课给人以浅尝辄止,隔靴搔痒,不痛不痒的感觉,只是在浅层次上重复,缺少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3.3.2什么是基本认识 所谓基本认识,是否可以说像华罗庚教授所介绍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读书法中的第二个“薄”,是在回顾反思,抽象概括,反复提炼基础上的对某一本书的,对某一学科的,对某一种思想方法的,对某一个基本规律的,对某些基础知识的最简洁的,最精炼的,最具生命力的认识,这种基本的认识只有“清清楚楚的几根线,而不是模模糊糊的一大片” 3.3.3基本认识有哪些 基本认识不拘泥于某些统一的固定的形式,可以涵盖高中数学中的方方面面正如前面所讲,可以是对某一本书的,对某一学科的,对某一种思想方法的,对某一个基本规律的认识,也可以是对某些基础知识的,某一具体的解法方法的认识,还可以是一类典型问题的合理的,合适的解题思路的认识等等,3.3.4 如何形成基本认识 要想形成基本认识,又要说到华罗庚教授的厚薄读书法“由薄到厚”就是在学习书本知识时,在不懂的环节加上注解,经过一番功夫之后,觉得懂得了,同时觉得书已经变得厚了“由厚到薄”把学过的东西咀嚼、消化,组织整理,反复推敲,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看出了来龙去脉,抓住了要点,是知识消化、提炼的过程“由厚到薄”是把学到的知识经过思考、加工、提炼,从厚厚的一本书中提炼出几个公式、几条原理、几项要点,几种方法 要想形成基本认识,需要教师着力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习惯,需要学生养成总结提炼的意识要想形成基本认识,要有一个过程,不是能一蹴而就的,3.3.5 基本认识例举 形成基本认识,以求量变到质变,常常能明确解题的基本方向,形成解题的基本策略,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作用。 3.3.5.1.对学科的基本认识 如对解析几何的基本认识中,用代数的思想研究几何问题,方法是代数的,但落脚点还是在几何,也就是说,在解析几何中尽管更多地用的是代数的方法,想法,但也不能忘了几何,有时,对于一些问题或者是一些疑难的问题,直接用几何的知识解决,或者发挥几何的作用可能会更简,更好或能化难为易。 3.3.5.2. 对方法的基本认识 立几中的平行问题是立几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平行一般地包含: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 如何解决立几中的平行问题? 一条基本的思路是:名词动词化,把名词“平行” 动词化“平行”“平行”作为名词是静态的、不动的,而作为动词,则可以动起来,平行移动,平移,让直线或直线段沿着一条“轨道”平行,平移,平行移动平行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沿轨道移动 线面平行的两条思路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线动面不动,线向面平动,线在面内线线平行;面动线不动,面向线平动,面过线面面平行,这是上海市2012年高三年级的一道联考题有趣的是,对于第(3)问,命题者给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