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笔记:关于鲁迅(一)未读的伊始; 假如摆出研究的姿态认真读鲁迅的小说,或许前后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前者的我还存有高中语文禁锢似的定性思维,后者的我却具有独立自由的判断标准。 我们初高中语文交给我们的宝贵知识都要封存或者遗忘,我个人很乐意事态这样发展。现在眼前是崭新的思路,可以勾勒出一位崭新的鲁迅。 我想,既然前后会有必然出现的反差,就有必要在读鲁迅与未读鲁迅的两个时段做出必要的记录,这样在读完鲁迅才会更好理解思路是如何转变。不过,在写这篇阅读笔记时,老师关于鲁迅作品、生平的讲解已经进行到一定阶段,我没法分清此时所想是否沾染了其它的色彩。这些话都应该更早写出来。 所有人,乃至鲁迅自己都评价那些作品是“黑暗的世界”,而我有更加具象化的理解。某天我在宿舍里吃早饭。起床很久舍友们都还在安眠,所以我只能静静坐在那里做些安静的事。阳光还是一般的灿烂,豆浆还是甜甜的,换句话说,所有事情都在按部就班不违心意地进行,外部环境很静谧的。至于心里,也没有异样的情绪,平静之余还有找乐的情趣。所以,在内外兼备的情况下我按着以往的习惯随手摸了本书,瞥了一眼,随后又顺理成章地将它放回原处。那书是鲁迅的小说集。我后来才察觉当时下意识的举止饱含怎样的隐晦深意。按照习惯拿起那本书,一定是要看的,而那本书,是老师要求尽量读的,情理上讲我也应该看。那么为什么我会下意识的放下呢?我想,那是我的内心对鲁迅的小说有种本能的排斥构成了思想深处的条件反射。鲁迅小说里的世界给人以无奈的荒凉惨淡。我的意识里有清晰的投影:在一片黑暗的天空下,一个人孑然落寞地走,路两旁有无数的围观者,围观者的五官错乱,四肢骨瘦如柴,他们铁青着脸挂着讽刺的冷笑,那个人默默地前进直到走入人群里再也看不见。所以我在高中乃至初中就有疑问:看鲁迅的小说,很难相信他是一个热忱于政治革命的人。我觉得他更像冷漠的旁观者,只是身处一个热烈激荡的环境里多少受了些影响为革命的事业略施助力而已。可是毛主席说了鲁迅是文思革呢。毛主席既然身为彻头彻尾的政治家,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已沦为了可有可无的工具,说白了,毛主席跨界了。政治上需要为那时竖立起光辉而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以便摇旗助威,鲁迅当之无愧。现在真相大白,多年的疑惑一朝泯灭,我很为这么多年来的隐忍感到惭愧,幸运的是没有一错再错。以上就是我未读鲁迅小说前的想法,写到这里我发现其实我也可以抱着喜悦的心态走进黑暗的世界,因为再没有人挡在路口告诉我前方是光明。我想这是一种重生。我要独身评判鲁迅的黑暗天空。以灵魂三方论解读鲁迅; 所谓的灵魂三方论只是我自己的命名。我在小说含笑此间的前言写道:“我们的人格应该是被三方灵魂主宰着,究竟哪一方能够含笑此间,无法可想。”我发现这种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性的矛盾,再者就是分析作品的矛盾性。 第一方灵魂是幻想的集中。心里有怎样的向往,庸俗也罢,高雅也罢,必然是心有所属,但是现实望尘莫及。这其中就有了一个落差,其实是对美好、善念已经有了模糊的概念,只是限于种种原因不能满足。然而虽不能及,心向往之。我把这一方看成纯粹的心灵净土,没有扬尘和污垢。 第二方灵魂是负面精神的集中。我不相信有圣人。谁表面看起来都是衣冠楚楚道貌岸然,内心有何想法天不知地不知,区别仅在于恶在心里占的地盘有不同。这里集中的是所有的恶,各种各样的,千奇百怪的。可是相比于第一方灵魂它们却是真实的、既有的,也同样,是纯粹扭曲黑暗的世界,没有光。 第三方灵魂是虚无的集中。它不多余,虚无灵魂是人出生后就存在的。我有听过性恶论和性善论,它们都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但我以为命名并不准确。人之初并无善恶的评判标准,那就很难完全以善恶论之,我叫它虚无。虚无灵魂自出生伊始就在,它默默看着第一方第二方逐渐强大,充当着调剂员的角色。因为有它在才有了平衡的人格,但一二方的灵魂常常势如水火,所以才有了我们矛盾的人性。也正是因为有虚无灵魂我才能写下这些话。 由此来分析鲁迅。 好多人,其实都是从第一方灵魂的角度在分析鲁迅。所以,鲁迅的形象一向高大。而我想证明鲁迅绝非圣人(或许谦虚的鲁迅地下有知会含笑九泉的)。Part one;我想,假若不考虑行文背景,纯粹以现代人,尤其是一个饱受现代文学洗礼的九零后的角度讲,狂人日记真的是一部无法理解的荒诞小说。吃人本来就很荒诞,鲁迅竟然还将这样荒诞的事讲的绘声绘色,所以是有猫腻。事出反常即为妖,所以应该含着隐喻暗指。这暗指在小说最后是明确的,但是鲁迅这样写“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日记的文体必须用“我”这一人称,然而既然用了“我”,多少应该会流露出几分作者的真实内心。鲁迅这样抨击封建,看来是饱受其害的。可是鲁迅本人有没有可能带有一定的封建色彩呢?这样想不无道理,毕竟从小是在那样的环境里长大。有了几分沾染,我想鲁迅正在走下神坛。Part two; 我再看孔乙己眼前还是觉得晦暗。我本人很喜欢孔乙己这个形象,尤其是孔乙己给小孩子茴香豆的那一幕,别的我都忽略了,只觉得孔乙己真是个好人。但是这样的人的结局就是不知身死何处魂丧谁家。 鲁迅是很残忍的,我这样认为。这残忍在祝福、白光、明天、药、孤独者以及孔乙己中都有体现。我看药就有些于心不忍,我觉得华老栓夫妇的言谈举止无不体现出温情,但鲁迅为了抨击封建之可恶,残忍地让小栓走了。或许是身为现代人才体会不了封建对人们的戕害,我只觉得鲁迅做的过了。但是为了完成那个目的,小栓又是必死无疑。 我看明天,看到孩子有病,单四嫂子又去求何小仙,我就有种不妙的预感,孩子又要舍了。要完成目的,的确要制造种种惨烈以震慑人们的灵魂,但鲁迅还嫌不够,孩子舍去还不是结局,鲁迅还要写死后各种“庸众”的反应,以此进一步衬托、讽刺、发人深省。 这就像是往墙里砸钉子,砸进去三分之一的长度已足够牢固可以悬挂画像,但鲁迅不满足,他还要再砸进三分之一让它更牢固。 太残忍了,而那些接受残忍的人们其实还存有各式各样的温情善意,也被鲁迅一概抹杀,一切沦为抨击封建的陪葬品。Part three; 在故乡里我看到了鲁迅的自嘲与绝对的冷静,以及我所猜测的阴暗面。 “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这一段话我想是鲁迅的“虚无灵魂”的心声。尤其是最后一句,那是站在封建灵魂和新生灵魂的面前,看着二者的距离平静道来的。所以鲁迅是很冷静的人。 但在最后他又说“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看来那是新生灵魂的呐喊。 故乡里描写过一个角色,圆规杨二嫂。 我觉得杨二嫂的行为举止太丑恶了,形象是丑恶的,言语是丑恶的,“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我看了这句话觉得寥寥几句就将整本书最丑恶的形象刻画了出来,文中“我”和“我”的母亲太可怜。 我就想,鲁迅不会无缘无故写这样的人物,我想鲁迅自己也是下意识,说不定他就曾经饱受其害,落笔处怨恨自然流露。老师也曾讲过,鲁迅是个记仇的人嘛。Part four; 再者就是明显的兔和猫了。这是一篇简单的小说,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深意,或许有我不知道的隐晦背景?真的找不着高度。 最后那意思是 看来鲁迅不喜欢猫。我曾看过一种说法,说:喜欢狗的人渴望得到爱,喜欢猫的人渴望付出爱。 鲁迅留下悬念的结局,我为这结局意外,由此改变了一点儿对鲁迅的看法,其实鲁迅也是很讲情趣的。 但是对猫下手,怎么都给人留下阴狠的形象。 所以综上得出的结论,鲁迅是带有封建色彩的、残忍的、记仇的、阴狠的一人。 无语望苍天。(二)阿Q正传; 阿Q被人评判了很多年了。不同的时代冠以不同的精神,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别具特色的评价。我倒觉得那个“序”蛮有意思。 鲁迅在序里纠结着各种事,最后说“姑且可以称之为序”,我觉得这篇序写得太好了。你看他先纠结叫什么传,又纠结主人公的名字、姓、籍贯,最后又自嘲似的说“阿”一定不会错,还说这小说以后看来会“早经消灭”。鲁迅为什么要颇费笔墨写这个序呢,唯一的解释是阿Q其人确实存在,所以鲁迅要写现实并且还是作传不能太马虎,否则就对不起那个人。但是看小说内容,其中夸张的部分、故事发展的部分显然都是经过修饰和装潢的,所以我有了猜测,既然序的内容是为了让人们相信阿Q其人确实存在,那么会不会鲁迅为了让大家相信这真的是“传”而不是虚构的小说才故意为之呢,总之就是,鲁迅在掩饰夸张! 这样的话鲁迅的城府真的好深。请注意以上的话全是无根无据的妄加猜测。关于幸福的家庭; “My dear,please。” “Please you eat first,my dear。” “Oh no,please。” 看到这种对话我就想,鲁迅会这样有人情味?! 我记得我看过的所有鲁迅小说里只有这一篇的这一段话让我笑了,我在图书馆里差点儿笑出声,笑过后反省一下感觉不对,这、这是鲁迅能写出来的,黑色幽默,这绝对是黑色幽默! 但是细想一下,再把它放进小说段落里重看,多么讽刺。鲁迅的爱情小说伤逝; 作为一篇爱情小说它的确让我眼前一亮,更何况还是鲁迅写得爱情小说。 一般人都能注意到它文体的特殊,是手记,以及抒情很好用的第一人称。随之舍友提示我这用的是追叙手法。我觉得更像一些电影。 开头独白:“我记起我那时然而” 进入回忆型情节:各种跌宕起伏 苍凉收尾:“可是我已但是” 子君的形象转变得很怪异,但是,在不同的时段,又体现出那一时段的特色出来。 开始,子君宣言:“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我觉得只凭借这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子君的形象。何况子君和涓生有许多谈得投机的共同话题,他们的爱恋可以称得上是轰轰烈烈义无反顾,此时子君的形象是圣洁的,就像初恋时恋人的形象都是美好的。 后来一切都变了,子君在无可避免地转变,涓生也在转变,他们的激情在冷却,抛开一切时代的背景,以现在的眼光来理解也是可以接受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似乎对方的缺点逐步暴漏后他就是变了,其实人还是没变的,只是恋爱时的眼睛受了蒙蔽,爱情蒙蔽世人。他们不是没发现这一点,他们深知道维持爱情的必要性,但是一切努力看来都是徒劳。最后涓生在被逼之下终于摊牌了。然后按照情节的发展子君就不得不走了,涓生在人走后又怅然若失了,这种心理似乎离婚的人都有的。随之是鲁迅一贯的结局(万恶的结局啊),子君一去不返(挂掉),涓生黯然行进在人生之路,带着各种复杂的情绪(这些万恶的情绪完全是为了烘托子君的死)走下去。 写到这里实际上只是细读了呐喊粗看了彷徨,但我对鲁迅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理工职业学院《外贸英语函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平顶山学院《透视与解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元素地球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水生生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培养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
- 2025厨房设备专利技术合作合同
- 2025货物商品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家居用品购销合同范本
-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 2025房屋租赁居间合同参考范本
- 11楼11月份工程施工月进度计划表
- 高处作业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 卵巢癌根治术后护理查房
- 2019年度上海市小学生健康体检表
- 运用PDCA血透室导管感染率
- 临床医生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课件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 《雷雨》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 2022年广西农业农村厅事业单位笔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