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美职教科研--2006年校优秀论文集(2007.5)(NXPowerLite.doc_第1页
辑美职教科研--2006年校优秀论文集(2007.5)(NXPowerLite.doc_第2页
辑美职教科研--2006年校优秀论文集(2007.5)(NXPowerLite.doc_第3页
辑美职教科研--2006年校优秀论文集(2007.5)(NXPowerLite.doc_第4页
辑美职教科研--2006年校优秀论文集(2007.5)(NXPowerLite.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职教科研Art Vocational Educational Research 第十九辑2006年校优秀论文集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教学方法应该经常和学生商量一点教学实验,这样就使教学充满了源头活水。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教育科研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 魏书生杭州美术职校教科室2007年6月39目录本刊封面灵性捕捉、取法自然素描基础教学的感性建构 金建萍走进“工作室” 走出象牙塔 “工作室模式”在美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钟霄蕾如何有效开设英语选修课“情趣”教学在选修课中的应用与延伸 苏丽丽成 长 活 动 坊职高心理选修课体验式教学初探 徐 俊透析情景教学学习内容和学习行为双要素分析 吕宇飞为有源头活水来有关职高美术专业课教学设计的多种方法 熊海涛杭州市某职高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现况调查分析郑国娣教育信息化平台中信息的实效处理和艺术追求 网络平台构建新型家校沟通与评价模式 吕宇飞灵性捕捉、取法自然返回目录素描基础教学的感性建构金建萍【内容摘要】素描基础教学作为基础素质的培养不应有明显职业培训的倾向。在贯穿教学过程的情感建构和课堂教学感性因素的捕捉与设计中,笔者明确亮出自己的观点:素描基础教学应该是非常自然地捕捉师生艺术灵性的场所。借助生活物件,借助多媒体,借助情境中的师生互动平台,借助完整示范,借助素描大师感悟经典素描等等这些行为都是因势利导、潜移默化的过程-重视体验,激发热情,并以此影响学生的智能与品性。【关键词】艺术灵性 感性建构【正文】一、素描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一)剖析素描基础教学的现状近年来,随着艺术教育的普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水平美术人才。但在这种“大跃进”式的普及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与近年来美术院校的扩招,考前教学的泛滥,应试教学的负面需求不无关系。将素描简单地归类,也许可以适应某些考试“市场”的需求,但同时也使素描教学变成一种程式化的套路。绘画艺术的教学更像是一种职业培训,大规模地进行“产品”的生产,按照一定规格、模式造就出一批批“模子型”艺术专业的学生。素描基础教学的急功近利正是适合了现阶段的艺术类高考模式,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二)反思以往素描教学的缺憾1、艺术类狂热的高考风潮,导致以往的艺术教育不可避免地在教学中太多讲究“素描基础”,太少强调“视觉基础”。美术教育则长期侧重于太多的技术上的“术”字,而对眼睛的“看真物”、心灵的“感真物”缺乏足够的重视。2、以往的素描基础训练中,容易注重比例、空间、形体结构等技巧的讲析和练习。而常常减弱对独立观察,判断和自我意识等的隐性训练。3、以往素描教学容易出现过于沉闷死板或参与率低的课堂。教师的单极表演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师傅”,是教学中的权威和唯一表演者;学生成了“徒儿”,是知识的接受器和容纳器;课堂教学只是作坊的代名词。4、传统素描教学把对话定位在知识的接力和传承上,在知识的学习上,更注重于识记、模仿、重现。在教的方面,较多灌输与注入;就学的方面说,较多被动机械的练习与临摹默写。这样,积极学习的欲望,独立思考的习惯,自我反思的能力,个性特长的发展等就成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如:以往素描教学培养的学生,手头技法娴熟画面却寡淡无味,缺乏画面主观的个人色彩。他们有着虔诚和毅力,或许还有聪明和才智,他们还在不停地学习。却少给自己一点独立判断的机会,更甭提去感觉艺术创造带给他们的幸福和欣喜劲儿。5、传统素描教学中的重复式教学练习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浪费有效时间。重复式教学练习是指熟练掌握素描理论技法为目的,多临摹少创造的练习。如:常见于画室,学生在这儿没有振作的精神和投入的状态,少有判断,少有奇遇,少有失败,少有灵性,少有创造,也少有希望。空气里弥漫的是炽热的空气,错睡的意志和游在屋里的瞌睡虫。(三)现代教学理念赋予素描教学新的思考现代教学,已越来越注重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越来越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越来越重视学习的过程性、体验性、探究性,从而迅速地把教学中包办的预设的东西变为生成性的、内化的东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的素描教学真是笔者对素描感性建构的一个重要理论支点。“感性”学习是指灵性捕捉,以学习的生活化,知识的网络化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素描感性实践活动拓展素描基础教学的深层内涵,充分挖掘多种多样的教育资源,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调整,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认识规律与个性特点,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融于学生自行参与、主动学习的活动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同的情感的投入,真诚的热爱,纯正的品味,才能放出智慧的光芒,才能在同一个问题上取一个更高的角度,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二、把握素描基础性内涵(一)素描课程的教学目标基础训练在各种学科专业中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而训练的内容却是一致的,即基础。(如:素描作为美术基础训练形式是该专业基础训练的首选,这是因为它作为一种手段是简洁、单纯、直接、有效的)。基础训练的形式和被训练的基础内容是两个概念。基础训练的内容决定着基础训练的形式选择。只有正确的基础训练形式和手段才能达到训练“基础”内容的目的,基础训练手段总是为训练基础内容而设置的。在没有真正认识和把握基础内容之前,设置基础训练手段定是无的放矢。素描教学从美术训练角度而言:在光线相对稳定的朝北画室里,面对静止的静物,用相对固定的时间,以铅笔、木炭为工具,以写实的方法画出对象的结构、明暗的一种正规的美术造型训练方法。素描作为美术专业基础训练的手段其针对性明确了,即:通过素描这种手段达到训练主体基础意识的目的。(二)把握基础性内涵的教学观1、容易产生的教学误区以素描的“写实”技巧手法去再现对象的客观性,往往被现在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当作唯一的素描实践方式和所谓基础教学的唯一目的。如果不持着“素描仅仅为获得某种实用方法而存在”如18世纪以前欧洲的许多手工坊那样,那么,这种来自美学视野和认识观上的狭隘和专制必定会扼杀素描作为艺术的多样性可能性生长。2、基础内涵应来自于人心灵的真诚体验自然是人的认识对象,也是人的审美对象。在自然中隐藏着所有美的形式。各人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观察方式和不同的情感感受。而观察方式的不同,会产生表现方式的差异。本来,具象因“象”而不同,更因人而异。写实如果“写”成死寂的千篇一律的形象又有什么意义呢?古人云:“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道明了心手相应是艺术教学的实践,道明了心灵感受的正确表达对于表现的意义。德国画家K-D-Friedrich也谈过类似一段话:“一个画家不应只画他眼前看到的东西,而应画他心中看到的东西。如果他心中什么也没看到,那应该放弃他眼前要画的东西”。这一观点正应了中国绘画素来强调“眼中之物,即心中之物”要“知天、知地、知人、知物”的道理。绘画应该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反映,只有发自内心的情感,才会引导出有感而发的真诚表现。如何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基础”的定义是成为学科基础教育者的先决条件,笔者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是真正基础所在。只有在明确“基础”意义的前提下,才能有效设置训练基础的手段,从而达到基础训练的目的。三、贯穿教学过程的情感建构(一)合并式教学设计素描教学是没有规范标准的课程教材,一般根据大纲依据校内教师们自行统一教学进度和考核范围。由于素描本身的知识体系是流动的、动态的、过程性的、持续性的。这便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不可无目标,但教学又不可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目标.这样,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敏捷从中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备课不可能总揽学生的全部问题与思想,但恰当的引导、选择、调整、重组的能力,会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自己的学识、阅历、变通能力是自主选择进行灵活的教学活动的现代教学需求。创意来源:电影大师希区考克所执导的影片夺魂索。使用连续拍摄手法,以人物背影贯连进行剪辑工作,长达八十分钟的影片让人有一种连续摄影的错觉。拍摄手法似(图1)照片中的全景拍摄拼接(关键点是找到一处景来连贯拍摄) (图1)照片示意笔者设计:运用到素描教学上,是指借助关联记忆。在教学内容中找到一个贯连点串连相关教学内容。即合并式教学(优化以往素描教学内容的进度,重新设计编排合并教学内容),关联记忆:人脑在成熟阶段记忆过程主要是经验块堆的关联和重组,即关联记忆。人往往利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需要归纳和推理。以往教学安排是: 几何体结构教学 几何体明暗教学 静物结构教学 静物明暗教学合并式教学安排 :第一阶段: 几何体结构与静物结构教学 (穿插)几何体明暗教学 第二阶段: 静物结构与明暗教学以往教学安排体现的是循序渐进,将教学难度慢慢递进。先石膏几何体的结构教学,再进入明暗教学。接着在静物教学中再依次结构、明暗。以求在不同的题材中达到温故知新的教学效果。合并式教学设计:力求归类教学中的同类项。优势: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学生可利用生活经验理解素描理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清楚认识到绘画技法的掌握程度一方面影响画面主题表达的清晰性与准确性;另一方面作为手段始终服务于要表达的主题。设计安排:教师将几何体中的立方体、圆柱体、和球体与静物中的多面体盒子堆放在一起。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对照,找出几何体与静物的异同点,然后将对几何体的“基本形”的理解通过大量感性的静物练习得到巩固设计目的:学生通过对几何体基本形的了解加深对静物内部结构的理解。设计思考:合并式教学加强了素描教学体系的连贯性。合并式教学的“指令”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 “指令”的设计至关重要。 教师要在课堂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在充分考虑了学生班级的程度差异,把合并式教学的重点、难点等学习总目标在教学中一一细分掉。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两次尝试合并教学:第一阶段是初学素描初期的几何体结构与静物结构的教学合并;第二阶段是初学素描中期的静物结构与静物明暗的教学合并。分述如下:第一阶段的合并式教学: 几何体结构与静物结构的教学合并 (图2)石膏几何体与相似的静物关联点:师生共同找寻“几何体”与“静物”共通处(图2)再复杂的静物,都是通过对石膏几何体的基本结构的组合、切割而形成的。因此在绘画时将复杂的外形还原成基本结构后,就能理解和把握静物的复杂结构。教学场景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对几何体基本结构的了解加深对静物内部结构的理解。教学难点:几何体结构与静物结构的关系课前准备:道具准备一个鸡蛋、一个圆柱体、一个球体、其他相似道具师先引导学生看实物:鸡蛋、圆柱体、球体。接着在多媒体上演示了球体的透明结构图和立式剖面图、圆柱体的结构图师置疑:鸡蛋是球体吗?生齐答:不是师:不是在哪里?教师安排学生找周围相近同学讨论生:鸡蛋偏长。是圆球拉长了师接着置疑:鸡蛋是圆柱体吗?圆柱体是长的呀。生再讨论。生:兼于两者之间。(大家默认这说法)师再置疑:鸡蛋既不是圆柱体又不是圆球,为什么又说兼于两者之间?生:它们结构相似。师最后置疑:相似在哪?生:圆柱体结构是球体结构的拉长。鸡蛋结构相似于球体结构和圆柱体结构,鸡蛋结构是它们结构的综合或称变异。(生拿粉笔在黑板上分别演示三个物体的剖面草图)教师又拿出一些道具。让学生观察结合鸡蛋的例子连贯地表达,并且加入自己的例子。下面是一学生的回答:生:蛋形既不是圆柱体也不是球体,它的形体介于两者之间。是可以想象的。立方体旁画只调羹方体成了方糖;在圆柱体边上画一股烟圆柱体成了香烟,将它置于头下,成了人脖子。(学生的回答说明已经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的设计)评述:第一阶段的几何体与静物教学等的合并教学加强了素描教学体系的连贯性。在几何体基本形和静物中寻找“结构”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明白“结构”的本质是基本形。而“结构”可以带来千变万化的“静物造型”。通过这阶段的教学,突出感性教学设计的目的。学生可以“再次发现”已有的知识,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尝试“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培养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复述教师的观点。第二阶段的合并式教学:静物结构与静物明暗的教学合并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是素描教学的两个前后教学阶段,笔者再次尝试将两者合二为一。合并式教学,利用关联记忆。 静物结构素描 静物明暗素描关联点:物体结构与明暗的综合考虑是画面表现所需的整体内涵。侧重点结构素描理解对象的结构。通常把对象看成透明的,把遮挡的部分也要透视画出。物体内部体积的凸起称内线,物体外轮廓线称外线。正确理解结构体现在内外线的透视准确。明暗素描“明暗五调子” 重视明暗交界线(即内线)的起伏明暗变化。关联点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都强调:观察的立体决定画面的立体,重视对内线的观察,减弱对外线(轮廓线)的依赖。教学场景设计作业安排:对同一组静物设计同角度的结构、明暗练习师提出作业要求:一组铜壶练习。先自行决定好表现角度。依次对静物进行结构、明暗的分析。并完成相应的练习作业。 (图3)为三位学生不同角度的作业表现反馈:作业传达的信息反映学生对此阶段的教学理解(结构与明暗)过渡顺利。评述:第二阶段的静物结构与静物明暗教学的合并教学。作用是突出结构和明暗是画面表达时的两个不同侧重点。学生可利用生活经验理解素描理论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明确意识到:在绘画时想法决定看法;看法决定手法(技法)。(二)感性式练习设计素描基础教学有着大量的训练。每一次的学生作业中都会涉及画面构图的设计,设计的趣味性至关重要。画面构图的自主设计是创造性的培养过程。空谈创造性无意义。素描总是要做些东西,每一次的素描操作实践都是创造性的思维与实践技巧的表现力相结合的过程。速写练习感性式练习设计的内容: 课内和课外作业的感性设计1、速写练习 学生们速写速写的感性造型,更注重的是形象与表现的直觉效果。它的较为快速作画的过程一定要求是概括的、鲜活的,而这正是优秀的素描作品应该具备的品质。2、课内和课外作业的感性设计 课堂作业的感性设计 课内外作业的感性设计: 自选型作业 课外作业的感性设计 必选型作业(1)在课堂练习中加入感受与体验 感性设计:学生要形成对自己画面的主观交待。学生是自己画面的“导演”,画面中要体现个性风采:情节凸显、主配角到位,需要独特视角表现。引发学生主观参与自选构图的兴趣,设计思考: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画面构图的处理。画面的构图对教师而言能看出学生对作业画面的理解,对学生而言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深入。画面构图侧面反映的是学生独自创造性完成素描语言的表达。教学场景教学内容:课堂作业练习师用了场景实例来说明构图的不同带出画面的变化。(如下图) (图4) (图5)组织学生观察:(图4)照片显示的是以往常规作业的常见构图。画面中只选择静物台面上的物体为主体物,而这主体物是画面塑造表现的重点。(图5)照片显示的是已带上观看者主观信息感受的构图。将静物台上的物体作为空间的一部分,在空间中有素描灯的照射,有静物台的支撑,空间感是画面的需要表现的重点。在课堂上教师言语的引导:在静物前,不只是老师摆着的才是静物。应该是“象随心动”扩展自己的观察角度。让自己犹如画面的“导演”,任何外在的静物为“我的表达”所调配。教师行为引导:组织学生在画面起稿前,先在速写本上将自己的观察用速写的方式画下草图(见图6)。记录下自己的构思方案,再逐一比较(综合考虑自己手头技法的能力大小),定出画面的方案。 (图6)学生速写本上的草图教师观念引导: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和观察,在熟悉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表现能力(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学生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得到快乐,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创造能力;为学生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教师练习引导:作业要最能体现你的个性视角。(备注: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具体技法问题可告知老师得到技术援助。) (图7)(见图7)学生们完成的感性式课堂作业评述:感性课堂作业的设计带来的是学生角色的置换,此刻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完成教师下达的命令,而是“画面的导演”。学生在综合能力的挑战中有效性得完成了作业任务,且伴有学生相互间的趣味性心程交流。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素描理论与技法,获得情感体验,放飞自我潜能。(2)在课外作业中放飞灵性与自由课外作业设计:作业分自选型作业和必选型作业。自选型是学生自主灵活设置作业难度、作业时间。必选型为教师指定,是教学知识点的基本练习。设计思考:以往课外作业一般是课内作业的延续作业。而感性的设计点在于让课外作业有灵活度。一方面灵活教师而言让学生有兴趣地重在参与。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自己有自主选择作业难易的自由度。如:(图8、图9)是学生完成自选作业和必选作业的情况 (图8)必选作业:关于钥匙、剪刀、和绳子的构成习作尝试多种画面。 (图9)自选作业:学生自行组织素材构成习作尝试多种画面。反馈:自从作业有过设计,加上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业布置有参与感,明显感觉到学生对待自己的练习“敝帚自珍”,对作业的完成增加了效率感。比往常单纯的临摹练习和写生练习更具主动性。(三)评价模式中突出学生个体特色的设计在评价模式的设计中,笔者一直有心设计希望形成一套方便自己操作的评价模式。可是艺术的评价是最难以达成一个数据衡量的标准。就实现对学生个体的艺术成绩的公正评价,尤其重视对基础薄弱学生的关注。 “泉眼无声惜细流”。鼓励学生对作业的有效完成,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各异学生以达到后期殊途同归的完成教学任务是笔者设计的终极目标。1、评价模式需要考虑的点:学生作业中完成的简易程度的系数(繁与简);难易程度的系数考虑(难/简)。评价中重视学生一贯的稳定性地表现系数。作业完成的态度系数(认真与否),继而提出对难度系数的嘉奖。2、创意来源:参考奥运会中跳水成绩难度系数的借鉴参考。3、设计原则:不同的作业的不同的评价体系。每个学生先明确基本教学任务,然后创造性地完成这一过程。以“个案处理”的原则,考虑每位同学个人情况的总和与细微的表现。4、设计细化评分点:习作点评:点评是为了在技巧上、规范上和概念上形成批判性的思考方式。让学生清楚,点评只是针对他的习作而不是他本人。笔记本兼做速写本:记录小构思在技巧上、规范上和概念上有所提高帮助的信息。评分参考:关注课内/课外作业中体现出来的额外努力以及学习态度。在决定综合分时还要考虑考勤情况、准备工作、课堂参与程度、速写本内容、创造性和冒险性。(勤奋会被表扬予以考虑加分,但不是高分的保证。)5、设计尺度把握:教师课堂讲课内容既要设法保持水平较高的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能因讲得过快忽略了水平较低的学生。引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方式完成作业,而不只是单纯地把习作的完成和得到的高分当成目的。(这样的教学难以体现在教案文本上,难以在工作总结中表述。)6、设计思考:教学后果绝对不是量化的。分数、奖项、规章、表格,不是它的目的。它因人、因事、因问题而异。它追求教学的真实性,而不是程序化,它落实为个人品质的提升,而不是考试分数。因此,它在当前的教学体制中是困难的,孤立的,不讨好的,无法被教条证实,难以体现为可比的成果。7、设计反思:评价的分值比例较难敲定,目前仍存在评价体系的混乱环节四、课堂教学中感性因素的捕捉与设计笔者累积了素描教学的所思所想,将素描教学的的创意意图与教学设计实践进行小结。其启示在于对“方法”的变通,在“看”的位移和通透,将素描基础教学直接与生活经验挂钩。灵性捕捉、取法自然使得素描的教学课堂旨在挖掘学生灵性潜质,让理性的素描教学充满感性的智慧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一)教学道具向生活物件借力 (图10)以往学校里用于教学练习的道具。 (图11)学生在作业中描绘的生活物件素描教学中美术造型训练方法是通过大量的练习达到反复的目的,从而对不同的物体的长、宽、高(深)度的比例特征进行熟练的概括。学校的静物道具有限。而生活的物件周围都是,可以摆脱素描反复练习内容的单调乏味,增强外在形式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调动学生自主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激情、激趣,激发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欲、探究欲、创造欲。设计目的:以身边的生活物件的作为练习道具来摆脱重复练习的枯燥性及对素描的陌生感。创意来源:生活是源泉。身边的物体是最富有挑战性与新鲜感的。设计思考:画什么不重要,只要画者有兴趣画;画得不专业不要紧,只要画者有感觉画。鼓励多画自然练出手感。(二)解决素描问题向多媒体借力素描教学有很多这样的环节:教师的引导需要和学生的会意存在同步理解。即感觉性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难用语言到位传达,需要有更多的身体官能的同时参与。而多媒体正好作为手段辅助了教学,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参与课堂。教学场景教学内容:写生静物步骤教师在上节课上用数码相机记录了班里部分学生的一些中间过程的画面。 (图12)实物照片 (图13)学生起稿 (图14)该学生完成作业师用语言将摄象机记录的作画步骤简单地描述一遍。然后在多媒体上展示(图12)班里一学生的步骤画面(图13、图14)。展示意图:说明严谨的起稿是画面成功良好的开端条件。师首先置疑:写生的步骤是否真很重要?置疑意图: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学生们交流积极,但意见不一。大部分同学未经考虑就冲口而出的意见:步骤重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几张大师的才气的作品,同时展示了几张起稿很乱的失败的作品展示意图:大师的画面说明步骤无定律。但学生的画面明显感知步骤乱会带来麻烦。比较分析后师引导:如果你不考虑步骤也能画好的话,对你来说。写生的步骤就没有意义。很明显规定写生步骤只是为了不把画画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发觉教师的问题不是正面思路回答的问题,就开始思考有了新的问题:生问:是否一定要先画暗部?(借助图)师回答:不一定。但是先从暗部画起会使你比较容易控制画面,因为调子来说暗部最重。有了这个最黑的作参照,亮部画到什么程度就容易把握。反之,如从亮部入手,也许会造成暗部黑不下去而灰掉。生再问:明暗交界线要先画吗?师引导:首先明确明暗交界线有什么作用?它体现的是形体关系。实际上是指从明暗交界线画起,先联系暗部再联系亮部。当然,一旦你能较熟练地驾驭你的画面,那时从哪里画起都不是问题。评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质上是通过呈现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独立地发现问题的状态中。对于学生来说,问题情境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于教师来说,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探索解决的方法。是通过学生自主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搜索解决的办法,它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运用科学的方法或逻辑思维方法,对物理现象、事实进行加工处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三)作业讲评向情境中的师生互动平台借力画面讲评环节,尤其是初级阶段的教学总是不断地重复和强调关键的正规技术概念,程度越低,概念性的内容就越多。而教师只有一个,没必要向一个个学生反反复复讲评,因此将大部分内容借助分组点评的方式向众多学生传授。问题问题典型画面生生交流应用反思经验师生交流创意来源:(艺术家)麦克。布尔卡说过:“对于学生而言,点评仅是提供一些对习作的改进意见是不够的。整个过程要让学生确实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就不能没有互相之间的探讨。设计思考:教师通过指导性的分析、规范程度、概念性问题进行综合性评价。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畅所欲言。激活的不仅是整个课堂,还有对素描的理解。平时所学的素描理论加之个性表述,使得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操作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同组学生间的画面交流,其他组的学生参与交流,将彼此的画面成败有效地借鉴到自己的习作里。在过程中,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点评穿插其中。教学场景教学内容:讲评学生的一张优秀作品(图15)(图15)教师在课前预先拟好几点讲评点: 画面的逆光处理(关系角度与光线) 画面中细节处理到位、生动、耐看,有好的表现力 画面中质感处理的区别 画面中黑白灰的主观处理,画面中罐子是黑、石膏是白、衬布是灰 画面中整体处理、主观表现的重要,画面中背景的简单处理 正确的观察方式是好画的必备条件之一在课堂上。师先置疑:你看到什么,感觉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的发言中说到几点: 优秀的画让人看着有舒服感 画面中光感强烈 物体塑造好;布纹、罐子和石膏体很好看 前后两个石膏处理微妙师在学生零落的回答中,捕捉到第一位学生的回答“优秀的画让人看着有舒服感”。这种回答虽稚嫩但包含了一条美学涵义,大大表扬了该学生的率性作答。之后学生们有了更为大胆且富创意的回答,补充了教师未曾想到的点。生:远处罐子没画好太黑了。选择自己喜欢表现的角度是好画的必备条件之一。教师板书学生聊到的点。接着教师补充了学生交流中未提到的点。师补充:(拟好中)画面中黑白灰的主观处理,画面中罐子是黑、石膏是白、衬布是灰评述:由对“教”的设计转向对“学”的设计。学生是一个个千差万别的个体,因此,必须强调各种方案的可选择性,事实上,一个问题的真正解决,往往需要以上几步的多次循环、反复,使认识得到螺旋式上升,而每一次的认识都比以前认识更全面,更彻底。学生在师生、生生合作中共同创造学习的乐趣和价值,采用了优势叠加(合作)的办法来弥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1+12”的效果。(四)素描教学向完整示范借力素描基础课堂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要求教师进行专业技巧示范。示范方式有两种:完整示范和局部示范。1、局部示范:以学生作画为主。局部示范是面向单个学生或小范围学生的。是指给学生作个别示范或局部修改。形式两种:(1)在学生画面上的直接改画(2)在学生画纸空白处演示示范包括怎样使用绘画材料、示范线条的变化等,边讲边画。2、完整示范:是教师作画。面向单个学生或小范围学生或全班的完整示范。形式一种:教师从开始到结束完整的作画,教师边讲边画;学生在旁边观看。在以往教学中教师较多采用局部画面示范。而笔者认为:在整个素描教学中,需要增加教师本人(见图16)的完整示范。 (图16)教师的完整示范图教师在完整示范的作用旁观的学生如何诱导他们的观察所想完整示范能给学生画面整体前后步骤的系统性。而不是光局部细节的演示师:步骤的稳定会带来画面的稳定。避免画面后期处理的混乱。好的画面开端的重要性所看过程的演示师生交流-在过程中互动交流的同步性所做教师的画面是教师教学理论的直接反映师:不同的观察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想法决定看法 看法决定画法旁观学生间的交流能及时反馈教师在教学上的一些问题生生交流能加深对绘画语言的理解、绘画技法的参照、绘画观念的引导评述:教师的实践操作是最感性的示范。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了在课堂上情知互动对话、实践体验对话最自然的交流互动场合的机会。(五)感悟经典素描向素描大师借力幻灯片中经典素描作品的往往能给学生练习眼感,潜移默化。在以往的欣赏中教师往往选择作品的“平面”讲析。如:作品名称、画家名字的简单介绍。笔者观点应该深入浅出的讲析经典素描。应该是“立体”的讲析方式:除作者生平简介外,作品背景故事;作品分析;所属画派介绍;作者本人的感悟;添入课堂里随机的教师感悟和学生感悟。教学场景教学内容:欣赏课(图17)西班牙画家:布雷沃的作品(图17)在课前,教师通过网络详细做了资料收集的准备平面讲析:(以往)作者:布雷沃(西班牙)构图:水平线构图画面分析:不锈钢和纸袋的质感区别立体讲析:作者生平简介:克劳迪奥布雷沃出生于智刊的瓦尔帕本索省的一个牧场主家庭,幼年在耶稣教会学校读书。他在献身绘画之前,跳过芭蕾舞,当过演员,倾心于写诗,是一位颇有才华的作家。令人惊奇的是,他受美术教育的时间不长,仅在天主教慈善机构的罗曼蒂克学院的大师工作室学画三年 作品背景故事:1997年后隐居,故决意到摩洛哥的丹吉尔。他在此处买下一栋房子,犹如特拉鲁派修道士一样把自己锁起来,开始像奴隶般地艰辛劳动安心画静物。作品分析:构图:水平线构图调性:黑白灰的整体处理不锈钢的黑、纸袋的白和盘子里土豆的灰质感:不锈钢、纸袋和土豆的三种材质的不同表现方法。处理:如:同一不锈钢制品的不同的黑的处理、两纸袋色调的区别处理所属画派介绍:布雷沃的素描与油画风格同貌,精密而概括,丰富内又单纯。他的艺术源于传统,是非常令人尊敬的古典传统,但与传统古典画不是联姻,而是独立的现代古典主义,即新古典主义。作者的其他静物作品分析:网络上收集作者的感悟:画家并非即兴凭灵感的冲动作画,尽力避免盲目的客观性,且无情地限制复制自然,客观主义与自发性会抵消智慧和想象。画家认为先天的精灵不存在,而是勤奋、思考和想象决定艺术命运。学生的感叹:画得太逼真太有耐心要没有高考,也能似他样安心画自己想画的要画上几年才有他般能力?教师的感悟:布雷沃的静物,在表现各种物品时,没有模拟对象所呈现的思路,而是将对象完全注入到画家的感觉中,其高超的技巧本身完全消灭在美的魅力中。欣赏重点:泛泛聊谈上述观点后,教师将欣赏重点放在画家个人的修养对画面品质的主观处理。教师的讲析如下:师:布雷沃通过对雕塑细节及光变化的深入研究,将物品从表面的自然状态的惰件中解放出来,注入了爱与尊严,将它感情化、尊严化。把无序的、紊乱的、混浊的东西,从现实中抹掉,把它返回给梦幻世界。用一个魔术师般的表现手法,将无生命的东西升华为有生命、有灵性、有魅力的圣洁之物。即便留有一小块未涂满颜色的画布,都潜伏着想象,如宝珠一样闪光。所以有评论说,“称布雷沃这些画为静物足不公平的。”欣赏他这些珍贵杰作,不能只注意其质感的精到与诱惑,对布雷沃来说,这已成为厌倦的欣赏角度。在表现各种物品时,没有模拟对象所流键的思路,而是将对象完全注入到画家的感觉中,其高超的技巧本身完全消灭在美的魅力中,已超越时空,成为艺术的永恒。评述:相信艺术经典的熏陶有着神奇的潜移默化的功效。歌德曾说:“鉴赏力不是通过看一般的作品,而是通过看最好的作品来培养的。五、心得与思考笔者已编著9本基础书籍出版。辅导的学生在省市素描色彩竞赛中屡次获奖。收获之余,笔者常常反思素描基础教学既不能因为感性色彩而缺少具体的技法要求与训练,也不能反之而使学生丧失了对艺术的热情和追求,在作品中泯灭了自我意识,那么这种教育只能是残缺的教育。如今学生眼界宽阔,信息量大,判断问题的依据充足。对事物有较强的个人意识,个体特征较鲜明。应该相信他们的能力和对艺术的挚诚,不妨提供他们有效的建议和帮助,真诚坦言教师自己的观点,甚至是自己不了解的东西。艺术教育需要共鸣,毕竟教师钟情所至并不一定是学生的情怀所感,相信学生失败的后面可能就是成功,而教师也并不因此失了尊严,却多了一个教学相长的机会。参考书目:(中)陈丹青退步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卢广华、何放予课堂教学对话的改革与实践(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美)德博拉。A。罗克曼教素描的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日)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佐藤学著,钟启泉译 走进“工作室” 走出象牙塔返回目录 “工作室模式”在美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钟霄蕾摘要:当今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学生和现实世界的联系,美术设计教育的严重滞后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解决课程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缩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差距,又能让学生接受?成了美术设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以“模拟工作室”的模式,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和“工作室模式”的教学策划程序,通过实际案例的联系让学生尽快走进“工作室”去接触社会,走出校园这座封闭的象牙塔。关键词:包豪斯 工作室模式 行为导向建筑师们、画家们、雕塑家们,我们必须回归手工艺!因为所谓的“职业艺术”这种东西并不存在。艺术家与工匠之间并没有根本的不同。艺术家就是高级的工匠。由于天恩照耀,在出乎意料的某个灵光乍现的瞬间,艺术会不经意地从他的手中绽放开来,但是,每一位艺术家都首先必须具备手工艺的基础。正是在工艺技巧中,蕴涵着创造力最初的源泉。因此,让我们来创办一个新型的手工艺人行会,取消工匠与艺术家之间的等级差异,再也不要用它树起妄自尊大的藩篱!让我们一同期待、构思并且创造出未来的新建筑,用它把一切建筑与雕塑与绘画都组合在一个单一的形式里,有朝一日,它将会从百万工人的手中冉冉地升上天堂,水晶般清澈地象征着未来的新信念。 沃尔特格罗庇乌斯包豪斯宣言一、 美术设计教学中的困惑(一) 美术设计课程与实际工作的脱节当今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学生和现实世界的联系,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21世纪的实际需要相距甚远。美术设计教育也是如此。从某种角度来讲,它比普通教育与现实脱节的更厉害。由于美术设计这个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推动发展十分迅速,因此美术设计教育的严重滞后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解决课程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美术设计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二) 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角色转换存在障碍在职高阶段学习美术设计课程,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生活上,教师都会以一百二十分的耐心和宽容对待每一个学生。所以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设计往往估计太高,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适应老板和客户对于自己工作的挑剔,无法接受老板和客户的批评,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是现在美术设计职高毕业生的普遍问题。那么如何才能缩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差距,又能让学生接受呢?二、 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在这个由知识、信息与技术主导的新世纪中,社会时刻经历着快速与深刻的变化,并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交往和生活方式。 当今企业要求员工能不断地适应变化,适时地变换多重责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作出决定。正如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所言,在经济领域中,对21世纪技能的要求将不断发展。“为了确保职场上的成功,众多职业者现有的基本职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不断提高认知能力,必须具有分析、转换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与他们合作共事并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劳动性质。五十年前,企业员工或办公室职员只需操作简单的机器或办公设备,日复一日完成相同的任务。但今天,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这些日常的任务非常简单或者干脆被排除了,这就意味着仅仅依靠简单技能完成的工作已经很难寻觅了。相反,社会需要的是技术熟练的工人,他们能操作复杂的设备和电子仪器,能够对市场变化了的产品与服务需求作出反应。21世纪,我们“需要更好的教育来适应新的岗位需求,更灵活地应对现有岗位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终身技能发展成为新经济的支柱之一。”技术和先进的通讯手段促使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生意伙伴和竞争对手可能会在世界任何地方出现。企业主要求雇员能有效地作出商业决策,与人合作共事,与顾客进行直接、坦率的交流。总之,学生所生活的世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社会所需的人才是能在社会团体中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快速获取、处理信息,果断作出决策,懂得与人合作共事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为了适应这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教育必须适时转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对于21世纪的需求,我们职高美术设计专业应作出怎样的努力去适应变化呢?只有让学生更好的接触社会,让教学更多的结合实际,才能与时俱进。三、 包豪斯的设计思想“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工作室模式”的雏形1919年4月1日,由沃尔特格罗庇乌斯在德国威玛市创办了“包豪斯”(全称“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为工业时代的设计教育开创了新纪元。在它诞生之际,它所见到的那个世界,非常不同于我们现在身处其中的这个世界。它提出的“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艺术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教育者。在现在看来它就是“工作室”模式的雏形。在眼下的这个时代里,还是会有人不断地问起那些包豪斯当年曾经提出过的问题进行艺术与工艺的教育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优秀设计的本质是什么同时,这些问题也像以往一样,迫切地需要得出解答。设计我们的生活环境的那些人还是继续从包豪斯的作品当中汲取着灵感。而在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艺术院校里,包豪斯的艺术教育方法依然普遍地影响着它们现在的教学。在包豪斯的短暂历程中,不论其结果是好还是坏,反正,它的确促使艺术教育领域发生了一场革命,我们至今依然能够感觉到它的影响。它所追求的,基本上还是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的目标。包豪斯的第一个目标是,要挽救所有那些遗世孤立、孤芳自赏的艺术门类,训练未来的工匠、画家和雕塑家们,让他们联合起来进行创造,他们的一切技艺将会在新作品的创造过程中结合在一起。第二个目标,要提高工艺的地位,让它能与“美术”平起平坐。在包豪斯宣言以及同时拟定的威玛的国立包豪斯教学大纲里声称,“艺术家与工匠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艺术家就是高级的工匠因此,让我们来创办一个新型的手工艺人行会,取消工匠与艺术家之间的等级差异,再也不要用它树起妄自尊大的藩篱!”在大纲里,对第三个目标的表达不如另外的两个目标那么清晰,但是,一旦包豪斯走上了轨道,它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这个目标就是,“与工匠的带头人以及全国工业界建立起持久的联系”。这一条款不仅关乎信念,它还从经济角度上关系到了学校生死存亡的大事。包豪斯希望能够把它的制成产品以及设计方案直接出售给大众和工业界,这么一来,它就能够渐渐地不只靠公共资金来提供津贴了。同时,让包豪斯去接触外部世界,这也能防止它变成一座象牙塔,而且还能让学生们充分做好准备去面对现实生活。包豪斯的宣言与大纲表达出来了一些想法,它们有着惊人的颠覆性,至少,其中有一点内容的颠覆性颇足观:它声称,艺术是教不会的。不过,工艺和手工技巧是能教得会的,这就解释了学校为什么以它的作坊为基础:“学校为作坊服务,将来还会被作坊所吸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包豪斯里不分教师和学生”,而是效仿行会的先例,分别设置了“大师、熟练工人和学徒”。所以,学生们将在实干的过程当中去学,他们将会与比较有经验的人进行合作,或者是在前辈的指导之下,通过实际制作物品来学会一些东西。我们可以看到,从包豪斯大纲里所表现出来的理想,即使只求实现其中的一小部分,也很是需要耗费一些时日。我们还会看到,包豪斯想要改革艺术与工艺的教育,这样的意图也绝对不是孤立的。再说,从首倡改革的角度来看,包豪斯可以说是美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先驱。包豪斯的建校历史虽仅14年3个月,毕业学生不过520余人,但它却奠定了设计教育的坚实基础。包豪斯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既能认清二十世纪工业时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运用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去创造一个具有人类高度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新环境。正如沃尔特格罗庇乌斯所说:“设计师的第一责任是他的业主。”又如那基所说:“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一样,事实上,包豪斯在调和“人”与“人为环境”的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已远远超过了十九世纪的科学成就。包豪斯的产生是现代工业与艺术走向结合的必然结果。现录美国纽约现代艺术馆馆长巴尔(Alfred HBarrJr)对包豪斯的评价:(1)包豪斯打破了将“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截然分割的陈腐落伍教育观念,进而提出“集体创作”的工作室的新教育理想。(2)包豪斯完成了在“艺术”与“工业”的鸿沟之间的架桥工作,使艺术与技术获得新的统一。(3)包豪斯认清了“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为现代设计教育立下良好的规范。(4)包豪斯发展了现代的设计风格,为现代设计指示出正确的方向。四、 “工作室模式”在平面美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一)“工作室模式”与行为导向教学法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国家都在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广“行为导向”的教学法是一些国家近年来为培养人的职业行为能力所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以“模拟工作室”的形式进行培训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成功探索。1、关于“模拟工作室”(1)“模拟工作室”起源于50年代的德国,是指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又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模拟工作室”也可理解为一种实践教学方法。80年代后期,“模拟工作室”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4月,世界30个国家建立并且在数据库中可以查到其信息的“模拟工作室”有2775个。此外,一些国家还建立了“模拟工作室”协调中心,负责本国“模拟工作室”之间的业务交往和人员培训,及从事国际商务和交流协调活动。为促进各国“模拟工作室”之间的交往,1993年11月,欧共体和德国北威州政府支助建立了“欧洲模拟工作室”网络,现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组织?“EUROPEN”协会。德、法、英、奥地利等12个欧洲国家为正式成员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不久也将成为正式会员,亚洲、南美的一些国家也在积极申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