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脑血流角度看氨氯地平的卒中获益.ppt_第1页
从脑血流角度看氨氯地平的卒中获益.ppt_第2页
从脑血流角度看氨氯地平的卒中获益.ppt_第3页
从脑血流角度看氨氯地平的卒中获益.ppt_第4页
从脑血流角度看氨氯地平的卒中获益.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脑血流角度看氨氯地平的 卒中获益,2,主要内容,3,脑血流自动调节对维持脑血流恒定至关重要,脑组织几乎没有能量储备,需要血液循环连续不断地供应氧和葡萄糖 全身血压的变化要求脑血管具有一定的维持脑血流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脑血流自动调节,1. Peterson EC , et al. Int J Vasc Med. 2011;2011:823525 2. Gong XP, 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006;10(30):118-121,4,高血压和卒中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下降,100,200,血压正常,慢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 风险增加,缺血风险增加,50,150,250,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自动调节功能丧失,自动调节丧失,脑血流(CBF),Varon J, et al. Chest. 2000;118(1):214-27,MAP (mm Hg),5,缺血性卒中后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下降与 梗死面积增大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方法1测量指标数值越小表明自动调节功能越差,研究入选45例大脑中动脉缺血性卒中患者,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通过经颅多普勒与卒中后48h内和5-7天检测两侧大脑中动脉,通过低频相和相关性分析(Mx指数)两种指标评价,方法2测量指标数值越大表明自动调节功能越差,Reinhard M, et al. Acta Neurol Scand. 2012;125(3):156-62,6,卒中急性期血压快速下降显著增加不良预后风险,Sandset EC, et al. Stroke. 2012;43(8):2108-14,来自SCAST研究组的另一项研究,比较卒中急性期SBP不同幅度下降对7天内不良事件终点和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主要终点定义为卒中后7天内卒中再发、卒中进展、症状性低血压复合终点。,7,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在卒中后慢性期仍然下降,研究入组15例血压正常,20例高血压和15例卒中(卒中后18.34.5个月)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BFV),通过Valsalva动作检测脑血流动态调节功能(指标为BP-BFV phase shift),指标数值越小表明自动调节功能越差,Novak V, et al. Biomed Eng Online. 2004;3(1):39,4/9/2019,Valsalva动作 - Valsalva动作: 深吸气后屏气, 再用力做呼气动作. 临床意义: 如患者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且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心功能与血压正常),可以在用药物治疗前,用物理方法尝试终止室上速.valsalva动作可以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来终止室上速. valsalva动作: 深吸气后屏气, 再用力做呼气动作,呼气时对抗紧闭的会厌。 临床意义: 增加胸腔内压力,显著减少静脉回流;兴奋迷走神经;如(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通过valsalva动作兴奋迷走神经终止室上速发作;(2)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时,通过valsalva动作,减少回心血量使杂音增强,用来鉴别杂音;(3)二尖瓣脱垂导致二尖瓣反流,通过valsalva动作使杂音增强。valsalva动作时间不可过长,不然会导致脑血流和冠脉血流的减少。,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在数周到数月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中国高血压指南防治修订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2007 ESH/ESC 指南强调 卒中患者降压过快可导致灌注不足和脑损伤加重,Mancia G, et al. Eur Heart J. 2007;28(12):1462-536,“急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尤其是梗死或缺血区域),降压过快可导致灌注不足和脑损伤加重”,11,JNC 8建议:高血压患者在一个月内将血压降低至目标水平,降压治疗如治疗1个月仍未达目标血压,应增大初始药物剂量,或加用另一种药物。,James PA, et al. JAMA. 2013 Dec 18. doi: 10.1001/jama.2013.284427. Epub ahead of print,卒中后高血压患者须平稳降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高血压和老年患者居多,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差,对于血压的快速变化难以适应 急速大幅度的降压易导致脑灌注不足,因此在降压治疗时应注重平稳,使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为宜 中外高血压指南建议:慢性高血压患者在几周或一个月时间内将血压降低至目标水平,13,主要内容,14,基于高质量的循证证据, JNC 8一线推荐的降压药物,James PA, et al. JAMA. 2013 Dec 18. doi: 10.1001/jama.2013.284427. Epub ahead of print,氨氯地平真正分子长效 半衰期长达35-50h,1. 氨氯地平中文说明书 2. Mol Pharmacol. 1992;41:315-321,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分子侧链带正电荷,因此可在带负电荷的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缓慢移行,并缓慢地与钙通道受体结合与解离,16,Clin Drug Invest. 1997;13(Suppl 1):67-72,氨氯地平平稳控制清晨高血压效果优于硝苯地平控释片,开放、交叉对照研究,共40名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接受起始剂量氨氯地平5-10mg/d或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mg/d,治疗期12周,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估两药降压效果 治疗12周,氨氯地平较硝苯地平控释片更多降低清晨时段血压,氨氯地平,一项中国真实世界研究显示,氨氯地平清晨血压达标率高于硝苯地平和非洛地平,为探讨中国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控制的现状,研究者收集了2187例早晨7点到10点于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资料。 结果发现,氨氯地平清晨血压达标率高于硝苯地平和非洛地平,汪宇鹏, 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41(7):1-3,18,VALUE研究显示:氨氯地平降压更平稳 显著降低清晨血压及最后4小时血压,Pedersen OL, et al. J Hypertens. 2007;25(3):707-12,缬沙坦更好,氨氯地平更好,19,以氨氯地平为基础治疗方案长期平稳控制血压,1. Dahlf B, et al. Lancet. 2005;366(9489):895-906 2. Rothwell PM, et al .Lancet Neurol. 2010;9(5):469-80,氨氯地平组更多降低血压2.7/1.9mmHg1,在ASCOT研究BPV分析中, 随访过程氨氯地平+培哚普利组血压变异性较基线降低,阿替洛尔+利尿剂组血压变异性较基线增高。 氨氯地平+培哚普利组血压变异性始终低于阿替洛尔+利尿剂组,并持续降低P1x10-20,P1x10-20,ASCOT-BPV分析,20,降压治疗是否会影响脑血流呢?,降压不影响脑血流再添新证,Gould B, et al. Stroke. 2014 Oct;45(10):2894-9,22,脑出血后降压治疗不会增加低灌注组织的体积,Gould B, et al. Stroke. 2014 Oct;45(10):2894-9,ICH ADAPT研究事后分析,研究者将75例脑出血患者在症状发作后平均7.8h被随机分为目标收缩压(SBP)150mmHg组或180mmHg组,并在随机分配后2h后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计算低于缺血(18mL/100g/min)和梗死(12mL/100g/min)脑血流阈值组织的体积。,P=0.78,P=0.62,n=37,n=38,n=37,n=38,氨氯地平平稳控制血压同时不引起脑血流量降低,Shimizu H, et al.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03;12(6):266-70,P=0.70,P=0.62,P=0.68,基线,氨氯地平治疗12周后 N=20,脑血流变化 (ml/100g脑组织/分钟),双侧大脑半球平均值,双侧大脑前动脉平均值,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值,双侧大脑后动脉平均值,P=0.89,P=0.04,双侧小脑平均值,本研究共入选20例既往发生过缺血性卒中的高血压患者,接受氨氯地平2.5mg/d或5mg/d治疗12周。评估降压治疗对卒中患者脑血流的影响。,24,对于腔隙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 氨氯地平降压同时不引起脑血流量降低,血压 (mmHg),P0.0001,P0.0001,平均CBF (mL/100g/min),P=0.062,P=0.045,N=20,Imaizumi T, et al. Clin Drug Investig. 2004;24(12):765-9,8%,7%,N=20,本研究共入选20例腔隙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接受氨氯地平5mg/d治疗。评估氨氯地平治疗7周后的降压疗效和对脑血流量(CBF)的影响。,25,氨氯地平降低高血压患者脑血管阻力, 改善脑动脉血流充盈,A(ohm),B(sec),C(%),*,*,*P0.001 vs 治疗前,*,*P0.001 vs 治疗前,*P0.001 vs 治疗前,指标A反映脑血流,指标B反映脑大动脉张力,指标C反映脑小血管张力和血管阻力,Alizade IG , et al. Anadolu Kardiyol Derg. 2001;1(1):14-6,本研究共入选3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0例健康受试者。其中高血压患者给予氨氯地平5-10mg/d治疗,运用脑电血流图记述其脑血流的变化,评估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脑血流的影响。,26,主要内容,27,ALLHAT研究:以络活喜为基础治疗方案 长期控制血压带来更多心脑获益,降低比例(%),33357名55岁以上患者,SBP140mmHg或DBP90mmHg或正接受降压治疗,伴有一个或以上的其他心脏危险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或2型糖尿病),平均随访4.9年,Leenen FH, et al. Hypertension. 2006;48(3):374-84,P=0.047,P=0.003,28,1. Messerli FH, et al. Hypertension. 2006;48:359-361 2. Guidance for Industry Hypertension Indication: Drug Labeling for Cardiovascular Outcome Claims. /Drug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Guidances/default.html,入选ALLHAT 、ASCOT、CAMELOT、VALUE、PREVENT等多项临床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共入选82674名心脑血管高风险患者,比较氨氯地平与其他类降压药物对卒中的预防作用 结果显示,氨氯地平显著减少卒中发生风险,荟萃分析显示: 氨氯地平平稳控制血压,卒中发生风险降低1,2,小 结,1,脑血流自动调节对维持脑血流恒定至关重要.,2,卒中患者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差,急速大幅度降压易导致脑灌注不足,因此降压须平稳和缓,3,氨氯地平平稳控制血压,同时不影响脑血流,显著减少卒中,30,络活喜简明处方,商品名:络活喜 通用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剂型:片剂 包装规格:铝塑水泡眼包装,5mg:7片/盒,14片/盒,28片/盒;10mg:30片/盒。聚乙烯瓶包装,10mg:500片/瓶 活性成分:苯磺酸氨氯地平 适应症:1、高血压2、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及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冠心病) 用法用量: 成人 通常本品治疗高血压的起始剂量为5mg,每日一次,最大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 身材小、虚弱、老年、或伴肝功能不全患者,起始剂量为2.5mg,每日一次;此剂量也可为本品联合其它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剂量。 治疗慢性稳定性或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推荐剂量是510mg,每日一次,老年及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使用较低剂量治疗,大多数患者的有效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 治疗冠心病的推荐剂量为510mg,每日一次。在临床研究中,大多数患者需要10mg/日的剂量。 禁忌症:对氨氯地平过敏的病人禁用本品。 警告:无。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药物有:辛伐他汀、CYO3A4抑制剂、CYP3A4诱导剂、环孢霉素。 药物过量:严重过量可能导致外周血管过度扩张伴有显著的低血压以及反射性心动过速。人体研究中,本品有意过量应用的资料有限。如果有超大量服药,应积极进行心肺监测。由于本品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所以透析治疗是无益的。 不良反应:患者对本品能很好耐受。副反应主要为头痛、水肿。其他副作用包括疲劳、恶心、潮红和头晕。 注意事项: 1、低血压 症状性低血压可能发生,特别是在严重的主动脉狭窄患者中。因本品的扩血管作用是逐渐产生的,服用本品后发生急性低血压的情况罕有报道。 2、心绞痛加重或心肌梗死 极少数患者,特别是伴有严重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的患者,在开始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或增加剂量时,可出现心绞痛恶化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3、肝功能受损病人的使用 因本品通过肝脏大量代谢,并且肝功能不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