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及处理.doc_第1页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及处理.doc_第2页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及处理.doc_第3页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及处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及处理吕永生中图分类号:R5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194 (2008) 15-0390)3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呼 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全年都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 。近年来该病在托幼园所和小学爆发时有发生2。目前还没有 特效药物治疗,主要通过隔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 群等措施来达到控制疫情的目的。1流行病学(1)传染源: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患者腮腺肿 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能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有脑膜炎表现 者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无腮腺肿大的其他器官感染者亦能从 唾液和尿中排出病毒。(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3)流行情况:本病为世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 春季为主。患者主要是学龄儿童,无免疫力的成人亦可发病。感 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2临床特征疫点村发生的97例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不同程度地 出现头痛、咽痛、全身乏力及腮腺单侧或双侧肿痛。部分病人还 出现发热、畏寒等感染性症状。具有比较典型的流行性腮腺炎的 临床表现。3处理对策流行性腮腺炎病情一般不重,但病儿不能去幼儿园或上学, 需在家隔离,避免疾病传播,隔离期限以腮腺肿胀消退为准。和 病儿有过接触的健康儿童,即使已感染了腮腺炎病毒,也要过一 定的时期才发病,这段时期称潜伏期。腮腺炎的潜伏期是1421 天,平均为丨8天。集体机构在发现腮腺炎病儿后,每天上午都应 提高警惕作仔细的晨间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续发病例,有可疑症 状的也应及时予以隔离。接触者可预防性服药,以板兰根30克煎 汤代茶,连服3天。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及成人血液均无预 防本病的作用。针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流行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以下处理措 施:(1)宣传教育。我们对该校的全体师生进行了多次的健康教育, 把有关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传授给全校师生,使他们懂得如何 去预防和治疗这种病,提高个人的防护意识。同时在该校出版宣 传专栏,并向村民发放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宣传单和小册子进行 广泛的宣传教肓。(2)对现症病人进行隔离和治疗,严格控制传染 源。(3)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丙种球蛋白注射预防。(4)对非密切接 触者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进行预防,并要求尽可能不要接触现症病人。(5)利用漂白粉等消毐药品对教室及人群聚集较多的公共 场所进行了喷洒消毒处理,并保持通风透气4讨论流行性腮腺炎常年发病,以冬春季为主;以612岁儿童为 主。病例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传播,并呈现家庭一学校一家庭 和学校各班之间进行传播的方式。由于该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 治疗,因此,民间采取吃发糕这种办法来治疗这种病是不科学的, 我们必须要针对该病流行的三大环节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 制。首先,必须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老师和家长对防治 该病的认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使患者自觉隔离和治疗,易感人 群尽可能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老师和家长积极提供帮助和管理 其次,隔离治疗传染源。这一点很重要,除了对现症病人要进行 隔离治疗外,对密切接触者也要适当进行隔离观察和注射丙种球 蛋白进行预防。第三,切断传播途径。可采用漂白粉以及一些空 气消毐剂对教室等场所进行空气和用具的消毐;并保持教室等场 所空气的流通。第四,保护易感人群。由于该病是可免性疾病, 因此,可用疫苗对非密切接触者进行免疫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是 一种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丙类传染病,但在实际工 作中对其缺乏较为完整的参考资料。该病除了存在有临床表现的 病例外,还同时存在不引起腮腺炎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病例,容 易造成人们的忽视,是重要的传染源,也是我们控制疫情的难点。 因此,一旦出现疫情,我们就要针对该病流行的三大环节采取必 要的措施进行重点预防,防止疫情进一步漫延。流行性腮腺炎经过短期治疗后即可好转,但有少部分病孩(约 10%左右)可以并发脑膜炎。腮腺炎病毐引起的脑膜炎常与腮腺肿 胀同时出现,个别也可在腮腺肿胀前后两个星期左右发生,表现 剧烈的呕吐、头痛、嗜睡,严重的甚至有痉挛。但由腮腺炎并发 的脑膜脑炎预后良好,大多数可于起病后丨0天内完全病愈。在男 孩有时还会引起睾丸炎,多发生于腮腺肿后一星期,睾丸肿胀疼 痛,需丨0天左右才消退。睾丸炎多侵犯一侧,双侧同时发炎的较 少,由于它仅使部分曲精管病变,故极少引起不育症。偶有小儿 并发胰腺炎,大都在腮腺肿胀后37天,表现体温上升、恶心、 呕吐、上腹部紧张疼痛、菔泻或便秘等症状,应即送医院诊治。 参考文献1迮文远.计划免疫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黑龙江省逊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4400)万方数据391中国医药指南 2008 年 8 月第 6 卷第 15 期 Guide of China Medicine.August2008.Vo6.N0.15290.2001, 17(增刊):60.2王志顆.2000年宣式区5起流腮爆发疫情分析.中国公共卫太, 3彭文伟.传染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 63.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与预防措施吕永生中图分类号:R512.32文献标识码:B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预防的主导措施是切断传播途 径,即:防蚊、灭蚊和消灭蚊子滋生地。如果防不胜防的话,可 给易感人群在流行前1个月进行乙脑疫苗预防接种。由此可见, 乙脑的预防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效的。1乙脑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乙脑病毒属于披盖病毐科中虫媒病毒乙组,乙脑属于虫媒传 染病,其流行病学具备虫媒传染病的特点_1.1传染源人和动物(如:猪、牛、羊、马等)均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 据研究发现,乙脑在人群中发生流行以前,首先有在猪群中的发 生和流行,而且猪的感染率高达100%。乙脑病毐感染猪后,在猪 的血液内浓度较大,病毐血症持续时间较长。而乙脑病毒感染人 后,在人的血液内浓度较小,病毒血症持续时间较短。故目前认 为乙脑的主要传染源为猪,而且没有经过夏季的幼猪作为传染源 意义更大。1.2传播途径乙脑为虫媒传染病,传播媒介主要为蚊子(库蚊、伊蚊、按蚊 等)。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活动传播。研究还发现蚊子不仅可起 传播乙脑病毒作用,还可以携带乙脑病毐越冬,所以蚊子还是乙 脑病毐的长期储存宿主。1.3人群易感性及免疫性人群普遍易感,以隐性感染结局多见,感染后可获较持久免 疫力,故乙脑的易感人群主要是小儿。1.4流行特征1.4.1严格的季节性由于乙脑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 播,乙脑的发生和流行与蚊子的滋生繁衍情况关系密切。而适合 蚊子滋生繁衍的条件为高温潮湿环境(气温高于10.C),我国绝大 多数地区只有在每年的7、8、9月份才可以满足这个条件,故乙 脑的发生绝大部分集中在7、8、9月份。1.4.2人群特征由于乙脑感染后以隐性感染和轻型病例多 见,且感染后免疫力较持久。患者多见于10岁以下的小儿,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近年来由于儿童乙脑疫苗计划免疫的进行, 发病年龄有上升趋势,有不少成人病例。王丽华文章编号:16714194 (2008) 15-0391)32主要预防措施 2.1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病人及病猪,对没有经过夏季的幼 猪,须在乙脑流行前1个月进行乙脑疫苗预防接种- 2.2切断传播途径主要原则为防蚊、灭蚊和消灭蚊子滋生地。具体措施如下: 房屋安装纱窗、纱门和蚊帐,小儿外出时在身体暴露部位涂抹防 蚊液,以防蚊虫叮咬。还可用灭蚊灯、灭蚊拍及灭蚊剂进行物理 和化学灭蚊,切记不要忘记彻底消灭冬季的蚊子。开展爱国卫生 运动,做好像水沟、池塘、生活及生产垃圾的处理,从而防止蚊 子滋生繁衍。2.3保护易感人群加大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必要性及有效性的宣传力度。严格执 行我国乙脑疫苗预防接种的规定,给所有6个月10周岁儿童和 非疫区进入疫区的儿童和成人全程进行乙脑疫苗预防接种 目前, 我国各地通常选用的乙脑疫苗为地鼠肾组织灭活疫亩,具体免疫 措施如下:(1)预防接种时间:乙脑流行前12个月进行;(2) 预防接种程序;第一年皮下注射2次,期间间隔7-10天,免疫力 可持续1年。第二年加强1次,必要时4年后再加强1次;(3) 预防接种剂量:612个月,0.25爪丨/次。16岁,0.5爪1/次。7 14岁,lml/次。成人,2mi/ik;预防接种注意事项:凡有过 敏体质、严重心肾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慢性酒精中毒者及 发热病人禁用。我国人口众多,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应加大社区 宣传教育的力度,加强有关法规、制度及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抓 好最基层的社区宣传教育,这样可对我国的整体疾病防控起到很 大的作用参考文献tl刘应麟.传染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1.2谢广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免疫预防.中国计划免疫,1996,2: 85-87.黑龙江省逊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4400)万方数据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及处理rANFANODATA文献链接作者:吕永生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逊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4400刊名:中国医药指南英文刊名:GUIDE OF CHINESE MEDICINE年,卷(期):2008,6(15)被引用次数:2次1参考文献(3条)1.迮文远计划免疫学19972.王志颖2000年宣武区5起流腮爆发疫情分析2001(zk)3.彭文伟传染病学19901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1.李国峰流行性腮腺炎120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8)2.郑美玲.徐伟六神丸治疗痄腮50例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2)3.陶西凯.陈仁寿.杨亚龙痄腮的源流与证治期刊论文-中医药信息2010,27(1)4.毛秀丽.张悦流行性腮腺炎及其防治期刊论文-地方病通报2007,22(4)5.张淑兰.白茹兰.雷雯儿童流行性腮腺炎168例发病状况分析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4)6.钱小芳仙人掌加蛋清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效果观察期刊论文-现代临床护理2009,8(2)7.赵艳.孙晓光.彭建中.ZHAOYan. SUN Xiao-guang. PENG Jian-zhong汪逢春痄腮验案举隅期干刊论文吉林中医 药2011,31(5)8.张予平.孙志宏某幼儿园1991-2005年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状况期刊论文-中国学校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